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课教材编写原则方法和教材特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劳动技术课教案全册

九年级上册劳动技术课教案全册

发布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课堂职业素养教育
在劳动技术课堂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如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校企合作培养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素养的 重要性。
职业规划指导
自己。
家长评价
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劳动技术 学习评价过程,了解孩子的学 习情况和进步程度,给予积极
的鼓励和支持。
社会评价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 比赛等,接受社会评价,拓展 学生的视野和交际圈,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07
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知识点归纳总结
梳理劳动技术课程知识体系
将课程内容按照主题或模块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家政与生活技能
技术初步
职业探索
涵盖烹饪、洗涤、整理 收纳等日常生活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简单机械、 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 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
要求。
知识点与技能要求
01
02
03
04
掌握基本手工技能,能够独立 完成简单手工作品。
学会基本家政技能,提高生活 自理能力。
了解简单机械、电子技术的原 理和应用。
社会实践基地

劳动技术学科初中新教材的特点

劳动技术学科初中新教材的特点

劳动技术学科初中新教材的特点

许利英

劳动技术学科初中新教材(上师大版试验本)是根据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制定的《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和《九年义务制教育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试用稿)编写的。全套教材围绕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动手、能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展开,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方法为基点。在设计、制作和评价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培养技术意识,分段逐步提升劳动技术素养新的学科体系。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编写形式,以“任务驱动”的体例编写。根据实践需求提出一项任务,让学生在围绕任务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活动中,学习收集与分析信息资料、学习科学的构思和设计方法、学习基本的技术操作及信息评价,使学生逐步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现代科学技术意识。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陶美、以劳创新”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新教材的特点

教材以“任务驱动”形式编写。笔者认为:新教材既是一册教材,又是一本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读本。从“任务驱动”角度而言,六年级教材提出的任务是: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去寻求解决生活中碰到问题的一般方法;七年级教材的提出的任务是:从他人的需求出发,去探索分析解决此问题的大体过程;八年级教材提出的任务是: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去增强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从设计的要求分析而言,设计的范围逐步放宽,设计的要求逐步提升,增强学生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教材内容共分三大部分:除具体内容外,增设了“学习指引”与“习作”两大部分。“学习指引”是对学生如何以“任务驱动”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习作”是运用各种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创作,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整合练习之目的。六年级新教材具体内容有七个独立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让学生明确本单元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使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开展收集分析资料→ 构思方案→ 设计表达→ 制作→ 交流评估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从收集分析资料入手,学习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方法;在产生多种设计思路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构思方案;并运用已有知识,能通过文字或图形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制定出科学的实施计划,根据实施计划进行操作与实践;交流评估为学生改进设计、提高设计能力提供了反馈信息的渠道,也是既对设计构思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评估,又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工具使用能力、作品质量、行为习惯等全面综合评判。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课程理念

辽宁劳动教育教材编写特点

辽宁劳动教育教材编写特点

辽宁劳动教育教材编写特点

(1)技术的实用性

在学生目前或以后的生活或学习中确有用处,并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打下基础的技术或技术点。

(2)技术的可推广性

与可迁移性技术的可推广性是从该项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的。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该项技术是否还有学习的必要,是否还有推广的价值。例如,计算机操作、粘接技术、太阳能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本身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或应用:育种、栽培技术中也有很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在目前和术来的生产中都会有很大的用处,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些技术虽然不属于现代技术,但是相对于我国现在大量使用的技术米说,是先进的技术,或者是尚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代,它们在现在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例如沼气技术、化肥施用技术、农家肥制作技术等。还有一些技术,虽然已可以用机械设备或现代化生产手段来完成,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仍然需要使用手工操作,不能为现代化设备所代替。例如,常用工具的使用、一些简单的金工技术、家用机械保养与维修技术及电器、电子用品的保养与维修技术等。这些技术也应当属于有推广价值的技术。

可迁移性是指:①该项技术,特别是它的一些重要技术点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可用于学习其它一些技术或重要技术点;②该项技术与现代化大生产中的某些技术原理是相通的或是只需稍加扩展就可用于现代化大生产中。由于我国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可开设的技术项目大多属于手工操作性质,技术的可迁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我们采用了“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学生接触的技术

上师大(科教版)《劳动技术》新教材思路及基本特点

上师大(科教版)《劳动技术》新教材思路及基本特点

03 基本特点概述
内容丰富,体系完整
涵盖了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过程等方面的 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劳动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介绍了各类劳动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能,如木工、金工、电工、烹饪等,为学 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指导。
融入了劳动安全、劳动保护、劳动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 意识。
3课时。阐述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和卫生要求,强调个人防护和环境安全的 重要性。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强化理论基础
01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实
践操作打下基础。
实践操作训练
02
结合课程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
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自主探究中提升学生的合 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
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等 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 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网络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 线课程、教学视频、模拟 软件等,为学生提供丰富 的学习材料和实践平台。
第五章
4课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劳动技术的 应用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 实践相结合。
第二章

