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复习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复习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人口与城市专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
面是对该专题的复内容的总结:
1. 人口与人口问题
- 人口数量与分布:介绍全球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
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 人口增长与控制:探讨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人口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 人口流动与迁徙:分析人口流动的原因和特点,讨论人口迁
徙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城市与城市化
-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比较城市和乡村的特点,探讨城市化进
程中出现的问题。
- 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介绍不同类型的城市形态,如环状城市、放射状城市等,以及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结构。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强调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介绍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讨论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 城市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上是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的复内容总结。
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口、城市和交通 考点四 城市化与区域城市化

正确的是( )
①透水路面不是“海绵体” ②改变了城市水循环的类型
③改变了城市的人文景观 ④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湖泊、森林、湿地、雨水花园、透水 路面等信息判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轻城市雨涝问题, 选B。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出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 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透水路面 是“海绵体”;城市水循环类型取决于水循环的空间位置,与城 市建设无关;“海绵体”是人为建设的景观,会改变城市的人 文景观;城市绿地、湖泊等的建设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选C、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 郊区城 问题。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 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 市化 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即出现郊 落 区城市化)
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 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 逆城市 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 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 化 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 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减少(即出现逆城市化)
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迁 ②农村死亡率上升 ③城市就业
机会多 ④城市出生率下降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欠发达地区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 人口数量小于农村人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城市化水平 会越来越高,城市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较发达地区人 口较少,城市化发展较早,城市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 城市人口数量大于农村人口。据此判断甲曲线代表欠发达地区 城市人口,乙曲线代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丙曲线代表较发 达地区城市人口,丁曲线代表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选A。第(2) 题,结合上题分析,图中乙曲线代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 2010年后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并最终超 过农村人口数量,故乙曲线2010年后发生变化主要是城市化发 展速度快,城市就业机会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 的。选A。 答案 (1)A (2)A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与城市基础知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与城市基础知识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3、人口发展模式: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①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
②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
11、城市地域结构12、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
高中地理试题人口与城市篇

高中地理试题人口与城市篇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的地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理上,人口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的分布和城市化进程两个方面来探讨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的分布与城市化人口的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或集中程度,通常可以通过人口密度来衡量。
城市化则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的分布不均衡。
高密度的人口集中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地区,例如中国的北京、印度的孟买等。
而像南极洲、撒哈拉沙漠等地则被认为是人口稀疏的地区。
人口的不均衡分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文化等因素。
城市化进程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群和城市群集区。
城市群是指由多个相邻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构成的人口聚集区,而城市群集区则是由多个城市群组成的更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区。
这种城市化进程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一体化,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二、人口与城市的相互影响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而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也对城市产生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城市的扩张和更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会吸引更多人口涌向城市。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流动是一个常见现象。
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流动以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这种流动被称为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
而有些城市也面临着人口净流出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资源短缺、生活成本高和环境污染等原因。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也对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结构产生影响。
在农村,人们通常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而城市则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选择。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生活转变为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城市化进程也促使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如核心家庭的增加和传统的大家庭减少。
三、人口与城市的发展策略考虑到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制定合理的人口与城市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地理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而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所有人的总和。
人口的增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引起的。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1. 人口变化因素(1)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的比例。
(2)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死亡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的比例。
(3)自然增长率: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到的差值。
(4)迁移: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2. 人口分布特点(1)集聚性:人口在城市、沿海地区等集中分布。
(2)离散性:人口在沙漠、高山等不适宜居住的地区分布较少。
二、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一个具有相对较大的人口聚集、相对密集的居民点,并提供各种服务和设施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1. 城市职能分类(1)政治中心: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枢。
(2)经济中心:商业、金融、产业等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
(3)文化中心:文化、教育、艺术等活动集中的地区。
2. 城市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化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2)社会影响: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3)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压力,如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三、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建筑设计等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规划的目标(1)合理的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交通便利: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城市发展(1)资源节约利用:开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碳排放。
复习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复习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中人口与城市化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的分布和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复习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对于理解世界格局和地理现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一、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情况。
全球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大陆。
亚洲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大洲,包括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
非洲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成为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理区域向另一个地理区域的移动。
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包括就业机会、生活条件、自然灾害和战争等。
人口迁移对地域发展和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迁移和难民潮,而内部人口迁移则涉及城市化进程和农村转型。
二、城市化过程与影响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城市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分为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
城市化的推进与经济发展、工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变迁有密切关系。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推动着经济发展,形成了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引发了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再次,城市化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包括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三、人口问题与城市化挑战人口问题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
全球人口增长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就业问题和社会矛盾加剧。
同时,城市化发展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和社会不平等等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加剧,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人口、城市与交通高频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共26页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考地理中人口与城市的关系是怎样的

