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汇总--20170821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3】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3】命题点三班级管理概述(一)班级管理的定义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1.平行性原则指既要通过教育集体并利用集体去影响个人,又要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去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方面结合起来。
这是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也是其实践经验的成功总结。
班主任通过教育个人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集体一经成立,又会发挥教育作用,反过来影响个人。
因而,班主任要善于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2.民主与自主的原则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协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
具体要求有:第一,改变“管”与“控制”的观念,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的主动性和力量,敢于放手;第二,形成一些民主管理的制度,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干部轮换等。
3.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指班级管理既要有常规,又要不断根据新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创新;既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又要推动班级不断发展。
常规的管理包括考勤、卫生、值日、奖惩等。
管理创新包括班级目标上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等。
4.目标原则指确定班级目标并且把目标分解到每个学生,通过目标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目标管理,使责任落实到人,每个人都对目标负有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能动『’生,最终达成班级目标。
命题点四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班级组织纪律管理学期开始时,班主任要做好座位编排工作。
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抓好学生的学习,严明考试纪律。
建立请假制度,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将其填写在学籍卡和成绩报告单上。
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班级纪律,规范学生在教室内的行为。
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及做好交通工具和交通行为的规范管理。
安排值日和值周工作,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小教速记第3章班级管理
第三章班级管理一、核心考点速记考点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最初组建阶段(班集体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
)2.初步形成阶段(产生一定的内聚性)3.班集体逐渐发展阶段(标志: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已经形成)4.良好班集体最终形成阶段(规章制度的遵守、组织结构及管理、人际关系都获得了发展。
)考点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3.有严密的组织纪律4.有正确的集体舆论5.有强大的凝聚力记忆锦囊:共同奋斗保目标,组织机构和纪律,正舆论,强聚力,一个良好班集体。
考点3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自发形成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以个体性向爱好或共同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2)群体中沟通密切,信息传播带有一定的私密性(3)构成结构上以同质结构为主(4)群体中地位等级不明显,群体角色协调性较强(5)群体中有较有权威的“首领”考点4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1.加强班级组织的文化建设,满足学生担任杜会角色的需要2.班主任成为各群体间关系的协调者3.利用非正式群体的资源,促进班级建设的积极发展4.做好消极型非正式群体“首领”的转化工作考点5班级管理的内容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
因此,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考点6班级管理的原则1.全员激励原则2.自主参与原则3.教管结合原则4.情通理达原则5.平行管理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考点7班级管理的方法1.制度管理方法的要求2.运用民主管理方法的要求3.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要求4.目标管理方法的要求5.运用班级情感沟通方法考点8班主任基本职责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考点9班主任素质的要求1.班主任的品德素质2.班主任的知识素质3班主任的能力素质(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完整版)
模块三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管理概述1现代意义上的班级组织产生于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予以论证,到19世纪中叶班级组织才普及。
2班级作为教学组织的萌芽,课追溯到古罗马昆体良。
3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埃拉斯莫。
4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断作用的,英国的贝尔和兰卡斯特推行的“导生制”,即从儿童中选择优秀者施以特别训练,充任教师助手。
5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使班级教学日趋规范。
6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论模式。
7班级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特点:教育实体社会实体8班级管理:是指在师生合作的前提下,教师通过适当的班级管理策略。
有效的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项事务,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情境与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以达成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
9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明确社会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传输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10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1)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2)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独特个性。
(3)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1小学班主任的角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班级活动的管理者,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12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1)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概述(—)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 一词的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级的地位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三)班级的功能班级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
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
(2 )满足需求功能。
(3 )诊断功能。
(4)矫正功能。
(四)班级的结构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特指不担任班主任的任课教师, 下同)和学生。
班级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组织理论,可以把班级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分工。
2,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五)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1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首要原则。
(2)目标一致的原则。
(3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二、班级管理(―)含义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因此,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重点)一、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最终目的重要功能二、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规章制度平行管理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民主管理服从正确决定、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德鲁克以自我管理为中心四、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五、班级文化主要内容与类型(1)班级物质文化(基础)(2)班级行为文化(最活跃的因素)(3)班级组织和制度文化(保障)(4)班级精神文化(灵魂)六、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简答】(一)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受到分数和教师权威的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二)策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班级管理的核心)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宗旨)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七、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单选简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基础)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八、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九、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主任如何建设和培养班集体)【简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最关键因素、首要任务(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外部保障(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否形成的标志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要性)【简答】(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三)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教师资格考试班级管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班级管理考点整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常考考点。
