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淀粉酶(α-淀粉酶)细菌菌株筛选

合集下载

从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的细菌菌1

从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的细菌菌1

从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的菌株(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1131)总述:查资料可知在土壤中从在多种可产淀粉酶的菌种,并且芽孢杆菌是不错的菌种,因此,采集土样,对土壤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就可得到理想菌株。

在菌株的初选过程中采用涂布平板法,把配好的培养基灭菌后倒成平板,再把稀释好的土样涂布到平板上,置于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24h后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的方法是在培养好的菌株上滴加淀粉溶液,周围出现透明圈的为产淀粉酶的菌株,并且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菌种越纯或菌株的生产性能越高。

然后再进行复选,复选时采用平板划线法或斜面划线法,挑取的菌落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进行多步筛选就可得到较纯的菌株。

实验流程待测数据: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摘要:查资料可知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淀粉酶,因此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的细菌菌株,利用五点取样采集土样,再用涂布平板法对菌株进行初步培养,在培养出的菌落周围滴淀粉溶液,对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在进行平板划线培养,在地如淀粉溶液鉴定,对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进行斜面划线培养,就可得到较纯的产淀粉酶的菌株。

引言:芽孢杆菌是人类发现最早的细菌之一。

早在1835年,Ehrenberg所描述的“Vibriosubtilis”即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枯草芽孢杆菌”,它是由Cohn于1872年正式命名的,现作为芽孢杆菌属(Bacillaceae)的模式菌株[1]。

从生物学特性来讲,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典型的芽孢杆菌特征,其细胞呈直杆状,大小(0.8-1.2)μm×(1.5-4.0)μm,单个,革兰氏染色阳性,着色均匀,可产荚膜,运动(周生鞭毛);芽孢中生或近中生,小于或等于细胞宽,呈椭圆至圆柱状;菌落粗糙,不透明,扩张,污白色或微带黄色;能液化明胶,胨化牛奶,还原硝酸盐,水解淀粉,为典型好氧菌[2]。

1997年,Kunst F.等人首先完成了枯草芽孢杆菌的完整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将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3]。

实验六十淀粉酶产生菌株的筛选

实验六十淀粉酶产生菌株的筛选

实验六十淀粉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涉及的知识点:无菌技术、浓缩培养、纯种子分离、淀粉酶特性和酶活性测定。

计划学时:8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环境中采集样本并从中分离纯化某些微生物的完整操作步骤。

2.巩固之前所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3.掌握产酶微生物的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淀粉酶。

其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的土壤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株的具体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取样、增殖培养、纯种子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在收集含有细菌的样本之前,你应该调查和研究你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分布在哪里,然后你可以开始做各种具体的工作。

几乎所有种类的微生物都可以在土壤中找到,因此土壤可以说是微生物的基础。

在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第三种霉菌和酵母。

除土壤外,各种物体上都有相应的优势微生物。

例如,枯枝、腐叶、腐土和腐木中的纤维素分解细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的淀粉分解细菌较多,水果和蜜饯表面的酵母较多;植物奶中含有较多的乳酸菌,油田和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石油分解菌。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增殖培养是在采集的土壤和其他含有细菌的样本中添加一些物质,并创造一些其他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以便能够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的微生物能够大量繁殖,以便我们从中分离出这些微生物。

因此,增殖培养实际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

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4.业绩衡量分离得到纯种这只是选种工作的第一步。

所分得的纯种是否具有生产上所要求的性能,还必须要进行性能测定后才能决定取舍。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

功能微生物(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22100934 程雅楠摘要:以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为目标,通过培养基制备及灭菌、菌种的分离筛选与纯化、菌种的鉴定、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淀粉酶产生菌的紫外诱变育种等五个过程,并测定了诱变后菌株的16s序列,初步掌握了对某菌种进行筛选、选育及诱变的必需步骤。

关键词:产淀粉酶细菌筛选选育诱变育种淀粉酶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为了提高淀粉酶的生产水平,首先通过淀粉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产淀粉酶的活性菌株,对菌株初步鉴定后进行紫外线诱变,筛选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

淀粉酶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微生物,并通过发酵完成生产,因此筛选出高产、稳定的淀粉酶产生菌是淀粉酶生产的尤为重要。

此次试验试图从土壤中分离出产淀粉酶的细菌,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等条件优化来得到高产、稳定的淀粉酶产生菌株。

以达到加深对菌种选育的认识、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初步纯化淀粉酶的方法的实验目的。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 来源:南师大北区教学楼附近的土壤。

1.1..2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的配制①固体培养基膏 3g/L,蛋白胨 10g/L,NaCl 5g/L,可溶性淀粉2g/L,琼脂 20g/L,pH7.0~7.2。

