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改字阅读与答案

合集下载

2014学年上海各区一模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整理

2014学年上海各区一模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整理

B、 文中的另一个“上书者”未卜先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文中的武则天不加考证、偏听偏信。
D、 文中的武则天忌讳颇多、朝令夕改。
二、道理体悟
1、 (宝山)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葺生鸭
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3.下列对画浪线的句子“而震志愈笃”中“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真正“明欧阳《尚书》”
B.成为名副其实的“关西孔子”
C.安心教书生活
D.做一名百姓欢迎的官吏
4.从文中看,杨震是一个

(3
分)
2、(浦东)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題(12分)
鲁学士祝寿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之? ”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 ①? ”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 入启笥②,无 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
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
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
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
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
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将往寿也'的“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洞其中
B、斗折蛇行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共25分)1.(2分)把下列句子工整、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10分)看拼音写词语。

重dié___________ 改shàn___________ 日yì___________ mào___________盛zhuāng jia___________ xùn chì___________ yán jiū___________ shūshì___________shèn zhì___________ záguō___________ jīng pílìjié___________3.(4分)形近字组词。

饶___________ 绳___________ 伟___________ 操___________绕___________ 蝇___________ 违___________ 澡___________4.(3分)选词填空。

临时霎时顿时(1)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2)别的昆虫大多在___________的隐蔽所藏身。

(3),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5.(2分)下列选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

D.我的陀螺虽小,却顽强得出奇。

6.(4分)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横线上。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既……又……(1)小林坚持练字,他的书法很好。

(2)老奶奶___________满头白发,走起路来像年轻人一样轻快。

(3)明天下雨,我们___________不去动物园。

武则天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创造了"曌"(读音"照"),这个字,意为"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骆宾王写下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O李志贤~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最保守的估计,她开始参政的时间,应该是始于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以后。

当时,唐高宗李治因风眩不能视事,故国家一切奏章之批驳与国事之策划,都由已经被立为皇后的武则天代为执行。

事实上,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便积极地布置她临朝称制,改朝换代的格局。

为此,她一方面大力打击反对其政权的朝中王公大臣,消灭他们的势力,另一方面,她主张“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①,认为时代既已改变,便不能遵循陈旧的方法,应按照新创的标准进行变革,以适应当时的需要。

因此,她在官制、年号、服饰、文字及其他方面标新立异,别立系统,表现出其政权的特色与新气象,当然也蕴含着渐改政制,使人们逐渐摆脱李唐王朝影响力的政治作用。

据(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记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被迫退位,中宗重柞,二月甲寅便采取了一系列复辟的措施:“复国号,依旧为唐。

社傻、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神都依旧为东都……”根据这个记录来看,很明显的,在武则天专政期间,可说是无所不改。

一、改换新政权的标志武则天的第一项改制是在新政权的标志方面。

篡唐天下,另立新朝,她当然要先改国号。

除了改国号为“周”,迁国都于洛阳之外,她也更易旗帜。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时,“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②。

到了天授二年(691年),即她称帝后的第二年,再将“旗帜尚赤”③。

光宅元年,她在易旗帜的同时,也下令“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④。

在服饰方面,除了改换颜色外,武则天也几度修改朝廷官员佩带鱼符的条规。

垂拱二年(686年)二月,她“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⑤。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又“改内外官所佩鱼并作龟”⑥。

武则天也依周历更改正朔。

她在载初元年(689年)正月,“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

师旷问学翻译

师旷问学翻译

师旷问学翻译篇一:文言文文言文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武则天为反贪发明汉语大写数字

武则天为反贪发明汉语大写数字

武则天为反贪发明汉语大写数字汉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八、九、百、千”,有人说是朱元璋皇帝为了防止贪官涂改账册而发明了大写数字。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写数字的来历》,便以此说法为准。

侯说:为反贪枝廉,朱元璋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改为了大写。

目前最早可见的大写汉字,出现在武则天的《岱岳观造像记》中,这是在唐代石碑上就有的,这比朱元璋早了七百年。

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

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三、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武则天认为,自己是开天辟地第一位女皇,不但把唐的国号改为周,也自己制造出很多汉字。

这些汉字大多被她身后的学者给“肃反”了。

流传至今的,除了有名的“照”字,也就剩下上述可以防止涂改的大写汉字了。

大写数字在则天朝以后,不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现在诗文中。

唐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

”其中,“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

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作“桼”,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

