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会展国际化发展(2)
会展国际化发展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会展国际化发展的内涵。
会展国际化,是指我国会展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展业的国际化,即我国会展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吸引国际会展资源,提升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地位;二是会展活动的国际化,即会展题材、会展组织、会展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标准、专业化的会展服务。
会展国际化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会展城市数量逐步增加,会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会展品牌逐渐树立。
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已经成为国际会展目的地,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和企业前来参展、参会。
同时,我国会展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参与了一大批国际会展项目的组织和运营。
然而,会展国际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国会展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与国际会展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会展国际化人才短缺,既懂得会展业务,又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匮乏。
会展产业链不完善,相关产业支持不足,也制约了会展国际化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推动会展国际化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会展资源,提升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引进、培养、引进国际会展人才,提升我国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完善会展产业链,加强与旅游、文化、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会展产业的整体效益。
创新会展服务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会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会展主题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展主题越来越倾向于国际化,涉及领域也更加广泛。
因此,我国会展产业需要紧跟国际潮流,聚焦全球热点话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二是会展组织的国际化。
为了提升我国会展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在会展组织方面下功夫。
这包括提高会展策划、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吸引国际参展商和观众,提升会展的国际参与度。
第二章_会展发展史
日本
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
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市的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 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市的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 成立于1947年,拥有世界最大的展览场馆—汉 诺威展览中心, 万平方米。 诺威展览中心,净可展出面积49.7 万平方米。 公司的展览主题主要是资本货物。 公司的展览主题主要是资本货物。每年举办的 是世界规模第一的展览会, CeBIT是世界规模第一的展览会,而汉诺威工 业博览会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展览会。 业博览会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展览会。 作为世界领先的展览公司之一,其在全球拥有 作为世界领先的展览公司之一, 位员工, 个海外分公司和办事处。 790位员工,70个海外分公司和办事处。汉诺威 万平方米, 展览中心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一 亿欧元。 流。公司年收入达到2.5亿欧元。
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
汉诺威展览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在德国汉诺威及 由其选定的国家举办领先的国际贸易展览会。 由其选定的国家举办领先的国际贸易展览会。 汉诺威展览公司举办的旗舰展的主要特点是其 对国际观众和展商的巨大号召力。 对国际观众和展商的巨大号召力。这些旗舰展 览会旨在反映行业最新动向, 览会旨在反映行业最新动向,引领国际市场潮 同时,这些展会也是展示先进应用技术、 流,同时,这些展会也是展示先进应用技术、 发布最新前沿科技和研发成果的平台。 发布最新前沿科技和研发成果的平台。 凭借丰富的办展经验和不断创新的办展理念, 凭借丰富的办展经验和不断创新的办展理念, 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每年举办逾50场专业贸易 展览, 展览,共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179万名观众和 名记者前往参观。 16,000名记者前往参观。每年吸引的展商总数 约21,000家。 其中,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 其中,汉诺威消费电子、 是世界最大的展览会, (CeBIT)是世界最大的展览会,净展出面积超过 万平方米, 40万平方米,任何其他展览公司都没有组织如 此规模展览会的基础设施。 此规模展览会的基础设施。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但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90年代。
以下
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中
国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会展的规模较小,参展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主要目的是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信息。
2.快速增长阶段(1990年代初-201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吸引了国际会展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扩大会展规模。
同时,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参展,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会展业的热门目的地。
3.国际化发展阶段(201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会展业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接轨的努力。
中国会展业与国际会展组织和协会密切合作,吸引国际会展巨头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并吸引了更多国际优质会展项目在中国举办。
中国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会展场馆的规模和设施水平,增加会展服务的质量。
4.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会展业加大了对科技和数字化的应用。
