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
(1)欧洲地形特征;
(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2、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
1、欧洲地形特征;
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
读、讲、议、练
教具使用:
挂图、投影片、录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师问: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各以什么地形类形为主?
生答: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
(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堂学习和竞赛,并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为激励竞赛,规定课堂竞赛得分少的一组要表演节目。)
引导学生读图13、7欧洲的地势和欧洲西部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并思考问题:
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欧洲的平原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冰川作用能形成哪些地形?
1、学生活动:小组内可互相讨论要完成的内容,组长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没完成一人次扣一分。并抢答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欧洲西部的板图,边小结边画板图。
3、要求学生也画出欧洲西部的草图,并填上西欧平原、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勃朗峰。
学生自学西欧的气候:学生读图13、9西欧的气温和降水,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答:西欧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气候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气候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为农业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比较法,分析法
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气候类型图、ppt课件(锋面雨)
教学过程:
一、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第一步: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即由南向北递减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
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
《气候(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
《气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讲授的内容是我国的气候,包含“气温与降水差异”、“气候主要特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三部分内容,这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极为密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到亲切和实用。但是,中国的气候这节课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这节课又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气温及降水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3.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4.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4.学会分析阅读等降水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课程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
【讲授新课】
师:(展示课件)《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第二节。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气候的季风气候显著以及气候复杂多样两个典型特征,并详细说明了典型的气候对我国气温降水的影响。本节课是自然地理中重要节,同时也是了解中国自然环境的重要部分,为后续综合分析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我对学情进行一下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并且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采取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的地理知识,同
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准确画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出冬、夏季风的地、性质及影响。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过程与方法】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4)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自然灾害等;前面已经学习过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和地势》,《气候》是我国自然环境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气候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教材先介绍我国气温的特征,再介绍我国降水的特征,最后归纳我国气候的特征,这种分解递进式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的气候特征。因此,学习好我国气温的相关知识是学好我国气候的基础和前提。
本节课的教材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叙述课文和相关图片和地图介绍的是“我国气温的冬夏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南北气温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关于中国气候的要求是"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我将本节课“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的三维学习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征;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举例说明
气温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友互助巩固知识,增强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是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征”,为了便于学生得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在设计自主学习部分问题是,层层引导,再让学生在电子屏幕上指图分析,这样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就更牢固了。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和季风气候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气候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理解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中国气候多样性的原因。
2. 掌握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地图或者气候图表。
3. 气象数据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气候是怎样的吗?”
2. 探索(30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气候分布图,并提问:“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类型?”
(2)通过课件或者地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气候类型,如寒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并解释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3)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影响,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 拓展(20分钟)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特点。
(2)通过课件或者图片,向学生介绍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要素等因素的影响。
(3)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中国城市,分析其季风气候特点,并展示研究成果。
4. 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量中国气候多样性的原因,并讨论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气候》教学案人教新课标
《中国气候》教学案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东西干湿的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初步认识中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一些天气、气候灾害。
学法导航:(1)运用对比读图法,比较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冬夏季风的不同。
(2)列表归纳以上这些差异。
学习重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
2.东西干湿地区的差异
3.季风气侯显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通过春节期间我国南北两大城市的居民穿着的差异导入复习。
二、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学习方法指导
1.读图法:阅读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图,首先要熟悉等温线判读方法,在图上找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值的分布地区,然后计算我国南北气温差值,最后结合我国的位置特点,地形特点简要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
2.比较法:影响我国的季风包括冬季风和夏季风,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进行突破
四、先学
学生看书探究: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
五、后教
【例1】读图2.2—4完成下列要
求:
(1)图中 A、B、C对各线是我
国的地理分界线,请分别注明:
A. B.
C. D.
(2)说明下列各地理事物在图
中分布的范围:
①河流无结冰现象的地区多分
布在②以地下水和融雪水为主
的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③我
国的湿润、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
④我国的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主
要分布在
【例2】秦岭一淮河是我国南方
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还是()
A.年降水量400mm以上和以下的界线
商务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气候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第1课时)
《气候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是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影响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的大小。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示意图,熟悉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3、利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
4、利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降水资料,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冬夏季风示意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示意图、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降水资料图等。
【教学过程】
合
作探究 交
流展示 精当点拨
展示中国季风区、非季
风区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
生思考:
1.我国夏季风的影响
范围与季风区的范围二者
有何联系?
怎样根据上图给季风区下一个定义?
夏季风在由东南向西北推进过程中,主要受哪些山脉的阻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请在课本图中标注下来)二者相比谁的面积广大?