②液体培养基:牛肉膏 3g/L,蛋白胨 10g/L,NaCl 5g/L,可溶性淀粉2g/L,琼脂 20g/L,pH7.0~7.2。

优化条件培养基配制:①淀粉3g/L,蛋白胨 10g/L,K2HPO4 1.5g,MgSO4·7H2O 1.5g, pH 4.0 。

②淀粉3g/L,蛋白胨 10g/L, K2HPO4 1.5g,MgSO4·7H2O 1.5g, pH 7.2 。

碳源培养基:①淀粉 3g,蛋白胨 10g,K2HPO4 1.5g,MgSO4·7H2O 1.5g,去离子水 1000mL pH 7.2。

高产淀粉酶菌株筛选

高产淀粉酶菌株筛选

淀粉酶产生菌的富集培养
①样品采集 用无菌锥形瓶,在栽有土豆的菜园里,从不同的采样点采取土样约 15g 。 (注意应采取距地表2-3cm以下的土样) ②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 l0g ,放入盛 90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 20min ,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即为稀释 10-1 的土壤悬液。取 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然后用无菌吸管从 此试管中吸取lml加入另一盛有 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 制成10-1、10-2、10-3、10-4、10-5、10-6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③涂布平板 取9个筛选培养基,用记号笔在培养皿底部注明稀释度,每种稀释度标记 3 皿,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由 10-2 、 10-3 、 10-4 、 10-5 、10-6 五 管土壤稀释液中 各吸取0.1ml,小心地滴在对应平板培养基表面中央位置,用无菌涂布棒在 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满整个平面,室温下静置5-10min。 ④培养 将平板倒置在37℃温箱中培养48h。
引起污染。
培养基的制备
④加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 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⑤灭菌 121℃,20min ⑥搁置斜面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 50℃左右,将试管口端搁置在玻棒或其 它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⑦倒平板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到55~60℃倒平板。(倒平板的方法是右手

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 找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主要的菌源。 因此本实验选择从土壤中分离出淀粉酶 高产的菌种,再进行纯培养。主要运用 富集培养技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 划线分离法及无菌操作技术获得我们所 需要的产淀粉酶菌种。淀粉酶作用于淀 粉时,打开了淀粉分子的糖苷键,从而 使淀粉失去粘性,同时使其失去了与碘 的显色反应能力,不再与碘结合,从而 形成透明圈。产淀粉酶菌株在选择培养 基上培养后,会水解淀粉形成水解圈, 加碘液染色后,水解圈尤为明显。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设计方案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设计方案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设计方案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可以满足很多工业和农业领域的需求。

下面是一个设计方案,包含步骤、实验条件和分析方法。

1.步骤(1)菌株的收集和培养首先,需要收集不同环境中的样品,如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

将样品分离培养在富含淀粉的琼脂培养基中。

培养过程中,需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在30℃左右)和适宜的pH(通常为6-7)。

(2)淀粉酶活性筛选将分离培养基中的菌株进行淀粉酶活性筛选。

取一小部分菌株涂抹到含有淀粉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皿上观察是否产生明显的透明圈。

透明圈的出现表示淀粉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3)淀粉酶活性检测和比较从产生透明圈的培养皿中挑取具有高活性的菌落,进行淀粉酶活性检测。

可采用碘液滴加法,在含淀粉的琼脂培养基上,滴上一滴碘液,观察出现的蓝色溶解圈的明暗程度,可以初步评估淀粉酶活性的强弱。

(4)纯化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高淀粉酶活性的菌株后,通过纯化和鉴定,进一步确定其产淀粉酶的能力以及体外条件如温度和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可采用离心、柱层析等技术对菌株进行纯化。

通过测量在不同条件下的淀粉酶活性,确定最适宜的条件。

2.实验条件(1)培养条件:温度为30℃,pH为6-7(2)培养基:含淀粉和琼脂的培养基。

(3)检测条件:培养基含有淀粉,通过碘液滴加法观察形成的蓝色溶解圈明暗程度。

3.分析方法(1)测量淀粉酶活性采用I2-KI法测定淀粉酶活性。

将一定量的菌株培养液加入含淀粉的缓冲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碘液和KI溶液,混匀后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淀粉转化的程度。

(2)蛋白质含量测定通过BCA方法测定菌株培养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将菌株培养液样品与BCA试剂混合,在一定温度下测量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3)酶动力学参数分析采用酶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如麦克斯韦–玛尔特尔方程等,通过测定在不同底物浓度下的淀粉酶活性,来确定酶的最适底物浓度、最适酶浓度以及酶的最大反应速率。

