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专业为例

合集下载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河东区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设置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临沂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设置,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设置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设置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设置、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机电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融合 , 形 成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相互 衔 接 、 由低 到 高 的 系
和发展规划纲要( 2 0 1 0 -2 0 2 0 ) ) ) , 提出“ 到2 0 2 0 年, 形成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 体现终 身教育理念 、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 , 满足人 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 的需求 , 满 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 ,
家教育制度对职业 教育与普教文凭 等值 的规定确保
了中高职衔接的顺利进行 ; 法国通过课程分类法来实 现 中高职 的相互衔接等 。而我 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在 此领域也进行 了有益的探索 , 如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
院 总结 的 “ 2 + 3 ” 衔 接模式 、 上 海 机 电高 专 的 “ 四五 套

现从 注 重规 模 的外 延 式发 展 , 转 变 到注 重质 量 的 内涵
式发展道路上来。在这个过程中,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
才 培养 层次 需 要提 升 , 从 培养 技 术 型人 才逐 步 向培养
的安排 。2 0 1 0 年, 又颁 布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 , 从而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 自 然
专 业设 置 的衔 接 , 逐 步 编制 中等和 高 等职 业 教育 相 衔

中高职 课程衔 接 的必 要性
当前 , 中职 教 育 普 遍 面 临 吸 引 力 不强 , 甚 至 在 社
接 的专业教学标准 , 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
规范 ” , “ 规 范初 中后 五 年 制 高 等 职业 教 育 , 依 据 区域
出现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并构建了一体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 : 中高职 ; 衔接 ; 3 + 2 ;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为 了保证高职教育 的可持续发展 , 2 0 0 2 年国家颁 布 了《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 , 文件对 中职学校学生升人高职学校学习做 了统

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机电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机电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电工 、电子基本操作技能 普通机床操作能力 中职 机械加工能力 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选择使用工 、量 、夹具 的能力 装配钳工技能 机电设备 的安 识别机 电设备结构的能力 装 、调试能力 识读 机电设备原理图的能力
识 ,进行优化 组合 ,加 以综合 化改造 ,强 调知 识间 的相互 联 系和衔 接 ,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 内容。综合化课程 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中高职衔接必须充分考虑人 才培养 目标的有效衔接
中职与高等职属于职业教育 中两个 不同的层次 ,前者重点培养技 能型人才 ,而后者重点培养的是技术 技能型人才。在机电专业人才需 求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中高职机 电专业 就业 岗位 、岗位群及职业能力
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 以知识应用 为主线 ,以能力 培养为核心 ,文化基 础知识 以 “ 必需 、 够用 ”为度 , 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 岗位 群有针对性 地设 置专 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 、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 强的知
学 术・ 理 论 现 代衾 誊
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培养学生智慧与能力
张宪勇 (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牡丹 目标
职 业 能 力 C AD / C AM 设计 能力
机电产品设计 能力 气动 、 液压技术应用及设计能力
P L C编 程 能 力
高职 生产管理能力 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与协调管理的能力 职业 拓展能力 自动化控制系统编程调试能力 机 电一体化设备管理能力 = 、中高职衔接必须充分考虑课程体 系的有效衔接 课程体 系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衔接 的核 心问题 。以机 电岗位职业 能力为核心 ,并从 中高职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和课程 内容角度构建 中 高职模块化渐进式课程体系衔接框架 。 根据中职和高职的不同培养 目标和要求 ,构建模块化渐进 式课程

“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技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技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技衔接的探索与实践摘要:“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技衔接涉及到中高技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课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中高技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对国内外中高技衔接教育策略的借鉴,探讨了如何在“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技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策略,从而为实现中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技衔接;教育中技教育与高技教育在教育体制中并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中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为目标,而高技教育对学生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具有创造性,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理论知识。

技术人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作,也是一项由低到高的逐步发展的过程。

所以,中技教育可以说是高技教育的一个预备期,高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技教育的基础建设,没有中技教育的建设,高技教育也就无法得到升华。

而中技教育若无高技教育的接续,就会丧失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沦为“瘸腿教育”,毫无活力。

因此,通过对中技教育与高技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使中技教育与高技教育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技能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中高技衔接类型简介目前,我国中技教育和高技教育的衔接方式主要有三种:“3+2”、一对一培养和“3+3”。

第一种“3+2”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实施得比较早,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凭借初中的中考成绩录取进入技师学院,学习五年,毕业时为高技层次。

