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污水生物除磷的因素
影响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生物脱氮除磷效率的因素
进水 p H值 和碱 度 对脱 氮 除磷 效 率 的影
. . 这可 能是 由于上 述微生物 经过该 厂特定环 —5 应会产 生酸 , 在污水 的缓冲能力 ( 碱度 ) 较低时 , 则 60 9 , 会因其 p H值 的下 降对硝 化反应产 生抑制 作用 , 同 境 的繁殖培养后 ,已很好适应这种生存条件 。并且
在城市污水脱氮除磷 系统 中 , 响脱氮效率 与 过程 中能影响氮平衡的化 学反应 均会影 响到碱度平 影 除磷效率 的因素很多 , 除了一般提及的溶解氧 、 污泥 衡 , 中生物 同化作用和硝化 反应均 消耗碱度 , 其 而氨 回流 比、 厌氧 区硝态氮 、 环境 温度等 主要 因素外 , 还 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均会 产生碱度 。 有包括进水 p H值 、 生物 反应池 不同的进水方式 、 进 对于生 物 除磷 过程 ,5 时 p 2℃ H值 在 85时 聚 . 水碳源 基质的可获得性 、 污泥 处理 回流系统增加 的 磷菌最大 比生长速率为 4 %, p 2 而 H值在 70 .时最大 磷 处理 负荷等 间接 因素也 往往 决定 着污水处 理 厂 比生 长速率为 8 %,H值低于 6 时微生物不再增 . p 5 . 0 最终脱氮除磷效果。实 际生产运行 中如何根据特定 长。而在 p H值对好氧 吸磷 速率 的影 响试验研究 中
重要 现实意义 。
一
高一倍 。
由于某 污水处理 厂进水 中工业 废水 比例偏 高 , 导 致水 质条件 恶劣 ,H值 波 动 范 围及 变化 频 率较 p 响 但在该厂的生产行 试验和运 行中 , 发现无论是硝 对于生物脱氮过 程 ,反应 池的 p H值对硝 化菌 大 , 反硝 化菌或 聚磷菌 , 其适应 p H值 波动和变化 和反硝化菌的活性影 响很 大。根据有关文献提供 的 化菌 、 的幅度均高于上述 文献 中数值 ,即均能够适应更低 资料表 明, 硝化菌最适 宜的 p H值范 围为 7 — ., . 85 反 5 H . 8 6 —. 5 5 5 5和 硝 化菌最适宜的 p H值 范围为 7 — .。由于硝 化反 或 更 高 的 p 值 ,分 别 达 到 6 — .,. 8 . 75 0
生物除磷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增强性生物除磷
生物除磷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增强性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简称EBPR)也是得到广泛注意的技术,其表现为厌氧状态释放磷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磷吸收能力,吸收的磷量超过了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磷量。
一般认为其过程为:①厌氧段:聚磷菌(PAO S)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将其同化成聚羟基烷酸(PHA),其所需要的三磷酸腺苷(ATP)及还原能是通过聚磷菌细胞内贮存的聚磷和糖原的降解来提供的,这个过程会导致反应器中磷酸盐的增加;②好氧段:聚磷菌利用PHA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来合成细胞、吸收反应器中的磷来合成聚磷,同时,利用PHA合成糖原。
EBPR技术的关键在于厌氧区的选择,在厌氧段合成的PHA量对于好氧段磷的去除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般而言,合成的PHA越多,则释放的磷越多,好氧段就能吸收更多的磷。
但是,控制良好的SBR反应器,也会发生EBPR失效的现象,研究表明主要存在以下影响:2.1 碳源的影响研究表明,要实现EBPR的效果,系统中COD与P的质量比的值应大于35,BOD5与P的质量比的值应大于20。
如果原水中短链脂肪酸(VFA S)的含量较高,则有利于EBPR的发生并提高EBPR的效果;厌氧段废水中VFA S的含量应大于25mg[COD]/L,但是当VFA S的含量过大(>400mg[COD]/L)时,也会导致EBPR的失效洞时,碳源的不同可以导致释磷速率及PHA合成种类的不同。
2.2 聚磷菌与非聚磷菌竞争的影响一般认为,由于一些非聚磷菌也能够在厌氧段吸收有机物而不用同时水解聚磷,从而形成了对聚磷菌的竞争反应,但是竞争的引发原因,却没有共同的解释。
Liu[8]等人认为,如果用葡萄糖为外碳源,容易发生聚糖菌(GAO S)与聚磷菌的竞争,但是Che Ok Jeon[9]等人的研究表明,SBR系统中,用葡萄糖作为碳源,也能够达到EBPR的效果,而没有产生聚糖菌的增殖。
影响污水生物除磷的因素
影响污水生物除磷的因素污水中的磷污染是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中,化学除磷是主要的处理手段,但这种方法高成本、化学药剂使用量大并且会产生副产物。
因此,生物除磷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方法。
1.温度:温度是影响污水生物除磷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有利于除磷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从而促进生物除磷反应的进行。
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如20-30摄氏度,生物除磷的效果最好。
2.溶解氧:除磷细菌是一种需要氧气进行代谢的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能力较差。
因此,溶解氧浓度对生物除磷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溶解氧浓度有利于除磷细菌的生长,促进其代谢活动。
4.氮磷比:氮磷比是污水中的氮和磷的摩尔比例。
研究发现,适宜的氮磷比能够促进除磷菌对磷的去除效果。
一般来说,氮磷比在3:1到10:1之间是较为合适的范围。
5.pH值:pH值对生物除磷反应的进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除磷细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大,在近中性条件下(pH6.5-8.5)具有较好的除磷能力。
6.混合液浓度:混合液中的悬浮物浓度对除磷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适宜的悬浮物浓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填料表面积,有利于除磷细菌的附着和生长。
7.营养盐浓度:除磷细菌需要适量的营养盐来维持正常生长。
过高或过低的营养盐浓度都会影响生物除磷过程。
8.污水中的抑制物质: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氯化合物等对除磷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影响生物除磷效果。