一株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一株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食 品与药 品
F o n u o da dDrg
2 1 年 第 l 卷第 0 期 00 2 5
17 6

株碱 性 淀粉 酶产生菌 的筛选及产 酶条件优 化 一
宋 燕,李 津
(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 限公司,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 1
摘 要 : 目的 获 取 工 业 生 产 上 有 潜 在 应 用 价 值 的 碱 性 淀 粉 酶 产 生 菌 。 方 法 土 壤 中 筛 选 出5 产 淀 粉 酶 的 菌 株 ; 经 正 交 株 试 验 确 定 培 养 基 的 最 优 组 成 ; 通 过 摇 瓶 发 酵 初 步 确 定 了 发酵 条 件 。 结 果 产 淀 粉 酶 活 性 最 高 的 为 来 源 于 草 地 土 壤 的 菌 株
Af rc lv td fr8hi h k ra 0 ℃ wi 0r n tea ls— rd cn cii f 1一 e c e 1 t ut ae s a e t e i o n 4 t 1 / , h my aep o u ig a t t o ¥I 6ra h d2 U/ h 8 mi vy 14
S ONG Ya LI i n, n J
(h n o g a sh L m d h r cui l o Ld Jn n 5 1 1 C i ) S a d n uc & , , 2 a A s a t Ob et e oo ti laiea ls—rd c gs a s i a ep t t l au s nteid s y b t c: jci T bana l myaepo u i t i c h v oe i le ut . r v k n n r n wh h n av i h n r
/.,它在发酵8h /6 时产酶 能力最强 ;优化后 的培养 基为玉米粉3%,蛋 白胨08%,磷酸氢二钠06%,硫酸铵0 . . . 2%,氯 化铵01 . 5%,p .。于4 H 90 0℃,10r n 8 mi条件 下培养,菌株 / 6 / / .酶活性 可达 到214U mL 1 / 。结论 筛选 出5 株产淀粉酶 的菌 株 ,其 中菌株 / 6 株耐碱性Ⅱ淀粉酶产 生菌 。 /一是1 一 关键词 :碱性 淀粉 酶;菌株筛选;正交试验 ;优化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本实验旨在筛选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经过活性药物筛选法,通
过对新鲜海藻类源淀粉酶活性药敏试验结果,用神经酰胺蓝显色法共
分离出了12株具有淀粉酶生成活性的菌株,且12株菌株的淀粉酶活
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淀粉酶活性。

经过16s rDNA分析,结果表明,
这12株菌株属于嗜热及高温嗜热乳杆菌科,包括拟南芥病毒乳杆菌属、干燥乳杆菌属,伯氏乳杆菌属、钝吸乳杆菌属等。

以上结果表明,该
方法高效可靠,可以用于筛选具有淀粉酶活性的微生物菌株,为药物
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实验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实验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生物制药学实验
实验1-5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及诱变系列实验
实验需知
实验分组:2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分6组(名 单上报),每次实验结束留1组同学值日
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出 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结束:将实验用品收拾整齐,由实验老师 确认实验结束后方可离开
7. 产淀粉酶菌株的增殖培养
液体培养基分装:10ml/瓶,每个菌株对应1瓶( 每组1-2瓶,参考鉴定结果)
液体培养基接种:用接种环从固体培养基表面上 沾取少许菌苔,将接种环在液体培养基内振摇几 次即可。
做好标记,放入摇床中振荡培养24h。
8. 产淀粉酶菌株的纯化——平板划线法
灼烧接种环,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苔 左手持平皿,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接种
稀释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1g
10ml 10-1
9ml 9ml 9ml 9ml 9ml 9ml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分离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步骤5.各组做好标记,置于30 ℃恒温培养48 h (倒置培养??)
6. 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下次课)
6. 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
实验结束后请各组同学务必与实验老师处签到后方 可离开,否则记为缺勤
最后一组同学使用完超净台后,需将台内废液、使 用过的枪头等清理干净,移液枪调回最大量程,并 用酒精棉球将台面擦拭干净后,打开紫外灯照射。
希望提出指导与建议
霉菌菌落特点
大而疏松,呈绒毛状(曲霉)、絮状(毛霉) 、地毯状(青霉)或蜘蛛网状(根霉)
有的无固定大小,延至整个培养基中 产色素,使菌落显色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实验报告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实验报告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淀粉酶是一种常见的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植物中。

淀粉酶能够水解淀粉分子,将其分解成糖类分子,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淀粉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中。

制备高效的产淀粉酶菌株,对实现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通过筛选不同菌株的淀粉酶产量,选出产淀粉酶效果较好的菌株,为后续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三、实验步骤及方法1. 菌株的选取本实验选取了3株常见的淀粉酶产生菌株,分别为Bacillus subtilis、Aspergillus niger、Trichoderma reesei。

