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王充
我国古代是怎样测评人才的
我国古代是怎样测评人才的?人才测评在我国古代被称为“知人”。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把善于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征。
在人才的识别、甄选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创造了许多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手段,这对于现代的人才测评活动也具有借鉴意义1.分类比较法这种方法通常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人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分别列举出不同类型的显著特征,通过特征的匹配进行区别,以达到对人才的鉴别和任用。
如,刘劭在《人物志·流业篇》中,将人才划分为12种,包括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等,并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加以说明。
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个类别又进行细分。
如荀子在《荀子·不苟篇第三》中根据人格特征的不同,把士划分为:“通士(尊君爱民、通达事理)、公士(公正无私)、直士(忠厚老实、耿直坦诚)、悫士(诚实可信、谦虚谨慎)、小人(惟利是图、言行无常)。
”刘向在《说苑·臣术》篇中则根据人臣的处世之道,划分了“六正”和“六邪”。
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志臣、贞臣、直臣”,“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臣”,并分别列举了他们的行为表现,以便于区别。
2.实践鉴别法这种方法是在实践中通过人的实际表现,来鉴别人才。
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
”对一个人的评价,既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观察他的实际表现。
据《吕氏春秋》记载,实践鉴别法应始于尧舜时期,《吕氏春秋·谨听》描述了尧考察舜的过程,共包括了五个方面:一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考察舜的品格;二是让舜制定常法,考察他能否服众;三是让舜总理百官,考察他的管理能力;四是让舜接待宾客,考察他的交往能力;五是派舜巡查山林,考察他的实际工作表现。
尧对舜的考察可以说是既全面又系统。
王充在《论衡·答佞篇》中主张:“以九德检其行,以事效考其言。
”王安石认为对人的评价,不能“私听于一人之口”,而应当“审知其德,审知其才”,同时要“试之以事”,看他的具体表现。
中国哲学史大纲(参考)
3.论述董仲舒的性情论?
4.谈谈董仲舒在儒学中的地位。
第十二讲:
1.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有什么不同?
2.谈谈谶与纬的区别?
第十三讲:
1.谈谈王充的元气论。
2.王充的效验思想。
3.比较王充和董仲舒的人性论。
第十四讲:
1.玄学是如何产生的?
2.谈谈王弼的“以无为本”思想?
3.如何理解“得意忘言”?
2.《易传》的“三才之道”包括那些内容?
3.如何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九讲:
1.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什么不同?
2.荀子对于当时谬误学说的批评?
3.谈谈“虚一而静”的内容?
第十讲:
1.为什么说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韩非子是如何论述道和理的。
3.谈谈韩非子的历史观?
第十一讲:
1.谈谈董仲舒德天人感应思想?
2.解释方以智的“质测”与“通几”,并论述二者的关系。
3.论述方以智“随、泯、统”思想。
第二十九讲:
1.论述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思想。
2.王夫之是如何看待能、所关系的。
3.谈谈王夫之的人性论。
4.谈谈王夫之的历史观。
第三十讲:
1.论述颜元的理气思想。
2.颜元的格物说有什么特点。
3.谈谈颜元的功利主义思想。
第二十五讲:
1.论述陆九渊“心即理”的思想。
2.谈谈陆九渊与朱熹思想的不同。
第二十六讲:
1.谈谈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思想?
