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
不寐(失眠症)中医临床路径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不寐(二)西医病名:失眠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3. 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4. 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5. 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6. 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7. 心肾不交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中医针灸治失眠
中医针灸治失眠今天是7月第一天,天气越发炎热,因中暑失眠的人不计其数,所以温馨提示记得避暑哦,今天跟大家聊聊失眠吧。
我的思路是先分析失眠的原因,再探讨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推拿治疗方法。
不寐又名“不得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不能寐或寐而不能熟睡,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和困扰。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引起失眠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
不寐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和。
不寐分为虚实。
实证:1.肝郁化火,2.胆热痰扰。
虚症:1.阴虚火旺,2.心脾两虚,3.心胆气虚。
导致不寐的原因虽多,但总的来说其病机不外乎营卫不和,气血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会导致失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治疗呢?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我看到了《黄帝内经》记载的半夏汤,说这方子是最早的治疗失眠的古方子,原文这样记载:“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瞩,不卧出者,……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这是古人的方法。
那么,我在临床上是怎么治疗失眠的呢?我接触的失眠患者也是很多的,很多患者基本上针灸一次就能改善睡眠,顽固性失眠患者针灸十次就能痊愈。
最近在这边针灸,我很是自信。
我相信,这就是中医的魅力,它牵绕着你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在临床上看病,一般患者来了之后,我都会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不管是头痛,牙痛,还是手指头疼,我都会去辩证,一定要找到最准备的病因。
因为只有辩证准确,才会用针如神。
正如上文,我认为病机是营卫不和。
此处我说的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且看下文我如何结合用针。
为什么说病位在心肝脾肾?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肝——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解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升一降,乃是人体的中轴。
失眠不寐,目不瞑不得眠常见病机,舌脉为主辨治失眠
失眠不寐,目不瞑不得眠常见病机,舌脉为主辨治失眠中医病机指导下舌脉为主辨治失眠体会失眠在中医古籍中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了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不寐, 《金匮要略》中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记载。
直至唐代, 王焘在《外台秘要》中首次使用“失眠”一词, “夫诊时行, 始于项强就色, 次于失眠发热, 中于烦躁思水, 终于生疮下痢, 大齐于此耳”, 后沿用至今。
社会的快速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失眠成为影响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1项研究表明[1]全球约有27%的人存在失眠问题。
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2]。
失眠分为5种类型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 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 晨醒过旱, 白天昏沉欲睡, 睡眠不足5h, 甚至彻夜未睡。
失眠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 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和抑郁等症。
一言以蔽之, 失眠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两方面:睡眠量的不足和质的欠佳[3]。
根据失眠的特点可以将失眠大致分为5种类型。
入睡难型:指入睡潜伏期≥30min, 以入睡困难为主症, 临床表现为躺在床上前思后虑, 辗转不安。
此型在睡眠障碍中最为常见。
多梦型:大脑存在静息状态下的内在“思考”[4]。
思虑多而梦, 乱梦纷纭。
《素问悬解》:“人身有寐, 人心常醒, 醒则思, 思则梦, 梦者, 身寐而心不寐也”。
寐浅型:指夜间觉醒的次数过多和(或) 时间过长, 甚至彻夜不眠。
包括以下3种情况: (1) 夜间≥30min的觉醒2次以上; (2) 夜间觉醒时间≥40min; (3) 觉醒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10%以上。
易早醒型:指睡眠觉醒时间较平素或比自己期望的觉醒时间提前30min以上, 且影响一天的生活工作状态。
混合型:此类型的失眠较复杂, 可见入睡困难、多梦、寐浅、早醒等两种或几种情况共同存在, 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中医治疗失眠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
不寐之证,病因虽多,然阴阳的交通“不得从其道”乃为病之根本,凡气血精津环流不畅,代谢升降失其常度,皆可碍运滞血,瘀血阻络,心失血养,以致寤寐异常。
临床所见不寐患者,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因,引起肝气郁滞,脾运失常,以致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或痰瘀互结,或瘀热扰心,服安神养心药物疗效不显,常以化瘀宁神之法治之而获效。
一、肝火扰心证【临床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指导方药】①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首乌藤。
②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黄芩、栀子。
