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农家的暮ppt
合集下载
田舍PPT
注释:
篆、隶、行、草、飞白,尤长于画竹。有
7.烟坡:烟气弥漫的山坡。 《丹渊集》。
8.豚蹄:猪蹄子。
3.晓气:清晨的雾气。
9.祷赛:古时农事完毕后举 4.篱巷:篱笆围出的小巷。
行谢神的祭祀。祈神报赛。 5.石窦:石穴。
赛, 指举办祭祀酬报神灵。 6.碓:duì,舂米的用具。用于去掉稻壳的
10.龟壳:龟甲。
尾联写乡村的丰年之乐。诗人从听觉入手,写整个小村落中雄鸡 长鸣黄犬懒吠,侧面表现了乡村安静、和谐、殷实的丰年之景,也 浸透着诗人对乡村浓烈真挚的喜爱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围绕“田舍”展开描写,展现农家生活情景,暗含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 B.无论晨昏,“园林、篱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反映出农家的祥 和美好。 C.颔联视觉与听觉结合,描摹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写出丰年的来 之不易。 D.颈联写乡亲们祭祀祈祷、占卜问事,写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17.(1)余嘉其能行古道(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每空1分)
18.①应运而生 ②独辟蹊径 ③陆陆续续/接二连三 19.应改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也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 “鲁迅”这一笔名。(“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语序不当,“却”关联词使用不 当,每处2分) 20.①原文运用“直到”“才”一组关联词,使前后句语意更连贯,并且突出 “成为”之前的时间之长。(2分)②原文鲁迅前增加定语“我们熟悉的”,突出 “鲁迅”这一称呼的影响力之大。(2分) 21.B【解析】文中“独领风骚”的引号表示强调;A项,“白棉被”是比喻,引 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之”是火把排列的形状,用引号表示强调论述对象;C 项,“你管得着吗”是引用他人话语,表引用;D项,“电子蛙眼”是对人类模仿 蛙眼发明的物品的名称,表特殊称谓。 22.①就会发现《诗经》一直存在于文化之中。(就会发现《诗经》一直在我们 的生活之中)(2分)②“风”指《诗经》中的《国风》。(2分)③这首诗旨在 提倡诗歌创作要创新(这首诗反对机械模仿古人创作)。(2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如梦令 月夜归航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常记看戏归路,
了写小了说一《首青社词戏:春》中年。老少师是据此人仿 生最美好月的夜不时觉光饥。入在。这段时
光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停泊采摘豆,
犹豫谁家宜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快位速古,快代速少。女的青春
6、整首词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词中刻画了一群年轻女子在溪 边亭子里饮酒、对诗、赏景,因陶 醉而留连忘返.在莲荷池中荡舟嬉 戏,惊飞栖息鸥鹭的欢乐场景.
品读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读词不能只理解字面 上的意思,更要去感受 词语描写的情景。这是 一首很美的词,每一句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读 了小说《社戏》中。老师据此仿
写了一首词:
请同学们 用斜线分节 奏、感受节 奏美。
如梦如令梦令 月夜归航
常李记清看照戏归路, 常沉记醉溪不亭知月停日归夜泊暮路不采,。觉摘饥 豆入 ,。 兴尽晚回犹舟豫,谁家宜偷。 误入藕花快深速处,。快速。
停泊采摘豆,
停泊采摘豆, 犹豫谁家宜偷。
犹豫谁家宜偷。 快速,快速,
快速,快速。
消去半船柴木。 踩踏片片,
消费半船柴木。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小练笔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了小说《社戏》中。老师据此仿 写了一首词:
如梦同事学。们老也师试相着信写你停犹快一们泊豫速首采谁,一词摘家快定豆 宜 速,写, 偷 。记得。下很你好童。
如梦令 月夜归航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常记看戏归路,
了写小了说一《首青社词戏:春》中年。老少师是据此人仿 生最美好月的夜不时觉光饥。入在。这段时
光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停泊采摘豆,
犹豫谁家宜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快位速古,快代速少。女的青春
6、整首词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词中刻画了一群年轻女子在溪 边亭子里饮酒、对诗、赏景,因陶 醉而留连忘返.在莲荷池中荡舟嬉 戏,惊飞栖息鸥鹭的欢乐场景.
