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测验题目与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测验题目与答案第一题: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是一部世界文化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和众多人物的命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问题:1. 《红楼梦》是哪位作家创作的?2. 《红楼梦》的主线是什么?3.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什么之作?答案:1. 曹雪芹2.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3. 巅峰之作第二题:诗歌鉴赏题目:请鉴赏以下这首古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古诗的意境是什么?3. 这首古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1. 王之涣2.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3. 表达了追求进取、超越自我的意愿第三题:字词解释题目:请解释以下字词的意思。
1. 宏观经济学2. 古往今来3. 心灵手巧答案:1.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学科。
2. 古往今来: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
3. 心灵手巧:形容人聪明灵活,善于动手做事。
第四题:写作题题目:请用不超过100字的篇幅,写一段关于你最喜欢的图书的简短推荐。
答案:《围城》是我最喜欢的图书。
它以幽默的方式剖析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谬。
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
通过讽刺和讲故事,作者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矛盾。
这本书读起来既有趣又有启发,值得一读。
第五题:语法填空题目:请根据句意和上下文,在空格处填入合适的词语。
1. 他是一个______(有责任感的)人,总是尽力帮助别人。
2. 我们应该______(充分地)利用时间,努力学习。
3. 这个问题非常______(重要),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答案:1. 有责任感的2. 充分地3. 重要。
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及答案(含五套题)

密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 150分钟)题号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一、(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年的暑假,博物馆成了当之无愧的旅游“热点”,可博物馆里展出的“高仿品”却让不少旅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博物馆不展出真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真品被外借,不得不拿仿品暂时 ;有的是因为真品品相不好,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便将品相更好的仿品拿出来展览;但更多情况下,( ),毕竟真品保护起来工序复杂,用仿品替代则方便许多。
不少游客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文物面前,忽然得知文物竟是仿造的,不免一时间 。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一些博物馆和文物更是晋升成了“网红”,吸引游客 前来“打卡”。
游客赶来,却只能看到一件仿品,自然心有不甘。
当下,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把真品藏着掖着已经明显挫伤了公众学习参观的兴趣,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也会跟着大打折扣。
博物馆要收起“高冷范”,转变得生活化些、接地气些,让文化历史因为“活”而变得“火”,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填补 心灰意冷 陆陆续续 不约而同 B. 补充 心灰意冷 络绎不绝 不远万里 C. 填补 兴味索然 络绎不绝 不远万里 D. 补充 兴味索然 陆陆续续 不约而同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展出真品的博物馆还是出于成本考虑 B. 由于商业原因,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 C. 出于保密考虑,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 D. 博物馆不展出真品还是出于成本考虑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几乎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不仅学校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与崇尚天籁的道家和主张非乐的墨家相比是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歌唱是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
音乐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
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
音乐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
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
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
“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
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
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
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也是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
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
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在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
其实不然。
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正确答案。
根据《逍遥游》中的描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水不积厚,则无力载大舟。
2. 【C】正确答案。
根据《庄子·逍遥游》中的描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如果水量不足,则无法承载大船。
3. 【B】正确答案。
根据《逍遥游》中的描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说明只有从变化中观察,才能明白生活在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 【D】正确答案。
根据《庄子·逍遥游》中的描述,"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说明道德之道是不分先后年龄的。
二、填空题1. "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重点字:摇)。
2. "__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__"(重点字:翼)。
3. "__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重点字:沮)。
4. "__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__"(重点字:晦、朔、蟪、蛄)。
三、简答题1. 根据《逍遥游》中的描述,庄子通过 "__大鹏展翅__" 的故事,表达了 "__逍遥游__" 的思想。
2. "__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__",这句话说明了 "__ "__。
3. "__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这句话说明了 "__ "__。
四、论述题1. 请结合《逍遥游》中的"__大鹏展翅__" 故事,论述 "__ "__。
2. 请结合 "__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__" 和 "__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论述 "__ "__。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理解A文章主要讲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关爱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成长环境,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老师应该扮演好引导和教育的角色。
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 根据文章,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家庭和学校共同关爱和教育孩子,促进其全面发展。
2. 请简要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章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两者共同合作的必要性。
阅读理解B文章介绍了文化差异对国际交流的影响。
在国际交流中,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非常重要。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礼仪、习俗和价值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通过尊重和包容,可以促进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3. 为什么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在国际交流中很重要?答案:了解文化差异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4. 文章主要强调了什么态度来促进国际交流?答案: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第二部分:作文题目: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作为科学家,我希望能够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我相信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发现,我们可以改变世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我会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畏困难和挑战。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5.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希望通过实现这个梦想做出什么贡献?答案: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我希望通过科学研究和发现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6. 你将如何努力实现这个梦想?答案:我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地追求我的梦想。
