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力
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力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力是评价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相关内容。
一、菌株的筛选与培养菌株的筛选是寻找具有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的过程。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离、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在菌株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对于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至关重要。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
同时,适宜的温度、pH值和培养时间等因素也会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产生影响。
二、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是评价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滤纸酶活力测定法、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对底物的降解能力,来评估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水平。
三、影响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因素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培养条件是影响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pH值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可以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
此外,底物浓度、氮源和碳源等也会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产生影响。
四、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为了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菌株的遗传改良来提高其产酶能力。
通过选择和诱变等手段,可以获得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此外,优化培养条件和添加适当的辅助物质也可以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
五、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应用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应用广泛。
纤维素酶可以用于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从而产生生物燃料、生物质材料等。
此外,纤维素酶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纺织工业等领域。
六、结论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力是评价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筛选合适的菌株、优化培养条件和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一、菌种筛选的原理与方法菌种筛选的原理是通过筛选产纤维素酶活性高、产量大的菌种。
常用的菌种筛选方法有以下几种:1.传统菌种筛选:分离环境中的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筛选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再通过多次温育和活性测定,逐步筛选出高活性的菌株。
2.显性菌种筛选:利用纤维素酶结构上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在环境DNA中扩增出纤维素酶基因片段,使用这些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构建,然后在宿主中进行表达,通过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筛选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
3.基因工程菌种筛选:利用已知纤维素酶的基因进行基因工程,通过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中,通过外源表达基因,从而获得产纤维素酶菌种。
二、菌种优化的原理与方法菌种优化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菌株基因组或环境条件,提高纤维素酶产量和活力。
常用的菌种优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自然进化优化:通过长期培养,逐渐挑选出产酶能力强、极端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突变菌株。
2.诱变优化:利用物理、化学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通过筛选获得产纤维素酶能力强、菌株稳定的变种。
3.基因工程优化:利用已知纤维素酶的基因进行基因编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株基因组进行改造,以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1.菌种筛选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应综合运用传统筛选、显性筛选和基因工程筛选等方法,发展新的高效、快速的菌种筛选方法。
2.菌种优化技术的优化与提高产量、活性:要通过生理、代谢工程的方法改造纤维素酶产生菌,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
3.开发新型纤维素酶菌株:从不同环境中分离筛选出产酶能力强的菌株,进一步发现和研究产纤维素酶的新菌株。
4.提高纤维素酶产量与废弃物转化率的研究:将纤维素酶应用于废弃物转化过程,提高纤维素酶产量和转化率。
综上所述,产纤维素酶菌种筛选与优化的研究是促进纤维素酶应用的关键。
通过不断改进筛选和优化方法,进一步开发新的菌种,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将对纤维素酶的应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纤维素酶菌及其筛选改良方法研究进展
产纤维素酶菌及其筛选改良方法研究进展纤维素是由纤维素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工业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纤维素酶是一种专门分解纤维素的酶,在纤维素利用和生物质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产纤维素酶菌及其筛选改良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产纤维素酶菌的筛选和鉴定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对产纤维素酶菌进行筛选和鉴定,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高通量筛选系统和基于基因组的筛选方法等。
1.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通常包括从不同的环境样品中分离出细菌,并对其进行酶活性测定。
通过该方法已经成功分离出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微生物,例如Clostridium sp.、Bacillus sp.、Cellulomonas sp.、Acidothermus cellulolyticus等。
2.高通量筛选系统高通量筛选系统是一种快速且高效的筛选方法,常用于从大量的微生物中沉淀出目标细菌。