第二种,一对一培养即各省市可以按具体条件组织选拔性考试,考生按照自愿原则报考。

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和断代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衔接。

第三种是“3+3”,即学生先在中技主修三年,然后通过升学考试或者自主报名,到技师学院或者高职高专学校继续学习三年,从而拿到相应的文凭。

二、健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技衔接课程体系的意义构建与完善中技教育与高技教育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发展与完善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

基于“三协同、五衔接”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三协同、五衔接”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文 / 高龙士 吕原君 何吉利基于“三协同、五衔接”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一、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当前,国内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确实存在着许多“脱节”“断层”“重复”“偏向”等失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案“脱节”——衔接目标不统一许多中职学校误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熟练的操作工,没有与高职阶段及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进行有效衔接。

不少中高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没有经过中高职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充分调研、分析、论证,没有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相契合,更没有与企业需求真正匹配。

2.课程体系“断层化”——衔接主体不渗透一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断层”。

许多学校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会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很少考虑如何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基础核心能力、拓展核心能力、延伸核心能力)。

而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当前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中所必备的能力,它也必将成为中高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文化基础课被“忽视”。

由于中职学校大多偏重专业技能训练,往往忽视了学生基础文化教学和基本素养的提高,导致中职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

三是专业核心课程“缺失”。

普通的三年制中职教学,部分学生毕业后往往直接就业了(追求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培养),部分学生升入高职学校(追求升学高考分数),这必然导致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存在较多的“缺失”。

四是专业拓展课程“跑偏”。

中职学校因为追求升学率,必然忽视专业拓展,即使设置了专业拓展课程,也是根据现有专业教师的特长来设置的,而并没有根据“五年贯通”教学的一体化需要进行统筹安排。

五是专业技能课程“倒挂”。

许多中职学校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实训教学的设施设备上,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

相反,一些高职学校在近几年才得以发展,实训设备设施反而缺乏先进性,出现了高职与中职专业技能课程的“倒挂”现象。

3.课程内容“重复化”——衔接基础不坚实一是课程重复。

如果中职学校、高职学校都独立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必然导致课程的重复设置,有些学校甚至出现课程大面积的重复。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机电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而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下,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

1.2 意义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改革抓手及实施路径(1)结合行业需求。

通过深入调研,充分了解行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2)强化实践环节。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项目。

(3)引入先进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2.2 实施路径(1)调整课程设置。

将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剔除陈旧的知识,引入最新的技术,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2)提高实践环节的比重。

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实践课程的时间和力度,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技能。

(3)加强师资建设。

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改革的实践案例某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案例该学校作为当地专业性较强的中职学校,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始终受到广泛关注。

因传统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问题,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急需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

该学校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行业调研工作,了解了当地机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原有的课程设置,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学校还加大了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力度,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实践项目,并引进了国内外最新的设备和技术,让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到最新的工作技能。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4”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4”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与教学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4”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徐冈9,郁冬,许江平摘要:开发和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是“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主要任务。

以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立足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当前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充分考量中职、本科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主要探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紧密衔接,提出“立足产业需求、正视差异存在、适应发展导向”的紧密贯通型课程体系开发工作实践思路。

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4”课程体系;衔接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课题“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3+4'分段培养为例”(项目编号:ZYB116)作者简介:徐刚,男,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郁冬,男,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工程系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职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许江平,女,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职加工制造类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4-0105-06实施中职一本科教育的“3+4”培养模式既是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也是服务学生多目标选择、多方向成才之需,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创新项目叫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高地,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转型升级,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要求。

为此,本研究依托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下简称“机电专业”)“3+4”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立足学生现状、瞄准培养目标,聚焦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具体衔接内容,提出“立足产业需求、正视差异存在、适应发展导向”的紧密贯通型课程体系开发的工作路径。

