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_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表征_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

合集下载

膜技术在酶法生产L-色氨酸中去除蛋白质和色素的应用研究

膜技术在酶法生产L-色氨酸中去除蛋白质和色素的应用研究

膜技术在酶法生产L-色氨酸中去除蛋白质和色素的应用研究韦平和;彭加平;周锡樑【摘要】目的用超滤-纳滤膜分离法去除L-色氨酸酶法转化液中的蛋白质和色素.方法 L-色氨酸转化液经适当处理后,输入超滤膜和纳滤膜设备,分别收集输出的清液和浓液,然后检测其透光率并用加入碱或乙醇方式,检查转化液中蛋白质、色素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转化液pH调节至5.5 ~6.0、温度控制在20~25℃的膜分离工艺条件下,经超滤-纳滤输出的清液,加入碱或乙醇无蛋白质析出,透光率达85%以上,比使用活性炭脱色处理的滤液高2.7倍.结论膜分离法去除转化液中蛋白质和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絮凝剂沉淀蛋白质和活性炭脱除色素,从而为酶法生产L-色氨酸提供了一条绿色、先进的纯化工艺.%Purpose The ultrafiltration(UF) combined with nanofiltration ( NF) membrane separation was used to remove proteins and pigments from enzymatic conversion solution of L-tryptophan. Methods The conversion solution of L-tryptophan with certain treatments was inputed into UF and NF membrane filtration equipments, and then clear filtrate and cloudy filtrate through these equipments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The efficiency of removing proteins and pigments from the conversion solution with membrane separation was examined by determining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filtrate and adding alkali or ethanol into the filtrate. Results The conversion solution was adjusted to pH 5. 5-6. 0,and feeding temperature was 20-25 t. Under these operating conditions,no proteins were precipitated from the clear filtrate by adding alkali or ethanol.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clear filtrate at 460 nm was above 85% which was of 2. 7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activated carbondecolorization. Conclusion The efficiency of membrane separation for removing proteins and pigments from the conversion solution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flocculation precipitation and activated carbon decolorization used in the experiment. It developed a green and advanced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I-tryptophan.【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5页(P421-425)【关键词】膜分离;L-色氨酸;超滤;纳滤;蛋白质;色素【作者】韦平和;彭加平;周锡樑【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应用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应用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应用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常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4.7目前,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发酵法和酶法,发酵法是以葡萄糖、甘蔗糖蜜等廉价原料为碳源,利用谷氨酸棒杆菌、枯草杆菌等L-色氨酸产生菌,经微生物细胞内的复杂代谢而生成L-色氨酸;酶法主要是利用色氨酸酶,经酶促反应将底物L-丝氨酸(L-半胱氨酸或丙酮酸)和吲哚合成 L-色氨酸[1]。

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色氨酸工艺简析

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色氨酸工艺简析

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色氨酸工艺简析廖韦红;褚宏;纪衍英【摘要】本文对L-色氨酸进行了简要概述,指出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直接发酵生产L-色氨酸为国内主流方法,并对其成熟的发酵工艺控制、提取工艺进行了简析,并指出部分可进一步优化的工艺点。

其中发酵工艺简析包括菌种培养基增加一定溶度抗生素和控制发酵温度来控制质粒稳定性;分析物料作用并提出优化后的种子、发酵培养基组成;菌种无需控制溶氧,而发酵则用溶氧反馈补料;控制乙酸和氨氮浓度、顺序升温缩短周期降低抑制性副产物作用。

分离提取工艺简析包括硫酸酸化p H2-3,陶瓷膜过滤并控制滤液平均单位为14000-18000u/ml,阳离子树脂纯化,醋酸调pH5.89,0.5%活性炭60℃脱色20-30min,蒸发浓缩结晶,纯化水洗涤整条工艺路线。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世界》【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L-色氨酸;大肠杆菌;发酵生产;提取;工艺【作者】廖韦红;褚宏;纪衍英【作者单位】[1]山东鲁抗生物制造有限公司,山东邹城273517;[2]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3]山东鲁抗立科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L-色氨酸,1825年首次被发现,是第二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各行业。

化学名为α-氨基-β-吲哚丙酸,白色或微黄色片状晶体或粉末,溶于水,在稀酸或稀碱中较稳定。

在有NaOH、CuSO4存在下加热会分解产生大量吲哚。

其生产方法最早是化学合成法和蛋白质水解法,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酶促转化法所替代。