品读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读词不能只理解字面 上的意思,更要去感受 词语描写的情景。这是 一首很美的词,每一句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读 了小说《社戏》中。老师据此仿
写了一首词:
请同学们 用斜线分节 奏、感受节 奏美。
如梦如令梦令 月夜归航
常李记清看照戏归路, 常沉记醉溪不亭知月停日归夜泊暮路不采,。觉摘饥 豆入 ,。 兴尽晚回犹舟豫,谁家宜偷。 误入藕花快深速处,。快速。
停泊采摘豆,
停泊采摘豆, 犹豫谁家宜偷。
犹豫谁家宜偷。 快速,快速,
快速,快速。
消去半船柴木。 踩踏片片,
消费半船柴木。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小练笔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了小说《社戏》中。老师据此仿 写了一首词:
如梦同事学。们老也师试相着信写你停犹快一们泊豫速首采谁,一词摘家快定豆 宜 速,写, 偷 。记得。下很你好童。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
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
村生活。这样写,与作者此时身在
国外,思念祖国、思念故乡有关。
美文连接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 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 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 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 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 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 今。
一个小农家的暮
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
通过色彩变化,表现出妻子容貌美丽、 性情温柔贤淑、内心良善的特点。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丈夫简朴勤劳、 善良可亲,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特 点。
3、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 上星多月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艰难生活 的申诉。
4、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 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思考与讨论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哪 几个画面?请依据这几幅图说说这个小农家 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描绘了三幅画面: 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 屋舍自然简单、朴实温馨; 生活其乐融融、自给自足、温暖安康; 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好。
思考与讨论
2、透过诗歌的文字,你觉得妻子和丈夫 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二略读 也许 ——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歌——给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略读
也许 ——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
篇目一 也许——葬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本 名家骅,湖北浠水人。曾留学美国,学美术、 文学。早年参加新月社,先后在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著有诗集《红烛》《死 水》,表现了对祖国深挚的感情和对黑暗现 实的憎恶和抗议。在形式上其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 的均齐”,追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风秾丽深沉, 结构整饬谨严。后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周易》《诗经》《庄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点拨] 诗句间接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世上的生活是 如此痛苦,早夭也不失是一种美好的归宿。真切地表现了身 为人父的诗人对女儿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悲哀与无奈。
3.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 根须吸水。 [点拨] 松树是常常种在坟墓前的树木。取小孩睡觉需要听 摇篮曲的特点,用“也许”猜测孩子可能会喜欢听“蚯蚓 翻泥”“根须吸水”的声音。
[课文主旨]
《一个小农家的暮》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 的细节,再现了三个恬淡的农家生活画面:“农妇夜炊 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为我们展现了静 穆、和谐、朴拙的农家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田 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意分析]
1.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灶门里嫣红的 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点拨]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妇夜炊图”:她在灶下 煮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散发着诱人 的清香;山柴熊熊,从灶门透出“嫣红的火光”,映红了她 的脸庞,映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 了 夜炊 时的 声响 (“ 必必 剥剥 的响”)和光 色 (“ 嫣红 的火 光”“青布的衣裳”),虚写了味感(即我们能联想到山柴的 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活的静谧和温暖。 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调。“嫣红” 和“青布”颜色对比鲜明,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光闪 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
略读
也许 ——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
篇目一 也许——葬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本 名家骅,湖北浠水人。曾留学美国,学美术、 文学。早年参加新月社,先后在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著有诗集《红烛》《死 水》,表现了对祖国深挚的感情和对黑暗现 实的憎恶和抗议。在形式上其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 的均齐”,追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风秾丽深沉, 结构整饬谨严。后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周易》《诗经》《庄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点拨] 诗句间接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世上的生活是 如此痛苦,早夭也不失是一种美好的归宿。真切地表现了身 为人父的诗人对女儿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悲哀与无奈。