中高职职业能力异同性对比研究分析——机电技术专业衔接教育案例

中高职职业能力异同性对比研究分析——机电技术专业衔接教育案例
能 从 事 自动 化 设 备 和 自动 生 产 线 的 安 装 、 调试 、 招考 试 , 普高 的 学 生 升入 高 职 无 需 参加 高考 。 中、 高 职 衔 接 的 知 识 与 技 能 , 相关 问题 研 究 迫在 眉睫 。
表2 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 岗位群分析
就 业 岗 位 职 业 方 向 具 备 职 业 能 力
促 进 中、 高职 机 电专 业 的人 才 培 养 , 更 好 地 为 社会 服 务,
必 须 开 发 中 高职 衔 接 的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和 课 程 标 准 。 职
业 能 力 研 究 是 构 建 机 电技 术 专 业 课 程 体 系建 设 的 一 个 重 要
环节, 是 确 定 职 业 能 力标 准 、 获得技能点、 知识点、 能 力 点 的 前 提和先 决条件。 研 究 中 高 职 机 电 技 术 专 业 每 个 岗 位 所 要 完 成 的 岗位 任 务和 职 业能 力, 为 下 一 步 中 高 职 机 电 技 术 专 业
团圆狙蟊囝 2 0 1 7 N O . 0 5 T e c
! !
创 新 教 育
DOI :1 0. 1 666 0 /j . c nki . 1 67 4—0 98 X. 2 01 7 . 0 5. 2 20
中高 职 职 业 能 力异 同性 对 比研 究分 析 ①
— —
机 电产品的设 计、
工艺 员、
机床 操 作高 级
加 工 工艺制定 、 车 车 间主任 工 间管 理 C AD / C AM软
件 高 级 工
机修 钳 工 ( 四级 )
修 与管 理
①基 金 项 目: 江苏 省高 等 教育 学会 高等 教 育科 学 研 究 “ 十三 五”规 划课 题 一 般 课题 项 目《 基于 机 电一 体 化技 术专业 的 中高职 课 程 与教 学 衔接 的 研 究与 实践 ( 编号 : 1 6 YB0 3 9 ) 。 作者 简 介: 孙健 ( 1 9 8 1 一 ), 男, 江苏 扬 州 人, 硕士 , 讲师, 扬 州江 海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机 电工 程 系副 主任 , 研 究 方向: 中高职 机 电

中高职贯通的“课证结合”课程设计初探——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例

中高职贯通的“课证结合”课程设计初探——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例

2016年第6期课程设计近些年,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贯通模式”)是上海市教委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先行尝试的改革。

贯通模式从2010年起在少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或职教集团学校内试点,到2013年,首次向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放开贯通模式申报权。

贯通模式经过了近五年的探索和实践,试点学校和专业逐年扩大、招生人数日益增长,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笔者以立达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拟开展贯通模式为例,在该专业继续实施“双证融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下,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岗位)标准和鉴定要求,提出“课证结合”的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缘由(一)专业建设改革和提升人才质量的需求立达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均开设于2007年。

基于民办学校办学师资力量薄弱、硬件基础设施投入缺乏等现状,两个专业开办时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课程设置上都侧重于机械制造方向。

专业开办至今,在上海市教委、学校董事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尤其在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后,经过努力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的机电技术专业群。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12年被确立为上海市高职高专“0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为了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地方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学校提出了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的改革要求,并于2013年6月底将原有机电系与计算机系合并,组建了机电与信息工程(二级)学院,旨在推进重点专业的内涵建设和资源共享,并对接于当前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产业提升战略要求。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准备,了解到当前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布局的变化、机电相关企业的高新技术应用情况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机电学院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贯通模式专业试点申报工作,以逐步缩小专业建设与实际岗位对接的距离,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

通过新专业的申报,拟在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向机器人应用技术和“沪台”两岸合作专业办学机制上作探索。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年度2013编号ZJC2013045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论证书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资助类别:青年专项课题批准号:课题名称: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课题主持人:联系电话:主持人所在单位:开题日期: 2 0 1 4 年 1 月 11 日开题形式:123三、开题论证后的实施方案填写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和措施、组织领导、成员分工、研究成果及责任人、经费管理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问题提出2010 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提出:要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同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1- 2012)》中提出: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这些政策的发布,为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的研究吹响了“冲锋号”。

2011 年9 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使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更具操作性。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撰文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对职教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迫切的就是要解决中高职教育脱节、职校学生升学和成才渠道不畅、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并指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切入点就是“衔接”。

不少学者认为:专业设置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功构建的起点与落脚点。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光伏产业是我省和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和国内光伏产业的兴起,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苛刻。

基于“3+3”中高职贯通背景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3+3”中高职贯通背景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3+3”中高职贯通背景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①谢玉菡,夏清,王思骅,薛诚(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551700)一、研究背景(一)办学现状本研究基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与毕节市部分县区中等职业学校达成“3+3”中高职贯通办学背景下,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对中职传统汽车专业向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衔接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指示下,对2022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由以前的传统汽修专业与新能源汽车专业联合招生转向统一新能源汽车专业招生发展,但毕节市中职学校重点以传统汽车专业招生,因此在中高职专业的衔接上亟须解决本难题。

