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范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范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2、想想他们的难处教材学情分析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想想他们的难处》“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学要求.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名言收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画欣赏.出示图片:(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二、角色扮演、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述说什么?2、指名扮演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3.小结: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

四下苏教版品德社会教案

四下苏教版品德社会教案

第一课在公共汽车上【教学目标】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3.写一写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4.实话实说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2)仔细观察p2上的幅图画,小组讨论(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选用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由“我能为你做什么”、“我的家乡在变化”、“我与外界的联系”三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又分四课,每个课文题均引导一个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册教材的三个单元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示活动,第一主题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从学生身边最为熟悉的人和事为切入口,了解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应该为他们伸出友谊之手。

第二主题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通过设计一系例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第三主题单元《我与外界的联系》,如今科技发达,各类通讯工具也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与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如何正确让学生处理媒介的利用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58人。

两个班级一动一静,1班上课学生较为平静, 2班则较为热情,但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喜欢这门课,但是也存在学生认为除了语文数学以外的课都非主课,所以课上表现的懒散消极,上课目的性不够强,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其次课上多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及时给出评价也尤为重要,学生受到鼓励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三、教学目标1、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合作能力,判断、选择信息的能力;了解家乡的一些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2、以故事续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3、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是四年级下册课程的重要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社会行为习惯。

下面是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的大纲,共计____字:一、教学目标品德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文明礼貌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态度。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品德。

社会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基本了解,加深对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和谐。

3. 培养学生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社会伦理规范的认同和遵循。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1)诚信与诚实(2)友善与礼貌(3)守时与守纪律(4)团结与合作(5)勤劳与自律(6)乐观与坚强(7)创新与开拓2. 社会教育(1)家庭关系与家庭责任(2)校园安全与维护(3)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4)文化传统与习俗节庆(5)社会公德与道德规范(6)职业道德与社会职责(7)国家制度与法律意识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品德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品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讨论和调查研究,探究生活中的品德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 角色扮演:通过分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4. 讨论和辩论: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每周安排两节品德课和一节社会课,每节课45分钟。

1. 品德教育课程安排第一周:诚信与诚实第二周:友善与礼貌第三周:守时与守纪律第四周:团结与合作第五周:勤劳与自律第六周:乐观与坚强第七周:创新与开拓2. 社会教育课程安排第八周:家庭关系与家庭责任第九周:校园安全与维护第十周: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第十一周:文化传统与习俗节庆第十二周:社会公德与道德规范第十三周:职业道德与社会职责第十四周:国家制度与法律意识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品质;2. 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学会正确的社会交往和合作;3. 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4.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学期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教育能力,内容涵盖以下五个方面的学习: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品质(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活动:通过听取爱国英雄事迹的讲述、看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动画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建设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学活动: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中的温暖和友爱,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关心。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1) 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2) 学习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教学活动:通过观看多元文化的视频、阅读多元文化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1) 学习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方法教学活动:教授学生正确的上网和使用社交媒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2) 学习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的规范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演示等方式,教授学生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的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1) 学习社会常识和法律法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例如交通规则、环保知识等。

(2) 学习关心社会和参与公益活动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义卖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5. 教师和家长的配合(1) 发挥家长的作用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在公共汽车上》 (2)第2课《想想他们的难处》 (7)第3课《生死不离》 (14)第4课《伸出我的手》 (19)第5课《绿色小卫士》 (24)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 (28)第7课《家乡的变化》 (34)第8课《怎样到达目的地》 (39)第9课《媒体连着我和你》 (47)第10课《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53)第11课《怎样和他联系》 (58)第1课《在公共汽车上》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白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使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2学情分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人类社会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它对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儿童在其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得一部分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规则意识比较模糊。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经初步能够意识到要遵守公共秩序,但还没有形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还不能真正领悟和体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民主和法制的世界。

但是生活的很多领域还需要人们用自己的道德意识去约束和规范。

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就必须从儿童开始,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开始。

