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西高等学校【心理学】考点完整版(详细)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一、名词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

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

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

接受学习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即当前的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

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一、名词解释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教师威信: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3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自主判断。

4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在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5 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多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来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为了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

7 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8 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9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0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者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11 社会惰化: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造成行为效率的下降。

12教学评价13定势14学习二、简答题1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论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2016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勤思考研】讲述

2016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勤思考研】讲述

2016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勤思解析完整版【勤思考研】2016年考研刚刚结束,勤思教育在第一时间对考卷进行了勤思解析!走出考场的同学,也不要放松备考的节奏,勤思接下来我们需要投入复试的备考中。

勤思老师和你们一起加油!单选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视觉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A.有无自变量B.有无因变量C.控制额外变量D.有无研究假设【勤思解析】选C。

张明用的是实验室实验法,李亮用的是自然实验法,两种研究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实验对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而自然实验控制额外变量不够严格。

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A.斯滕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勤思解析】选C。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A.听觉B.视觉C.嗅觉D.味觉【勤思解析】选A。

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设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B.右手选出苹果C.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D.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勤思解析】选A。

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作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

题目中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投射在脑的右侧,被试用左手很容易从屏幕后选出苹果。

但是语言是左半球控制的,所以被试不能口头报告看到苹果。

5.若以黑色圆点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A.3—4个B.4—5个C.6—7个D.8—9个【勤思解析】选D。

研究表明,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是:外文字母4~6个,黑色圆点8~9个,几何图形3~4个,汉字3~4个。

广西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考试试卷

广西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考试试卷

广西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考试试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____A:学校教育B:高新技术的应用C:科学理论的产生D:完善的社会制度2、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B:设计教学法C:范例教学法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E:重视个别差异3、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__。

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4、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教会讨论了____A:《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义务教育投资实施细则》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提出的。

A:道尔顿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克赫斯特6、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____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7、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A.教师从头讲到尾B.以讲授法为主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D.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8、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课可以分为新授课、____、技能课和检查课。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C:陶冶教育D:说理教育E:情感教育9、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A:必然结果B:必要保证C:必然要求D:必然趋势10、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__。

A.观察法实验B.自然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实验11、下列情境中代表学习的内部动机情境的是____A:课间休息时,王峰回到教室看书B:张老师表扬王峰的作文写得好C: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杨阳每天上网打几小时游戏12、2013年单项选择: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症属于A:恐惧症B:焦虑症C:抑郁症D:强迫症13、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桑代克B:华生C:苛勒D:加涅14、在我国,()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四套卷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四套卷

辨析题1.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要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应,不能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答:(1)错误。

(2)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获得,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情况。

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3)教学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这样教学可以推动发展。

(4)教学应当了解儿童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做好对儿童的学习指导。

2.“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格的稳定性。

答:(1)正确(2)人格的稳定性主要体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3)跨时间持续性是指人格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变化,持续很长时间,(4)跨情境的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表现出某种比较一致的特点;(5)“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格相对稳定,不容易改变的特点。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

答:(1)正确。

(2)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

(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说,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新的解释或假说。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因为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不仅需要个体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建构,还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4.“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自我防御方式中的否定。

答:(1)错误。

2016高校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016高校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一、单选、多选、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部分。

4、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7、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9、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研究意识结构,强调内省的方法。

10、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研究意识功能。

11、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代表人物斯金纳,研究人的行为。

12、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研究整体。

格式塔是德语中“整体”的发音。

13、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13、18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14、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人物心理学研究要以人为本。

1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16、中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廖世成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17、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18、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方向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1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

20、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21、观察法是……实验法是……调查法是……22、教师的角色有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着,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五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五

一、单选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A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师的教D.学生身心发展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 。

A.理论科学B.应用科学C.交叉科学D.实践科学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 。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6.在刚刚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 。