(二)行业发展截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32.9万辆,同比增长93.7%,渗透率达26.0%,相比2021年提升13.2个百分点。

从全球来看,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汽车电动化加速转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首次突破千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在全球占比超过6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贵州毕节市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经济发展支撑,但在“十四五”规划中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载货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加工配套产业。

培育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发展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产品。

培育发展动力(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配套产业。

从政府导向的行业发展规划中,助推新能源汽车市场迸发。

到2022年,毕节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逐年倍速增长,在到企业的调研走访中了解到,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相当大。

二、“3+3”中高职贯通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3+3”贯通是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最常见模式,学生在中高职阶段各接受3年教育,并且建立适当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炼

“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炼

“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炼作者:贾丽君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46期[摘要] 通过对直接利益方企业、高职校、中职校、毕业生进行调研,全面考虑各方对“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梳理出“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条目,做出归类、进行释义后,进行调查验证与分析。

[关键词] “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6-0012-02社会急剧变革,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者开始关注如何让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适应现代变化的社会。

于是,一些国家提出了适应21世纪的公民核心素养。

近十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对核心素养的研究都非常接近,他们都把核心素养视为应对未来社会的必要选择[1]。

欧盟理事会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是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化的核心素养,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在政策的指导下,学者们纷纷展开研究”。

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此项研究虽然给出了核心素养的具体框架,但是没有对学生做出区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及行业需求不同等原因,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学生核心素养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研。

机电工程专业“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机电工程专业“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机电工程专业“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作者:白艳玲高宏屹李理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8期摘要: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职教体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高职贯通,核心目的是人才培养,关键是课程设置。

要从区域技能需求入手,明确中高职机电工程专业各自技术能力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层次衔接关系。

建立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的学分银行,“因材因地”施教,构建灵活高效、贴近实际的中高职机电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可有效解决课程设置重复和所学知识偏离区域技能需求等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017—02中高职衔接,是保障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其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建设。

近年来,中高职课程研究正在由单纯的注重各自关切、着力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向二者纵深融合式教学课程改革方向发展,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已步入快车道,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问题。

一、现存问题分析1.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了其在高职阶段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教学理论指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提升自身学习层次的必要条件。

基础学力的组成要素为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技术能力。

因此,,只有具备基础知识、基本的理解力和技术能力的中职学生,才能无障碍地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通过分析机电工程专业中职课程教学计划后发现,由于过于强调技术能力培养,公共基础课程课时被明显缩减。

导致文化基础已经很薄弱的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升反降,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使得专业教学中涉及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较多的课程,学生学得慢、老师教得累的现象非常普遍。

2.专业课程体系标准不统一专业课程体系标准不统一,造成中高职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和贯通性。

根据《教育过程》中提出的螺旋式课程理论,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应在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下制定,拥有统一的标准。

“3+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3+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协同五所中等职业学校共同承担的湖南省十二五重点项目,项目建设近2年,其中首要任务是研究制订“3+3”模式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文中从岗位衔接、培养规格衔接、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16)04-0096-0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4]144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华容县职业中专学校、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怀化万昌中等专业学校等五所中等职业学校,共同承担湖南省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一、建设目标与衔接模式1、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带动湖南省“四大区域板块”的5所示范性中职学校共同发展,形成中高职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格局。

探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衔接及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湖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保障。

2、衔接模式采用“3+3”单独招生定向培养方式。

中职学校在应用电子技术或电子电器与维修专业设立3年制中高职衔接班,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学习任务后,参加由高职院校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成绩优良者转段升入高职院校学习,高职院校将成建制单独编班进行培养。

二、岗位衔接对接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电子信息产业,确定电子信息专业大类中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衔接专业;基于湖南省信息产业的战略性新兴十大工程的数字化整机发展工程、新型应用电子产业化工程、物联网应用试点工程等四大工程,确定信息家电、医疗电子、物联网工程专业定位。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中高职衔接课程的设计。

中高职衔接课程是指高中阶段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推进的一种教育改革模式,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顺利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施中高职衔接课程,模块化设计成为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1. 背景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推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而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2. 意义模块化设计是一种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模块化设计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针对性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应该更加贴近社会需求,真正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技能和知识。

模块的设立应该更加具体,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灵活性模块化设计应该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1. 技能类模块技能类模块主要包括各种实用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如电工技术、汽车维修、护理等。

这些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1. 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他们不仅掌握了实际操作的能力,还提高了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