又因酶促反应法底物价格高,转化率低,很快被微生物发酵法替代,有添加前体发酵和直接发酵两种形式。

前体物的价格比较昂贵,不利于降低成本。

又随着重组DNA技术在L-色氨酸生产菌株的筛选中的可靠应用,使直接发酵法更具优势,成为目前的主流工业方法。

L-色氨酸生产菌株有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枯草杆菌,重组大肠杆菌。

L_色氨酸分子印迹壳聚糖膜的制备及透过选择性

L_色氨酸分子印迹壳聚糖膜的制备及透过选择性

第20卷第3期化 学 研 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9月CHE M I C AL RESE ARCH hxyj@L2色氨酸分子印迹壳聚糖膜的制备及透过选择性农兰平,黄敏,庄玉萍(茂名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茂名525000)摘 要:以L2色氨酸为印迹分子,选取富含羟基和氨基的多功能团聚合物壳聚糖(CS)为基本成膜材料,通过相转化法结合碱液处理与硫酸交联两种后处理方式制备了L2色氨酸分子印迹CS膜(M I M),采用红外光谱(FT2I R)对膜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渗透实验考察了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对L2色氨酸的分子识别性能,考察了碱液处理与硫酸交联两种后处理方式对膜的溶胀性以及M I M内物质传递的影响.关键词:分子印迹;壳聚糖;L2色氨酸;透过选择性中图分类号:O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11(2009)03-0015-04Preparati on and Selecti ve Per meati on Character i zati on ofL2Tryptophane M olecul ar I mpri n ti n g Chitos an Fil mNONG Lan2p ing,HUANG M in,Z HUANG Yu2p ing(Che m istry&L ife Science College of M ao m ing U niversity,M ao m ing525000,Guangdong,China)Abstract:Selecting L2tryp t ophane as molecular i m p rinting p ly mers,and chit osan which contains a m2monia gr oup s and hydr oxyl gr oup s as fil m material,L2tryp t ophane molecular i m p rinting CS fil m(M I M)was synthesized by alkali liquor2treate ment with phase inversi on and vitri ol cr oss linkage aftertreate2ment.The compositi on and structure ofM I M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2I R.Molecular identifying abili2ty was researched by infiltrati on experi m ent of M I M.The s welling capacity and the effecting of innermass transfer of M I M were als o researched by alkali liquor2treate ment with phase inversi on and vitri olcr oss linkage aftertreate ment.Keywords:molecular i m p rinting;chit osan;L2tryp t ophane;selective per meati on 分子印迹技术(M I T)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功能单体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作用进一步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聚合物,洗脱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空穴”印迹了模板分子的结构、大小和空间位置等信息,只有模板分子才能进入“空穴”,“空穴”只对模板分子具有识别选择性,通过分子印迹聚合物(M I P)对印迹分子的“记忆”效应达到分子识别的目的.分子印迹膜(M I M)将M I P对特定印迹分子的专一识别性与膜分离的操作简单、易于连续化、条件温和等特点结合起来,兼具对特定印迹分子具有高选择性和大通量的膜分离的双重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L2色氨酸是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添加领域.它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人体不能制造它,必须从膳食中摄取.当人体缺乏色氨酸时,不仅会引起一般低蛋症,还会产生皮肤疾患、白内障、玻璃体退化及心肌纤维化等特殊病症.食品工业上主要用作食品营养增补剂,L2色氨酸最重要的营养学作用是参与蛋白质的沉积.壳聚糖(CS)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无毒、价廉等优点,分子内富含亲水性的羟基和氨基,含有大量手性活性位点,因而是一种天然的手性聚合物材料,可与氨基酸上的羧基和氨基形成收稿日期:2009-03-08.作者简介:农兰平(1964-),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有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6 化 学 研 究2009年氢键.但CS 在水溶液中溶胀严重,因此作为分子印迹膜材料使用时必须通过交联抑制其溶胀,维持其中印迹空穴的形状结构.本实验制备了对L 2色氨酸具有选择性透过的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并对其透过性质进行了实验,在该印迹膜中存在着形状和功能基团均与模板分子互补的空穴所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选择性地通过模板分子.本实验所制备的L 2色氨酸印迹分子壳聚糖膜对L 2色氨酸具有优良的亲和性能,在氨基酸的分离纯化方面具有应用价值[2].1 实验部分1.1 试剂壳聚糖(CS ):脱乙酰度92%,茚三酮,维生素C,乙二醇甲醚,L 2色氨酸(L 2Tr p ):纯度≥98%;醋酸、甲醇均为分析纯.1.2 分子印迹CS 膜的制备称取1g CS 和一定质量的印迹分子L 2Tr p,加入到由1mL 冰醋酸配成的50mL 的醋酸水溶液中,60℃水浴下搅拌6h,过滤除去不溶物,真空脱气泡.将铸膜液倾倒在水平放置的洁净的有机玻璃板上,让其流延成膜,室温下干燥36h 左右.将膜从有机玻璃板上剥离,分别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后处理:(a )碱液处理:将膜置于3%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24h;(b )硫酸交联:将膜置于0.5mol/L 的硫酸溶液中浸泡24h .将处理后的膜室温干燥.用蒸馏水反复冲洗膜,直到用茚三酮显色液检测不出冲洗溶液中有印迹分子存在为止.1.3 空白CS 膜的制备除了不加入印迹分子外,空白膜的制备过程与印迹膜的制备过程相同.为方便起见,将(a )、(b )两种后处理方式所得分子印迹膜分别简称为CSP 膜与CSHP 膜,相应的空白膜简称为CS 膜和CSH 膜.1.4 壳聚糖膜的结构表征采用N icolet 25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 2I R )对所制备的CS 膜与CSH 膜进行化学结构分析.1.5 膜溶胀度的测定将干的CSP 膜、CSHP 膜、CS 膜和CSH 膜分别置于60℃烘箱中干燥48h,取出称重m ,浸泡于25℃水或乙醇2水溶液中,至其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将膜置于两层吸水滤纸间拭去膜表面液体,称重m 1,膜的溶胀度(D S )由下式计算得出.D S =(m 1-m )/m ×100%1.6 膜透过实验CSP 膜与CSHP 膜对印迹分子的选择透过性能通过室温透过实验评价.本实验采用自制的两室渗透池进行浓差驱动透过实验,渗透池由原料池和透过池组成,两池的体积均为50mL,膜有效面积为5.0c m 2.将CSP 膜与CSHP 膜用夹子固定于两个池中间,组成H 形透过装置,保证两池没有渗漏,一池中加入50mL L 2Tr p 溶液(浓度为c 0=0.3mmol/L ),另一池中加入50mL 去离子水,在电磁搅拌下静置12h,从透过池取出1mL 的溶液,加入pH 5.4,2mol/L 醋酸缓冲液1mL 和茚三酮显色液1mL,混匀后于100℃沸水浴中加热15m in,用自来水冷却.放置5m in 后,加3mL 60%乙醇稀释,摇匀后测定光密度O D 570nm (生成的颜色在60m in 内稳定).与标准曲线对照,可确定透过池溶液中L 2Tr p 溶液的浓度c 1.2 结果与讨论2.1 膜的形成及FT 2I R 谱图分析图1(a )是典型的壳聚糖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多糖结构特征峰.其中,1090c m -1处的吸收峰是C —O —C伸缩振动峰;849c m -1和1150c m -1处的是CS 中糖苷键的特征吸收峰;1320c m -1处的是C —O 伸缩振动峰;1415c m -1处的是CH 2的变形振动吸收峰;1565c m -1处的是N —H 变形振动峰;1648c m -1处的是乙酰基的伸缩振动峰,由于所用壳聚糖的脱乙酰度较高,因而此峰强度较弱;2901c m -1处的是—CH 2和—CH 3的伸缩振动吸收峰;3358c m -1处的是—OH 和—NH 2的伸缩振动峰.图1(b )与(a )相比,没有明显的新的吸收峰出现,但一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发生了改变,比较显著的是1648cm -1和1565c m -1的吸收峰均向低频区发生了移动,分别移至1630c m -1与1540c m -1处,这是由于壳聚糖中质子化的氨基同硫酸根离子通过库第3期农兰平等:L 2色氨酸分子印迹壳聚糖膜的制备及透过选择性17 仑作用力形成离子交联造成的.图1 CS 膜与CSH 膜的红外光谱图Fig .1 FT 2I R s pectra of (a )CS me mbrane and (b )CSH me mbrane 2.2 溶胀性能膜的溶胀行为对膜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手性微环境、印迹位点的保持等膜的性质都与膜的溶胀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膜的溶胀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壳聚糖作为一种亲水性材料,在水中溶胀度较大,膜的分离选择性低,因此作为分子印迹膜材料使用时必须通过交联抑制其溶胀,维持其中印迹空穴的形状结构.壳聚糖是直链型聚合物,其分子链节中含有羟基和氨基,交联可发生在氨基与氨基或羟基与氨基或羟基与羟基之间,交联可在同一直链的不同链节之间进行,也可在不同直链之间发生,交联结果是形成网状结构的交联聚合物,其理化特性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硫酸交联和碱液处理对膜进行处理,研究后处理方式对膜的溶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见表1.从表1看出,经硫酸处理后的CSH 膜比碱液处理的CS 膜具有更强的抗溶胀能力;经硫酸处理后的CSHP 膜也比碱液处理的CSP 膜具有更强的抗溶胀能力.这是因为经硫酸交联后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分子构象的变化导致分子链热运动产生的“孔”发生收缩,硫酸分子的引入还明显增强了膜的力学性能[3].表1 膜的后处理方式对膜溶胀度的影响Table 1 The effect of degree of s welling on e mp ress treat m ent of the fil mm CS ∶m L 2Tr p10∶0.810∶110∶1.510∶0D s (a )33.9%35.0%43.5%29.6%D s (b )6.7%15.0%28.9%9.9% a:碱液处理;b:硫酸交联2.3 CSP 膜与CSHP 膜的物质传递性能壳聚糖上富含氨基和羟基,可分别与L 2Tr p 的氨基和羧基形成氢键及离子对作用.此外,由于L 2Tr p 分子上有较大的苯环,对空间构型有控制作用,有利于功能聚合物与印迹分子周围的聚合物网络稳定地结合印迹分子,提高M I M 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形成的预组装复合物通过Na OH 或H 2S O 4处理后,其印迹结构被固定下来.去除印迹分子后,具有与印迹分子相同形状、大小和化学功能的分子空穴被留在壳聚糖网络中,洗脱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空穴”印迹了模板分子的结构、大小和空间位置等信息,只有模板分子才能进入“空穴”,“空穴”只对模板分子具有识别选择性.模板分子在M I M 中传递就是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模板分子(印迹分子)(A )和其他分子(B )都有向同一方向扩散的可能,但是不被识别的B 的扩散受到膜孔结构的阻挡,只有印迹分子A 和识别点位互相作用,从一个结合点位移动到另一个识别点位,最终通过分子印迹膜.影响M I M 内物质传递的主要因素是识别点位对印迹分子的识别,膜的力学性能和溶胀性对分子印迹膜的物质传递也有一定的影响[1].2.3.1 印迹分子含量对膜选择透过性能的影响印迹分子含量是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中称取1g CS 和一定质量的印迹分子,研究印迹分子的含量对CSP 膜与CSHP 膜中L 2Tr p 选择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印迹分子的含量对CSP 膜与CSHP 膜中L 2Tr p 选择透过性能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 of p r operties of i m p rinting molecule content on the selectivity of CSP and CSHP f or L 2Tr pm cs ∶m L 2Tr p 10∶0.8碱处理硫酸交联10∶1碱处理硫酸交联10∶1.5碱处理硫酸交联原料池L 2Tr p c 0(mmol/L )0.30.30.30.30.30.3透过池L 2Tr p c 1(mmol/L )0.1520.1770.1950.2400.0600.090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印迹分子含量的增大,CSP 膜与CSHP 膜对L 2Tr p 选择透过性能有所提高.18 化 学 研 究2009年这是因为印迹分子含量太少时所形成的识别位点也少,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能力低;而印迹分子含量太高时,聚合物功能团含量的相对短缺将可能导致膜内结构形成缺陷,导致CSP膜与CSHP膜对L2Tr p 选择透过性能降低.2.3.2 膜的后处理方式对膜选择透过性能的影响由于水对氢键等极性弱相互作用的削弱能力,基于非共价法的传统分子印迹技术用于水相往往效果不佳.本研究中选用具有多功能团的聚合物CS,期望利用其大量的氨基与羟基,通过协同作用促进功能聚合物同模板分子L2Tr p复合物的形成与维持.由于CS为亲水性材料,CS膜在水溶液中溶胀严重,通过碱液处理、硫酸交联等方法降低其溶胀度,提高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能.从表2还可以看出,膜经硫酸交联后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分子构象的变化导致分子链热运动产生的“孔”发生收缩,CSH膜比CS膜具有更强的抗溶胀能力,有利于印迹膜微观构型的维持和增强同目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选择性分离能力.3 结论以L2色氨酸为印迹分子,壳聚糖(CS)为成膜材料,通过相转化法结合碱液处理与硫酸交联两种后处理方式制备了L2色氨酸分子印迹CS膜(M I M).CSH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壳聚糖与硫酸之间通过离子键形成了交联结构,抑制其溶胀,维持其中印迹空穴的形状结构.膜渗透实验结果表明,mcs ∶mL2Trp=10∶1,硫酸交联的L2色氨酸分子印迹壳聚糖膜(CSHP)对模板分子L2色氨酸表现出良好的选择透过性能,可应用于手性氨基酸对映体拆分[4].参考文献:[1]杨座国,许振良,邴乃慈.分子印迹膜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6,25(2):131-135.[2]吴洪,赵艳艳,喻应霞,等.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分离手性苯丙氨酸[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19-20(3):262-266.[3]崔铮,相艳,张涛.硫酸交联壳聚糖膜质子传导行为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7,65(17):1902-1906.[4]方岩雄,王亚莉,熊绪杰,等.手性氨基酸对映体的拆分[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19(3):7-10.(上接第14页)References:[1]B runner K,D ijken A V,B rner H,et al.Carbazole compounds as host materials for tri p let em itters in organic light2e m itting di2odes:tuning the HOMO level without influencing the tri p let energy in s mall molecules[J].J Am Che m Soc,2004,126:6035-6042.[2]Zhu Z G,Moore S J.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 on of monodendr ons based on92phenyl2carbazole[J].J O rg Che m,2000,65(1):116-123.[3]B rink mann M,Fite B,Prat ontep S,et al.Structure and s pectr oscop ic p r operties of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s containing meridi onaland facial is omers of tris(82hydr oxy2quinoline)gallium(III)[J].Che m M ater,2004,16(23):4627-4633.[4]Aubouya L,Gerbier P,Guerin C H,et al.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molecular organizati on on single2layer OLE D s’perf or m2ances[J].Syn M et,2007,157(2):91-97.[5]Lee T H,Tong K L,So S K,et al.Synthesis and electr olu m inescence of thi ophene2based bi polar s mall molecules with differentaryla m ine moieties[J].Syn M et,2005,155:116-124.[6]Jung S H,Ki m D Y,Cho H N,et al.Synthesis and op t oelectr onic p r operties of di m eric and poly meric metallaynes derived fr om3,62bis(buta21,32diynyl)292butylcarbazole[J].J Poly Sci:Part A:Poly Che m,2006,44:1189-1195.[7]Ouyang X H,Zeng H P,Xie Y,et al.Synthesis and phot olu m inescence p r operties of82Hydr oxyquinol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metal i on comp lexes[J].Chin J O rg Che m,2007,27(3):402-408.。

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6月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6月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论文题目
Hf、 B 和 Cr 对 Nb-Si 基超高温合 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Nb-Ti-Cr-Si 基超高温合金组织 及室温力学性能 聚合物转化 SiCO 及 SiBCN 陶瓷 结构和电学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树脂基吸波材复合材料 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耐温树脂基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 能研究 Ti3SiC2 高温吸收剂的制备及介 电、吸波性能研究 等离子喷涂耐高温吸波涂层的制 备及性能研究 SiCf/SiC 高温结构吸波复合材料 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网篮组织 TC18 钛合金损伤容限 性能及高周疲劳强度研究 ITER 用 Nb3Sn 超导线材微结构 与电磁特性的研究 动力学作用下外延薄膜生长的定 量相场研究 难混溶区相分离及离子对胶体和 表面活性剂聚集机制研究 低介电双马来西亚胺树脂导热复 合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功能型聚对二甲苯和碳纳米复合 材料的研究 聚苯胺-硼润土的结构表征及对 活性绿 19 的吸附行为研究 基于键合图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 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整体叶盘构件数控磨削工艺关键 技术研究 直升机齿轮分扭传动主减速器动 态特性与均载特性研究 舱室人机界面布局设计与评估优 化方法研究 弧线齿面齿轮传动设计及制造技 术研究
导师姓名
宁若拉 魏生民 魏生民 莫蓉 吴建军 吴建军 王俊彪 陈士橹 袁建平 王志刚 宋文艳 吴亚锋 刘波 吴耀国 杨青真 王占学 王占学 研究
论文题目
多态演化工序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铝合金薄板橡皮囊液压成形屈曲 机理与控制 面向机床再制造的云服务平台关 键技术研究 等几何分析方法的本质边界条件 处理研究 挤压型材拉弯回弹预测与补偿方 法研究 纳米碳电泳沉积对碳纤维复合材 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嵌套效应对织物压缩性及渗透性 的影响研究 多航天器系统群体智能型编队构 型控制算法及应用研究 基于不变流形理论的低能量登月 转移轨道设计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的几何代数 建模方法研究 超燃冲压发动机碳氢燃料再生冷 却流动传热研究与应用 钻柱粘滑振动非线性特征分析与 鲁棒控制研究 安装角异常和变弯度导叶对压气 机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 航天发射场苯系物和硝酸盐的异 养与自养反硝化协同去除作用 飞行器/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及电 磁散射特性数值研究 间冷回热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优 化及间冷回热器设计方法研究 变循环发动机特性分析及其与飞 机一体化设计研究 短/垂起降飞机用推进系统性能 模拟及叁轴承偏转喷管设计技术 研究 蒸 RP-3 航空煤油的超临界喷射、 发和爆震燃烧特性研究 基于信息耦合度的自组织分群控

分子印迹技术名词解释

分子印迹技术名词解释

分子印迹技术名词解释「分子印迹技术」是由以色列免疫学家以色列赫尔穆特所提出的技术,称为分子印迹技术(MIPs)。

这种技术有助于研究团(组织)分子中的重要特征,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可编程的、可调节的、可选择性的分子模板,由一系列的聚合物材料组成。

聚合物材料的官能团与团簇中的分子结合,形成复杂的拓扑结构,使得分子可以被迅速地固定在不同的位置。

这些位置定义了MIPs所检测到的分子特征,是一种稳定、可控的反应环境。

分子印迹技术可用于研究各种分子特征,包括蛋白质、核酸、调节剂、修饰剂和其他生物体的细胞等等。

使用这种技术,研究者可以精确地控制分子特征,从而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实验错误和误读,有助于研究者解决重大的生物学和医学问题。

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蛋白质研究。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物质,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使用MIPs技术,研究者可以控制环境条件,研究分子中的生物机制,如蛋白质的合成、结构变化及其功能。

此外,MIPs技术还可用于药物发现,以发现对蛋白质进行抑制或活化的生物活性分子。

MIPs技术还可用于研究其他类型的分子特征。

通过研究分子特征,可以了解生物体的行为和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更有效地研究生物体的健康和疾病。

例如,MIPs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神经元和细胞的行为,有助于研究神经系统的细胞交互作用和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药物作用。

此外,MIPs技术还可用于研究病毒和细菌。

分子印迹技术可以用来快速定位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位置,有助于研究病毒和细菌的运动轨迹和其他影响感染的机制,同时也可以用来识别抗病毒治疗的新靶点。

总的来说,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在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特征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地控制分子结构,以及分子特征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研究药物作用和疾病发病机制等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对于后续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MIPs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为模板合成的聚合物。

在印迹分子存在的条件下,将带有特殊官能团的单体与大量的基质单体在适当的介质中进行模板聚合反应,两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如共价和分子间作用力。

由于印迹分子的存在,因此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分子本身所带的官能团会根据与印迹分子相互作用的需要, 在分子印迹分子周围按一定的取向和排列形成分子聚合物,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得到高度交联的聚合物。