常用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包括微流控装置、免疫分离、荧光筛选和高通量发酵等。
3.基于基因组的筛选方法基于基因组的筛选方法是一种新的筛选方法,它能够根据基因组数据精确地预测目标细菌的性能和代谢特性。
通过依据基因组组态图,可以预测细菌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氮素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并通过基因搜索和蛋白质分析,可以确定特定的酶基因并对其进行驯化研究。
二、纤维素酶菌的改良方法针对传统纤维素酶菌的低效率和耐受性差等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改良方法提高纤维素酶的效率和性能。
常用的改良方法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和驯化适应性强的菌株、应用生物物理方法提高纤维素酶的结构稳定性等。
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改良方法,它通过基因重组或突变来优化目标细菌的代谢功能。
例如,利用多肽链替换可以改变纤维素酶的空间结构,提高酶的催化能力。
基因重组还可以将来自不同细菌的多个酶基因组合,形成多功能细菌产生多种酶的机构,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一、采样地点:深圳大学杜鹃山深圳大学文科楼荔枝园深圳大学文山湖树丛用具:灭菌信封小铁铲小刀分离培养基手套采样的方法:取采样地点的表层土或地面15cm下的土样约10g,装入信封,立刻到实验室分离纯化二、培养基:(1)马丁氏培养基:KH2PO4 1g、MgSO4·7H2O 0.5g、蛋白胨5g、葡萄糖10g、琼脂20.0 g、水1000ml,pH 自然。
(2)PDA培养基:PDA培养基:用于里氏木霉的固体培养,含20 %土豆浸出液,1 %葡萄糖,2 % Agar。
20 %土豆浸出液作法如下:将土豆去皮切碎,每20 g土豆加水100 ml,置电炉上煮20分钟,用纱布过滤,定容。
(均需要加入抗生素100μg/ml)产酶筛选培养基(CMC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20.0 g、蛋白胨5.0 g、酵母抽提物2.0 g、NaCl 5.0g、KH2PO4 1.0g、MgSO4·7H2O 0.2g、琼脂20g、蒸馏水1 000ml。
1%CMCNa底物溶液:1克CMCNa加热溶化于100ml pH值4.8,0.1mol/L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
0.lmol/L的柠檬酸一柠檬酸钠缓0.1mol/L柠檬酸: 含柠檬酸·H2O 21.01克/1000毫升。
0.1mol/L的柠檬酸三钠: 含柠檬酸三钠·2H2O 29.4克/1000毫升。
0.1mol/L的柠檬酸40ml与0.1mol/L的柠檬酸三钠60.6ml混合即可。
刚果红染液:2% 刚果红溶液。
NaCl脱色液:2%氯化钠溶液。
三、实验方法3.1 真菌菌株的分离取土样方法如前所述。
取1.0 g所采集的土样加入到装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混匀后,吸取上清液作一系列梯度稀释,10-1,10-2,10-3,将稀释液涂布在分离培养基(可选择查氏、马丁氏或PDA培养基的任两种,倒平板前加入100 μg/ml头孢菌素或链霉素等抗生素),于28℃下培养,待菌落成熟,形成孢子后(约需5-7 d)将单菌落上的少量孢子点种至纤维素酶产生菌筛选培养基(CMC平板)平板上( 用前加入适量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生长) , 28℃倒置恒温培养。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围 内较 稳 定 , 反 应 的 最 适 温 度 为 4 酶 0℃ ,O ℃ 以 下 酶 的 热 稳 定 性 较 好 。 K C “ 对 C ae有 激 活 作 用 , 3 、 a MC s
Fe “
、
Na 、 K 、 “ ca
、
Mg 对 滤 纸 酶 活 ( Ps ) 激 活 作 用 。 “ F ae 有
g d c lrc ngn i eh d. Th o g nay i t y ilg c la d bic e c lp o ri n omoo yo 6S o Re oo — ha ig rngm t o r u h a lssisph soo i a n o h mi a r pe t a d h es lg f1
I s Enz m o o y Pr p r i s t y l g o e te
Y N i ,WE h ojn ,Z U Wujn , E Mig A G Lu I a- H - Y n Z u u
( .Sh fBoeh 1 c.o i c.& Fo ni., e iU i f eh o.Hfi 3 0 9 .S e ogLd azu n S a dn 7 10) t odE gn Hf nv e .o Tcn1 e 0 0 ;2 hnLn t.Z oh ag, h n og2 7 0 e2
Ke ywor c l a e; ioa in;i n iiai n;1 DNA ; e z m oo y c a a trsi s ds el s ul s l to de tfc to 6S r n y l g h r ce itc
纤 维 素作 为 一 种 巨 大 潜 力 的 可 再 生 资 源 , 依 赖 于人 们 对 纤 维 素 酶 的发 现 和 认 识 。纤 维 素 酶 ( e uae 是 降解纤 维 素 生成 还 原 糖 的 一 组 酶 的 C l ls) l 总称 。 目前 在 医药 、 日用 化 工 、 品发 酵 、 水 处 食 废 理、 中草药 提 取 等领 域 都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应 用 H 。 近 年来 , 生物纤 维 素酶 的研 究 十分 活跃 , 人 们 微 但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测定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测定摘要产酶纤维素微生物在纤维素资源的再生转化,提高牲畜饲料利用率,堆肥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而分离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是这一内容的前提与基础。
本研究利用选择培养基CMC培养基,从学校周围的土壤中分离得到6株降解纤维素的真菌。
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尤其以编号为纸绿和江白活性最高。
随后对这6种菌株进行酶活测定,从中得到一株高酶活的菌株,其在CMC培养条件下酶活达到40 U。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筛选;纤维素酶活;鉴定Separation, screening and enzymatic activity of cellulase producedby fungiAbstract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cellulose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fungi in the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into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improve utilization of livestock feed, compost us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efficient cellulose degradation bacteria can provide useful help in this regard. In this study, selective medium CMC medium, Shaoyang University straw isolated six soil fungi degrade cellulose. They have a strong ability of cellulose degrad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number of paper green and White River the highest activity. And the 6 strains with a high activity were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Cellulose degrading bacteria; Filter; Cellulase