综上所述,污水生物除磷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溶解氧浓度、碳源、氮磷比、pH值、混合液浓度、营养盐浓度和抑制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污水的特点和要求,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生物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生物除磷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6.1.2.1 基本原理有多种工艺应用于废水处理中,近年来除磷技术总的进展趋势是化学沉淀除磷,尤其是前置和后置化学沉淀应用在逐渐下降,而生物除磷技术的应用在快速增长。
生物除磷技术的推广归因于其诸多优点:节约化学药剂;在厌氧阶段水解、酸化和蔼化(在厌氧段产生CH4、CO2和H2等气体),可使污泥产量低并具有良好的脱水性能,无需再消化处理,为此可取消污泥消化池;生物除磷污泥的肥料价值高。
生物除磷的机理目前还没有彻底讨论清晰。
普通认为,在厌氧条件下,兼性细菌将溶解性BOD5转化为低分子挥发性有机酸(VFA)。
聚磷菌汲取这些VFA或来自原污水的VFA,并将其运输到细胞内,同化成胞内碳源存储物(PHB/PHV),所需能量来源于聚磷水解以及糖的酵解,维持其在厌氧环境生存,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举行有氧呼吸,从污水中大量地汲取磷,其数量大大超出其生理需求,通过PHB 的氧化代谢产生能量,用于磷的汲取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存储在细胞内,磷酸盐从污水中得到去除;同时合成新的聚磷菌细胞,产生富磷污泥,将产生的富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的形式排放,从而将磷从系统中除去。
聚磷菌(PAO)的作用机理6-1所示,NADH和PHB分离表示糖原酵解的还原性产物和聚-β羟基丁酸。
聚磷菌以聚-β-羟基丁酸作为其含碳有机物的贮藏物质。
反应方程式如下。
(1)聚磷菌摄取磷 C2H4O2+NH4++O2+PO43-→C5H7NO2+CO2+(HPO3)(聚磷)+OH-+H2O (2)聚磷菌释放磷 C2H4O2+(HPO3)(聚磷)+H2O→(C2H4O2)2(储藏的有机物)+PO43-+3H+ 图6-1 生物除磷原理无论是延续流还是序批间歇式生物除磷工艺,其出水很难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如我国目前采取的总磷排放标准为0.5mg/L《城镇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有所放宽,北欧一些排放湖泊的污水厂,其出水含磷的排放标准低至0.2mg/L。
导致生物除磷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
导致生物除磷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是一种高F/M低SRT系统。
当F/M较高,SRT较低时,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较多。
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条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
/kgMLSS·d,SRT 对于以除磷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通常F/M为0.4~0.7kgBOD5为3.5~7d。
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须以保证BOD5的有效去除为前提。
/TP2、BOD5要保证除磷效果,应控制进入厌氧区的污水中BOD/TP大于20。
由于聚磷酸菌属5不动菌属,其生理活动较弱,只能摄取有机物中极易分解的部分。
因此,进水中应保证BOD的含量,确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谢。
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5/TP值无法满足生物除进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浓度较高等现象,导致BOD5磷的需要,影响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厌氧区应保持严格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时聚磷菌才能进行磷的有效释放,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
而好氧区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
因此,对于厌氧区和好氧区溶解氧的控制不当,将会极大影响生物除磷的效果。
另外,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河道水,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若直接进入厌氧区,则不利于厌氧状态的控制,影响了聚磷菌放磷效果。
4、回流比厌氧-好氧除磷系统的的回流比不宜太低,应保持足够的回流比,尽快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内遇到厌氧环境发生磷的释放。
在保证快速排泥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回流比,以免缩短污泥在厌氧区的实际停留时间,影响磷的释放。
在厌氧-好氧除磷系统中,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则回流比在50~70%范围内,即可保证快速排泥。
5、水力停留时间污水在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5~2.0h的范围内。
停留时间太短,一是不能保证磷的有效释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充分地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低级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摄取,从而也影响了磷的释放。
污水处理过程中COD氨氮总氮总磷去除差原因
污水处理过程中COD氨氮总氮总磷去除差原因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遇到COD、氨氮、总氮、总磷去除效果差的情况,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结果,很可能会是以下这些原因!1、COD处理效果差影响COD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营养物一般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都能够满足微生物需要,且过剩很多。
但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较大时,应注意核算碳、氮、磷的比例是否满足100:5:1。
如果污水中缺氮,通常可投加铵盐。
如果污水中缺磷,通常可投加磷酸或磷酸盐。