聚合结束后通过洗脱等方法除去聚合物上结合的印迹分子,聚合物主体上就形成了与印迹分子空间结构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结构。

这种具有“记忆”效应的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及其它与印迹分子结构相似的客体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类似于酶-底物的“钥匙-锁”相互作用,依赖于印迹聚合物和客体分子大小及形状的匹配。

如图1所示:根据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时作用力的性质,分子印迹可分为共价型和非共价型两种。

两种印迹类型的印迹过程如图2所示。

共价键法在共价型印迹过程中,印迹分子与官能团单体以共价键形式结合而形成印迹分子的衍生物,该衍生物在交联剂的存在下连接到聚合物的基质上。

在印迹聚合物形成后,再将与印迹分子连接的这些共价键打断,并将印迹分子洗脱出来,从而形成具有吸附活性的印迹聚合物。

在共价键法中,所采用的单体通常为低分子化合物,在选择时应考虑该单体与印迹分子形成的共价键键能要适当,达到在聚合时能牢固结合,在聚合后又能完全脱除的目的;另外还要考虑该单体与客体印迹分子有良好的相互作用。

目前,共价键结合作用包括硼酸酯、西佛碱、缩醛(酮)、酯、螯合键作用等。

非共价键法把适当比例的印迹分子与官能团单体和交联剂混合,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制成非共价键印迹分子聚合物。

这些非共价键包括离子键、氢键、偶极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

由于这种方法与溶剂的极性密切有关,所以印迹高聚物的形成是在有机溶剂中完成的。

石墨烯搀杂的L色氨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石墨烯搀杂的L色氨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石墨烯搀杂的L-色氨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化学专业学生:吴共娟指导教师:邓培红摘要:以 L-色氨酸为印迹分子,选取富含羟基和氨基的多功能团聚合物壳聚糖为大体成膜材料,直接在碳糊电极表面制备了石墨烯搀杂的分子印迹膜。

采纳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

用二阶导数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L-色氨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说明,该印迹电极能显著提高L-色氨酸的氧化峰电流,并可在与其结构类似物的存在下,实现对L-色氨酸的选择性测定。

在最正确条件下,L-色氨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7~×10-5 mol/L和×10-5~×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1×10-7 mo1/L。

关键词:L-色氨酸;石墨烯;分子印迹;碳糊电极;伏安法1 前言色氨酸 (Trytophan,Trp) 又名氨基吲哚基丙酸,是一种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必需氨基酸,同时也是成立和维持良好氮平稳的一种重要物质。

它在生命活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不能制造它,必需从膳食中摄取,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

研究发觉L-色氨酸对抑郁症、失眠症、高血压和止痛等都有必然阻碍[1]。

当人体缺乏色氨酸时,不仅会引发低蛋症,还会产生皮肤疾患、白内障、玻璃体退化及心肌纤维化等特殊病症[2]。

目前经常使用的测定色氨酸的方式有分光光度法[3]、荧光分析法[4]、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5]、毛细管电泳法[6]和高效液相色谱法[7]等。

但是,这些方式需要昂贵的仪器,冗长的样品制备进程,还有可能引入杂质污染样品。

因此成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式超级必要。

色氨酸具有必然的电化学活性,采纳电分析方式直接检测色氨酸是较理想的选择[8-13]。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特异识别性好、环境耐受性强、不易被生物降解破坏、可多次重复利用,易于保留等优势[14],最近几年来有关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不断深切。

N-BOC-L-色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手性拆分

N-BOC-L-色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手性拆分
第2 5卷第 1 0期 21 年 1 01 0月
化工时刊
Ch m ia n u tyTi s e c l d s r me I
Vo. 5, . 0 1 2 No 1 Oc . 0. 0 1 t1 2 1
d i1 . 9 9 j i n 1 0 1 4 2 1 . 0 0 5 o :0 3 6 / .s .0 2— 5 X.0 1 1 .0 s
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 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为 交联剂 , 在水 相 中成 功制备 了分 子印迹 聚合 物微球 , 吸附实验表 明 , 印 迹聚合物对模板 N—B C—L一色氨酸有 良好 的吸附性 , 聚合 物作为液谱 固定相 , O 该 实现 了模 板 与其对映体 的快速基 线分离。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种子溶胀 N—B C— O L一色氨酸
t a r lt sa c o s—l k n g n . h e u t o d o p in t x h w d t a e p e a e P x i i d h g d h cy ae a r s i i g a e t T e r s l fa s r t e t o e h t r p r d MI Mse h b t ih a — n s o s h t e s r t n a d g o p cf e e t i r —B o p i n o d s e i c s lc i t f o i vy o N OC —L —T .Ba ei e c ia e a ain o e tmpa e e a t me a p r s l h r l p r t f h e lt n n i rw s n s o t o a he e uc l c iv d q ik y,w e s g t e p lme sc r mao r m t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h s . h n u i h oy ra h o t g a sai ay p a e n o Ke wo d moe u a r t g tc n lg s e w l n N —B y rs l c lr i i i e h oo y e d s el g mp n n i OC —L—T p r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及研究进展摘要: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技术。

近年来,这项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影响到社会多很多领域。

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色谱、固相萃取、药物分析、生化分离、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生物催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展望1.引言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一种有效的在高度交联、刚性的聚合物母体中引入特定分子结合位点的技术[1]。

MIT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属于泛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锁匙”的人工“锁”技术[2].分子印迹技术也叫分子模板技术,最初出现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免疫学[2]。

近年来MIT发展十分迅速,主要是因为其有三大特点:即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

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MIP)具有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和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因此,它在许多领域,如色谱中对映体和异构体的分离、固相萃取、化学仿生传感器、模拟酶催化、临床药物分析、膜分离技术等诸多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3-8],并由此使其成为化学和生物学交叉的新兴领域之一,得到世界注目并迅速发展。

近年来,已有一些文献介绍了这方面的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收集了很多有关分子印迹技术的文献。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回顾,对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旨在引起国内分析化学工作者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以便更快地赶上国际先进水平.2.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技术是将模板分子又称印迹分子、目标分子与交联剂在聚合物单体溶液中进行聚合得到固体介质,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洗脱除去介质中的模板分子,得到“印迹”有目标分子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的MIP,在这种聚合物中形成了与模板分子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对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9].目前发展的分子印迹技术主要有两种:1)共价法(预组织法)该方法主要由Wulff[10]等创立。

2009年《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优秀论文

2009年《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优秀论文
2009年《山东农业大学题目
期号
页码
肖海军,崔金生,翁立雪,王小娥,杨春晓,曲朝杰,朱彩霞,刘冠华,朱瑞良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1
70-74
张世远,李光德,徐玉新,敬佩,张中文
城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模糊评价
1
83-87
陈宝成,张民,马丽,郑磊
3
317-324
金静,刘会香
广玉兰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
325-328
米培培,张丽霞,王日为,邱旭东,杨琦
对-香豆酸、咖啡酸和绿原酸荧光特性的研究
3
365-370
任中兴,房用,杨吉华,刘克长
黄泛沙地小网格农田防护林网防风固沙和增产效益的研究
3
398-404
王振鹏,刘玉升
泰山步甲属昆虫记述
4
632-634
李卫国,冀宪领,王洪利,崔为正
人工饲料摄食性家蚕品种育种方法研究
4
635-640
李际红,邢世岩,孟凡志,王京梅
白皮松成熟胚不定芽诱导分化技术的优化
4
641-646
稻田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
173-178
马百顺,王中华
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微生物蛋白产量影响的研究
2
235-239
马永飞,曲祥金,殷焕顺,杜红霞
L-色氨酸的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2
254-258
尹国华,刘楠,孙兆楠,宋云枝,朱常香,温孚江
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大肠杆菌rnc基因构建dsRNA原核表达体系