高考地理中人口与城市的关系是怎样的在高考地理中,人口与城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知识点。
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把握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以及应对相关的考试题目都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人口的数量和增长趋势对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持续增长,尤其是自然增长(即出生人数大于死亡人数)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同时作用时,会促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比如,我国的东部沿海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从而推动了这些城市的快速扩张。
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那么城市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出现城市萎缩的现象。
人口的分布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布局。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形成城市,而且城市的功能分区也会受到人口分布的影响。
例如,商业区通常会布局在人口流动量大、消费需求旺盛的区域;住宅区则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经济实力,分布在城市的不同位置;工业区则会考虑交通便利、土地成本等因素,选择在相对远离市中心但又便于运输原材料和产品的地方。
人口的年龄结构对城市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以年轻人为主,那么这个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创新活力强,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
同时,年轻人对于住房、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会推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如果一个城市的老年人口比例较高,那么城市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就会更加突出,相应的服务设施和产业也需要得到重点发展。
人口的素质同样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高素质的人口能够为城市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思维,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一些高科技产业集中的城市,往往吸引了大量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的聚集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相反,人口素质较低的地区,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复习高中地理复习之人口与城市

复习高中地理复习之人口与城市在高中地理复习中,人口与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人口数量、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人口与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的统计和变化、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口与城市的定义人口是指处于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而城市是一个人口规模较大、经济较为发达、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区域。
二、人口数量的统计和变化统计人口数量是了解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基础,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统计人口数量时,一般采用人口普查或者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统计得到准确的人口数据。
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从自然增长和社会增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导致的增长,而社会增长则是指人口数量由于迁移导致的增长。
人口数量的变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等。
三、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间迁移和农村-城市迁移两类。
城市间迁移主要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的流动,而农村-城市迁移则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于人口数量和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人口迁移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结构,提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人口迁移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拥堵、社会矛盾等,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也是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结果。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如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
不同阶段的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的规划和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人口与城市是高中地理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人口与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的统计和变化、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口、城市和交通 考点一 人口、城市和交通

C.迁移人口少
D.人口老龄化严重
解析 第(1)题,从图甲中各曲线的变化可知,a为人口机械增长
率、b为出生率、c为死亡率、d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第(2)题,从
图乙中可知,2010年该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7%,说
明该省已出现人口老龄化。
答案 (1)A (2)D
借题发挥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
人口年龄
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 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
结构趋势
断下降
重不断上升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
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 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 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 人口问题
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 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
专题七 人口、城市和交通
全国卷五年考查情况统计分析与预测
知识体系构建
主要
功能
等级
迁移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聚落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 人口增长特征分析 1.(2016·天津文综,5)读下图,回答问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如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
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 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和城市发展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和城市发展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和城市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中人口和城市发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人口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解析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并探讨其相关问题。
一、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
人口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与地理环境、资源等密切相关。
1.1 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情况。
控制人口增长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1.1 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
生育率高、死亡率低和迁移率大的地区人口增长较快。
1.1.2 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包括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方面。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2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1.2.1 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种形式。
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的流动,国际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的移动。
1.2.2 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推动等。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生活质量等方面。
二、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是人类社会聚集的地方,城市发展是城市规模、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调整的行为。
2.1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市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1.1 城市化的不平衡性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2.1.2 城市问题的解决解决城市问题需要进行城市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措施。
2.2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调整,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7人口

专题07 人口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2022·山东济宁·一模)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是指在老龄化发展进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的现象。
下图分别示意2018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农村≥65岁老年人口占比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最明显的是()A.沪B.渝C.辽D.新2.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福利B.文化教育C.医疗卫生D.人口流动(2022·河北·模拟预测)近年来,重庆市人口迁移活跃,既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又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出,人口迁入量远大于人口迁出量;同时,市内人口流动也很频繁。
下图示意研究区内重庆市人口长期流入来源地分布,图中重庆市的西南部为主城区、东北部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东南部为生态保护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重庆市易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迁入的原因有()①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好①城市文化先进,交通非常便利①空间距离较近,迁移成本低①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渝东北、渝东南周边地区人口流入重庆市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是()A.流入人口较多,城市交通拥堵加剧B.流入人口较多,资源开发规模扩大C.流入人口较少,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D.流入人口较少,生态环境压力较小5.(2022·上海虹口·一模)上海引进海内外人才的主要优势是()A.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B.农业发达,物产丰富C.创业环境好,发展质量高D.四季分明,气候宜人6.(2022·上海徐汇·一模)地处珠江口的深圳已是一个人口超过1700万的超大城市。
近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深圳,主要原因是深圳()A.自然环境优美B.就业机会众多C.矿产资源充足D.水陆交通便利7.(2022·上海青浦·一模)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人口城市与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人口城市与环境前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自然现象,也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口城市与环境作为高考地理的重要内容,其知识点广泛且深入。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部分:人口地理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 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4. 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5. 人口政策人口控制政策人口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的实施与效果第二部分:城市地理1. 城市化城市化的定义与过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2. 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商务区(CBD)住宅区工业区城市边缘区3.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系统交通拥堵问题公共交通发展4. 城市问题城市贫困城市犯罪城市环境问题5. 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与服务第三部分:环境地理1. 自然环境气候水文土壤植被2.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政策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与技术4. 环境与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结语人口城市与环境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通过本文档的系统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城市与环境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讲义:第七章人口和城市

