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史学

合集下载

国学都包括什么内容

国学都包括什么内容

国学都包括什么内容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诸多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国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典著作、儒家思想、诗词歌赋、易经典籍、史学著作等多个方面。

首先,国学包括了大量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还有《道德经》、《老子》等道家经典,以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诗歌作品,这些经典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国学还包括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强调礼、义、孝、悌等传统道德观念,提倡仁爱之道,主张人伦之道,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国学还包括了易经典籍,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典籍,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强调了阴阳五行的观念,提出了“变化无穷”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国学还包括了史学著作,中国古代的历史学著作丰富多彩,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这些著作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记录、研究、总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综上所述,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涵盖了经典著作、儒家思想、诗词歌赋、易经典籍、史学著作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国学的研究和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学考研二级学科

历史学考研二级学科

历史学考研各专业方向介绍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

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而这些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

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

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天津师范大学等。

2.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脱胎于传统的舆地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大块:(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

(3)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

(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史学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史学

第十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直到有了文字,历史记载方成为可能。

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用以记载历史的文字。

这些记载已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完整历史记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因而可以被看作历史记载的萌芽。

负责记载的史官,则担当起草公文、记录时事、保管文书之责,也担任一些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家。

《尚书》是较早且更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所记都是殷、周王朝的大事。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包含风、稚、颂三个部分。

其中《大雅》里的一些诗篇,反映周族和周王朝某些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史诗。

春秋末年,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编撰成《春秋》一书。

《春秋》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战国时代,私人历史撰述有了大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国语》、《战国策》。

秦汉时期则是中国史学成长时期。

这一时期史学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和继代史的出现。

《史记》创造了中国史学上纪传体表现形式,概括了 3 000 年历史,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

《史记》的“成一家之言”标志着史学已卓然成为一家。

班固撰《汉书》,断代为史,由此开创了皇朝史撰述的先河。

荀悦的《汉记》又创编年体断代先例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得到初步发展,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就史学门类言,除纪传、编年外,又有民族史、地方史、家史、谱谍、别传以及史论、史注等,显示出史学多途发展的盎然生机。

三、古代史学的发展与完善隋唐五代时期,统治阶级重视修史,设馆修史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

二十四部正史有八部成书于唐初,便是一个例证当然,设馆修史表明皇家对修史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抑制。

总结性著作的出现,是此期史学发展的又一个特点。

刘知几的《史通》、杜佑的《通典》为史学开辟了新路。

宋元时代,尤其是两宋,史学发达,堪称盛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本课程学时:72 学分:4学时分配: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要求;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一、传统和文化释义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五、拂教的基本信仰、特征及社会作用第三章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特点。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范文1: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几千年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等各个方面。

其中十大哲学名著更是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核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大哲学名著及其重要意义。

1.《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体系和宇宙观,还具备了对人类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管理的育人功能。

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一本著作,道家哲学经典之一。

该著作强调了道的本源,阐明了道的本质和作用,强调了顺应自然和反对人为干涉。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一篇文章。

本书强调了恪守中庸之道是道德和思想的基石,是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道路。

4.《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通过描述孔子的言行,强调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作的一本著作。

本书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张人性善恶并存,认为人们应该发挥出自己的良心和智慧,使世间更加美好。

6.《大学》:是从《礼记》中提取出来的一篇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主张人的一切德行的根源在于学术,标志着儒家对社会治理和人类教育的长期追求。

7.《公羊传》:是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羊高所作的历史文献注释。

该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典籍,对中国古代的舆论、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8.《左传》:也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讲述了周朝后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该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9.《名家》:是春秋时期文学名家之一韩非所作的一部著作。

主张人的社会地位和功绩是社会价值的构成,主张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对中国法律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10.《管子》:是战国时期管仲所作的一部政论著作。

本书主张把世界上的一切自然法则和道德原则融入到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制度中,是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本。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哲学与文学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哲学与文学

一、中国古代哲学(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

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是周武王,在位时间很短就病逝,国家的统治权转到他的弟弟周公手中。