3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公共场所中公共秩序的情况和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评价,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谜语导入,引出话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我们猜一猜好吗?(出示:小小一排房,停在路边上。

它有四只脚,带我四处跑。

)2、板书:公共汽车。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在公共场所,我们需要遵守公共规则,尊重他人,文明有礼。

这是我们作为文明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次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在公共汽车上的公共规则,并且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首先,我们来谈谈在公共汽车上的公共规则。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应该尊老爱幼,让座给需要的人。

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

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挤占他人的空间。

这些规则的遵守,不仅能够让我们的公共生活更加有序,也能够让我们成为文明的小乘客、小观众、小游客。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让学生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该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则。

其次,我们需要让学生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最后,我们需要让学生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时,能够批评、劝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和搜集有关公共场所的规则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共规则的重要性和自觉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表演等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体验和理解公共规则的遵守。

总之,在公共场所,我们需要遵守公共规则,尊重他人,文明有礼。

这不仅是我们作为文明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成为文明的小乘客、小观众、小游客。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研究上的困难和需要得到帮助的重要性。

2.体验和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他们。

3.研究如何帮助残疾人,积极参加助残活动,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对话:你们知道什么是残疾人吗?他们有哪些困难?2.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或视频中的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困难?二、感性体验1.师生互动:师生分组,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残疾人,其他同学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扮演残疾人的同学感受到困难和不便。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4、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故事续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

以“伸出援助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

进行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生感兴趣地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

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二、情况分析(工作重点)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呈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根底上,不断丰富和开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下册编制了“我能为你做什么”、“我的家乡在变化”、“我与外界的联系”三个单元,共11课。

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

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

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

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

在《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中,选择了正在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者的形象,以及詹天佑的事迹。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

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到达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养的课程任务。

【K12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K12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2、想想他们的难处教材学情分析本是依照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本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题为《想想他们的难处》“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学要求.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名言收集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名画欣赏.出示图片:(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二、角色扮演、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述说什么?2、指名扮演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3.小结: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2.师书述: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3、指名说。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在公共汽车上【教学目标】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 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 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 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 课时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同学们, 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 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 是呀, 在公共汽车上, 会发生很多的事情, 瞧, 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 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 你又会怎样思考呢?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 你会想些什么呢?3.写一写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4.实话实说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 你是怎样想的呢?师总结:是呀,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 在乘车的时候, 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 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 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1)过渡: 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 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 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2)仔细观察p2上的幅图画, 小组讨论(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 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在公共汽车上, 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 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 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 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3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3

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4、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故事续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

以“伸出援助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

进行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生感兴趣地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

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XX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苏教版)

XX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苏教版)

XX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价值和含义,增强道德素养;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进行品德行为;3.能够发掘身边的事物,发展自己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价值和含义。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品德行为。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发掘身边的事物,发展自己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以故事讲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使其能够理解和掌握道德价值;3.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故事1.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2.讲解故事中涉及到的道德问题;3.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含义。

第二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探讨故事中的道德问题;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交流,扩展学生的视野。

第三步展示成果1.现场请学生自愿上台,分享讨论的成果;2.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步进行情境模拟1.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2.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在实践中掌握道德知识。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价值和含义;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品德行为;3.学生能够发掘身边的事物,发展自己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不够生动,需要在讲解方式上做出改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需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简介本文档介绍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如诚实、守时、尊重他人等。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

-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 强调诚实、守时、友善等基本道德观念。

- 培养孩子们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 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

2. 社会教育:- 研究国家、社区和家庭的关系。

- 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与职责。

- 研究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3. 活动安排:- 组织校内外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进行小组合作和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了解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实例等让学生理解正确的道德观念。

- 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活动或参观社会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品德和社会教育水平。

- 组织小组活动,并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度。

-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让学生撰写心得和反思,评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将在实践中提升道德观念、发展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适当的评估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教育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教育计划。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所编写的整册教案。

该教案旨在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发展道德和社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道德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3. 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促进其个人成长和发展。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章节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