3.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 根须吸水。 [点拨] 松树是常常种在坟墓前的树木。取小孩睡觉需要听 摇篮曲的特点,用“也许”猜测孩子可能会喜欢听“蚯蚓 翻泥”“根须吸水”的声音。
[课文主旨]
《一个小农家的暮》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 的细节,再现了三个恬淡的农家生活画面:“农妇夜炊 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为我们展现了静 穆、和谐、朴拙的农家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田 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意分析]
1.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灶门里嫣红的 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点拨]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妇夜炊图”:她在灶下 煮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散发着诱人 的清香;山柴熊熊,从灶门透出“嫣红的火光”,映红了她 的脸庞,映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 了 夜炊 时的 声响 (“ 必必 剥剥 的响”)和光 色 (“ 嫣红 的火 光”“青布的衣裳”),虚写了味感(即我们能联想到山柴的 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活的静谧和温暖。 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调。“嫣红” 和“青布”颜色对比鲜明,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光闪 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
【整合】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一个小农家的暮》 (共28张PPT)(优秀课件)
诗人的视点又从屋里转到屋外,摄入诗人镜头 的是农村常见的自然景物:青山、松树、月亮…… 在这静谧美丽的景色中,孩子们在月亮下面出现了: 他们举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唱着 动人的儿歌……在这幅“孩子观月图”中,居于中 心位置的物象是月亮。景色中的核心是月亮──无月 则不见青山与松林;而数天上的星星则是看月的连 带动作;最后所唱儿歌同样也是以月亮为比喻的喻 象的。就诗中孩子本身而言,他们稚气未脱,过着 悠然无碍的生活(看月数星)。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哪几个 画面?请依据这几幅图说明这个小农家有什么 特点。 【答】这首诗描绘了三幅画面:农妇夜炊图、 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说明了屋舍自然 简单、朴实温馨、生活其乐融融、自给自足、 温暖安康。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好。
2.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到妻子和丈夫分别 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把握情感; • 2.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 • 3. 体悟诗人对祖国深情的眷恋;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通过诵读把握情感,进而准确解 读诗歌的内容。 • 【难点】理解诗人审美情感的人性化价值 和社会化价值。
走近作者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 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著名的诗人、 翻译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 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 《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 参加编辑工作。
走近作者
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 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 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 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 系主任。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 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 等职。1934年7月14日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 搜集民谣途中病逝。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2.2《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等ppt课件
2.相关知识 (1)撼人心魄的舐犊深情 ——《也许 ——葬歌》 这首诗的主人公就是闻一多年仅四岁的长女闻立瑛。据说她相当 聪敏,当时已识不少字,只是身体虚弱单薄,闻一多对她怜爱至极。 1926 年夏,闻一多在北京不堪时任校长挤兑欺凌,愤然辞职南归,携 病中女儿上路,一路折腾,返回老家浠水时,孩子病情加重。但为生 存,闻一多又不得不离家求职,在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训导长。期间, 病中的立瑛经常呼唤“爸爸,爸爸”。闻一多得知后却抽不出时间回 家看望孩子,只能寄一张照片回家。立瑛看着照片边叫边哭,并于同 年冬天不幸夭折, 至死也没有再见到她的爸爸。 等闻一多赶回老家时, 见到的只是萋萋墓草。
(3)
简介:痖弦,本名王庆麟。河南省南阳人。 成就:在写作生涯早期,提出“新民族诗型”的观点,主张追求 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一再地回响着汉语古典 诗歌的声音的《秋歌》可看作是对这一观点的实践。
主要作品:诗集有《痖弦诗抄》 《深渊》 《盐》 《痖弦自选集》 《痖 弦诗集》等。
(4)简介: 江非, 本名王学涛, 1974 年生, 山东临沂人, 是中国“ 70 后诗人群”代表诗人之一。 2004 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驻 校诗人,也是中国首位驻校诗人。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 《傍晚的三种事物》 《水是怎样抽上来的》 《中 秋节》 《到北方去》 《一只蚂蚁上路了》等。
há o hà o
2.辨字形
嗽 漱 嫣 蔫
咳嗽 漱口 嫣红 蔫了
荫 阴 辫 辩
荫蔽 树阴 辫子 辩证
3.积词语 辽远、广阔 ⑴辽夐: ________________ 。 ⑵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形容拼命叫喊、呼号 ________________。 ⑶尔虞我诈: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________________。 ⑷呼天抢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________________。 用拳头打胸部,用脚跺地,形容非常焦急、 ⑸捶胸顿足:懊丧或极度悲痛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