5.我们家乡所在的地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夏季气候特征如何? 读图思考,小组探究讨论:
合
作探究:
P31
小组派代表讲将探究讨论后的问题答案展示交流,教师予以适当点拨。
总结: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雨季的长短和雨带的推移。(板书)
培养学生的读图
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初中地理_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新授课【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的气候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表学会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2、能在图中找出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比较冬夏季风的区别
3、理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
4、初步尝试对我国气候特征做简单评价,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通过读图、表学会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理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直接导入
【出示目标】:大屏幕展示课题、课标及目标,教师分析
【讲授新课】:
过渡:请大家看几幅图片,说出两幅图片中自然景观的不同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引出中国气候的第一个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活动一):“填一填”大屏幕出示中国气候资料图,学生一起填一填。
师: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气候类型
A B C D E 季风区内不同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填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说的不错,你已经做到了我们目标所要求的,会看图了。地图是我们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你们要学会从地图中提炼有效的地理信息。
设疑:中国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多样?有哪些影响因素呢?同学们考虑一下。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气候复杂多样)教案 商务星球版
《2.2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气候复杂多样)教案【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响
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材分析】
气候的复杂多样这一部分内容编写上采用了“分-总”的写法,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划分
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他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从而得出我国气候类型
多样的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上节学生知道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同时介绍了气候的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学生进一步了解气候的另一要素——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两方
面知识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过,学生利于理解。根据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
带,根据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干湿地区,从而组成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沿着
这条主线学习,学生进而对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有了深刻的了解。
【课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读图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对比分析、讨论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某某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某某的市民却正
忙着在迎春花市里挑选鲜花。这反映出我国气候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
一. 教材分析
《气候基本特征》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气候的基本特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气候知识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地形、气候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气候的基本特征、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等知识的理解还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候的基本特征,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提高对气候现象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气候现象。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典型景观,增强学生的直
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现象视频等。
2.准备相关气候资料,如气候数据表格、案例素材等。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典型景观,如热带雨林、沙漠、冰川等,引导学生对气候现象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气候的基本特征,如气温、降水等,同时呈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划分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析,了解其经过的地区。
4.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我国的温度带。
2.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我国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
2.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与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
第1课时课时数 3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1′)
〖师〗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展和广州的花卉展图片。
〔提问〕请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回答: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举行?
〖生〗思考,作答。
〔续问〕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思考,作答。
答: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师〗经过上述思考,同学们或许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但要真正了解我国气候的具体特征,还需要我们对“中国的气候”这节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25′)
初中地理实验性说课稿模板
初中地理实验性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地理——气候与天气》,本节课旨在通过
对气候与天气基本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候与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
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实地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分析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
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气候与天气的区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等)、实验材料(如气球、塑料袋等)。
2. 教学场地:教室内配备多媒体设备,实验操作在室外或实验室进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极端天气的新闻视频,引起学生对天气现象的
关注。
- 提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
2. 知识讲解
- 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定义及其区别。
- 介绍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3. 实验操作
- 在室外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温度计、湿度计和风速计,记录数据。
- 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如用气球模拟热气球上升,解释热力环流对天气的影响。
4. 讨论与探究
- 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如农业、交通、建筑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1 湘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8——41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
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图表。
2、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5、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台风、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
造成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中国气候的认识。采用“设疑---探究----尝试-----小结”的“四步循环导学法”展开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生动活泼活泼的方式的自主探究,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框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
《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讲授的内容是我国的气候,包含“气温与降水差异”、“气候主要特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三部分内容,这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极为密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到亲切和实用。但是,中国的气候这节课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这节课又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气温及降水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3、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4、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
5、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3、学会分析阅读等降水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课件展示)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第二节。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气候的季风气候显著以及气候复杂多样两个典型特征,并详细说明了典型的气候对我国气温降水的影响。本节课是自然地理中重要节,同时也是了解中国自然环境的重要部分,为后续综合分析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我对学情进行一下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并且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采取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的地理知识,同
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准确画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出冬、夏季风的地、性质及影响。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利用地理示意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理念,树立探索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立,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
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影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因素
五、说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理解气候这一知识相对抽象,但是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有直观的了解,所以本节课我会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谈话法、地图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
所以在这个环节,我采用生活实例的方式进行导入:
同学们,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在电视上看到,全国各地的人们用各种方式准备春节,哈尔滨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广州的市民却正忙着在迎春花市里挑选鲜花,这反映出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呢?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气候的基本特征。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最典型的特征,在讲解这一块知识的时候,首先先让学生阅读图2-2-1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比较冬夏季风的差异。
【提问】在学生看图的同时让他们思考是冬季风影响范围大,还是夏季风影响范围大?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随后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总结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大(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小。
【提问】了解了季风与非季风的范围后,再继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2-2-1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
①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受夏季风影响比较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降水的差异;
②指出季风区的大致范围,说说其海陆位置。
③我们的家乡所在的地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④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说说夏季风推进过程中所经过地区地势的变化。
描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对答案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问题设置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讲解“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这一块知识时,我会以图导因,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
【提问】先观察图2-2-2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分析夏季风的强弱对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通过自学以及讨论的方式,能够进行一定的总结,随后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
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到北方,北方多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较短;反之,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较长。
【提问】对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我会让学生先观察图2-2-4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然后看图分析降水量的规律,为了便于学生总结规律,
我会先设置下列问题
①先看图例,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描出800、400、200等降水量线,结合图2-2-5归纳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②400等降水量线和我们学的哪条线相似?我们所在地的降水量是多少?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上述问题能够总结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展示图片】为了检验总结的规律是否符合我国相应城市的降水分布特点,接下让学生对比下列四个不同区域的城市。
【提问】
①找出四城市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三个月,说说各地在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②对照图2-1-2、图2-2-1,结合四城市与海洋的距离、地形等的差异,归纳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思考归纳】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且读图分析能够总结出:
四城市降水最多的月份大多集中在夏秋季,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主要影响因素有海陆位置、地形和季风。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