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整一首词通过写这女子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并没有明显地从正面写这女子的心情。但是,读者可从结句“双双金鹧鸪”的“双双”二字上可以领会温庭筠的寓意。温庭筠所运用的反衬笔法,“双双”二字反写这女子的孤独,看见衣服上的“金鹧鸪”都是双双对对的,就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孤独。整篇的点睛之笔是“双双”二字,它是上阕的“懒”和“迟”的根源。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灭》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
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3、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罗襦:丝绸短袄。
6、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本词写法上有他的特点:其一是温庭筠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选取最具有特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云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与榻,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两句合看,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其次是表情隐蔽,温庭筠只是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下片写女子的衣饰、头饰,完全借助衬托手法,使人可以想像她的美好的外形。有人说下片“雕绩满纸,羌无情趣。”其实,一味地渲染女子的美貌及动作,更加衬托出她的孤独哀怨和悠悠梦思,词中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尽寓之于不言之中。
在结构上,上下片似不相涉,而实则“香红”与“暖香”相映射,“风”又与“江上”相呼应,前后脉络清晰,神理贯通,浑然一体。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自然叙写的是梦境。一说是写女主人公梦醒时所见到的楼外朦胧景色,虽也说得通,但解作梦中所见更觉富于幻想意味。写到这里,不禁想到词人另一首词所说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望江南》)这位女主人公大慨也像此中的女子一样,常常倚楼眺望,思念着远方的离人。“江上”十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江岸柳树迷蒙如烟、朦胧一片;拂晓之际,月残雁飞。正结队北飞的大雁,触动着女子的心扉。个中真正的情愫是意在画面之外:冬去春来,飞往南方避寒的大雁如今正连夜返回家乡,唯独自己久久思念的梦中人远出未归。是梦中,是实境,对于苦苦思虑的她,已无从分辨。正如陈廷焯所说的:“飞卿佳句也,好在全是梦中情况,便觉绵邈无际。若空写两句景物,意味便减。”(《白雨斋词话》卷七)整个画面淡远,富于诗意,只见雁飞,不见人归的无限怅惘,自然而然见于画面之外。诚难怪有人说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此脱胎而来。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给此词以很好的启迪。词人借助景物的烘托,宛转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下片前两句写妆成后的明艳,极绘其人之美。“弄妆”虽迟,终究会完毕,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人面“交相映”!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三四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为穿上丝绸短袄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帖的双金鹧鸪。“新贴”,即新鲜的“花样子”,剪纸贴于绸帛,作为刺绣的“蓝本”;“丝绸短袄”,指丝绸短袄;“金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当时的衣饰,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如何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鉴赏,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菩萨蛮》温庭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菩萨蛮》温庭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菩萨蛮》理解性默写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7.《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8.《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9.《菩萨蛮》中,描写女主人公精巧的女红却编制出寂寞和惆怅的诗句是:,。

10.《菩萨蛮》中,“”一句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11.《菩萨蛮》中,描写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细小之眉富有生机的诗句是:,。

《菩萨蛮》默写答案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7.《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同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诗歌鉴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诗歌鉴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诗歌鉴赏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 1.眉妆的名目, 指小山眉, 弯弯的眉毛。

2.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

3.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 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 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 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 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 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 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 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大意】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 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成功地 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 寂寞空虚。

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1/6【赏析】 飞卿为晚唐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 俦, 影响后来, 至为深远, 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 士大夫偶一拈弄, 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 视之。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 菩萨蛮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下面 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欢迎大家浏览。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1】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 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鸂鶒”, 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 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 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 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 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 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 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 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 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 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 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 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 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 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 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 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 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 自伤苦忆之情, 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 也是全词的高潮。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 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2】 贺黄公《载酒园诗话》曾把李商隐 、温庭筠二人生平的长短得失做过比较。

他说:诗歌 笺启,二人都不相上下。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菩萨蛮》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

下面整理了《菩萨蛮》赏析,欢迎欣赏!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晚唐词人温庭绮作为花间词派的鼻祖,词风浓绮艳丽。

多写闺阁之艳词,故而词中女性形象较多,犹以思妇形象为主。

飞卿词擅长发掘出潜藏于女性美丽外表下难以言说的内涵。

从而最终创造出一个个形象饱满、情感丰沛、内蕴丰富的思妇形象。

关于飞卿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所蕴含的原型猜想,学术界形成了两派观点,一种是以国学大师王国维、民国词学专家李冰若,以及加拿大籍学者叶嘉莹老师为代表的,认为飞卿词多纯美客观之作,其中的女性形象没有内涵很深的原型,只是简单地勾画一些个普通女性形象,没有什么隐喻在其中。

