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 杂说》对比阅读五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杂说》对比阅读五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
枉,委屈。
驾,车马。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3)徐庶见先主见:(4)将军宜枉驾顾之之: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甲】【乙】两文段中统治者和刘备对于人才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犹,尚且(2)才能、才干(3)拜见、叩见(4)代词,代指诸葛亮2.(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3.【甲】文段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文中的统治者对于“千里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埋没、摧残人才;【乙】文段中的刘备听从徐庶的话,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且一连去了三次,表现了刘备的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当时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马说》《新唐书·马周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甲】《马说》【乙】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①。
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马周传》) [注释]①趣:通“促”,催促。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才/美不外见B.不以千里/称也C.周/为条二十余事 D.家客马周/教臣言之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尽其材()(3)周为条二十余事() (4)太宗怪问何()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或王命急宣B.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既出,得其船C.①逆旅主人不之顾②顾野有麦场D.①舍中郎将常何家②便舍船,从口入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9.对比【甲】【乙】两文,你认为马周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2分)答案:二、古诗文阅读(19分)5.(3分)D(A.才美/不外见 B.不以/千里称也C.周为/条二十余事)6.(4分)(1)正确的方法(2)同“饲”喂(3)条列、列举(4)感到奇怪7.(3分)A(A.间或,有时;B.①能够,可以②得到,找到;C.①照顾②回头看,往旁边看;D.①住②舍弃)8.(4分)⑴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4?《马),。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秦章。
③谢:谢罪。
④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不饱,力不足(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才美不外见( ) (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执策而临之( )3.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表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说阅读及参考答案
马说阅读及参考答案马说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5.5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3)策之不以其道(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参考答案】1、(1)只是(2)通“现”,显现(3)鞭打(4)通晓,明白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言之成理即可。
不同意。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
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马说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中考复习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áncáolìsùxiànsìzhǐ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①见现显露(或表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7.翻译下面的句子。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通过马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是忠诚的象征B. 马是力量的代表C. 马是智慧的化身D. 马是人才的象征答案:D2. 在《马说》中,韩愈认为“千里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被发现?A. 需要有伯乐B. 需要有好的食物C. 需要有好的环境D. 需要有好的速度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的特点?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 马不扬鞭自奋蹄D. 马之千里者,其真不知马也答案:C二、填空题4. 《马说》中提到“________”,意指只有真正懂得马的人才能识别出千里马。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 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来比喻那些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
答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简答题6.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提出的关于人才的观点。
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人才识别的见解。
他认为,人才就像千里马一样,需要有识才之人(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同时,他批评了那些不识才、不重视人才的现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发掘人才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7. 结合《马说》的内容,谈谈你对“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理解。
答案:《马说》通过“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韩愈认为,优秀的人才(千里马)需要有眼光独到的识才者(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没有伯乐,千里马可能永远无法展现其才华。
反之,伯乐也需要千里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关系强调了人才识别和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五、作文题8. 以“我心目中的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围绕“千里马”的象征意义,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撰写一篇有深度的作文。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中考试题及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马说》文言文 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
《马说》文言文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2)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1、A 12、(1)有时(2)喂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一)(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初中课内阅读】《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ncolsxinszhǐ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áncáolì sù xiànsì zhǐ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张晓风周国平蒋子龙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4篇《马说》作业(含答案)
第14篇马说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注】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房星:星宿名,这里指马。
《晋书·天文志》载,“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才美不外见.见:(2)策.之不以其道策:(3)执策而临.之临:(4)犹.自带铜声犹: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马说》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马诗二十三首》(其四)中,瘦马“犹自带铜声”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马说》和《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2021合肥包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齐桓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中考《马说》真题
《马说》综合练习姓名:班级:得分:一、阅读《马说》,完成19—22题。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分)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分)二、阅读《马说》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 学而时习之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三、阅读《马说》。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2)虽. 有千里之能。
虽:(3)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4)策. 之不以其道。
策(5)道:2.翻译以下句子。
1)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沉没和被残害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1.(1)骈:两马并驾(2)虽:即便(3)食:通“饲” ,喂(4)策:用鞭子打(5)道:正确的方法2.1)饲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2)莫非果然没有千里马?实际上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 马也(3)执策而临. 之(4)策. 之不以其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马说》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马说》阅读精练卷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第①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以及被埋没的情形(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显出作者愤愤不平之意。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第②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千里马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句末的反诘句,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第③段:总结全文,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文章中心】本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马说》练习题(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1一、填空《马说》选自,作者,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有文之称,被列为之首。
与共倡古文运动,合称“韩柳”。