氨基酸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

氨基酸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

2020年4月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55卷第2期183~189JOURNALOF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双月刊氨基酸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何静娴,张文元,赵国虎,刘芳,缑浩(兰州城市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分子印迹传感器对不同构型的色氨酸分子进行手性识别,探讨该传感器的手性识别能力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石墨烯为基底,利用分子印迹法制备色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探究不同pH值、沉积时间和色氨酸浓度对该传感器识别色氨酸对映体能力的影响,并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L 色氨酸和D 色氨酸溶液,检测氧化峰电流值的差值Δ犐,探究浓度与Δ犐的关系.【结果】5.0mmol/L色氨酸对映体在分子印迹传感器中的犐D/犐L为4.36,说明传感器对L 色氨酸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当电解液的pH值等于6.0,沉积时间为5min时,所制备手性传感器性能最佳,并且Δ犐与色氨酸浓度满足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在实际应用时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结论】色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制作简单,检测灵敏,结果准确,为手性识别氨基酸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关键词:石墨烯;分子印迹;色氨酸;电化学手性传感器中图分类号:O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4315(2020)02 0183 07犇犗犐:10.13432/j.cnki.jgsau.2020.02.025第一作者:何静娴,博士研究生.E mail:517164396@qq.om通信作者:缑浩,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无机化学.E mail:584377340@qq.om基金项目:兰州城市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LZCU QN2017 23);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019B 171);兰州城市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LZCU BS2018 02).收稿日期:2019 10 31;修回日期:2019 12 23犘狉犲狆犪狉犪狋犻狅狀狅犳犪犿犻狀狅犪犮犻犱犪狀犱犿狅犾犲犮狌犾犪狉犾狔犻犿狆狉犻狀狋犲犱狊犲狀狊狅狉犪狀犱犻狋狊犪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犻狀犮犺犻狉犪犾狉犲犮狅犵狀犻狋犻狅狀HEJing xian,ZHANGWen yuan,ZHAOGuo hu,LIUFang,GOUHao(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LanzhouCity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犃犫狊狋狉犪犮狋:【Objective】Byconstructingamolecularlyimprintedsensorforthechiralrecognitionoftryp tophanmoleculeswithdifferentconfigurations,thechiralrecognitionabilityofthesensoranditspracticalapplicationeffectwerestudied.【Method】Graphenewasusedasasubstratematerialandtryptophanmolec ularlyimprintedsensorwaspreparedbymolecularlyimprinting.TheeffectsofpHvalue,depositiontimeandL tryptophanconcentrationontheelectrodepropertieswereexplored.Meanwhile,theeffectsofdiffer entconcentrationsofL andD tryptophansolutionconcentrationtopeakcurrentwerediscussed.【Result】The犐D/犐Lof5.0mmol/Ltryptophanenantiomerinmolecularlyimprintedsensorwas4.36,indicatingthatthesensorperformedgoodrecognitionabilityforL tryptophan.Theperformanceofthegraphene/poly ly sinechiralrecognitionelectrodewasthebestwhenthepHofelectrolytewas6anddepositiontimewas5min.Inaddition,the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Δ犐andtryptophanconcentrationshownthattheaccuracyandsensitivityofsensorweresatisfiedinpracticalapplication.【Conclusion】Thetryptophanmolecularlyimprintedsensorisanefficientmethodforthechiralrecognitionofaminoacidswithhighsensitiveandac curate,andeasypreparationprocedure.犓犲狔狑狅狉犱狊:graphene;molecularimprinting;tryptophan;electrochemicalchiralsensor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 氨基酸是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单元,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作为药物前驱体来生产药品.目前世界上利用氨基酸前驱体来制造的药品多达一百多种[2 3],例如复方结晶氨基酸营养液[4]、代血浆所用的注射液[5]、氨基酸口服液[6]以及青霉素G和溶菌酶中加入氨基酸衍生物[7],特别是添加氨基酸酯,青霉素G和溶菌酶表现出较强的抗菌和杀菌能力[8].氨基酸在药品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9].氨基酸具有手性,有L和D型之分[10].人体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基本都是L型氨基酸,摄入的D型氨基酸也只有转化为L型氨基酸才能被吸收[11],如果摄入过多的D型氨基酸,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人体生命[12].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性药物(包括氨基酸类药品)被制造并用于临床来治疗疾病.但同一种手性药物的不同构型作用于人体时药效可能截然不同[13 14].在欧洲,医生曾给孕妇服用没有经过拆分消旋体的药物作为镇痛药或止吐药,结果出生了许多无手或缺腿的先天畸形儿,称为“海豹婴儿”.仅仅4年时间,世界范围内诞生了1.2万多畸形的“海豹婴儿”,这就是“反应停”惨剧[15].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反应停的R体有镇静作用,但是S 对映体对胚胎有很强的致畸作用[16].因此现在生产出来的氨基酸必须进行构型和纯度的检测,当直接作为药品或者作为药品原料的生产及销售之前也必须进行构型和纯度的检测,对氨基酸进行手性识别是十分必要的[17],单一构型的氨基酸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子印迹是通过印迹分子与聚合物单体相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来记忆这种相互作用,当印迹分子被洗脱时,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印迹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将对印迹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18].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价格低廉等许多优点,受到许多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手性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链霉素,赤霉素,青蒿素等药物[19 21],异丙隆,强力霉素等农药残留[22].分子印迹传感器在特异性识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手性识别药物方面却应用较少,与传统的手性识别方法如光谱法、色谱法等方法相比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好,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更具实际应用的价值.本文以石墨烯为基底材料,聚赖氨酸为功能分子,色氨酸为印迹分子,将聚赖氨酸和L 色氨酸通过电沉积的方式沉积在石墨烯电极上,并用洗脱液洗去印迹分子L 色氨酸,制备成分子印迹传感器识别D型和L 型色氨酸,并研究不同pH,不同沉积时间对传感器的性能影响.得到最佳试验条件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实际检测色氨酸对映体及某一构型氨基酸的纯度.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高锰酸钾(分析纯),天津市南大化学试剂厂;石墨粉(分析纯),aladdin试剂;硫酸,浓盐酸,磷酸,无水甲醇(分析纯),北京化工厂;过氧化氢(分析纯),上海沃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氨水,水合肼(分析纯),上海中秦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分析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L 色氨酸(分析纯),aladdin试剂;聚赖氨酸(分析纯),源叶生物;D 型色氨酸(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N 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纯),利安隆博华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亚铁氰化钾,铁氰化钾(分析纯),天津市凯信化学工业有限公司.1.2 试验方法1.2.1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利用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23].称取0.3g氧化石墨并加入300mL蒸馏水超声分散2h.加入0.3g水合肼,用氨水调节pH值到10,95℃回流反应2h,真空抽滤,并用蒸馏水洗涤3次,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1.2.2 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分子印迹(电极)传感器的制备 称取6mg还原氧化石墨烯,加入6mLDMF溶液,超声分散半小时.量取5μL上述分散液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红外灯下烘干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将修饰电极浸入聚赖氨酸和L 色氨酸印迹溶液中进行电沉积,电位范围为0~0.6V、扫描速度为50mV/s、扫描圈数为10.电沉积后将电极在室温下干燥,之后在甲醇和乙酸体积比为9∶1的L 色氨酸洗脱液中浸泡5min后,用481第2期何静娴等:氨基酸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蒸馏水再次洗涤干燥,得到分子印迹电极.1.2.3 电解溶液的配制 称取铁氰化钾0.205g,亚铁氰化钾0.263g,氯化钾1.9g于250mL容量中定容.分别称取0.0511gL 色氨酸和D 色氨酸于50mL容量瓶,用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定容.1.2.4 测试与表征 EQUINOX55型红外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样品用KBr压片,扫描范围400~4000cm-1.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形貌时,先对样品使用辉光放射喷金处理.CHI660E型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样品时,所有的电化学表征均在三电极体系中测试,玻碳电极和修饰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为对电极.循环伏安(CV)在5mM[Fe(CN)6]4 /3并含有0.1MKNO3的电解液中测试,扫描范围为-0.2~0.6V,扫速为50mV/s,取样间隔为0.001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在由特定比例的PBS和色氨酸对映体组成的电解液中测试,扫描范围为-0.2~0.6V,振幅为0.05V,脉冲宽度为0.05s,脉冲周期为0.5s.2 结果与分析2.1 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结构表征图1A和图1B分别为氧化石墨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扫描电镜图.氧化石墨呈片状结构,柔韧性较好有褶皱结构,但部分位置仍有片层堆积,且表面附着有颗粒物质,可能是氧化剂残余所导致.还原后的氧化石墨烯,如同细纱一样,有自然的褶皱,表面比较光滑,并且具有大的尺寸和较少的片层.这种独特的二维平面结构使它成为分子印迹传感器优秀的基底材料,使传感器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图1 氧化石墨(犃)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犅)的扫描电镜图Figure1 SEMimagesofgrapheneOxide(A)andreducedgrapheneoxide(B) 图2所示为氧化石墨、还原氧化石墨烯和聚赖氨酸的红外图谱.聚赖氨酸在3345cm-1处有很强的吸收峰,这是属于-NH2的吸收峰,3064cm-1处则为苯环的C H伸缩振动峰,1695cm-1处为苯环上的C 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1041cm-1处则是R O的伸缩振动峰.氧化石墨在3435cm-1处有1个很宽、很强的吸收峰,是-OH的伸缩振动峰;1662cm-1处的峰是羧基上的C=O的伸缩振动峰,1468cm-1出现的吸收峰,则可能是由于C OH的弯曲振动;1098cm-1处出现的峰,则归于C O C的伸缩振动.而还原氧化石墨烯在3435cm-1和1712cm-1处的吸收峰大幅度减弱,说明氧化石墨被水合肼成功还原,位于1598cm-1处的C OH和1018cm-1处的C O C的峰也有所降低证明成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图2 氧化石墨、还原氧化石墨烯和聚赖氨酸的红外表征Figure2 FTIRspectraofgrapheneoxide,reducedgrapheneoxideandpolylysine2.2 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由图3(a)可知,裸电极具有对称性很好且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说明[Fe(CN)6]3 /4在玻碳电极的表面有很好的电子转移过程.同样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也出现可逆且对称的氧化还原峰,而且从图3(b)中知,经过修饰的电极峰电流比玻碳电极明显升高,峰的面积增大,这是由于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快速的电子转移速率,从而促进了电子的转移,加速了[Fe(CN)6]3 /4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当电极表面修饰聚赖氨酸色氨酸后,从图3(c)可知,由于聚赖氨酸色氨酸不导电,峰电流相比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有了降低,峰面积也变小,这是因为复合材料的掺杂使得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导电性和电子转移速率下降.相应的,由58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图3(d)可知,单纯修饰聚赖氨酸的电极的峰电流值和峰面积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相比也有所下降.但相比于同时修饰聚赖氨酸色氨酸电极,由于其导电性更高,峰电流值和峰面积也相应变大.通过CV曲线中峰电流值与峰面积的变化,证明聚赖氨酸和色氨酸已经成功的修饰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基底上. a:裸电极;b:还原氧化石墨烯;c: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色氨酸;d: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a:BareGCE;b:RGO;c:RGO/polylysine/tryptophane;d:RGO/polylysine.图3 不同电极在[犉犲(犆犖)6]3 /4 电解液中的循环伏安图Figure3 Cyclicvoltammogramsofdifferentelectradein[Fe(CN)6]3 /4 electrolyte 图4所示为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电极在10~90mV/s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图.随着扫描电流的增加,峰电流也随着增加.另外,不同扫速下的峰电流值与扫速的平方根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犚2=0.99418),说明这个电化学过程为扩散控制,电极反应受表面控制,证明了此电极在10~90mV/s范围内均可进行电化学识别. 从a到e分别是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电极在扫描速度10、30、50、70、90mV/s下的循环伏安图;内图:电流响应与扫速的关系.CVsoftheRGO/polylysineat10,30,50,70,90mV/s;Thein set:thedependenceofredoxpeakcurrentsonthesquarerootofscanrates.图4 不同电极循环伏安图Figure4 Cyclicvoltammogramsofdifferentelectrade2.3 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应用2.3.1 对氨基酸对映体的识别 图5所示为采用了差分脉冲伏安法对比研究了5.0mmol/L色氨酸对映体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色氨酸在0~0.3V电位范围内出现了1个氧化峰,L 色氨酸和D 色氨酸的峰电流几乎相等,表明色氨酸对映体与玻碳电极不会发生相互作用,色氨酸对映体在玻碳电极上不能被有效区分,无法进行手性识别.图5(B)为D型色氨酸的峰电流值和L型色氨酸的峰电流值的比值(犐D/犐L)变为1.03,这是因为还原氧化石墨烯上的官能团与色氨酸分子上的基团之间可以形成微弱的作用力,但这种峰电流的差异太小,不能用于手性识别.图5(C)中犐D/犐L由1.03上升为4.36, A:裸电极;B:还原氧化石墨烯;C: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a:D 色氨酸;b:L 色氨酸.A:BareGCE;B:RGO;C:RGO/polylysine;a:D tryptophane;b:L tryptophane.图5 不同电极在识别犇 色氨酸和犔 色氨酸的差分脉冲伏安图Figure5 DifferentialpulsevoltammogramsofdifferentelectradeinteractedwithD tryptophaneandL tryptophane681第2期何静娴等:氨基酸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表明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电极具有优良的手性识别能力.因为将L型色氨酸和聚赖氨酸沉积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上,并洗脱掉L型色氨酸分子后,电极表面具有L型色氨酸分子的手性空腔,形成了分子印记传感器,同时还原氧化石墨烯和色氨酸对映体通过π π相互作用,使色氨酸分子能够更加靠近手性传感器,从而L型的色氨酸可以顺利进入手性空腔,与聚赖氨酸相互作用,致使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电极峰电流值下降,但作为对映体的D型色氨酸由于构型不同不能进入手性空腔,峰电流值变化不大.因此与L型的色氨酸的峰电流值相比就会产生明显的差异,从而制备出的传感器展现出良好的手性识别能力.2.3.2 pH值对犐D/犐L的影响 为了探究pH值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本文用PBS缓冲溶液调节电解液的pH,使电解液的pH为4.8、5.3、6.0、6.5、7.0.从图6看出,随着pH值的不断增大,峰电流比值犐D/犐L在不断增大.低pH值下的低效率很可能是由于在强酸性介质中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的分解导致识别系统的不稳定.色氨酸的等电位点是5.89,因此当pH值超过6.0时,色氨酸异构体带负电,具有负电荷的L型色氨酸与聚赖氨酸上的基团之间存在静电互斥,而排斥色氨酸与聚赖氨酸作用,降低石墨烯/聚赖氨酸电极的识别效率.因此pH等于6.0时,峰电流比达到最大值,说明试验过程中,检测的电解液pH值等于6.0时,可以获得良好的识别效果.2.3.3 沉积时间对犐D/犐L的影响 为了探究沉积时间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本次试验采用pH为6.0的PBS缓冲溶液,在沉积时间为1、3、5、7、9min进行电沉积色氨酸和聚赖氨酸,接着洗去色氨酸.从图图6 不同狆犎对犐犇/犐犔的影响Figure6 EffectsofdifferentpHvalueson犐D/犐L7可以看出,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峰电流的比值犐D/犐L在不断增加,说明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沉积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印迹分子的量增大,提高了识别的灵敏度,到5min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沉积时间的增长,电极性能不断下降,峰电流比值不断减小,这可能因为过量印迹分子导致整个电极的导电性降低,电极的识别能力降低.试验结果表明电沉积时间为5min时,L型色氨酸已经在电极上沉积完全,此时的电极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图7 不同沉积时间对犐犇/犐犔的影响Figure7 Effectofdifferentdepositiontimeon犐D/犐L2.3.4 试剂样品的检测 在最佳的测试条件下,将分子印迹传感器用于检测由不同含量的D 色氨酸和L 色氨酸组成的浓度为2mmol/L色氨酸对映体混合溶液.从图8可以看出印迹电极与含0%、20%、40%、60%、80%、100%的L型色氨酸溶液反应后,其峰电流的变化值Δ犐与L 色氨酸比例成线性关系,这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对L 色氨酸有着更强的响应性.Δ犐可通过计算公式Δ犐=犐0-犐1计算,犐0表示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氧化峰电流值,犐1表示分子印迹传感器与色氨酸对映体反应后的氧化峰电流值.回归方程Δ犐=4.476CD-Trp+4.48(犚2=0.9926),其犚2值较高,表明Δ犐与L色氨酸浓度之间有十分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赖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可利用检测灵敏度很高的差分脉冲伏安法对色氨酸对映体进行手性识别,用于实际分析和测定色氨酸对映体混合溶液中某一构型的含量.3 讨论氨基酸作为生命的基本构成物质和多种药物合成的重要前驱体,对其进行手性识别不仅有利于基78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图8 Δ犐与不同浓度的犔型色氨酸之间的线性关系Figure8 ThelinearcalibrationcurveforΔ犐withpercentageofL tryptophane础科学的研究,更能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相比于传统的识别方法,例如光谱法、色谱法等,电化学传感器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识别灵敏度高、仪器自动化且造价低、能实现在线实时检测以及绿色化学等优点,在手性识别氨基酸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分子印迹传感器作为一类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中手性选择剂是构成传感器最重要的部分,直接起着手性识别的作用.但现有的手性选择剂大都导电能力较差,用于电化学传感时会阻碍电信号的传输,得不到理想的识别效果.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快的电子转移能力、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作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基底.在传感器中石墨烯能提供有效的传感平台,放大电信号,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相比于直接使用手性选择剂作为传感器,石墨烯作为基底可以和带有吲哚环的色氨酸对映体发生π π相互作用,使此类手性对映体能够更加靠近手性位点,提升手性识别的效率[24].此外,在石墨烯形成基底后,我们使用电沉积法构筑的整个电化学传感器相比于传统的滴涂法具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重复性[25].目前手性识别主要依靠3点作用原理,即手性选择剂与对映体中的种构型依靠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稳定结合体,而与另外1种构型间则没有相互作用.这种识别方法简捷、高效,但是专一性较差.而分子印记传感器是针对特定分子进行设计的,本研究以聚赖氨酸为功能机体,L 色氨酸为模版分子,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表面采用恒电位沉积和洗脱的方式,制得了对L 色氨酸具有专一手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同时探讨出的了最适宜的电极电沉积时间和电解液pH值.本研究在检测由不同含量的D 色氨酸和L色氨酸组成的对映体混合溶液时,犚2=0.9926,与文献报道的犚2数值0.99008[26],0.99121[27],0.995[28]等相比具有一定优势,表明其可以用于实际分析和测定色氨酸对映体混合溶液中某一构型的含量.但氨基酸毕竟结构简单,易于识别,我们希望能研究出更多能够精确识别各类手性药物的电化学传感器,手性识别的最终目标将是直接进行手性药物的识别.4 结论本文以聚赖氨酸为功能机体,L 色氨酸为模版分子,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表面采用恒电位沉积和洗脱的方式,制得了对L 色氨酸具有手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借助DPV、DCV手段对其进行手性识别能力检测.结果表明,5.0mmol/L色氨酸对映体在分子印迹传感器中犐D/犐L为4.36,且峰电流的变化值Δ犐与L 色氨酸浓度比例成良好线性关系,说明该传感器具有优良和稳定的手性识别能力.此外还原氧化石墨烯能促进电子转移,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性.在实际检测中,电极电沉积时间为5min,电解液pH值等于6.0时,可以获得最佳的识别效果.本文所制备的分子印迹手性传感器具备对L/D型色氨酸的识别能力,并且制备方法简单,识别准确性和灵敏度高.为识别手性氨基酸提供了构造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新策略,能对氨基酸产品或相关药品进行手性类型鉴定或某一构型纯度检测,在生物制药和食品药品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 韩浩月,夏俊花,罗静如,等.新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38(1):72 75.[2] GhaniNS,RamlanEI,FirdausRM.Drugreposer:awebserverforpredictingsimilaraminoacidarrange mentstoknowndrugbindinginterfacesforpotentialdrugrepositioning[J].NucleicAcidsResearch,2019,47(1):350 356.[3] 徐荣荣,张珍,张盛贵,等.超声波辅助酶法水解酪蛋白工艺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7,52(6):153 158.881第2期何静娴等:氨基酸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4] DriscollDF.CompoundingTPNadmixtures:thenandnow[J].JournalofParenteralandEnteralNutrition,2003,27(6):433 438.[5] AseroR,TedeschiA,RiboldiP,etal.Plasmaofpa tientswithchronicurticariashowssignsofthrombingeneration,anditsintradermalinjectioncauseswheal and flarereactionsmuchmorefrequentlythanautologousserum[J].Journal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2006,117(5):1113 1117.[6] SollanekKJ,KenefickRW,CheuvrontSN.Osmolali tyofcommerciallyavailableoralrehydrationsolutions:impactofbrand,storagetime,andtemperature[J].Nu trients,2019,11(7):1485 1489.[7] ClarkeHT,JohnsonJR,RobinsonR.Chemistryofpenicillin[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5.[8] ZielińskaK,SzymańskaK,MazurkiewiczR,etal.Batchandin flowkineticresolutionofracemic1 (N acylami no)alkylphosphonicand1 (N acylamino)alkylphos phinicacidsandtheirestersusingimmobilizedpenicil linGacylase[J].Tetrahedron:Asymmetry,2017,28(1):146 152.[9] 杨斌.我国化工新型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J].化工新型材料,2000(1):3 8.[10] 杨瑶瑶.L 氨基酸的共结晶过程及晶体生长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11] MoreiraIS,FernandesPA,RamosMJ.Hotspots areviewoftheprotein proteininterfacedeterminantamino acidresidues[J].Proteins:Structure,Function,andBioinformatics,2007,68(4):803 812.[12] 郑斌,彭芳辰.山西某医院51例氨基酸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8):1412 1413.[13] ChoiJR,YongKW,ChoiJY,etal.Progressinno 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sforbiomedicalapplications[J].CombinatorialChemistry&HighThroughputScreening,2019,22(2):78 88.[14] WardTJ,WardKD.Chiralseparations:fundamentalreview2010[J].AnalyticalChemistry,2010,82(12):4712 4722.[15]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16] 宋伟.发现反应停的致畸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1):26 30.[17] ScribaGKE.Recognitionmechanismsofchiralselectors:anoverview[M].NewYork:ChiralSeparations,2019.[18] ZhuG,KingsfordOJ,YiY,etal.Recentadvancesinelectrochemicalchiralrecognition[J].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2019,166(6):205 217.[19] 张丽,缑浩,刘海霞,等.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54(3):210 219.[20] 何雪丽,李云倩,宋雨莹,等.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链霉素[J].云南化工,2019,46(2):102 104.[21] 梁晓维,年芳,张军民,等.肉牛血浆和尿液中莱克多巴胺残留消除规律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51(3):8 14.[22] 李俣珠,李增威,曾月,等.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进展[J].化学世界,2019,60(8):465 475.[23] HummersJWS,OffemanRE.Preparationofgra phiticoxide[J].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1958,80(6):1339 1349.[24] HaoG,HeJX,MoZL,etal.Ahighlyeffectiveelec trochemicalchiralsensoroftryptophanenantiomersbasedoncovalentlyfunctionalizereducedgrapheneoxidewithL Lysine[J].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2016,163(7):272 279.[25] SunYX,HeJH,HuangJW,etal.Electrochemicalrecognitionoftryptophanenantiomersbasedontheself assemblyofpolyethyleneimineandchiralpeptides[J].JournalofElectroanalyticalChemistry,2020(865):114130.[26] ChenXH,ZhangSB,ShanXL,etal.Derivativechiralcopper(Ⅱ)complexesastemplateofanelectrochemicalmolecularimprintingsol gelsensorforenantiorecognitionofasparticacid[J].AnalyticaChimicaActa,2019(1072):54 60.[27] ZouJ,YuJG.Nafion stabilizedblackphosphorusnanosheets maltosyl β cyclodextrinasachiralsensorfortryptophanenantiomers[J].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C,2020(112):110910 110915.[28] LiuXD,ZhangSX,XuH,etal.Enhancedelectro chemicalenantiorecognitionoftryptophanenantiomersbasedonsynergisticeffectofporousβ CD containingpolymersand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J].MicrochemicalJournal,2020(155):104688104696.(责任编辑 汪丹丹)981。