A.上位学习B.并列学习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7.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B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综合直观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B.均衡的,先慢后快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9.动作技能的物点是动作的 A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内隐性、展开性C.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B.练习C.反思D.想象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正迁移和负迁移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12.相同要素说的主要提出者是 D 。

A.贾德B.苛勒C.奥兹伯尔D.桑代克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 。

A.精加工策略B.计划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14.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5. A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广西师大 心理学完整重点

广西师大 心理学完整重点

1、心理学源于哲学与生物学。

2、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研究意识经验的心理学、研究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研究可观察行为的心理学。

4、心理学的范围:实验与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5、实验和直接观察是实证研究的两种模式。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证取向、实验方法、相关方法、其他非实验方法。

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

?第二章1、心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一切生理过程都受到脑的功能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脑是我们身体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要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思考、感受和活动,首先就要了解脑是如何活动的。

心理产生的过程:感觉通路运动通路脑的低级中枢。

2、构成脑的基本成分是神经细胞,亦即神经元。

3、两个或多个神经元彼此发生联系的地方成为突触。

中央沟、胼胝体与左右半脑的关系(4、5、6)4、中央沟将我们的大脑分成两个部分。

5、大脑两半球的差异: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既有相互配合的统一性,又有相互独立的特殊性,在高级心理活动方面一侧半球起着另一侧半球起不到的“优势”作用。

6、胼胝体的作用:在脑半球底部,主要传递两半球之间信息,对两半球的协同活动有重要作用。

7、神经冲动与突触的关系:第三章1、感觉是个体的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个体的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3、知觉的两种工形式: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

4、感觉和知觉的种类:①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②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5、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在空间的存在形式,如形状、大小、远近、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6、视觉后像:试卷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仍可短暂停留的现象叫视觉后像。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一、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主动获取和获取新知识、技能、概念或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思维来保持和重建先前学到的信息的过程。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密不可分。

学习与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检索信息。

在获取信息阶段,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这个过程称为感知。

在存储信息阶段,个体将获取的信息加工、编码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

在检索信息阶段,个体通过思维活动来检索并重建存储的信息。

二、认知与智力认知与智力是高等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关键概念。

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储存、检索和运用的过程。

智力是个体进行认知活动时所显示出的能力和水平。

智力测试是评估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常用手段。

智力发展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内尔斯等学者提出的理论。

他们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具体而言,个体在认知上经历了传感期、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情绪与动机情绪与动机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考点。

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情感体验。

动机是个体追求目标时的内部驱动力。

情绪和动机对学习和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动机能够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和低下的动机则会对学习和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与动机可以相互影响。

例如,当个体对学习任务持有积极的情绪时,会增加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从而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相反,如果个体对学习任务持有消极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和记忆失效。

四、教育与发展教育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变化。

教育与发展研究关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研究表明,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广西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广西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广西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断追求,心理学在广西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广西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学知识点,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在广西高等教育中,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记忆和思维是学习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记忆是指人类通过感知、编码和存储来获取和保存信息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记忆力不佳的问题。

为了提高记忆力,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记忆技巧,例如归类法、联想法和重复法。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积极锻炼身体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思维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

在广西高等教育中,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中,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学习者应该培养和发展的重要能力。

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提供新颖的解决方案,而批判性思维则能够帮助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发展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

在广西高等教育中,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

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持续的过程。

根据心理学家爱泼斯坦的发展理论,人的发展可以分为社会认知发展、性别角色认同发展和道德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并给予适度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如性格、兴趣、才华等,也对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广西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

2016年9月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师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得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得连续工作经历。

(教师岗位、教学活动)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得内涵:就是指教师得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得变化过程及相应得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

包括:时间维度与领域维度。

3、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得目标: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需求得表现,比如职称、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以及在学校中得地位等。

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得职业成熟,就是对教师自身得内在要求。

(教师个人职业社会化)4、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得特点:(1)恒定平稳得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得教学科研;(3)年龄距离得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得难以衡量。

