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坪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概述•矿井灾害预防措施•矿井灾害处理计划目•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录矿井灾害概述矿井灾害是指发生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的事故。
类型矿井灾害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火灾、顶板事故等。
矿井灾害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生产停顿灾害发生会导致生产设备、设施等严重损坏,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灾害可能对矿井周围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
灾害发生后,往往需要长时间进行事故处理和恢复生产,严重影响煤炭的生产和供应。
保障生命安全:加强矿井灾害防控,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矿井灾害防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经济利益:通过预防和控制矿井灾害,可以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煤炭行业的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矿井灾害对煤炭行业和矿工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矿井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矿井灾害的防控意义矿井灾害预防措施在矿井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评估,了解地层结构、断层、褶皱等地质情况,为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地质勘探与评估根据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情况,合理规划矿井布局和开采顺序,避免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进行开采,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合理布局与开采顺序在采掘过程中,及时采取支护和加固措施,确保巷道和采场的稳定性,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
支护与加固措施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通过预抽、边抽等方式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减少瓦斯涌出量。
瓦斯抽放系统通风管理瓦斯监测与报警加强矿井通风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畅通、稳定,有效稀释和排出瓦斯,防止瓦斯积聚。
安装瓦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矿井中的瓦斯浓度,一旦超过规定值,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030201在产生矿尘的环节,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如水炮、湿式喷浆等,降低矿尘产生量。
湿式作业加强矿井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矿尘在巷道中的停留时间。
煤矿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煤矿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1.要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放达标、监测有效、管理到位”的工作体系。
建议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并保证质量,可靠控制风流。
2.掘进工作面是瓦斯事故易发地区,要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供电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设置可靠的“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
3.局部通风机必须明确由专人管理,其他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杜绝由于随意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行而造成瓦斯积聚的发生。
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
4.加强矿井瓦斯巡回检查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瓦检员空班漏检,严格瓦检员井下现场交换班制度的落实,保证采掘工作面24小时有瓦检员监管瓦斯。
5.加强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管理,保证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安全可靠。
每月至少对安全监控设备调试、校正1次。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
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6.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采煤工作面、采区回风巷和总回风巷安装甲烷传感器,并保证“瓦斯电”闭锁装置灵敏可靠。
7.加强对瓦斯抽放管路的管理工作,在主管路、主要分管路必须装设孔板流量计、瓦斯、一氧化碳、温度、抽放负压等传感器。
8.抽采干管、支管在斜巷下坡口,龙门弯进气侧、管路的低洼处,应安设放水器,并有选择的安设除渣器。
涌水量较大的抽采钻场应设自动放水器,安设放水器时不得在瓦斯抽放管上打孔,放水口须设在管路的正下方,放水器离地高度应保持在150mm-200mm左右,放水器下方加工架子。
放水工每班检查放水器放水情况,确保抽放管路的通畅。
9.瓦斯尾巷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推进长度,不得留有盲巷,巷道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10.进入尾巷的钢管、轨道、金属网等导电物体,必须有防止产生静电、摩擦火花的安全措施。
铜矿开采中的灾害防范措施
标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标准规范的目的:确保铜矿开 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标准规范的实施:企业需按照标准 规范进行开采作业,政府相关部门 进行监督和检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标准规范的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 程、环保要求、设备标准等
标准规范的更新与完善:根据实际 情况和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 标准规范,提高铜矿开采的安全性 和环保性
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加强
法律法规的制 定与完善:明 确铜矿开采中 的安全标准和
规范
监管部门的职 责与权限:明 确各级监管部 门的职责和权 限,确保监管 工作的有效进
行
企业主体责任 的落实:企业 应承担安全生 产的主体责任, 加强安全管理
和培训
社会监督与参 与:鼓励社会 公众参与铜矿 开采安全监管, 形成全社会共 同关注的良好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技术创新: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动矿山智能化、绿色化建设。
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废弃物排放
技术创新:研发 高效、环保的开 采技术,降低对 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遵循 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经济、社会、 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 推广绿色矿山建 设,实现矿山的 可持续发展
