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学 讲义3 系统工程理论
密度在行为曲面下叶沿连续地有 所增加。但到了折叠的另一个边 缘,密度值突然上升到曲面上叶 的液态区域,水蒸气变为液态的 水,这也是一次突变。
反 演 不 变
量子力学
c 22
2Ψ
x 2
m0c
4Ψ
2
2
2Ψ t 2
性
分子物理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
物
系统的演化具有时间箭头——熵增的方向。
理
学
x
的 力学系统
困
惑
o
x 热力学系统
x0
t
o
t
(2)退化与进化
退化,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的转变。 进化则是向着更高有序状态的转变。
达尔文的进化论: 生物系统总是从简单、单一和均匀向复杂、
(二)控制论的基本概念
(三)控制论对系统方法的启示
黑箱——灰箱——白箱法 黑箱法:人们无需或无法直接观测其内部结构,不打开系 统“活体”,只能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去认识现实系统。 黑箱永远有,白箱永不白。
三、信息论
(一)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
1949年,C.E.香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
基本内容是研究信源、信宿、信道及编码问题。 分类: (1)狭义信息论:即申农信息论。 (2)一般信息论:通信问题。
能量 引力、热等 信息 信号等
能量转化、 传递
第一章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
为了认识事物的整体性,既要了解其各部分组成, 更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机体论,贝塔朗菲认为机械论有3 各错误的观点: 其一是相加的观点,即把有机体分解为各要素,并 以简单相加来描述有机体的功能;其二“机械”观点, 把生命现象简单的比作机器,并认为“人即机器”; 其三是被动反应的观点,认为有机体只有受到刺激时 才能出现反应,否则静止不动。
20世纪50年代末期之前为第一阶段,称为经典
控制论阶段——经典控制论主要是研究单输入
和单输出的线性控制系统的一般规律,它建立 了系统、信息、调节、控制、反馈等控制论的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研究重点是反馈控制, 主要应用与单机自动化。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为第二阶段,
称为现代控制阶段——现代控制论研究的对象
1.1.3 系统的形态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3.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4.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5.控制系统和因果系统
1.2 系统的特性
集合性
相关性 阶层性
整体性
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
1.3 系统理论概述
1.3.1一般系统论
1947年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 贝塔朗菲在论述一般系统论原理时指出——
1.3.2控制论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及方法论【共49张PPT】
计算机科学 管理科学 经济
法律
逻辑维(方法步骤)
规划阶段
方案阶段 研制阶段
生产阶段
运行阶段
更新阶段
时间维:从规划到更新,按时间顺 序排列的SE全过程。
HALL系统工程的时间维
规划阶段
计划阶段
调查研究、明确研究目标,提出设想和初步方案,制 定活动的方针、 或规划。
根据规划阶段所提出设计思想和初步方案,从社会、经济、技 术、可行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和选择一 个最优方案。
2.2 还原论与整体论
复杂科学彻底动摇了还原论:混沌理论推动了复杂科学的诞生,排除 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思想。因此,复杂科学的问世彻底动摇 了还原论——能用还原论近似描述的仅仅是我们世界的很小的一部分。
• 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 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 方世界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及方法论
(优选)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及方法论
2.2 还原论与整体论
系统思想是关于事物的整体性观念、相互联系的观念、 演化发展的观念。即全面而不是片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 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看问题。
(1)古代的系统思想:“不见树木,只见森林” (2)近代的分析方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现代的系统思想:“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系统工程理论
2. 系统评价的步骤
• (5) 测定对象属性 评价对象的每一属性都需测定 • (6) 建立评价数学模型 • (7) 仿真、综合主观效用 进行计算机仿真计算,灵敏度分析,
1. 系统评价的要素
• 评价目标 即评价的目的、意向、预期的目标; • 评价对象 事物、方案、工作、个人……; • 评价指标体系 即衡量事物的标准尺,它由评 价指
标条目、标准、权重组成; • 评价的数学模型 即能将测定的与指标有关属性的
效用,综合成系统主观效用的数学表达式; • 评价的组织者与专家群体
典型模型介绍
• 过河问题
• 用向量(M,F)表示有M个男子、F个女子在对岸,其中0≤M、F≤3, 则可取的状态有:(0,0)、(0,1)、(0,2)、(0,3)、(3,0)、 (3,1)、(3,2)、(3,3)、(1,1)和(2,2)。
• 设乘船的次数为j,则j为奇数时,对岸的人数增加,j为偶数时, 对岸人数减少,过河的状态变化为(M,F)+((-1)jm,(-1)jn),m、 n=0、1、2,且1≤m+n≤2。(m,n)的有效组合为(0,1)、(0,2)、 (1,1)、(2,0)、(1,0)。
1
3. 系统分析的要点
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研究的是复杂的工
程系统如何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以实现预定的功能和性能。该理论主要来源于工程学、管理学和数学等学科,旨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效率和经济性,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系统工程的本质是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全面系统化的