2. 菌株的培养将3株菌株接种到琼脂培养基中,经过静置培养后,选取菌落较为圆润、生长状态良好的菌落,移植至含有淀粉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淀粉酶产量的筛选实验。

3.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分别取3组接种液,以葡萄糖和淀粉为基质,分别加入菌液,进行淀粉酶活性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含1%淀粉质的液体培养基和0.5%葡萄糖液体培养基。

(2)将接种液投入含1%淀粉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1mol/L乙酸钠溶液,pH为5.6,放置于37℃水浴中反应30min,加入 1%伊红色溶液备用。

(3)将接种液投入含0.5%葡萄糖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1mol/L乙酸钠溶液,pH为5.6,放置于37℃水浴中反应30min,加入1%伊红色溶液备用。

(4)通过比较加入菌液前后溶液颜色的深浅,计算出淀粉酶的酶活力。

4. 结果记录及分析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了3株菌株的淀粉酶活性,并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不同菌株的淀粉酶活性| 菌株名称 | 淀粉酶酶活力 || ------------------ | --------------- || Bacillus subtilis | 0.19 U/mL || Aspergillus niger | 0.21 U/mL || Trichoderma reesei | 0.23 U/mL |根据上表结果可以看出,3株菌株在淀粉酶产量方面的效果有所不同。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原理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原理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原理。

你想啊,淀粉酶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把淀粉这个大城堡给打开。

那产淀粉酶的菌株呢,就是能制造出这把钥匙的小能手啦!
咱为啥要筛选它们呀?这就好比你要找一个特别会做饭的厨师,你得从一堆人里把他挑出来不是?产淀粉酶菌株能帮我们干很多大事呢!比如在工业生产中,让淀粉更快地变成我们需要的东西。

那怎么筛选呢?这就有点像找宝藏啦!我们得设置一些关卡,让那些有本事的菌株能脱颖而出。

首先呢,我们得有个含有淀粉的环境,就像给它们准备一个满是美食的厨房。

然后呢,把各种各样的菌株都放进去,让它们在里面竞争。

这时候,那些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就开始大显身手啦!它们会把淀粉分解掉,就好像它们找到了打开美食大门的钥匙。

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些菌株做到了呢?嘿嘿,这就有很多办法啦。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一些特殊的试剂,一遇到被分解的淀粉就会变色,哇,那可就一目了然啦!这不就像在一堆人里,一下子就看到了那个最会做饭的厨师嘛!
你说这神奇不神奇?产淀粉酶的菌株就这么被我们给找出来啦!它们就像是一群小小的超级英雄,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大问题呢!它们能让淀粉变得更有用,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产淀粉酶的菌株,我们的很多生产过程得变得多麻烦呀!所以说呀,筛选它们可真是太重要啦!我们得好好对待这些小家伙,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总之呢,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原理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我们要找到那些最厉害的小家伙,让它们为我们服务。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呀,能让我们发现这么多神奇的东西,然后利用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产淀粉酶细菌菌株分离

产淀粉酶细菌菌株分离

淀粉酶芽抱杆菌的筛1目的了解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和纯化的原理,掌握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2原理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 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通常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本实验将采用不同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3材料Q A严去甘3.1培养基淀粉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1%、蛋白胨1% 、葡萄糖0. 5%、氯化钠0. 5%、牛肉膏0. 5%、琼脂粉0. 8% 。

3.2 溶液或试剂盛9ml 无菌水的试管,盛99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 制霉菌素母液(抑制真菌)。

3.3 样品土样3.4 仪器或其它用具高压蒸汽灭菌锅、旋涡混合器、干燥箱、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无菌涂布器、显微镜、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无菌刻度吸管、酒精灯、记号笔、火柴、试管架、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滴管、恒温水浴装置等。