activity; Identifi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前言 (1)1.1纤维素概述 (2)1.2纤维素酶 (2)1.3 纤维素分解菌类 (4)1.4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2 实验部分 (7)2.1材料 (7)2.2主要试剂与仪器 (7)2.3培养基 (8)2.4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9)2.5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10)2.6形态特征观察 (12)2.7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13)2.8菌种保藏 (14)3 结果与讨论 (14)3.1初筛选得到的各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描述 (14)3.2复筛获得的菌株图片 (14)3.3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16)3.4各菌的酶活力测定结果 (17)4 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前言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存量最大的一类可再生资源。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筛选和酶学性质的研究
1aeo 3 hw dahg t it a p o70—8 0 1 oc so T egot dezm t hr tits fl e rl iai ofm d w i l u f1 so e i s bly t H f . s 5 h a i . .C nl i J h rwha ny aieaa e sc t w r pei nryen r e , hc u n n c er i o 5 e m l i h
摘要 [ 目的 ] 寻找产 纤维素酶的 高产 菌。[ 方法] 通过 固体培 养初 筛和摇 瓶发 酵复 筛获得 产 纤维素酶 的菌株 , 过考 察培 养基 、 通 生长温 度、H值 、 p 产酶时 间等主要 的影响 因子及酶 学特性对产纤 维素酶酶活较 高的菌株进 行 了初步的研 究。 [ 果] 结 筛选得 到 了产纤维 素酶活 较高 、 稳定性较好 的茵株 B。通过对 B 茵的研究 , 5 5 发现其 最适生长培养基 为查氏培养基 , 最适 生长温度 为 3 ℃ , 5 最适生长 p H值为 75 ., 产酶的最佳 时间为 7 ; 2 通过对其酶 学特性的研 究, h 发现该 酶反应的 最适 温度为 5 0℃, 酶反应 的最适 p 值 为 75酶在 p H ., H值 为 70 80 .~ . 范 围内稳定性较 高。[ 结论] 初步确定 了 B 菌的生 长特性 和酶学特性 , 下一 步的研 究提供 了科 学的依据。 5 为 关键词 纤维素酶 ; 筛选 ; 酶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 S 8 文献标识码 A 1 2 文章编号 o 1 — 6120 )3 0 8 — 2 5 6 1(09 1 — 54 0 7 6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吴自祥;张天亮;杨润霞;贾晓蕊;万学瑞;马亚茹;王艳;吴润;王川;魏姣;刘磊;张小丽【摘要】通过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研制及纤维素酶工程菌构建提供试验材料.采用刚果红平板从牛羊粪便及腐败的玉米秸秆和木屑中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以DNS法测定酶活,根据酶活复筛产纤维素酶分离菌株;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应用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分析和相似性搜索,作出复筛菌株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16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细菌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短杆状、具中央芽孢,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和相似性搜索,鉴定为10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In order to provide bacteria for development of cellulase preparations and cellulase engineering,the high-yield cellulase bacteria strains were screened.Separate cellulase producing strains isolated from cow or sheep dung and putrid maize straws or wood chips with Congo red plate to screen cellulase producing strains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enzyme activity with DNS assay,and observe its shape,dyeing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16S rDNA universal primers were applied to amplify genomic DNA of the strain,and to identify the species of rescreening strain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isolated 16 bacterial strains with higher cellulase production were gram positive,short rod and central spores.In which,10 strains were Bacillus subtilis,6 strain were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期刊名称】《草原与草坪》【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6页(P7-11,19)【关键词】纤维素酶;16SrDNA;分离;鉴定;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作者】吴自祥;张天亮;杨润霞;贾晓蕊;万学瑞;马亚茹;王艳;吴润;王川;魏姣;刘磊;张小丽【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9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均在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等。
产酶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
产酶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设计方案一、取样产纤维素酶细菌的采集选择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地方,如花园表层土壤,腐烂的木头、造纸厂废水及反刍动物的瘤胃及其排泄物等。
本次试验拟从森林土及朽木中获得产酶菌株。
取该地区土壤10g. 二、配置培养基本次试验选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其配方是:硝酸钠0.5g磷酸氢二钠0.6g磷酸二氢钾0.45g硫酸镁0.25g氯化钾0.25g酵母浸出粉0.25g酸水解酪蛋白0.25g刚果红0.1g纤维素粉 2.5g琼脂7.5gpH值7.0 ± 0.1 25℃加热溶解于500ml 蒸馏水中,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三、接种将选取的土样10全部溶至100ml无菌水中,摇匀,取悬浊液1ml,标注为原液,用移液枪从原液中取0.1ml加到0.9ml无菌水中,吹吸数次混匀,标注为10-1,依次梯度稀释至10-3,每个梯度分别取稀释液0.1ml涂布到配置好的刚果红培养基上,每个梯度涂3块平板。
涂布后的平板于28℃倒置培养5天。
四、纯化在刚果红培养基上选择透明圈较大的菌株,然后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分离纯化但菌落。