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劳动课程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

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

体验,无法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和交流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一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芳,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传承了我国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进程加快,各地文化交流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形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人素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劳动节习惯和品质,才能使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有序的、负责的、合作的高质量地完成。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个人竞争的重要品质之一。劳动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的氛围和条件。

二、参考课时

90课时

三、课程目标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学计划第一部分:教材简介

1.1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材概述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七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1.2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技术性和实用性。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七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材,学生将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技能和技术,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2.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将培养对劳动与技术的积极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3.1教学内容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材内容包括:技术与应用、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实践、材料与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2教学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每周安排3节劳动与技术课,其中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和创作。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课外探究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倡学生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

4.2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还可以使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资源、实

最新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最新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精品资料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

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劳动观念教育的教材编写

劳动观念教育的教材编写

劳动观念教育的教材编写

一. 前言

劳动观念的培养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着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编写一本优质的劳动观念教材非常必要。本文将分析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劳动观念教材编写的具体方法和要点。

二. 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劳动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公民的正确职业观、个人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劳动观念教育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低工资”、“高不准入”等问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获得感。最后,劳动观念教育能够培养劳动者对自身劳动价值的认知和尊重,使他们更有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 教材编写的方法和要点

1. 确定教育目标:编写劳动观念教材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育目标。要明确劳动观念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职业发展、创业精神培养等方面。在设定目标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的特点来确定具体内容。

2. 统筹教材结构:编写教材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程度,合理划分章节和内容。建议按照以往教育经验或者普遍接受的学科分类

进行结构划分,例如分为激发创新力的劳动教育、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等章节。

3. 选材与编写:选材要准确把握教育目标和教育难点,从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选取。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避免过于复杂的理论和术语,注重实际案例和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_五年级

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_五年级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劳动与技术

【课程性质】小学义务教育必修课

【授课年级】五年级

【开课学期】2023-2024-1

【总学时】16学时

【教材选用】参考教材:《劳动与技术》(小学高年级)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研究》总课题组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二、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劳动与技术》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的地域和文化特点,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劳动等三个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在教育培育人才的立意上,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责任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成为有价值和有能力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整理与收纳、烹任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八个任务群。具体课程内容一共16个。整理书房: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整理和管理书房,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通过整理书房,他们将提高组织能力和时间管理技巧。整理卧室:学生将学习整理和打扫卧室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个人卫生和整洁习惯。这将帮助他们创建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低碳生活方式:学生将学习低碳生活的理念和实践,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低碳生活方式,他们将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腌制酸萝卜:学生将学会腌制酸萝卜,培养食品加工和储存的技能。这将增加他们对食物处理和食品安全的认识。月季扦插: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月季的扦插繁殖,培养植物培育和园艺技能。通过扦

劳动课教材编写

劳动课教材编写

劳动课教材编写

《劳动课教材编写》

劳动课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从早期的实践教育到现在的深入理论学习,劳动课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课程之一。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编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劳动课教材的编写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教材的编写应强调实用性

劳动课是一门非常实践性强的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材编写应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提供丰富的实际操作案例,让学生们能够真实地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教材中应尽量避免抽象化或晦涩难懂的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对劳动课的学习和掌握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的编写要适应不同的学生

在劳动课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开发出适合不同学生水平的多种教材,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版本。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制定专门的教材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和喜好,为男生和女生提供不同的教材版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技能。

三、教材的编写应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劳动课涉及的技能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涌现,劳动课的教材编写也应紧跟时代,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教材中应该涵盖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和理论知识,让学生们能够真实地领略到当下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激发学生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四、教材的编写要倡导安全和环保

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要倡导安全和环保,让学生们掌握健康安全的行业技能和理念。教材中应该注重介绍一些安全和环保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安全和环保意识,让学生们从小树立安全第一和绿色发展的观念,为未来回报更美好的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版本解析挑选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教材

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版本解析挑选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教材

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版本解析挑选最适合孩

子的学习教材

在初中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

新思维的重要一环。因此,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教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不同版本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家长和教师选购最适合孩子的教材。

一、《人教版》劳技教材

《人教版》劳技教材是国内较为常见的教材之一。其特点是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该版本的教材通常将理论知

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践任务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较为详细的实践指导和操作