4实验流程倒平板f制备梯度稀释液f涂布(或倾注法)f培养f挑单菌落f保存。

5步骤准备工作:摆好实验材料:将培养基、接种工具和其它用品全部在超净工作台上摆好。

进行紫外线灭菌30min,关闭紫外灯,20-30min后打开照明灯,进行操作。

接种前用酒精棉球将双手消毒。

5.1 稀释平板法①倒平板将淀粉培养基加热溶化待冷至55〜60C时,混合均匀后分别倒平板,淀粉培养基倒六皿三皿用于稀释平板;三皿用于划线分离。

_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诱变选育

_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诱变选育
畜牧与饲料科学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0 ,31 (9 ):1-3
α- 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诱变选育
刘雅琴,陈海魁,孔令全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从土样、水样和面样中分离产 α-淀粉酶的芽胞杆菌,对 3 个样品进行淀粉平板分离和革兰氏染色 、芽胞染色,选
①土样照片
第9期
刘 雅 琴 等 :α-淀 粉 酶 产 生 菌 的 分 离 筛 选 与 诱 变 选 育
3
③面样:菌落与土样、水样基本类似,只是在菌落中心 有蜡样圆心小斑。 2.2 产 α-淀粉酶菌株的筛选结果 土样、水样和面样 3 个 样品中分离出产淀粉酶的芽胞杆菌, 利用淀粉平板共分离 出 64 株单菌落,经稀碘液染色有水解圈且显微镜下观察和 芽胞染色后, 选出具有产淀粉酶能力的芽胞杆菌 47 株,筛 选 出 有 较 大水 解 圈 的 10 株 , 其 中 , 土 样 4 株 (菌 株 编 号 Ty1~Ty4)、面样 3 株(菌株编号 My1~My3)和水样 3 株(菌株 编号 Sy1~Sy3)。 10 株菌的菌圈比(即 HC 比值)见表 1。
外酸性淀粉酶还可应用于青贮饲料发酵饮料废液的处理等多种领域近年来我国酶制剂工业蓬勃发展品种和产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同国外酶制剂行业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淀粉酶剂型品种和生产菌株都很单一由于我国淀粉资源丰富淀粉酶应用范围广泛淀粉酶工业发展也必将促进我国其他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扩大淀粉酶的产量和品种通过对淀粉酶生产菌进行分离筛选将有助于发现因此该研究从富含淀粉的地方采集面样土样水样进行试验以期获得在某些方面性能优良如耐高温耐强酸耐强碱等的粉酶生产菌从而为将来改良淀粉酶生产菌以及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奠定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1培养基和菌种淀粉培养基g可溶性淀粉mpa灭菌min产淀粉酶发酵培养基

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及筛选摘要:【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等环境中分离微生物的技术。

2了解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方法。

3观察产淀粉酶菌的形态特点,并分析不同条件下酶的特性。

【实验原理】淀粉酶广泛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

【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等环境中分离微生物的技术。

2了解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方法。

3观察产淀粉酶菌的形态特点,并分析不同条件下酶的特性。

【实验原理】淀粉酶广泛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

淀粉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可应用于造纸、印染、酿造、果汁和食品加工、医药、洗涤剂、工业副产品及废料的处理、青贮饲料及微生态制剂等多种领域。

在酿造发酵工业如酒精生产、啤酒制造、发酵原料液化及糖化工艺过程均有重要价值,如添加高温淀粉酶可提高啤酒质量,中温蒸煮条件下添加适当耐高温a-淀粉酶可提高糖化率及酒精出酒率,降低甲醇含量,提高酒精质量,同时可提高设备利用率等。

淀粉酶在面包焙烤过程中分解淀粉产生的可溶性糖被酵母转化成酒精和CO2气体,不仅能增加面包体积,同时还有改善面包表皮色泽、提高面包软度、延长保质期的作用,对面包冷却和冷冻也有重要作用。

由于微生物数量多,繁殖快,工业生产主要采用向生物发酵法大量生产该制剂。

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的淀粉酶产生菌从温度、pH值两方面探讨其产酶的最适条件。

通过平板培养法,从样品中初步分离出淀粉产生菌株,再通过单菌落培养从而获得比较纯的菌种。

然后对其进行二级扩大培养,最终测定液体培养基菌液中被酶分解得到的葡萄糖含量来讨论菌株的最适条件(温度、pH值等),为工业街道淀粉酶及饲料添加剂提供候选菌株。

【仪器、材料和试剂】(一)仪器1、恒温培养箱2、高压蒸气灭菌锅3、摇床4、恒温水浴锅5、生物显微镜6、电子天平(二)材料样品一:存放过久发霉的麦芽和周围粉尘样品二:米饭生产线附近草坪上的土壤(三)试剂与器材1、锥形瓶(50ml、100ml、500ml等)2、培养皿(25个左右)3、大小试管(30个左右)4、移液枪(1000μl、100μl)及大小枪头若干5、酒精灯、接种针等6、牛肉膏或酵母膏7、蛋白胨8、NaCl9、可溶性淀粉10、琼脂11、卢戈氏碘液11、草酸铵结晶紫12、碘液13、95%酒精14、蕃红染色液15、蒽胴试剂(现配)16、葡萄糖标准液(0.1 g/L)实验环节1 产淀粉酶菌株的初筛【实验步骤】1、称取一个样品5g,倒入盛有45mL无菌水带塞的三角锥形瓶中,摇床振荡30min制成样品悬液记为10-1土壤稀释液;2、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1的土壤悬液0.5mL,放入4.5mL无菌水中吹吸数次混匀即为10-2稀释液,照此方法分别制成10-2~10-9稀释液;3、分别取10-5、10-6、10-7、10-8、10-9土壤稀释液各0.5mL,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一个稀释度涂布接种2块平板,37℃下恒温培养16h ;4、待长出菌落后滴加卢戈氏碘液,挑取有明显淀粉水解圈的单菌落,作为初筛菌株。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设计方案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设计方案