③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④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二、痰热扰心证【临床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指导方药】①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②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白茯苓。
③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
④礞石滚痰丸:金礞石(煅)、沉香、黄芩、熟大黄。
三、心脾两虚证【临床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指导方药】①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
②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③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④常用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首乌藤。
四、心肾不交证【临床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指导方药】①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黄、人参、丹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
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不寐是指无法入睡或持续睡眠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不寐不仅会导致身体疲惫,还会增加患者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因此,制定科学的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
通过详细的了解,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不寐类型和可能的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寐,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的不寐,可以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
对于因生活习惯不良、环境因素等引起的不寐,可以通过行为治疗、环境调节等方式进行干预。
因此,针对不同的不寐原因,医生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在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和评估。
通过睡眠监测,可以客观地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深度、觉醒次数等,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睡眠评估,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白天疲倦程度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医生可以向患者介绍睡眠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
同时,医生还可以教育患者如何应对睡眠困难,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不寐的发生和加重。
总的来说,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通过全面的评估、个性化的治疗、睡眠监测和评估、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不寐的困扰,重获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35例不寐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治疗
35例不寐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治疗
严晓丽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目的:验证不寐中医临床路径,观察不寐诊疗方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路径,筛选入组的患者按照不寐诊疗方案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及可行性评价.结果:进入路径的35例患者全部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使用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治疗,进入路径后无变异,患者满意度较好,路径规范,可操作.疗程结束后PSQI评分与
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
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寐中医临床路径规范,可操作,不寐诊疗方案治疗失眠症疗效较好.
【总页数】2页(P1303-1304)
【作者】严晓丽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酸甘养阴法治疗不寐35例 [J], 张先茂
2.中医辨证治疗不寐35例疗效观察 [J], 王学军;马富晓
3.开天门配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35例 [J], 张明丽
4.复方远枣宁神胶囊治疗不寐35例报告 [J], 刘瑶;骆莉莉;董立莎
5.五门十变法联合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痰火扰心型不寐35例 [J], 赵胜杰;俞晶晶;范军铭;刘华;范小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不寐,即现代医学中的失眠,是指无法获得充分、满意的睡眠,导致日间功能受损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不寐的辨证论治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察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判断其病因病机,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心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的不寐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上应采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方法。
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养心汤等,药物如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
2. 肝郁化火型肝郁化火型的不寐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清热安神。
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药物如柴胡、郁金、黄芩、栀子、龙骨、牡蛎等。