在周公之前,“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

春秋末年的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其学生达3000人之多。

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并提出以“仁义”治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最重要的哲学门派——儒家。

儒家成为官学以后,其经典著作被广泛推广,其他哲学门派则多潜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有的也融合在儒家思想当中。

中国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之前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等众多哲学家。

先秦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汉志》所录竟达189家,造就了中国哲学的第一个高峰。

汉代学者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先秦诸子学术。

九流十家具体指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九流则是将小说家除去,因为十家中,小说家最不重要。

东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衰落,社会动荡,人心思治。

其时哲人,以玄谈的方式,来为名教给出新的论证,探讨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从而引发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辩题,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

唐宋之际,民族杂糅,价值混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碰撞,矛盾尖锐。

韩愈、李翱发其先声,“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响应继起。

宋代的理学家们立志重建宋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出佛入老,而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异族易代,一代学人在抗清失败后,隐居深山古寺,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省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哲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思深度。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涉及了诸多方面。

从艺术、文学到科学技术,从宗教信仰到政治制度,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展开探讨,包括其定义、意义、主要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

一、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定义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可以被定义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发展的一门知识学科。

它涵盖了中国历史上诸多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特征、艺术表现、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包括从史前时期到今天的各个历史时期。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的国家及民族,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我们的个人及国家发展。

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意义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这些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因此,通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文化传统以及来自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财富。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更加能够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对于中国文化和民族更加热爱。

2、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审美水平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与千年古典文学、绘画艺术、音乐舞蹈及戏剧艺术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在欣赏传统艺术表达中体验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3、帮助了解中国历史政治制度及思想思维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也涉及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哲学思想等方面。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哲学思想等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的文化特性及社会制度、国家治理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参与和贡献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具体内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具体内容安排可以以上至三部曲,分别如下:1、概括版1. 中国古代历史2. 中国文学与哲学3. 中国艺术与音乐4. 中国政治制度及文化传承5. 中国科学技术与古代发明2、详细版1. 中国古代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文化、民俗、经济、宗教方面的内容2. 中国文学与哲学:诸子百家、庄子、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哲学家、中国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以及道教、儒教、佛教等宗教文化3. 中国艺术与音乐: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工艺、文戏、曲艺、戏曲、民间音乐等艺术形式。

中国史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史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史学史知识点整理1. 史学的起源与发展史学是指关于历史的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编年史和史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史学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研究历史的学科,包括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

2. 古代中国的编史传统中国古代编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史书《尚书》和《春秋》,但最早的正式编年史是东周的《春秋左传》和《春秋公羊传》。

秦朝统一后,开始编写大事记和国别志,形成了一部分的官方编年史。

到了汉朝,史学进入了繁荣时期,编写了《史记》、《汉书》等经典史书。

3. 唐宋以后的史学发展唐代以后,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史学家,如韩愈、司马光等,他们在史学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很大创新。

宋代出现了史料学的理论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刘知几的《史通》,清代的黄宗羲、钱大昕更是为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现代史学20世纪初,欧美各国开始了西方史学的发展,并逐渐对中国的史学研究产生影响。

其中,邹韬奋、吕思清等人成立了中国史学会和史学研究所,推动了史学的现代化进程。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的教育和研究逐渐完善,形成了中国史学的新格局。

今天,中国的史学在国际上也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5. 变法运动与史学发展1901年,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了变法主张,意在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涉及到了史学的改革。

他们认为古代官方编史受制于朝廷,不能体现历史的全貌,应该重视地方志、家谱等非官方资料。

6. 史家与文人古代的史学家大多是文人,他们不仅要求史书的客观和史实的真实性,还要注重史书的文学价值。

这种文史结合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十分明显,使得史学融合了文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史学传统。