2.论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3.谈谈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第二十七讲:
1.谈谈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思想。
2.论述王廷相“理载于气”思想。
绍兴名人
绍兴名人大禹姚长子1 句践陈洪绶1 范蠡祁彪佳1 西施章学诚1 马臻夏丏尊1 曹娥范文澜1 蔡邕钱三强1 王羲之董希文1 王献之谢灵运0贺知章0陆游王守仁汤绍恩徐渭蔡元培0徐锡麟0秋瑾0陶成章0鲁迅马寅初0竺可桢0周恩来0朱自清0王充1谢安1王冕1大禹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禹受命治理洪水水患。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句践越王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
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
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
不得已与越议和。
前473年夫差被迫自尽。
句践灭吴国称霸,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范蠡范蠡字少伯,春秋末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着《范蠡》二篇。
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西施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马臻马臻,东汉时期水利学家,于顺帝永和五年任会稽太守。
到任之初,即详考农田水利,发动民众,创建三百里镜湖。
中国哲学史1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史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91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1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学分:3学时:51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2年级编写人:刘京菊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人的素养乃至人格的塑造都离不开文化的熏染,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凝聚。
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内涵、人生智慧和精神境界等,其中优秀的传统资源经过现代转生能为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精神修养、审美情趣等提供诸多的启示。
中国哲学史这一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哲学基础,加深学生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为塑造现代人的人格和素养提供文化、理论积淀。
中国哲学史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及科研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此课程是我校哲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程,是中文系等文史学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还是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多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对中国哲学的概念、命题的含义、特点及演变发展形态有一准确的把握。
2、使学生对每个思想家的基本思想有所把握,并尽可能地使他们能区别有关思想家思想的同与异。
3、对于一些问题,如人性、天人关系、认识论、知行观、形神观、心性等的发展脉络作一梳理,使学生能在横的知识块面上有一定的纵向了解。
4、扬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中,在介绍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尽可能联系学术前沿和现实问题,对传统问题进行再思考、再分析,激发学生与时俱进对传统问题作现实思考,发掘传统理论中固有的价值与意义。
6、除课堂讲授与提问启发外,课外注重阅读材料的参考与推荐,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锻炼其收集材料、组织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史产生、发展的历程,掌握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等主要哲学思潮,各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思想。
五经博士人物
五经博士博士是古代学官名。
汉初承秦制,百家都有博士。
文帝时置《书》、《诗》的一经博士,景帝置《春秋》博士。
武帝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又设《易》和《礼》的博士,合文景所设之三经博士,为五经博士。
算缗告缗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颁布的法令。
算缗即向富商大贾门徵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120钱),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税一算,非三老和北边战士而有轺车的每辆车抽税一算,商人的车每辆则徵收二算,五丈以上的船每条徵税一算。
以上财产必须首先自报,如有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的,鼓励知情者揭发检举,这就是告缗。
凡揭发属实,被告者的财产则全部没收,并罚戍边一年,而其所没收的资产,会分一半给告发人,以作奖励。
于是全国算缗大行,告缗成风,中家以上的商贾纷纷破产,大大打击了大商贾的势力。
刺史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官。
刺史受御史中丞统辖。
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督察和控制。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除三辅、三河、弘农外,将全国划分成十三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国,称部刺史或州刺史。
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
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的郡国巡察,当时人称为「行部」,他们通过行部以了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
刺史之秩仅六百石,而所监察的守、相为二千石,成帝时为使其权位及其品秩相符,遂将刺史之秩提高到二千石。
东汉时,刺史不必再亲自回京报告;有了属吏,属吏有从事史、假佐;也有了固定治所。
实际上,州成为一行政区域;刺史也成为比郡守高一级的行政官员,权责比西汉时有很大的增加。
东汉末年,也有些刺史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
中朝外朝汉初丞相的权力很大,汉武帝初即位时,丞相田竟达到无视皇帝权威的地步。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渐渐信用身边的近臣宠臣,他们位虽低但权重,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首的机构则称为「外朝」。
推恩令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而颁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封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第十三讲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三讲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理学(Lixue)是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也是一门独特的思想体系。
本文将探讨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理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当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派都在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问题。
然而,直到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理学才逐渐成型。