铜矿开采中的灾害防 范措施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铜矿开采灾害 概述
04
生产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02
地质灾害防范 措施
05
法律法规与标 准规范
03
矿山环境灾害 防范措施
06
技术创新与发 展趋势
01 铜矿开采灾害概述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制度神木县孙家岔镇崖窑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七年七月三日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制度为从源头上遏制事故发生,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为副组长,以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及通风、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7年1月20日对我矿井田范围及周边进行了隐蔽致灾普查,结合我矿实际,重新建立本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机制。
一、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组长:王俊义副组长:问建武、刘富明成员:郭学军、钟敬民、刘涛、段绪强、尚明生、陈安峰组长全面负责组组负责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重点负责隐蔽普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措施。
成员根据分工,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安全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要求,保证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一、煤矿位置、范围神木县孙家岔镇崖窑峁煤矿整合区呈不对称的棱形,北西—南东向长约2.12~2.55km,北东—南西向宽约0.92~1.61km,面积约2.8096km2。
北部绝大部分位于朱盖塔井田,南部小部分位于孙家岔井田内,其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此范围由陕国土资矿采划[2011]82号文《关于划定神木县孙家岔镇崖窑峁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划定,拐点坐标见表1-4-1。
表1-4-1 神木县孙家岔镇崖窑峁煤矿(整合区) 拐点坐标一览表神木县孙家岔镇崖窑峁煤矿(整合区)北与刘家峁煤矿整合区、炭窑峁煤矿相接,西与炭窑沟煤矿整合区相接,东与神木县润邦矿业有限公司(整合区)相接,东南部为马如不湾煤矿,西南部为杨昌湾煤矿。
二、四邻关系我矿井田北与刘家峁煤矿、炭窑峁煤矿相接,西与炭窑沟煤矿相接,东与神木县润邦矿业有限公司相接,东南部为马如不湾煤矿,西南部为杨昌湾煤矿。
井田范围及毗邻关系见图1-2。
图1-2 井田范围及与相邻矿井关系示意图三、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1、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我矿井田内现无其他生产矿井,原崖窑峁煤矿及小煤窑开采浅部煤层,已形成部分采空区;在其邻近周边有多处小煤矿在开采,也已形成部分采空区,且积水情况均不清;随着煤矿开采,采空区面积会逐渐增加,采空区积水也会随之增加。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是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隐患,一旦这些隐蔽致灾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识别和控制,就有可能对煤矿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防范和控制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建立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制定排查制度的背景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的潜在安全隐患。
这些隐患可能会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暴露出来,造成事故或者其他不良后果。
为了防范和控制这些隐蔽致灾因素,煤矿企业需要全面深入地开展排查工作。
二、制定排查制度的意义制定排查制度的意义是为了为煤矿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解决方案,并在防范和控制隐蔽致灾因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排查制度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进行研究和认识,并提出预防或者控制隐患的措施。
三、排查制度的内容1、制定排查方案。
根据煤矿的开采工艺和采空区特点,制定具体的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方案。
方案应考虑开采工艺与地质情况,包括采空垮落坑处于地表上方、矿压对地表的危害、输送系统与采空空洞地质控制等。
2、确定排查日期。
依据生产特点及时间要求,根据采空区的情况确定排查日期,评估采空区的风险状态。
3、进行排查。
煤矿企业应当对采空区的所有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一一排查,包括采空区地下水、矿井底板形变、矿体泄水等等。
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应由矿长以上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并配备有且仅有具有丰富采矿经验的矿山技术人员。
4、排查方法。
采用检查、测量、实验和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采空区中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5、确定改善措施。
对于发现的隐蔽致灾因素,煤矿企业应当制定整改措施,并在排查结论的基础上对采取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决定整改方案的实施。
6、制定报告。
在完成排查工作后,煤矿企业应当制定一份详细的排查报告,报告中需详细描述排查的步骤、发现的隐患、整改方案,以及防范和控制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的具体措施和效果等内容。
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方案
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方案二0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技术与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地质保障能力,深入排查煤矿深层次的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到煤矿灾害综合治理超前预防实现源头治理,特制定以下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1.1 矿井概况XXXXX,隶属于XXXXX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地方国有,属六证齐全生产矿井,矿区东西长约5500m,南北宽约4700m,由46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约3.8674km2。
限采二1煤层,限采标高为+200m~-400m。
开采水平为-160m。
采用单水平上下山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矿井正常涌水量160m3/h,最大涌水量200m3/h,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根据2013年8月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5.7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2.62m3/min,属瓦斯矿井;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性。
1.2 采区划分井田共划分为23采区、24采区、45采区和25采区四个采区。
1.3 工程地质1.3.1 二1煤层顶板根据井田地质勘探报告、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以及矿井近几年开采揭露情况:二1煤层位于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层相对埋深374.6~435.5m,煤厚沿走向NW和倾向WE呈波浪起伏,有厚薄相间现象。