5、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得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发展关注阶段6、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得组织化了得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得解决教学中得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得教师。

7、专家型教师得基本特征:(1)对教学情境得准确分析与较强得教学监控能力(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特风格(3)较强得反省意识与科研能力8、专家型教师得成长规律(成长所需条件):(1)系统学习理论——实践、案例、理论、经验;(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教师职业内在要求/不断更新知识;(4)自觉教学反思——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交流反思策略。

9、高原现象:指在学习特别就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退步得现象。

教师职业生涯得“高原现象”: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得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得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得心理与行为状态。

表现:教学中力不从心、对新得教学理念缺乏敏感与认同、无法将新得理念融入教学中、在教学水平业务技能科研等发面难以提高。

影响:对教育工作得积极性、教学工作得努力程度、克服困难得坚持程度。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总结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总结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总结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教育的内涵: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1.教育者教育的构成要素 2.教育中介3.受教育者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起着越来越主要的作用,平衡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高等教育含义: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程度分为专修科、本科、研究生。

教学组织分为全日制和业余、面授和非面授、学校形式和非学校形式。

"高等教育的特征:介于基础教育和参与社会工作间,主要涉及高深知识、专门知识、相应技能三、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目的 1.关心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2.文化拓展1.育人 1.品德培养2.知识传授基本功能1.政治2.促进社会发展 2.经济功能 3.文化1.促进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流动衍生功能 2.加速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流、重组3.成为学术权利支配与调整的场所或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4.安置青壮年人口,提供闲暇的生活方式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中方早期大学代表: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西方早期大学代表: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2.学术自由的治学观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1.开始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愚昧,推崇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2.在培养目标上,培养人格健全、完美、知识丰富的人3.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大学职能中占据主导地位德国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它的出现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1.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教学重要内容2.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1.在原有育人和科研的职能上,增加社会服务职能2.范例:美国高等教育P17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夏商时代就产生了学校2.“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文献记录的高等教育机构3.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4.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端5.董仲舒对汉代太学做出总要贡献6.南宋朱熹振兴了书院7.张之洞开创学生赴外留学8.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完全人格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1.培养人才2.科学研究3.社会服务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1.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相辅相成,两者都要有,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生命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是趋势3.平等和效率的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四讲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一、高等学校的教师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高校教师职业觉得定位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1.物质待遇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表现 2.职称晋升状况3.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1.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成长 1.专业知识的发展2.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专业能力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1.社会环境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 2.学习文化3.个人经历4.自我更新一、高等学校的教师 1.非关注阶段: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2.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准教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4.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关注“我怎么才能行”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业发展为指向,关注专业发展自身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区别 1.高校教师虚拟关注阶段的缺失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断1.专业学习高校教师成长途径 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1.教书育人主要任务 2.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3.社会服务1.职称结构 4.专业机构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 2.年龄结构 5.学缘结构3.学历结构二、高等学校的学生 1.学生的人学生的本质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家庭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2.学校3.同辈群体二、高等学校的学生 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3.