通过创新的会展形式,如线上展览和虚拟展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参与会展活动。
总体而言,中国会展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起步阶段到如今成为全球会展业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都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八章 现代中国会展
东产业带(正在形成的新兴展览产业带)
中心城市:上海 依托城市:南京、杭州、宁波、苏州、常州等 特点:政府至此力度最大、起点高、规划布局合 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 大,最具发展潜力。
南产业带
中心地区:广州 助推器:广交会 重点城市: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东莞、顺 德、南海等大中小展览城市群 特点:国际化、现代化程度高、展览会产业结构 特色突出、展览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展览经济 带。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1985年,一个全新的展览中心竣工,从 此,彻底改变了中国没有商业性展展馆的历史。 随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落成,中国会展 业也逐步开始国商业化的管理,并亦中自办展 会,可以说,多国农机展是中国会展史上的一 个里程碑。 1984年6月,中国展览馆协会在国家民政部 登记注册成立,这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的展览 行业组织。
国举办大型展会的实力与能力。中国会展衣 再一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上海世博会
2010年
第二节 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展览会在 中国大地上以城市为中心遍地开花。
中国北、 南产业带
北产业带(居龙头地位)
中心城市:北京 重点城市:天津、青岛、大连、沈阳、长春 特点: 展览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 化、 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览集中, 辐射广。
期,由此也催生国展馆的建设热潮,伴随着 展馆建设热,目前我国展馆总面积已排名世 界首位,推进国各地展览业的发展。 2001年10月,外资公司大举行进军中国市场, 11月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业,巨头的投 资表明,中国将是未来最具有潜力的会展市 场。
这一时期的中国会展市场受到国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2007年11月22日,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区总裁兰德龙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宣布设立“励展中国奖学金“,据了解,这是国际展览主办机构首次在华设立会展类奖学金。
同时,全国上下关于会展教育的研讨会也逐渐增多,第一届全国会展教育年会于2006年3月10日-12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本次大会有来自全国30多所大专院校的代表及展览机构的代表,参加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刘宝荣副会长介绍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议与展览专业委员会的情况,并宣布了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名单,《中国展会》编辑部参加了本次大会并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议与展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2006年在澳门展贸协会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亚太地区旅游会展教育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召开,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亚太地区会展教育的发展和合作。
2007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长三角会展教育联盟,会议期间,成立了长三角会展教育合作机构,并达成了长期的合作机制。
会展资格认证培训教育体系开始起步,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率先在行业内启动了对会展人才的认证工作。
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和上海世博人才认证中心合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是改革开放为中国会展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之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并在短短30年中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
会展业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诸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会展业已经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发展态势,各类为展会服务的运输、搭建、广告等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形成了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喜人局面。
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展馆建设日臻完善,同时由于具备在经济、人才、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这些城市的会展功能开始凸显,展览业蓬蓬勃勃、蒸蒸日上,占据了我国会展业的半壁江山。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中国会展业近十年的大繁荣、大发展,已使中国的展览面积和展览场次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会展大国。
透过这一光环看到的是中国会展企业拼搏的身影,看到的是会展企业绘就的中国会展业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画卷。
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中国会展企业的发展历史不过三十年时间。
这三十年,可以概括为“从无到有”的第一个十年、“从少到多”的第二个十年、“从弱到强”的第三个十年。
未来十年,期待是领跑的十年。
回顾最近这十年,中国会展业风起云涌,中国会展企业以自有的英姿支撑起了中国会展大国的地位,也点燃了中国会展强国的世纪梦想。
身为会展观察者和参与者,笔者这十年思考和总结良多。
一是集团化渐成趋势。
现阶段,我国会展企业大体上分为外资、国有、民营三大类。
外资会展企业近十年通过移植、合资、收购等方式,在中国初步建立了集团化网络,进一步巩固了母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如励展、英富曼、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等。
不少外资会展企业中国子公司已经成为其母公司最重要的海外收入来源。
民营会展企业近十年积极推进集团化发展,形成了一批实力不俗的民营会展集团,如广州光亚、广东鸿威、上海华墨、天津振威、青岛海名、青岛金诺、厦门凤凰等。
国有会展企业除中展集团、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等原有的部委下属会展集团,地方城市近几年掀起了成立国有会展集团发展趋势,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武汉、厦门等城市相继成立会展集团。
二是国际化蒸蒸日上。
表现之一是,中国会展企业在国际会展组织中的数量与比重直线上升。