L-酪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L-酪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L-酪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申贵隽;熊迪【期刊名称】《大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以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采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电聚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洗脱模板分子,优化制备过程的条件,获得了 L-酪氨酸(L-Tyrosine)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

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谱法(EIS)三种方法考察了电极的性能;在循环伏安法(CV)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模板分子 L-酪氨酸在磷酸缓冲溶液(PH=8.0)中与功能单体邻苯二胺能聚合并吸附在金电极表面,并且在聚合前后及洗脱模板分子前后峰电流有明显差异;由示差脉冲法(DPV)测试结果表明,在(1×10-2~2.0) mg/mL 范围内,峰电流与 L-酪氨酸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检出为2.0mg/mL。

选择识别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修饰电极对与 L-酪氨酸相似的 L-苯丙氨酸、L-丙氨酸、L-色氨酸、L-天冬氨酸的电流响应很小,说明分子印迹传感膜对 L-酪氨酸有特异性识别功能;EIS 方法测试表明,印迹电极对 L-酪氨酸分子具有识别作用。

%L-Tyrosine as template molecule, o-phenylendiamine as functional monomer, on the gold electrode surface sensitive in situ synthesiz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embranes.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de. CV method tests show that the template molecules L-tyrosine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H=8.0) o-PD and functional monomers topolymerization and adsorption on the gold electrode surface, and before and after polymerization and elution peak current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template molecules. DPV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n1×10-2~2.0 mg/mL range, the peak current and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L-tyrosine, the detection limit of 2.0 mg/mL. Chooseing the recogni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modified electrodes are similar to L-tyrosine L-phenylalanine, L-alanine, L-tryptophan, the current response of L-aspartate is very small, that molecularly imprinted sensor membrane hav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L-tyrosine.EIS method test showed that the imprinted electrode for L-tyrosine molecular recognition.【总页数】5页(P53-57)【作者】申贵隽;熊迪【作者单位】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2【相关文献】1.L-酪氨酸印迹聚合物的本体聚合法制备及性能 [J], 王锦;谢迟;董新荣;雷孝2.L-色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与性能 [J], 徐雯;李晓;张卫英;英晓光3.L-酪氨酸印迹分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雷孝;王锦;董新荣;何文礼;王超丽4.酪氨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J], 陈丹;连惠婷;孙向英;刘斌5.氯丙嗪分子印迹敏感膜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J], 刘蓉;钟桐生;龙立平;尹志芳;曹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色氨酸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的制备及性能