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4.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1.主动性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2.开放性3.独特性4.创造性1.自我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2.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是参与者和推动者3.具有独立性、探索性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1.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体现在指导和管理师生间的教育关系 2.师生间的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3.师生间的道德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制约1.平等对话走向交往的高校师生关系 2.相互尊重3.共同分享4.彼此评判第五讲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受三种因素制约:知识、学生、社会1.学科中心论:强调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编排上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2学生中心论: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3.社会中心论: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三、高校课程的组织 1.分科课程:最常见1.学科课程2.关联课程3.融合课程:如生物化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 4.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2.活动课程3.核心课程1.显性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 1.物质层面高校课程的类型 2.隐性课程 2.制度层面3.精神文化层面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 2.专业基础课程3.专业课程1.必修课程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 2.限选课程3.任选课程不是简单的若干门课程的叠加,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结构特征1 .构建导向 1.外部因素: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内部因素: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专业课和选修课少2.高校课程的组合方式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单门课程间相互搭配和融合的问题3.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纵向上考察学生先学什么再学什么的问题1.课程方案的设计2.课程目标的确定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高校课程的组织1.课程价值观:人才培养的指向由“高深学问”转向“为社会经济服务”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 2.课程体系:统一大于多元3.课程内容:分科多于综合高校课程的改革 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 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课程与教学改革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2.对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1.师生共同参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2.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内涵 3.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4.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5.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 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1.由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高校教学“中间过渡性”的特征 2.由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决定3.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变革,引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具有更高水准二、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1.教学的相长性:老师教促进学生学,学生学促进老师教,老师教老师学互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 2.教学的发展性3.教学的教育性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1.你从哪里出发教学准备阶段 2.你要到哪里去3.你如何到达你想去的地方4.你怎么知道是否到达想到达的地方1.教学语言技能 5.教学讲解技能9.组织教学技能实施调控阶段 2.板书板图技能 6.提问技能调控10.结束技能3.教态变化技能7.导入技能4.教学演示技能8.反馈强化技能1.练习 3.测试反馈评价阶段 2.提问 4.考核好处:对老师而言,发现教学不足并改进,更好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加强同学间相互了解反思总结阶段四、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 1.主教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P100 2.助教行为3.管理行为1.接受型学习方式 4.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2.自住性学习方式3.合作性学习方式1.知识呈现策略 1.讲授2.直观演示2.信息沟通的策略 1.问答2.讨论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1.练习指导3.巩固知识的策略 2.阅读指导3.活动指导4.组织管理的策略第七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含义: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物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的内涵 1.谁来评价步骤2.评价谁,如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物质条件,对评价本身的评价3.评价什么1.鉴定分层功能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2.反馈调节3.激励导向4.教学功能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1.绝对评价:评价每一个对象1.按评价标准2.相对平价:群体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同一个个体,不同时间或侧面进行评价1.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前,对学习者各方面进行评价2.按评价的目的 2.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3.总结性评价: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评价3.按评价的表达 1.定量评价2.定性评价三、高等学校常见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活动1.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 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专业认证1.院系级评估2.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 2.专业与课程苹评估3.学生平评教与教师评学4.教学督导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内容: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方面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2.传统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1.日常测试2.期末考查和考试3.几种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 1.学习契约。