3. 心肾不交型心肾不交型的不寐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上应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
4. 痰热内扰型痰热内扰型的不寐患者,多见入睡困难、胸闷痰多、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是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常用的方剂有温胆汤、清心化痰汤等,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石菖蒲等。
5. 胃不和则卧不安型胃不和则卧不安型的不寐患者,表现为饮食不节、胃脘胀满、嗳气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滑。
治疗上应调和胃气、健脾和胃。
常用的方剂有保和丸、平胃散等,药物如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厚朴、枳壳等。
在治疗不寐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注重心理调适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适当进行放松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治疗不寐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因此在具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不寐-中医理论知识
不寐-中医理论知识一、不寐的定义不寐,即睡眠障碍,是指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
这种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睡眠过浅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等。
长期的睡眠障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及时了解和解决不寐问题非常重要。
二、中医对不寐的看法中医学认为,不寐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或异常,情志不舒畅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调节气血平衡、平复情志等来恢复正常的睡眠。
2.1 脏腑功能失调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心主神志,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生长与繁殖。
这些脏腑的功能失调会导致睡眠问题。
例如,肝郁气滞往往导致易怒、焦躁、入睡困难;心阳虚弱则表现为心悸、多梦、夜尿频繁等。
因此,中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改善不寐症状。
2.2 气血不足或异常中医认为,气血充盈与否是保证正常睡眠的重要因素。
气血不足或异常会导致身体疲劳、心神不宁,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中医治疗不寐常常通过补益气血、调理脾胃来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
2.3 情志不舒畅中医相信情志活动与睡眠有密切关系。
因此,情绪波动大、精神疲劳的人更容易出现不寐症状。
为了缓解情志不舒畅带来的影响,中医治疗不寐常常通过调节情绪、平衡阴阳来恢复睡眠正常。
三、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3.1 中药调理中医药是治疗不寐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来调理身体。
常用治疗不寐的中药有当归、何首乌、黄精等,它们有舒肝理气、补血养心的作用。
3.2 饮食调节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调节对于改善不寐症状也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
此外,中医还提倡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3 穴位按摩中医的另一治疗方法是通过按摩穴位来改善不寐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溪、内关、足三里等。
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并能放松身心,促进良好的睡眠。
3.4 中医养生中医倡导养生的观念对于预防和改善不寐都很重要。
中医药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
四、总结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不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中医 药治疗不寐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可以发现中医药治疗不寐主要是通过调节脏 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等方面来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同时中医药治疗不寐还 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内容
不寐,也称为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近 年来越来越受到,其在不寐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次演示 将概述针灸治疗不寐的现状和意义、临床研究方法、效果和机制以及注意事项 和展望。
结论
针灸治疗不寐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疗效得到了初步肯定。针灸作 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为不寐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 方法。然而,针灸治疗不寐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最佳治疗 方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同时,加强针灸治疗的机制研究,有助于推动 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为失眠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不寐有着独特的优势。根据不同的症型选用不同的中 药进行加减治疗。如肝郁化火者选用龙胆草、柴胡、黄芩等中药进行清肝泻火; 痰热内扰者选用茯苓、陈皮、法夏等中药进行化痰清热;阴虚火旺者选用生地、 麦冬、玄参等中药进行滋阴降火等。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随症 加减用药。中药治疗不寐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针灸治疗不寐的临床研究方法
针灸治疗不寐的临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毫针刺激、艾灸、耳针、头针等。在研 究中,针灸治疗的刺激参数包括刺激部位、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等因素。同时, 对于不寐患者的选择,一般会选择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患者 进行对照实验,以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针灸治疗不寐的效果和机制