“漆”后简为“柒”,又省作“七”。

朱元璋的功绩,在于把“漆”变成了“柒”,“陌”变成了“佰”,“阡”变成了“仟”。

他是个完善者,绝非发明者,在那个使用墨书的时代,防伪反倒比今天更容易,人也不会挖空心思去制作更复杂的防伪技术。

2015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

2015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

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①邑:县城。

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

⑧良已:果真痊愈了。

④异史氏:作者自称。

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A.领会终于更加实行 B.能够去世好处实行C.得到终于更加做 D.发现终于好处做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

(2分)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癔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的道理。

(4分)11、(3分)C12、(3分,得分点,“素”、“未尝”、“征于声色”)邻居老人平素气量很大。

平时丢了东西(心中的不愉快)从来不在(不曾)话语、脸面上流露出来(括号中内容不不出来也可以)13、(2分)因实告邻翁14、(4分,前一空1分,后一空3分)蒲松龄对坏人坏事要勇于批评,才能使之改正(对坏人坏事不应该原谅,要揭露出来等)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②,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

文言文(1)

文言文(1)

六〇一文言文练习卷一、《武则天改字》则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讳。

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字中‘或’,‘或’乱天象,请‘□’中安‘武’以镇之。

”则天大喜,下制即依。

月余,有上封者云“‘武’退在‘□’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

”则天愕然,遽追制,改令中为“八方”字。

后孝和帝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则天好.改新字()(2)与“囚”无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文中则天两次改字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2)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幽州人“寻如意”阿谀奉承。

B.文中的另一个“上书者”未卜先知。

C.文中的武则天不加考证、偏听偏信。

D.文中的则天忌讳颇多、朝令夕改。

二、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常语凭父曰:“我不如汝。

”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有佳儿。

”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1、请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我不如..汝()(2)我不如汝.()(3)讵宜以子戏.父()2、根据本文内容,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张凭是张苍梧的儿子。

B.张苍梧真的觉得自己比不上儿子。

C.张苍梧在言语中表达了对张凭的称赞。

D.张凭最后的表现很没礼貌。

三、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⑤莫衣紫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桓公患.之()(2)何不试勿衣.紫也()(3)谓左右..曰()(4)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2、翻译: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3、我们学过一个与此故事所讲的道理有关的成语是(),还有一篇寓言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寓言故事是《》。

四、《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论武则天制字的几个问题_陆锡兴

论武则天制字的几个问题_陆锡兴

5.圣历元年正月 ( 697 年 1 月)增 / 至 (人) 0 字, 又 / 月 0 字废 ½ 改为 匡 " 2 长安四年 (704 十一月武则天卒, 中宗李显改元神龙 , 武则天 的制字遂废 "从载初 元年 (689 ) )
到长安 四年 (704 为期 巧 年 , 共制 1 字 ¼ ) 8 " 宋王观国 5 学林 #孙休四字名 6 云: / 5 唐书 6 则天武后 自 制十有二字: 日矍(照) ! 而 ( 天) ! 墨
¾ 施 安 昌: 5关 于武 则天造字 的误 识与结 构 6, 5故宫博 物院 院刊 6 19 8 年第 4 期 , 第 8 页 " 4 5
12 1
中国文字研 究 #第十 四辑
当时臣下章奏与天下书契咸用其字, 然独行于一世而止 0 ¹"知道其毒 为 /载 . 字, 并无 / 戴 0 ,
字"
/ 应 0 制字 : 展 , 源于顾炎武 5 古录 6 对武后时具有武 氏制字的 5 求 博城县令诗 6 刻石 , / 堤 幕灰初展 0 顾按云 / 疑是应字 0" 5字汇补 #厂部 6 / 疑是应字, 武则天制, 见 5大周泰 山碑 6"0 :
- . , 并篆 文也 " - . 作 - , , - . 作 - , , 并古文行于世者 " - . 古文亦有作 - . ! - . O 年 垂 正 孟 授 植 椒
者 " - . 亦 有作 - . 者 , - . 箱文或有作 - . 者 "崔希裕纂古而作 , 孰谓其草创而无所本 国 因 地 奎
软? 0 º 5资 治 通 鉴 # 天 后 天 授 元 年 6: 改 永 昌 元 年 十 一 月 为 载 初元 年 正 月 , / 凤 阁侍 郎河 东 宗 秦 客 , 则