煤层顶板由于受滑动构造影响,二1煤层伪顶缺失,工作面回采期间仅局部见0.1~0.3m厚深灰至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二1煤层与其直接顶粉砂岩直接接触,该岩层厚度2.33~11.16m,岩性灰色,粉粒砂状结构,具裂隙,裂隙充填方解石脉,层面含大量白云母片及炭质。
上接深灰色砂质泥岩,层厚在3.4~11.16m,局部偶含0.04m厚的二3、二2煤线,距二1煤层顶板10.5m左右;其上部为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产出,由二1煤层顶板到五煤段间隔173.16~226.67m左右,总体来说区内二1煤层顶板主要以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中粒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次之,其中,矿区西南部主要以细粒砂岩为主,矿区东北部主要以砂质泥岩为主。
矿井灾害的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矿井灾害的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各类重大事故防治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观念,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摆在议事日程,采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安全生产的宣扬和教育,使一矿员工对矿井灾害的预防和处理,有明确的熟悉,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真抓实干,强化现场管理,严格安全监督检查,以下为各类事故的具体防治措施:〔一〕预防顶板大面积冒落的措施1、各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支设足够数量的支架和支柱,做到迎山有力,回采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中的规定,及时进行回柱放顶,不得随意扩展空顶面积,采掘面面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顶板支护的动态监测。
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2、回采工作面内初次放顶,收尾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
安全员要在工作面巡回检查顶板状况,当状况危急时要马上组织人员撤出工作面。
3、当采掘工作面过断层,褶曲、空巷、过局部破碎带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或改变支护形式,报总工程师批准,并组织工人学习并贯彻执行。
4、回收支柱〔架〕时,必须认真执行作业规程有关规定,先支后回,当压力较大时,要打好临时支护或护身柱,采纳远距离操作回柱的方法进行回撤。
5、采掘工作面坡度达到5。
以上的工作面,支架、支柱必须联锁,〔用拉杆连接〕并制定特别措施。
6、巷道的整修工作必须制定专门的措施,必须保持由外向里的整修原则。
7、巷道的回撤工作必须制定专门措施,保持由里向外架回撤的原则。
〔二〕预防水灾的措施:我矿可能发生的水患主要有:〔1〕断层水〔2〕夏季洪水灌入井下〔3〕奥灰突水等为此定出以下预防措施:1、有关部门要做好矿井水文地质的基础工作,井下各出水点的观测,完善矿井水文地质图。
同时要广泛收集资料的状况下进一步摸清矿井水文地质状况。
2、掘进工作面和其它地点如碰到《规程》266条中所述可疑状况地,必须保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探放水工作,查明状况确认安全后方可安排生产。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火灾因素排查
总结词
及时发现并处理火源,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详细描述
通过加强火源管理、定期巡查等方式,对矿区的火灾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包括明火、电气火花等,评估其对煤矿 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
03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治理
制定治理方案
01
02
03
确定治理目标
明确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 范围、重点和目标,确保 治理工作有针对性。
背景介绍
01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其 中很多事故是由于隐蔽致灾因素 未被及时排查治理所致。
02
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煤矿隐蔽致 灾因素排查治理实施方案,以提 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02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
地质构造排查
总结词
深入调查分析,确定地质构造对煤矿 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
详细描述
通过收集地质资料、现场调查分析等 方式,对矿区内的地质构造进行全面 排查,包括断层、褶皱、节理等,评 估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
通过开展灾害预防和处理培训班、模拟演练等方式,对职工 进行灾害预防和处理教育,使职工了解灾害预防和处理的基 本知识,掌握应急处置方法,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职工进行应急救援教育
总结词
强化职工应急救援意识
VS
详细描述
通过开展应急救援知识竞赛、模拟演练等 活动,对职工进行应急救援教育,使职工 了解应急救援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和配 合要求,提高其应急救援意识和能力。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实施方 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治理 • 安全技术措施 • 培训与教育 • 监督与检查 • 结论与建议
01
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与对策建议
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与对策建议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缺乏安全意识。
一些煤矿从业人员对安全意识不强,往往忽视安全规定和标准,导致事故频发。
第二,设备老化。
一些煤矿使用的设备陈旧,维护保养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管理不到位。
一些煤矿管理者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四,技术水平不高。
一些煤矿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安全技术支持,容易引发事故。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第二,更新设备设施。
加大对煤矿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加强管理监督。
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煤矿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提升技术水平。
加大对煤矿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安全技术水平,提高煤矿安全防范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对策建议的实施,相信能够有效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煤矿安全事故是一个涉及到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
煤矿是煤炭资源的主要开采地,然而煤矿开采也伴随着高风险和危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煤矿安全事故屡禍不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前述的原因和对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意识。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应采取以下综合的对策: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立法和法规的制定,依法严格监管,确保煤矿生产达到安全标准。