中医药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
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一、本文概述失眠症,即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或早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中医临床实践在失眠症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
本文旨在总结失眠症的中医临床实践,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指南。
本文将首先介绍失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阴阳失衡等方面。
接着,将详细阐述中医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辨证论治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具体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以及生活调护和情志调摄等综合性干预措施。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失眠症的中医临床实践,掌握失眠症的中医诊疗思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也希望能为中医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中医在失眠症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失眠症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不寐”“目不瞑”等,其病因多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诊断失眠症,注重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诊并用,综合分析病情。
望诊方面,医者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外在表现,以判断其内在病变。
如患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可能提示气血亏虚;面色潮红,烦躁不安,可能提示阴虚火旺。
闻诊方面,医者通过听患者声音、嗅其气味来判断病情。
如患者声音低微,言语无力,可能提示气虚;声音高亢,口臭便秘,可能提示胃热炽盛。
问诊方面,医者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以获取更多关于病情的信息。
如询问患者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等典型失眠症状,以及是否有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等其他伴随症状。
切诊方面,医者通过切按患者的脉搏,以感受其脉象的变化,从而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和病邪的性质。
如脉象细数,可能提示阴虚火旺;脉象沉迟,可能提示阳气不足。
中医院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2)痰热内扰:胸闷心烦不寐,头重目眩,厌食呕恶,暧气吞酸,苔黄腻,脉滑数。
(3)阴虚火旺证:心烦,入睡困难,甚则彻夜难眠,多梦,心悸不安,腰膝疲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4)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饮食无味,肢倦神疲,舌质淡,脉细弱。
(5)心胆气虚: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1)肝郁气滞证症状: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方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越鞠丸加减。
方药举例:柴胡15〜25g,半夏10g,夏枯草20g,黄苓10g,夜交藤30g,炒枣仁5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茯神20g等。
若肝郁化火,目赤耳鸣,口干而苦,舌红,苔白,脉弦数,可加龙胆草10g,桅子10g,泽泻10g,车前草10g;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加天麻10g、钩藤20g、大黄(后下)15g、芒硝5g(冲服)。
不寐失眠中医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在考虑中医诊疗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综合的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医师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睡眠质量、饮食习惯、情绪状况等,并通过望、闻、切等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以确定患者的症状特点。
二、治疗原则根据中医理论,治疗失眠的原则是疏肝理气、安神益气、健脾养胃。
因此,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情绪:情绪对睡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身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方式来调整情绪。
2.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3.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选择配方给药。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柴胡、白芍、茯苓等,具体的药方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4.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心俞、神门等。
5.中医按摩:按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有助于缓解睡眠障碍。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揉捏、推拿、捶打等。
三、生活习惯调整除了中医疗法外,还需要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这对于改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作息: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固定的时间睡觉和起床,尽量避免午睡。
2.睡前放松: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轻音乐、泡脚、读书等,避免过于兴奋的活动。
3.调整环境: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4.注意饮食:避免晚餐过饱,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