其中,孟子的理学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和人与天地的共通性。
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有善良之心,只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堕落。
他主张通过修养和教育,可以回归人性的本真。
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教化和礼仪来约束人的行为。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充的《论衡》对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提出了“物我两忘”的观点,认为人应该超越自我,完全融入自然之中,实现与宇宙的和谐。
他还深入研究了人的感觉和认识的过程,并提出了“道不远人”的说法,强调了道德与个人的关系。
而理学的正式确立,则是在宋代的朱熹。
朱熹将理学视为儒家学说的中心,强调理与道的关系。
他认为道可理,理可道,也就是说,理和道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他倡导了“格物致知”的学习态度,认为通过实际经验和观察,可以认识到宇宙间的道理。
这种宇宙观对后来的理学影响深远。
此外,朱熹还对理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四书五经的解释体系。
理学在朱熹后仍然得到了发扬光大,到了明清时期,杨虎城和王船山等学者又进一步发展了理学的思想。
杨虎城提出了“心即理”的观点,认为理即心中的道德规范,使得人能够正确行事。
王船山则提出了“诚意正心”的观点,认为只有真诚和正直的心才能与理相合。
总体来说,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注重人性的本善和修身立命的重要性。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儒家、墨家、名家等学派的影响,最终在宋明时期达到了巅峰。
至今,理学的思想仍然对中国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2013级学前教育2班第二组组员:王梅134140202011余永丽134140202012蔺丽媛134140202013陈雪134140202014邹超群134140202015金佳佳134140202016龚云凤134140202017周小敏134140202018何小红134140202019陈天敏134140202020组长:陈天敏分工:王梅、余永丽王守仁word陈雪、何小红朱熹word金佳佳、周小敏颜之推word龚云凤、陈天敏王充world邹超群王守仁、朱熹ppt蔺丽媛颜之推、王充ppt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他出身“细族孤门”,先人以农桑、贾贩为业。
早年至京师,入太学,师事班彪。
好博览,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即能记诵,博通诸子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隐居教授。
曾任州郡吏数年,以谏争不和,罢规从事著述。
王充对幼儿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幼儿教育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哲学和其他著作中。
他曾写过《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现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八十四篇。
王充在《论衡》的《齐世》《气寿》《命义》《率性》《本性》《别通》《说日》《识知》《超奇》等各篇中,都有关于幼儿教育得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是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的优秀成果。
王充的哲学思想(一)自然观1、天道自然王充认为,无论是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万物自生,万物一元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有物质的元气构成的.3、人死神灭人员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万物一样也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
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切能发生作,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第十三部分公共行政伦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共行政伦理概述 第二节 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的管理与监督 第三节 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伦理中的“伦”有辈、类、比、序的意思,是对人与 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界定。 “理”原是冶玉的意思, 后来引申为道理,准则,规则。
伦理是指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守 的准则。如孟子的“五伦说”,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分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处理好 这些关系则要遵守一定的道理和准则。具体而言,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有信。”
其四,行政伦理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它能够直接影响 民德和民风,对社会大众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
(三)整合功能
公共行政人员每天都要做出许多决定和选择。他们常 常会遇到几个好的选择,每个都有得有失。也就是说, 行政人员经常会面临选择上的冲突或困境。
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权力冲突。就行政 人员来说,来自他的上级、法律的多种权力都可能对 其产生影响,当这些权力对其行为的要求不一致时, 就会产生所谓的权力冲突。
比如:现代公共行政应当以什么为宗旨?政府 权力来源的道德基础是什么?公共行政的基本 精神和价值理念是什么?行政人员应该具有什 么样的德性,承担什么样的道德责任?等等。
行政伦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从规范的角 度探讨政府组织(个人)如何做才是道德的; 二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政府组织(个人)的应然 性价值予以追问。
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效率”视为公共行政的终 极目标和目的。如果把效率当作公共行政价值 中的头号公理,就会忽略对诸如公共利益等基 本价值的考虑。
(三)过于强调公共行政中的法律、制度和程序的价值
法律、制度和程序等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十分重 要,但如果将其推向极端,则必然会产生不良 后果。
王充求学文言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王充求学阅读答案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②师事扶风班彪()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2、翻译句子。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参考答案:王充求学1。
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2。
(王冲)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墨守世俗阅读的习惯。
3。
篇二: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一)细柳营答案:一.1. C 2。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 •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1•①已经②刚才2 •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 •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 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答案:1•①?的样子。
②为什么。
③同意,赞同。
④哪里,哪一点。
2.諠是3.D (助词,的。
王充“师事班彪”考辨
书》 “ 幼 聪 明, :充 诣太 学 。 [(8 正 因如 此 , 者 们 对 ”2z8 3) 3 学 此多无异 议 , 而徐 复 观 在 《 充论 考 》 文 中对 此 提 出 王 一
质疑 。周 桂钿 在《 充评传 》 王 等著 作 中对 徐复 观 的 观点
进行 了辩 驳 。在 继承前 贤高见 的基 础上 , 在此 就这 ~ 问
洛 阳太学 的呢 ?