(2)pH污水的pH值是呈中性,一般为6.5~7.5。
pH值的微小降低可能是由于污水输送管道中的厌氧发酵。
雨季时较大的pH降低往往是城市酸雨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合流制系统中尤为突出。
pH的突然大幅度变化,不论是升高还是降低,通常都是由工业废水的大量排入造成的。
调节污水pH值,通常是投加氢氧化钠或硫酸,但这将大大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3)油脂当污水中油类物质含量较高时,会使曝气设备的曝气效率降低,如不增加曝气量就会使处理效率降低,但增加曝气量势必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另外,污水中较高的油脂含量还会降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严重时会成为污泥膨胀的原因,导致出水SS超标。
对油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进水,需要在预处理段增加除油装置。
(4)温度温度对活性污泥工艺的影响是很广泛的。
首先,温度会影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处理效果会下降。
其次,温度会影响二沉池的分离性能,例如温度变化会使沉淀池产生异重流,导致短流;温度降低会使活性污泥由于粘度增大而降低沉降性能;温度变化会影响曝气系统的效率,夏季温度升高时,会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的降低,而使充氧困难,导致曝气效率的下降,并会使空气密度降低,若要保证供气量不变,则必须增大供气量。
2、氨氮处理效果差污水中氨氮的去除主要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基础上采用硝化工艺,即采用延时曝气,降低系统负荷。
影响氨氮处理效果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生物硝化属低负荷工艺,F/M一般在0.05~0.15kgBOD/kgMLVSS·d。
温度和pH值对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温度和pH值对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影响温度和pH值对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水中的氮和磷成为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活性污泥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
然而,活性污泥法的性能受到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温度和pH值对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首先,温度对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过程的影响非常显著。
温度可以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速率,从而影响脱氮除磷效果。
一般而言,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促进其对废水中的氮和磷的吸收和转化。
研究表明,当温度升高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酶活性也会增强,加速脱氮除磷的速率。
此外,较高的温度还有助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消化有机物,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适当提高活性污泥法的温度,以增加脱氮除磷的效率。
其次,pH值也是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pH值可以影响废水中的氮和磷的形态和溶解度,进而影响微生物对其的吸收和转化。
一般而言,较低的pH值有利于氮的去除,而较高的pH值有利于磷的去除。
当pH值较低时,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活性较高,有助于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
而当pH值较高时,活性污泥中的磷酸菌活性较高,有助于将废水中的无机磷转化为微生物无机磷。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控制pH值来选择性地去除氮或磷。
此外,温度和pH值还相互作用,对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过程产生综合影响。
研究表明,较高的温度对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和磷酸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氮和磷的去除。
同时,较高的温度也会提高液体中氨氮和无机磷的溶解度,促进其与微生物的接触和吸收。
此外,温度的升高还会引起废水的蒸发,使废水中的冲击负荷降低,有利于活性污泥法的运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温度和pH值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总之,温度和pH值是影响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这4点够吗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这4点够吗
1、水的pH值:水的pH值是影响生物除磷效率的重要因素。
水的pH 值变低,水中的磷会变得更难被有机物吸收,当水质的pH值降低到6.2以下时,生物除磷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2、水温:水温是影响生物除磷效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水温的升高,除磷效率会不断减少,当水温达到30度时,除磷效率会减半。
3、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浓度是影响生物除磷效率的重要因素。
有机物浓度越高,生物除磷将会更加有效,但是超过一定浓度,有机物的毒性就会开始起作用,对生物造成毒性,从而降低生物除磷的效率。
4、反应器操作方式:反应器操作方式也是影响生物除磷效率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反应器操作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生物除磷,而错误的反应器操作方式会导致系统不稳定,从而影响除磷效率。
除了以上4点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还有几个因素也可能会影响生物除磷的效率,如水质参数、有机污染物种类、有机物吸附的性质及有机物比较活性的浓度等。