武则天改字原文及翻译

武则天改字原文及翻译

武则天改字原文及翻译
宋·宋敏求《武则天改字》白话释义:
武帝喜欢改新字,又有许多禁忌。

幽州有人名叫寻如意,上书写到:“国”字中“或”字会扰乱天象,请把“武”字放在“口”中用来镇压它。

武则天非常高兴,下令马上改字。

一个多月后,又有上书的人写到:“武”后退在“口”中,与“囚”字没有区别,很不祥。

武则天吃惊,急忙下令再改字。

后来孝和帝即位,果然将武则天幽禁在上阳宫。

原文:
武好改新字,又多忌讳。

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国字中‘或',或乱天象,请口中安‘武'以镇之。

”则天大喜,下制即依。

月余有上封者云:“‘武'退在口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

”则天愕然,遽追制,改令中为“八方”字。

后孝和(唐中宗李显的谥号)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

历史趣谈武则天为什么改名为“曌”?

历史趣谈武则天为什么改名为“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武则天为什么改名为“曌”?导语:曌拼音zhào,同“照”,是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一年多选的字,意指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康熙字典】《唐书武后纪》名曌。

与照同。

武后曌拼音zhào,同“照”,是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一年多选的字,意指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康熙字典】《唐书·武后纪》名曌。

与照同。

武后原名武照。

武后造照字,曌为正,瞾......譌。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期间,改名为“曌”。

武则天从小聪明过人,自幼跟随母亲杨氏“明诗习礼”、“阅史披图”而思如潮涌,真可谓满腹经纶。

她当了皇帝之后,创造了十九个新字,颁布于天下推广使用,并称之为“则天新字”。

这十九个字其中就有“曌”字,是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

其实,这些字并不是她自己创造的。

而是别人为她造出的。

那么,这“曌”是怎样造出来的呢?唐朝时,有位朝臣叫宗秦客,是山西蒲州人,和武则天是亲戚,从小就和武家有来往,他知道武则天原来的名字叫“武照”。

在武则天还是皇后时,他与许多朝臣一样,非常佩服武则天的治国才能,经常出入宫中劝说武则天当皇帝。

当时,武则天当皇帝受到一些朝臣的极力反对,因而阻力很大,说从来没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武则天想当皇帝是乱伦之事,是阴阳不合,是乾坤颠倒,更有甚者骂作“母鸡啼鸣,家败人亡”。

武则天:“一代女帝”的造字爱好

武则天:“一代女帝”的造字爱好

武则天:“一代女帝”的造字爱好【笔墨历史】武则天:“一代女帝”的造字爱好唐武周时期造的“地”字作为中国历史中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的造字举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她的身份一样,举世瞩目。

唐武周时期造的“天”字关于武则天造字的个数,有15、17、19、21等多种说法,实际上是17个字,18种写法(见图表),“月”字有一次改写。

之所以出现说造字有二三十个的说法,主要是后世讹传而被添加进去。

其中“天、地、证、国”四字是从古字借用的。

“天”直接用篆体。

“证”在《金石文字辨异》记为:“武后改易新字,以‘永主久王’为证”。

“地”作“埊”,含“山水土”,《玉篇》解为:“古‘地’字”。

“国”作“圀”,意为“八方土地”,《玉篇》云:“古文‘国’字”。

武则天造字除了选用的古字,多为会意字。

如“一生”上下结构为“人”字,“一忠”上下结构为“臣”字,忠心耿耿的一个人即为臣,把“千千万万”四字组合为“年”字。

“千千万万”预示着大周帝业千千万万年之意。

唐武周时期造的“授”字她还打破了汉字的方块结构,创造了几个圆体结构字。

一个“○”圈就表示“星”字,把“卐”字放在一个“○”里边成为“月”字,将“乙”放在一个“○”里边成为“日”字。

武则天造字不是一次颁布的,她在位15年,用了13个年号,其中“天授”、“证圣”、“圣历”和改元大周前的“载初”四个年号,全部含有造字。

在武周时代,这些字在墓志碑刻中被采用,所以有分期断代的作用。

而在武氏身后,因为造假、讹传、印刷等各种原因,其中有一些字出现了异形变化,有两种甚至多种写法。

另外,“卍”字符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标志,象征着吉祥福瑞,武则天明确“卍”字符读“万”音,所以也有人认为此字为武氏所造。

这些字,唯一留下来而保留在字典中能找到的,就是她名字中用的字——“曌”则天文字或则天新字,也称武后新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所创造的新汉字的总称,在今天看来属于异体字范畴。