L-色氨酸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的制备及性能

L-色氨酸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的制备及性能杨兆昆;张晓栋;施冬健;陈明清;刘士荣【摘要】采用胶体晶体模板法,借助“三明治”结构制备了可与基底剥离的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MIPHs).该MIPHs以L-色氨酸(L-Trp)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在紫外光下引发聚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表明,MIPHs具有相互贯通的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制得的MIPHs在L-Trp的缓冲溶液中可快速响应,当L-Trp的浓度从10-10 mol/L增大到10-5mol/L时,MIPHs的Bragg衍射峰位移83 nm,并伴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此外,MIPHs在L-Trp结构类似物L-酪氨酸(L-Tyr)和L-苯丙氨酸(L-Phe)的缓冲溶液中Bragg衍射峰位移较小,表明制得的MIPHs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三明治”结构;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分子印迹;L-色氨酸【作者】杨兆昆;张晓栋;施冬健;陈明清;刘士荣【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O648.1色氨酸(Tryptophan)是生命体系中蛋白质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由于仅通过日常饮食摄取的色氨酸量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需求, 所以色氨酸常被添加于各种食品和药品中. 然而, 人体摄入过多色氨酸则可能引起恶心、食欲不振及有困意等不良反应[1~3]. 因此, 检测食品和药品中色氨酸的含量对于公众健康极其重要.目前, 用于检测色氨酸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4]、毛细管电泳法(CE)[5]、荧光光谱法[6]和电化学方法[7~9]等, 这些方法虽然都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但都需要复杂的仪器及繁琐的操作, 甚至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检测. 因此,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方便的现场检测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印迹凝胶光子晶体(MIPHs)是基于分子印迹技术与凝胶光子晶体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分子印迹技术是研究制备具有特异性纳米识别空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技术手段[10]. 特异性纳米识别空腔与印迹分子在尺寸、形状以及功能团作用上相匹配, 使其可与混合物中待分离的印迹分子发生特异性的结合[11,12]. 凝胶光子晶体(HPCs)周期性的介电结构可使电磁波发生Bragg衍射, 当电磁波落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时, 凝胶光子晶体即呈现出裸眼可视的鲜艳的结构颜色[13]; 同时HPCs可对外界环境刺激响应而发生快速可逆的溶胀收缩, 进而引起结构颜色的变化[14~17]. MIPHs既具有MIPs特异性识别的特点, 又能维持HPCs对外界刺激响应而导致肉眼可视的颜色变化的性质. 因此, MIPHs有望用于实际环境中待分析物的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 Li等[18]率先制备了用于识别L-多巴(L-Dopa)的MIPHs. 此后, 用于检测食品中香兰素[19]、胆固醇[20]及脯氨酸[21]等的分子印迹凝胶光子晶体被相继制得. 但迄今尚未见文献报道用于色氨酸检测的MIPHs的制备.本文制备了L-Trp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L-MIPHs)和非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NIPHs); 研究了L-MIPHs对L-Trp的特异响应性, 以及其对相应构型异构体和结构类似物的选择性. 结果表明, MIPHs不仅展现出快速响应及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还具有肉眼可区分的颜色变化.1.1 试剂与仪器L-色氨酸(L-Trp)、L-酪氨酸(L-Tyr)、L-苯丙氨酸(L-Phe)、丙烯酰胺(AM)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均为分析纯, 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2′-二乙氧基苯乙酮(DEAP)和D-色氨酸(D-Trp)均为分析纯, 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聚苯乙烯微球乳液(PS, 自制). 供胶体晶体生长的玻璃片(76.2 mm×24.5mm×1 mm)依次用丙酮、乙醇和超纯水超声清洗, 用氮气吹干, 备用.紫外灯(365 nm, 125 W, 深圳市喜万年科技有限公司); FLA5000型光纤光谱仪(杭州晶飞科技有限公司); DSC-HX300型数码相机(日本SONY公司).1.2 聚苯乙烯(PS)胶体晶体的制备1.4 MIPHs的响应性将MIPHs/NIPHs浸入待测分子(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缓冲溶液中30 s, 用光纤光谱仪记录Bragg衍射峰的位置(Bragg衍射光谱图显示的衍射峰强度均为相对值), 同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相应的光学照片.1.5 MIPHs的响应速度和重复利用性将MIPHs浸入10-5 mol/L的L-Trp缓冲溶液中, 测定Bragg衍射峰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即响应速度曲线. 然后将响应L-Trp的MIPHs浸于甲醇-乙酸溶液中2 min以除去吸附的L-Trp, 再用磷酸缓冲溶液洗涤, 其Bragg衍射峰位置即可恢复到初始水平531 nm, 证明L-Trp已经完全洗脱, MIPHs可用于下一轮测试.2.1 L-MIPHs的制备MIPHs的制备主要包括3个连续步骤(见Scheme 1): (1) 在“三明治”结构的胶体晶体间隙中填入分子印迹预聚物, 紫外光引发聚合; (2) 浸入去离子水中得到可从基底剥离的复合蛋白石膜; (3) 除去PS胶球及印迹分子制得MIPHs. MIPHs制备的关键之一是在前驱液中形成分子印迹预聚物. 本反应中功能单体丙烯酰胺与色氨酸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可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然后, 通过光聚合过程将印迹分子固定在水凝胶网络中, 待将其洗脱后即形成与模板分子在形状、尺寸及功能团上相匹配的特异性识别纳米空腔. 此外, 在“三明治”结构中发生的毛细诱导驱使的前驱液填充可以有效减少最后制得的反蛋白石结构的覆盖以及胶体微球的滑动, 有助于得到高度有序的、双连续结构(相互贯穿的孔结构和相互连续的聚合物凝胶)的反蛋白石凝胶光子晶体. 图1(A)和(B)分别为制得的PS胶体晶体和反蛋白石凝胶光子晶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可见制得的MIPHs具有相互贯穿且高度有序的三维大孔结构.2.2 L-MIPHs的特异识别性图2示出了L-MIPHs[n(L-Trp)∶n(AM)∶n(BIS)=0.3∶20∶1.2]对模板分子的传感性能. 由图2(A)可见, L-MIPHs在不同浓度(0, 10-10, 10-9, 10-8, 10-7, 10-6 和10-5 mol/L)的L-Trp缓冲溶液中具有尖锐的布拉格(Bragg)衍射峰, 且随着L-Trp 浓度的增大, Bragg衍射峰位置发生红移, 最大红移达83 nm. 此外, 由图3可观察到MIPHs在不同浓度的L-Trp缓冲溶液中的颜色. 当将L-MIPHs浸入L-Trp缓冲溶液中时, L-Trp与L-MIPHs中的印迹空腔发生相互作用, 造成水凝胶溶胀, 使得光子晶体的晶格间距增大, 从而引起Bragg衍射峰位置的红移. NIPHs由于不具有印迹位点, 几乎不能吸附印迹分子, 因此响应性较差[图2(B)]. MIPHs这种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为L-Trp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能.2.3 印迹分子用量对L-MIPHs特异识别性的影响由图4可见, 随着印迹分子用量的增加, MIPHs的Bragg衍射峰红移量增大. 这是由于随着前驱液中印迹分子浓度增大, 制得的L-MIPHs特异性纳米识别空腔增多, 将其置于印迹分子的缓冲溶液中时, 吸附的印迹分子的量增多, 导致水凝胶膜溶胀程度较大, 因此Bragg衍射峰红移量增大. 尽管印迹分子的用量对L-MIPHs的响应性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由于Trp在水中溶解度的限制, 致使前驱液中印迹分子的用量并不能进一步增大.2.4 交联剂BIS用量对L-MIPHs特异识别性的影响水凝胶中交联剂用量的不同会影响水凝胶三维网络的交联密度, 从而导致水凝胶溶胀程度的不同, 因此交联剂的用量可能影响L-MIPHs的传感性能. 图5示出了交联剂用量对L-MIPHs的传感性能的影响. 当交联剂BIS与AM的摩尔比为4%时, Bragg衍射峰位置的最大红移量为40 nm; 当二者摩尔比为8%时, Bragg衍射峰红移32 nm; 当二者摩尔比为6%时, Bragg衍射峰位移最大为83 nm. 这是由于交联剂用量较少时, 水凝胶的交联密度不足以维持印迹位点的形状, 将其置于L-Trp 缓冲溶液中时吸附的印迹分子量相对较少, 从而导致水凝胶溶胀程度较小, 使得Bragg衍射峰位移较少. 这也说明MIPHs的溶胀是由于其吸附了印迹分子引起的. 而当交联剂用量较大时, 水凝胶交联密度过大, 造成印迹位点刚性较强, 使其不容易吸附印迹分子, 将交联剂用量不同的L-MIPHs置于相同浓度印迹分子缓冲溶液中时, 交联密度过大的L-MIPHs吸附的印迹分子相对较少, 因此其Bragg衍射峰位移量就相对较小.2.5 L-MIPHs的选择性图2和图3结果表明MIPHs可对印迹分子产生响应, 并伴有裸眼可见的颜色变化. 但是, 评价MIPHs的分子印迹效应还需检测其对结构类似物的选择性. 由图6可以看出, L-MIPHs在不同浓度的L-Tyr和L-Phe缓冲溶液中Bragg衍射峰位移较小, 说明L-MIPHs对印迹分子的结构类似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这是因为印迹空腔形状记忆效应导致其更容易吸附印迹分子而引起水凝胶膜溶胀程度较大, 而对其它2种结构类似物的吸附则较少. 但是, L-MIPHs对D-Trp缓冲溶液的传感性能与对L-Trp的响应性能差别不大[图6(C)], 说明制得的L-MIPHs尚不能很好地区分印迹分子的2种立体异构体. 有关构型异构体的识别有待进一步研究.2.6 L-MIPHs的响应速度和重复利用性L-MIPHs的三维有序大孔结构有利于传质过程, 使其可以快速产生响应. 图7(A)示出了L-MIPHs在L-Trp缓冲溶液中的响应速度. 可见, L-MIPHs的布拉格(Bragg)衍射峰在30 s时达到最大, 此后衍射峰不再随时间变化, 说明L-MIPHs在30 s时已经吸附饱和. 图7(B)示出了L-MIPHs循环使用5次后的响应结果, 可见制得的L-MIPHs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 此结果表明, 合适的交联可使制得的L-MIPHs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采用光引发聚合方法, 借助“三明治”结构制备了可与基底分离的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MIPHs). 制备的MIPHs具有高选择性、快速响应及自表达的特点, 还具有优异的循环使用性能. MIPHs能选择性地识别L-Trp, 并将特异性的识别作用转换成可读的光学信号. 此外, 无需依赖任何基底的水凝胶膜在现场检测中应用更加方便.[1] Tao Y., Dai J., Kong Y., Sha Y., Anal. Chem., 2014, 86(5), 2633—2639[2] Raoof J. B., Ojani R., Karimi-Maleh H., Electroanalysis, 2008, 20(11), 1259—1262[3]Wang H., Zhou Y., Guo Y., Liu W., Dong C., Wu Y., Li S., Shuang S., Sensors a 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2, 163(1), 171—178[4]Yamada K., Miyazaki T., Shibata T., Hara N., Tsuchiya M., J. Chromatogr. B, 2008, 867(1), 57—61[5]Ilisz I., Fodor G., Ivanyi R., Szente L., Toth G., Peter A., J. Chromatogr. B, 200 8, 875(1), 273—279[6] Reynolds D. M., Water Research, 2003, 37(13), 3055—3060[7] Tang X. F., Liu Y., Hou H. Q., You T. Y., Talanta, 2010, 80(5), 2182—2186[8]Shahrokhian S., Fotouhi L.,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7, 123(2) , 942—949[9]Zanini V. I. P., Gimenez R. E., Perez O. E. L., de Mishima B. A. L., Borsarelli C.D.,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5, 209(2015), 391—398[10] Haupt K., Mosbach K., Chem. Rev., 2000, 100(7), 2495—2504[11]Chen F. Q., Liu S. X., Fang Y., Wang Y. J., Zhang Z. Y., Jiang Y., Chem. J. Chin ese Universities, 2007, 28(11), 2195—2199(陈奋强, 刘守信, 房喻, 王艺娟, 张朝阳, 姜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7, 28(11), 2195—2199)[12]Gai Q. Q., Liu Q. Y., Li W. Y., He X. W., Chen L. X., Zhang Y. K., Chem. J. Chine se Universities, 2008, 29(1), 64—70(盖轻轻, 刘秋叶, 李文友, 何锡文, 陈朗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 29(1), 64—70)[13]Asher S. A., Holtz J., Liu L., Wu Z. J., J. Am. Chem. Soc., 1994, 116(11), 4997—4998[14]Wang J. Y., Hu Y. D., Deng R. H., Liang R. J., Li W. K., Liu S. Q., Zhu J. T., Lang muir, 2013, 29(28), 8825—8834[15]Shao M., Qiao X. G., Fu H. W., Li H. D., Zhao J. L., Li Y., Optics and Lasers in E ngineering, 2014, 52, 86—90[16]Tou Z. Q., Koh T. W., Chan C. C.,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4, 2 02, 185—193[17]Fenzl C., Genslein C., Zopfl A., Baeumner A. J., Hirsch T., J. Mater. Chem. B, 2 015, 3(10), 2089—2095[18]Hu X. B., An Q., Li G. T., Tao S. Y., Liu B.,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48), 8145—8148[19]Peng H., Wang S., Zhang Z., Xiong H., Li J., Chen L., Li Y., J. Agric. Food Che m., 2012, 60(8), 1921—1928[20]Li J., Zhang Z., Xu S., Chen L., Zhou N., Xiong H., Peng H., J. Mater. Chem., 2 011, 21(48), 19267—19274[21]Zhang Y. L.,Pan Z., Yuan Y. X., Sun Z. M., Ma J. H., Huang G. B., Xing F. B., Gao J. P., Phys. Chem. Chem. Phys., 2013, 15, 17250—17256[22]Liu H., Shi D., Duan F., Yang Z., Chen M., Liu S., Mater. Lett., 2015, 150, 5—8 Abstract Free-standing molecularly imprinted photonic hydrogels(MIPHs) that peeled fro m the supporters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colloidal crystal template metho d assisted by “sandwich structure”. MIPHs were fabricated by UV polyme rization with L-Tryptophan(L-Trp) as template molecule, acrylamide(AM) as functional monomer, N,N′-methylene bisacrylamide(BIS) as crosslinking agent. MIPHs were characteri zed by highly order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macroporous structure. MIPHs showed rapid r esponse property when immersed into L-Trp buffers. The Bragg diffraction peak of MIPHs redshifted 83 nm as the c oncentration of L-Trp increased from 10-10 mol/L to 10-5 mol/L, and the color changes could be visible by the naked eyes. Moreov er, MIPHs showed only a slight shift in the Bragg diffraction peak in solutio ns of L-Tyr or L-Phe, which indicated that MIPHs possessed a certain selectivity. High select ivety, rapid response and signal self-reporting of MIPHs might provide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in the real-world environments.Keywords“Sandwich” structure; Inverse opal; Photonic cryst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L-Tryptophan†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5117 3072).【相关文献】1.3 色氨酸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L-MIPHs)的制备将一定量的L-Trp, AM, BIS和DEAP溶于超纯水中, 制成前驱液, 通氮气10 min备用. 将石英玻璃片覆盖在胶体晶体表面, 将二者固定, 即得到“三明治”结构. 在“三明治”结构间隙中填充上述前驱液, 直至胶体晶体模板变为透明状态; 在冰浴中紫外光照射下光聚合2 h, 将聚合后的“三明治”结构浸入去离子水中, 使复合蛋白石膜自动脱落, 再将其置于二甲苯中24 h, 即得到反蛋白石凝胶光子晶体膜(MIPHs). 将MIPHs放入甲醇-乙酸(体积比9∶1)溶液中2 h以除去L-Trp分子, 即制得L-Trp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L-MIPHs). Scheme 1示出了MIPHs的制备过程. 采用相同方法制得非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膜(NIPHs).。