如2012年,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中国内地会员有78家,占比约13%;2022年,UFI中国内地会员有207家,占比约26%,会员数量约为十年前的3倍,比重约为十年前的2倍。
在2012年第79届国际展览业协会全体大会上,时任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的陈先进当选为UFI2013年度主席,成为UFI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主席,标志着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来源:西点会展发布时间:2011-3-12 浏览次数:79摘要: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会展发展史并不同步。
中国会展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出现的集市。
中国会展发展史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
分别对应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前期、改革开放前期及改革开放后期。
1)萌芽阶段中国会展业的萌芽阶段从古代集市的产生开始,一直持续到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国古代的集市普遍具有商业性,以市、集和庙会为主要代表形式。
市最初是指人们交换货物的场所。
到西周时期,市发展成为官府控制的市场。
到宋朝时官府对市的控制逐渐减弱,市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性被逐渐突破,而市的商业色彩日益强烈。
集出现于公元前11世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和经济交流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
与市相比,集大都在固定的地点定期举行,旨在促进生产和交易活动。
而庙会则源于宗教活动的开展,其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产品交换以外,还包括宗教仪式和文化娱乐等活动。
事实上,受到历代封建王朝重农轻商的禁锢,中国的会展活动直到l9世纪仍然发展非常缓慢。
到了l9世纪末,中国开始尝试着参加各种世界博览会,自此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会展业才开始真正出现并逐渐成长。
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等人首先带着国内的丝绸、茶叶等民族产品参加英国的万国博览会并多次获得大奖。
随后在1873年,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维也纳的世界博览会。
此后,中国又先后参加了20多次世界博览会,其中包括:l876年美国费城的世界博览会、l878年和l900年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l885年美国新奥尔良的世界博览会及l903年日本大阪的世界博览会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自1926年到l951年期间一直没有参加世界博览会,其会展业在这一阶段进入了“休眠期”。
在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同时,中国在20世纪初期开始尝试着自己举办各种博览会,其中以南洋劝业会和西湖博览会最具代表性。
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
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展览和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的一种经济模式。
会展经济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综合性,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国家竞争力。
以下将分析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
国内会展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1.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会展经济起步较晚。
此时,主要以传统的商品展览和商务会议为主,规模较小,专业性不高,品牌影响力较弱。
这一阶段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吸引外商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
2.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会展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性和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典型的代表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支持,包括会展场馆、酒店和交通设施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专业观众参与展会。
政府对会展经济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经费和场地支持。
通过与国际会展组织合作,国内会展业也得到了国际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国外会展经济发展更早,在某些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和经验。
1.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美国的会展经济发展较早。
美国的会展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运作,政府在会展产业方面提供了较少的支持,而是通过政策调控和民间组织合作,鼓励企业和组织参与会展活动。
美国会展业还注重技术创新和专业性提升,不断推出新的展会形式和服务模式,吸引着全球的参与者。
2.德国:作为世界上会展业龙头国家之一,德国会展业发展成熟,品牌影响力较强。
德国的会展业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和市场机制运作,政府提供了一定的场地和资金支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德国的会展业注重品质和专业性,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展会和扶持本土展会的方式,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启示1.政府支持是推动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会展业的政策、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会展管理概论(第二版)》会展业发展过程和现状特点
02 第二节
我国会展业
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
2 特点
1. 国际化进程逐步 加快,国际影响力
显著增强
2. 会展产业市场 加快发展,市场化
程度逐渐完善
虽然我国展会数量、展馆面积已居世 界前列,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展会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不过,我 国展览业国际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加快。
一些展览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在展 览业管理和政策供给、市场体系建设 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
发展
的收集统计,到线上线下展会的共同发展;从信息新技术的
应用,到会展科技资本的融合,都充分体现出“会展与科技
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
02 第二节
我国会展业
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
6. 5.