水质参数是指水质中的无机离子和有机物浓度,这些离子和有机物会影响微生物营养生长和活动,从而影响生物除磷的效率。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问题及调控措施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问题及调控措施受污水碳源不足、运行条件、污泥膨胀、生物泡沫以及基质竞争等影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时常出现脱氮除磷无法满足排放要求。
正因如此,对城镇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优化升级,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已是迫在眉睫。
1、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1)进水水质水量多变、碳源不足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组成的城镇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这与雨水和工业废水的比例、排放特点、排水体制、用水和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水平、城镇管网系统、季节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
我国用污水处理率来评价污水处理水平,但污水处理率仅考虑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处理的水量,而忽略了雨污合流、地下水混入、抽取河水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污染物收集水平不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低,进水水质存在季节性波动。
污水处理中BOD5/TN>4时可满足脱氮效果,而50%的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工艺反硝化碳源不足。
反硝化过程中大量异养菌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将NO3--N转化为N2,碳源不足将影响脱氮效率;进水碳源过低(BOD5/TP<17),除磷效率降低,即便是碳源满足除磷要求,反硝化碳源不足,大量存在的NO3—N也将抑制生物除磷。
2)不同菌属微生物的相互竞争对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氧气主要用于异养微生物脱碳和自养微生物氮素的硝化作用,而异养微生物与硝化细菌存在对氧的竞争。
污水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机械曝气或鼓风曝气,曝气量不足会降低硝化效率;碳源主要消耗在反硝化脱氮、厌氧释磷以及满足异养微生物自身生长代谢,其中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在碳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反硝化脱氮和厌氧释磷对碳源存在竞争,碳源大量被反硝化利用则影响除磷效率,若被厌氧释磷大量利用则影响脱氮效率。
不仅如此,污水脱氮除磷过程中不同菌属还存在污泥龄(SRT)的竞争,SRT决定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世代时间长于污泥龄的微生物在污泥中不能成为优势菌种。
SRT短的活性污泥分解有机物能力较强,但凝聚沉降性能较差;而SRT 长的活性污泥分解代谢能力较差,凝聚沉降性能较好。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
内源反硝化
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化 C5H7NO2+4NO3-→5CO2+NH3+2H2↑+4OH-
内源反硝化的结果是细胞物质减少,并会有NH3的生成。 废水处理中不希望此种反应占主导地位,而应提供必要
的碳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BOD5/TN≥3~5,否则需另投加碳源,现多采用CH3OH,其分解产 物为CO2+H2O,不留任何难降解的中间产物,且反硝化速率高。
目前反硝化投加有机碳源一般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 还原1g硝态氮能产生3.57g碱度,而在硝化反应中,1gNH3-N氧化为
NO3--N要消耗7.14g碱度,在缺氧-好氧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补 偿硝化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
电子受体,有机物作为碳源及电子供体而得到降解。当利用
的碳源为甲醇时:
NO3-+1.08CH3OH+0.24H2CO3→0.056C5H7CO2+0.47N2↑+1.68H2O + HCO3NO2+0.67CH3OH+0.53H2CO3→0.04C5H7CO2+0.48N2↑+1.23H2O+HCO
3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影 响因素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
氮和磷的排放会加速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其次是氨氮 的好氧特性会使水体的溶解氧降低,此外,某些含氮化合 物对人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因此,国内外对氮磷的排 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本章阐述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生物脱 氮除磷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比化学法和物 理化学法去除氮磷经济,尤其是能有效地利用常规的二级 生物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改造达到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是 日前应用广泛和最有前途的氮磷处理方法。
为什么你的生物除磷不达标?有这10个影响因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为什么你的生物除磷不达标?有这10个影响因素
【中国技术前沿】主流除磷工艺的厌氧段在处理污水的水流方向上,其代表工艺有A/O、A2/O、Bardenpho 工艺、Phoredox 工艺、UCT、改良型UCT、SBR以及氧化沟工艺。
为什幺你的生物除磷不达标?有这10个影响因素
一、污水生物除磷机理:
污水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超量磷吸收现象。
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会释放出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的磷。