产淀粉酶(α-淀粉酶)细菌菌株筛选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环境中采集样品并从中分离纯化某种微生物的完整操作步骤。

2.巩固以前所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3.学习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1.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2.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富集培养、初步筛选、分离纯化和性能测定。

a)采样:即采集含菌种的样品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

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例如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

b)富集培养:富集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c)初步筛选:i.(选择培养基)初筛使用选择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培养,通过培养基的特殊成分,来筛选出目的菌种,从而进行培养.ii.(鉴别培养基)初筛利用鉴别培养基,通过添加一些特殊的试剂或成分来鉴别出目的菌种,从而筛选出来并对其进行培养。

d)分离纯化:通过上述的筛选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目的菌种已经存在,但还要把夹杂在其中的杂菌除去,从而得到纯种的菌落。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e)性能测定:分离纯化得到的菌种之后,所分得的菌种是否具有实验所要求的性能,还必须要进行性能测定后才能决定取舍。

三、实验材料:1.培养基配制:a)培养基按以下比例配制后,加蒸馏水调至100%;b)富集培养基:可溶性淀粉1%、蛋白胨1%、葡萄糖0。

5%、NaCl 0.5%、牛肉膏0.5%、pH7。

0;c)分离培养基:玉米粉2%、黄豆饼粉1。

5%、琼脂粉0.8%、CaCl 0。

淀粉酶产生菌株细菌的分离纯化及检测

淀粉酶产生菌株细菌的分离纯化及检测

1%豆粕粉浸出液的制备
称取1%豆粕粉,加入适量水; 加热煮沸20min,过滤后定溶至1Hale Waihona Puke 的体 积备用; 加热过程注意补水。
实验中器材的准备(需要包扎灭菌)
1ml无菌吸管 6支 99ml无菌水 1瓶(带玻珠,装于 250ml三角瓶中) 9ml无菌水 4支(装于18×180mm试 管) 不锈钢涂布器 3支
实验步骤及安排
今天完成稀释平板分离培养——倒平板、 样品稀释、加样、涂布、恒温倒置培养 (37℃ 48hr); 2天后晚上,挑菌保存,点植平板培养 24hr; 点植后24hr内检测淀粉酶产生量——测量 平板上透明圈、菌落直径,并计算出比值。
实验结果
记录稀释平板分离的结果——细菌数、产 淀粉的菌数及所点比例; 记录点植结果——挑取菌株编号、透明圈 直径、菌落直径,并计算出透明圈、菌落 直径比; 根据以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确定相关菌株(5~10株)保存好,准备 进行下周摇瓶初筛试验。
目的要求
了解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α-淀粉酶产生菌 株分离的要求。 掌握α-淀粉酶产生菌株相关分离纯化的方 法步骤——稀释平板菌落分离、挑菌保存、 平板点植、观察测定透明圈等。 学习在平板上进行α-淀粉酶产生菌株的检 测及产酶高低的判断。
平板分离用选择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10g; 1%豆粕粉浸出液 1000mL; Na2HPO4 .12H2O 2g; (NH4)2SO4 1g; CaCl2 0.5g; KCl 0.15g; 琼脂 20g pH 7.0~7.6 121.3℃灭菌20分钟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姓名:××班级:生物技术学号:××指导老师:×××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摘要】为筛选产淀粉酶的高产菌株, 利用淀粉水解圈作为筛选模型, 从学校附近土壤中筛选得到产淀粉酶能力较强的细菌。

对其酶活力进行测定, 最终得到产淀粉酶的高产菌株。

【关键词】淀粉酶;水解圈;酶活力;高产菌株Screening of Strains Producing Starch××(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for the high-yield strains were screened for amylase, the starch hydrolysis circle as a model for screening, screening from the school near the soil produced amylase ability of the bacteria. Determination of the enzyme activity, high yield strain eventually produced amylase.[Key words] Amylase;Hydrolysis circle;Enzyme activity;Producing strain前言:生活中的微生物无处不在,某些微生物给人们带来困扰,但更多的微生物对我们人类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的总称,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是最早实现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为止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品种。

a-淀粉酶产菌株筛选实验

a-淀粉酶产菌株筛选实验

a-淀粉酶高产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是a-淀粉酶高产菌株之一,其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

