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马原A卷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2006—2008年
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注意事项:本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题1.5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A、既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又是资产阶级哲学B、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在于A、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论和二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结束了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物质观3、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都是A、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B、既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静止的相对性C、割裂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D、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4、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正确观点是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B、条件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C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D 、改变条件是不需要条件的,可以任意进行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具体表现在A、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B、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C、实践使人成为“被动的自然存在物”D、实践是指同动物活动没有区别的物质性活动6、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口里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
”这一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A、认识来源于实践B、成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年轻人的认识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越丰富,理性认识越深刻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1。
华南理工大学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06年_考研专业课真题
第提高劳动生产率 25、商品的价值是() 。 A、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C、商品的社会属性 E、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D、提高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B、商品的自然属性 D、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
26、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生产力 C、物质资料生产 A、19 世纪中叶 B、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B、18 世纪初 C、17 世纪中叶 D、19 世纪末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 。 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的优劣 C、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况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 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竞争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7、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 A、劳动资料 C、劳动力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 。 A、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 9、货币的本质() 。 A、一般等价物 B、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 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B、货币 D、劳动对象 B、价值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B、土地的有限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第
1 页
C、特殊等价物 1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马原试卷
(A卷)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三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的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2.解放思想体现着()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C.唯心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4.所谓一元论就是认为()A.只有物质才是世界的唯一本原B.只有精神才是世界的唯一本原C.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5.辩证法所回答的问题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7.在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直立行走B.生产劳动C.脑的形成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9.在意识作用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强调物质决定意识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否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0.导致生态系统动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界自身的变异B.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C.人类对自然界过份索取和毁灭性开采11.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12.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是指()A.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条件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的观点14.“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和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承认事物的相互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006_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实践2.物质3.发展4. 真理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1.哲学就是世界现。
2.凡是现实中具有可能性的东西,都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它。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怎样理解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2.简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3.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2.试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实践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变化或进化,是旧事物的死亡与新事物的产生。
4. 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1.哲学就是世界现。
错误。
(2分)哲学和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世界观则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每个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每个人都自觉地系统地掌握某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原始社会的人也有世界观,但还没有哲学。
(5分)2.凡是现实中具有可能性的东西,都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它。
错误。
(2分)在现实中具有可能性的东西存在着很复杂的情况。
一般来说,从对人的利害关系看,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实现好的可能性,尽力避免坏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5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怎样理解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1)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运动的复杂性,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不是以纯粹的形态出现,而总是互相交织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形。
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06 级(本)考核方式:闭卷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本试卷共( 4 )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 十六世纪中叶 B. 十七世纪中叶 C. 十八世纪中叶 D. 十九世纪中叶 2. 通常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3.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4. 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 形而上学 D. 客观唯心主义 5.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 D.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 2是因为它是() A. 人的自觉活动 B. 多数人参与的活动 C.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社会性的活动 7.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首要的基本关系是()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审美关系 8. 国家是代表( ) A. 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B. 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 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 统治阶级利益的 9.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 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10. 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 竞争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11 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2.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3. 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 A. C∶ V 表示 B. V∶ C 表示 C. Pm∶ A 表示 D. m/V 表示 1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 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 B. 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C.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5.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 工人全部...。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
江西财经大学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卷)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
1、主体
2、人的解放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4、自在世界
5、社会形态
6、假象
二、问答题(每题9分,共54分)
1、简述社会经济发展的三种形态
2、简述关于时空相对性的基本思想
3、简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标准及原因
4、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5、简述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6、简述“英雄”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试论述新技术革命对唯物史观的影响。
三峡大学考研历年真题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06,2009--2011年考研真题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B.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结底由社会存在的发展所决定D.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是阶级利益的反映E.不同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地位,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8.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
A.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B.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C.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资本形式的变化D.资本运动的间断性
第2页
9.生产家具的资本家购买的木材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资本
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
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表明了
第1页共2页
