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河南省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bae5b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5.png)
河南省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内容(此处应为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1. 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其含义是什么?答案:(此处应根据文章内容给出具体解释)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对“XX”的情感?答案:(此处应根据文章内容,列举作者使用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3.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此处应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等)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
古诗文内容(此处应为一篇古诗文阅读材料,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XX(正确解释)B. XX(正确解释)C. XX(错误解释)D. XX(正确解释)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了诗人“XX”情感的一组是:A. XX(诗句1) XX(诗句2)B. XX(诗句1) XX(诗句2)C. XX(诗句1) XX(诗句2)D. XX(诗句1) XX(诗句2)答案:B6. 诗歌中“XX”一词的运用,具有怎样的表现力?答案:(此处应分析“XX”一词在诗歌中的表现力,如描绘景象、表达情感等)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并说明其在文中的意义。
答案:(此处应给出句子的翻译,并结合全文分析其意义)8. 作者通过这首诗/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此处应根据古诗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9.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答案:(此处应给出改写后的句子)10.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动句。
答案:(此处应给出改写后的句子)11. 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句子中的语病并进行修改。
答案:(此处应指出句子中的语病,并给出修改后的句子)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共48分)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洛阳市宜阳县实验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洛阳市宜阳县实验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d80e575901020207409c95.png)
洛阳市宜阳县实验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2.B(“‘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
)3.A(“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4.C(急:使……焦急,逼迫)5.A(①表明郑辰查访民不轨,④表明郑辰秉公执法,⑤表明郑辰友爱兄弟。
)6.C(“周璟妻子死后,续娶本是人之常情”错。
周璟是在妻丧期间续娶,这是违背礼制的,属犯罪。
)7.(1)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
(蜚语,流言;谤讪,诽谤;变,变故;验,调查。
各1分,通畅1分)(2)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
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
(振通赈,赈济;河,黄河;伺便,趁便;塞,堤防。
各1分,通畅1分)8.特点:雨大,及时。
(2分)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2分)通过稻花应秀色,桐叶最佳音表现及时。
(2分)9.表达了对及时雨的欢欣(喜悦)(2分)与对农民的关怀。
(3分)11.(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
(A.目的是表达杀年猪的日子很快到。
C.“急切而又无可奈何”错,应为“尴尬而又羞愧”。
E.“复杂”不妥,应改成“真实”。
)(2)特点:热闹、壮观。
(2分)作用:①渲染欢乐祥和的气氛。
②为后文写母亲对自己养的猪不满意做铺垫。
(每点2分)(3)①勤劳朴实。
多年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
②心灵手巧。
做一手好菜,做腊肉可口。
③要强能干。
养出重量倒数第一的猪,笑容不自然,一夜没合眼。
④疼爱孩子。
为孩子养出瘦肉猪。
(答出三个即可,每点2分)(4)①为小说设置线索,贯穿始终,串联人物与事件。
②作为亲历者,增加小说真实性。
③作为儿子,为表现母爱提供空间。
④作为家庭一员,可以使故事亲切温馨。
(每点2分)12.C肚脐. (qí)13.A(不分轩轾:不分高下、轻重。
B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a9573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6.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B. 精卫填海(tián)C. 翻箱倒柜(dǎo)D. 震耳欲聋(ló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既富有激情,又深入浅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D. 为了确保此次比赛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布置、器材调试等。
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一项是:A. 满地残阳似血红,西风残照满城秋。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形容人物神态的一项是:A. 眉清目秀B. 垂头丧气C. 神采奕奕D. 眼高手低5.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出类拔萃。
C. 那个年轻人英俊潇洒,犹如春天的使者。
D.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得如同一幅画。
6.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形容声音的一项是:A. 震耳欲聋B. 悦耳动听C. 悲声长叹D. 热闹非凡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之心,民族之情,报国之志。
B. 这本书的内容既有趣,又富有哲理。
C. 他的性格既开朗,又细心。
D. 这次旅行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时间?B. 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都能回答出来。
C. 难道你不知道答案吗?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9.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形容颜色的词语的一项是:A. 红彤彤B. 绿油油C. 黑压压D. 白茫茫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笑得像个小姑娘。
高中深圳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深圳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a22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c.png)
高中深圳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B. 锲而不舍C. 一愁莫展D. 金榜提名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______地工作着。
”A. 孜孜不倦B. 兢兢业业C. 一丝不苟D. 勤勤恳恳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B.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使我受益匪浅。
4-10. 根据类似题目设置,继续出题。
二、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简述其主要事迹。
(5分)(2)文章中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分)2.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内容(略)(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5分)3-5. 根据类似题目设置,继续出题。