武则天登基时为何选在重阳节并改名武瞾真相让人唏嘘

武则天登基时为何选在重阳节并改名武瞾真相让人唏嘘

武则天登基时为何选在重阳节并改名武瞾?"真相"让人唏嘘现在,很多人在办喜事的时候,比如乔迁新居、结婚、公司开业等等,都会选一个黄道吉日来进行。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她在67岁登基的时候,也选了一个特殊的日子,九月九日重阳节。

武则天选这个日子登基,是有很大寓意的,只可惜,临死之前是亲眼看着自己的愿望落空。

说起武则天当上皇帝的路程,那也是一路艰辛。

从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一个小小的才人,到感业寺中的削发尼姑,再到唐高宗李治的武昭仪,然后登上皇后的宝座,最后坐上代表着至高权利的龙椅。

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难险阻,残酷血腥,只有她本人最清楚。

她从14岁进宫,一直熬阿熬,陪过两任皇帝看过这大唐江山,又辅佐儿子管理国家,到最后她坐上龙椅的时候已经67岁高龄了,放在现代社会,该是退休享享清福抱孙子的年纪。

可武则天,无心于满堂的子孙,唯独记挂着景秀江山。

武则天将登基的日子定在了九九重阳节,并且给自己改了名字为武瞾。

公元690年重阳节之后,大唐王朝变成了周朝,李唐江山变成了武氏山河。

说起重阳节,很多人都会想到《忆山东兄弟》,这是一个思念亲人的佳节,武则天选在这一天,并不是因为思亲,而是有她美好的祈盼跟愿望。

“九”这个数字,在《易经》里面被叫做阳数,而九月九日这个日子,可以看出来是日月并阳,武则天改名为武瞾,寓含“日月当空”的意思,刚好与重阳节的日月并阳遥相呼应。

还有就是“九九”的谐音为“久久”,也就是长长久久,武则天选在这一天恐怕就是希望老天能够保佑自己一手创造的“武周王朝”能够长长久久的留存于世。

此外,重阳节实在秋季,秋天又是丰收喜悦的季节,九字既跟“久”谐音,同时还是所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差一满十,隐含着尊贵无上执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好日子。

不过让人叹息的是,虽然武则天在登基上又改名字又挑吉日,如此大费周章,但老天爷并不领她的情,仅仅过了15年,便发生了“神龙政变”,武则天不得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李显,“武周王朝”就此成为历史,她本人则于同年冬天去世。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5节Word版含答案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5节Word版含答案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五节题组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王远知,本系琅邪,后为扬州人。

父昙选,为陈扬州刺史。

母昼寝,梦凤集其身,因有娠。

浮屠宝志谓昙选曰:“生子当为世方士。

”远知少警敏,多通书传,事陶弘景,传其术,为道士。

又从臧兢游。

陈后主闻其名,召入重阳殿,辩论超诣,甚见咨挹。

隋炀帝为晋王,镇扬州,使人介以邀见,少选发白,俄复鬒,帝惧,遣之。

后幸涿郡,诏远知见临朔宫,帝执弟子礼,咨质仙事,诏京师作玉清玄坛以处之。

及幸扬州,远知谓帝不宜远京国,不省。

高祖尚微,远知密语天命。

武德中,平王世充,秦王与房玄龄微服过之,远知未识,迎语曰:“中有圣人,非王乎?”乃谂以实。

远知曰:“方为太平天子,愿自爱。

”太宗立,欲官之,苦辞。

贞观九年,诏润州即茆山为观,俾居之。

玺诏曰:“省所奏,愿还旧山,已别诏不违雅素,并敕立祠观,以伸曩怀。

未知先生早晚至江外,祠舍何当就功?令太史令薛颐等往宣朕意。

”远知多怪言,诧其弟子潘师正曰:“吾少也有累,不得上天,今署少室伯,吾将行。

”即沐浴,加冠衣,若寝者,遂卒。

或言寿盖百二十六岁云。

遗命子绍业曰:“尔年六十五见天子,七十见女君。

”调露中,绍业表其言,高宗召见,嗟赏,追赠远知太中大夫,谥升真先生。

武后时复召见,皆如其年。

又赠金紫光禄大夫。

天授中改谥升玄。

(选自《新唐书·王远知传》) 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远知作为方士参与国政的一组是()①今署少室伯,吾将行②帝执弟子礼,咨质仙事③高祖尚微,远知密语天命④高宗召见,嗟赏⑤天授中改谥升玄⑥方为太平天子,愿自爱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选C①不是参与国政,④召见的是他的儿子,⑤是改谥号。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远知是隋唐时期的一个神秘人物,他从小聪敏,博览群书,入茅山师事陶弘景,后又师事宗道先生臧兢。