设计和管理,这些系统被认为是由各种输入、输出、组件和相互关系构成的集成、协作和逐步演化的元素组成的。系统工程理论强调将系统分解为互不干扰的子系统或模块,并且需要协调这些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在系统工程中,系统的整体性能是由各个子系统在其局部优化下结合而来的。因此,在整个系统设计中,系统工程师需要将所有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纳入考虑,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作,从而达成系统整体的最优化。
系统工程理论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评价方法、系
统实现、系统测试和整体维护等课题。其中,需求分析是系统工程理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目的是深入理解用户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系统设计是系统工程理论中的核心环节,涉及到子系统的设计、接口设计、功能与性能分析和整体优化等方面。评价方法则是对系统设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确保系统能够达成要求的功能和性能。
系统实现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或系统的过程。系统测试则是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过程。最后,整体维护是对系统进行修正和更新的过程,以保持系统的整体
性能和效率。
总的来说,系统工程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学科,旨在解决系统设计和管理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该理论将各种各样的情况,概念和技术整合在一起,为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通过应用系统工程理论,设计和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系统,从而为项目各阶段的成功提供关键的建议和支持。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是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需求、设计、构建、维护和管
理的学科。系统工程同时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复杂因素,旨在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包括需求分析、架
构设计、系统实现、部署运行和维护管理等阶段。系统工程的核
心思想是以系统为中心,注重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和优化性。
第二章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系统工程必须注重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整个系统的性能不是单个元素的总和,而是所有元素之间相互关
联和协作的结果。
2、系统性原则: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实现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将各个单元组织起来,形成合理的系统框架。
3、综合性原则:系统工程的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
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综合分析决策。
4、优化性原则: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优化,不断改进系统设计
和实现过程,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第三章系统工程的设计方法
系统工程的设计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模型建立、算
法选择和实现等步骤。其中,需求分析是系统工程最关键的一步,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明确系统的目标和功能,为后续设计
工作提供依据。架构设计是系统工程中另一个重要步骤,需要考
虑系统的各个组件之间的结构和关系,以及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
定性。模型建立是系统工程中另一个关键步骤,需要使用数学和
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为算法选择和实现提供支持。
第四章系统工程的实践
系统工程的实践包括项目管理、系统测试、部署运行和维护管
理等方面。项目管理是系统工程实践中关键的一步,需要制定详
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和时间节点,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系统测试是系统工程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需要完成各个组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旨
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来设计、开发和管理复杂的工程系统。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技术支持,还可以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指导。本文将从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论、系统方法论等。
系统科学是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它研究系统的一般性质和规律,揭示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和发展规律。系统思维是系统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它要求工程师能够全面、整体地看待问题,善于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系统论是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石,它研究系统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为系统工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方法论是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基础,它提供了一系列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用于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估。