三、古文翻译(共10分)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分)2.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分)四、作文(共20分)1. 请以“我眼中的深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C4-10. 根据题目设置,给出正确答案。
二、阅读理解1. (1)略(2)略2. (1)略(2)略3-5. 根据题目设置,给出详细答案。
三、古文翻译1. 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坏而感到高兴,也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四、作文评分标准: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结束语本次高中深圳二模语文试题涵盖了选择题、阅读理解、古文翻译和作文等多种题型,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二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f0c9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1.png)
我们都深知这样一个常识:睡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工作状态都会变差。
而长期的睡眠问题会导致什么呢?近期有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大脑并没有闲着,它会激活类淋巴系统和驱动脑脊液流动,从而清除大脑中的“垃圾”,包括一些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的有毒蛋白质,这就像园艺师修剪掉多余的枝叶,让植物生长得更好一样。
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睡饱了精神状态就会更好。
①,就会导致大脑逐渐退化,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会下降。
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睡眠?②:充足的睡眠时长和规律的睡眠周期。
我们经常听说一些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到自己睡眠时间很短,这跟我们所熟知的“8小时睡眠”是相违背的,让很多人产生困惑。
其实③,8小时只是一个正常睡眠的平均值,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最佳睡眠时长是7—9小时,具体时长是因人而异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超过10小时的嗜睡习惯反而会增加认知功能的损伤风险。
规律睡眠周期意味着要定时睡觉,即使是周末也不赖床。
不规律的睡眠时间会增加抑郁的风险,即使是第二天补觉也是补不回来的,甚至还会导致睡眠周期失调。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广大爱心人士响应政府号召,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C.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那只先爬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参考答案1.D2.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②健康睡眠有两个重要的因素③健康的睡眠不一定是8小时【解析】(2)画线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强调。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直接引用。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D 。
2.第①处,横线前说"我们睡饱了精神状态就会更好",横线后说"就会导致大脑逐渐退化,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会下降",横线后说的是状态不好时的现象,这表明横线处是与"睡饱了"相对的信息,故可填"如果长期睡眠不足"。
2024高二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2024高二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3dd66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d.png)
高二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邂逅(xiè)赦免(shè)鞭笞(chī)长歌当哭(dàng)B. 踯躅(zhízhú)踌躇(chóu chú)怆然(chuàng)忸怩不安(niǔní)C. 拗口(ǎo)踌躇(zhōu chú)隽永(juàn)毛骨悚然(gǒng)D. 歃血(shà)毗邻(pí)喋血(xiě)桀骜不驯(ào)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当我来到昔日荒芜的小山村,看到眼前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景象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B. 为了迎接这次检查,城管人员在大街小巷到处张贴标语,弄得满城风雨,惹来市民的纷纷议论。
C. 这座图书馆藏书丰富,品种齐全,简直成了包罗万象的“世界之窗”。
D.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月球探测的成功,对于中国人实现探月梦想的伟大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B.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C.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D. 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王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伶牙俐齿,这让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B. 小区里的张阿姨虽然年过花甲,但干起活来仍然生龙活虎,不输于年轻人。
C. 小王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临近高考了才开夜车,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D.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智能,只要努力开掘,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高二语文测试卷(二) 答案
![高二语文测试卷(二)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5a391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b.png)
高二寒假语文测试卷(二)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B2.(3分)C3.(3分)D4.(3分)A5.(6分)答案要点:①理顺腔调和语音的关系,追求字清、腔纯、板正。
②完善和提升曲调音乐性,声腔追求纡徐婉转、细腻清雅。
③熔南北曲为一炉,兼容并蓄,各取其长。
④追求伴奏场面和乐队编制的完善,进行乐队改制。
⑤注重服装、服饰设计,追求舞台的意境美。
⑥给欣赏者想象空间,追求虚拟化、含蓄美。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 6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6.(3分)D(逮,到、及)7.(3分)A(A连词,虽然。
B动词,造成;动词,做,担任。
C助词,的;代词,他们。
D连词,来;介词,用)8.(3分)A(都一一定案发送)9.(3分)C(“恢复”不对,应为“免除”)10.(6分)答案要点:①运筹帷幄:杜畿能全面考虑问题,分析利弊。
②爱护百姓:杜畿做决策时能够考虑百姓安危。
③勇敢果决:杜畿不惧怕强敌,单身前往敌营。
④多谋善虑:杜畿在郡城一月,用计困住卫固。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11.(5分)答案要点:(1)(2分)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2)(3分)①重视人才,要善于选才任能。
②反对横征暴敛、搜刮百姓。
③要做到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更要取信于民。
【评分标准】主张每点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 25分。
12.(3分)A13.(3分)C14.(6分)答案要点:①赞颂了将士们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爱国热情。
②赞颂了将士们不怕牺牲、乐观坚强的英雄气概。
③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战斗豪情。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
结合诗句1分,情感1分。
意思对即可。
15.(8分)(1)此时相望不相闻(2)愿逐月华流照君(3)庄生晓梦迷蝴蝶(4)望帝春心托杜鹃(5)战士军前半死生(6)美人帐下犹歌舞(7)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8)朝如青丝暮成雪【评分标准】句中有错字、多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重庆202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二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康德卷)(含答案)