5.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消耗身体的能量,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案包括调整情绪、饮食调理、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按摩等,同时还需要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失眠症状可能有所不同,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不寐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l 临床 资料
将2 0 1 2年 5月 ~ 2 0 1 3年 5月在本科 室住 院的不寐患者 6 o
3 疗效分 析
3 . 1 观 察 指 标
例随机分为路径组 和常 规组 。病 例 的纳入 均 以 中华 中医药学 会发布 的《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病证部分》 为标 准。
者; ④ 因发热 、 咳嗽 、 疼痛等 因素而 致失 眠者 ; ⑤ 智力 非正常 , 有
明显人格障碍者 。
保证 医疗质量 , 提高工作 效率 , 控制 医疗成本 , 降低 医疗成 本 , 已 经成为 政府 和 医疗 机 构亟 待解 决 的问题 。临 床路 径 ( c l i n i c l a p a t h w a y , c P ) 是指针对某 一疾病建 立一套 标准化 治疗模 式 与治 疗程序 , 是一个有关 临床治 疗 的综合 模式 , 以循证 医学 证据 和 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 和疾病管 理的方法 , 最 终起到 规范 医疗行 为、 降低成本 、 提高质量 的作用 J 。近年来 , 临床路 径 已 在美 国、 英国 、 澳大利亚 、 日本 、 新加坡 以及我 国台湾 、 香港 等地 广泛应用 J 。临床路 径有严 格工作 顺 序和准 确 时 间要 求 的程 序 化、 标准化的诊疗计 划 以规 范医疗 服 务行 为 , 减 少康 复延 迟 及 资源浪费 , 使患者获得最佳 的医疗护理 服务 J 。我 院为 解决 患者就医难 、 看病贵 的 问题 , 按照 国家 中 医药管 理局 中 医临床 路 径( 试行 ) 方案要求 , 进行 临床试点 工作 。通过对不寐 患者实
( P< 0 . 0 1 ) , 其 临床疗效和 患者满意度方 面亦优 于与 常规组 ( P< 0 . 0 5 ) , 在 执行情 况方 面不具有 明显差异 ( P>0 . 0 5 ) 。结 论: 不寐的 中医临床路 径在 有效保证 医疗质量的前提 下 , 对平均住 院费用、 临床 疗效、 患者满意度 具有 良好 的临床效果 , 值
神志病科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试行版)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3)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4)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5)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6)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7)心肾不交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医推拿治疗失眠中的应用
失眠症是 临床治疗 中较 为棘 手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具有根 治难、 复 发高 的特点 , 根据 大量调查结果 显示 , 中医治疗失 眠症 的效果要优 于西 医治疗 , 其主要在 于中医治疗具有 长效机制 , 虽然在 治疗 的初期效 果不 明显 , 但是, 随着 临床工作 的开展 , 其治疗疗 效较为显 著 , 并且能 够实现 根治的效果 , 显著 的减少 了复发 的情况 。而在对患者采用 中医疗 法治疗 的过程 中 , 对患者 实施 科学有效 的护理是非 常有必要 的 , 能够进一 步提 高治疗的效果 , 实现患者疾病的彻底康复[ 1 ] 。 因此 , 在本 次的临床研究 中 , 针对于观察组 4 2 例患者在中医推拿治疗 的同时 ,给予患者采取 临床护
1 . 2 方法
3 讨 论
在针对于失眠症患者采用 中医推拿疗法 进行治疗的过程 中, 需要对 其进 行科 学 的护理 , 护理人员应该 采取科学 的护理措施 , 能够 提高对患
者 的护理质量 , 实现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因此 , 在本 次的临床研究 中,
为 了验证 这一设想 , 对观察组 患者实施临床护 理路径 , 对 照组 患者实施 常规护理 , 从结果上看 , 2 组患者均实施中医推拿 治疗 , 但是 , 效果却存在 着很大 的差异 , 观察组患者显效 2 4 例, 有效 1 7 例, 而对照组患者显效 2 1 例, 有效 1 5 例, 观察组 患者临床治疗 的有效率显 著的高于对 照组 患者 。
对对 照组 4 2 例 患者 实施常规护理 ,主要是根据 医生的要求做好患 者 的 日常护理工作 , 包括环境护理 、 日 常检查等 。对观察组 4 2 例患者实 施 临床护 理路径 , 护理的实施过程 如下 。 1 . 2 . 1 制定 临床护理路径计划
张永华治疗不寐临证思路与方法
张永华治疗不寐临证思路与方法张金霞1张永华2关键词不寐;中医药疗法;张永华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失眠可能会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功能损害、职业功能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增加[1]。
失眠归属于中医“目不瞑”“不得眠”“不寐”“不眠”“不得卧”等范畴。
张永华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
张老师尊重经典,并借鉴现代医学的新概念、新理论,从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和治疗不寐,临床收效颇佳。
笔者有幸跟随张老师学习,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先天禀赋,人各有异张老师治疗不寐,尤其重视患者的先天禀赋。
张景岳在《类经》中言:“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之受于父母者是也。
”说明禀赋来源于先天父母,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固有的特性,不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与现代医学的遗传有相似之处。
张老师认为,因受到六淫、七情、饮食劳倦,以及现代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证候表现变化多端,真象假象错综复杂。
唯有先天禀赋来源于父母,并不随证候的变化而变化,相对稳定,但因气候、地域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父母情绪、饮食迥异等,以至母体胎孕期间内外环境不同,造成人的生理特点各不相同,禀赋有差异,而疾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是以禀赋体质为基础,因此,辨证时应先辨先天禀赋。
张老师认为,不寐的禀赋体质主要有痰湿质、阴虚质、火盛质、气郁质、胆虚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母体及父体易有痰湿壅滞,且母体孕期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阳,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造成胎体即有痰湿。
