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11.9

合集下载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前三阶段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币汇率。

在不同的时期,人民币汇率安排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这一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安排主要是盯住美元,以国内外物价对比法为基础。

由于当时的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我国物价节节上涨。

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

关于其他外汇的汇价,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自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战争期间,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

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

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调节了进出口贸易,保证了出口的增长。

(二)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主要与个别西方国家货币挂钩,只在某种外币公开贬值或升值时做相应调整,强调汇率稳定,高估人民币币值并实行高等汇率管制。

1953年以来,在国内物价水平趋于稳定,对外贸易发展不受影响,计划经济按计划进行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

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指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兑换其他货币的方式和管理机制的规定。

这一制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国内外贸易、国内经济运行以及外汇市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目前的汇率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1. 初期汇率体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

那个时候,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即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固定不变。

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稳定国内外贸易和资金流动,但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2. 双重汇率体制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了双重汇率体制。

这一制度中,人民币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两种,前者用于政府间的贸易结算,后者则用于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

这一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

3. 汇率市场化改革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政府于2005年启动了汇率市场化改革。

这一改革的核心是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实现了汇率的浮动。

这种市场化的制度有助于促进外汇市场的稳定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目前的汇率政策目前,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篮子货币汇率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决定的。

中国央行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适时进行干预,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企业通过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对冲和风险管理,以保护其资金兑换的变动风险。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企业的国际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1.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是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稳定的汇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和资本流动的风险。

2. 对外贸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对外贸易。

过高或过低的汇率都可能对进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3. 1994年至2005年:固定汇率制度再次调整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4年中国再次调整汇率制度,采取了“双向浮动汇率 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28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但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 浮动。
4. 2005年至2015年:汇率改革和汇率篮子制度 2005年,中国宣布改革汇率制度,实行了汇率篮子制度。人民币的汇率不再与美元单一 挂钩,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这一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汇率波动幅度逐 渐增大。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5. 2015年至今:市场化汇率制度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市场化汇率制度。人民币 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只进行必要的干预。这一改革引起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和 市场波动,但也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 率的稳定和市场的平衡。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以确保汇率的合理稳定。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迁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49年至1978年:固定汇率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不变,以1美元 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汇率为基准。这一制度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
2. 1978年至1994年:双轨制汇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逐步放宽对外汇的管制。1978年,中国实行了双轨制汇 率,即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市场汇率主要适用于外贸、外资和旅游等领域,而官方汇 率主要适用于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

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经济增长:国内 经济增长强劲时, 人民币需求增加, 导致升值压力
通货膨胀:通货 膨胀率上升可能 导致人民币贬值, 影响购买力
贸易状况:贸易 顺差或逆差对人 民币汇率产生直 接影响
政策因素:货币 政策、财政政策 等宏观经济政策 调整对人民币汇 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利率变动: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 汇率政策:央行通过直接干预或调整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差异导致各国货币购买力不同,从而影响汇率 国际收支:贸易和资本流动对汇率产生直接影响
财政政策:人民币 汇率政策应与财政 政策相协调,以促 进国内经济的转型 升级。
产业政策:人民币 汇率政策应与产业 政策相协调,以推 动国内产业的升级 和转型。
贸易政策:人民币 汇率政策应与贸易 政策相协调,以维 护国际贸易的平衡 和稳定。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国际贸易关系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资本流动、 金融市场发展、 货币政策独立性 等方面存在困难
对策:加强金融 市场建设、推进 人民币汇率形成 机制改革、加强 国际合作等
挑战:面临来自 其他国际货币的 竞争和国际贸易 保护主义的压力
对策:提高人民 币的可兑换性和 国际化程度,加 强与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等机构的 合作
多元化投资: 分散投资风险, 降低单一货币 汇率波动带来
的损失。
长期投资:以 长期持有为主, 避免短期投机
行为。
风险管理:制 定风险管理策 略,控制投资
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与意义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什么是“一篮子货币”?

指某一个国家根据贸易与投资密切程度, 选择数种主要货币,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 重后组成一篮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该 国货币汇率就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在一定范 围内浮动。

这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刚性盯住美元, 平稳地转换到有管理的浮动这个更富有弹 性、更市场化的制度选择上来,保持了人 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使国际收支调节机 制更加健全,增加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 度,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2005年—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曲线:
形成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应该满 足的经济条件

要形成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应该满足以下 几个经济条件: 第一,贸易是多边的,并且是比较均匀分布的, 特别是后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是多元化的。 第三,必须有一个可以自由交易的外汇市场,包 括外汇现货交易市场和外汇期货交易市场。假如 没有这样的市场,那么当外汇管理当局调整篮子 货币的时候,微观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和居民个 人)将承担所有的调整成本。 对照以上条件,可以发现我国实行参考一篮 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自此人民币实现了从双重汇率向单一汇率 的过渡,完成了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标志 着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 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成就