7. 史诗与史传中国古代史书按照内容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史诗和史传两大类,分别以《诗经》、《离骚》、《国语》、《战国策》等为代表的史诗和以《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史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9-史学(2h)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9-史学(2h)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9-史学(2h)
§1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二、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021/2/4
1
2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一)远古至秦汉的史学:奠基 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史学源头:口耳相传,辅之结绳刻木。 中国远古时代的大量历史传说,如《大 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造人》 等等,尽管其真实性受到质疑,但其中 包含的史学元素却光彩夺目。
(2)类书、丛书的编修达到了高潮。明《永乐 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都代表了类书、丛书的最高成就。
2021/2/4
1
17
(3)清代考据学在校勘古籍,考证史实 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重 要的著作有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 翼《廿二史札记》等。
(4)方志编修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数量 之多、范围之广,为前代所不及。
(5)史评史论在明清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以清代章学城的《文史通义》成就最大。
2021/2/4
1
18
(6)明清两代的官修史书,不论在数量 上还是在种类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 时期。官修正史有《元史》和《明史》。 其它重要的官修史书有《大明会典》、 《明实录》、《清实录》、《清会典》。 “清通” 等。 (《清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 乾隆年间官刻《二十四史》。
2021/2/4
1
4
最早的历史典籍
继甲骨文、金文之后,《尚书》中记载 了殷、商王朝的大事,是中国最早的文 献总集,是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
《诗经》中《大雅》里的一些诗篇,如 《绵》、《公刘》等反映了周王朝某些 历史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视为汉 族史诗。《大雅》中的有关篇章提供了 周部族的发祥、发展、创业、立国的史 料。

国学文化有哪些基本概念及涵义

国学文化有哪些基本概念及涵义

国学文化有哪些基本概念及涵义国学热至今方兴未艾。

国学文化的兴起必然引导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

国学文化在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重铸的过程中,也对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有生命力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国学文化的介绍,欢迎阅读。

国学文化的介绍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清民实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1-2] 国学文化渊源演变“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

中 国古典学的跨学科研究有哪些代表性成果

中 国古典学的跨学科研究有哪些代表性成果

中国古典学的跨学科研究有哪些代表性成果中国古典学,作为一门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学科,近年来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拓展了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知,也为解决当代社会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历史学与古典学的交叉研究来看,一些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考古发现和历史遗迹的综合分析,重新构建了某些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

例如,在对先秦时期的研究中,学者们结合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竹简以及古代史书的记载,深入探讨了当时的政治制度、礼仪规范和社会等级。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我们对先秦社会的理解更加全面和准确,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献记载。

文学与古典学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同样丰硕。

以唐诗宋词为例,研究者们不仅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欣赏和解读诗词的意境、修辞和格律,还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

通过研究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社会交往以及时代的思潮变迁,揭示出诗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此外,对于古代小说如《红楼梦》的研究,也融合了文学批评、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学者们探讨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塑造、家族关系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从而使我们对这部经典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哲学与古典学的跨学科研究为我们理解古代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比如,对于儒家经典《论语》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的字面解读,而是结合现代哲学的概念和方法,探讨其中的伦理道德观念、政治哲学思想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同时,对于道家的《老子》《庄子》等经典,跨学科研究从宇宙观、人生观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揭示其深邃的哲学智慧,并与现代哲学思潮进行对比和对话。

在语言学与古典学的交叉领域,学者们通过对古代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破解了许多古代文献中的语言难题。

例如,对于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还为解读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同时,对古代诗词韵律的研究,也为我们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提供了理论依据。

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

名词解释:1、历史:“史”字在古代是指史官,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和历史著述的区别。

“历史”的三层含义:(1)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

(2)指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和历史资料。

(3)指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2、历史学:指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成的学问。

一般讲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4、历史相对主义:一种主观唯心论和怀疑主义的史学认识论。

它强调和夸大人在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认识的相对性,否认客观历史的存在,认为历史是相对人的认识而存在的,是错误的历史观。

5、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

虽然承认客观历史的存在,但却过分地夸大精英人物及其思想的历史作用,抹煞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作用,在史学认识论上它极力强调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史学即史料学,否认史学研究着的主观作用。

6、历史资料: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

其形式有无文字记录和有文字记录。

它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与风俗习惯等。

7、六经皆史: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的观点。

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此时章学诚所提的“史”,不是指的历史学,而是指的是三代以前的历史。