需氧菌。

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在遗传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其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

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故名。

广泛生长在中性的的含淀粉多的环境中,如富含淀粉的面粉厂、土壤等。

淀粉酶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生物催化剂,可应用于面包制作业、淀粉的糖化和液化、纺织品脱浆、造纸、清洁剂工业、化学、临床医学的分析和制药业等。

淀粉酶家族包括α- 淀粉酶、β- 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

α-淀粉酶为内切酶,以无规则的方式切开淀粉分子内部的α- 1,4 糖苷键,而使淀粉生成糊精和低聚糖,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酶。

β- 淀粉酶从非还原性末端顺次切下麦芽糖,为外切酶。

葡萄糖淀粉酶是一种作用于α- 1,4 糖苷键的外切酶,从非还原糖末端切下葡萄糖分子。

a-淀粉酶是一种胞外酶,由于酶纯化等操作往往导致酶活性和稳定性都受影响,而利用细胞固定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中α -淀粉酶的固定化交联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

另可尝试探索用一定浓度的凝胶包埋枯草芽孢菌或用吸附法、交联法将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使菌体不能流动而酶可以存在反应液里。

凝胶柱底部可选用一定大小的半透膜使酶和淀粉不能流出反应凝胶柱,而产物可以流出。

【实验一】一、a-淀粉酶生产菌种的分离与培养、筛选二、【实验原理】大多数枯草芽孢杆菌好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2℃,PH为7.2,转速为140r/min,接种量为9%,芽孢率生长最适温度36℃,最适PH为7.2,最适转速120r/min。

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出产a-淀粉酶的菌株,根据是否可产生透明圈来筛选。

透明圈越大,产酶能力越强。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试剂:0.1%吕氏(Loeffier)美蓝染液配制方法:A 液:美蓝(methylene blue, 又名甲烯蓝)0.3 g, 95%乙醇30 ml;B 液:0.0l% KOH l00ml。

实验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实验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六、结果分析

从不同地点获得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差1.为什么要用淀粉作为碳源? 2.为什么要及时观察实验结果,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 果?

3.为什么同一个土样要稀释不同梯度进行涂平板?

当能合成淀粉酶的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时,会将淀粉
酶分泌到菌体周围,使菌落周围的淀粉水解成为小分子量的 糊精、聚糖和单糖。

在用碘显色时,在菌体周围形成透明圈。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 牛皮纸


蛋白胨
牛肉膏


培养皿
试管


NaCl
琼脂 可溶性淀粉 碘液


四、实验步骤


3. 土样的采集
(1)每一小组不同环境取土样并记录当时取样环境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稀释分离:
取土样 1g,加入 9mL无菌水,逐步稀释至105、106、107 ,每个梯度涂2个平皿。

(3)30℃恒温培养48 h。
图示:梯度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四、实验步骤


(4)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
涂布棒
恒温培养箱
玻璃珠
四、实验步骤

1.筛选培养基的配制
可溶性淀粉 2g,NaCl 5g,牛肉膏 5g,蛋白胨 10g,琼脂
20g,水1000mL。

2.碘液的配制 称取 KI 2g,用50 mL去离子水溶解,迅速称量I2 0.5g并加 入KI溶液中,用纯水定容到100mL,搅拌溶解后保存在棕色 瓶中,橡皮塞封口。
1实验一实验一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n从土壤中筛选一株能够合成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n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能够以淀粉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产淀粉酶菌种的分离

产淀粉酶菌种的分离

产淀粉酶菌种的分离产淀粉酶菌种的分离、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一.设计背景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酶类的总称,是用于酿酒、食品、医药、纺织、饲料等具有商业价值的重要酶类。

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迄今为止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品种。

所以开始产淀粉酶菌种的分离、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

二.目的要求分离筛选出产淀粉酶菌种,并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三.实验技术步骤及详细流程采集含菌样品设计配制选择性培养基分装灭菌平板涂布分离纯化菌种(透明圈法)划线分离进一步纯化产酶菌种(透明圈法)液体培养法复筛产酶菌种,检测产酶性能目的菌种斜面和甘油保藏目的菌种的染色法显微观察目的菌种的常规生理生化鉴定考察紫外线对产酶菌种生长及产酶性能的诱变效应考察碳源或氮源种类及浓度对产酶菌种生长及产酶性能的影响考察PH对产酶菌种生长及产酶性能的影响1.采集含菌样品根据所选产酶菌种的要求,我们宜在淀粉制品霉变的样品中分离。