2016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

2016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

2016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一、考试性质与目的(一)考试性质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实行的一项职业资格认定的制度,它对于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任用标准,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是广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广西招生考试院负责实施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

(二)考试目的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对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力。

从而使申请人树立科学的教育心理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将心理学的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养。

二、命题依据和原则(一)命题依据根据《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结合我区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反映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引导考生职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考生学习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养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养。

2.科学性原则。

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遵循考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必须紧密联系高校的生活实际,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语言表述规范准确。

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客观性原则。

试题内容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广的覆盖面,反映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考生发挥创造性思维。

试题的题型、难度比例适当,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

4.基础性原则。

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为蓝本命题,重点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分了解、理解、运用三个知识和能力水平层次。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理解)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理解)1、生存关注阶段关注生存状况,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状况,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技能与岗位需要的适应状况2、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任务本身,提高教学质量3、发展关注阶段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因材施教三、专家型教师的专长表现(理解)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能有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2、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自动化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对熟悉情境的识别加工比新手快知识和经验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行为和态度更具评价性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运用)1、能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3、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学科研能力五、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运用)1、系统的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运用)1、提高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2、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章3、教师要不断提升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自觉反思,增强自信心七、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运用)1、外在社会的期望和内在自我的迷失社会的高期望值带来教师对自己的高要求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的状态为追求高目标而狂热投入工作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高目标高成就动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八、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运用)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思想上的误区2、做好自我管理:对自我生活方式、时间、情绪的管理第二讲教师的素养和人格一、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理解)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2、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健康的教育者5、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二、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理解)核心:师爱表现: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全体学生的爱,对自己教学学科的热爱三、社会上常见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理解)1、“仅为谋生”的生计观2、“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观(角色观)3、“简单重复工作”的匠人观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运用)1、专业知识2、教学能力①教学监控能力内容: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安排……………………组织与沟通………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提高教师监控能力:改变角色,教学反馈,现场指导②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评价,交流反思3、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五、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运用)1、激励性人格: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2、以成功为导向:对成功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六、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运用)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2、………树立教师的威信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一、教师的压力源(理解)1、社会环境的压力①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②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2、教师职业的压力①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③对教师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3、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归因模式,教学效能感二、教师的压力应对(运用)1、防御性应对合理化(文饰作用),否认,反向,投射,自居作用2、直接应对①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②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③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学生篇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理解)策略:1、在学业和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形成连续的心理挑战氛围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做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运用)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理想自我—处于观察者的地位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的地位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很远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统一性的确立人格发展臻于成熟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运用)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统一性四、人生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和调节功能(理解)1、定向功能:指导认知,导向行为2、识别功能:了解行为,判断行为价值3、动力功能:发动并维持行为4、调节功能:支配行为,控制行为五、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运用)1、对价值我自由选择阶段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运用)1、思维发展要达到能抽象概括社会事件的水平,将概括化为自己信奉的观点2、自我意识分化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3、个体能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极其意义七、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运用)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取向多元化,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利他和奉献精神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双峰分布,乐观和悲观,积极和消极并存;标准多元化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运用)①职业定性目标明确②课程设置进口专业发展的需要③专门的专业能力实践训练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理解)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得其批判性增强探究性: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探究性能力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理解)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二、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运用)1、学习方式不适应: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发展2、学习态度不积极: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建设3、学习过度焦虑:影响身心健康三、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运用)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运用)1、依赖型人格2、自我中心型人格3、褊狭型人格4、回避型人格5、表演型人格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经历学习篇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学习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定义: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比较持久的变化内涵: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学习的发生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的发生伴随着行为或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理解)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可预期的信号原理:条件反射行为法则:习得和消退,泛化与分化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②强化的原理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3、行为的塑造行为塑造即通过小步子反馈或强化帮助有机体达到目标行为塑造技术广泛应用的是连锁塑造术,即将学生所要达到的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给予强化四、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理解)①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获得、转化、评价②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了解)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①新知识观知识只是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②新学生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有能动性的③新教学观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解决学习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运用)1、学习的基本原则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学习者都有发展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情境2、罗杰斯的学习观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最有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第八讲不同类型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理解)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理解)1、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认知、联系、自动化阶段2、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的教学措施掌握子技能,促进程序化三、大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条件(理解)1、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学习动机2、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连续性练习,具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四、做好策略学习的教学工作(理解)1、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2、加强策略的巩固程度3、增强主体的策略运用意识的体验4、突出条件化知识五、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理解)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知荣明辱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辱六、当代大学生的品德现状(理解)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现多元性表现原因:环境开放、个体差异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表现:认识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位3、道德言行是有脱节原因:缺乏自律意识,缺乏道德反思能力,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第九讲学习动机一、提高学习动机的四个内在因素(运用)1、学生的唤起水平:使学生维持适度的唤起水平2、学生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学生的目标定向①基本观点:目标给学习者提供一种衡量他们进步的标准目标可以增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原来的方法不成功时,目标鼓励学习者采用新的策略去尝试②将大学生目标定向和学习动机较好结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形成以自己为参照的成功评价模式强调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掌握和理解4、学生的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能力强,失败因为缺乏努力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运气好,失败因为缺乏能力二、提高学生动机—外在因素的作用(运用)1、教师的特征:示范、热情、关怀、期待2、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挑战性3、教学活动: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交往篇第十讲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一、师生交往的缺失(运用)表现:1、师生个体与个体交往减少,个体与群体交往增加2、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减少,面对符号的间接交往增加3、师生非正式体制外的交往减少,正式的体制内的交往增加二、师生交往心理结构涉及的因素(运用)认知,情感,言行三、积极师生交往的主要功能(理解)1、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2、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师生双方的学习品质生活四、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运用)1、环境因素2、教育因素3、个人因素气质的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不良心理心理品质:自我中心、世故心理、多疑心理、自卑心理4、渠道因素第十一讲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1、自己人效应(运用)①让学生认可老师为自己人的有效心理策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2、反馈效应(运用)①反馈效应启示: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客观评价学生的作业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3、犯错误效应(理解)启示: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坦然承认未知,不要掩饰自己的错误二、引发主体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运用)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不局限于“第一印象”,又要以回顾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受制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借一斑而窥全豹(理解)启示:恰当全面的认知学生3、刻板印象—四川人爱吃辣椒(理解)启示:注意反思和修正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4、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运用)启示:应客观实际,摒弃主观臆断三、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1、超限效应—到底有完没完(运用)表现:时间超限,如:拖堂内容超限,如:批评和表扬主观容量超限,如:讲课内容过多启示:注意把握“度”,做到“恰到好处”,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2、霍布森效应—想象与创新的杀手(理解)含义:提高选择机会时附加苛刻条件,以至于没有选择余地的心理效应启示:不要过于死板,答案容许有一定的模糊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3、搭便车效应—无功也受禄(理解)原因:异质分组使学生的动机、态度、个性有差异过多强调“合作”原则而忽视个人需求“平均主义”的评价模式启示: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太多,4~6人为宜营造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教学活动破除“平均主义”机制4、习得性无助—我只能听天由命(运用)启示:不能让学生连续体会到学习的失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不能让学生本能的认为任何事都是徒劳的四、提高劝说力的心理效应1、登门槛效应—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提高求)(理解)2、门面效应—拒绝大要求接受小要求(接受要求)(运用)第十二讲师生交往的技巧一、人际吸引的因素(理解)外貌吸引,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奖励性吸引,敬仰性吸引二、人际影响的技巧(运用)1、陈述理由:以理晓人2、说实话:其情感人3、情感诉求:以情动人5、讨论:以德服人三、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运用)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①多角度认识自己: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他人评价,自我分析②具有同理心③体察入微了解学生:警惕对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善于利用空白效应,抛砖引玉④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同事2、热情友善,主动交往3、真诚信任,宽容礼让4、知其所欲,善事于人四、教师冲突产生的原因(理解)1、师生双方观点的差异2、师生双方或一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一方行为与对方差距太大五、平息师生冲突(运用)1、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冷静、沉默,避免与学生正面开战2、熄灭争吵:教师要耐心倾听,不符合,不急表态3、巧妙和解:弄清原因,主动解释,及早道歉,宽容学生。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总结-考试用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总结-考试用