1-2-2《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
【略读】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妈妈》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解析】
本题用比较的方式考查概念的含义。第一个
“负责”的含义可根据第三段中“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 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 晶”“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这两句话来归 纳。第二个“负责”的含义可根据第四段中“其次是除有负 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 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 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这一部分来归纳。
【略读】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妈妈》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927 年任武汉北伐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国 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 年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 等人编《新月》月刊和《诗》月刊。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 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2 年秋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开始和朱自清同事论 学。抗战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日本投降后 任中国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云南支部宣传委员, 《民主周刊》 社社长,1946 年 7 月 15 日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当晚即被 国民党特务杀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望海潮
东南形胜
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①都会,钱塘 ②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③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④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 叠山献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⑦。千骑拥高牙⑧,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 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高中语文诗歌第2单元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有作品《瓦釜集》《扬鞭集》《半农杂文》等。
痖弦,本名王庆麟。1932年生,河南南阳 人。1969年任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 事。1974年兼任华欣文化事业中心总编辑及 《中华文艺》总编辑。1975年任幼狮文化公司 期 刊 总 编 辑 。 1977 年 10 月 起 担 任 台 湾 《 联 合 报》副刊主编至今。其间曾应邀加入爱荷华大 学国际创作中心,并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
1.作者在《也许——葬歌》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因为作者已 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诗人对 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内心中的悲伤哀痛之 情。
2.透过诗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 子和丈夫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妻子:第一段“嫣红的火光”“嫣红的脸”“闪 红”的“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妻 子的容貌是美丽的,性情是温柔、贤淑的,心地是善良的。
丈夫:“他从田里回来”可以看到他是简朴、勤劳的; “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 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 动作 的处理,表现了他温柔、善良与可亲,丈夫强烈地关爱着这个 家。
2.《一个小农家的暮》 诗歌以质朴无华的口语化语言,精心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 常细节画面,为读者再现了三个恬淡的农家生活画面:农妇夜 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以陈述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 静穆和谐而又拙朴的农家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 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秋歌——给暖暖》 诗歌通过落叶、荻花、湖沼、大雁、马蹄、落花以及破碎 的琴韵和幽幽的寺院等极富古典气息的意象和场景,给我们营 造了一个淡远清凉的意境,并用回环往复的复沓笔法深情地呼 唤着“暖暖”,表达出作者对人间温暖的向往与追求。
痖弦,本名王庆麟。1932年生,河南南阳 人。1969年任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 事。1974年兼任华欣文化事业中心总编辑及 《中华文艺》总编辑。1975年任幼狮文化公司 期 刊 总 编 辑 。 1977 年 10 月 起 担 任 台 湾 《 联 合 报》副刊主编至今。其间曾应邀加入爱荷华大 学国际创作中心,并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
1.作者在《也许——葬歌》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因为作者已 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诗人对 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内心中的悲伤哀痛之 情。
2.透过诗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 子和丈夫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妻子:第一段“嫣红的火光”“嫣红的脸”“闪 红”的“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妻 子的容貌是美丽的,性情是温柔、贤淑的,心地是善良的。
丈夫:“他从田里回来”可以看到他是简朴、勤劳的; “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 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 动作 的处理,表现了他温柔、善良与可亲,丈夫强烈地关爱着这个 家。