五、检测(1)形态观察:将分离的纯化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接种至含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30℃倒置培养,期间观察菌丝生长状态和菌落形态。
培养5天后,用接种针挑选少量菌丝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孢子的形态特征。
(2)酶活性的测定:实验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
实验试剂:1%的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剂,0.2mol/L、pH4.6d 的HAc-NaAc缓冲液,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0.1mg/mL葡萄糖标准溶液。
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酶样品,在PH4.6的缓冲溶液中(中性酶用PH7的缓冲液),与CMC在一定温度下反应30min,煮沸15min失活,加入显色剂沸水浴显色15min,在550nm处测其光密度,同时用葡萄糖标准溶液做标准曲线,如果活性较大,超出了测量范围,可将酶样进行适当稀释。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
本科开放项目题目: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2016年3月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摘要纤维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公认的自然界数量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机物质资源。
据估计,纤维素生成量每年高达1000亿吨。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7亿吨左右,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如稻草、玉米秸、麦秸等),每年就有5亿吨之多。
纤维素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
但由于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对纤维素的利用仍然非常有限。
目前仅有20%的纤维素物质被开发利用,大量的纤维素物质因无法分解利用而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食物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寻找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省粮食、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显得日趋重要。
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是当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秸秆处理方法,纤维素酶能将天然纤维素降解,生成纤维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然而目前制约纤维素材料转化为乙醇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纤维素酶效率低下,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筛选具有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秸秆降解微生物菌株以及相关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高活性纤维素酶微生物菌株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实验原理 (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1)1.2.1 实验材料 (1)1.2.2 实验仪器 (1)1.2.3 培养基 (2)第2章实验步骤 (3)2.1 采样培养 (3)2.2 初筛 (3)2.3 复筛 (3)2.4 酶活的测定 (3)2.4.1原理 (3)2.4.2溶液配制 (3)2.4.3实验步骤 (4)第3章实验结果 (6)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6)3.2 菌株复筛结果 (6)3.3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第1章绪论1.1 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整理)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目录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筛实验二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复筛与保藏实验三酶活测定与传代保藏实验四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紫外诱变育种实验五产纤维素酶菌种的产酶条件优化实验六产纤维素酶菌种的产酶条件优化的结果分析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步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2.掌握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这些生物与绿色植物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碳循环。
在发酵堆肥中,存在着大量的,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菌株,但多半都为混合分解,菌种需要:1.内切型葡萄糖苷酶(endo-1,4-β-D-glucanase,EC3.3.1.4,简称EBG),也称Cx酶、CMC酶、EG。
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识别并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2.外切型葡萄糖苷酶(exo-1,4-β-D-glucanase,EC3.2.1.91),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简称CBH),这类酶从纤维素长链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每次切下纤维二糖分子;3.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21,简称BG)又称纤维二糖酶,它能水解纤维二糖以及短链的纤维寡糖生产葡萄糖,对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的水解很快。
随着葡萄糖聚合酶的增加水解速度下降,这种酶的专一性比较差。
只有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才能较好的分解纤维素。
就单菌落而言,霉菌如木霉、曲霉和青霉的总体酶活性较高,产量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本实验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只有能够水解纤维素成单糖并加以利用的微生物才能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专业大实验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方案目标:从自然界采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获得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株。
意义:把含纤维的自然资源及纤维废料加以充分利用,转化成糖类作为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原料或制成优质饲料,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仪器1.1.1原辅料土壤品来自南阳理工学院以下各处离地表3-8cm深处泥土装入塑料瓶中,带回实验室处理。
(1)新校区竹林腐叶下的土壤(2)校门口东边的松树林腐叶子下的土壤(3)青年公寓外小树林(4)2号教学楼后面花园的土壤1.1.2试剂羧甲基纤维素CMC、NaCl、MgS04·7H20、KH2P04、酵母浸粉、蛋白胨、蒸馏水、琼脂、Na2HP04、酵母膏、刚果红试剂。