没 有 问题 的 ,后 汉 书 》 《 的确 有 类似 的记 载 , 包 咸 “ 如 少 为诸生 , 受业 长安 , 事 博 士 右 师 细 君 ” ‘ 。显 然 , 师 , 脚 包 咸在太 学时 曾受 业 于博 士右 师细 君 ; 在事 理上却 很 但
难 讲得通 , 因为我们 很难 找到班彪 曾在太 学教 授诸生 的 理 由和依 据 。这 句话 又该 如 何 理解 呢 ?其 实这 句 话 说 的是两件 事 : 一是受 业太学 , 二是师 事班彪 。在汉代 , 儒
类 。谢 承 《 后汉 书》 和袁松 山《 汉书 》 后 皆言及 受业 太学
第2 6卷 第 3期
Vo. 6 No 3 12 .
荆 楚 理 工 学 院 学报
J u n lo ig h i e s y o e h oo y o r a f n c u Un v r i fT c n lg J t
21 0 1年 3月
Ma. r2Ol1
”、, 一/ ,I 王 充 师 班 彪 考 辨 “ 事
《 经 》 ”本 注 “ 童 ”日 : 谓 年 十 五 已 上 至 二 十 五 。 成 “
样 的例子 , 如杨 伦 “ 为 诸 生 , 司徒 丁 鸿 , 古 文 尚 少 师 习《 书》 ;1一 ” [( 任安 “ 游太 学 , 《 氏易》, ] 少 受 孟 兼通 数 经 。 又从 同郡 杨 厚 学 图 谶 , 极 其 术 ” … ’ 融 “ 太 究 ; 符 游
2019年高考语文 高频考点解密15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高频考点解密15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018年2017年2016年课标全国Ⅰ卷10—13,晋书+鲁芝,19分10—13,宋书+谢弘微,19分4—7,宋史+曾公亮,19分课标全国Ⅱ卷10—13,后汉书+王涣,19分10—13,后汉书+赵熹,19分4—7,明史+陈登云,19分课标全国Ⅲ卷10—13,宋史+范纯礼,19分10—13,宋史+许将,19分4—7,明史+傅珪,19分江苏卷6—9,汪容甫,18分6—9,汝霖,18分天津卷8—13,王充,23分8—13,李台州,23分浙江卷山东卷9—13,陈书+谢贞,22分【调研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
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
授翰林修撰。
习朝廷典故。
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
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
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
进侍讲学士。
正统元年兼经筵官。
久之,进翰林院学士。
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
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
帝以杨溥老,宜优间,令循等预.议。
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土木之变,人心汹惧。
循居中,所言多纳。
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
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
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
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
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
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
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
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
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
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
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
名家名篇:王充
名家名篇:王充王充(27—约97),字伴任。
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
幼好学,遂萌“巨人之志”。
及后博采众流百家之言。
去官后潜心著述。
所著《讥俗》、《节义》十二篇,《养性书》十六篇,《政务》等,均不传。
今传《论衡》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一篇,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问题。
如“天地合气,成物自生”、“疾虚妄”、“死而精气灭”等重要观点。
典籍要介《论衡》《论衡》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三十卷,八十五篇,《招致篇》有录无书。
据作者自述,写信的主旨就是“疾虚妄”、“归实诚”。
内容主要阐明其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
范文澜说,该书“根据实在的事理系统地全面地将所有‘儒书’(主要是指谶纬)‘道家’(方士神仙术)的种种谬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迷信行为(阴阳五行家各派别的法术),一概予以驳斥”(《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232页)。
其中他对文学方面的卓见远识,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强调文章的实用价值。
反对“空为”、“妄为”,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主张文学要华实相符,“文具情显”,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独创,重个性,反对因袭模仿;主张语言要通欲,口语化,反对故作深奥。
这些见解是针对西汉后期以来文学上的严重弊端而发的,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文学批评也有很大影响。
但因其对文学艺术之本有缺了解,故其某些论点有失偏颇。
《论衡》文章的风格平易、自然、通俗,但在文采上略有不足。
有《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本。
今人盼遂撰《论衡解》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撰《论衡注释》便于参考。