![重庆202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二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康德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4e4f54680203d8cf2f2482.png)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二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遗产价值呈现依靠传播方式的持续更迭,网络时代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新途径,但如何实现遗产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为此,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势所必然,而文化遗产学本身的理论研究也刻不容缓。
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难以调和:不仅遗产存在的历史情境难以复原,而且传播利用过程还势必进一步损害仅存的历史情境。
与此同时,即便保存了原真性,又难以实现与现代社会对接并被普遍认同。
如今,速度与更迭成为常态,长期历史积淀生成的文化遗产一旦进入新的传播利用,碎片化、浅表化在所难免;在传播速率倍增的情况下,实现遗产保真与现代认同的无缝对接颇为困难。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兴盛背后的原真性保护堪忧,而兴盛是否就表明现代认同也值得慎重思忖。
以文化遗产为母本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已成普遍现象,并被认为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这种方式的确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但在对文化精品期望提升的背景下,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显得格外重要。
文化传承的目的远非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娱乐消费,其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即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
当然这种传承发扬已具现代形态,如人工智能在“非遗”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运用,带给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也必然是深层的。
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d2047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c.png)
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希腊以来的许多唯物主义者,他们思考的问题不是物本身,而是对物的阐释。
从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他们都在言说物的存在本质在于其物质上的构成。
这是一种最为朴素的对物的理解与阐释,仿佛在我们弄清楚了物的构成物质之后,便可以很清晰地理解物以及物的本质。
一把铁锤之所以是物,是因为它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一个电脑之所以是物,是因为它是由电脑的硬件物质构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中的怪物,我们无法说这个数字怪物是由某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但仍然可以将这个怪物看成是一个电子脉冲或比特。
这种对物的理解方式,可以被认为是向下还原。
海德格尔则以一个古希腊陶壶为例,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壶之所以为壶,不在于壶壁和壶底,而在于居于其中的虚空。
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道德经》中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不过,海德格尔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壶中虚无的物质形态,而且是我们如何在观念中架构了壶这个物体。
也就是说,人将壶之物纳入人类本身的生存机制之中,当我们使用壶来装水、酒等物时,壶才向我们呈现为一个壶。
壹的物性,并不在于它如何呈现出自己物质材料的构成,而在于它是一种可以在人的生存机制中找到使用位置的物品。
这种对物的理解方式,可以被认为是向上还原。
无论是向下还原还是向上还原,都是把人当作主体,而把物当作外在于人的客体。
在数字空间中,情况却完全不同。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9245f4a5e9856a57126085.png)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l~3题。
由于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保留了氏族血缘的关系,所以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即国在家中,家国同构。
与此家国同构的国家相适应,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古代政治生态。
在殷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是以血缘关系构成的宗子、宗孙和姻亲的亲缘关系,国家的权力和财产是按血缘的亲疏分配,君权与父权是同一的,君权只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大,国家是一家一族的国家。
这样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不同于西方的历程。
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古代希腊、罗马则与此不同,其思想文化起步于“市民世界”。
正是由于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具有贤人的作风,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道德受到特别关注,被提到了“天理”的高度,以道德为人性,以道德为人的良知,在古代甚为流行。
道德几乎支配着人生和人生的一切,包含政治也被伦理化,也即是说政治与伦理融合。
早在殷周时期,道德就纳入了政治范畴,开启了道德与政治的融合。
“以德配天”或者“德配天地”就是此结合的最初形式。
古人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单凭“天”的庇佑是不够的,还取决于代天行政的君主的德行。
到周王朝时,君主的人格如何被认为是治政的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殷王朝的败亡,就在于最高统治者殷纣王失德:因此,君主在国家统治中要发挥权力的影响,但非权力性影响即统治者本人的人格影响也十分重要。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此提升到“德治”的高度,主张刑治与德治并举。
孟子则更进了一步,直接提出仁政的主张,把仁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奠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政治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秦代的法家便是持此主张,但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中,这种德与政相分离的主张,完全行不通,秦王朝短命便是证明。
在古代的政治生态中,权力不能代替氏族血缘的亲情,道德不能缺位,德与政不能分离,因此,道德与政治相融相合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二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f80c6d915f804d2b16c185.png)
衡阳县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学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00分时量120分钟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周汝昌1.晚清有一个叫陈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
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
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2.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
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
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3.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