B.王远知历三朝而宠不衰,其父昙选曾任陈朝扬州刺史,陈主闻远知名声,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

武周新字通行和消亡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武周新字通行和消亡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武周新字通行和消亡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作者:阙慧琳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5期摘; ; 要:武周新字虽然历史存留时间并不长,但它们在中国文字史上有不小的影响。

武周新字一共十八字,本文分析了武周新字通行和消亡的原因,除政治原因外,武周新字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违背了汉字的发展规律,违背了社会“约定俗成”的原则。

将武周新字与现代简化字进行对比,由此启示我们要尊重汉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约定原则。

关键词:武周新字; ; 原因; ; 规律武周新字是武则天在载初元年(689年)至长安四年(704年)期间,通过诏令的形式向全国推广使用的新文字。

武周新字又称为则天文字、武后遗字。

由于武周新字推行的时间跨度大,且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武周新字的数目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点。

有学者统计了部分字书和史书中武周新字的数目,《正字通》录8字,《新唐书》和吕思勉《隋唐五代史》录12字,《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和《学林》录14字,《通志》录16字,《续通志》录17字,《集韵》《类篇》录18字,《宣和书谱》《书史会要》和《语石》录19字,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录21字。

[1]关于武周新字的数量,前人没有给我们统一的答案,目前的主流看法是施安昌的18字说,包括日、月、年、天、地、星、正、载、初、君、臣、授、国、证、聖、人、月等,其中“月”有两次改写。

一、武周新字的字形来源武周政权前后五次一共改写了十八字,除文献中出于避讳很少使用的“曌”字外,施安昌将这些字分为三类:“天、地、日、月”等属于自然类,“国、君、臣、人”等属于国家类,“载、初、证、圣”等属于年号类。

[2]这些新造字不是同一时期产生的,而是分期颁布的,对此施安昌考证了武则天改字的分期时间,具体如下:1.开始颁布于载初元年(689年),改造字有:“天、地、日、月、星、年、正、君、臣、载、初”,又武则天自名“曌”字,共十二个;2.天授元年(690年)增改“授”字;3.证圣年(695年)正月增改“证”、“圣”,四五月间增改“国”字;4.圣历元年(698年)增改“人”字,“月”字再次改写为另一形体。

武则天改字浅识

武则天改字浅识

武则天改字浅识
李君明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初一,武后正式登基,颁布《改元载初敕》,正式改元载初,改十一月为正月,正名为曌,正式创制文字。

一直至长安四年末(704年)结束,历时16年。

改字前后分五次,共18个字。

【总页数】2页(P130-131)
【作者】李君明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2
【相关文献】
1."正体字、副体字"和"简体字、繁体字"——从"识正书简"和"识繁写简"看汉字规范 [J], 彭泽润
2.武则天改唐为周政治举措之述略 [J], 潘兴;范永平
3.浅识《伤寒论》“反”字用法 [J], 张谨枫;董正华
4.旨切理赡,思洽识卓——评韩林《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J], 郭丽
5.武则天为何改封嵩山明清帝王为何选择放弃封禅兴衰背后的政治文化变迁 [J], 刘志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则天碑文50字文言文

武则天碑文50字文言文

武则天碑文50字文言文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
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683年,高
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
后,由太后临朝称制。

翌年,废李显为
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
权。

690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
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
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
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
容人纳谏。

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
世”打下基础。

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
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
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
的谴斥。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
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
大圣皇帝”。

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
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
后。

”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
之一。

旧唐书_韦思谦传_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_韦思谦传_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韦思谦传阅读附答案旧唐书韦思谦传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

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

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

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

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①,旧制多未叙进。

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

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

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时中书令褚遂良贱市中书译语人②地,思谦奏劾其事,遂良左授同州刺史。