进入好氧区后,聚磷菌可将积贮的PHB好氧分解,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可供聚磷菌生长繁殖。
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的磷大大超过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的磷。
由
于系统经常排放剩余污泥,被细菌过量摄取的磷也将随之排出系统,因而可获得较好的除磷效果。
二、影响生物除磷效果因素
生物除磷中通过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下过量地
摄取磷。
经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而除磷,其影响因素有: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厌氧池DO、厌氧池硝态氮、泥龄、CP比、RBCOD 含量、糖原、HRT等。
1、温度
温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不如对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那幺明显,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不是十分大时,生物除磷都能成功运行。
试验表明,生物除磷的温度宜大于10℃,因为聚磷菌在低温时生长速度会减慢。
2、pH值
在pH在6.5一8.0时,聚磷微生物的含磷量和吸磷率保持稳定,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污水脱氮除磷原理与影响因素详解
污水脱氮除磷原理与影响因素详解一、污水脱氮原理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的形式存在,主要有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三种形式。
污水脱氮的主要原理有生物法和化学法两种。
1.生物法的原理:生物法主要利用一种叫做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生物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氮。
硝化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由硝化细菌完成。
而反硝化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由反硝化细菌完成。
通过控制生物反应条件和组织好各种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氮的去除效果。
2.化学法的原理:化学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实现氮的去除。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硝酸盐还原剂和硫酸盐沉淀剂等。
硝酸盐还原剂可以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从而去除氮,硫酸盐沉淀剂则可以将磷酸盐沉淀下来。
二、污水除磷原理污水中的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主要有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形式。
污水除磷的主要原理有生物法和化学法两种。
1.生物法的原理:生物法主要通过利用一种叫做磷酸盐的有机物来去除污水中的磷。
在生物法中,磷酸盐会与微生物共生,微生物能够分解磷酸盐结合的有机物,将磷酸盐释放出来,然后通过沉淀或吸附等方式去除污水中的磷。
2.化学法的原理:化学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实现磷的去除。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铁盐和铝盐等。
这些药剂可以与磷酸盐结合形成沉淀,然后通过沉淀去除污水中的磷。
三、影响污水脱氮除磷的因素1.初始浓度:初始浓度是指污水中氮、磷含量的高低,初始浓度越高,去除难度越大。
2.温度:温度对生物反应有着很大的影响,温度过低会降低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脱除氮和磷的效果。
3.溶解氧:溶解氧水平也对生物反应起着重要作用,足够的溶解氧能提供微生物的活性能,从而促进氮的转化和磷的去除。
4.pH值:酸碱度也会对污水脱氮除磷产生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抑制或破坏微生物的生长。
5.水质变化:水质中不同物质的含量和比例的改变,如COD、BOD、SS等,也会影响污水脱氮除磷效果。
6.反应时间:污水中的氮、磷物质的转化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越长,去除效果越好。
污水处理技术之生物除磷的原理及6大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技术之生物除磷的原理及6大影响因素废水中磷的存在形态取决于废水的类型,最常见的是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
生活废水的含磷量一般在10~15mg/L左右,其中70%是可溶性的。
常规二级生物处理的出水中90%左右的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中,磷作为微生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用于微生物菌体的合成,并以生物污泥的形式排出,从而引起磷的去除,能够获得10%~30%的除磷效果。
在某些情况下,微生物吸收的磷量超过了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磷量,这就是活性污泥的生物超量除磷现象,废水生物除磷技术正是利用生物超量除磷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
(一)生物除磷的原理根据霍尔米(Holmers)提出的化学式,活性污泥的组成是C118H170O51N17P,由此可知,C:N:P=46:8:1。
如果废水中N、P的含量低于此值,则需另行从外部投加;如等于此值,则在理论上应当是能够全部摄取而加以去除的。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种被称为聚磷菌(也称为除磷菌、磷细菌等)的细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充分释放其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该过程称为厌氧释磷);而在好氧条件下又能超过其生理需要从水中吸收磷(该过程称为好氧吸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从而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过沉淀从系统中排出这种富磷污泥,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1.在厌氧区内的释磷过程。