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表征、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

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表征、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
wc 9 2 maln u e u cn 1 8@ 1 i wp . d . c .
・7 ・ 2






第 3 卷 2
剂厂 ; 甲基 丙 烯 酸 ( MAA)分 析 纯 , 安 化 学 试 剂 , 西
厂; N一甲基 吡咯烷 酮 ( NMP) 分 析 纯 , 安 学 试 , 西
剂厂 ; 甲亚砜 ( MS , 二 D O)分析 纯 , 安化 学 试 剂厂 ; 西
乙二 醇二 甲基 丙 烯 酸 酯 ( DMA) 分 析 纯 , 台 云 E , 烟 开化 学试 剂厂 .
了克 服 液膜 的不稳 定 性 , 究 者 提 出了 采用 固膜 法 研 分 离外 消旋 混合 物. 固膜 中 , 映异 构体 的分 离是 在 对
通 过在 膜孔 内选 择性 的吸 附和扩 散来 完成 [ . 近 , 3最 ]

性分子印迹固膜( — r — Ms. L T p MI )对其表面形态及 识 别性 能进行 了研 究 , L—Tr 色 氨 酸 外 消 旋 为 p从
第 3卷 第 2 2 期 21 0 2年 4月






Vo . 2 No 2 13 .
M EM B RA NE C E S I NCE AND TECH N0LOGY
Ap .2 1 r 02
L一色 氨 酸 分子 印迹 膜 的表 征 、 别 性 能 及 识 别 机 理 识
1 实 验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剂 和仪器 .
D, L一色氨 酸 ( L—T p , 化 级 , D, r )生 国药 集 团
化 学试 剂公 司 ; 旋色 氨 酸 ( 左 L—Tr ) 生 化级 , p, 国药 集 团化 学试 剂 公 司 ; 砜 ( S ) 分 析 纯 , 连 聚砜 聚 PF, 大 塑料 有 限公 司 ; 二苯 甲酮 ( P , B ) 分析 纯 , 安 化 学试 西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L_色氨酸的研究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L_色氨酸的研究