1.1.3仪器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小烧杯、100ml量筒、滤纸、漏斗、棕色试剂瓶、1000ml三角烧瓶1个、500ml三角烧瓶1个、试管24个、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24个、36支1mm无菌吸管、无菌玻璃涂棒12支、显微镜、无菌水。
1.2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1.2.1培养基配制初筛培养基A:羧甲基纤维素CMC 20g、NaCl 5.0g、MgS04·7H20 0.2g、KH2P041.0g、酵母浸粉 5.0g、蛋白胨10g、蒸馏水1000mL、琼脂20g,pH自然,121℃湿热灭菌20min。
复筛培养基B:CMC 10g、Na2HP04 1.25g、KH2P040.75g、MgSO4·7H2O 0.1g、蛋白胨1.25g、酵母膏O.25g、蒸馏水500mL、琼脂10g,pH自然,121℃灭菌20min。
2.2.2试剂配制1%刚果红试剂:称取刚果红试剂1g于干净的小烧杯中,用量筒量取蒸馏水100ml使之溶解,过滤,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3方法2.3.1初筛的方法步骤(1)配初筛培养基A,灭菌,倒平板。
(2)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A.倒平板将配好的琼脂培养基溶化,待冷至55—600C时,用右手持盛培养基的三角烧瓶,置火焰旁边,左手拿平皿并松动瓶盖,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拔出,瓶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冷凝后即成平板。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
本科开放项目题目: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2016年3月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摘要纤维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公认的自然界数量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机物质资源。
据估计,纤维素生成量每年高达1000亿吨。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7亿吨左右,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如稻草、玉米秸、麦秸等),每年就有5亿吨之多。
纤维素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
但由于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对纤维素的利用仍然非常有限。
目前仅有20%的纤维素物质被开发利用,大量的纤维素物质因无法分解利用而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食物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寻找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省粮食、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显得日趋重要。
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是当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秸秆处理方法,纤维素酶能将天然纤维素降解,生成纤维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然而目前制约纤维素材料转化为乙醇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纤维素酶效率低下,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筛选具有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秸秆降解微生物菌株以及相关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高活性纤维素酶微生物菌株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实验原理 (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2.1 实验材料 (2)1.2.2 实验仪器 (2)1.2.3 培养基 (2)第2章实验步骤 (3)2.1 采样培养 (3)2.2 初筛 (4)2.3 复筛 (4)2.4 酶活的测定 (4)2.4.1原理 (4)2.4.2溶液配制 (4)2.4.3实验步骤 (5)第3章实验结果 (7)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7)3.2 菌株复筛结果 (8)3.3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第1章绪论1.1 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优化其产酶条件,以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和产酶量。
方法1. 菌种收集与筛选1.收集土壤、水源等环境样品,分离出潜在的纤维素酶产生菌株。
2.通过平板培养和传代培养,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
2.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1.利用Congo Red染色法测定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性。
2.选择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作为后续研究对象。
3. 优化产酶条件1.确定最适pH:在不同初始pH值下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2.确定最适温度: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3.确定最适碳源:使用不同碳源(如纤维素、木质素等)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4.确定最适氮源:使用不同氮源(如蛋白质、尿素等)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4. 鉴定菌株1.利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优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属于哪个科、属、种。
2.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
5. 产酶机制研究1.利用电镜观察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形态结构变化。
2.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分析纤维素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发现1.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出了多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其中某一菌株表现出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
2.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50℃,最适碳源为纤维素,最适氮源为蛋白质。
3.经鉴定,该菌株属于纤维素酶产生菌属,并命名为XX菌株。
4.电镜观察发现,在最适产酶条件下,XX菌株的纤维素酶形态结构清晰可见。
5.通过基因组学方法分析,发现XX菌株在最适产酶条件下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
结论1.通过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XX。
2.最适产酶条件为pH 7.0、温度50℃、碳源为纤维素、氮源为蛋白质。
3.该菌株具有潜力应用于纤维素降解和生物质转化领域。