学习什么是学习“学习”指的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就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大学的学习特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自主性(二)专业性(三)多样性(四)探索性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一)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二)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三)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四)定势的作用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有哪些(一)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习迁移(二)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迁移(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迁移(四)注意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一起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有依赖于学校效果。

学习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再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结果因素是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先行因素是期待,是一种效能期待。

效能期待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中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收到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等四个方面的影响。

影响: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4、影响活动是的情绪需求理论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22.学习行为的来源及主要观点:(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

它的关键是描述了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这个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由有机体引起的事件。

(3)社会学习理论称作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人类的大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

其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

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

23.Ellis的ABC理论:A是指刺激性事件,B是指个体的信念系统,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继事件之后,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反应的后果。

通常观点认为是A引起了C,而艾利斯则认为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

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

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24.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作出的鉴定。

25.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施测条件、主试者因素、受试者因、信度、效度及常模26.心理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

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

27生活变化单位(LCU)与疾病的关系28.应激的心理中介机制有哪些(1)认知评价:所谓评价就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实践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

(2)应对方式: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二十二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二十二

一、单选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B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B.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C.教师的教D.学生身心发展2. 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C 。

A.个案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验法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6.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B 。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综合直观7.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A.120%B.130%C.140%D.150%8.动作技能的物点是动作的 A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内隐性、展开性C.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9.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B.练习C.反思D.想象10.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D 。

A.平原现象B.起伏现象C.低谷现象D.高原现象11.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是C 。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D.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12.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正迁移和负迁移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13.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教师职业生涯: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多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外在需求表现,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教师个体自身达到职业成熟,如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教师职业规范等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难以衡量1.生存关注阶段,如我的学生喜欢我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2.任务关注阶段,如关注自身、关注任务、关注经济地位3.发展关注阶段,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1.组织化的专门知识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2.高效率解决教学中的问题3.职业的敏锐洞察力1.对教学情景进行分析,强的教学监控能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2.教学具有灵活性,独特的教学风格3.强反省意识,出色科研能力1.系统学习理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养成条件)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一、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一)高原现象1.外在社会的期望、内在自我的迷思影响因素2.过高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状态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二)职业倦怠预防方法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2.做好自我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第二讲 教师的素养与人格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2.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健康的教育者5.教育科研研究者1.角色认知阶段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过程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1.全面认识教师角色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条件2.树立教师榜样3.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三、教师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义: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解决办法: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定义: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就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1.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的职业理想2.对全体学生的热爱3.对自己教学学科的热爱(一)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1.转变“仅为谋生”的生计观教师的职业价值观2.转变“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的蜡烛观3.转变“简单重复”的匠人观念1.特定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2.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3.实践知识(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能力2.教学反思能力3.教育机智1.激励性人格,如热情、幽默、可信任感人格特征2.以成功为导向,如对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如有条理、适应性、灵活定、博学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2.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第三讲 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二、教师的基本素养三、教师的人格1.生理反映,如疲倦、免疫降低、有机体过度疲劳压力引起教师的身心反应2.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无助3.行为反应,如逃避、暴躁、职业倦怠1.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2.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1.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二)教师职业压力2.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3.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1.人格特征,如A型人格容易带来压力(三)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2.教学效能感,如效能感低容易带来压力3.归因模式,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容易带来压力1.合理化,如为失败找借口2.否认,如否认压力的实际存在(一)防御性应对3.反向,如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进行掩饰4.自居作用,如东施效颦5.投射,有挫折后对人产生敌意1.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二)直接应对2.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3.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一)社会环境的压力二、教师的压力源三、教师压力应对一、教师工作压力与身心反应工作压力的含义:教师在工作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某种需要而紧张或焦虑的状态,过度压力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定义:通过对离开压力情境而保护自我定义:通过直接面对压力来临的情境来缓解心里的紧张第四讲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观察力:不仅能够观察表面特征,而且能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随意性和全面性大大加强记忆力:识记范围大幅扩大,对抽象材料和概括性材料的识记能力大为增强(一)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智力:在质和量均在发展并达到成熟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库与普通承成人有区别:大学生薄弱转变:形式逻辑思维 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间的确定界限(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1.在学生社交中,使学生逐渐接受新观点和看法,考虑新可能性、新关系(三)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2.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作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没有绝对对或错的答案3.12条教学法P60自我意识定义:一个人关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1.自我意识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理想自我是理想的自我形象,现实自我是实际表现)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2.自我意识矛盾——“我是谁?”的困惑3.自我意识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如熟悉自身,知道生活目标,内在自信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教育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儿童青少年有区别:大学生学习专门知识专业技能辩证逻辑思维:对客观现实本质练习的对立统一的反映,特点是反映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人生价值观结构的三个基本成分: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人生价值评价1.对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价值观形成过程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1.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2.价值目标更注重实际1.强调努力奋斗,重视能力、素质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2.认为友情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1.评价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2.评价的标准多元化第五讲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职业定向目标明确(一)学习内容的专业性2.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3.专门的专业实践训练1.主动性(二)学习过程的自主性2.选择性3.批判性4.探究性1.超越原学习情境,如举一反三(三)学习结果的超越性2.超越原自我水平,如不断进步价值观:一种标准,一种内在尺度,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