系统工程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系统工程设计、系统集成、系统管理和系统评估
等方面。系统工程设计是系统工程的核心活动,它要求工程师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复杂工程系统。系统集成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工程师能够将各个子系统和部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管理是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它要求工程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系统评估是系统工程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行性等方面,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
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从狭义上说,系统工程是一种技术方法,它在工程化的思维模
式下,将多个专业知识和技术集成到一起,以实现有机结合、高
度协调、功能完善的工程系统。从广义上说,系统工程不仅是针
对工程系统本身的,也可以是从组织、管理、文化等多方面对于
某个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分析和解决。
理论上,系统工程依托于系统论、控制论、图论、信息论、概
率论等多门学科。一个经典的系统工程过程包括以下阶段: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集成、交付
与运维、系统更新升级,每一阶段都需要关注系统的全过程,包
括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等多个要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具
备全局观念、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当然,从理论到实践,一般都存在着差距。在实操中,系统工
程要求严格的流程管理和文档化,与规范化的软件开发过程类似。大量的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方案设计文档,测试计划,用
户手册等等。这就要求了我们在实践时,需要具备高效的沟通与
协作技能,避免流程中的误差和偏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系统工程越
来越应用于更加复杂和大规模的系统建造与维护中。比如,全球
顶尖的IT公司都采用了自研的各种“云平台”提供服务,其中无不
涉及系统工程的理念,它的架构设计必须考虑到安全、稳定、高
可用等多项指标;在现代交通、基建和制造业等领域,越来越多
的大规模项目同样离不开系统化的工程思维。
在现代社会,系统工程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技术层面,还应运用
于架构设计、产品开发等各个领域。这样做能够使我们做出更有
针对性和高效性的解决方案,在社会、企业、个人等多个维度产
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
第一节体系科学的学科体系
我国有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现代科学技巧的体系构造,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差不多理论,现代科学技巧能够分为四个层次:起首是工程技巧这一层次,然后是直截了当为工程技巧供给理论差不多的技巧科学这一层次,再确实是差不多科学这一层次,最后经由过程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图2-1所示。在此差不多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体系科学的体系构造。他认为体系科学是由体系工程这类工程技巧,体系工程的理论方法(像运筹学、大年夜体系理论等)这一类技巧科学(统称为体系学),以及它们的理论差不多和哲学层面的科学所构成的一类新兴科学。如图2-2所示。
图2-1现代科学技巧体系
体系学重要研究体系的广泛属性和活动规律,研究体系演变、转化,协同和操纵的一样规律、体系间复杂关系的形成轨则、构造和功能的关系、有序、无序状况的形陈规律以及体系的仿确实基来源差不多理等,跟着科学的成长,它的内容也赓续在丰富。因为其尚属于起步时期,还不敷成熟,因而学者们对体系科学的学科体系的熟悉仍有较大年夜差别。体系工程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它用体系的思惟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体系方法处理大年夜型复杂体系的问题,它是一门交叉学科。
体系工程是把天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惟、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依照总体调和的须要,有机地接洽起来,把人们的临盆、科研、经济和社会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运算机等技巧对象,对体系的构成要素、组织构造、信息交换和反馈操纵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办事,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操纵和最优治理的目标,以便最充分地发挥人力、物力和信息的潜力,经由过程各类组织治理技巧,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调和合营,以实现体系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学理论知识大总结
系统工程学理论知识大总结
第一章
1.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
集合性,系统是由许多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系统这特征称为系统的“集合性”。
关联性,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一特征称为系统的“关联性”。
目的性,系统总是具有特定的功能,管是自然系统还是人造系统,系统的存在都具有特定的,即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人创造的大中型改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一特征称为“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总是存在并活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环境。
例子(了解)
A集合性
a)计算机系统:硬件(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软件、DBMS等,应用软件),人(user,操作人员)
b)人体系统:脑、四肢、躯干、各部位
c)学校:教师、学生、干部、工人、教室(建筑物)、设备(教学仪器、科研设备)等
d)汽车:发动机、传动制动系统、轮胎、车体等(司机?)