三峡大学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生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一、问答题:要求按题意作出正确的回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3,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4.5,回答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要点全面、层次清晰,理论联系实际。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试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内容和方式,并说明这些内容和方式对社会主义的借鉴意义。
邢台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卷)
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5一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美系间题B.物质和运动的美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腡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广廷性5、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B.语言的发展C.文明的发展D.生产劳动6.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 )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8.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等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道路B.事物发展的状态C.事物发展的动力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和变化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
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D.斗争性和同一性13、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1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A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1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16、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的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的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17.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18、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劳动者的分工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商品的交换方式19、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20、人的本质属性是(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 物质属性D.先天属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马原 2006期末考试试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 2006.12.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D )A.两个不同的阶段B.两条不同的道路C.两种不同的结果D.两种不同状态2.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C.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3.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D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B.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C.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科学是 ( B )A.人类的一切知识B.知识的理论体系C.人类的自然知识D.人类的社会知识5.把世界历史看作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人的历史,认为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这种观点属于 ( B )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 ( D )A.真理的不确定性B.思维的非至上性C.真理的相对性D.真理的绝对性7.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 ( B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B.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C.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所拥护D.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8.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是 ( D )A.唯物论B.唯理论C.诡辩论D.经验论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 ( C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知识的10.农民在播种前估计种子的发芽率,这是 ( C )A.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B.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C.区分可能性的大小D.区分可能性和现实性11.国体是指 ( D )A.国家的经济体制B.国家的文化体制C.政权的组织形式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12.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意思是 ( D )A.社会意识有时可以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可以歪曲地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独立发展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13.人们历史活动的结果 ( A )A.与任何人预期的目的都不完全一致B.与英雄人物预期的目的相一致C.与广大群众预期的目的相一致 D.与所有人预期的目的相一致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D )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5.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消亡的前提是 ( B )A.思想对立的消灭B.阶级对立的消灭C.文化差异的消灭D.职业差异的消灭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与“不及”,其关键在于 ( 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7.区分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出现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18.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C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C.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19.规律是指 ( A )A.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非本质联系C.事物的外部联系 D.事物的非必然的联系20.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B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D.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21.在整个生产关系中,决定该体系性质的是 (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D.生产过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2.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 B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C.宗教信仰变迁史D.政治制度演变史23.我国实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政策,其目的是 ( D 0A.仅仅为了提高人口素质B.为了大幅减少人口的数量C.为了控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D.为了使人口的生产与物质生产保持适当比例24.地理环境是 ( C )A.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B.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D.与社会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25.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D )A.具有思想意识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26.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的是 ( A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27.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 D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2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辩证法和诡辩论的斗争2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D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30.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B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31.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它表现在( BCDE )A.人的自然属性制约人的社会属性B.人是社会的产物C.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E.人的社会属性制约人的自然属性32.下列选项中,属于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有 ( ABE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革命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C.被压迫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 D.殖民地人民反对宗主国压迫的斗争 E.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33.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了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 DE )A.政治思想和制度B.法律思想和制度C.军事思想和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E.观念上层建筑34.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 ( ADE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 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35.下列选项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见解是 ( BE)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人为自然界立法D.意见支配世界 E.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 BD )A.强调发展和变化的观点B.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C.强调人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 D.主张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 E.强调普遍联系的观点37.理性认识是 ( BCDE )A.认识的起始阶段B.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C.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D.以间接性和抽象性为反映特点 E.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反映的基本形式38.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善于抓主要矛盾的说法有 ( ABD )A.牵牛要牵牛鼻子B.擒贼要擒王C.眉毛胡子一把抓D.提纲挈领E.既捡西瓜也捡芝麻39.马克思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此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三种社会形态的经济运行形式的是 ( ABC )A.自然经济社会B.商品经济社会C.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农业社会E.现代工业社会40.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不可取的态度有 ( ABCD )A.盲目乐观B.返朴归真C.消极悲观D.“天人合一”E.科学,道德,审美三者合一三.简答题(41.42题各7分,43.44题各6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43.简述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44.简述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四.论述题(45.46.47三题任选两题,各题12分):45.试述我国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说明人类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环境问题.4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特点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47.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邢台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本科A卷)
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本科(A卷)2005一2006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问题D.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理在事先C.心外无物D.物是感觉的复合4.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客观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5.物质的惟-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客观规律性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7.有的哲学家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8.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长,就无所谓短。