第七章人口和城市概念辨析一、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新增人口=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2. 人口机械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分为零增长、正增长和负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三、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1.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郊区变为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企业向郊区转移,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大城市人口总量的下降是判别逆城市化的标志。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级阶段。
原理方法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二、人口迁移的动因和效应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 人口迁移的影响(1)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迁入地迁出地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有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利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不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利态环境的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 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探讨了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化过程、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
在高中地理考试中,这些知识点常常是考生们容易被问到的内容。
本文将针对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进行相关论述。
一、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与迁移是指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随着时间的迁移变化。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到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自然环境方面,高寒地区、沙漠地区等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人口分布相对稀疏;而在资源富集、经济繁荣的地方,如沿海地区和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人口迁移也是人口分布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
国际迁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主要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
而内部迁移则是指在同一国家内部的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有城乡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例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著名的农民工现象。
二、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空间扩展。
城市化是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等。
城市化过程中会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人口的快速涌入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土地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给城市治理带来了许多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制定的一套目标、原则和规定,用于指导城市发展和管理。
它包括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详细规划等不同层次的规划。
总体规划是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基本布局的规划,一般涵盖城市的整体发展、土地利用结构、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内容。
区域规划则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不同区域进行详细规划,考虑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和发展。
如何备考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重点知识点及解题思路