关
风 生 水 起
注 , 会 展 教
会 展 人 才 备
育受
从会展业的行业特点看,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 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前沿的行业理念,还应具备广博的 知识、宽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等综合能力。
研究目标
3 国际化程度高
近年来随着展览会规模与影响的 扩大,国际参展者及国际参观者数 量的比重也逐渐增大;展览会即使 在经济衰退时也有所发展;参展者 希望实现长远的目标。
01 第一节
国际会展业发
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
5 行业管理 到位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管理企业的职能会 更多地通过非政府的行业管理协会来实现。行业协会组织 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承担起该行业的主要管理职责。
明显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02 第二节
我国会展业
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
03
展览区域集
聚效应凸显 综观区域分布,我国会展区域格局表现为:北
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1会展业的诞生自从1850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个展览会以来,国际会展业已经走过一个半世纪了,如今的展览会已远非昔比,不论是展会规模,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国际展览会不仅作为各国厂商的集聚地和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中心,更被作为重大的经济活动而令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
举办一个大型国际展览会,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个国家或地区参加,还有成千上万家参展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巨大的人气使许多展览会成为国际商业的亮点。
2世界会展业的发展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
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
欧洲人利用展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的成功经验,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效仿。
利用展览会促进和扩大贸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业内人士计算,商家日常推销的支出为展览会的8倍,比如:日常花8元钱推销一件产品,在展会上花1元钱便可办到。
由于展览会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一直被商家所看好,展览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全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
其中,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个。
另外,还有5个展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
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多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德国就占了三个。
展览面积居全球之冠的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多达1500个。
其中,信息展、工业博览会、机床博览会等,都数世界一流。
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会展业的实力最强,所举办的专业性的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
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有130多个是在德国举办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居世界领先地位。
其净展出面积达690万平方米,参展商多达17万家,其中有48%来自国外,参观者已逾千万。
第二讲 会展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展览企业: 3000余个
我国年展览面积: 1000万平方米
德国会展经济效益: 展览场馆24个, 展览面积245万平方, 每年举办展览600个, 其中世界顶级展览145 个
●我国的会展经济效 益:
2、地域分布层面: (1)环渤海会展经济带 (2)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 (3)珠三角会展经济带 (4)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 (5)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
宁波
宁波国际服装节 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 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
义乌
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绍兴
海宁
永康
(3)珠三角会展经济带
香港
电子、礼品、服装、珠宝、旅游 (香港五大名展)
广州
全国美容美发用品展 广州国际 家具展 国际橡塑工业展
深圳
全国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 东莞 顺德 珠海 中山
青岛
2.6
1528
中德合建,首期 4.5万平方米已竣 工。另有5万平方 米室外展场 另有5000平方米 室外展区。占地 25万平方米,二 期会议中心待建
山东博览中心 深圳 珠海 会展中心① 航空展览会
5
12
4000
5
投资25亿元,首 期工程2004年完 成 室外展场面积22 万平方米
展览馆数量
德国:世界展览王国 规模大 国际化程度高 贸易性强 管理先进
第二节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古代时期(原始社会末期——1840年) 近代时期(1840——1949) 现代时期(1949——至今)
●古代时期 集、市、墟、庙会
●近代时期 1876年 美国费城博览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会展业大事记
1978年广交会,国门真正从此打开中国首个现代展览中心竣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让第43届广交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17547人到会采购,实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多个第一,成为一届真正的商品交易会。
1985年10月,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竣工,由邓小平题写馆名。
这是我国首个具有现代展览意识的展览中心建筑,在此举办了“首届亚太贸易博览会”。
会展业大事记会议展览服务业”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中国成功举办首届专业类世博会在我国入世后第二年的2002年10月起,《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 4754-2002)开始实施。
该标准首次设立了“会议展览服务业”小类别(代码L7491),对其解释是: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
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这是中国主办的首届专业类世博会,为后来在上海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69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参加了本届世园会,国内外参观人数达到950万人次。
1999年2002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式举办2004年11月3 -6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是由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依托,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
2018年,东盟博览会迎来了其15周年。
吴仪出席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2005年1月,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在北京举行。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并在论坛讲话中提出中国展览业的发展目标为:“产业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
会展业大事记2010年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在沪举办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举办,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2)
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一、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会展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一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会展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众多国际性会展活动纷纷选择在我国举办;另一方面,我国会展产业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在海外举办会展活动,提升我国会展产业的国际知名度。