B关联性
a)人体系统:头脑、四肢、躯干、各部位。骨骼、肌肉、血管、神经连接起来。头疼的原因:感冒、血压不正常、神经衰弱、心脏供血问题等
b)计算机系统:各个硬件之间相互联结,硬件与软件之间,软件与其它软件之间。
硬件,操作系统,编译软件、DBMS等,应用软件,人
c)学校:教师、学生、干部、工人、教室(建筑物)、设备(教学仪器、科研设备)
教师 -------- 学生(教学,教与学)
教师、学生 -------- 设备(实验、科研;学习、实践)
系统工程理论
协同学
2 基本原理 (1)协同效用原理即“协同导致有序”。系统要素的协 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 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和关键。 (2)支配原理。复杂系统在由不稳定点向新有序时空结 构转变时,通常受到序参量的决定。在复杂系统中有 两类变量,即快变量与慢变量(即序参量),起支配 控制作用的变量是慢变量。 (3)自组织原理。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 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 或功能,它具有内在性和自生性。在外部能量和物质 输入的情况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在自身涨落力的推动下,形成新的时空结构。
协同学
3协同学与耗散结构小结 (1)耗散结构要求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有物质、能 量交换,以及内部的非线性机制。而协同学把研究从 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扩展到近平衡态和平衡态系统。 (2)协同学: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力(可正、可负、可为 零)决定系统的未来走向。协作力大于零,系统走向 高级稳态;协作力小于零,系统走向混乱。 (3)耗散结构惯性原理:一旦形成耗散结构就有一定抗 干扰能力。 (4)耗散结构吞并溶合原理:外来小系统与大的耗散结 构相遇并相互作用时,小系统不能足以破坏大系统时, 则被后者吞并且溶合,并不影响后者的基础结构。
突变论
1产生
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应用
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应用
【前言】
系统工程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涵
盖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工程管理等多个领域。本文将着
重探讨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基础】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论
系统论是现代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奠定了系统思维的基础。它包括系统概念、系统的层次结构、系统的行为规律以及系统间
的相互影响等方面的内容。系统论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
年代,被认为是理解、设计和控制复杂系统的基础。
2.控制论
控制论是系统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的研究对象是
动态系统的控制问题。控制论涉及了系统动态行为的描述、控制
综合方案的设计以及控制器参数的优化等问题。控制论在工业自
动化、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3.优化论
优化论是系统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数学理论,主要研究如何
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将系统的某种性能指标最大化或最小化。
优化问题在系统工程中经常出现,例如在生产规划、资源调度、
投资决策等方面的优化应用。
【应用实践】
系统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应
用领域。
1.制造业
制造业是系统工程的最早应用领域之一。在制造业中,系统工
程主要应用于生产流程的设计、质量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
通过系统工程的应用,制造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
质量的提升以及产品成本的降低。
2.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另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应用领域。在交通运输领域,系统工程主要应用于交通规划、道路网络设计、车辆调度以及交
通安全管理等方面。通过系统工程的应用,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
系统工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通过研究、分析和控制复杂系统的结构、行为和功能,为各个领域的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本章将介绍系统工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系统工程的目的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综合优化,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和可靠性。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建模,可以有效解决大规模和复杂系统中的问题,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实践中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可以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降低风险和成本。
第二章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2.1 综合性原则
系统工程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综合体来进行研究和管理。通过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
2.2 层次性原则
系统工程采用层次化的思想进行问题分解和分级处理。通过将
复杂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和模块,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分
析和设计,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2.3 统一性原则
系统工程强调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通过
建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实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
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第三章系统工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1 系统建模方法
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建立系统模型,用于分析和描述系统的结构
和行为。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包括结构图、流程图、决策树等。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