同时,对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严厉惩处,形成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其次,加强技术投入和研发。
提高煤矿的生产技术水平,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效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
完善煤矿的安全设备设施,包括排水处理、通风设施、应急救援设备等,保障煤矿工作场所的安全和舒适。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引言煤矿采空区是地下煤矿在采煤过程中留下来的空间,也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隐蔽致灾因素。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确保煤矿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
制定背景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煤矿发生的事故都与采空区有关。
不良的管理措施、不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等原因,都导致煤矿采空区存在诸多隐蔽致灾因素,其中包括采空区塌陷、突水、煤瓦斯积聚等,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
对照目前我国煤矿事故形势,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有针对性地对采空区进行定期检查和全面排查,从而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
制定目的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1.对煤矿采空区进行全面的隐蔽致灾因素排查;2.确保采空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3.提高采空区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事故损失;4.规范采空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制定范围此制度适用于国内所有不同级别的煤矿,针对所有采空区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排查,确保所有采空区都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规范和标准。
排查标准1.采空区的形态和结构是否符合要求;2.采空区内部的气体是否稳定;3.采空区内是否有煤炭积聚;4.采空区是否存在突水等灾害;5.采空区的支护是否完好;6.采空区与目前的煤矿生产活动是否有联系;7.采空区中的各种设施是否齐全完整。
以上七个方面是排查的重点,每个方面都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排查要点和标准,排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排查过程排查的步骤如下:1.确定排查时间和地点,确定排查人员名单;2.排查前,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让排查人员了解掌握具备排查技能;3.到达煤矿采空区后,必须了解采空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现状、规模、煤种等;4.立即开始对采空区进行排查,根据排查标准逐项进行检查;5.在检查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6.汇总排查数据,形成报告,对采空区的情况进行评估。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主管领导:通风副总、地测副总成员:安监处副处长、安全信息中心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通风区区长、地测科科长、生产单位正职、各科区技术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由欧阳林超任办公室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范围主管领导全面承担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承担全面评估采空区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效果评价,承担整顿、整治方案与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主管领导配合主管领导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区排查工作,承担安排拟定整顿、整治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承担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管与督查,承担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主管领导、副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并承担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与整顿、整治方案工作,科区技术员承担本单位内的采空区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办公室职责范围,承担整理与完善采空区隐蔽致灾排查有关基础资料,接受领导小组指示,承担督促措施的贯彻与落实,承担落实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工程进度与完成情况,在阶段内编制总结报告。
三、排查范围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隐伏在煤层及围岩内,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采煤活动后采空区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可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煤炭自燃、水害等不良因素,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主要包括: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等不良地质体。
四、排查制度①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由总工程师安排通防、技术、地测、安监等部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确保矿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普查方案。
二、普查目的1.全面掌握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基本情况,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识别和评估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预警和防范措施。
3.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三、普查范围1.矿井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2.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包括采煤方法、采掘工作面布置、通风系统、运输系统等。
3.矿井安全设施:包括安全监控系统、瓦斯抽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
4.矿井灾害防治:包括水害、火灾、瓦斯爆炸、顶板事故、冲击地压等。
四、普查内容1.矿井地质条件普查(1)地层岩性:调查地层岩性分布、岩性变化规律,确定矿层赋存状态。
(2)构造:调查构造类型、规模、分布,分析构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3)水文地质:调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害发生机理和防治措施。
(4)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顶板、底板、边坡稳定性等。