1. 我国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成果(1)会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会展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会展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会展产业在策划、组织、运营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3)会展产业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
我国会展产业与国际会展组织的合作日益紧密,国际会展活动在我国的影响力不断壮大。
2. 我国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1)会展产业品牌影响力不足。
与国外知名会展品牌相比,我国会展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2)会展产业竞争激烈。
随着国内外会展企业纷纷加入国际市场竞争,我国会展产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3)会展产业专业化人才短缺。
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是推动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二、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面对国际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会展产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
1. 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会展产业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会展产业应积极参与国际会展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2. 科技创新驱动新兴科技的发展为会展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会展产业应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会展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3. 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会展产业的重要趋势。
我国会展产业应注重环保、节能,推动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会展产业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
我国会展产业应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会展服务。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会展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会展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1、会展业的发展历程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会展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政府组织的展览会和商业展览会。
19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会展业开始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会展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
2、会展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我国会展业的规模达到了465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9.7%。
其中,展览面积达到了1882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长了7.3%。
我国会展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会展业的领域和类型我国会展业的领域和类型非常广泛,包括了工业制造、信息技术、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
根据展会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国际展、专业展、消费展、文化展等多种类型。
此外,会展业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如线上展会、虚拟展会等新型展会形式正在逐渐兴起。
4、会展业的地域分布我国会展业的地域分布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中城市。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展览面积占全国的近40%。
此外,一些新兴的会展城市如南京、武汉、杭州等也正在快速崛起。
二、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展业也在迅速数字化和智能化。
未来,会展业将更多地采用虚拟展厅、在线展览等数字化形式,提高展会的效率和参与度。
智能化技术如人脸识别、智能导览等也将逐渐应用于会展业。
2、专业化和细分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会展业也将越来越专业化和细分化。
未来,会展将更加注重行业特点和需求,推出更加专业、细分的展会。
此外,一些新兴的领域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也将成为会展业的热门话题。
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
会展业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地域分布上看,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带,分别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交会为龙头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引擎的东北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首的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和以北京为辐射极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
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在全国会展业市场占有率分别是25%、18%、8%。
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总规模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展会数量由1000多个增加到5000多个。
2007年,全国展览总面积近600万平方米。
展览项目,1997年我国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7年已接近4000个。
无论是从展览基础设施、会展从业人员队伍,还是从会展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看,我国会展业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我国正在步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
然而,自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会展业产生明显影响。
据统计,2008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一千八百多项,但2008年底,实际举办的展览会只有一千项,实施率约百分之五十五,与2007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
在国内展览方面,组展单位也感受到了压力,展览面积与参展企业都在减少,招展招商困难突出。
参展商为了节约成本,有选择地参加展会,导致会展数量明显下降。
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扶持会展业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同的尝试。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财政上的扶持。
据香港贸发局有关负责人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将对香港会展业给予财政支持:一方面,为组展企业进行整体宣传拨款,在国内和周边地区以及全球重要贸易国家开展香港展会宣传;另一方面,采取“1+1”的补助模式,即组展单位增加1元投入,政府配套补助1元。
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发展(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经贸交流逐渐增加,中国会展业开始发展。
1985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大型国际展览会,这标志着中国会展业的起步。
在这个阶段,会展业主要以贸易展览为主,参展规模相对较小,发展还比较缓慢。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90年代中期,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了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
此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外展会数量大幅增加,各类型会展开始涌现,参展规模逐渐扩大。
第三阶段:规模扩大(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初)进入21世纪,中国会展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国会展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展会呈井喷式增长。
与此同时,行业专业化水平提升,展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会展城市建设也逐渐兴起,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设了大型会展中心,成为国内外举办展会的重要场所。