3.2 优化分析方法
系统工程通过运用优化算法和分析方法,解决系统中的复杂问题。常用的优化分析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遗传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系统工程师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并对系统进行
《系统工程理论》课件
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起源、初步发展、成熟
详细描述
系统工程起源于20世纪中叶,最初是为了解决军事和航天等领域的复杂系统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工程逐 渐发展并成熟,应用领域也从军事扩展到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
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环境、经济、社会
详细描述
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这些领域都 需要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如航天器的设计、城市交通规划、能源系统的优化、环境保护等,都需要 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 具体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开放性原理要求我们在设计、开发和运行系统时, 要充分考虑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要注重与外部环境的交换 和互动,确保系统能够获得所需的资源并释放废弃物。同时,也要关注外部环 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系统的结构和行为,以保持系统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 案例分析: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和交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和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动物则通过摄 食和呼吸等过程与植物和其他动物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种开放性的交换 使得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稳定性。
系统开放性原理
• 总结词:系统开放性原理强调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系 统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换获得所需资源并释放废弃物。
系统工程原理
系统工程原理
系统工程原理是指在系统工程领域中,系统工程师需要掌握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和方法论。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工程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系统工程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对于系统工程师的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从系统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应用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系统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是指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系统工程是一种以系统思维为核心的综合性工程学科,它将各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以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为目标。系统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思维、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的基本特征等。系统思维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它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协同性,要求系统工程师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系统工程师进行系统工程实践的方法和工具,它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验证等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系统工程的基本特征包括复杂性、动态性、多学科性、协同性等。
其次,系统工程原理的核心原理是指系统工程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系统
工程的核心原理包括系统思维原理、系统分析原理、系统设计原理、系统集成原理、系统验证原理等。系统思维原理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它要求系统工程师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系统分析原理是系统工程师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建模等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系统设计原理是系统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化设计、接口设计等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系统集成原理是系统工程师进行系统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包括系统组装、系统测试、系统调试等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系统验证原理是系统工程师进行系统验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包括系统验证计划、系统验证测试、系统验证评审等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论
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 或稳定状态的科学。
1控制论的产生
维纳(Norbert Wiener)于1948年出版了《控制论》一书,他对 控制论(Cybernetics)的定义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 和通信的科学。”
2维纳的控制论阐述了两个根本观念:
①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系统都是信息系统。无论是机器还是 生物,都存在着对信息进行接收、存取和加工的过程。 ②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系统都是控制系统。一个系统一定有 它的特定输出功能,必须有相应的一套控制机制