二、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 (14)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3、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是才美不外见同,意思是食之不能尽其材同,意思是其真无马邪同,意思是4、解释下列多义词(1)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2)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 虽有千里之能执策而临之(6)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 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8)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而不能尽其材(9)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5、翻译下列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二)(一) 《马说》(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三)【甲】《马说》【乙】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二)(一) 《马说》(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三)【甲】《马说》【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马说》作者是,字,河阳人,世称“”,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宋代的、、、、、。
“说”是古代一种性的文体。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意思为:(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为:(3)才美不外见.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原意为:完,句中意为:(2)名词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原意为:马鞭,句中意为:(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才原意为:完,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故虽有名马名:(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3)不以千里称也称:(4)一食或尽粟一石或:(5)是马也是:(6)食不饱,力不足食:(7)安求其能千里安:(8)策之不以其道道:(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11)执策而临之执:临:4.一词多义(1)能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先帝称之曰能.(2)食①食.不饱,力不足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主人日再食.④一箪食.,一豆羹三、文言虚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2.虽.有千里之能3.以①不以千里称也②策之不以其道4.而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执策而.临之5.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6.之①马之.千里者②虽有千里之.能③策之.不以其道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句子翻译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五、问题探究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4. 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一)《马说》(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 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 《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 分)(三)【甲】《马说》【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 ',陛下应防其反之。
”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 “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秦章。
③谢:谢罪。
④福: 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 ào:责备。
⑦大司马: 官名。
1.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2 分)A. 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 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D. 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3. 【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 分)4. 【甲】【乙】两篇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2 分)(四)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不饱,力不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之不能尽其材()2. 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执策而临之()3. 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意思是()A. 策之不以其道伐无道,诛暴秦B. 其真无马耶以乐其志C.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置酒而招之D.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 文言虚词“也”大多放在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
品读全文,结合各段内容谈谈每段段尾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甲】《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①姓:指子孙。
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母马。
④牡:公马。
⑤骊:纯黑色马。
1.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 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C. 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 【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 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 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
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3 分)(六)【甲】《马说》【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寸而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之不能尽其材B.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C.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D. ①老马之智可用也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 分)(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2 分)3.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甲】文以“千里马”寓(人才)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老马识途)(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七)(一)《马说》(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
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敝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选自《汉书》)[注]①)秉:执掌。
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大概。
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杰出人物。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 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 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 把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文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 分)4. 根据文段(一)和文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 分)两个文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文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文段(二)用的论证方法,强调()。
(八)【甲】《马说》【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 “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选自韩愈《龙说》)[注]①嘘:喷吐。
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
②玄间:苍穹,太空。
③伏:遮蔽。
④水:下雨。
⑤汩:淹没。
⑥ 信:确实,的确。
1. 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 安求其能千里也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 其真无马邪D. 无以神其灵矣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之不能尽其材()(5)云固弗灵于龙也()(6)薄日月,伏光景()3. 用“ /给"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4. 对文中“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B.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C. 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D. 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5. 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A. 则B.然C.故D. 盖6. 《马说》和《龙说》均选自韩愈的《杂说》,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面表格篇目所借之物所喻之人千里马人才马说》伯乐()食马者()龙说》龙()云()7. 作者借《马说》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需要联系文意,结合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活背景等进行答题。
)(九)1. 用“ /划”分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限画两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衹(zh ǐ辱)于奴隶人之手B. 骈(pi ná)死于槽枥之间C. 才美不外见(ji nà)D. 食(s )ì之不能尽其材3.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C.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D. 执策而临之(策略)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喻(),以“食马者喻()。
6. 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手法要结合文章的体裁特点加以分析)(十)1. 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与例句相同的项是()A. 以其境过清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醒能述以文者D. 以中有足乐者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 最后一段中的加点词对塑造食马者和下里马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19.文中的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象征什么?(2 分答案(一)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