以下将对班级管理的相关考点进行系统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班级与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营造一个有序、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通过制定规则、规范行为,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等。
2、班级制度管理制定并执行班级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3、班级教学管理协调教师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4、班级活动管理组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等。
5、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如班级口号、班歌、班级布置等。
四、班级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班级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2、民主性原则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
3、自觉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4、整体性原则班级管理要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五、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为管理提供依据。
2、目标管理法确定班级管理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子目标,通过实现子目标来达到总目标。
3、情境感染法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
教师资格第三章总结
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组建阶段2.形成阶段3.发展阶段4.成熟阶段发展阶段:同学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三、班级管理概述(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三)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的建设: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2.班级日产管理:纪律管理(最重要)、学习常规管理、思想管理3.班级活动的管理: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发展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是班主任。
四、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平行管理:(提出者:马卡连柯)教师影响个别学生,然后一起影响每个学生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五、班级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教官结合原则、全员激励原则、平行管理原则六、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访问、开座谈会、问卷5.舆论影响法 2.目标管理法、3.情境感染法7.行为训练法6.心理疏导法: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认知疏导法4.规范制约法:第一,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第二,注意加强指导和监督;第三,适当运用奖惩手段;第四,教师要起榜样作用七、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二)班级管理的应对策略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八、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1.类型:成员间的分歧;打架斗殴;顶撞;恶作剧2.处理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3.处理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5保证教学进度第二节班主任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三、班主任的基本素养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档案: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4.班会活动: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家校联系的方式: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6.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教师考试教育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教师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和设计者。
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2.班级建设目标的确立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②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可与支持;②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③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④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
但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
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在达成班级目标上,班主任的领导才能非常重要。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②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实施职权影响力需要依据一定的组织法规和一定的群体规范,包括:①国家的教育法令、学制、教育方针及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②班级的目标、规范、舆论、纪律、班风等。
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影响力必须在这一范围内施加,否则班主任的领导合法性与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①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②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③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 班级管理
第三章班级管理一、班集体的特征1.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具有健全的组织与坚强的核心3.具有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与优良的班风5.经常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二、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1.班级组织管理班级组织管理主要针对班级组织机构的管理。
班级组织机构包括班委会制度、值周班长制、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班级学生会议制度等。
2.班级制度管理班级制度管理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等方面的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
班级的教育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四、班主任的职责任务1.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关心尊重班级内每一个学生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问题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生提出惩罚建议。
5.经常与认可教师和其他教职工、家长、社区联系与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综上,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中心任务则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焦点。
而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的要点。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班级文化。
1、树立榜样作为班级管理者,考生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言传身教中,展现出尊重、诚信、友善等良好的品质,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
2、建立规则制度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制度,明确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增强其责任感和自觉性。
3、营造积极氛围通过组织活动、表扬先进、鼓励后进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二、有效的沟通技巧沟通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
作为班级管理者,考生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了解如何与家长、同事和学生进行沟通。
1、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学生的成长。
2、与同事沟通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与学生沟通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三、灵活应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作为班级管理者,考生需要具备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1、学习问题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辅导策略。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行为问题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以引导为主,通过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
国考教师资格证班级管理