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3 几个基本观点: 开放系统是产生耗散结构的必要前提、维持和存在的 基础。 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 非线性动力学机制 :非线性机制所产生的非加和作用 是系统产生并保持耗散结构的根本原因 4耗散结构理论 意义 指出了化学、生态系统等许多复杂系统由无序转向有 序的一般规律,沟通了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之间的 联系。 事物要发展就要保持系统是开放的,与外界有 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
1
4、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 主要原则 遵循参与、综合集成、人―机结合且以人为主、迭代和 学习 WSR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1
三 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的定义及内容 系统分析概念 系统分析(SA)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挖掘 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方法,对系 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满 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SA是SE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和基本方法。 2.系统分析的要素 (1)问题:对象,缺陷 (2)目的及目标 (3)方案 (4)模型 (5)评价 (6)决策者。
协同学
2 基本原理 (1)协同效用原理即“协同导致有序”。系统要素的协 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 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和关键。 (2)支配原理。复杂系统在由不稳定点向新有序时空结 构转变时,通常受到序参量的决定。在复杂系统中有 两类变量,即快变量与慢变量(即序参量),起支配 控制作用的变量是慢变量。 (3)自组织原理。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 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 或功能,它具有内在性和自生性。在外部能量和物质 输入的情况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在自身涨落力的推动下,形成新的时空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 1994年,霍兰正式提出理论。 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适应性造就 复杂性。” CAS理论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在微观方面,CAS理论最基本的概念是具有适应能力的、 主动的个体,简称主体。这种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 用中遵循一般的刺激━反应模型。所谓适应能力表现 在它能够根据行为的效果修改自己的行为规则,以便 更好地在客观环境中生存。 在宏观方面,由这样的主体组成的系统,将在主体之 间以及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表现出宏观系 统的分化、涌现等种种复杂的演化过程。
突变论
1产生
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Rene.Thom)于1972年创立 突变论从量的角度研究各种事物的不连续变化问题, 进行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它用数学模型来模拟突变 过程,考察这一过程从一种稳态到另一种稳态的跃迁。 运用的数学工具主要为拓扑学、奇点理论和结构稳定 性理论。 2托姆突变论的主要观点 (1)稳定机制是事物的普遍特性之一,是突变论阐述的 主要内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其稳定态与非稳定态交 互运行的过程。 (2)质变可以通过渐变和突变两种方式来实现,如水在 常压下的沸腾是通过突变来实现的,而语言的演变则 是一个渐变过程。 (3)在一种稳定态中的变化属于量变,在两种结构稳定 态中的变化或在结构稳定态与不稳定态之间的变化则 是质变。
一般系统论
3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系统整体性
①要素和系统不可分割 ②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 ③系统整体具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性质或功能
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系统的动态相关性
系统的层次等级性 系统的有序性
要素、系统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系统状态的影响
系统是有结构的,而结构是有层次、等级之分的。
一是系统结构的有序性。二是系统发展的有序性
一般系统论
4系统方法论的启示
系统方法论主张以系统的观点去看整个世界,不能片面、孤 立地看问题。 系统方法论主张以思辨原则代替实验原则,不能机械地看问 题 系统方法论主张以整体论代替还原论。对事物的层层剖析, 弱化事物各部分间的联系,认为整体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这 种思想不利于从总体把握事物,对事物的整体功效认识不清 系统方法论主张以目的论代替因果论。
20世纪40年代末产生,其主要创立者是美国的数学家申农和维 纳 2申农将信息定义为“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不定性减少的 量”。 信息(量)=通信前的不确定性—通信后尚存的不确定性 信息量
度量信息大小的量。在申农的信息论中,信息被看作系统不确定 性的减少。信源产生的通信信息,正是概率论中所研究的随机现 象。信息的定量描述就可用概率的方法来实现。 反常的事件比正常的事件所含信息量大,稀有事件比正常事件所 含信息量大等。概率小的事件发生时所含的信息量大,如P(i)= 1/10所含的信息量很低,p(i)=1/10000所含的信息量很高。 如果事先知道某事情肯定会发生,出现概率为1,有消息告诉我 们这件事的确发生了,并没有消除任何不确定性,所得信息量为 0。 采用对数作为信息的度量
第二章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论
一 系统工程理论
二 系统工程方法论
三 系统分析
1
一 系统工程理论 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一 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基础及工具
一般系统论
1一般系统论产生背景 实验科学时代的还原论 主要任务是分析事物内部细节,收集、整理资料,客 观上要求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因而科学的主要 趋势是分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分析解剖法。 2一般系统论的产生 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冯· 贝塔朗菲在对生 物学的研究中发现把生物分解的越多,反而会失去全 貌,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反而越来越少。因此开始了 理论生物学研究,创立了一般系统论。1945年《关于 一般系统论》的发表,成为系统论形成的标志。