2.《一个小农家的暮》 诗歌以质朴无华的口语化语言,精心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 常细节画面,为读者再现了三个恬淡的农家生活画面:农妇夜 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以陈述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 静穆和谐而又拙朴的农家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 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秋歌——给暖暖》 诗歌通过落叶、荻花、湖沼、大雁、马蹄、落花以及破碎 的琴韵和幽幽的寺院等极富古典气息的意象和场景,给我们营 造了一个淡远清凉的意境,并用回环往复的复沓笔法深情地呼 唤着“暖暖”,表达出作者对人间温暖的向往与追求。
一个小农家的暮ppt课件3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 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
• • • • • • • • • • • • • • • • •
一个小农家的暮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 孩子们的活动是看月、数星和“借景抒情”地唱着民谚。整首诗的语 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写:“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格外地清新、隽永。
四、赏析
• 《一个小农家的暮》精心地有层次地勾画了三个生活画面:农妇夜炊 土、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借此写出了农家生活的“真自然”。 这三个画面,从形式上来看,是以“暮”为背景、以农家生活为中心 的空间排列,虽然诗中也有横向的勾连,但从总体上来看,各个画面 中的主体都在各行其事,因而画面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有序的空间并 置,其有序性正根源于诗人在一个以小农家的生活为总体框架的题材 范围内对视点的有序推移(屋内—田间—场间)。但是,从实质上来 看,各个画面在没有因果关系的并置中,又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了农家 生活安谧恬淡的氛围,这种共同的氛围使这些画面具有了共同的指向 性和趋同性——它们都传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农家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换言之,诗人是把自己浓郁的思国之情——这一“思想中最真的一点” 寄托在这三种恬淡的农家之景的形象描绘之中的,从而造成了情与景 融、意与境谐的优美意境,实现了其“于自然界中见到真处”的审美 理想。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一个小农家的暮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
月 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 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 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 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 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 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一、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1891-1934),江苏江阴人,名复,原名寿 彭,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我国“五四”新文化 运 动的先驱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 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 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 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 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 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 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而富有变化。在写女主人 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 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 “衔着”烟斗从田 里 “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 弄着” 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看出了农村生 活 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诗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 悉,他知道农民的烟斗都是衔了多年的,锄头是放在 屋角的,床是南方的稻床,狗如同自己家的亲人一 样。 孩子们的活动是看月、数星和“借景抒情”地唱 着 民谚。整首诗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
《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理清诗歌内容
1、小组合作,解释文中红色词句含义。 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可以加以适当修饰,尽量押韵。
理清诗歌内容
小组合作,解释文中红色词句含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二课时
听歌曲,体悟情感及变化
思考: 女主人公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恋爱
氓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婚变
五 补叙多年苦楚和处境
六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决绝
痴情幸福 甜蜜欢喜
悲苦不幸 伤心怨恨
痛苦抉择 沉痛决绝
27
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变化的?
文化常识补充
● 古代代表年龄的词语 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 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中寿:八十岁。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高中语文课件:诗歌部分 第2单元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 —(人教版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刘半农 (1891 - 1934) ,原名寿彭,改名 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著名的
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
的健将。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 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 1934年7月14日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 民谣途中病逝。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赏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 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 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