如何备考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重点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地理学科作为高考科目之一,人口与城市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备考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需要学生在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提升。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备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并给出解题思路的指导。
一、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1. 人口的构成和分布:要了解人口的构成和分布,需要掌握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测定方法,包括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等。
此外,还要熟悉各地区、各国家的人口分布规律,包括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等。
2. 人口增长与控制:了解人口增长与控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包括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以及人口老龄化等。
同时,还要掌握人口增长与控制的方式和方法,如计划生育政策和控制人口迁徙等。
3.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以及城市规模和数量的增加等。
同时,还要熟悉城市体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包括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城市系统等。
4.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同时掌握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城市扩张、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等。
二、备考策略及解题思路1. 全面理解概念和理论:备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首先要全面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实际案例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要点和关键词,便于记忆和复习。
2. 注重实际应用:地理学科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备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也要注重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分析案例、对比研究和地理调查等方式,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实际运用和巩固。
同时,要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和归纳出相关的理论知识。
3. 多做题,强化解题思路:备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要多做练习题和试题,加强解题思路的培养。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人口与城市专项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人口与城市专项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要紧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要紧缘故。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缘故。
不同规模都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都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都市的阻碍。
【导读】人口问题,专门是贫苦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人口问题的考查多以人口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政治等知识多角度的进行综合考查。
人口与都市的关系问题也是考试的切入点。
注意分析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等问题和人口迁移知识,关于人口迁移,结合有关史实,考查人口迁移的要紧因素、表现及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阻碍。
都市的合理规划是高考热点,重点是对都市的总体方案设计。
【试题举例】
下图为“202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要紧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要紧迁出区
2.要紧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答案】1.AC2.AC
【解析】1.由图可知,西南各省中,除了云南人口净迁入外,其他各省市均为净迁出,迁出量远大于迁入量,因而,西南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净迁出区。
看图可知,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是人口的要紧迁入地区,C答案正确。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课件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课件人口与城市的关系一直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与城市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紧密。
本文将从人口的迁移、人口增长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探讨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一、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两种。
1. 国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
国际迁移对接收国和原国家都会产生影响。
对接收国来说,国际迁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但也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和资源压力。
对原国家来说,国际迁移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和经济压力减轻。
2. 内部迁移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迁移活动。
内部迁移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和就业机会的改善,不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这种内部迁移使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压力剧增。
二、人口增长与城市规划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措施来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1. 合理布局合理布局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将生活、工作、商业等区域合理划分并布局,减少人口流动和交通压力。
2. 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带来了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城市规划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供水、电力等,以满足人口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
3. 环境保护人口增长对环境带来了压力,城市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绿色城市和生态园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人口与城市的问题与挑战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1. 城市贫困与社会不平等城市人口增长不均衡,导致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城市交通拥堵人口增加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剧增,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规划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思维
内容标准
学业质量水平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1.命题规律: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与等级体系、城市化、区域城市化四个考点。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以中等难度为主。试题多从推理判断、成因探究角度设置问题,重 命 视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 题 2.命题趋势:可能会从小区域城乡人口数据角度,考查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或以城市 调 内部人口、产业布局为切入点,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还可能以区域城市分布为背景, 研 考查城市群特征、构建城市群的措施及意义等。 报 3.备考建议:人口特征是区域特征的重要内容,在复习备考中,可适当介绍世界主要区域、 告 中国部分省(区、市)的人口数量、分布、结构特征。运用典型题目来加强各种类型人口统计 图表的判读训练。
①教育体系中应该积极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
②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均不会受影响
③就业人口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④人群患病
率增加,医疗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下列不属于中国快速老龄化成因的是( )
A.生活水平的提高 B.偏低的生育率
C.医疗条件的改善 D.退休年龄的推迟
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
[明确选考要求]
内容标准
学业质 量水平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1.运用资料,描述 人口分布、迁移的
人地协调观、综 1.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
合思维、区域认 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知
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2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
合格考
综合思维、区域
并结合实例,解释
[通关攻略]
1.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 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 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 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1)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不断上升, 京津冀地区人口不断增加
B.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波动上升, 京津冀地区人口随之波动
C.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人口的大量增加, 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D.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 弹性有明显的下降,人口明显减少
合格考 合格考
2.1结合实例,在地图上指出城镇土地的主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要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归纳其分布的特点
2.2运用实例,概括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特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征,解释其成因
3.1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2利用资料,比较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 第(1)题,考查安徽省2005和2010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中等难度。安徽 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是外出务工人员供应大省,受务工目的地对劳动力需求变 化的影响,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出现增减实属正常,B选项合理,排除D选项。出 省求学人员主要为大学生,但外省市在安徽省的招生人数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较大幅 度的波动,排除A选项。外出旅游人员不属于常住人口范畴,排除C选项。第(2)题, 考查安徽省2013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容易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 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需要省外人口 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C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实 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排除B、D选项。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0~2011年老年人口增加0.16亿;2011~2012年老年人 口增加0.08亿;2012~2015年3年间老年人口增加0.19亿;2015~2025年10年间老年人 口增加0.79亿。因此,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10~2011年,A项正确。第(2)题,为 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教育体系中应该积极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比如开设老 年大学等,①正确;老龄化发展会导致人群患病率增加,医疗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 ④正确;老龄化快速发展会促进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的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②错 误;服务于老年人的养老机构等属于第三产业,因此老龄化快速发展吸引就业人口向 第三产业转移,③错误。故D项正确。第(3)题,“退休年龄的推迟”是人口老龄化的 应对措施,不是老龄化的成因,D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1)A (2)D (3)D
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 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化)带来的影响
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影响
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 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 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 转变婚育观念等
[过关演练] 考法一 结合人口变化柱状图考查人口老龄化问题 1.(2019·河南商丘三模)中国进入急速老年化阶段,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
区域人口的变化及问题和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人地协调观
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通过读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统计图,分析人口变化 综合思维 的原因和判断其人口问题,体现了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考查安徽省人口问题,体现了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分析人口统计图,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解析 本题以东盟人口变化与汽车产业发展为情境,通过限定词与限定条件的变化 “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打破答题模板,并指导考生用动态的眼光, 综合的思维,关注产业的变化,区域的发展。 答案 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 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 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
到3亿人,下图为2010~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含预测)图。据此完成(1)~(3) 题。
(1)2010~2025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 A.2010~2011年 B.2011~2012年 C.2012~2015年 D.2015~2025年
(2)关于老龄化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增长过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 快的原因 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人口老龄化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 的原因 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
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解析 第(1)题,该图仅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 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的数量,因此不能据图判断出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男性人口 数量的多少,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男性和女性 比例均较大,选项B错误;劳动人口通常指15~64岁的人口,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 动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选项D错误。第(2)题,由题干“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 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可知,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欧盟籍人口 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入欧盟。迁入欧盟的人口大多 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部分人口迁入欧盟后谋得稳定工作和较高收入的可能性较 低,因此可能导致欧盟人均收入降低,人均消费降低,选项A、C错误;欧盟地区老龄 化严重,劳动力短缺,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延缓老龄化进程, B正确,D错误。 答案 (1)C (2)B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影响
[典题领悟]
【典例2】 (2019·全国卷Ⅰ,4~5)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
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
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
认知
区域环境承载力、
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
1.3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环境承 人地协调观、区
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域认知
内容标准
学业质量 水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 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 说明合理利用城镇空 间的意义
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 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 体现
[构建知识体系]
资源、科技、消费水平
现代型
商业区 经济因素
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典题领悟] 【典例1】 (2018·海南地理,10~11)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
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 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