故在新校区的花坛中提前一周埋入淀粉制品(距离地表5cm左右),一周后用小铁勺在新校区的花坛中挖出泥土,放入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中。

2.培养基的配制2.1平板筛选培养基:牛肉膏0.5%,蛋白胨1.0%,NaCl 0.5%,可溶性淀粉2.0%,琼脂1.5~2.0%,pH自然。

121℃灭菌20min。

2.2摇瓶复筛培养基:玉米粉3%,玉米浆3%,CaCl20.13%,Na2HP04 0.3%,(NH4)2S04 0.4%,pH 6.0。

121℃灭菌20min。

2.3斜面保存培养基:牛肉膏5.0g,蛋白胨10.0g,NaCl5.0g,琼脂15.0~20.0g,加蒸馏水至1000ml。

pH7.0~7.2。

2.4种子培养基:牛肉膏5.0g,蛋白胨10.0g,NaCl5.0g,琼脂15.0~20.0g,加蒸馏水至1000ml。

pH7.0~7.2。

2.5产酶液体培养基:玉米粉3%,玉米浆3%,CaCl20.13%,Na2HP04 0.3%,(NH4)2S04 0.4%,pH 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淀粉酶(α-淀粉酶)细菌菌株筛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从环境中采集样品并从中分离纯化某种微生物的完整操作步骤。

2.巩固以前所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3. 3.学习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2.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初步筛选、分离纯化和性能测定。

a)采样:即采集含菌种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

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例如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

b)初步筛选:
i.(选择培养基)初筛使用选择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培养,通过培养基的特殊
成分,来筛选出目的菌种,从而进行培养。

c)分离纯化:
通过上述的筛选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目的菌种已经存在,但还要把夹杂在其中的杂菌除去,从而得到纯种的菌落。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d)性能测定:
分离纯化得到的菌种之后,所分得的菌种是否具有实验所要求的性能,还必须要进行性能测定后才能决定取舍。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配制:
初步筛选:淀粉琼脂培养基2.0g可溶性淀粉,10g蛋白胨,5g牛肉膏,5gNaCl,加少量蒸馏水加热溶解,然后称量16g琼脂加入烧杯中溶化,补蒸馏水至1000mL,再用1mol/L 的NaOH或1mol/L的HCl,调节pH至6.4〔
分离培养基:淀粉3.5 %、琼脂粉0.8%、CaCl0.02%、MgSO40.02%、NaCl0.25%、K2HPO40.2%、柠檬酸钠0.2%、硫酸铵0.075%(溶解后加入)、Na2HPO40.2%、pH7.0。

2.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蒸馏水50ml,再加入四水酒石酸钾钠30g,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
100ml,盖紧瓶塞,隔绝CO2。

解后定容至100ml。

采样与稀释:
a)从实验楼前的小树林中采集土样,称取5g土样,放入装有45mL无菌水的三
角瓶中,震荡20m in后静置5min。

然后对其进行浓度梯度稀释到10-6,分别稀释到10-4、10-5、10-6浓度下。

初步筛选:
a)培养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平板中注入1滴革兰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
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透明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即该菌株可以产生淀粉酶。

通过影印法或点种法将可以产生淀粉酶的菌株接种到相同的无菌培养中,重复操作进行培养。

4.
四.分离纯化:
a)初筛所得的菌落中选择菌落周围透明圈和菌落直径之比值较大的菌落,进行划
线分离。

将划线分离后的培养皿放入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
性能测定:
a)标准曲线的制作:
i.取7支20ml预先洁净灭菌干燥的试管,编号,加入试剂见表1。

每个浓
度做3个平行样本。

摇匀,至沸水浴中煮沸5min。

取出后流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0ml,以1号管作为空白调零点,在520nm的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度值,并建立通过吸光度值求麦芽糖含量的回归方程。

b)酶活力测定:
i.首先制备待测粗酶液:取培养好菌株的分离培养基进行4000rpm离心
20min,并收集上清液即为待测粗酶液。

ii.取20ml预先洁净灭菌干燥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

并按步骤操作:取粗酶液1.0ml→加2%的可溶性淀粉1ml,蒸馏水3ml,于60℃水浴中预热5min→加0.1ml/l柠檬酸缓冲液(pH6.0)1ml于60℃水浴中保温30min→加3,5-二硝基水杨酸1.5ml,沸水浴中煮沸5min,迅速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0ml。

iii.空白对照:取粗酶液1.0ml,加入pH1.0的盐酸钝化淀粉酶,使酶失活,在按照以上步骤操作。

定容、
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20nm处的OD值。

iv.在上述条件下,以单位体积样品在30min 释放1mg麦芽糖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麦芽糖单位表示酶活性。

五、结果与分析:(待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