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别号“雨村”。
甄士隐,名“费”。
《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
在曹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
这是独特的汉语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4.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
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5.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
“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
![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6adc7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1.png)
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02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6分)(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则令人无限感伤。
(2)古诗文常常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表现音乐的效果。
《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李清照的“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哀婉凄苦;辛弃疾的“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激越雄壮。
二者风格不同,俱为佳作。
【答案】①.羁鸟恋旧林②.采之欲遗谁③.东船西舫悄无言④.泣孤舟之嫠妇梧桐更兼细雨⑥金戈铁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羁”“嫠”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来源:学科网ZXXK]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答案】C【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不是概述所有文学体裁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能用以形容《诗经》和唐诗等体裁。
3.下列对《登岳阳楼》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在若干年前就听说了洞庭湖名胜,今天终于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湖光山色的美景。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0a2254b9d528ea80c77917.png)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一.(36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砧.板/粘.贴绿蘋./东施效颦.纤.夫/纤.尘不染扁.平/扁舟.一叶B.碣.石/喝.问乐阕./龙城凤阙.堵.塞/渚.白风清绮筵./垂涎.三尺C.淑.气/椒.兰朝.觐/朝.云暮雨卷.帘/卷.帙浩繁门槛./直栏横槛.D.部署./曙.色唱和./和.颜悦色伶仃./岸芷汀.兰撒.落/霰.雪纷纷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小区管理改革进展顺利,如果能够有人推波助澜....,那么我们就可早一些从中受益。
B.他刚才还说能处理此事,可现在又矢口否认:这种首鼠两端....的作为,实在让人困惑。
C.晓岚这次作文大奖赛获得了金奖,爷爷、奶奶、妈妈都不停地夸奖她,只有爸爸说话时不赞一词....。
D.结婚十几年了,夫妻俩还像新婚一样,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
B.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终止、变更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C.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人文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课文之中,就在师生们共同的品读活动之中,就在我们用心发现和呵护的情境之中。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不少“形象工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双重的利益:政治上以政绩求得上级提拔,经济上以项目捞取一己实惠。
②萨达姆被美国用武力赶下台已经半年多了,但美国当初发动战争的所谓“前提”——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未能得到。
③“人有七情六欲”这固然不错,但物欲怎样膨胀,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
A.趋向证实纵然/也 B.取向证明纵然/也C.趋向证明无论/都 D.取向证实无论/都5.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语文高考二模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二模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e032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3.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窥视窥伺悄悄B. 潇洒潇洒自如潇洒得很C. 神秘神秘莫测神秘兮兮D. 精美精美绝伦精美至极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我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B. 我国科学家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奇异的星体。
C. 他在比赛中勇夺金牌,为国争光,成为我国体育界的骄傲。
D.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接印度洋,西靠喜马拉雅山脉,北接俄罗斯。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桃花盛开,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
C.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长城、故宫、黄山、张家界等。
D. 她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严谨,关爱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像一只蜜蜂,在知识的花园里采撷花蜜。
B. 她的声音如黄鹂般婉转动听,令人陶醉。
C.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D. 那个季节,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5. 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C.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D. 他为人谦逊,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
二、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以天下为己任也;不仁者,以天下为害也。
故辞利必辞天下。
辞仁必辞天下。
夫志于仁者,无恶也。
志于仁而不得仁,犹为志于仁也。
高二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高二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d6b7fdf90f76c661371a14.png)
高二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D(由第二段最后“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可知D项表述错误。
)2、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不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则不合理”,而是说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气质。
)3、B(分析错误,在第二段中,作者说“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
)4、D5、D6、B(文中并没有表现冯立痛改前非的意思。
)7、(9分)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
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虎,他常自己去射。
他在右北平射虎,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广也终于把虎射死。