它引导个体对客体作出评判和行为抉择,对人的一生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展特点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习方式不适应(一)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2.学习态度不积极3.学习过度焦虑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二)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讲 大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学生个体差异表现:智力、认知方式、人格1.语言智力4.音乐智力7.内省智力智力类型差异2.逻辑—数学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3.空间智力 6.人际交往智力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学生逻辑性强,判断性也强,冲动型学生自觉性强人格发展差异: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P971.内倾型:看待事物以主观因素为依据,性格孤僻、优柔寡断、深思熟略荣格的两分类型说2.外倾型:依据客观标准看待一切,开朗活泼人格类型差异3.四种基本心理技机能:感觉、自觉、思维、情感1.内—外倾:人格的基本类型艾森克的三维类型说 2.神经质—稳定性:神经质喜怒无常、情绪波动大3.精神质:倔强固执、粗暴强横、铁石心肠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一、大学生智力差异二、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三、大学生人格差异智力含义: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 成功解决某种问题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性:场依存型的人在知觉中受背景影响大,场独立型的人在知觉中不受或很少受背景影响。

场独立型学生偏爱自然科学,场依存型偏爱社会科学人格定义:个体在生活历程中对人、对事、对己、对环境适应时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内容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的特点,差异主要表现为发展与类型的差异1.依赖性人格,如需要人照顾 4.回避型人格:如不自信,社会隔离类型2.自我中心性人格5.表演型人格: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来吸引别人3.偏狭性人格,如小心眼1.遗传2.生活经历第七讲 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1.动物的学习根据学习主体分类2.人类的学习3.机器的学习,如人工智能1.知识学习冯忠良传递经验不同2.技能学习3.社会规范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 4.动作技能学习学习的类型加涅分类2.智慧技能学习 5.态度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1.信号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7.规则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5.辨别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3.连锁学习6.概念学习根据学习的层次分类1.连锁学习 4.定义概念学习2.辨别学习5.规则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6.解决问题学习四、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一、学习概述学习定义: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或内部心理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人格障碍原因原理:巴甫洛夫反射或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习得和消退,如建立联系或消除联系2.泛化和分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泛化应用—条件性情绪反应与经典条件作用区别1.正强化,如做对了给一颗糖2.负强化,如打扫干净越快就可以休息越快强化的原理1.连续强化:学得快忘得快2.间隙强化:学得慢忘得慢应用:行为塑造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可预期信号定义:有机体在某种情景下,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景下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景的练习(斯金纳)1.形成前提,经典条件作用是某个无条件刺激引发,操作性条件是行为自发产生,由结果得到强化3.生物学意义看,经典条件作用知道事件与事件间关系,可趋利避害,操作条件作用熟悉自己行为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可操作环境满足自己需求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强化的概念和类型强化的程序行为法则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定义:被称为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联结的过程2.反应和强化关系看,经典条件作用不需要动作就可强化,操作性条件能否强化依赖于动作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学习观1.新知识获得2.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2.知识的转化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3.知识的评价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教学观1.动机原则 3.程序原则2.结构原则4.强化原则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内部条件2.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观念3.学习者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奥苏泊尔意义学习理论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教学策略1.说明性组织者:对新知识提供一个观念上的固着点2.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新旧知识中的异同新教学观: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核心思想)2.学科基本机构的教学原则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相互作用是同化论的核心,学生取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定义:主张学习是通过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不是受习惯支配而是受主体的预期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