还有有一派观点是以著名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张惠言,他认为温词继承了《楚辞》、《诗经》所广泛运用的“比兴寄托”的高超艺术手法,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暗喻的功能,是群有着深刻内涵原型的艺术形象。

这两派观点长期以来针锋相对,所以我才敢在争议上谈自己的想法,正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在这里因本人知识能力所限,没有能力对温词整体女性形象做原型分析,仅以一首最为家喻户晓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入手,试着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做个大胆的原型猜想。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糯, 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推荐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推荐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推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温庭筠精通音律。

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

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相传温庭筠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温庭筠《菩萨蛮》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

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

三四两句写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的描写。

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

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到此,全词戛然而止。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温庭筠 菩萨蛮 情景默写

温庭筠 菩萨蛮 情景默写

温庭筠《菩萨蛮》
1.温庭筠《菩萨蛮》中通过描写女主人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句子是:,。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3.《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与“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唐宰相温彦博后代,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才思敏捷,屡举进士不第,一生抑郁不得志。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以下是小编带来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牌说明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据此可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847年以后。

但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可能这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输入中国。

菩萨蛮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句句押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定格: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

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杨慎(明)《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菩萨蛮五代·温庭筠【原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菩萨蛮》,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

《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

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许多文人骚客都写过以《菩萨蛮》为词牌(曲牌)的诗词,其中以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最有名。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位闺中妇女起床后的前后情态,表现她内心的孤独与空虚。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温庭筠菩萨蛮的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的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的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菩萨蛮,是唐代著名女词人温庭筠的代表作品之一,流传极广,名气极大!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温庭筠《菩萨蛮》的赏析。

欢迎阅读!菩萨蛮晚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字词解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作品翻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作品赏析: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者资料阅读: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篇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者: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这位飞卿为晚唐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俦,影响后来,至为深远,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视之。

至飞卿此等精撰,始有意与刻意为之,词之为体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词,词与诗篇分庭抗礼,争华并秀。

其中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关于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

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

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

《菩萨蛮》温庭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菩萨蛮》温庭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
10.《菩萨蛮》中,“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11.《菩萨蛮》中,描写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细小之眉富有生机的诗句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菩萨蛮》温庭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菩萨蛮》理解性默写 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 ,”。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7.《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8.《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 ”,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9.《菩萨蛮》中,描写女主人公精巧的女红却编制出寂寞和惆怅的诗句是:, 。 10.《菩萨蛮》中,“”一句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11.《菩萨蛮》中,描写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细小之眉富有生机的诗句是: ,。 《菩萨蛮》默写答案 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 雪。 7.《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同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闺怨情怀与艺术魅力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闺怨情怀与艺术魅力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闺怨情怀与艺术魅力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一首充满精致构思与精美语言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和孤独寂真的心境。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她那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轻拂。

懒懒地起身描画蛾眉,慢慢地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花容和人的娇颜交相辉映。

身穿崭新的丝绸短袄,衣上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2、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一说小山是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帖绣:苏绣中的一种工艺。

罗襦(rú):丝绸短袄。

襦,短上衣。

金鹧(zhè)鸪(gū):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三、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后期。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

①小山:1.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2分)A.李清照B.李贺C.李白D.李绅【参考答案】:(1)D(2)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问题】1.“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

2.简要赏析“度”的妙处。

(3分)答:度,度过,纷披,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2分)化静为动,富于联想与想象。

(1分)3.简要赏析“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

菩萨蛮阅读答案温庭筠

菩萨蛮阅读答案温庭筠

菩萨蛮阅读答案温庭筠菩萨蛮阅读答案温庭筠「篇一」菩萨蛮(其二)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①参差翦②。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①人胜:彩胜、花胜,一种饰品,可戴在鬓发上。

②参差翦:剪成长短不一的样子。

(1)“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描绘了怎样的图景?(2)俞平伯说本词“通篇如缛绣繁弦,惑人耳目,悲愁深隐,几似无迹可求”(见《读词偶得》)。

试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俞平伯所说的特色的。

参考答案(1)“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描绘了这样的图景:江天一色,柳丝如烟,残月朦胧,鸿雁北飞,构成了一幅初春将晓时凄凉清冷的图景。