第四阶段:综合竞争(201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会展业进入了综合竞争的阶段,国际间的会展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会展业在规模和水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国际知名的会展市场。
此阶段,中国会展业围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升会展品质、增加会展附加值,提升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会展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和综合竞争四个阶段。
从最初的小规模贸易展览到如今的国际化综合会展市场,中国会展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历程作者:李秋秋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6期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会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最大限度地与国际展览市场融合,以其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本文主要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史入手,探讨中国会展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历程,并提出了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一、前言会展业是指是由举办会议、展览和大型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形成的产业形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促进经济贸易,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日益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服务业的全面开放,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二、国外会展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国际展览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主要的展览巨头开始把亚洲市场列为自己的潜在发展对象。
尤其是在2004年1月,中国颁布了《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后,中国会展市场的大门正式向外国投资者打开,外资纷纷进入中国会展市场。
(一)国外知名展览机构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这种进入形式是国外展览巨头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早期准备阶段。
1994年,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设立中国代表处,随后,英国蒙哥马利集团,美国克劳斯公司,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博览集团等成立中国会展办事处。
这种方式投资少、风险小,组织结构精简,经营活动容易管理,但是难以承担大规模展会项目,抢占市场速度较慢。
(二)外资直接投资参与展览场馆的建设1999年初,由德国展览集团直接投资参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场馆建设。
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外方掌握会展核心资源的主动权,控制会展市场竞争的必需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
国外展览机构的资金注入,给中国的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场馆管理经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投资金额比较大,回收周期长,具有较大的风险。
(三)国外展会品牌移植到中国市场近些年来,国外知名的展会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办展,直接将其展会的组织经验和技术移植到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
2.中国会展业发展概述-会展学概论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会展业转型期 多国农机展是我国主办的第一个商业性展会,此前我国从未 主办过国际性博览会。 多国农机展也为我国会展业市场化开了先河,是中国会展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会展业转型期 鉴于北京展馆的局限性,1979年,中国贸促会提出了建立一 个全新的展览中心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展中 心)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5年竣工,并于当年10月投入使 用。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国展中心(天竺新馆)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国展中心(天竺新馆)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由中国贸促会立项并投资建造,规模宏大,设施齐 备,功能完善;距静安庄馆30分钟车程,两馆统筹规划,实施一体化的经营管理, 精心培育发展了机床、汽车、印刷、通讯、冶金、玻璃等享誉全球的知名展会,是 国内外组展商在首都举办展览会、博览会的首选之地。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总规划用地155.5公顷,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规模 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展览中心。包括16个可分合的单体、单层、无柱、大空间展 厅,室内使用面积20万平方米。每个展厅既可独立承办小型展览布展,又能通过内 部连廊彼此相互连通,利于承办大型展览。一期建成使用了8个展馆,室内面积10 万平方米,室外面积5万平方米。 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展览会逐年快速增加, 目前每年举办展会超过30个,多数为国内外知名的大中型展会,极大推动了北京会 展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经济与经贸事业的日益繁荣做出了新的贡献。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空港城商务区,东邻首都国际机 场,西靠温榆河生态走廊。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周边有京密路、五环、六环、机 场高速、京承高速组成的高等级公路网,公共交通包括轻轨、公交车、机场巴士及 出租车。
中国会展业大事记
1954年9月,北京“苏联展览馆”竣工。
该展馆耗资2400万元,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
展馆主体建筑以中央大厅为中心,附设影剧院、餐厅、电影馆及专用铁路支线。
毛泽东主席为展馆题字。
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将“苏联展览馆”更名为“北京展览馆”。
1954年北京“苏联展览馆”竣工,毛泽东题写馆名1957年4月25日至5月25日,第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办。
此次展览面积0.96万平方米,外贸部直属外贸公司组成13个交易团参展,另有吉林、辽宁、贵州、湖南、浙江、广东等省区的27家内贸企业参展,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展出商品1.09万种。
周恩来总理到会考察,并提议将该展会简称为 “广交会”。
1957年第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1985年,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这是我国首个具有现代展览意识的展览中心建筑,至此,中国没有商业展场馆的历史被改写。
该展馆进入80年代“中国十大建筑”之列。
1985年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投入使用,邓小平题写馆名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年2月26日至27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大会。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蒙古国前总统奥其尔巴特等26个国家前政要出席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博鳌亚洲论坛宣言》《博鳌亚洲论坛章程指导原则》等纲领性文件。
此后,论坛发起成员国又增加至29国。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设立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EXPO 2010)在中国上海举办。
本次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这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 园区在市中心占地5.29平方公里,其展会规模和参观人数都创造了历届世博会之最。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陈若薇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陈若薇陈若薇: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会展业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的30年。
这期间,中国从没有商业性展馆和商业展览项目,发展到目前的展馆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品牌展会逐年增多。
与此同时,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国际展览大鳄纷纷抢滩中国的会展城市,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国会展市场格局的变化。
“从1973年到2006年,我经历了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巨大变化。