一、班级及班主任
**(四) 班主任的任务和基本职责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课外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 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评定学生操行
一、班级及班主任
**(五)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班级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古罗马的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 按着年龄阶段区分的“班级”始创于15世纪至16世纪的西欧。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 莫斯。 到了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大教学论》中对 “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阐述。
(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补充】其他说法 组建阶段————学生是个体;靠老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 形成阶段————有一些积极分子协助班主任;未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发展阶段————班干部和大多数学生要求自己;有良好的班风 成熟阶段————集体成员所内话,班级成为健全的有机整体
一、班级及班主任
成人格威信和感召力,从而能真正以身垂范。
3敦促班干部以身作则。 4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一、班级及班主任
(五)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老师的作用;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一、班级及班主任
(五)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班级及班主任
(五)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书面材料分析法 调查访问法 问卷法,谈话法(包括对话和座谈) 观察法
一、班级及班主任
(五)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知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1. 班级中的正式组织班级中的正式组织就是指在班级中按照社会的一定的法律、条例和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并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的有法定地位的组织。
2. 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是由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某种观点相同,或对某种事物情感共鸣,或从事某种活动利益一致而相互吸引自发形成的组织。
以这种组织形式建立起来的小团体,被称之为非正式群体。
二、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三、班级管理的模式1. 班级常规管理;2. 班级平行管理;3. 班级民主管理;4. 班级目标管理。
四、班主任的角色(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2. 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五、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班主任的基础性工作)(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力量(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六、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1. 优等生的个别教育(1)优等生的特点优等生,又叫“优秀生”或“先进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
(2)对优等生的教育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④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9.教师资格证 班级管理 汇总复习
(2)试说明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
的教育机智,艺术地应对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 首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冷静,做到处变不惊、从容不迫;及时果 断。 其次,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态,宽严适度。要认识 到课堂突发事件的出现是意外,并不是学生故意挑衅,困此要用宽容的心态去 面对和解决。 最后,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因势力导,巧妙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 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也可以适当的回答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公平、教育性、 针对性、启发性等)。
班级活动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5.有利于班级体建设。 6.落实学校教育宗旨的重要途径。
少先队队活动
(一)概念 少先队组织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方式;根据组织目标、一定的社会需要、少
年儿童特点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群众性活动。 (二)少先队活动的类型 主题性活动(大队活动;中队活动;小队活动)、系列性活动、文艺性活动、公益 性活动、自治性活动等。 (四)特点(考点) 教育性——第一原则;自主性(主体性原则)——少先队活动的基本特征。 趣味性;实践性;组织性;创造性。
特点是常规性(周);事务性;民主性 主题班会:根据教育目标、学生实际,确定主题(纪念日、节日、突发事件、时事热点、 思想动态等);主题班会的要求:教育性、主体性、多样性、时代性 拓展:主题班会从活动类型划分:体验型、讨论型、表演型、 叙事型和综合型。 (三)班级其他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师考试教育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教师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和设计者。
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2.班级建设目标的确立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②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可与支持;②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③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④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
但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
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在达成班级目标上,班主任的领导才能非常重要。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②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实施职权影响力需要依据一定的组织法规和一定的群体规范,包括:①国家的教育法令、学制、教育方针及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②班级的目标、规范、舆论、纪律、班风等。
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影响力必须在这一范围内施加,否则班主任的领导合法性与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①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②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③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命题点一班级(一)班级的定义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班级产生的背景班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在古代社会,学校教育采用个别教学的方式。
这就必然表现出诸多的局限性和低效率的问题。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教育对象的扩大,需要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于是班级应运而生。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
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述了班级组织。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形式,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三)班级的教育意义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生活在班级中,从单个的自我到成为集体的一员,开始承担集体的责任,不断学习社会规范,自觉接受集体的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思想品德。
第二,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其实是一个广泛的学习过程,在这里,每时每刻与人交往,参加每次有组织的活动,都是学习。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也同时收获了相应的精神成长,形成了合作的意识,学会了互相帮助,同时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和交往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不是严密的社会组织,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初级群体。
这种社会初级群体的最大特征就是把情感作为维系成员的重要纽带。
由于是相同年龄和层次的人活动的场所,是共同接受教育的基地,因而在班级里,人们亲密相处,彼此尊重,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心理需要。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考试形式:主观题、客观题重点考点: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班级管理的模式、突发问题的处理,尤其需要掌握课堂突发问题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一、班级概述1、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2、班级的历史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
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1、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学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2、班集体的形成阶段初建期:组建阶段,班主任是把你的核心和动力。
形成期:核心初步形成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班级的核心初步形成。