痰湿质者常体形肥胖,面如圆月,腹部肥满松软,身重乏力,汗出黏腻,痰多,舌苔厚腻。
阴虚质的形成主要与先天肾阴不足有关,致精、津、液亏少形成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体质状态。
阴虚质者素体内热,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头发稀疏,皮肤干枯,口干烦渴。
火盛质者生来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声高语急,便干溲赤,多与母体喜食辛辣,脾性急躁有关。
神志病科 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
神志病科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一、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寐(TCD编码:BNX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失眠(ICD-10编码:F5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XX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临床常见证候: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20XX)。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不寐(失眠)。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不寐(TCD编码:BNX040)和失眠(ICD-10编码:F51.0)。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SPIEGEL量表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多导睡眠监测(PSG)、阿森斯失眠量表、中医症状评分、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头颅CT、P300、MRI、甲状腺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
(2)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
不寐证的中医治疗
不寐证的中医治疗不寐证,是中医说法,通俗说,就是晚上该睡觉时睡不着觉、失眠。
拿现代医学说,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抑郁证等等,病因不详,属功能性障碍。
敝人最早进入学习时,曾查阅与“寐”相关的“寤”的资料,所谓“寤寐不宁”有日夜不宁、似睡非睡之意。
春秋时期郑庄公寤生,即是其母在恍惚中所生,故其母不喜,后致国乱。
“寐”即睡觉,若有梦,为魂不归藏,虽寐而未得休息,人的"心"系统仍在工作……为了寻找治疗的佳方妙法,我在工余先翻现代官方教材,后查阅古籍名医之论,也看过现代电视台养生节目。
其结果,众说纷纭,兼之本人又无失眠体验,终是不得其理法方药。
言“阳不入阴”、“火水未济"者,只是方向性指导。
"阴虚阳虚"之说以及“胃不和则卧不安"、"痰火扰心"等等之说,单就失眠而言,本质上与巴甫洛夫神经-条件反射学说无异。
我曾将各家学说用以指导治疗,辨证时,多有狐疑,无论补阴补阳、调胃安神、清热涤痰,疗效都差强人意。
我曾反思自己何以收获不丰,是自己天性愚钝还是学不得法?——愚钝或许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许是学习方向不对。
既然医论于事无补则翻医案,大量的医案或能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新的观点。
于是,翻医案。
翻医案,有个博而广的过程,长话短说。
——《伤寒论》经方体系是我寻找到的中医最贴近临床的学术。
敝人特别推崇胡希恕经方学术思想,认为他是集孙思邈、许叔微、陈修圆、唐容川等诸多历代名医大家思想之大成者。
其次,有关失眠之治,祝味菊温潜之法也是师范。
探究到如今,我对不寐证的认识和治疗,有如下心得。
不寐者,“阳不入阴”,长此以往,阴阳严重失衡,看似不是什么器质性病变之重症,却是诸多重症先兆(包括癌症),因而要引起高度重视。
人是由身、心两大系统构成(参阅敝号内《一图读懂蕴含在<伤寒论>中的中医生理学》)。
心(精、神、魂、魄)系统和身系统(包括人体生物钟等)的异常与环境(包括天气、职业、住所、人际等)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
一、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寐(TCD 编码:BNX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失眠(ICD-10 编码:F51.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 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 C D -10 精神与行为障碍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临床常见证候:
肝火扰心证 痰热扰心证 胃气失和证 瘀血内阻证 心脾两虚证 心胆气虚证 心肾不交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及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不寐(失眠)。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不寐(TCD 编码:BNX040)和失眠(ICD-10 编码:F51.0)。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2)SPIEGEL 量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多导睡眠监测(PSG)
、阿森斯失眠量表、中医症状评分、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头颅CT、P300、MRI、甲状腺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
(2)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
(3)胃气失和证:和胃降逆。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
(5)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
(6)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
(7)心肾不交证:交通心肾。
2.针灸治疗
(1)体针
(2)耳穴疗法
(3)穴位贴敷
(4)其它疗法
3. 中医心理疗法
4. 认知疗法
5. 行为疗法
6. 推拿疗法
7. 导引疗法
8. 音乐疗法
9. 中药足浴
(九)完成路径标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或S PIEGEL 量表减分率≥30%,或自觉睡眠时间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改善,醒后精神充沛,白天社会功能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不寐(失眠)(TCD 编码:BNX040,ICD-10 编码:F51.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病程: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