4.通过深入研究其产酶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该菌株的产酶性能和应用前景。
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毛丽春;修立辉;胡刚【摘要】该实验分离鉴定了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并探究其产酶条件.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经菌落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在系统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从西岭山原始森林保护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其最适产酶条件:碳源为麦麸,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接种量为2%(V/V),初始pH值为7,产酶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酶活最高可达2.76 U/mL.酶学特性研究显示,在pH5.0、温度60 ℃条件下CMCase酶活力最高.%In order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high-yield cellulase-producing bacteria and explore their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the strains were separated and screened by 3 kinds of culture media. The system classification status of strain was analyzed by the colony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The optimum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with high-yield cellulase was screened from the soil of the original forest reserve in Xiling mountain and identified as Burkholderia cepacia.The optimum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of the strain were wheat bran as carbon source, yeast extract powder as nitrogen source, inoculum 2%(V/V), initial pH 7 and enzyme-producing time 48 h. Under the conditions, the maximum cellulase activity was 2.76 U/ml. The research of enzymatic characteristics showed CMCas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 5.0 and temper ature 60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纤维素;纤维素酶;分离;菌株;鉴定【作者】毛丽春;修立辉;胡刚【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1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化石能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消耗能源具有一次性、有限性等特点,其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目记录实验1分离和初筛实验2复筛和保存实验3酶活测定和继代保存实验实验4紫外诱变育种实验5产纤维素酶菌株产酶条件优化实验6产酶条件优化结果实验1了解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2.掌握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操作方法2,实验原理自然界中有大量的纤维素物质,同时也有许多能分解纤维素物质的生物,从细菌、放线菌、真菌到一些食草昆虫和动物。
这些生物和绿色植物一起构成了世界的碳循环。
在发酵堆肥中,有大量耐高温纤维素分解菌,但大多数是混合分解菌。
菌株需要1。
内切葡萄糖苷酶(endo-1,4-β-d-葡聚糖酶,简称EC 3.3.1.4,EBG),也称为Cx酶,CMC酶,例如这种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的非晶区,随机识别并水解β-1,4-糖苷键,截短长链纤维素分子,并产生大量末端不还原的纤维素小分子。
2.胞外-1,4-β-D-葡聚糖酶(酶代码3.2.1.91),也称为C1酶、微晶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它从纤维素长链的非还原端水解β-1,4-糖苷键,一次切割纤维二糖分子;3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EC3.2.21,缩写为BG),也称为纤维二糖酶,可水解纤维二糖酶糖和短链纤维低聚糖生成葡萄糖,并快速水解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
随着葡萄糖聚合酶的增加和水解率的降低,这种酶的特异性相对较差。
只有三种酶协同作用,才能很好地分解纤维素。
就单个菌落而言,木霉、曲霉和青霉等霉菌具有较高的总体酶活和较大的产量,因此用于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在本实验中,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
只有能将纤维素水解成单糖并加以利用的微生物才能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
从筛选培养基中分离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唯一碳源,并使用CMC-Na通过微生物分解来分离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
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分离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分离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菌操作的技术2.掌握选择培养基的设计和配制3.掌握特定菌种筛选方法4.掌握菌种鉴定方法5.测定菌种生长曲线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二、实验原理:该研究设计性实验是利用纤维素酶产生菌可以分解纤维素酶,故而在含有羧甲基纤维素的平板(pH9.0)上可形成透明圈的原理和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
三、实验内容:(1)培养基①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同体培养基:250mL三角瓶、1.8g营养肉汤、100mL水、pH9.0、2g CNC-Na、2g琼脂、搅拌均匀包扎灭菌液体培养基:250mL三角瓶、1.8g营养肉汤、100mL水、pH9.0、2g CNC-Na、2g琼脂、搅拌均匀包扎灭菌(配制2份备用)②摇瓶发酵培养基的配制蛋白胨1.0%、酵母粉1.0%、CMC-Na1.0%、NaCL0.5%、KH2PO4 0.1%,另配10% NaCO3,分开灭菌后与上述培养基成分按1:9的比例混合均匀,使培养基的初始PH为9.5-10(2)配制筛选平板和斜面培养基在超净台中将上述培养基倒入平板和试管,试管倾斜放置,待培养基凝固后,低温保存,待用。
(3)菌种筛选①称取土样10g,用无菌水稀释定容至100mL,将土壤液稀释至移取150mL土壤悬液到筛选平板A,均匀涂布后于30。
C恒温培养箱培养12h.②待平板A长出单菌落后,用接种环挑取每个单菌落的一半到另一筛选平板C上,作染色鉴定,原来平板B保存于4。
C的冰箱中,保藏备用③将用于染色鉴定的筛选平板C于30。
C恒温培养1-2d,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1mg/mLa的刚果红溶液,并染色1h;弃去染液,加入适量1mol/L的NaCla溶液,洗涤1h,若细菌产生纤维素酶,则在菌落的周围会出现清晰的透明圈,依据透明圈的直径大小选择产生酶菌株。
④将纯化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接种到斜面培养,待用。