在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的厌氧条件下,兼性细菌通过发酵作用将溶解性BOD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VFA),聚磷菌吸收VFA并进入细胞内,同化合成为胞内碳源的储存物—聚-β-羟基丁酸盐(PHB),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聚磷菌将其细胞内的有机态磷转化为无机态磷的反应,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
2.在好氧区内的吸磷过程。
聚磷菌的活力得到恢复并以聚磷的形态储存超出生长需要的磷量,通过对PHB的氧化代谢产生能量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储存起来,磷酸盐从液相去除。
产生的高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的形式得到排放,从而将磷从系统中去除。
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
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生物脱氮、除磷是指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或生物过程来去除水体或土壤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更加环保、节能、有效,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推崇。
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是指在进行这种生物去污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因素和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温度、pH值、氧气浓度、碳氮磷比、微生物种类等因素。
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
首先,温度是影响生物脱氮、除磷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生物去污染过程中,都有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对于一些常见的生物脱氮、除磷过程来说,温度的范围通常在15-35摄氏度之间。
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降低甚至影响到去污染效果。
其次,pH值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
在进行生物脱氮、除磷的过程中,水体或土壤的pH值会对微生物活性和去污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脱氮、除磷微生物而言,最适宜的pH范围在6.5-8.5之间。
如果pH值偏离这个范围,就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甚至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影响去污染的效果。
此外,氧气浓度也是影响生物脱氮、除磷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许多脱氮、除磷微生物都是厌氧微生物,因此需要较低的氧气浓度才能正常进行代谢活动。
通常来说,脱氮、除磷过程会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另外,碳氮磷比也是影响生物脱氮、除磷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在进行生物去污染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碳、氮、磷的适宜比例,才能维持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从而保证去污染的效果。
最后,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影响生物脱氮、除磷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在不同的脱氮、除磷过程中,可能需要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或生物群落来协同完成去污染的过程。
总的来说,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温度、pH值、氧气浓度、碳氮磷比、微生物种类等多种因素。
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够保证生物脱氮、除磷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性。
聚磷菌的除磷机理及影响因素
聚磷菌的除磷机理及影响因素污水生物除磷的原理就是人为创造生物超量除磷过程,实现可控的除磷效果。
整个过程必须通过创造厌氧与好氧交替环节利用聚磷菌的作用来实现生物除磷过程。
一、聚磷菌除磷机理聚磷菌也叫做摄磷菌、除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这类细菌被广泛地用于生物除磷。
1)厌氧条件下释磷在没有溶解氧或硝态氮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通过发酵作用将可溶性BOD5转化为低分子挥发性有机酸VFA。
聚磷菌吸收这些发酵产物或来自原污水的VFA,并将其运送到细胞内,同化成胞内碳能源储存物质PHB,所需的能力来源于聚磷的水解以及细胞内糖的酵解,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
2)好氧条件下摄磷好氧条件下,聚磷菌的活力得到恢复,并以聚磷的形式存储超过生长所需的磷量,通过PHB的氧化代谢产生能量,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捕集存储,磷酸盐从水中被去除。
3)富磷污泥的排放产生的富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的形式排放,从而将磷去除。
从能量角度来看,聚磷菌在无氧条件下释放磷获取能量以吸收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在好氧状态下降解吸收溶解性有机物获取能量以吸收磷。
除磷的关键是厌氧区的设置,聚磷菌能在短暂的厌氧条件下,由于非聚磷菌吸收低分子基质并快速同化和储存这些发酵产物,即厌氧区为聚磷菌提供了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能吸收大量磷的聚磷菌就能在处理系统中得到选择性增殖,并可通过排除高含磷量的剩余污泥达到除磷的目的。
这种选择性增殖的另一好处是抑制了丝状菌的增殖,避免了产生沉淀性能较差的污泥的可能,因此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一般不会出现污泥膨胀。
二、聚磷菌代谢的影响因素生物除磷中通过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下过量地摄取磷。