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成熟期:集体自主活动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
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自主的开展集体活动。
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4、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措施(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主任率先垂范(2)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3)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黑板报、墙报、专栏、班级日志、班级网络主页、班会等形式,开展问题讨论,宣导主流价值观念,使正确的集体舆论得以张扬巩固。
(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三、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3、班级管理的对象:班级活动中的人、事、物、时空、环境等。
4、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的建设和制度建设:其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
(2)班级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管理、纪律管理和学习常规管理。
(3)班级活动管理:如班务活动、学习活动、文娱活动、竞赛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劳动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包括学校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社会教育力量等。
5、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6、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1)教师角色由“领导者”向“引导者”过渡;(2)教师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渡;(3)教师的管理方式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过渡;(4)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和提高。
四、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实质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4、目标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时期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德鲁克。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从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
班级建设目标是全班的行动指南。
2、全面管理的原则。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自主参与原则。
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4、教管结合原则。
教育要有诲人不倦,管理要宽严适当。
5、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全班每个学生。
6、平行管理原则。
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管理去影响集体。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清楚才有的放矢。
2、目标管理法。
将目标分解,逐级落实,成为学生努力的诱因和内驱力。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要有典型性,教师要以身作则。
4、情境感染法。
教育情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5、规范制约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帮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转化。
6、舆论影响法。
健康的集体舆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7、心理疏导法。
通常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知行统一,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养成习惯。
七、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1、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2)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
“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
学生自治是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段2、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从众与逆反。
从众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的一种心理状态,有顺从、服从、接纳人三种形式。
逆反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尊或自由,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群体影响。
在群体中,顾忌、分心、他人在场和隐蔽等因素都会引发个体的唤起状态,唤起个体完成简单任务的成绩,产生“社会助长作用”,也会降低复杂任务的作业成绩,产生“社会惰化作用”。
(3)冲突与和解。
个体或群体感受到来自另一方不利于已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
冲突令人产生不快或威胁感,但缺乏冲突也死气沉沉。
矛盾双方互相让步或者一方让步,以解决双方争执的现象为和解。
3、管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为提高工厂的生产率,对工人实行科学管理。
这种科学化、标准化手段用来进行班级管理,效果更好。
(2)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实验表明,调动工人积极性不能只靠金钱,人的大部分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领导者应提高职工的满足感。
班级管理也是如此。
(3)群体发展阶段与高效团队理论。
群体发展经过五个阶段:其一,形成阶段,摸着石头过河。
其二,震荡阶段,凸显内部冲突阶段。
其三,规范阶段,凝聚力强,结构稳固。
其四,执行阶段,精力用于完成任务。
其五,解体阶段,善后工作成为取代业绩关注。
高效团队的特征是: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统一的承诺、良好的沟通、谈判的技能、恰当的领导、内部和外部的支持率。
(4)情境领导理论。
赫塞与布兰查德提出,成功的领导是根据下属的成熟度,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
班级管理也要针对学生的成熟度来决定管理模式。
(5)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1961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长菲根堡姆博士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将质量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全员参与,全过程把关,全范围监控。
班级管理也做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家庭学校社会全满意,学生积极性全调动。
(6)学习型组织理论。
美国的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0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
◆自我超越。
深刻了解自我的愿望,对现实作出正确判断,对待学习如同对待生命一般。
◆改善心智模式。
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观点,改善根深蒂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组织能鼓舞人心、凝聚成员的共同理念。
◆团队学习。
团队成员在一起自由交流,真正一起思考,相互激发。
◆系统思考。
组成成员形成系统观察、系统思考的能力,并正确行动,最重要的修炼。
班级也需要经历这五项修炼。
八、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1、班级管理中的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2、班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九、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1、小学班级突发事件类型:(1)人际分歧。
(2)打架斗殴。
(3)顶撞老师。
(4)恶作剧。
(5)意外伤害。
2、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1)教育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2)客观性原则。
对事不对人,公平民主处理。
(3)有效性原则。
善于总结引导,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可接受性原则。
让学生心服口服。
(5)冷处理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心态宽容,不急于下结论。
3、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5)保证教学进度第二章班主任考试形式:客观题、主观题重点考点: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一、班主任的概念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1、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2、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3、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三、班主任的基本素养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
责任意识体现在对小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三方面,移情能力指班主任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理解或欣赏他们的感受。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包括决断力、控制力、前瞻力、影响力、感召力。
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常规工作(1)了解和研究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包含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档案(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4)班会活动(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班级例会:晨会、周会、民主生活会、班务会主题班会:按活动类型划分:体验型(最常见)、讨论型、表演型、叙事型、综合型按主题划分:日常主题、政治主题、阶段性主题、节日主题(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学校与家庭、社会)(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2、个别教育工作(1)先进生的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