2.矿井开采技术条件普查(1)采煤方法:调查采煤方法类型、适用条件、优缺点,分析采煤方法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采掘工作面布置:调查采掘工作面布置方式、参数,分析采掘工作面布置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通风系统:调查通风系统类型、参数、设备,分析通风系统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4)运输系统:调查运输系统类型、参数、设备,分析运输系统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矿井安全设施普查(1)安全监控系统:调查安全监控系统类型、参数、设备,分析安全监控系统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瓦斯抽采系统:调查瓦斯抽采系统类型、参数、设备,分析瓦斯抽采系统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排水系统:调查排水系统类型、参数、设备,分析排水系统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4)供电系统:调查供电系统类型、参数、设备,分析供电系统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
煤矿采空区隐匿致灾因素排查制度随着社会的进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煤炭资源的开采成为世界经济中至关紧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煤矿采掘过程中,采空区的形成给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采空区隐匿致灾因素是造成煤矿事故的紧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地排查和管控这些隐患,已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紧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从采空区隐匿致灾因素的种类、排查方法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采空区隐匿致灾因素的种类1.冒顶采空区冒顶是指煤岩层在采掘过程中,受到矿压之后,岩层显现断裂、塌陷,会对下方进行开采的岩石带来肯定的威逼,导致事故的发生。
2. 煤层遗留在煤层采掘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或其它原因,可能会造成煤矸石和煤炭遗留在采空区中。
将来在进行煤矿采掘作业时,会对煤层遗留物造成肯定的危害,简单引发矿井事故。
3. 煤炭自燃采空区中采掘的煤炭,由于质量、含油量等因素,有可能导致自燃。
假如采空区中的自燃不得到适时的防治,将会带来巨大的威逼。
4. 区域沉降由于采掘过程中对煤层进行了破坏和压实,很简单引起采空区地面下沉,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5. 气体积聚在采矿过程中,采空区的气体积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假如气体排放不适时,会形成有害气体积聚,对人体和矿工安全造成威逼。
6. 采空区涌水在采空区中,地下水很简单积累。
由于采掘过程中对煤层进行了破坏,水流简单进入采空区,形成洪水,带来重点的生命财产损失。
二、采空区隐匿致灾因素排查方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确保采空区的安全特别紧要。
要想排查煤矿采空区隐匿致灾因素,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方法,才能发觉问题和处理问题。
1. 摸排式排查该方法重要是在采煤工作面的下方,依照规定的间隔进行现场察看并记录反馈地质情况。
这种方式比较贴近实际,在煤矿的日常工作中应用广泛。
2. 透照法排查透照法重要采纳的是透过采空区内部的光线,通过看到岩层、煤岩下方的水层面、煤岩或岩石大块之间存在的空隙、周边环境中的地质条件等推测采空区隐匿致灾的情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防治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防治发表时间:2018-11-01T11:29:27.7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作者:王广银公冶祥伟朱思猛[导读] 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在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时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问题。
宁夏鲁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吴忠 751100.摘要: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在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时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问题。
本文通过对瓦斯、煤尘、火灾、水灾和顶板事故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煤矿工业中存在的主要灾害,并介绍近些年来中国在防治以上灾害取得的一些成果。
关键词:矿井安全;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我国对煤的需求不断增大,煤炭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煤矿虽然不少,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的复杂和安全技术的低下,煤矿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问题,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对我的经济和人生安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加强煤矿灾害的防治对我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煤矿致灾因素类型1.1 瓦斯灾害煤矿的致灾因素很多,瓦斯灾害是导致煤矿灾害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
煤矿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对煤矿来说是毁灭性的破坏,直接摧毁矿井设施,对从事煤矿采挖的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我国煤矿均为有瓦斯涌出的矿井,全国煤矿的年瓦斯涌出量在100亿立方米以上。
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占49.8%,煤炭产量占42%。
煤层瓦斯压力会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度的不断增加而增大。
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平均每年增加10~20米,隨采深的增加,地应力、瓦斯压力、地温也越来越高,煤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步加重,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煤层瓦斯压力平均每年增加0.1~0.3兆帕,绝对瓦斯涌出量每年增加15亿立方米左右。
1.2 矿井火灾矿井起火是矿井灾害之一,在我国的矿井中,几乎所有的矿井中都存在着自然发火的危险,严重的危害着我国的煤矿产业的发展。
当矿井发生火灾时,很容易引起瓦斯爆炸或者煤尘爆炸,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矿井灾害的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矿井灾害的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矿井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开采方式,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矿井灾害是指在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故,包括矿井坍塌、火灾爆炸、瓦斯突出等。
这些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以及生产停滞等影响。