自纪(节选)【题解】《自纪》为《论衡》的最后一篇。
在本文中,王充阐述了写信《论衡》的宗旨,同时提出其文学创作观。
【原文】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
又闵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精苦思,不睹所趋,故作《政务》之书。
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
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
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名人故事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女科学家林兰英的家乡在福建省莆田县。
在旧社会,女孩子上学很困难。
当林兰英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她的堂姐妹都纷纷退学,回家做家务事或外出当女工去了。
妈妈也劝她:“一个女孩子家,念书有什么用?看你堂姐,都能纳鞋挣钱了。
”女孩子读书就真的没有用?小兰英心里又是生气又是不平。
她写信给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倾吐了自己的心里话。
爸爸的思想倒很开明,多次回信鼓励女儿:“在外国,有出息的女孩子多着哪!好好念书吧,只要胸有大志,女孩子也能干大事!”小兰英从此发愤学习,直到小学毕业,年年成绩都在前三名。
可妈妈受封建思想影响,说什么也不同意女儿上中学。
兰英对妈妈说:“中学里有规定,考第一名的学生不用交学费。
我要争取第一名!”妈妈又气又急,赌气说:“好!要是交钱就别去上学!”母女俩就这样达成了协议。
林兰英怀着一团火跨进了莆田县砺青中学的大门。
刚进校时,男同学都瞧不起她,还有人讥讽道:“单独的竹子扎不成排,毛丫头念书长不了!”林兰英睬也不睬,只是埋头读书。
虽然,她每天都要干许多家务活,但上学从没有迟到或早退过。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总是按时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林兰英果真得了第一名。
一直到初中毕业,她每个学期都是第一。
妈妈无可奈何,只好认输了。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
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由于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
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
《王充求学》ppt教学课件
急。既给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既,然
通“殒”,死亡
宽恕,赦免
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陨,亦复无淮。”宣帝
乃表,特原淮妻。(特赦郭妻) 1、翻译:因为王凌犯罪受到株连,应当一起处死 于是文武官员飞跑传命,好像河水涌到身前一样着急。
229、.03.2思020考:郭淮妻被该课“件由特【语原文公”社】的htt主p://w要ww. 原因是什么? 友情提供
为骄傲地说:“士别即三更日刮,目相待
。”
3、古人曰:“书犹药也,可以医愚”,从吕蒙读书这
件事上你得到怎样的启发?还可以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29.03.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9相、望郑于文道贞。公又派魏遣遣征中寝郎疾将(李1安)俨,住宿上其遣第使,者动问消静讯息以,闻赐。以上药复耳, 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许妻配其子叔玉(2)。 戊晨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
4、读这篇短文,你能否联想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对刘禅的谆谆告诫?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9.03.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8、吕蒙入吴,吴主劝其学业。蒙乃博览群籍,以《易》
为纲宗。尝在孙权宴座席上,酣醉忽卧,于梦中诵《周易》
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曰刚:才“向梦见伏牺、
(1)于是在卞太后房中同曹彰下围棋,一起吃枣子。 (2)魏文帝事先命手下毁掉了瓶罐,太后徒劳地光着 脚跑到井边,却没有东西用来汲水。
2、魏文帝为什么要残害弟弟任城王?
29.03.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7、乐不思蜀
使…快乐
王充教育经历新证
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 2020年1月第36卷第1期Jan. 2020Vol. 36 No. 1【汉唐研究】王充教育经历新证李浩(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石家庄050024)摘 要:王充幼年习业乡塾,接受了典型的汉代经学教育,其所习典籍及藉由经学训练而形成的基本知识结构与东汉的王公贵胄、知识精英、底层胥吏并无不同。
王充确曾赴京师洛阳 研修《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而非在郡国的经学教育机构学习上述典籍。
王充与班彪、班 固过从甚密,《论衡》不仅常引二人言论、行事以为论据,且字里行间充满温情,“王充系自学成 才” “王充不曾师事班彪”等说法难以成立。
关键词:王充;《论衡》;生平考证;教育经历中图分类号:G40-093.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0300(2020)01-0021 -06收稿日期:2019-02-25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王充生平与思想新探”(SQ181144)成果作者简介:李浩,男,河北邢台人,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疗社会史、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
-近几十年来,受惠于徐复观、钟肇鹏、蒋祖怡、任继愈、林丽雪、大久保隆郎、周桂钿、吕兆厂①等前修 时彦对王充生平问题的不断求索,学者们廓清了很多误解,达成了不少共识,但在涉及经典命题的细部 研究时,仍有可资探讨之处。