现在我们是把六经作为史料来对待的。

它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提高了史学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8、善本书(1)旧本、古本以宋、元版为佳(2)足本,无缺损(3)精校、精注本目前一般所称的善本书,指的是清初以前的刻本。

9、校勘学:校勘,也叫校雠。

即用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对同一书籍相互核对,比勘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订正其中的错误,恢复书籍的原貌。

与辩伪学、辑佚学、训诂学、考据学、历史文献学联系紧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14章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14章 中国古代哲学
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和 思想传统
• 一、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1、原始哲学: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
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 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 事物,《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 社会的关系。周易所包含的占卜科学理 论令今人大惑不解,以致出现了《易经》 热。
原始儒家 中国佛学
原始道家 宋明理学
11
二、原始儒家
原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 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荀子、等。原始儒家经典有 《诗》《书》《礼》《乐》 《易》《春秋》。此外,还 可通过《论语》《孟子》 《荀子》《大学》《中庸》 把握儒家思想。
12
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其 涵义有四:
1、“仁者,人也。”“克己复礼曰 仁。”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2、“仁者,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 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
• (1)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 成世界最基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 五种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 的,如西周史伯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 杂,以成百物。”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 相胜(克)”的学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五行相生关系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 的五种物质的生成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
5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 五行生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态的变化,
五行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无穷的变化。在 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基本作用的方式是相 生(促进)与相克(抑制),这是一对矛 盾,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即: “我生”“生我”“我克”“克我”四种 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史学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

而史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史学、发展、地位与意义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人创造的文明史册中最为瑰丽璀璨的乐章,是对五千年华夏文明前进步履的生动记录,是对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精神的凝聚和聪明才智的结晶。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文字,古代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伦理、史学等领域的辉煌成就。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史学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之史学史学,从广义上讲是完全独立于人们的之外的、过往社会的客观及其发展;另一方面,它是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在我看来,史学是通过记述和研究历史演进,以展示未来的学科。

历史记述,受主客观条件局限,不可能完整、全面,还可能出现歪曲事实的情况。

这其中有诸多原因,比如:一,搜集史料的制度有局限,记述范围不可能面面俱到。

二,进行记述的人,居庙堂之高则不知江湖之事,而局江湖之远则不知庙堂之事。

三,随着历史发展,修史中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劲,政治思想决定修史的主导思想,主流思潮决定修史者的基本意思等。

由于这些原因,后人所见的历史记述,已经不可能是“纯粹”的人类社会演进客观过程,而是作为社会主体所代表的演进主流的基本历程。

因此,对历史记述进行研究,就要弄清真相,并进行诠释。

史学就是在弄清真相和进行诠释的不断交织中成为一门学科的。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程中,中国史学形成了自己诸多的特征:(一)功用趋于政治化。

史学功用问题,实际是治史宗旨问题,也即研究历史的目的与任务。

(二)思想日益伦理化。

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先是以氏族血缘为纽带,后是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宗法观念。

它不仅对古代哲学思想有着明显和直接的影响,而且深深地渗透到史学领域内。

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

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
docin/sundae_meng
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和艺术 1.文学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屈原(创作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 辞,代表作《离骚》);先秦诸子散文;孟子(辩 论见长)、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代表作品 《秋水》《逍遥游》)。 (2)秦汉:汉赋、乐府诗。 (3)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田园山水诗、民歌。 (4)唐诗(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他们的作品分 别反映了盛唐时期和唐朝衰落的状况)。
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
1
百家争鸣思想 儒学的发展演变 哲学思想、宗教
古代思想、 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史学成就 书法、绘画
docin/sundae_meng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①他思想体系的 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 于 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 政 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②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 无类”,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局面。③相 传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诗经》《尚书》《礼》 《易》和《春秋》五doc部in/s书und,ae_就men是g 后来的儒家“五经”。
2.古代的史学著作 (1)春秋时期:《春秋》相传由孔子编订,是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尚书》是夏商周三代一些 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相传也由孔子编订。
docin/sundae_meng
(2)两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东汉班 固的《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记述西汉 一朝的历史。 (3)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记述了 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3.汉字与书法 (1)中国古代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 字,中国原始文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后来逐渐 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到商朝,文字已成 体系。汉字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行书的脉络发展,总doc体in/s趋und势ae_是men由g 繁到简。