因此,矿业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矿井灾害的预防措施安全生产意识培训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矿业企业应该针对人员分类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包括安全工作规程、灾害知识、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
同时,应举行现场实地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反应能力。
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矿业企业需要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对瓦斯浓度、温度、空气质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矿井内存在的风险隐患。
设备检修和维护企业要定期检修设备、维护设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设备失效引发事故。
同时,也要配备维修工具及备件仓储,对设备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进行维修。
安全出口建设矿井必须设立足够数量、位置合理的安全出口,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及时疏散。
安全出口要保证足够的宽度和高度,考虑到人员逃生需要的时间,出口的长度也要合理。
瓦斯抽放和消防设施建设矿业企业必须建设瓦斯抽放设备及消防设施。
矿井内所存放的火源如火矿灯、电线和机械设备等可能会引发火灾,因此,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保证煤矿的通风,保持煤矿内各区域内的氧气充足。
矿井灾害的处理方法召开紧急会议在灾害发生后,矿业企业应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及时组织救援力量,分工明确,制定救援计划和措施。
救援队伍和装备搭配完备矿业企业在平时要建立救援队伍,训练队员熟悉救援技能和使用救援装备;在灾害发生时,可以迅速组建救援队伍,对灾害进行处理。
此外,企业还要采购合适的救援装备,包括救生绳、呼吸器等。
瞬间决策和统一指挥在救援过程中,需要执行瞬间决策,并且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救援。
做好信息共享和沟通,准确记录救援过程和每一个救援成员的行动,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事故原因及时调查当灾害处理结束后,企业还要对灾害的原因进行调查,查明地质因素、人为原因等,总结教训,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相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普阳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技术与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地质保障能力,深入排查煤矿深层次的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到煤矿灾害综合治理超前预防实现源头治理,特制定以下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方案:一、矿井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第一节地理情况和煤层赋存情况矿区位于和田县城南126km处,本矿地处昆仑山北缘,相对高差在430米之内,广泛被第四系冲-洪积物覆盖。
其地势南西高北东底,海拔高度3310-2880米之间,矿区范围为东西长2.4-4.8千米,南北倾向宽2.9-4.8千米,矿区面积36.06平方公里。
矿井基岩出露较好,主要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康苏组,矿区含煤地地层沿走向、倾向稳定,只是倾角有一定的变化,呈单斜构造,矿区中东部发育一条近南北向逆断层,对煤层未产生大的破坏作用,矿区的煤层从东向西有一定的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矿区自下而上有2个可采煤层,煤层总厚度5.24米,两层煤具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期3-4个月,煤尘均具有爆炸倾向性。
矿井工业储量为69.03M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37.26年。
井田勘探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80坐标系)第二节瓦斯情况1.瓦斯含量依据瓦斯测试分析成果,井田内各煤层瓦斯含量如下:A2-1煤层瓦斯含量:CH4为0~0.42 ml/g可燃质,CO2为0.03ml/g可燃质~0.45ml/g可燃质。
瓦斯梯度计算数据采用瓦斯分带为氮气—沼气带的7-4、12-2孔瓦斯测试数据,经计算A2-1煤层瓦斯梯度为650m/(m3/t)。
A2-2煤层瓦斯含量:CH4为0.11ml/g可燃质,CO2为0.06ml/g可燃质。
A3煤层瓦斯含量:CH4为0.26ml/g可燃质;CO2为0.11ml/g可燃质2.瓦斯成分依据瓦斯测试分析成果,井田内各煤层瓦斯成分如下:A2-1煤层瓦斯成分:CH4为0~17.11%,CO2为0.35%~35.89%,N2为78.57%~97.28%。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
煤矿采空区隐藏致灾因素排查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采空区安全管理水平,防范采空区隐藏致灾因素,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对采空区隐藏致灾因素的全面排查,规范相关管理措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的全部采空区,包含已经开采的采空区和新开采的采空区。
三、定义和原则1. 采空区指对煤矿进行开采后形成的矿井空间。
2. 隐藏致灾因素指在采空区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包含但不限于地质结构分裂、煤与瓦斯突出、撞击地压等。
3. 排查对采空区中的潜在隐藏致灾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检查的过程。
4. 管理标准对煤矿采空区隐藏致灾因素的排查、整改和管理工作所应遵守的规定和标准。
5. 考核标准对煤矿企业的煤矿采空区隐藏致灾因素排查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指标和要求。
四、排查责任与流程1. 排查责任1.1 煤矿企业应设立特地的采空区隐藏致灾因素排查小组,负责采空区的排查工作。
1.2 煤矿企业法务部门应帮助排查小组订立煤矿采空区隐藏致灾因素排查制度,并对排查工作进行引导和监督。
1.3 排查小构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进行排查工作。
2. 排查流程2.1 排查前的准备工作:•分析煤矿的采空区特点和地质条件;•订立排查计划,明确排查范围和时间;•配置必需的排查工具和设备。
2.2 排查工作步骤:•深入采空区,对地质结构进行察看和记录;•测量瓦斯和煤尘浓度,评估瓦斯突出和煤尘爆炸等风险;•检查支护设施和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调查地面沉降和地面下沉情况,评估撞击地压风险。
2.3 排查结果的处理:•将排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订立相应的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隐藏致灾因素进行标记和警示,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汇报。
五、管理标准1. 排查范围•对全部煤矿采空区进行排查;•特别重视对新开采的采空区进行排查。
2. 排查周期•新开采的采空区应在开采前、开采过程中及开采结束后进行排查;•已开采的采空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排查。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
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随着煤矿工业的发展,煤矿采空区危害愈加突出。
煤矿采空区隐蔽的致灾因素,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理,将会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建立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对于预防和减少矿井事故有着重要作用。
1. 排查制度的必要性煤矿采空区作为煤矿开采的必经之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采空区也具有隐蔽性和危险性,在金属矿山生产中,采空区开采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且问题突出,发生事故率高。