(4)生长曲线的测定流程种子液→标记→接种→培养→测定①种子液制备取大肠杆菌斜面菌种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2h作种子培养液②标记编码取盛有50mL无菌肉膏蛋白胨培养液250mL三角瓶11个,分别标号为0、1.5、3、4、6、8、10、12、14 、16、20h ③接种培养用2mL无菌吸管分别准确吸取2mL种子液加入已编号的11个三角瓶中,于37。
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巽风
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巽风本文将介绍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相关知识。
首先,产纤维素酶菌是能分解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的微生物。
其分解产物可被利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领域。
其次,产纤维素酶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筛选法、培养法和分离法。
其中,筛选法是通过筛选样品中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培养法是通过培养样品中的微生物,而分离法则是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开来,然后挑选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最后,产纤维素酶菌的应用广泛,包括生物质能源生产、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领域。
其中,在生物质能源生产中,产纤维素酶菌可将植物纤维素降解成糖类,然后用于生产乙醇、丙酮等能源。
在食品工业中,产纤维素酶菌可用于酿造啤酒、葡萄酒等发酵食品。
在纺织工业中,产纤维素酶菌可用于纺织品的柔软整理和热稳定处理。
总之,产纤维素酶菌的分离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开发和利用将对生态环境、能源和经济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
- 1 -。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实验报告书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实验报告组别:第6组组长:冯建阳组员:崔国强、石勇、于锦项目:产纤维素酶的筛选与分离时间:2014年5月11日一、实验目的1.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出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
2.掌握菌种的筛选方法以及菌种的鉴定方法。
3.掌握培养基的设计和配置。
4.熟练掌握无菌接种技术,微生物分离筛选技术和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
5.学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二、实验原理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探索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纤维素酶最早是1904年在蜗牛消化液中首次发现,由多种组分组成的一个复杂酶系,为水解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一组酶的总称。
纤维素酶的来源很广泛,自然界中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物种非常多,合成的纤维素酶在组成上有显著的差异,对纤维素的酶解能力也大不相同。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人们在各种原生动物、圆虫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藻类、真菌类、细菌及放线菌中都发现了纤维素酶。
近年来陆续在古菌中也发现很多纤维素酶的存在。
菌种采集:产纤维素酶细菌的采集选择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地方,如花园表层土壤、腐烂的木头、造纸厂废水及反刍动物的瘤胃及其排泄物等。
本次实验拟从森林土及朽木中获得产酶菌株。
采样的土层太深则厌氧菌占优,而浅层土受紫外线照射,细菌难以存活。
故实验选取距表层土壤10cm处的土壤进行筛选。
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菌种的原理:1、刚果红可以跟大分子多糖牢固结合。
2、纤维素是大分子多糖,跟刚果红牢固结合。
3、纤维素酶降解平板中的纤维素小分子糖,那么刚果红无法与小分子糖结合,就被洗脱下来,呈现透明圈。
4、在通常的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菌种的程序中,先用含有纤维素的平板培养菌,等菌长出来后,把菌体刮离,然后加入刚果红染色10-15分钟,再用NaCl冲洗2-3次,产生透明圈的就是能水解纤维素的菌。
三、实验步骤(一)菌种的采集采集人民公园距湿润的表层10cm处的土壤样本40g左右,用研钵研成粉末称取1g样本加入灭菌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99mL无菌水摇匀静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856
安 徽农业科学
2009 年
酶培养基中, 三角瓶摇床培养, 培养一定时间后, 取发酵后 的 湿曲1 g , 用20 ml 的0 .1 mol / L 柠 檬酸缓冲液 振荡洗涤1 h , 过滤除杂 , 离心( 5 000 r/ mi n ,10 mi n ,4 ℃) , 取上 清 液, 即为 初 酶液[ 11] 。制备好 酶液后, 用 DNS( 3 ,5- 二 硝基 水 杨酸) 法测 其 OD 值, 再与标准曲 线比对, 求出该菌株 的酶活。 1 .2 .4 酶活 测定[ 8 - 12] 。还原 糖的 测定 为 DNS 试 剂法[ 13] : 在 540 nm 处有最大 光吸收, 在一定范 围内 还原 糖的 量与 反应 液 的颜色强度呈比例关系, 利用比色法测定其还原糖生成量就 可测定纤 维素酶的活 力。酶活定义 : 在pH5 .0 、50 ℃条 件下 , 每1 ml 纤 维素初酶液 在1 mi n 内 水解 CMC- Na( 羧甲基纤 维素 钠) , 生 成 1 μg 的 葡 萄 糖, 称 为 一 个 CMC 酶 活 力 单 位 ( μg/ mi n) 。1 h 内还原 底物 生 成1 μmol 葡 萄 糖量 为一 个 FPA 酶活力单 位, 酶活 的测 定方 法 是用 DNS 法 测 定还 原 糖 含量 , 从还原 糖量来求得 酶活力的大小[ 14] 。 1 .2.4.1 葡萄糖标准 曲线的 绘制。 准确 称取 100 mg 分析 纯 的无水葡萄 糖, 用 少量 蒸 馏 水溶 解 后, 定 量转 移 到100 ml 容 量瓶中, 再定容, 摇匀, 浓度 为1 mg/ ml 。 取8 支 比 色管, 分 别 按表1 顺序加入各种试剂, 将各管溶液混匀后, 在分光光度 计上( 540 nm) 进行比色测 定, 用空 白管溶液调 零后, 测 定各 管 光密度值。根据表1 可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