系统工程理的新发展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1990年《自然杂志》第一期发表钱学森、于景元、戴 汝为三人署名的文章:“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 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首次向世人公布了这一新的 科学领域 基本观点。 ①系统本身与系统周围的、环境有物质的交换、能量 的交换和信息的交换。由于有这些交换,所以系统是 产开放的”。 ②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很多,成千上万,甚至是上亿 万,所以是“巨系统”。 ③子系统的种类繁多,有几十、上百,甚至几百种, 所以是“复杂的”。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例如,人脑 系统、人体系统、社会系统、地理环境系统和星系系 统等,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涉及到生物学、医学、生态 学、天文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
协同学
1 产生 原西德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en)长期从事激光理论 研究,发现激光呈现出丰富的合作现象,从而得出了 协同作用的重要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立了协 同学。 哈肯认为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关键不在平衡、非平衡 或者离平衡态有多远。关键在于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非线性作用、相互协同和 合作,自发产生有序结构,因此强调了协同现象的普 遍性和重要性。
二 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方法论
1、霍尔的三维结构
1
2、切克兰德方法论
1
3、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系统方法论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等针对开放复杂巨系统问题,于20世 纪90年该方法论以对社会系统、人体系统、地理系统等 3类复杂巨系统的研究实践为基础,形成一个整体,其 主要特点是 ①根据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复杂机制和变量众多的特点,把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 升到定量认识;②按照人一机结合的特点,将专家群体(各方 面有关专家)、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③由于系统的复杂性,把科学理论与经验知识结合起来,把人 对客观事物星星点点的知识综合集中起来,力求问题的有效解 决;④根据系统思想,把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⑤根据复杂巨系统的层次结构,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统一起 来;⑥强调对知识工程及数据挖掘技术等的应用。该方法论在 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等领域已得到了成功应用。
“新三论”的启示
(1)社会经济系统虽显现了一些物理化学规律,但从 根本上看有许多超出规律的规律。 (2)社会经济系统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必定依赖于开放、 内部协同的条件。 (3)无论是渐变还是突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高度简 化下,可以定量地描述、预测市场的变化规律。
系统工程理论的新发展
协同学
3协同学与耗散结构小结 (1)耗散结构要求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有物质、能 量交换,以及内部的非线性机制。而协同学把研究从 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扩展到近平衡态和平衡态系统。 (2)协同学: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力(可正、可负、可为 零)决定系统的未来走向。协作力大于零,系统走向 高级稳态;协作力小于零,系统走向混乱。 (3)耗散结构惯性原理:一旦形成耗散结构就有一定抗 干扰能力。 (4)耗散结构吞并溶合原理:外来小系统与大的耗散结 构相遇并相互作用时,小系统不能足以破坏大系统时, 则被后者吞并且溶合,并不影响后者的基础结构。
控制论 3控制论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启示 (1)黑箱一灰箱一白箱法 (2)功能模拟法 以功能和行为的相似性为基础,用 模型模仿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一种方法。 (3)形式化、数量化、最优化方法 控制论的提出促使人们对系统采用形式化加以抽象, 进行数量化加以定量描,并寻求系统的最优化。
信息论 1信息论产生
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1 背景:耗散结构概念是相对于平衡结构概念提出来的。 长期以来,在物理学中人们只研究平衡系统的有序稳 定结构,并认为倘若系统原先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非 平衡状态时,不可能呈现出一种稳定有序结构。 196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I. Prigogine)提出了 耗散结构学说: 2概念: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管是力学、物 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和社会的),在外界条件 发生变化达到一定阈值(临界值)时,量变可以发生质变 (由无序到有序的突变)。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 量和信息等,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 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稳 定的、有序结构被称为“耗散结构
信息论
若某事件出现概率为p,则这一事件所具有的信息 量为 单位为比特(bit),信息量常用单位 计算出信源发出的每一个符号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 这个平均值就是信源平均信息量,即信息熵。
信息论
2信息论启示 信息方法
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获 取、传送、加工、处理而实现其有目的性的运动 的一种研究方法 信息方法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把系统有目的的 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不对事物的整体 结构进行剖析,而是从其信息流程加以综合考察, 获取关于整体的性能和知识。 信息方法的意义就在于它指示了机器、生物系统 的信息过程,揭示了不同系统的共同信息联系; 有利于管理、决策科学化;指明了信息沟通的重 要性。
1
4、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
中国系统工程专家顾基发和英国华裔专家朱志昌于90年 代中期提出
物理主要涉及物质运动的机理,通常要用到自然科学知识, 主要回答这个“物”是什么,它需要的是真实性;
事理是做事的道理,主要解决如何去安排这些事物,通常 用到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怎样去做; 人理是做人的道理,处理任何事和物都离不开人去做,以 及由人来判断这些事和物是否得当,通常要用到人文社会 科学的知识,主要回答应当如何. WSR作为一个统一的工作过程 可由理解领导意图、调查分析、形成目标、建立模型、协 调关系、提出建议等6个步骤来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