经过调研和实践,对采空区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排查成为矿山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管控风险,保障安全。
2. 排查制度的内容针对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1) 采空区界限标志首先,需要明确采空区的界限范围,确定合理的采空区标志,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预测手段,进行确定。
(2) 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对于采空区内可能出现的隐蔽致灾因素,如煤层变形、瓦斯漏、煤层突出等因素进行排查,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
(3) 现场安全检查每年进行定期的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采空区内存在的安全问题,确保本次工作安全稳定。
检查过程中,应配备专业人员,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严谨认真开展,做到言行一致,从识别问题到解决问题所采取的行动相一致。
(4) 建立数据管理针对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数据管理,实现信息收集、整合和共享,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资源,对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测。
(5) 实施制度评估每年对排查制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结果进行制度的完善和改进,确保制度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3. 有效性分析建立煤矿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率。
第二,加强对采空区的监管,保证生产安全。
第三,促进了全员安全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提升了矿山管理水平,改善了煤矿环境,保护了煤矿资源,推动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翔矿业管理公司铜锣坪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二0一五年一月二十五日铜锣坪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技术与装备水坪和安全生产地质保障能力;深入排查煤矿深层次的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到煤矿灾害综合治理超前预防实现源头治理,特制定以下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一、矿井概况铜锣坪煤矿位于耒阳市公平圩镇新山村境内,地理坐标为:东径112°53′38″-112°53′42″,北纬:26°12′35″-26°12′38″之间,矿井距耒阳市县城直线距离30公里,G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从矿井西侧通过,交通较方便,原煤外运条件较好。
开采白砂矿区周家坳井田二叠系龙潭组煤层,保留井筒三个,即一主一副一风。
属证照齐全生产矿井,矿区南北走向长约1500m南北宽约890m,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约0.86km2。
采5、6煤层,6煤为矿井主要主采煤层,5煤为局部可采;6煤层煤厚0~11.6米,平均厚3米;现主要开采新生煤矿开采后的残余块段及复采煤,平均煤厚1.5米;矿井构造类型为简单类型,煤层倾角一般为10~20°,开采标高为+200m—-10m。
铜锣坪煤矿井田面积0.86km2。
矿井于1996年12月开工建设,1998年10月投产,2008进行技术改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
截止2014年末矿井保有储量69.5万吨,可采储量52.6万,吨剩余服务年限6.7年。
矿井划分二个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40 m、±0m。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梁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手工落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的回采工艺。
根据2013年8月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26.45m3/t 绝对瓦斯涌出量2.37m3/min属高瓦斯矿井,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根据原资源储量报告提供的涌水量资料和实际调查情况,矿井正常涌水量10 m3 /,最大涌水量20 m3/。
二、采区划分井田共划分为14采区、21采区二个采区。
其中11采区作为主采区,21采区作为接替采区。
14采区1461工作面、1462工作面设计走向长60m,倾斜长80m,煤层倾角为12°,煤层均厚2.2 m。
采高2 m,可采储量3.12万吨。
6煤层顶、底板:根据井田地质勘探报告、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以及矿井近几年开采揭露情况6煤层情况,老顶和直接顶是粉砂至细砂岩石,伪顶为灰黑色炭质泥页岩,底板为细粒石英砂岩,走向NW和倾向WE。
矿区内无大的断层。
根据矿井规划未来三至五年主要采掘活动区域为井田南翼,14、16采区。
三、相邻矿井位置及开采情况矿井开采范围内老窑和采空区主要为新生煤矿周家坳工区的采空区和矿井本身的采空区,周家坳已开采至深部,矿井水已渗透到周家坳工区,因此矿井无大的老窑积水危险,但生产过程中需防止局部老窑水积蓄。
根据近几年对矿井开采范围内内地面巡查,地面无塌陷及裂缝等情况。
四、老空水防治措施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老空水害的防治,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采用“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双重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 教育职工熟悉突水征兆,即牢记煤层发潮、变软、色暗无光彩、挂汗、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有硫化氢俗称臭鸡蛋味气味等,这些都是可能出水的征兆。
2) 对已经探明的积水区,采掘工程接近时,要事先划定警戒范围,并安排好应急水仓、排水设备等,制定好安全措施后、再进行探放,待彻底排空积水后才允许掘进或回采。
3) 对未知积水区,要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坚持探放水制度,绝不能“未探先掘”。
4) 严格保护各类煤柱,尤其是边界防水煤柱、断层和采空区防水煤柱。
五、地表水防治措施1) 掌握当地历史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重点加强雨季三防工作;若出现暴雨或洪水时及时巡查并撤出井下人员必须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并严格执行防止地表水渗入到井下发生淹井事故。
2) 定期检查泄洪沟、排水沟等设施完好情况发现淤积排水通道时及时进行清理保证地表水通畅下泄。
3) 定期检查地面废弃井筒及塌陷裂隙并应及时充填轧实对于废弃的井筒必须进行密闭浇注一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减少大气降水对矿坑的补给。
4) 对于容易积水的地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
修筑沟渠时应避开煤层露头、沟缝和透水岩层。
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时应填坪压实。
5) 组织检修供电线路、备用机组、避雷装置、机电设备保证其畅通、完好、灵敏可靠。
6) 清挖井下水仓及排水沟检修排水设备、排水管路保证其完好可靠、安全运行、储水系统畅通。
7) 调度室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天气异常时立即汇报防汛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六、瓦斯防治1) 矿井建立瓦斯防治工作组织机构健全瓦斯管理各项制度并切实贯彻落实。