”原中展集团副总裁陈若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事展览工作30多年来,中国会展发展史上的无数个第一次都让她难以忘怀。
见证历史追溯历史不难发现,1978年,“多国农业机械展览会”是我国第一次尝试举办的国际专业展;1985年,在新落成的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展)举办的“亚太博览会”,是我国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举办的第一个国际展。
事实上,陈若薇还是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组织活动的第一位展览人。
1984年,她赴德国杜赛尔多夫参加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年会;1985年,前往美国6个城市考察展览设施;1986年,到美国华盛顿参加美国展览业年会(IAEM),这让她成为第一个参加IAEM的中国展览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会展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
那段时期,陈若薇多次赴德国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城市,为“机床展”、“车展”招商。
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业界迫切需要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000年,由中展集团和上海国际展览公司倡议,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国际展览和会议展会(简称展中展),成为中国会展业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陈若薇介绍说,当时,会展业内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的热情,完全出乎了组织者的意料。
2005年,由中国贸促会牵头,并邀请其他国际展览机构共同主办了“中国会展经济合作国际论坛(CEFCO)”,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档次,尤其是论坛期间,由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会展业年度报告,成为中国会展业的风向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会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最大限度地与国际展览市场融合,以其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本文主要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史入手,探讨中国会展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历程,并提出了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一、前言
会展业是指是由举办会议、展览和大型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形成的产业形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促进经济贸易,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日益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服务业的全面开放,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二、国外会展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国际展览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主要的展览巨头开始把亚洲市场列为自己的潜在发展对象。
尤其是在2004年1月,中国颁布了《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后,中国会展市场的大门正式向外国投资者打开,外资纷纷进入中国会展市场。
(一)国外知名展览机构在中国设立办事处
这种进入形式是国外展览巨头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早期准备阶段。
1994年,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设立中国代表处,随后,英国蒙哥马利集团,美国克劳斯公司,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博览集团等成立中国会展办事处。
这种方式投资少、风险小,组织结构精简,经营活动容易管理,但是难以承担大规模展会项目,抢占市场速度较慢。
(二)外资直接投资参与展览场馆的建设
1999年初,由德国展览集团直接投资参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场馆建设。
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外方掌握会展核心资源的主动权,控制会展市场竞争的必需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
国外展览机构的资金注入,给中国的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场馆管理经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投资金额比较大,回收周期长,具有较大的风险。
(三)国外展会品牌移植到中国市场
近些年来,国外知名的展会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办展,直接将其展会的组织经验和技术移植到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
最早将品牌展览移植到中国的是德国汉诺威公司。
外资公司利用成熟的展会品牌与运营模式抢占中国市场,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四)建立合资或独资展览公司
国外会展公司与中国的行业协会或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得相关的展会审批,简便审核手续。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中国较为便捷的交通和网络等资源,为展会的正常运营提供基本保障。
对于中国的展览公司而言,国外展览公司在中国成立独资或合资公司,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会展行业的竞争,加快其国际化发展速度。
三、中国会展业走出去现状
中国会展企业“走出去”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体现。
中国会展业“走出去”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我国贸促会组织国内企业参加国外品牌展
通过展会接触到的潜在客户的平均成本仅为其他方式的40%,而且达成购买意向率比较高,所以出国参展是企业开拓市场和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企业通过展会不仅可以了解该行业在国外的发展情况,而且还可以扩大企业影响、融洽客户关系的效果。
每年各省份贸促会都会组织本省的企业出国参展,并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出国参加国外品牌展。
(二)与国外协会或办展机构合作办展
这一办展形式的展会主要集中在一些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走出去”办展对于主办方的
办展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协调多种资源和各种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根据中国贸促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组展机构共完成了65个国家的1447个项目,出展净面积70.7万平方米。
出国举办展会是中国会展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以这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加快转变外贸经济发展方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四、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中国会展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经验不足,发展缓慢,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中国主流组展机构要想积极走出去,引进来,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推进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
(一)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深度合作
一方面,中国会展业在引进来的同时,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展会品牌进行合作,共同办展,来学习国际展会的先进管理流程和标准。
国内会展企业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式来经营,壮大企业规模,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使会展企业走出去。
(二)政府要构建有序健康的会展市场体系
政府要逐步弱化其功能,让市场在会展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引入自由竞争机制。
在展馆建设,参展商的邀请,展会的组织与策划、展会物流等方面都要遵循统一、开放、有序等原则,构建健康、合理的中国会展竞争体系。
同时,注意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在会展行业中的协调自律功能,优化配置会展资源。
(三)培养复合型国际会展人才
目前,我国会展行业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专业结构不全及人才分布不均匀。
特别是精通国际管理,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的人员更是甚少。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不同层次会展从业人员的水平。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的会展管理人员,提高国内会展管理的理念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