(2)词的上阕写女主人公居住的环境,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如烟柳等,这些意象,华丽秀美,委婉地透露出女主人公虽然锦衣玉食却孤单寂寞。

下阕描述女主人公的穿戴打扮。

藕色衣裳、参差花胜等,如此美丽的打扮,明显是渴望被人欣赏,却无人欣赏。

这些细节描写,含蓄地表达出了女主人公孤单寂寞、渴望被人欣赏的悲愁心情。

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此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

上阕写她居处的环境,借助景物的烘托委婉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下阕描述她的穿戴打扮,通过几个细节勾勒了人物的形貌,合起来是一幅玲珑明丽的女子怀春图。

温庭筠《菩萨蛮》14首,都是供奉皇帝让宫女们吟唱的宫廷艳词。

此词是14首中的第二首。

“能逐絃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被后人赞誉为“花间鼻祖”,而他所处的正是五代纷争,中原动荡,戎马倥偬,笔砚难安的时代。

惟西蜀、南唐,较为僻静,君臣苟且怀安,寄情声色。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温庭筠的《菩萨蛮》恰恰又是为皇帝所做的应歌,不是为抒情而发。

据《唐诗纪事》卷54记载:唐宣宗最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为了讨得皇帝欢喜,请温庭筠代写,并秘密告诫他不要对外公开。

而温庭筠不畏“恐吓”,故意泄了密。

令狐绹对此怀恨在心。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菩萨蛮》温庭筠鉴赏导语:对于温庭筠的《菩萨蛮》,我们该如何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鉴赏,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鉴赏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鉴赏《菩萨蛮》,亦作《子夜歌》,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

词上片描绘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

起始两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女子褪色走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的残妆。

“小山”,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据传唐玄宗造出十种女子画眉式样,有远山眉、三峰眉。

小山眉等;“小山重叠”即指蹙眉紧锁的样子。

“金”指额黄,即在额头涂黄,这是六朝以来妇女的化妆习俗。

“金明灭”隐现明灭,意为脱落褪色的额黄留下或明或暗的痕迹。

“鬓云”,发髻蓬松如云,即指头发;“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即面颊,“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全句是说乱发垂下,掩住面颊。

这两句所写待起未起的情景。

三、四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写刚起床的“弄妆”,“懒”引全句,并非不起,是娇懒形态,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先“画蛾眉”,承起句“小山”;“弄妆”、“梳洗”紧承次句“鬓云香腮雪”。

“迟”字,与“懒”相为呼应,极富层次感,而多少时光和心绪,都包含在这两字中,由外表进入到内心的描写。

下片前两句写妆成后的明艳,极绘其人之美。

“弄妆”虽迟,终究会完毕,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

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人面“交相映”!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就古代诗歌而言,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起伏像山的`形状。

【翻译】晨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光影闪动,那睡眠中的女子微微睁开眼,那乌黑的头发好像从雪一样细腻洁白的香腮上滑过,她懒懒地起来画一画娥眉,慢吞吞地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对着镜子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再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收在《花间集》的共十四首,这是其第一首。

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曲卷而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出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 方式,就古代诗歌 而言, 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 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 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 中女子之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 以“小山”借指眉妆, 以“金”借指额黄, 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 反衬闺 中女子之孤独。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起伏像山的形状。

【翻译】 晨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光影闪动,那睡眠中的女子微微睁开眼,那乌黑的 头发好像从雪一样细腻洁白的香腮上滑过, 她懒懒地起来画一画娥眉, 慢吞吞地 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对着镜子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再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 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收在《花间集》的共十四首,这是其第一首。

本词写一 个独处闺中的妇女, 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 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 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 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 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 黑发,曲卷而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 出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 娇慵的女性面貌, 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 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 的时间过程。

这第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 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 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 雪白香艳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 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 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 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 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 动中, 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自赏: 人面如花; 自怜: 盛年独处。

此“花” 当为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面并提可知。

前后镜对照,脑后发 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交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

最后二句 写梳妆后穿着衣服, 不写其动作, 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 双双的鹧鸪鸟。

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 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难堪! 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其一是作者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 选取最具有特 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去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 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和榻。

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 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 两句合看, 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 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

其次是表情隐蔽,作者只是对人物动 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 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 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 地。

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

因此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涩,然如 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