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赏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
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 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 见。好:喜爱。前 “ 恶 ” (è) :缺陷和丑恶。后 “ 恶 ” (wù) : 讨厌,憎恨。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温馨晨读
诗歌部分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闻一多13岁时考取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他赴美国留学,
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从事《晨报》副
刊《诗镌》的编辑工作。此后,他曾在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 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1932年秋,他任清华
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1946 年7月
现代诗歌赏析 ppt课件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现代诗歌赏析
诗歌的构成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具体的事、物。 意境:意象营造的氛围。 情感:诗歌的灵魂和内涵。
现代诗歌赏析
营造意境的方法:
1.化抽象为形象 2.含蓄手法的运用 3.修辞手法的运用
现代诗歌鉴赏 (赏析篇)
现代诗歌赏析
❖新格律诗讲究三美:绘画美、建 筑美、音乐美。
现代诗歌赏析
❖诗歌的绘画美
现代诗歌赏析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看一看他的牛,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
现代诗歌赏析
和近
你,
——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现代诗歌赏析
3.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反复,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如: 《乡愁》 *比喻,形象,深入浅出。如:《致橡树》 *夸张,横添气势。如:《天狗》 *对比,立意鲜明。如:《有的人》
现代诗歌赏析
诗歌的生命——情感
举杯饮泪 母亲说:“孩子 活着就已经足够” 从那么多邻居家 走过 我不再拘谨……
寒食禁火 风在树枝上打滚 燕子像一块海绵 吸吮着昏暗的水声 这使得我们的灵魂 彼此挤靠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2单元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9
少产的著名诗人——痖弦 痖弦,1932 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 1949 年去台湾,1966 年 12 月退伍。1954 年与洛夫、 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1975 年任幼狮文化 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 年 10 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 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现移居 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 弦诗集、荻花、湖沼、大雁、马蹄、落花以及破碎的琴 韵和幽幽的寺院等极富古典气息的意象和场景,给我们营造了一个 淡远清凉的意境,并用回环往复的复沓笔法深情地呼唤着“暖暖”, 表达出作者对人间温暖的向往与追求。
25
《妈妈》 诗歌以对比和白描的手法,以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地铁、电 车、飞机、玛丽莲·梦露、银行的点钞机等城市中司空见惯的景象与 妈妈生活的封闭落后的农村进行对比,在巨大的反差中给人以震撼 的力量,从而反衬出妈妈面对艰苦生活的坚韧的人生态度和“我” 对妈妈的思念与赞美。
16
程和奥秘。于是,当他们再回头来看过去的乡村生活,再审视母亲 一生没有走出的那块土地,那永远劳累而贫穷的命运,他们内心中 有多么大的遗憾和失落、惆怅和茫然。江非,一个经过现代文明洗 礼的诗人,当他以这样的视角再来看看他妈妈背柴火的身影时,他 的心里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与辛酸。
17
·
链 接
休息时间到啦
31
[答案]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妇夜炊图”:她在灶下煮 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山柴熊熊,从灶门透出“嫣红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庞,映红了 她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了夜炊时的声响(“必必 剥剥的响”)和光色(“嫣红的火光”“青布的衣裳”),虚写了味感(即 我们能感觉联想到山柴的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 活的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调。 “嫣红”和“青布”颜色的对比鲜明,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 光闪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妈妈
水
2.写汉字
词语 新 niàng chún 厚
读音 huá Xī
易错字 酿 醇
加点字
庇.护 印钞.
读音 bì chāo
词语
食 cù 斟 zhuó
易错字 醋 酌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词义 砧声:在石上洗衣捶打的声音。 嫣红:鲜艳的红色。 辽夐:辽远、广阔。 4.辨用法 (1)庇护 保护 ①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②30年间,总有一个身影戍守在滇池岸边——他把所有心血都耗 在保护滇池上,为此倾家荡产并欠外债20多万元。 提示两者都有“护卫”的意思。“庇护”侧重表示不公正、不合理 地支持错误行为,一般为贬义词;也可作褒义用,强调无理由地保护。 “保护”侧重表示通过保卫、护卫使免受损害,中性词,可用于各种事 物。
堤岸上种植无数株梧桐,那儿可以坐憩,在晚上凭栏望见海湾里 千万只帆船的桅杆,远近一盏盏明灭的红绿灯漂在浮标上,那是海 上的星辰。沿海岸处有许多伸长的山角,黄昏时潮水一卷一卷来, 在沙滩上飞转,溅起白浪花,又退回去,不厌倦地呼啸。天空中海鸥 逐向渔舟飞,有时间在海水中的大岩石上,听那巨浪撞击着岩石激 起一两丈高的水花。那儿再有伸出海面的栈桥,去站着望天上的云, 海天的云彩永远是清澄无比的,夕阳快下山,西边浮起几道鲜丽耀 眼的光,在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
当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 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 下神人所住的仙宫。但是在榆树丛荫,还埋着十多年前德国人坚伟 的炮台,深长的甬道里你还可以看见那些地下室,那些被毁的大炮 飞机,和墙壁上血涂的手迹。——欧战时这儿剩有五百德国兵丁和 日本争夺我们的小岛,德国人败了,日本的太阳旗曾经一时招展全 市,但不久又归还了我们。在青岛,有的是一片绿林下的仙宫和海 水泱泱的高歌,不许人想到地下还藏着十多间可怕的暗窟,如今全 毁了。
2.写汉字
词语 新 niàng chún 厚
读音 huá Xī
易错字 酿 醇
加点字
庇.护 印钞.