以王充的教育经历为例,它对王充知识构成、话语表达、思想视阈影响之深 远,毋庸赘言,然诸如王充“是否有过受业郡国的经历”“曾否赴洛阳求学”“曾否师事班彪”等问题,学 人至今莫衷一是。
他若王充幼年之学习经历,或因受制于文献,至今亦鲜见细致的梳理。
有鉴乎此,本 文拟在前人基础上,对前揭问题重加考辨,以期进一步澄清误解,凝聚共识。
一、王充早年学习经历考王充幼年习业乡塾,接受了典型的汉代经学教育。
这段经历主要见于《论衡•自纪篇》(下文引《论 衡》各章仅称篇名),其辞云:六岁教书……有巨人之志。
古代的历法与纪年
历史纪年的查找与换算
1、将中国帝王年号纪年换算为公元纪年
利用历史纪年表
2、将干支纪年换算为帝王年号纪年和公元纪年
六
纪日法
干支纪日远在甲骨文时 代就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左传· 隐公元年》: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 共。”
数字记日法 干支记日法有其缺陷。如不知朔日的干支,就不知 道某个干支日是该月中的第几日。在阅读只记干支 的史籍时须要有专门的朔闰表来查检。最早的数字 记日法资料是1972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武帝七年 (后改为元光元年)历谱竹简。为份历谱在三十支 竹简的顶上标了从一至三十的数字,这是每月内各 个日子的序数。在每简下写着各日的干支日名。
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徐陵《玉台新咏》 卷一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郭茂倩《乐府 诗集》卷八题《焦仲卿妻》):“菴菴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近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 正,这样就是二十四个时辰, 跟现在的24小时一致。子初就 是23点,子正就是24点。现在 我们所说的“小时”,其意为 小时辰。
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以寅月为正 月,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此种岁首符合我国人民以 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等等的季节划分法。如以 子月、丑月为正月,其时正冷,不符合春季的要求。
在先秦时代,每月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正月
为孟陬,四月为除,九月为玄,十月为阳。 《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国语· 越 语》:“至于玄月。”后来进一步繁琐,别 称越来越多。
阳历 全称“太阳历”。是以太阳年为单位的 历法。年的长短依据天象,平均长度约等于 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月的长短 则由人意规定,和月相盈亏无关。一年中分 为若干个月也由人意规定。现今大多数国家 通用的阳历是罗马的儒略· 凯撒于公元前46年 始创的,称做“儒略历”。后经罗马教皇格 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命人修订,而成目前 所用的公历,又叫格列高利历。以耶稣诞生 年为公元元年,“公元”的全称为“公历纪 元”。
七年级历史
第1课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已经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氏族生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
第2课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
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产生了贫富分化。
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
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
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
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3课1.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距今约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占蚩尤,涿鹿之战,走向联合。
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3.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王充与王莽非同宗考
王充与王莽非同宗考李浩【摘要】黄晖等人指出王充、王莽均有孙、王二姓,且同出魏郡元城,乃是同族,然细考《汉书·元后传》《论衡·自纪篇》之记载,详玩汉人传记的通行文法,此说难以成立.诸般史迹表明,王充、王莽分属两个平行发展的独立家族,绝非同宗.王莽的宗姓在东汉一朝备受猜忌,王充对王莽之行事素无好感,《论衡·自纪篇》交待\"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仅是陈述事实,并无攀附王莽之意.【期刊名称】《唐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7页(P64-70)【关键词】王充;王莽;家世和谱系;论衡;汉书【作者】李浩【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石家庄 05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4.5学界素来很重视王充生平之研究,近几十年来,受惠于徐复观、钟肇鹏、蒋祖怡、大久保隆郎、任继愈、林丽雪、吕兆厂、周桂钿等前修时贤的精耕细作①参看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513-525页;钟肇鹏《王充年谱》,齐鲁书社1983年版;蒋祖怡《王充卷》,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176-199页;大久保隆郎《〈後漢書〉王充伝質疑について》,《福島大学教育学部論集(人文科学部門)》,1983年;大久保隆郎《王充伝私論1王充の家系と幼少時代》,《福島大学教育学部論集(人文科学部門)》,1983年;大久保隆郎《王充伝私論-2-洛陽遊学とその時代》,《福島大学教育学部論集(人文科学部門)》,1984年;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13-517页;林丽雪《王充》,台湾大东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53-57页;吕兆厂《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5-41页;周桂钿《王充评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25页;周桂钿《虚实之辨:王充哲学的宗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292-31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的不同,他说:“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 (《率性篇》)