答案:1. 家庭和学校共同关爱和教育孩子,促进其全面发展。
2020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2020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题附答案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粘nián 粘.土粘.液粘.着力B、颤chàn 颤.动颤.抖颤.粟C、拓tuò拓.片开拓.拓.展D、贴tiě请贴.庚贴.碑贴.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慌意乱黯然神伤干燥通霄B、哀声叹气老态龙钟蹩进烟霭C、以逸待劳仗义执言浮躁寒伧D、性情孤僻事过景迁搭讪两讫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的说。
②“祥林嫂,你实在不( )。
”柳妈诡秘地说。
③那位画家一定画了( )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了一份。
④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⑤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 )的席子用了。
A.简捷核算不只以致精制B.简捷合算不止以致精致C.简洁核算不只以至精制D.简洁合算不止以至精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并在描写中倾注着作者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B.某领导任命的这位学科带头人,根本不懂外文,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他跟我很熟,我的爱好、性格,他都洞若观火....。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李老师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女优秀教师。
B.请各地学员务必于本月15日前来报到。
C.他在得知处罚结果而感到“愤怒、羞耻”的是在最后一轮涉嫌打假球的球队居然没有一家得到降级的处分。
D.对某些行业的人来说,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可能是件难事,而使用规范的汉字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第一题
题目:请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荡露为霜。
”(5分)
解析:这句句子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通过对称的结构和相对应的词语,营造出了秋天的凉爽和草木摇曳的景象。
第二题
题目: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短文:《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百科全书”。
小说通过展现贾府的兴衰和贾府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深刻反映了封建家族的道德沦丧和道德底线的失守,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
作品语言优美,形象描写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问:《红楼梦》的主要主题是什么?(10分)
解析:《红楼梦》的主要主题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小说通过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和道德沦丧。
同时,作品也深刻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贯穿整个作品。
...
(继续完成后续试题及解析)
...
第N题
题目:...
解析:...
(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成后续试题及解析)
...。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1. 以下哪个词不属于形容词?A. 美丽B. 蓝色C. 高D. 飞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哪个标点符号使用错误?A. 他说:“我很高兴!”B. “这是什么?”他问道。
C. 我们明天去看电影,你要来吗?D. 我的朋友是个善良、聪明的人。
答案:C3. 下列诗句的韵脚类型是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A. 攀韵B. 押韵C. 交韵D. 近韵答案:B4. 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先生的是:A. 《红楼梦》B. 《围城》C. 《狂人日记》D. 《西游记》答案:C5.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以暴制暴”?A. 杀鸡取卵B. 狐假虎威C. 自相矛盾D. 以牙还牙答案:D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在太阳系外的外星人文明中,有一种智慧生物——快速行者。
这种生物外形类似地球上的蜘蛛,但它们有八只足、四对眼睛和一对弯曲的触角。
快速行者的身体非常灵活,它们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快速移动。
快速行者的智力发展也非常高,它们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电磁波进行交流。
快速行者以能量为食,它们通过吸收太阳能和其他星球上的能量来维持生存。
它们通常生活在高温的星球上,因为高温会产生更多的能量供快速行者吸收。
这些外星人会利用自身的特殊能力,捕食其他生物并吸收它们的能量。
尽管快速行者是一种高智商的外星生物,但它们并没有恶意。
它们会努力避免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只有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侵略。
它们更多的是以和平和合作的方式与其他文明交流。
6. 快速行者的外形与地球上的哪种动物类似?A. 鱼B. 鸟C. 猫D. 蜘蛛答案:D7. 快速行者通过什么进行交流?A. 电磁波B. 声音C. 触摸D. 化学物质答案:A8. 快速行者为什么喜欢生活在高温的星球上?A. 高温有助于它们的智力发展B. 高温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C. 高温有助于它们捕食其他生物D. 快速行者不喜欢生活在高温的星球上答案:B9. 快速行者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的情况是什么?A. 快速行者恶意侵略其他文明B. 快速行者资源不足时考虑侵略C. 快速行者喜欢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D. 快速行者从不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答案:B10. 快速行者更倾向于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文明交流?A. 战争和征服B. 威胁和恐吓C. 和平和合作D. 独立和孤立答案:C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80词以上的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
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
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
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
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中土
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
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
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
异同,详辩新旧。
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
成的逆向对话。
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
人
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
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
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
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
百济、新罗及日本。
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
世界性的宗教。
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
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
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
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
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
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
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
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
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
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
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
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
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
价值必不可少。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4-7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
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
迁秘书令、始平王师。
以例降爵为伯。
给事黄
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
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
”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
实有
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
介怀。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
服阕,兼太尉长史。
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
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
愉
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
屡有表闻,朝廷不纳。
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
滨淮诸戍,由备得全。
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
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
二年卒官,年四十八。
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4.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
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
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1)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