步骤,适合喜欢实践操作的学生。另外,该版本的教材通常会提供一

定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教版》劳技教材在某些方面可能内容较

为繁琐,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喜欢动手的学生,该版本的教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北师大版》劳技教材

《北师大版》劳技教材在初中阶段也较为流行。该版本的教材注重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教材通常采

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北师大版》劳技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该版本的教材内容相对简洁明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然而,《北师大版》劳技教材可能在一些方面对实践操作的指导相对较少,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辅导和解答。因此,在选购该版本的教材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能力来进行考虑。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课程理念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解析与案例分析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解析与案例分析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解析与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逐渐受到

关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

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解析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

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

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解析

1. 教材背景和导入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理解与认识。教材往往以生动有趣的导入话

题开始,如“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玩具”或“我们身边的小发明”等。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知识的展开打下基础。

2. 教材结构与内容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基础技能训练:如剪纸、折纸、绘画、剪纸等基本手工制作技

巧的训练。此部分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基础。

b. 科普知识介绍:介绍有关劳动与技术的科普知识,如机械的原理、电力的应用等。通过科普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

技术的了解。

c. 创意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和

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d. 案例解析与探究:以真实案例为例,分析和讨论其中的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

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特点与优势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如下:

a. 知识系统性强:教材内容按照递进的方式展开,循序渐进地培

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b. 实例引导:通过引入真实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所安排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是为部分地区、学校和学生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达到较高要求而提供的选择性内容。

考虑到我国各地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教育条件的不平衡性,有些内容的安排呈现出开放性特征。在选择和确定这些具体内容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 这些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

2. 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可感的,易于操作的,同时又是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水平相适应。

3. 这些内容有利于观察、设计、操作、评价、交流等学习过程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4. 这些内容蕴含着广泛的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迁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5. 这些内容所涉及的材料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可靠,又有利于教师的集体指导等特点。

劳动与技术教材分析

劳动与技术教材分析

一、省编小学劳技新教材总体情况:

(一)、新教材的宗旨:

以项目为载体,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导创新,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并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及社

区服务的有机结合。

(二)、新课程的实施理念:

1、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劳动与技术教育并不只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上,还应注意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追思、学生对技术方法的体悟,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应注重技能训练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2、从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3—6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

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创新、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

劳动与技术教育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反映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还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最具开发潜力、最易受科技发展影响、最应该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性学习领域。在国际上,作为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之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形成的同时,注重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育内容的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对学生进行技术和科技发明创造的启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充实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内容,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广泛应用于生活。课程内容富有开放性和选择性。以增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时代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技术课教材编写原则、方法和教材特点

鲍珑

(鲍珑执笔)

课题参与人:鲍珑顾国麒郭连璧

***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教委颁布《教案计划调整意见》和《劳动技术课教案大纲》的要求,在广泛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教师、专职编写人员三结合的方式,编写了一套劳动技术课实验教材。现将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案特点及其对教材提出的要求

(一)教案特点分析

劳动技术课的教案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案的实践性;

2.教案内容的实用性;

3.劳动技术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寓于操作技能训练之中;

4.劳动技术课技术教案的基础性。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教材应具备的特点

1.教案工程要有较好的可行性

教材的可行性的关键是教案工程的选择要适合学校的教案条件。对我国来说,教案工程所要求的教案设施尽可能低,一方面使学校的教案条件能满足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尽量降低教案设施的购置费用。使所用资金尽可能少,又便于学校利用代品或自制。

由于教材的使用对象是中学生,因此教材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确保安全之外,还应注意操作技能训练不能太单调、重复,也不能对技巧性要求太高。应当使学生能够操作,又不是太简单,学生一学就会,要使学生能真正学到技术。

教材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到教师的水平,使教师能够教得了。

2.教材要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根据我国教师的情况,他们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特别是操作技能,自己会做,但对其中的细致部分往往讲不清楚,抓不住关键所在。对一些操作规程、要领及安全操作规程更是不够熟悉。这些都需要在教材中较详尽地介绍,以补充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教案设施较差,较详尽地介绍操作技能,可便于学生自己阅读,使他们对操作技能的了解更准确。这又要求教材要有较好的可读性。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应较详尽。

3.操作技能训练必须形成序列

作为教材,技能训练必须形成序列,劳动技术课教案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而且操作技能训练不是一次训练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反复、由易

到难、由简到繁地训练才能学会。由于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案法尚未形成,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著,教案法还要教师在教案过程中去探索、积累。劳动.