2. 2 印迹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 。 为了解模板分子在溶胶 -凝胶中的电化 学 行 为 , 测定了电极在不同修饰阶段的循环伏安曲线( 图 2) ) , 未修饰的玻碳电极在 L 在 0. 图2 峰位与文 8V 处出现氧化峰( a - 色氨酸 溶 液 中 进 行 循 环 伏 安 扫 描 时 ,
] 1 5-1 7 献[ 报道值基本一致 。 将 L 在 0. B S 溶液中 进 行 循环 伏 安扫 描 时, 7V 处有明显 - 色氨酸印迹 电 极 在 P
1 8] 1 3] 1 9] 。 有文献报道采用 水 溶 液 [ 或 乙 醇 溶 液[ 等来 大的影响 [
图 2 四种不同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 F i . 2 C c l i c v o l t a m m o r a m s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d i f - g y g f e r e n t e l e c t r o d e s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 L- 色氨酸的研究
齐文静 ,张义根 ,刘 瑛 ,宋启军 *
( )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江苏无锡 2 1 4 1 2 2 摘 要: 报道了一种由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分子 印 迹 电 化 学 传 感 器 , 并用于 L -色 氨 酸 的 测定 。 印迹聚合物是由四乙氧基硅烷 、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聚合而 成, L - 色氨酸为模板分子 。 通 过 循 环 伏 安 法 验 证 了 印 迹 膜 与 模 板 分 子 的 结 合 和 去 除 。
) , 氧化峰 ( 图2 说明模板分子成功掺杂在分子印迹膜中 。 在去除模板分子后 , 在P b B S 溶液中 进 行 循 环 伏 ) , 安扫描时氧化峰消失 ( 图2 表明模板分子已被成功去除 。 而在 L 在 1. c 0V 处又 - 色氨酸 溶 液 中 扫 描 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 第2期膜 科 学 与 技 术Vol.32 No.22012年4月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r.2012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表征、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王超丽,胡小玲*,管 萍,蒲 东(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教育部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摘 要:以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聚砜为基膜,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制备L色氨酸手性分子印迹固膜.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电子显微镜对固膜的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特异性吸附性能及识别机理进行研究.固膜的手性分离因子高达4.1,由Scatchard模型分析分子印迹固膜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以氢键作用为主.关键词:L色氨酸;手性拆分;固膜;分子印迹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924(2012)02-0070-07 在生物体中,作为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几乎都是手性的[1].由于对应异构体与生物体作用不同,使它们具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生物活性.因此,生物手性分子的拆分在生物医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手性拆分方法中,膜法以其操作简单、可连续生产、放大过程易行等优点逐渐成为手性拆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液膜稳定性较差,不能长时间操作[2],为了克服液膜的不稳定性,研究者提出了采用固膜法分离外消旋混合物.在固膜中,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是通过在膜孔内选择性的吸附和扩散来完成[3].最近,一种复合固膜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将待分离物质“烙印”在膜上,使立体空穴和功能基排布上与目标分子具有互补结构,使得膜对这种分子有更强的特异性选择和识别作用,对外消旋体进行更精确的拆分.吴洪等[4]以L苯丙氨酸(L Phe)为模板分子,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分子印迹壳聚糖膜.用碱液处理和硫酸交联对制备的膜进行处理,降低了壳聚糖膜的溶胀度,保持了膜内识别位点的结构,分离因子达到1.43.L色氨酸为一种手性生物分子,是世界上用量排名第三的手性氨基酸.Prasad等[5]以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电化学传感器,此传感器不仅能从与L色氨酸结构相似的氨基酸混合物中识别出目标分子,而且能从水溶液、生物体系及药物样品中对外消旋体混合物中对模板分子作出反应.分子印迹固膜在氨基酸衍生物、蛋白质、酶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面也取得初步成效[6-12].本文将分子印迹技术、膜分离技术和手性拆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紫外光接枝方法在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膜表面进行表面聚合,制备得到对L色氨酸具有优异识别性能的L色氨酸手性分子印迹固膜(L Trp MIMs).对其表面形态及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为L Trp从色氨酸外消旋体中直接拆分提供一条可行途径.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试剂和仪器D,L色氨酸(D,L Trp),生化级,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左旋色氨酸(L Trp),生化级,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聚砜(PSF),分析纯,大连聚砜塑料有限公司;二苯甲酮(BP),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甲基丙烯酸(MAA),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N甲基吡咯烷酮(NMP),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二甲亚砜(DMSO),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分析纯,烟台云开化学试剂厂.收稿日期:2010-12-30;修改稿收到日期:2011-11-02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31031100M72L0104)作者简介:王超丽(1982-),女,山西省曲沃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面的研究.*通信联系人,E-mail:wcl1982@mail.nwpu.edu.ccn 第2期王超丽等: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表征、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71 ·  四动态膜性能测试仪,上海原子核物理研究所;WZZ 1自动指示旋光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美国Aexo;原子力显微镜,上海爱建纳米科技有限公司;ZF 2三用紫外仪,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1.2 紫外光接枝法制备L Trp MIMs称取一定量L Trp、MAA,溶于20mL的DM-SO中,在45℃的水浴下超声1h,加入相应量ED-MA,继续超声1h,加入质量分数1.0%的二苯甲酮得到功能膜液备用.将制备好的功能膜液均匀涂敷于聚砜基膜上,在365nm波长的紫外光照射4h.将膜取出在体积比为1∶10的乙酸/甲醇洗脱液中浸泡24h,再用蒸馏水清洗表面残留溶剂,得到LTrp MIMs.1.3 L Trp MIMs的形貌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LTrp MIMs和NMIMs的表层和断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L TrpMIMs及NMIMs的表面进行分析.1.4 L Trp MIMs孔结构表征1.4.1 孔隙率的测定用干湿重量差法测定分子印迹膜的孔隙率.1.4.2 孔径的测定采用R lg M曲线法分析膜孔径.孔径大小是分离膜结构表征的重要参数,平均孔径有很多测定方法,截留分子量曲线测定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它是用一系列已知分子量的标准物质的水溶液来进行膜的超滤试验(如配制浓度是1.0g/L的PEG400~1000溶液作为评价溶液),然后取原料液与渗透液分别对溶液中标准物质进行浓度测定,得到截留率与相对分子质量对数的曲线R lg M.1.5 L Trp MIMs的识别性能研究1.5.1 L Trp MIMs的手性分子识别性能配制1.0g/L的L Trp溶液,用四动态膜分析仪,在0.6MPa压力下使其透过L Trp MIMs,利用分光光度计,配合GB—T15400—94绘制的标准曲线,测定L Trp的截留率,研究L Trp MIMs的手性分子识别性能.1.5.2 L Trp MIMs手性拆分性能配制1.0g/L的色氨酸外消旋溶液,利用四动态膜分析仪,在0.6MPa压力下使其透过L TrpMIMs,通过自动指示旋光仪测定透过液比旋光度,并计算分离因子,研究L Trp MIMs的手性拆分能力.1.6 L Trp MIMs识别机理分别做L Trp和MAA结合前后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和紫外光谱(UV)分析L Trp与MAA的印迹方式并用Scatchard模型对L TrpMIMs分子识别方式进行分析.2 结果与讨论2.1 L Trp MIMs的微观结构2.1.1 SEM对聚砜基膜和L Trp MIMs的微观结构表征L Trp MIMs表面和截面的扫描电镜如图1~图3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接枝前后膜表面微观形貌变化及和接枝后膜截面. ·72 ·膜 科 学 与 技 术第32卷 由图1看出聚砜基膜表面非常平整,而图2中LTrp MIMs的表面凹凸不平.这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由于实验中利用紫外光接枝法在紫外光照下发生化学反应,在基膜表层接枝了手性分离层,表面形貌发生了变化,表层较之亚层粗糙;(2)在制备L Trp MIMs的中,在洗脱模板分子的过程中,也对膜的表面形貌产生影响.图3可以看出,L Trp MIMs呈现出典型的不对称指状多孔结构,表皮层致密,亚层稀松多孔,呈现出非对称膜典型的上密下疏的不对称孔道结构.这是因为L Trp MIMs经过紫外光接枝,在表层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手性分离层,从图3可以看出,厚度约为100μm,表层致密,而亚层稀松.2.1.2 AFM对NMIMs与L Trp MIMs的表面形貌表征图4、图5分别是尺寸为1 000nm×1 000nm的NMIMs与L Trp MIMs的三维图像,可以明显地看出,前者的表面光滑平整,后者表面有明显针状型起伏,根据AFM的相关理论,针状凹凸是由于原子力探针与膜表面原子间作用力变化频率快的结果,原因是因为功能单体MAA和L Trp形成了较强的氢键,抵消一部分原子间相互作用力,使原子力探针与膜表面原子间作用力变化频率慢,所以表面呈山谷状凹凸.该现象说明印迹过程对膜表面的形态有一定影响.膜表面的粗糙情况或明暗波纹揭示了可能存在的孔的位置和尺寸,也是膜内部结构(多孔或者致密)的反映.图4 NMIMs表面Fig.4 The surface of NMIMs2.2 L Trp MIMs孔结构研究表明接枝后的L Trp MIMs孔隙率为61.4%,保持了较大的孔隙率.用截留分子量曲线法测定L Trp MIMs截留孔径.表1为L TrpMIMs对不同分子量PEG的截留率.图5 L Trp MIMs表面Fig.5 The surface of L Trp MIMs表1 L Trp MIMs对不同分子量PEG的截留率Table 1 Different rejection rate of PEG selectivitywith L Trp MIMsPEG400PEG600PEG800PEG1000R/%21.2 56.3 70.4 86.1 由表1看出,L Trp MIMs对PEG的截留率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PEG分子量增大到1 000时,其截留率可以达86.1%,趋势递增但非线性,由所得数据绘制R-lgM曲线,如图6所示.图6 R lg M截留分子量曲线图Fig.6 The graphs of R lg Mintercept molecular weight在图6中R lg M曲线,相对应R=50%的点做切线,与R=100%的交点,对应的lg M为3.06,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M为1 148,即L Trp MIMs的理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148.2.3 L Trp MIMs的手性分子识别性能L Trp MIMs的手性分子识别性能主要表现为其对L Trp的截留能力,在分离过程中,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共同存在,其中前者占主导地位.L Trp MIMs对L Trp的截留率如图7所示.由2.2研究得出,L Trp MIMs的理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148.按此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来估算,相对分子质量为204的L Trp在分离过程中应 第2期王超丽等: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表征、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73 · 该大部分通过,而研究中L Trp的一次截留率却可达42%,由图7可知,经光接枝,L Trp MIMs内部的孔道不均匀,呈现出表层致密,亚层疏松的结构,有与L Trp立体结构对应的特异性空穴,LTrp被截留下来.这正是手性分子印迹空穴特异性结合的结果,其截留率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由于膜本身的截留能力受孔道形态及印迹点位数量所限,截留率有一个上限值42%.图7 L Trp MIMs对L Trp的截留率Fig.7 Retentate rate of L Trp MIMs for L Trp2.4 L Trp MIMs手性拆分性能L Trp MIMs手性拆分性能取决于印迹点位的数量,在紫外光接枝法制备L Trp MIMs的过程中,复合膜的表层的孔道中形成了具有特殊立体结构的空穴,这种空穴的存在使得在分离过程中LTrp被结合,而D Trp随溶液通过,L TrpMIMs对色氨酸外消旋体的分离因子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终趋于平衡.L Trp MIMs对色氨酸外消旋体的分离因子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8所示.图8 L Trp MIMs对色氨酸外消旋体的分离因子θ随时间t的变化趋势Fig.8 Separation factor of D,L Trp withL Trp MIMs varying in different time由图8可知,在利用L Trp MIMs拆分色氨酸外消旋体的过程中,分离因子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这是因为在初始的分离阶段,印迹空穴尚未完全打开,截留主要为非特异性吸附,拆分效率较低,分离因子不超过2.0,随着拆分过程的进行,在经过20~30min的预压后,印迹空穴渐渐舒展成型,此时与印迹空穴空间立体构型一致的L Trp被结合,而D Trp则顺利通过.研究中发现,在拆分60min后分离因子可达到4.1,此时印迹的空穴绝大多数已经被利用,但部分的印迹点位由于压力等原因受到破坏变形.2.5 L Trp MIMs识别机理分析2.5.1 FT IR对L Trp与MAA印迹方式的分析L Trp与MAA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如图9.由图9可以看出,3 417cm-1处为N—H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在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反应后,该峰明显缩小,且红移到3 258cm-1处,这是因为在模板分子LTrp中含有吡咯和胺基,二者中均有N—H,在与功能单体MAA反应的过程中作为质子供体,与MAA羧基中—OH的质子受体配对,由于吡咯和胺基同时参与了这一作用,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红移现象更加明显,同时峰的削弱程度也更大.另外,1 733cm-1为C O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在L Trp与MAA发生反应后红移到1 661cm-1处,红移值为72cm-1,同时C O的特征峰削弱,这是由于L Trp与MAA反应后形成,改变了基团的力常数的结果.由于1mol L Trp只有一个—COOH作为质子供体,而N—H却有三个,所以C O的特征峰较之N—H的特征峰红移的少,峰削弱程度也略低.总之,以上两个特征峰的改变都说明了L Trp与MAA之间形成了氢键,在经过洗脱之后形成具有L Trp特异结构的空穴,从而达到手性识别拆分的目的.图9 L Trp与MAA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Fig.10 FT IR spectra of L Trp with and without MAA ·74 ·膜 科 学 与 技 术第32卷 2.5.2 UV光谱对L Trp与MAA印迹方式的分析通过分析L Trp与MAA的结构,结合氢键理论,可以确定二者之间的印迹结合方式为氢键结合.以下通过反推法来证明这一说法,假设L Trp与MAA之间的非共价作用为氢键,那么通过之前的分子结构分析可知,二者的最佳结合比例应该为1∶4(摩尔比),研究中通过调节二者的比例,测定吸光度,观察波形的移动,来证明这一推断.L Trp结构和L Trp与功能单体MAA形成氢键的结构如图10和11.不同浓度MAA对L Trp在DMSO中紫外光谱的变化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以看出L Trp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580nm附近,随着MAA加入量的增大,L Trp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峰强度增大.当二者摩尔比配比达到1∶4时最大吸收波长不再明显移动,吸收峰强度也不再明显增大.这说明了此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已达到氢键饱和的状态,ππ效应最大,因此从紫外光谱亦可以判断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最适合的摩尔比比例为1∶4,而只有在形成氢键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比例,其他的亲水、静电等非共价作用力均不能达到这一点,从而证明之前的推断是合理的,即二者之间的非共价作用为氢键作用,因此保证了在洗脱的过程中,模板分子能顺利地进入到洗脱液液中,从而形成手性印迹点位,达到拆分色氨酸外消旋体的目的.2.5.3 Scatchard模型对L Trp MIMs分子识别方式的分析在L Trp MIMs手性拆分过程中同时存在两种吸附作用,即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特异性吸附占整个吸附的比例高低是手性拆分效率高低与否的关键.在手性分子印迹技术中,常用Scatchard模型来获得手性印迹分子与MIMs之间的结合能、结合方式、位点分布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以此分析吸附类型.NMIMs与L Trp MIMs的Scatchard模型分别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3 NMIMs的Scatchard模型Fig.13 Scatchard model of NMIMs由图13看出,对于NMIMs来说,聚合物结合常数Q/吸附液中L Trp的平衡浓度C(mol/L)对Q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单线模型表明NMIPMs只有一类吸附位点;对比图13,L Trp MIMs的Scat-chard模型为双线性模型,说明L Trp MIMs主要形成了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两种不同的结合位点,通过比较相同浓度下L Trp MIMs低吸附位点和NMIMs的吸附量,发现低吸附位点的吸附 第2期王超丽等: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表征、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75 · 图14 L Trp MIMs的Scatchard模型Fig.14 Scatchard model of L Trp MIMs量远远高于NMIMs的吸附量,说明低吸附位点有与LTrp官能团互补的功能基团和立体结构互补的特定形状的孔穴,即模板分子经洗脱作用后分子印迹膜所形成的特异性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立体结构决定了在手性拆分过程中对L Trp与D Trp的特异性识别,由此判断在L Trp MIMs手性拆分过程中特异性吸附占主导地位.3 结论手性分子的拆分一直是化学分离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开拓性地将膜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技术及手性拆分技术三者有机结合,利用紫外光接枝法成功地制备了对L Trp具有优异手性拆分性能的固膜,形成了具有与LTrp结构互补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孔隙率为61.4%,分离因子为4.1.研究表明,L Trp MIMs具有优异的识别性能,能对色氨酸外消旋体进行良好的拆分,为手性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探讨了手性拆分膜的分离机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郑 熙,胡小玲.手性拆分液膜及固膜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08,27(11):1703-1709.[2]杨座国,许振良.固膜手性拆分机理及其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5,25(2):69-74.[3]李 爽,张凤宝,张国亮.膜法分离手性异构体研究的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5,25(2):85-90.[4]吴 洪,赵艳艳,喻应霞,等.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分离手性苯丙氨酸[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19-20(3):262-266.[5]Prasad B B,Madhuri R,Tiwari M T,et al.Enantio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D-and L-tryptophan by imprin-ted polymer-carbon composite fiber sensor[J].Talanta,2010,81:187-196.[6]Takeda K,Abe M,Kobayashi T.Molecular-imprintednylon membranes for the permselective binding of phen-ylalanine as optical-resolution membrane adsorbents[J].J Appl Polym Sci,2005,97(2):620-626.[7]孙瑞丰,于慧敏,罗 晖,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孔结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5,(2):248-253.[8]吴 洪,姜忠义,喻应霞,等.分离苯丙氨酸异构体的分子印迹CS/TEOS杂化膜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200610013332,2006-03-20.[9]Yui I,Michio N,Masakazu Y.Optical resolution of ra-cemic amino acid derivatives with molecularly imprintedmembranes from tetrapetide consisting of glycinyl resi-dues[J].J Membr Sci,2008,325,(1):371-375.[10]Lin Yuan,Tang Shunqing,Mao Xuan,et al.Proteinrecognition via molecularly imprinted agarose gelmembrane[J].J Biomed Mater Res,Part A,2008,85A(3):573-581.[11]Davide S,Niccoletta B,Laura M,et al.Poly(ethylene-co-vinyl alcohol)membranes with specific adsorptionproperties for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J].Sep SciTechnol,2007,42(13):2829-2847.[12]Chen Runrun,Qin Lei,Jia Man,et al.Novel surface-modifi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preparedwithiniferter for permselective separation of lysozyme[J].J Membr Sci,2010,363:212-200.Characterization,recognition properties and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L Trp chir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sWANG Chaoli,HU Xiaoling,GUAN Ping,PU Dong(College of Science,Northwest Polytechnic University,The Key Laboratory of Space AppliedPhysics and Chemistry,Ministry of Education,Xi’an 710072,China)(下转第79) 第2期刘久清等:膜法浓缩己内酰胺废水·79 · 98%.3)反渗透膜处理离交废水的效果更好.工艺生产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处理离子交换废水时,浓缩倍数选8为宜;处理聚合废水时,浓缩倍数选在4~5为宜.参考文献[1]凌文华.A/O工艺处理己内酰胺生产废水及运行控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34(3):50-52.[2]李 婷,万新南.臭氧化法及其联合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11):14-18.[3]周 莉,傅 敏,王建伟,等.焦化废水高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24(1):56-59.[4]Wilf M,Alt S.Application of low fouling RO membraneelements for reclama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J].Desalination,2000,132:11-19.[5]Lopez-Ramirez J A,Sahuquillo S,Sales D,et al.Pre-treatment optimization studies for secondary effluentreclamation with reverse osmosis[J].Water Res,2004,37(5):1177-1184.[6]管运涛,蒋展鹏,祝万鹏,等.两相厌氧膜生物系统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8,19(6):56-59.[7]成英俊,张捍民,张兴文.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04,24(1):72-75.[8]黄 敬.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机内酰胺生产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4):58-61.Concentration of caprolactam wastewater by using membraneLIU Jiuqing,LIU Haixiang,JIANG Bin,YANG Qiuju(School of Metallurgy Science &Technology,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the caprolactam wastewater using membrane,the effects ofconcentration times on membrane flux,the quality of permeate and concentrate,including conductivity,COD and pH,were research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In the experiment,reverse osmosis membranewas used to treat the wastewater which was provided by Baling Petrochemical Works.The results showthat the reverse membrane membrane can treat part of the caprolactam wastewater effectivel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produced is stable;the quality of permeate of backwashing water generated from ion-ex-change process can fully meet the domestic industrial discharge standard,and that of polymerizationwastewater can also reach the requirement of biochemical treatment under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times.For the feed wastewater in this experiment,the optimal concentrating times for backwashing water genera-ted in ion-exchange process is 8and that for polymerization wastewater is 4~5.Key words:caprolactam waste water;reverse osmosis membrane;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concentration(上接第75页)Abstract:A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s(MIMs)was developed by ultraviolet light induced polymer-ization using polysulfone(PSF)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as support membrane,L tryptophan as templatemolecule,methylacrylic acid as functional monomer.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atomic forcemicroscopy((AFM)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membranes.Specific molecule rec-ognition ability and recognition mechanism were studied in detail.Scatchar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bonding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s and template molecule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 is hydro-gen bond.The separation factors of L tryptophan on the corresponding MIMs is 4.1.Key words:L trp;chiral resolution;membrane;molecularly imprin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