3. 教师的教学效果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汇报人:日期:•引言•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的特色与创新目录•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与影响•结论与展望01引言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高职机电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践课程体系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促进产学研结合实践课程体系可以促进高职机电类专业与产业、学术界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课程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实践课程体系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类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0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实践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

划分实践课程模块将实践课程划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模块。

制定实践课程标准针对每个实践课程模块,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根据实践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地点、教学资源等。

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保障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提供实践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材料等保障条件,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0302010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改进实践课程体系,包括调整实践课程标准、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保障等。

01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实践课程体系的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

02实施评价按照评价机制,对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企业的反馈意见等。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机电一体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涵盖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机电一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目标•建立起符合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求的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知识的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三、方案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机电一体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2. 课程内容针对每门课程,建立具体的课程大纲和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以支持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4. 教学团队建立一支高水平、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以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机电一体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的调整,以适应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培养需求。

四、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1-2 年)•完成机电一体专业课程设置和大纲编写•选聘机电一体专业教学团队成员2. 第二阶段(3-4 年)•建立与机电一体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开设机电一体专业核心课程3. 第三阶段(5-6 年)•完善机电一体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调整•建立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关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五、评估与调整通过不断的教学评估和课程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以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特殊场合:行业定制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需要对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定制化调整,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

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教育管理课程教学KE CHEN G JI A O XU E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摘要:目前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中存在目标培养模糊、课程设置缺乏调研、课程实施存在同一性等问题。

以百色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为例,通过专业岗位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重新定位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使中职向高职的教育层次递进、相互沟通、相互衔接,既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也能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符合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百色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黄忠仕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罗英和引言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职业教育不管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公民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当今社会正是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时候,而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恰恰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价值。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

2011年8月30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因此,建设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迫在眉睫[2]。

一、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一)培养目标模糊随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从2012年起,广西省采取中职对口升高职形式,实行中高职院校贯通人才培养。

在摸索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很多老师进行了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上。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相关概念定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中,概述了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关键要素,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和成效评价。

在结论部分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探索、成效评价、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相关概念定义、现状分析、关键要素、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培养任务也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环境薄弱、师资短缺等,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不适应社会需求。

为了提高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必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只有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发展和提升。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情况,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为相关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探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探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3.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积累经验,探索适合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4. 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思政课“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赜

思政课“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赜

2020年10月·第28期(总第656期)作者简介:王平(1977-),男,江苏江阴人,高级讲师,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研究。

“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是针对完成三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形式。

与五年一贯制教育模式、“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相比,“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教育受众更广,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够更好地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推进思政课“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期间,学校需要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明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日常学习状况,并按照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流程,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完善思政课程体系,确保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这对学生升学、就业均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分析思政课“3+3”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简述构建思政课“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及具体措施。

一、思政课“3+3”中高职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当前,很多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难以确保每一个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教学设置不合理,理论课比重较大,难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部分内容重复。

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不难发现部分内容重复,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教育资源。

再次,教学存在脱节、不对称现象。

调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脱节、不对称现象,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对学生未来求职与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构建思政课“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首先,以生为本。