技术课教材形成操作技能训练序列就更显得重要。

4.教材要便于教案

我国的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方法尚不够成熟,劳动技术课教案方法更远未形成。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考虑到教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必须考虑尽可能地使教材易教易学,繁难一些的内容也要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掌握。

5.教材应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如何在劳动技术课的教案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劳动技术课教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案中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各地教材所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这是因为,劳动技术课教材是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不宜去讲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道理,而是要将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寓于操作技能训练之中。在编写教材时如何做,是教材编写工作的一个难点。

6.教材应有适当的先进性

我们的教案对象是下一个世纪的建设人才,在考虑教材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又要在现有的教案条件下,即没有先进的教案设施,主要是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实现。

二、实验教材编写方案

(一)实验教材的编写目的

1.探索教材应当怎样编写才能便于教便于学;

2.探索各类(生活服务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等)劳动技术教材的编写特色,以及专项技术工程和综合技术工程教材的编写方法;

3.研究怎样在教材中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技术理论知识应讲到什么程度合适;取舍原则是什么;

4.研究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寓于操作技能训练教案之中;

5.研究哪些工程适合于编写全国通用教材,怎样解决一些工程的地域性问题;

6.研究教材的内容选择、编写方法如何适应我国现有教师、设备、场地及资金状况,又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教案设施的配备;

7.研究与教材配套的教具(包括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电视片)的设计与制作问题。

(二)实验教材的编写方案

根据我国教案实际,我们提出了“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这个编写方案的要点要:

1.选择一些专项技术工程或综合技术工程编写成单行本,供各校选用;

2.突出技术点(相当于文化课的知识点)的教案,技术工程只是技术点的依托;

3.每本单行本要编入与其有关的多种其它技术,组成多种技术的综合本;

4.每本教材应具有独立性。学校选用每本教材教案,都不必要求先学习其它教材,就能完成该教材的教案任务;

5.教案要求应是“不求全、不求精、只求会”。“不求全是说对每一个工程的技术点不要求学全,只学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学会的技术点。“不求精、只求会”是说只要求学生学会所学技术点,不要求学生的技术很熟练。

点要想思写编)三(

1.技术工程与技术点的选择原则

(1)技术的实用性

在学生目前或以后的生活或学习中确有用处,并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打下基础的技术或技术点。

(2)技术的可推广性与可迁移性

技术的可推广性是从该项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的。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该项技术是否还有学习的必要,是否还有推广的价值。例如,计算机操作、粘接技术、太阳能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本身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或应用;育种、栽培技术中也有很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在目前和未来的生产中都会有很大的用处,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些技术虽然不属于现代技术,但是相对于我国现在大量使用的技术来说,是先进的技术,或者是尚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代,它们在现在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例如沼气技术、化肥施用技术、农家肥制作技术等。还有一些技术,虽然已可以用机械设备或现代化生产手段来完成,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仍然需要使用手工操作,不能为现代化设备所代替。例如,常用工具的使用、一些简单的金工技术、家用机械保养与维修技术及电器、电子用品的保养与维修技术等。这些技术也应当属于有推广价值的技术。

可迁移性是指:①该项技术,特别是它的一些重要技术点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可用于学习其它一些技术或重要技术点;②该项技术与现代化大生产中的某些技术原理是相通的或是只需稍加扩展就可用于现代化大生产中。由于我国教案条件的限制,学校可开设的技术工程大多属于手工操作性质,技术的可迁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我们采用了“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学生接触的技术类型较少,更应考虑所学技术的可迁移性。现在学校开设较多的自行车维修与大生产中的机械维修是相通的,其中补内带又与化学粘接技术是相通的,它属于可迁移性较大的工程。

(3)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适合我国劳动技术课教案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便于教案的技术工程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技术;符合确保学生安全的要求,无危险性或在采取适当措施之后,对学生身体无危害的技术工程。

(4)通用性

我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水平的差距很大,有些技术只适用于部分地区。农牧业技术工程中,这样的工程较多。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应是全国通用的,至少应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使用的,所以不应选用这样的工程或技术点。由于我们采用了“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它突出技术点的教案,就是一些有地域性技术工程,只要它的技术点具有通用性,我们仍然可以考虑编写。例如,农业种植工程中,大多数都有地域性,但是其中的人工授粉、化肥使用、农家肥的制作、嫁接、地膜覆盖,等等,都是通用性较强的技术点。

(5)在选择技术点时,应当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技术点应是尽可能先进的,是需要推广或普及的。例如,家禽饲养技术,应以中、小型饲养场的饲养、管理技术为主,而不应以单只喂养为主。

另外,在选择技术工程时,应考虑与中学其它学科教案的配合问题。可

以是在学习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之后学习有关技术,也可以在之前学习。但在编写教材安排有关技术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