中 国古典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中 国古典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中国古典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中国古典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主要流派,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中国古代的经典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

首先,经学流派在古典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经学是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

汉代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是经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今文经学注重对经典的微言大义进行阐发,强调与现实政治的结合;古文经学则更注重对经典的文字训诂和史实考证。

今文经学在汉代曾盛极一时,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古文经学则在东汉以后逐渐兴起,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史学流派也是中国古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局面。

《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杰作。

班固的《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西汉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记载。

此后,历代都有重要的史书问世,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编年体的形式展现了自战国至五代的历史,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文学流派在中国古典学中同样璀璨夺目。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代表了不同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诗流派众多,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诗作描绘了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充满了宁静和闲适的情趣;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其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奇思妙想和豪情壮志;还有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其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其词作气势磅礴,情感豪迈;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其作品细腻委婉,情感真挚。

元曲则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为代表,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明清小说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以其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思想与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思想与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思想与成就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想学派的兴起和竞争,为中国古代哲学史和史学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史学思想角度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史学的成就及其思想特点。

一、史学概述史学是指反映过去事物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研究、整理、撰写、编辑、评价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史籍、史论、史传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学不仅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学科,也是统治阶级及其家臣官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1. 史记的成就和意义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经济、社会和政治混乱,属于分裂状态。

到了战国时期,主要国家逐渐形成,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富贵国强的局面也逐渐形成。

但随着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及其家臣官僚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和权力,借助于学术之争竞争,史学逐渐成为他们斗争的重要。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一部史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它是古代史学理论和方法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注重史料的搜集、考证、归纳和分析,以现实为观照点,以真实为基本要求,使用了文、史、传、志、序、诗、礼、乐、兵、法等不同文体,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民族志的兴起和思想特点民族志是记录自己部族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史书。

春秋时期,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种种作出了许多笔记和史志,以期有利于自我复兴和振兴民族。

从而形成了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史记”,代表了春秋时期以来中国古代民族志的高潮。

民族志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注重事实的准确性;二、强调实用性和现实意义;三、注意注重动态性和持续性。

3. 史家的思想理念和文化传承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思想,对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史家传统注重荣誉,注重记载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同时也致力于文化传承,呈现出中国人重视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并重的特质。

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在文化、哲学等其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与国学的关系

历史与国学的关系

历史与国学的关系
历史和国学是两个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国学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包括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国学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还包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和现代应用。

历史则是对过去事件和人物的记录和研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的历史。

历史学不仅关注过去的事件和人物,还探究这些事件和人物对现代的影响和启示。

国学和历史的联系在于,国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领域,而历史则是研究过去的学问。

国学的研究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而历史的研究范围则更广泛,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历史。

在研究方法和学术态度上,国学和历史也有相似之处。

它们都需要对文献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来揭示事件和人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同时,它们都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以准确、全面地反映历史事实和文化价值。

总之,历史和国学是两个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都涉及到对过去的研究和传承。

国学主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而历史则更广泛地关注全球历史。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国学和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编 年 体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实
纪 传 体 02
以人物为中心分门别类记载典章制度等史实
03 纪 事 本 末 体
以事件为中心,按类编撰,自始至终记载史实
感谢观看
全国导游基础,史学就开始萌芽。周代的史官不仅有记言记事 的职责,而且掌管文书,执行政令,位高权重。
史学名作 时间
《尚书》 西周 《春秋》 春秋
《史记》 西汉
《汉书》 东汉 《资治通鉴》北宋
作者
孔子整理
司马迁 班固 司马光
成就
我国现存世界最早的史书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传记文学的开山 之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后世“正史”的楷模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