王充虽然认为人性是天生的,而且天生就有善恶的不同,但是他又承认后天 的学习、环境对人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中人的作用。他说:“夫中人之性,在 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本性篇》)
天人感应论者认为“天生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衣人”,是把天当成 “农夫桑女之徒”了,是完全和天道自然无为的观点相违背的。
天人感应论者说,人君的喜怒能够影响到气候的寒温,所谓“人君喜 则温,怒则寒”(《寒温篇》)。王充反驳时指出,寒温气候属于自 然季节的变化,不是人事所能决定的,他说:“寒温,天地节气,非 人所为。”(同上)
2. 命
“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 (《初禀篇》)
“天施气而众星布精,天所施气,众星之气在其中矣。人禀气而生, 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资有多少,皆 星位尊卑小大之所授也。”(《命义篇》)
“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命禄篇》) “故命贵,从贱地自达;命贱,从高位自危。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
贱若有鬼祸。”(同上)
五. 思考
谈谈王充的元气论。 王充的效验思想。 比较王充和董仲舒的人性论。
Next Time:王弼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分
The End
“人,物也,而物之中有智慧者也;其受命于天,秉气之元,与物无 异”(《辨祟篇》)
“人之生,其犹水也,水凝而为冰,气积而为人;冰极一冬而释,人 竟百岁而死。”(《道虚篇》)
“然则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 类相产。”(《物势篇》)
3. 对感应说的批判
天人感应论者抹杀了天和人的差别,鼓吹“天人合一”,但是天是客 观存在着的自然界,根本没有意志;而人是动物中具有智慧的东西, 有感情欲望,因而才能进行有意志有目的的活动。
2. 诠订于内
“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 诠订于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则以实事为 非。”(同上)
“墨议不以心而原物,苟信闻见,则虽效验章明,犹为失实”(同上)
3. 效验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知实篇》)
——《论衡·自纪篇》
王充《论衡》
王充墓
元气 自然无为 实知与知实 性与命
一. 元气
提出“元气”为天地万物的原始的物质基础。气是和云烟 相似的物质,是没有意志的。他说:“天地,含气之自然 也。”(《论衡·谈天篇》)
“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 生其中间矣。”(《自然篇》)气的属性是“自然”, “无为”。
Have A Break!
三. 实知与知实
闻见于外 诠订于内 效验
1. 闻见于外
实者,圣贤不能性〔知〕,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
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天下之事,世间之物,可 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圣人知事,事 无不可知。……事有不可知,圣人不能知,非圣人不能知,事有不可 知。及其知之,用不知也。故夫难知之事,学问所能及也;不可知之 事,问之学之,不能晓也。(《论衡·实知篇》)
“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 为之,手狎也。”(《程材篇》)
“使材士未尝见,巧女未尝为,异事诡手,暂为卒睹,显暴易为者, 犹愦愦焉。”(同上)
四. 性与命
性 命
1. 性
王充在人性论问题上,把人性分为三等,有生来就善的人,是中人以上的人; 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的人,是中人。
……
武 三 年 , 充 生 。
才 高 而 不 尚 苟 作 ,
……
王 充 者 , 会 稽 上 虞 人 也 , 字 仲 任 。
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又闵人君之政,徒欲治
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精苦思,不睹所趋,故作 《政务》之书。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 书。夫贤圣殁而大义分……各自开门。通人观览,不能钉 铨。遥闻传授,笔写耳取,在百岁之前。历日弥久,以为 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故作《实 论》。
考闻以论口建
——
·
论
实
《 论
虚 。
衡
自 纪 篇 》
异 言 。 世 书 俗 说 , 多 所 不 安 , 幽 处 独 居 ,
……
笔 著 文 , 亦 如 此 焉 。
淫 读 古 文 , 甘
说 始 若 诡 於 众 , 极 听 其 终 , 众 乃 是 之 。
辩 而 不 好 谈 对 , 非 其 人 , 终 日 之 言 。 其
二. 自然无为
自然与无为 对“天地故生人”的批判 对感应说的批判
1.自然与无为
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 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自然篇》)
“谓自然无为者何?气也,恬澹无欲无为无事者也。” (《自然篇》)
2. 对“天地故生人”的批判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 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物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