读音 bì chāo
词语
食 cù 斟 zhuó
易错字 醋 酌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词义 砧声:在石上洗衣捶打的声音。 嫣红:鲜艳的红色。 辽夐:辽远、广阔。 4.辨用法 (1)庇护 保护 ①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②30年间,总有一个身影戍守在滇池岸边——他把所有心血都耗 在保护滇池上,为此倾家荡产并欠外债20多万元。 提示两者都有“护卫”的意思。“庇护”侧重表示不公正、不合理 地支持错误行为,一般为贬义词;也可作褒义用,强调无理由地保护。 “保护”侧重表示通过保卫、护卫使免受损害,中性词,可用于各种事 物。
堤岸上种植无数株梧桐,那儿可以坐憩,在晚上凭栏望见海湾里 千万只帆船的桅杆,远近一盏盏明灭的红绿灯漂在浮标上,那是海 上的星辰。沿海岸处有许多伸长的山角,黄昏时潮水一卷一卷来, 在沙滩上飞转,溅起白浪花,又退回去,不厌倦地呼啸。天空中海鸥 逐向渔舟飞,有时间在海水中的大岩石上,听那巨浪撞击着岩石激 起一两丈高的水花。那儿再有伸出海面的栈桥,去站着望天上的云, 海天的云彩永远是清澄无比的,夕阳快下山,西边浮起几道鲜丽耀 眼的光,在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
当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 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 下神人所住的仙宫。但是在榆树丛荫,还埋着十多年前德国人坚伟 的炮台,深长的甬道里你还可以看见那些地下室,那些被毁的大炮 飞机,和墙壁上血涂的手迹。——欧战时这儿剩有五百德国兵丁和 日本争夺我们的小岛,德国人败了,日本的太阳旗曾经一时招展全 市,但不久又归还了我们。在青岛,有的是一片绿林下的仙宫和海 水泱泱的高歌,不许人想到地下还藏着十多间可怕的暗窟,如今全 毁了。
《一个小农家的暮》
主题思想
《一个小农家的暮》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普通农民的 同情,体现了作者关注民生、追求社会进步的思想。
文学价值
《一个小农家的暮》以其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情的情感表达,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选入多种文学选集和教材。
社会影响
强化社会关注
该作品通过对小农家的描写,引起了社会对农村 问题的关注,推动了农村改革与发展。
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细腻的感官描写
诗人运用细腻的感官描写,如嗅觉 、听觉、视觉等,将读者带入小农 家暮色中的情境中,让人仿佛身临 其境,感受其中的美好。
诗意的画面感
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将小农家的暮色描绘得如同一幅 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情感表达
对自然与乡土的眷恋
诗人通过对小农家暮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乡土的眷恋之情 ,让人感受到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望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坚持真实自我
作品鼓励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信仰,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 诱惑所左右。
06
相关作品推荐
作者其他作品推荐
《荒野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的另一部 经典作品,描写了一只 狗的成长历程和与人类 的深厚情感。
《热爱生命》
一部描绘淘金者与饥饿 、寒冷和死亡斗争的小 说,展现了人类生命的 顽强和坚韧。
作品概述
《一个小农家的暮》主要描述了 一个小农家在暮色中的日常生活 和景象,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贫
困。
诗中通过描写小农家的家庭成员 、劳动场景以及暮色中的景色等 方面,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真
实面貌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
值。
02
文本分析
《一个小农家的暮》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普通农民的 同情,体现了作者关注民生、追求社会进步的思想。
文学价值
《一个小农家的暮》以其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情的情感表达,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选入多种文学选集和教材。
社会影响
强化社会关注
该作品通过对小农家的描写,引起了社会对农村 问题的关注,推动了农村改革与发展。
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细腻的感官描写
诗人运用细腻的感官描写,如嗅觉 、听觉、视觉等,将读者带入小农 家暮色中的情境中,让人仿佛身临 其境,感受其中的美好。
诗意的画面感
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将小农家的暮色描绘得如同一幅 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情感表达
对自然与乡土的眷恋
诗人通过对小农家暮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乡土的眷恋之情 ,让人感受到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望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坚持真实自我
作品鼓励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信仰,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 诱惑所左右。
06
相关作品推荐
作者其他作品推荐
《荒野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的另一部 经典作品,描写了一只 狗的成长历程和与人类 的深厚情感。
《热爱生命》
一部描绘淘金者与饥饿 、寒冷和死亡斗争的小 说,展现了人类生命的 顽强和坚韧。
作品概述
《一个小农家的暮》主要描述了 一个小农家在暮色中的日常生活 和景象,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贫
困。
诗中通过描写小农家的家庭成员 、劳动场景以及暮色中的景色等 方面,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真
实面貌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
值。
02
文本分析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个 小 农 家 的 暮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 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 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 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 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 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 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 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 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 系主任。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 分别是《瓦釜集》(诗集中对民歌形式的利用作了有益的探 索)、《扬鞭集》。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 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 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
张写新诗和应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 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 今。
农妇夜炊图
声响 光 色 虚写了味感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头祖国、
思念故乡的情怀有关。距离,使诗人把记忆中的农村生 活的表象修缮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让人思念。
鲁迅与刘半农
“我最懒于通信,Βιβλιοθήκη 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1926年春天,刘半农为重印 《何典》,请鲁迅写序。鲁迅 在短序中说:
我看了样本,以为校勘稍 迂,空格令人气闷。
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 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诗人以 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情绪的“阳” 韵,描写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 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描写平淡,而 诗意盎然。有的论者说,诗人所写的是现实中不曾有的 “世外桃源”,美化了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这是一 种误解。刘半农当时并非不知道农村的贫富对立,也并 非不知道农民生活的苦楚。应从生活的多样化去理解这 种“农家乐”。这大概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农家,两 夫妻在劳作之后晚炊时,享受一下小家庭的融融和和, 也不是不可能的。
1920年9月4日伦敦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活的 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 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 调。
农夫收工图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孩子观月图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1928年2月27日,刘半农 在《语丝》4卷9期上发表“杂 览之十六”《林则徐照会英吉 利国王公文》。刘半农在按语 中说,林则徐被英人俘虏, “明正典刑,在印度舁尸游 街”。
4月2日,鲁迅在《语丝》4卷 14期上刊登了读者洛卿的来信, 指出了这个错误。
1928年8月4日晚,李小峰及夫人在上 海万云楼请客,客人有鲁迅、许广平、周 建人、刘半农、沈尹默、郁达夫、张友松、 林语堂及夫人。鲁迅和刘半农不期相遇, 已无话可谈。
刘半农写《中国文法通论 序》,有“我情愿人家说我‘浅 陋’”的话。鲁迅说:“但他的浅, 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
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 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 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我佩服陈胡,却 亲近半农”,这是鲁迅关于刘半农的总的评价。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 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 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 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地上苍生的艰难生 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 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 的诗歌理念。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 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 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 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 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 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 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 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 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 系主任。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 分别是《瓦釜集》(诗集中对民歌形式的利用作了有益的探 索)、《扬鞭集》。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 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 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
张写新诗和应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 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 今。
农妇夜炊图
声响 光 色 虚写了味感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头祖国、
思念故乡的情怀有关。距离,使诗人把记忆中的农村生 活的表象修缮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让人思念。
鲁迅与刘半农
“我最懒于通信,Βιβλιοθήκη 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1926年春天,刘半农为重印 《何典》,请鲁迅写序。鲁迅 在短序中说:
我看了样本,以为校勘稍 迂,空格令人气闷。
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 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诗人以 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情绪的“阳” 韵,描写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 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描写平淡,而 诗意盎然。有的论者说,诗人所写的是现实中不曾有的 “世外桃源”,美化了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这是一 种误解。刘半农当时并非不知道农村的贫富对立,也并 非不知道农民生活的苦楚。应从生活的多样化去理解这 种“农家乐”。这大概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农家,两 夫妻在劳作之后晚炊时,享受一下小家庭的融融和和, 也不是不可能的。
1920年9月4日伦敦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活的 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 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 调。
农夫收工图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孩子观月图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1928年2月27日,刘半农 在《语丝》4卷9期上发表“杂 览之十六”《林则徐照会英吉 利国王公文》。刘半农在按语 中说,林则徐被英人俘虏, “明正典刑,在印度舁尸游 街”。
4月2日,鲁迅在《语丝》4卷 14期上刊登了读者洛卿的来信, 指出了这个错误。
1928年8月4日晚,李小峰及夫人在上 海万云楼请客,客人有鲁迅、许广平、周 建人、刘半农、沈尹默、郁达夫、张友松、 林语堂及夫人。鲁迅和刘半农不期相遇, 已无话可谈。
刘半农写《中国文法通论 序》,有“我情愿人家说我‘浅 陋’”的话。鲁迅说:“但他的浅, 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
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 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 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我佩服陈胡,却 亲近半农”,这是鲁迅关于刘半农的总的评价。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 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 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 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地上苍生的艰难生 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 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 的诗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