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里强调的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1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11.“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2006-2007-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A及答案和评分标准-推荐下载
。
。
。
。
。
。
。
。
山东农业大学课程考试专用
一、单项选择。请选出第 1~35 题各题中最适合题意的 1 项,并在 本试卷第 1 页给定的位置将其标号字母涂黑。(每题 1 分,共 35 分)
01.以下选项中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的是( D )。 A.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B.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见本试卷第 6~7 页)
(请将所选项的标号字母填写在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每题 2 分,共 10 分)
36.( ACDE ) 37.( ABCD ) 38.( ACDE ) 39.( BDCE ) 40.(ABCDE)
得分 三、材料分析(材料及问题见本试卷第 7~8 页)(共 37 分)
答: 。
。
。
。
。
。
。
。
。
。
。
。
。
注:考试期间试卷不允许拆开。
第 2 页 共 11 页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
历年真题练习第一部分唯物论一、单选1.右边这张照片(图略)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2010.3)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2009.1)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 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1)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2008.2)A.客观性B.有限性 C.相对性D.一维性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2008.3)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6.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2006.1)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2005.1)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2003.1)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9.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006~2007(A 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试题汇编第1套:一、简答1、如何理解“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简述理性认识的发生以及人们获得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3、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简述经济规律的类型及特点。
5、简述个别资本运动与社会资本运动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简述二战后商业资本国际化的新特点。
二、论述题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的强劲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请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原理分析说明。
2、试述资本周转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加速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的意义。
第2套:一、简答1、简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成就与缺陷。
2、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的思想。
3、简述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5、简述固定资本磨损的类型及原因。
6、简述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特点。
二、论述题1、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请用质量互变规律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2、试述剩余价值与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之间的关系。
第3套:一、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
2、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3、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4、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如何认识价值量变化规律?5、简述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和联系。
6、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二、论述题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考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目标、内容和手段。
第4套:一、简答题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简述科学技术的基本功能。
4、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来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5、简述利息的本质及其量的规定。
四川农业大学马原试题A-(张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开卷(“)适用专业年级:2013、2014级本科各专业姓名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座位号_______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2 •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的作答。
(一)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材料1杜林认为,宇宙最初处于一种物质的自身等同状态,这种状态是“物质和机械力”的统一,没有时间,也没有变化。
这种统一一旦停止,运动就开始了。
材料2生命哲学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变化存在,但不是变化的事物在变化中存在:变化无需载体;运动存在,但不是惰性的、不变的物质在运动,运动并不蕴涵着运动之物。
”,“对有意识的存在者来说,事物不是存在,存在的只是活动。
”材料3中国哲学家钱绪山认为:运动只是主观意识(知)的运动,“天只此知之虚明,地只此知之凝聚”。
西方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材料4中国哲学家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且“太极即理”。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请回答:1、你是否同意上述材料所述观点?为什么?(10分)2、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0分)(二)关于唯物辩证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材料如下:任课教师:潘坤、舒永久、曾丽、李西源、张强、王蕾等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页共9页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
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
马原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6级(本)考核方式:闭卷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本试卷共( 4 )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十六世纪中叶B.十七世纪中叶C.十八世纪中叶D.十九世纪中叶2.通常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4.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A.人的自觉活动B.多数人参与的活动C.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性的活动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首要的基本关系是()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8.国家是代表(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0.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11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3.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A. C∶V表示B. V∶C表示C.Pm∶A表示D.m/V表示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B.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5.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16.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中的统治是通过()实现的。
全国2006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全国2006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6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6年1 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 .客观唯心主义d .不可知论2.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属于()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法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 .理论和实践的统4.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 .普遍性b .物质性c .规律性d .连续性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a .时间的有限性b .时间的客观性c .时间的不可逆性d .时间的相对性6.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 .世界是由两个本原构成的b .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c .世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d .世界是本来就有的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b .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c .形而上学运动观d .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个是()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永恒发展的观点c .质量互变的观点d .辩证否定的观点9.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a .唯条件论观点b .外因论观点c .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 .唯物辩证法观点10.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 .同一性b .绝对性c .特殊性d .客观性11.古语说: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06-11马原考题汇总
2006-2011马原考题汇总(老+新)compiled by maelranger@bdwm把courses版精华区里2006-2011的马原试题汇总了一下,按题型和内容稍作了分类,后人复习时找题训练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
以及,bless下星期最后两门……注:题目后面*x表示考过x遍。
PART I 简答&论述a.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1.简述当代青年为什么要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23.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什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4.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及意义5.马克思恩格斯描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6.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社会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7.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给我们何种启示?*2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艰难性与长期性b.哲学部分9.简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0.简述否定观及其意义11.如何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312.运用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性和片面性,并说明在今天的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依据14.简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5.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16.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并用一实例说明。
17.试论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关系,并说说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联系实际阐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简述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20.为什么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21.如何认识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c.劳动价值论22.什么是价值规律,它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23.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24.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225.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26.相对价值如何生产出来*427.资本主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什么?所有企业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是怎样的?2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9.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三对矛盾之间有何关系?30.论述劳动力商品的特点3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3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B.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C.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揭示C.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6、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A.平均利润的变动B.本钱价格的变动C.商品价值的变动D.商品价格的变动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本钱主义基本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C.生产与消费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状的性质C.社会生产力的性质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马原A卷及答案