能够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有很多,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 在康宁木霉 、里 氏 木霉、黑 曲 霉、白 腐 菌等 几 个 菌 株 上, 这 些 菌株仍然 存在着产酶 成本高、酶活性不稳 定、作 用pH 范围 狭 窄等问题。 因此寻 找 更 多、更 高效 、作 用 范 围更 广 泛 的 新 菌 种, 探寻更合理更科学的利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与试剂 1 .1.1 试 验材料。在尖 峰 岭原 始 森林、农 学院 苗 圃、枯叶 堆 积处、甘 蔗堆积 处、新 鲜牛 粪 等 含有 机 质 丰 富处 , 采 集 草、树 枝等腐 烂的样品。在 不同地点数 次采 样, 一般 在雨 后1 ~2 d 各菌快 速生长时采 集。 1 .1 .2 培养 基、试剂 与 仪器。 ①培 养基 。PDA 培养 基、滤 纸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9,37( 17) :7855 - 7857 ,7859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张士敏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吴琳, 景晓辉, 黄俊生*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 [ 目的] 寻找更多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及其科 学利用方法。[ 方法] 利用“采样—培养—分离 单菌落—初筛—复筛—测 OD 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 结果] 经反复培养 和划线分 离从80 份样品中初 选出35 株具有分 解纤维素能 力的菌 株。其中10 株由白转绿, 长势较好;6 株深绿色, 长势一般;4 株绿色, 长 势较好。这20 株都产孢子, 被初步鉴 定为绿色木 霉。用 刚果红 培养基进行复筛选, 得到9 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9 株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 用DNS 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2 株酶活较强的菌株。这 2 株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通过滤纸崩解测试筛选出20 株降解纤维素 能力较强的菌种。DNS 法酶活测定结果表 明采自甘蔗 堆积处 和甘蔗地的2 个菌株的产酶活性最高。[ 结论] 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 个菌株可以作为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分离; 筛选; 纤维素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09) 17 - 07855 - 03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Strains Producing Cell ulase and Their Enzyme Activity Deter mination WU Lin et al (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Danzhou , Hainan 571737) Abstract [ Objective] The purpose was to find more new high- efficiency cellulose- decomposing strains and their utilization methods . [ Method] The strains with stronger cellulose- decomposing ability were screened out bythe method “sampling — culture —isolation of si ngle colony —pri mary screening — secondary screening — deter mination of OD value”. [ Result] Thirty-five strains with cellulose- decomposing ability were isolated from 80 samples through repeated culture and streakingi n pri mary screening . Amongthe m, 10 strai ns turnedfrom white to be green and their growth potentials were better ; 6 strains were dark green and their growth potentials were common ; 4 strains were green and their growth potentials were better ; all these 20 strains produced spores and were identified to be Trichoder ma viride preli minarily . The congo- red media were used and 9 strains with bigger transparent circles were got in secondary screening . These 9 strains were cultured by fermentation and their enzyme activities were deter mined by DNS method , then 2 strai ns with stronger enzyme activity were got . These 2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o be Trichoderma asperell um. Twenty strai ns with stronger cell ulose- deco mposing ability 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filter- paper disintegration test . The results of enzyme activity deter mi nation bynase- producing activities of the 2 strains collected fro mthe stacking place of sugar cane and sugar cane fiel d were highest . [ Concl usion] The 2 strains collected fromthe stacking place of sugar cane and sugar cane field could be used as new cell ulose- deco mposing strains . Key words Cellulose- decomposi ng microorganisms ; Isolation ; Screening ; Cellulose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国家 科技支 撑计划 项目( 2007BAD48B02) 。 吴琳( 1982 - ) , 女 , 山 东济 宁人,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 微 生物。* 通讯作者, 研究员。 2009-03-11
条培养 基、滤纸条 液体培养基 、CMC- Na( 羧甲基纤 维素钠) 、刚 果红纤 维素培养基、产酶培 养基。 ②试 剂。柠檬 酸缓 冲液 与 DNS 试剂。③试验 仪器。分光光 度 计、水浴 锅、恒 温培 养箱 、 全温培养 柜、pH 酸 度 计、烘 干 机、电 子 天 平、控 温 摇床 、全 自 动灭菌 锅、电磁炉 、微波炉 、离心机 等。 1 .2 试验 方法 将采 集样品接 入 初筛 培养 基, 在28 ℃恒 温 培养1 周, 再在固体选择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 经反 复驯化培养和划线分离后获得降解纤维素纯菌种9 种。 1 .2.1 菌 种的初筛选 。用 滤纸 条培 养 基[ 8] 和 PDA 培 养基 培 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分离纯化: 将采集样品用点接法 分别接 种于滤纸条培 养基和PDA 培 养基进行初 筛选, 按 照常 规的分离 法筛选 分离 菌 株,28 ~30 ℃条 件 下 培养 , 观察 菌 的 生 长状 况及 培 养基 的变 色 程度, 选 取菌 株 生长 快、培 养基 变 色明显 的菌株作 为 纤维 素 分 解菌 。也 可 以进 行 滤 纸崩 解 测 试, 该实 验没有 完 全按 照 滤 纸崩 解 测 试[ 9] 去 做, 只 观 察 记 录 了滤纸条 崩解的快慢 和程度, 选出 较优 菌 株20 余 株, 再进 行 复筛。 1 .2 .2 菌种 的复筛 。采 用 CMC( 羧甲 基 纤维 素 钠) 分离 培 养 基和刚 果红纤维 素 培养 基 进 行菌 种 复 筛。将 选 出 较优 菌 株 接种于 以羧甲基纤 维 素钠( CMC- Na) 为唯 一 碳源 的 固体 培 养 基上进行 复筛, 培 养观察, 根据菌丝的生 长速度及 CMC- Na 的 液化程度, 选出纤维素降解菌的优良菌株。再接种于刚果红 纤 维素 培养 基, 观 察透 明圈 产 生的 先后 、清 晰 度并 测 其直 径 大小。 1 .2.3 纯 培养与酶 液提 取 法。纯 培养 分 离方 法 为 平皿 划 线 分离法[ 10] 。培养 方法:250 ml 三角瓶 中装液体产 酶培养基50 ml 接入分离到 的 菌 株, 在 125 r/ mi n 、28 ℃ 条 件 下, 恒 温 振 荡 培养5 d。初酶液的提取方法: 取5 % 的种子培养液接种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