经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而除磷,其影响聚磷菌代谢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厌氧池DO、厌氧池硝态氮、泥龄、CP比、RBCOD含量、糖原、HRT等。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影响因素
节能环保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实现,其脱氮除磷效率受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很大。
因此,运行和维持高效的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必须对其影响因素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有温度、pH值、溶解氧(DO)、C/N及C/P比以及有毒物质等。
一、温度温度是影响污水处理微生物活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影响着酶催化反应速率及基质扩散进入细胞内的速率。
微生物的生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这种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温度过低细菌的新陈代谢极弱,甚至处于休眠状态,过高则使之体内的酶变性失活而导致其死亡。
(1)硝化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5℃,温度不仅影响硝化细菌的增长繁殖,还影响硝化细菌的代谢活性。
尤其在低温条件下,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极为强烈,当温度很低(<5℃)时,其新陈代谢极弱,甚至处于休眠状态。
当温度大于5℃时,硝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超过30℃后硝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增幅减缓。
对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进行硝化反应的反应器来说,当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急剧降低。
进行反硝化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5~45℃,而温度对硝化菌的影响大于反硝化菌。
活性污泥的活性在20℃左右时较高,而当水温低于10℃时,活性污泥的活性就会大幅度降低。
有研究表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与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温度下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以及脱水性能也存在差异;(2)温度在5℃~24℃范围内,较低温度下的除磷效率比较高温度时的效率要好。
对聚磷菌(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microorganisms,PAOs))而言,降低温度会降低其生化转换过程(磷的吸收/释放速率、VFA的吸收速率、PHAs的氧化以及生物量的增长速率等),但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5℃)长期驯化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ate Removal, EBPR)系统表现出较高的除磷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排放富含氮磷的污水会导致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别是湖泊和流速较小的河流(Sundblad et al., 1994; Danalewich et al., 1998)。
目前,具有除磷功能的污水厂多数采用化学沉淀法,常用的混凝剂为硫酸铝或石灰(Stratful et al., 1999)。
生物除磷就是利用微生物超过其正常代谢需要地聚集磷酸盐(作为细胞内的聚磷)(Brdjanovic et al., 1998; Mino et al., 1998)。
BPR工艺的主要特征就是使活性污泥循环处于厌氧和好氧环境,并使进水进入厌氧区(Wagner and Loy, 2002)。
在厌氧区,必须有充足的易生物降解碳源,如VFAs,诱导除磷菌吸收酸并释放磷酸盐(Morse et al., 1998)。
在好氧区,发生超量吸磷,导致总磷去除率高达80-90% (Morse et al., 1998)。
通过排放富含磷的剩余污泥实现磷的高效去除(Mino et al., 1998)。
Mino et al.(1998)总结了BPR工艺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DPAO=denitrifying P-accumulating organisms)也被广泛报道与讨论((Kerm-Jespersen and Henze, 1993; Rensink et al., 1997, Meinhold et al., 1999; Hu et al., 2002)。
Ekama and Wentzel(1999a)认为,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同种类的PAO可以完成缺氧磷吸收,但除磷效果明显较低,而且与好氧吸磷PAO相比,其利用进水中易生物降解COD的效率也低。
1.1 污水水质要使BPR成功运行,污水进水越稳定越好,应避免进水量的剧烈波动。
可采取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增加的办法来提高负荷率(Shehab et al., 1996)。
BPR系统对干扰很敏感,例如暴雨时的污水稀释(Brdjanovic et al., 1998),较长时间的干扰导致长达4周的恢复时间(Okada et al., 1992)。
有机碳负荷较低的时期过后的1-2d,出水磷酸盐明显升高(Carucci et al., 1999a)。
当进水有机组分从VFAs变为糖类,如葡萄糖,会诱导聚糖原微生物(GAOs=glycogen accumulating organisms)的增殖(Satoh et al., 1994)。
COD负荷过高将使BPR系统除磷效果恶化。
Morgenroth and Wilderer(1998)在生物膜系统中发现,当进水乙酸盐浓度增加到400mg/L时,导致高效厌氧释磷(超过100mgP/L),提高了除磷效果。
但是,当进水乙酸盐浓度进一步增加到600mg/L时,厌氧释磷却停止,除磷效果恶化。
较高的进水乙酸盐浓度也会给BPR带来不利影响(Randall and Chapin, 1997)。
据报道,污泥的COD-SS负荷较低时,具有较高的吸磷动力(Chuang et al., 1998)。
当污泥的COD-SS负荷较高时,污泥将进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贮存物3-hydroxyvalerate(3HV),导致BPR恶化(Liu et al., 1996)。
3HV是可被GAO细菌利用的主要贮存物。