2) 按要求配备有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仪器瓦检员定期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瓦斯检测仪器定期校验并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鉴定。
3) 对井下作业地点采用机防和人防监测监控双重管理,杜绝停风、微风、无风和瓦斯超限作业现象。
4) 编制瓦斯检查记录手册、交接班制度,制定并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现场瓦斯管理制度、瓦斯日报审阅制度、“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严格落实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做到瓦斯检查“三对照”,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现象,发现瓦斯积聚及时处理。
5) 严格落实矿长是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瓦斯日报、瓦斯监测日报矿长、矿总工程师签批制度。
6) 严格执行瓦斯超限制度,按照《规程》规定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中瓦斯浓度超过0.75%、采区回风巷与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电钻打眼,放炮地点20m内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放炮;电动机附近20m内瓦斯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断电电源进行处理。
7) 建立完善的安全瓦斯监测系统,确保其24h正常运转并确保瓦斯、风速、风门开闭、局扇开停传感器正常工作。
8) 制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防治瓦斯积聚措施和瓦斯排放措施。
必须从采掘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对所有局部冒顶区、工作面上隅角等均采用诱导风幛等措施,确保瓦斯不超限,必须建立具体的瓦斯超限停止工作、超限处理和从作业场所撤人的制度。
9) 矿长、技术矿长、爆破工、采掘、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流动电钳工下井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瓦斯检查员携带光学式甲烷检测仪下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并在采掘工作面悬挂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建立健全瓦斯检测监控设备的调校和维护制度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仪每班进行一次对照并有调校和对照记录。
10) 对巷道顶部冒落区要通放排除瓦斯然后尽量堵好塞严减少瓦斯积聚的机会和浓度。
11) 加强对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的瓦斯设风幛或隔墙迫使一部分风流经上隅角排除瓦斯。
12) 加强跟班安全员、掘进技术员、瓦检员、采队长、掘进带班班长、跟班电工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技术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坪发现瓦斯聚积规程规定立即采取措施停工、停产、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13) 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同时向矿调度室报告停工区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时,立即处理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
14) 严格执行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出入井人员登记制度严禁携带火种入井。
15) 消灭明火、明电照明、明火明闸刀开关。
严格执行放炮作业规程作业严禁采用明炮、糊炮、炮眼深度低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放炮。
16) 严禁使用非矿用电缆,严禁出现羊尾巴或破损电缆,严禁在井下拆卸、敲击矿灯如有灯锁失效、灯线破损、灯头密封不严、灯头玻璃破裂严禁使用。
17) 加强电器设备的管理杜绝失爆设备入井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带电变迁。
严禁使用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直接向井下供电井下电器设备必须具有三大保护装置。
18) 井下电焊特殊作业时必须制订特殊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审批后方可进行井下电气焊特种作业。
19) 利用每旬逢“6”日为隐患排查活动对井下存在的通风不合理、瓦斯治理盲区落实责任按“五定”原则严格进行整改。
七、顶板管理1 认真落实跟班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
2 按照要求在井下个作业地点配备一线监督员加大现场监督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3 严格按照“三大规程”和安全措施进行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全管理由安监科监督各种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
4 加强对作业现场人员、工程、顶板管理安全防护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思想。
5 对作业现场实行安全确认各岗位作业人员严格按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文明规范作业和操作,使各种作业活动必须在安全条件下进行。
6 回采工作面严禁放煤和移架同时作业,两者作业地点间距相隔不少于15米。
7 作业地点开工前,必须在作业地点附近备足钎椽、椽子和梢子等仿冒顶材料,统一码放指定地点且不影响通风行人。
8 严格落实采掘工作面工程管理制度,做到支架应山有力,对变形支架及时替换,失修巷道及时维护。
9 开工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柄工具将顶帮的活矸、聋煤、片帮等一切不安全隐患处理掉确保安全后方可开工。
10 现场人员必须经常检查顶板、煤壁、支架等情况,严禁空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11 发生片帮、冒顶的空帮、空顶部分要充满填实,用支护材料接顶,减少对巷道的压力。
12 遇到地质复杂顶板破碎易冒顶时,应进行超前支护后方能进行施工。
13 掘进施工时,必须使用前探梁作临时支护,所有作业人员必须随时观察自己所处位置的安全情况,确保安全作业。
八、工程地质方面1) 由地测人员结合井下采掘实际定期对矿区地面进行巡回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优化采掘设计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3) 定期开展矿山工程地质综合治理排查活动组织人员对采动破坏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进行恢复治理修复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生态功能4) 开展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程包括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开采工作面的地表变形监测、地下水水环境的动态监测等内容。
5) 建立地面塌陷地裂缝监测预警系统对已开采地区树立地面警示牌指定监测人员和巡查人员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预警。
6) 对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进行治理对破坏民居进行拆除并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被破坏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对受采矿影响的村庄进行动员搬迁。
7) 按照开采进度及地表变形稳定时间对接替采区开采出现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进行治理8) 结合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根据矿区居民需要科学设计合理部署取土坑、耕地、道路、排水沟工程采取复垦措施恢复矿区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