565例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5例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

发表时间:2015-11-13T15:55:39.6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马昆杜婧桃陈刚陈燕燕包贺菊

[导读] 民航医院 100123 随着20世纪80年代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其感染与消化性疾病的关系被研究证明越来越密切[5]。

马昆杜婧桃陈刚陈燕燕包贺菊

民航医院 100123

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源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细菌,更是导致慢性胃炎的直接病因,临床上证实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3]。

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儿童时期感染HP已成为关键的年龄阶段。本研究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合儿童的消化道状况,调查2012—2014年来院就医的1~14岁儿童的HP感染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因消化道症状于我院门诊就医的1~14岁儿童565例,其中男童257例,女童308例,平均年龄7.69岁。按年龄分为3组,1~3岁组38例,4~6岁组206例,7~14岁组32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在1个月内使用过铋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等药物[4]。

1.2研究方法

1.2.1试剂及器材测试用13C-尿素散剂呼气试验药盒为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幽门螺杆菌检测仪为WLD600C 13C呼气分析仪。1.2.2操作方法患者禁食4小时,憋气2秒钟后往气袋中吹气,之后用50ml饮用水在一次性杯中冲调检测用的13C-尿素散剂(75mg),让患者服下。等待25分钟后,再次憋气两秒,另取气袋吹气。将两个气袋插入对应的检测槽中检测。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组资料间采用X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性别分布研究结果显示,565例儿童中,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162例,占28.67%,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为36.19%,高于女性患儿22.40%,男女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1。

表1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性别分布

3 讨论

3.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况

随着20世纪80年代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其感染与消化性疾病的关系被研究证明越来越密切[5]。更有报道表明,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6]。流行病统计学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40%~60%之间,属于高感染国家,目前还处于上升趋势,而儿童期处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阶段,儿童感染不仅引发各类消化道疾病,还可能延缓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儿童健康。2007—2009年北京地区13 795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0~9岁儿童感染率为13.4%~22.16%,10~17岁儿童感染率为24.15%~35.48%,平均感染率为20.34%。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于儿童高感染水平型,即儿童期存在感染率急剧增长现象,高感染率年龄段较早,至20岁时感染率已达50%以上。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及早诊治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10]。

本研究中,三年间到医院就医的1~14岁儿童的感染率已达到28.67%,且男童的感染率(36.19%)高于女童(22.40%),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关因素中,应该关注到男女儿童生活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对宣教知识的接受度、预防与保健工作重点等因素上的差异。针对男童的高感染现象,应该更加注重其家长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规范生活、饮食、卫生习惯,以达到降低感染可能性的目的。

3.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

在本文研究的565例儿童中,各年龄组总体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是:1~3岁为36.84%、4~6岁为21.84%、7~14岁为32.09%。可以看出各年龄段的感染率均在20%以上,并且两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迈向幼儿园、学校,周围环境由相对单一向混合环境变化,各类感染因素复杂程度增加,随之被感染的风险加大。

研究同时显示,除4~6岁年龄组外,男女儿童的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试分析其原因,在1~3岁期间儿童多数时间以家庭为主要生

活环境,已有研究表明,儿童期感染最可能的途径是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并呈家庭聚集现象[11-12]。因此在针对此阶段的儿童应主要避免不良的喂养习惯,做好餐具消毒。在4~6岁期间的儿童,正处于学龄前阶段,生活相对规律,幼儿园对于儿童的管理相对规范,注重饮食管理,实施分食制、餐前便后洗手、玩具的清洗消毒、正确的刷牙漱口等规律的养成均可切断儿童的感染途径。在7~14岁期间的儿童步入校门,更逐渐独立接触社会,男童相较于女童更可能出现就餐不规律、在外就餐、不注意卫生等问题,从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综上所述,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成为预防、控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阶段。防治工作更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提高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普及幽门螺杆菌的相关预防保健知识。为进一步了解并合理预防控制儿童的感染情况,我们还应分阶段对儿童的不同特点、变化规律、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治疗等干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幽门螺杆菌在儿童中的传播,从而降低国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伟群,李妍,金大治,等.胃溃疡管着与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0):1307-1309.

[2]林三仁.幽门杆菌感染的诊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80-183.

[3]杨宗澄,李思捷.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安徽医药,2014,18(8):1584-1585.

[4]刘彦琦,赵爱珍,苏秉忠,等.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4):432-434.

[5]陈海燕,郭淑云,赵文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概况评述.医药论坛杂志,2014,35(12):171-175.

[6]王舰,李胜军,赵成海,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组织MMP-2和MMMP-9表达及其对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世界华人卫生杂志,2007,15(7):755.

[7]金宗平,刘玉华,李莉,等.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检测方法评价.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49.

[8]王艳,宋文其,徐樨巍.北京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62-1464.

[9]王凯娟,王润田.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ata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6):443-445.

[10]KC Yee(叶国钦).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思考.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3):248-254.

[11]吴接.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而科学,2014,6(5):387-391.

[12]蔡奇志,蒋承霖.幽门螺杆菌家庭聚集现象与家庭成员共治的关系研究.临床荟萃,2013,28(12):1358-1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