推进思政课“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过程中,学校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江苏教育 ・ 职 业 教 育/ - ma i l . 2 9 0 8 4 3 7 0 4 @ q q . c o m
“ 3 + 3 中 高 职 衔 接 项 目 课 程 体 系 建 设 研 究
— —
,,
以 机 电 专 业 为 例
■ 朱 明 松
中高职衔 接项 目对应衔 接专业 在最新 国家 专业 目
录 中已明确 规定 , 都 是性 质相 同的专业 , 对 应 专 业 在 中
职和 高职 阶段原有 的课程 体系 中有许 多课程尤 其是 专
业 课 程 有 重 叠 。中 高 职 衔 接 项 目课 程 体 系 在 构 建 时 如
复、 提高效 率的作 用 。
免重 复 , 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又如 “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
课程, 大 部 分 知 识 内容 均 可 安 排 在 中职 阶 段 学 习 , 但由
于大 多中职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欠缺 , 力学 性能 、 热处理 、 材料及 热处 理后的金相组织无法 观察等 , 构建本课程体
系时 , 高 职 阶 段 可 以 相 关 实 验 项 目为 主 线 , 融 人 需 要 提 高 的 知识 技 能构 建 高 职 学 习模 块 。 同样 可 以 起 到 避 免 重
【 摘 要】 推进 现代 职业教 育体 系建设 , 核心在 于加 快 中高职 衔接
的课程体 系建设。在进行机 电专 业“ 3 + 3中高职衔接项 目” 课程体 系建
设 过 程 中要 明确 前 后 阶段 不 同的 培 养 目标 , 强调 课 程 的 深 度 融 合 , 实 施模块 化课程 , 不 断 地 实践 一 修 正一 再 实 践 , 从 而 实 现 课 程 体 系 建 设
高素质劳动者和 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 课程体 系以就业
为导 向 , 倾 向于 培 养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 实践能力 , 如 机 电设
从事机电设备 及其他 行业设 备 的生产线 ( 自动线 ) 安装 、 维修 、 操 作及 管理 . 机 电产 品零部 件设 计 、 加工 工 艺 编 制、 加工编程 等应用 型 、 技 能型 、 创新型高 等职业 人才 。 由于学生来 源方式不 同 , 学生具备 的知识 、 能力结 构也
备操作 能力 、 自动化设备安装 、 运行操作能力等 。 机电专 业“ 3 + 3中高职衔 接项 目” 前 三年 培养 目标既要 达 到 中
职就业 班学生 的就业水 平 , 如维修 电工 、 维 修 钳 工 中 级 水 平 .还 需 要 达 到 综 合 高 中 班 学 生 的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水 平, 为学生继 续学 习提供保 障 , 课 程 体 系 综 合 文 化 基 础 知识 、 专 业 基础 理论 知 识 与 技 能 知 识 , 如 文 化 课 中语 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专业理论课 中的“ 机械制 图” “ 机 械 基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同等 要 求 , 以适 应 学 生 升 人 高 职后 学 习 的
系 的根 本 依 据
( 一) 机 电专业 “ 3 + 3中 高 职 衔 接 项 目 ” 中 职 阶 段 培
养 目标设定 机 电专业 “ 3 + 3中高职衔 接项 目” 前 三年 人才 培养
目标 应 介 于 机 电 中职 就 业 班 和 机 电综 合 高 中班 的 培 养
圃2 0 1 4 年 第 1 1 期
识 的 学 习 和 深 度 方 面 要 求 ,英 语 教 学 也 应 降 低 学 习难 度。 二、 课程深度 融合是“ 3 + 3中 高 职 衔 接 项 目” 课 程体
系构 建 的 目标
保 证 中高 职 机械 制 图学 习 的连 贯 性 , 又 各 自相 对独 立 , 避
四、 实 践一 修 正一 实 践 是 中高 职 衔 接 课 程 体 系构 建 的 主 要 方 法 和 程 序
不进 行 中高职课程 的深 度融合 .很难发 挥 中高 职衔接 项 目人才培 养优势 。机 电专业 中高职 阶段重叠 的课程
高 职 阶 段 培 养 目标 原 则 上 与 从 其 他 途 径 进 入 高 职 的 学生 培养 目标 没 有 太 大 差 别 , 主 要 培 养 面 向现 代 制 造
业, 德、 智、 体、 美全 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 型专 门人才 ,
培养 适 应 市 场 经济 需 要 , 具 有 良好 职 业 道 德 和 较 高 职 业 素质 , 具 有 较 强 职业 综 合 技 能 , 能独立创业 , 因 地 制 宜 地
的最 优 。
【 关键词 】 3 + 3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 系 机 电专业


培 养 目标 是 建 设 “ 3 + 3中 高 职 衔 接 项 目” 课 程 体
础” “ 液压与气 动” “ 电工 基础 ” “ 电子基 础 ” 等. 深度 和难
度 要 求 与综 合 高 中学 生 一 致 , 技 能 知 识 学 习 与 中职 机 电
不相同 , 中 高 职 衔 接 项 目的 学 生 职 业 能力 强 而 逻 辑 思 维 能 力相 对 较 差 , 构 建课 程 体 系 时 应 区 别 对 待 。要 相 对 弱 化逻辑思 维能力 、 研 究 能 力 培 养 方 面 的要 求 , 强 化 学 生 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 在 课 程 安 排 中 淡 化 数 理 等纯 理 论 知
需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的需要 。 ( 二) 机 电专业 “ 3 + 3中高 职衔接项 目” 高 职阶 段培
养 目标 设 定
目标 之间 , 培养 学生 良好 的文化 修养 和职业道德 , 掌握
机 电技 术 应 用 专 业 对 应 职 业 岗 位 必 备 的知 识 与技 能 . 培 养 能 从 事 自动 化 设 备 和 自动 生 产 线 的 安 装 、 调试 、 运行 、 维 护 和 营销 等 工 作 , 能胜任生产 、 服务 、 管 理 一 线 工 作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