较高的进水COD/P 比也会降低BPR效果。
在厌氧区内,如果COD未被消耗完毕,剩余的基质会导致好氧区内丝状菌的生长(Chang et al., 1996)。
Furumai et al.(1999)发现,当污泥具备较高的生物除磷能力后,降低有机负荷导致BPR恶化,同时出水硝酸盐浓度升高。
污泥负荷升高后,除磷效果恢复。
一般认为,要使得出水P水平<1.0mg/L,要求厌氧区进水的BOD5:TP>20:1,或COD:P>40:1(Randall et al., 1992)。
当COD:P低于50时,单独的BPR就不满足出水磷要求(Pitman, 1991)。
进水中每增加7.5mg乙酸盐/L,将使出水中减少1.0mgP/L(Manoharan, 1988)。
1.2. VFAsBarnard(1993)发现,去除1mg磷需要7-9mgVFA。
而Oldham等(1994)利用VFAs使出水磷降低至0.2-0.3mg/L。
VFAs可在现场生产,且运行费用低,不存在贮存和操作问题,这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营养物去除碳源(Manaraj and Elefsiniotis, 2001)。
除VFAs外,更多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羧酸类(carboxylic acids),糖类,和氨基酸,也可被富含PAO的污泥在厌氧条件下利用(Satoh et al., 1996)。
Carucci等(1999b)发现,用其它基质,如葡萄糖和蛋白胨,代替VFA也可实现BPR。
上述作者表明,葡萄糖的厌氧吸收可能实现BPR,也可能不会出现BPR。
有关PAOs和GAOs的活动的研究结果还没有取得一致。
这表明,有机化合物的厌氧吸收和贮存机理可能不同,可能实现BPR,也可能不会出现BPR。
进水中不同碳源对BPR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乙酸盐(acetate)和丙酸盐(propionate)可获得最高的厌氧释磷速率,而乳酸盐(lactate)、琥珀酸盐(succinate)、苹果酸盐(malate)、丙酮酸盐(pyruvate)的厌氧释磷速率较低(Satoh et al., 1996)。
以乙酸盐(acetate)和丙酸盐(propionate)作为电子供体投加时,发现污泥中的PHA浓度增加,但投加其它酸基质时却逐渐下降。
但是,要指出的是,乙酸盐的存在会导致污泥沉降问题(Canizares et al., 1999)。
包括葡萄糖预发酵(pre-fermentation)的批次试验表明,增加2碳到5碳链的VFA,包括琥珀酸盐(succinate),但不包括丙酸盐(propionate),获得很高的磷去除率(Randall et al., 1997b; Hood and Randall, 2001)。
以戊酸为例,带分枝的VFA比直线型相同碳原子的VFA具有更高的磷去除率,且在进水摩尔浓度较低时比其它VFA具有更持久的除磷效果。
Rustrian等(1996)的研究表明,乙酸盐与丁酸盐(butyrate)相同,都是除磷的良好碳源,然而,丙酸盐(propionate)却是所研究的VFA中除磷效率最低的。
人工合成的富含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废水对除磷是极端有害的,投加果糖(fructose)或淀粉(starch),除磷效果也不好,但比葡萄糖要好。
Randall and Khouri(1998)确认,乙酸和异戊酸(isovaleric acid)不但强化了短期试验时的磷去除,也使长期培养中系统获得好的除磷效果。
影响DPAO发生以及缺氧吸磷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进入缺氧反应器内的硝酸盐负荷。
亦即硝酸盐负荷应足够大或超过普通异养菌(OHO=ordinary heterotrophic organisms)的反硝化能力,亦即在缺氧反应器内非聚磷菌(non-PAO)与DPAO竞争(Hu et al., 2002)。
根据这种竞争,若进入主缺氧反应器的硝酸盐负荷小于OHO的反硝化能力,OHO将利用有限的硝酸盐从而具有竞争优势;若进入主缺氧反应器的硝酸盐负荷超出了OHO的反硝化能力,则PAO 将利用剩余的硝酸盐并在系统内增殖(Hu et al., 2002)。
1.3.阳离子进水中阳离子的浓度和种类对强化生物除磷工艺的稳定性以及活性污泥内磷的凝固机制起重要作用(Schönborn et al., 2001)。
在强化BPR工艺中,P和两种阳离子(镁和钾)的共同运输(co-transport)对细胞内聚磷的稳定性很重要(Rickard and McClintock, 1992)。
Pattarkine and Randall(1999)通过批次试验研究表明,污泥吸磷受钾、镁和钙的可获得性影响。
对EBPR 来说,钾和镁同时需求,两者单独存在一种都不满足需求。
在进水中人为增加镁离子浓度,从15mg/L增加到24和31mg/L时,磷去除效率从85%提高到97%(Schönbom et al., 2001)。
在任何一个聚磷链(poly-P chain)内,需要一个阳离子来稳定每一个磷酸盐组团(phosphate group),而且从细胞内每排出一个磷酸盐分子则需要一个来自K+或Mg2+的阳离子(Romanski et al., 1997)。
Jonsson et al.等(1996)发现,在厌氧反应器内污泥每释放1mol磷,同时释放0.27-0.36mol钾和0.29-0.32mol的镁。
但是,BPR似乎不需要钙,而且看起来钙也与生物化学沉淀无关(Pattarkine and Randall, 1999)。
生产规模的生物除磷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可能经历短期或长期的钾元素缺乏。
当采用试验方法模拟进水中严重缺乏钾元素的情况时发现,(a)磷去除消失;(b)生物体内的聚磷酸盐下降;(c)几天的钾缺乏会对厌氧释磷及乙酸盐吸收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对比,当钾元素过量时,该系统实现了完整的磷去除过程(Brdjanovic et al., 1996)。
钾也会严重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沉降、脱水以及出水水质。
当钾浓度接近营养需求(约占生物细胞干重的1%)时,说明钾浓度不足。
过多的钾也会对活性污泥工艺有害,会导致较差的脱水性能和出水水质(Murthy and Novak, 1998)。
1.4.水温据报道,在温度较高时(20-37℃),能提高生物除磷效率(McClintock et al., 1993; Converti et al., 1995)。
但也有报道在低温时(5-15℃)也具有较好的除磷效率(Viconneau et al., 1985; Florentz et al., 1987)。
Panswad等(2003)研究认为,PAOs是温度较低范围内的嗜温细菌,也可能是嗜冷细菌,在20℃或更低时占优势。
而GAO可能是温度适中范围内的嗜温细菌,其最佳温度为25-32.5℃。
温度的迅速降低或水力冲击负荷会导致污水厂生物除磷效果的剧烈波动。
长时间的干扰,如10d,将使BPR系统除磷效果恶化长达4周(Okada et al., 1992)。
Brdjanovic等(1997)发现,温度对BPR系统内的耗氧速率有较大影响。
在5-10℃,好氧池内磷吸收不完全;而在20-30℃,则吸磷完全。
Krishna and Van Loosdrecht(1999)报道,温度严重影响贮存性聚合物的累积,在高温时,合成的PHB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