马原A卷及答案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 古希腊哲学B 全人类优秀哲学成果C 德国古典哲学D 法国唯物主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 实物性B客观的规律性C 内部的矛盾性D 客观实在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4、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根本分歧在于( C )A 真理是否有用B 真理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C 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D 真理的形式是不是客观的5、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对象( B )A 只有一种认识B 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C 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D 用同种方法获得的认识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D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B 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的总和C 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D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C )A 人口因素B 地理环境C 生产方式D 政治制度8、商品的二因素是( A )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 交换价值和价值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C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A 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B 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C 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D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共5小题。
每题5分,共25分)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A卷)一、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B.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C.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D.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3、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感觉的总和 D.逻辑的集合4、现代宇宙航空科学理论和实践发现的“尺缩钟慢”现象表明了时空存在的( )A.客观性B.主观性C.绝对性D.相对性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6、“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的命题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7、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B.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方法D.归纳演绎方法9、科学家洛伦兹曾经形象地说:“可以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
”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A.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B.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C.说明了一事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发生联系 D.说明了发展的多样性10、黑格尔说:“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这句话说明了( )A.系统的整体性 B,系统的结构性 C.系统的层次性 D.系统的开放性11、“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通俗形象的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B.要抓住矛盾的普遍性C.要抓主要矛盾D.要抓住矛盾的斗争性12、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根本分歧在于( )A.真理是否有用B.真理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C.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D.真理的形式是不是主观的13、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14、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这一观点是( )A.诡辩论的观点B.折衷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16、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以人们在政治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为依据,即政治标准B.以人们在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为依据,即经济标准C.以人们的思想进步为依据,即思想标准D.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即生产力标准17、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艺术、道德、哲学、宗教B.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C.社会心理 D.政治法律思想18、意识形态诸形式中依靠社会舆论发挥作用的是( )A.哲学B.艺术C.宗教D.道德19、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犯了(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类似不可知论的错误 D.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2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二、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2-4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C.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D.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从本体论上坚持了物质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以及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论证了认识的可能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D.将唯物主义贯穿到人类历史领域,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3、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蜂蜜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话说明( )A.动物能动改造世界的能力超过了人,因而使人“感到惭愧”B.人的实践活动高于动物的活动 C.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和一系列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因为( )A.它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B.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C.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5、逻辑证明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原因是( )A.逻辑证明本身是一种认识,没有跳出思维的范围B.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作用C.逻辑证明的前提、方法和结论的正确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实践来检验D.逻辑证明没有为广大群众所接受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7、社会政治结构的一般特征有( )A.强制性B.阶级性C.相对独立性D.主观随意性8、事物的质同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C.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属性不一定与事物直接同一D.质与属性都是客观的9、在社会生活中,人( )A.既是目的,又是手段B.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C.既尽义务,又享受权利D.既为他人服务又接受他人服务10、“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从以下8道题中选作6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因此只需承认运动而不需要承认静止的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事物的发展是自我否定。
4、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科学技术不属于政治的范畴,但却具有政治功能。
6、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7、人民群众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8、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又是自由的根据。
四、材料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
第1题必做,第2、3题任选1道,18分)1、由于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证实总是有限,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证实自己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担保自己获得的认识一定是真理,如果我们强行称它为真理,就会犯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错误,与其这样,不如干脆称之为假定,因为假定同样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并且它可以更好地提醒人们对假定保持高度的警惕,从而能更好地避免错误。
(1)请你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原理来评述这段话。
9分2、在去年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1) 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分(2) 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分(3) 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4分3、有人认为,“人的行为后果按对人对己、有利有害来区分,可以有四种组合,即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和损人不利己。
从道德评价来看,利人的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而损人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但从社会整体来看损人利己未必不可取,只要损人很少而利己极大,此种行为就利于社会。
因为自己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此种行为可使社会的总体利益得到增加。
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一种损人极小而利己极大的方法,整个社会将因此而得益。
但从道德评价来看,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都是不应该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道德评价和利益评价会有背离的时候……利人利己是最有益于社会的,虽然从道德评价来看它不算高尚;损己利人是典型的道德行为,但从社会总体来看,每个人对自己来说是‘己’,对他人来说又是‘人’。
同一件事对他本人而言是损己利人,而对别人而言又变成了损人利己。
由此可见损己利人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此种原则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制度性原则……在制度设计中,处理具有平等对称地位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害关系时,公平是唯一合理可行的道德原则,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既不可取,又不可行。
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普遍存在着的人和人地位、条件和处境的不对称,舍己为人成为协调社会活动的高尚的而且是必要的道德原则。
”请你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分析本段话,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这个人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即损己利人的分析是否正确合理,为什么?4分(2)在日常生活中,舍己为人应成为协调社会活动的高尚的而且是必要的道德原则,为什么?5分五、论述题(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做一题,两题全部作答,第1题的答卷有效。
12分)1、何谓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试论它们在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中的理论基础。
2、联系新生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试述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路之所在。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一、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C 2.A 3.A 4.D 5.B 6.A7.C 8.C 9.C 10.A 11.C 12.C13.D 14.D 15.C 16.B 17.B 18.D19.A 20.C二、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2-4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1.AC 2.ABCD 3.BCD 4.ABCD或ABC 5.AC 6.ABCD 7.ABC 8.AC 9.ABCD 10.BCD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