每个章节都包括以下内容:1. 知识讲解:介绍与该章节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互动与合作。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友善、公平等情感素质。

5. 思考拓展: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拓展。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1. 观察与感知:通过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2. 互动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体验、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道德情感。

4.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评估方法包括:1. 课堂讨论: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情景模拟: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和道德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2、想想他们的难处教材学情分析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想想他们的难处》“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学要求.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名言收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画欣赏.出示图片:(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二、角色扮演、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述说什么?2、指名扮演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3.小结: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2.师书述: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3、指名说。

4、小结: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没有。

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

你们看——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7、师述:桑兰、刘涛、舟舟、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总结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样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师述: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到此,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学生自由发言2、总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

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辨一辨、出示P11图画提问: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2、补充阅读P11《小辞典》3、出示P12《一个残疾儿童的信》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4:小结: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

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三、说一说:、读一读小故事,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3、师: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

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四、全课总结: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生死不离教学目标:、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深刻的审视自己,从而潜移默化的将这种爱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XX年5月12日,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怀揣着梦想的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可就在这一天破了,梦碎了……14时28分像一个魔咒,顷刻间,大地剧烈地震颤起来,一切都来得这么突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出示图片(到处是断壁残垣,残垣断壁,交通中断,通讯瘫痪,一座座城市成为孤岛,一时间哀号遍野)同学们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一幕时,你想说些什么?(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大自然在一瞬间就毁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家园;人们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束手无策)你对这地震有什么了解吗?二、讨论交流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8.0级,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人省市区417个县,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多元。

这场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孩子一夜之间成为了孤儿……而更多的人来不及话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图片感受)过渡: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

他们没有被震垮,而是以自己最深最真的爱参与了生命的大营救。

看,这些无畏的小英雄们——、出示图片——英雄的图片师讲解:几次冲入危房中用柔弱的肩膀救出同学——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学……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发言)师小结: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好样的!!!2、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去读读他的故事3、读一读,再讨论交流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感动)他们在地震中都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举手,畅所欲言)值得吗,为什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分组讨论讨论后再交流:沉着冷静,勇于救人,临危不惧)如果你是邹雯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说说)4、小结大地怒吼的这一刻,是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

生死不离,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断臂天使“小王彬”、废墟中领唱国歌的“许中政”、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何亚军”等,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还有许多为了救助其他的生命,不幸和邹雯樱一样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人们,我们永远记住你。

多勇敢的孩子啊!多坚强的少年啊!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三、明心见性这如一首歌中唱得好:(播放歌曲)“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这一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各抒己见:捐款,捐物,去前线和他们结成一帮一的好朋友,与他们通信鼓励他们……)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已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近600亿元。

是啊,大灾之后是大爱!这一个个捐款箱凝聚了我们多少深情啊!这一根根蜡烛有寄托了我们多少的哀思与祝福!(出示捐款的图片)出示:“汶川你好!汶川期待你重新站起来!”四、总结延伸大地不会忘记,汶川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英雄们用热血和身躯铸就了一幕幕辉煌的史诗。

大灾之时有坚强,大灾之后有大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这感人的一幕又一幕。

让爱延伸,让心传递,与你同在,《生死不离》。

唱《生死不离》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4、伸出我的手教材学情分析本课侧重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一贯倡导的社会风尚,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

对于小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却很少体验,也不理解那些在贫困地区生活,或因天灾人祸、疾病而陷于困境的人们生活的艰难和苦恼。

教他们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别人,是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课是根据这一主导思想增设的。

教学要求、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

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

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教学准备:歌曲、图片、小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小组交流: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放音频:歌曲《爱的奉献》2.想一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3.说一说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师: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谁能来说一说我曾经遇到()我在电视里看到()我在报纸上看到()我听爸爸妈妈说的()我在网上查到的()4.小结:我们的周围有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自读P16《我怎么办》.小组交流: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她是什么心情?燕燕此刻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2、小结: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