(关键词:“以为”“因”“终”“竟”。
)8、“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2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分)9、前三句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含蓄委婉,末句“断人肠”直抒别情(2分)。
前三句中,诗人选取了“春江”“日暮”“征帆”等意象,在读者眼前展现一幅江边送别图,客观景物中融入了浓浓的离别之情,为下句直抒“断人肠”蓄势,结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2分)10、(6分)甲:(1)落霞与孤鹜齐飞(2)秋水共长天一色(3)渔舟唱晚(4)响穷彭蠡之滨(5)雁阵惊寒(6)声断衡阳之浦乙:(1)云无心以出岫(2)不坠青云之志(3)槛外长江空自流(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11、(6分)①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②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能天人合一。
③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④人非万物之灵,要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根据题意,可筛选出第②段“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第④段“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第⑤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第⑥段“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第⑦段“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等句子整合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县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学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00分时量120分钟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周汝昌1.晚清有一个叫陈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
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
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2.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
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
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3.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
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别号“雨村”。
甄士隐,名“费”。
《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
在曹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
这是独特的汉语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4.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
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5.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
“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6.《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
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
“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记》“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这就是汉字语文的精髓之表现。
7.如果你不懂《红楼梦》与我们的文化的关系,你又怎能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又怎能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呢?(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蜕庵是一个很有文化眼力的学者,在晚清这个时代就看出了《红楼梦》是一部思想巨著,可惜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B.《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他们的名字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C.《红楼梦》是一部伟大而不朽的著作,它是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主脉。
D.《红楼梦》里“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取义于《西厢记》“花落水流红”句,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史、子、集中的“子部”收集的都是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而在传统观念中小说是野史或“闲书”,是不能收在“子部”的。
B.作者用举例的方法来解释“文化”的“化”,指出这里的“化”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化”,意在突出“化”对人的感化和教化作用。
C.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学会“咬文嚼字”,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
D.读《红楼梦》必须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必须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领会《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在表现形态上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经、史、子、集的分类就是中华文化在书册形式上的体现。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是仁义,二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C.《红楼梦》有巨大的文化蕴涵,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汉语的魅力上,甄士隐等人的名字就表现了汉字语文的精髓。
D.欣赏《红楼梦》的意境之美妙,探寻其价值意义,需要先懂得《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体会《红楼梦》的文化蕴涵。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侯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虞常)私候.胜曰候:拜访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D.舆.归营舆:抬、扛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幸蒙其赏赐..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C.且陛下春秋..高D.皆为陛下所成就..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贏得了敌国的尊敬。
D.李陵作为昔日同僚对苏武进行劝降,从侧面塑造了苏武忠于国家、坚守气节的形象。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2)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译文: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1)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3)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每空2分,共4分)武昌阻风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一、二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父爱之舟吴冠中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
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的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