及遂良复用,思谦不得进,出为清水令。

谓人曰: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

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

左肃机皇甫公义检校沛王府长史,引思谦为同府仓曹,谓思谦曰:公岂池中之物,屈公为数旬之客,以望此府耳。

累迁右司郎中。

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何尝行拜礼。

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且线人之官,固当独立也。

初拜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

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

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则天临朝,转宗正卿,会官名改易,改成司属卿。

光宅元年,分置左、右肃政台,复以思谦为右肃政大夫。

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

或以为辞,思谦曰:国家班列,自有差等,奈何以迁就为事耶?垂拱初,赐爵博昌县男,迁凤阁鸾台三品。

二年,代苏良嗣为纳言。

三年,上表告老请致仕,许之,仍加太中大夫。

永昌元年九月,卒于家,赠幽州都督。

(节选自《旧唐书》卷八十八)注:①微殿:末等。

②译语人:翻译官。

4对以下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公事微殿①,旧制多未叙进坐:由于B. 时中书令褚遂良贱市中书译语人地, 贱:认为廉价C. 以望此府耳望:使有名气D. 振举纲目振:整理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思谦狂鄙之性的一组是( )①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②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③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何尝行拜礼④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⑤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⑥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思谦弹劾褚遂良贱买别人土地,导致褚遂良被贬。

武则天自造的19字

武则天自造的19字

武则天自造的19字
1.曌zhao四声她后来改的名字,日月凌空。

有一说,上面是两个日,不是日月。

2.囝jian三声儿子
3.囡nan一声女儿
4.埊di四声大地
5.圀guo二声字义是『国家』,[四]+[方]就是『国』。

6.玍读音为『互』字义是『人民』,人在土地上就是『人民』。

7.缶读音为『否』字义是『中正』,人在山上双手平举就是『正』。

8.一+生=世
9.“天”形状像一个穿襦裙的女人(女人天下)
10.千千万万=年
11.卍玄奘法师翻译为“德”,读“万”,意思为“万德吉祥”。

……
还有很多,电脑打不出来。

经广东医药学院教授黄羲平老人精心研究,发现了共35个武则天遗字。

黄羲平用遗字赋诗一首,并书写下来以流传后世。

这首诗是“照国年天授,载初吹圣人。

君臣证世正,地戴日月星。

”图片如下:。

文言文阅读专练(五)答案版

文言文阅读专练(五)答案版

文言文阅读专练(五)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

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

仪风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寻除监察御史。

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

其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其军事。

孝逸至临淮,惧其锋,按甲不敢进。

元忠谓孝逸曰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

时敬业电于下阿奚,敬业弟敬献率偏师以逼淮阴。

前军总管苏孝祥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

元忠固请决战,乃平敬业。

元忠以功耀司刑正,稍迁洛阳令。

寻陷周兴狱,诸市将刑,则天以其有功,特免死配流贵州。

时承教者将至市,先令传呼,徐待宣救,然始起谢,观者成叹其临刑而神色不挠。

长安中,奉哀令张易之尝纵其家奴凌暴百姓,元忠答杀之,权豪莫不敬惮。

中宗即位,安乐公主尝私请废节憋太子,立己为皇太女。

中宗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乃止。

元忠又嫉武三思专权用事,心常愤叹,思欲诛之。

神龙三年秋,节路太子起兵诛三思,既斩三思,又率兵谐阙,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协令从己,后升为乱兵所杀。

三思之党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执证升,云素与节憋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

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手制听解左仆射,以特进齐国公致仕于家,仍朝朔望..。

元忠行至涪陵而卒,年七十余。

开元六年,益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魏元忠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B.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C.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D.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即避讳,指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用改字等方法以回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改字武好改新字,又多忌讳。

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国字中‘或',或乱天象,请□中安‘武'以镇之。

”则天大喜,下制即依。

月余有上封者云:“‘武'退在□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

”则天愕然,遽追制,改令中为“八方”字。

后孝和(唐中宗李显的谥号)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

【注】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寻如意:人名。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则天好改新字好(2)与“囚”字无异异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后孝和帝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

13、文中武则天两次改字的原因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2)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幽州人“寻如意”阿谀奉承。

B、文中的另一个“上书者”未卜先知。

C、文中的武则天不加考证、偏听偏信。

D、文中的武则天忌讳颇多、朝令夕改。

I. (1)喜好(喜欢、爱好)(2分)(2)不同(2分)12. 后来孝和帝继承了王位,果然(把)武则天幽禁在上阳宫。

(或:果然幽禁武则天在上阳宫)(3分)(即位、果、幽、于为关键词,注意句子通顺)13. (1) “國”字中“或”,“或”乱天象,请“口”中安“武”以镇之(1分)(2) “武”退在“口”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