在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人民币的 这次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1994年我国GDP为5.7万亿 元,而2004年则达到了13.7万亿元,10 年间总量翻了一倍多;1994年至2004年, 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国际收支多年 来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从1994年的 26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9月底的6099 亿美元,增长了22倍。

《人民币汇率的变迁》课件

《人民币汇率的变迁》课件

2
全国实行一个中央汇率制度并逐步实
现市场化。
3
1994年至2005年
中国承诺不操纵汇率、对外放开经济、
2 005年至2 01 5年
4
逐步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开始升值。
5
2 01 5年至今
人民币汇率变化剧烈。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贸易顺差等。
内部因素
货币政策、市场供求、经济增长等。
《人民币汇率的变迁》 PPT课件
这份PPT课程将介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历程、影响因素、政策和措施,以及 对未来走势的预测。
引言
汇率是国际间货币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本 节将介绍人民币汇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历程
1
1949年至1978年
人民币没有官方汇率。
1978年至1994年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汇率 协调机制、人民币汇率管理体 制等。
基本稳定和国际化
增加人民币国际使用、促进资 本项目开放、稳定人民币汇率 等。
改革和外汇管理
外汇储备、汇率波动风险管理、 投资者合规等。
结论
1 评价
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变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 展望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走势不可预知。
参考文献
1 2
王啸:<中国货币政策>,2019,金融出版社。
李德毅:<外汇管理与政策>,2018,电子工 业出版社。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一、固定汇率制度时期(1949年-1978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开始正式流通,与美元进行双边固定汇率兑换。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趋势,在国内和国际上保持了一定的汇率稳定性。

在行政管制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以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维护经济稳定为主要目标,采取了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

政府通过严格限制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维持人民币的稳定性,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一制度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外汇市场的稳定性依赖于政府的干预,经常发生外汇短缺和黑市交易等问题。

二、双轨制时期(1978年-1993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放开外汇管制,引入了双轨制汇率体制。

这一制度在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推进了金融体制的改革。

双轨制汇率体制分别设置了一个官方汇率和一个市场汇率。

官方汇率适用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市场汇率适用于其他经济主体。

这种安排既能满足政府对外贸易、外债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又能保持市场化的特点,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然而,在双轨制汇率体制下,由于市场汇率的流动性和风险,导致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之间出现差异,出现套利行为和外汇市场的扭曲。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三、单一汇率制度时期(1994年-2015年)1994年,中国实行单一汇率制度,废除了双轨制,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统一为一个汇率。

这一制度改革使人民币的汇率更加市场化,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但政府仍然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例如建立了外汇市场干预机制,调控跨境资金流动等。

这一制度使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外汇市场的稳定,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四、浮动汇率制度时期(2015年至今)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入了市场供求因素,决定人民币的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民币汇率的浮动。

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说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并分析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我国的人命比汇率制度的发展演变是与我国不同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历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有它鲜明的特色。

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2年,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

第二阶段,从1953年到1972年,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单一固定汇率制。

第三阶段,从1973到年1980年,在此期间,人民币实行“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大一浮动汇率制。

第四阶段,1978年到1993年,人民币汇率制度进入全面改革时期。

从1981年到1984年间,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并逐步贬值。

其中,从1981年到1984年,在保留人民币外汇牌价外,另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的制度;从1985年到1993年,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制度。

第五阶段,从1994年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进入深化改革时期。

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六阶段,从2005年后至今。

2005年7月21号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

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1.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1979-1993年)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

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出口创汇成本,但高于国内外消费物价之比。

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不过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从兼顾贸易和非贸易两方面的需要出发,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第二阶段是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

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

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

第二,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

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为了配合外贸改革和推行承包制,我国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从1988年起增加外汇留成比例,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放开调剂市场汇率,形成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4年至今)第一阶段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2005年7月)。

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

第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

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央行通过参与该市场交易管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外公布的汇率即为该市场所形成的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特征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特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特征篇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

以后,上海、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

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

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

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

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

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

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

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元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币并未在国际间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人民币实行了一系列相对封闭的汇率制度。

2. 早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等外币”的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下,人民币与外币的存在等价关系,以确保人民币的稳定和可换性。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还处于刚刚解放的状态,汇率制度主要由政府控制,不存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

在这个早期阶段,人民币的兑换主要是通过外汇管制和贸易结算方式实现的,国内个人和企业无法自由买卖外汇。

这使得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往往存在较大的折价差距,限制了个人和企业的国际交易活动。

3. 实行“双轨制”(1978年-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1978年,中国政府实行了“双轨制”,即同时存在着官方汇率和自由汇率两种汇率体系。

官方汇率由政府部门设定,主要用于政府间和国际贸易的结算。

自由汇率则是在香港等地的外汇市场上形成的汇率,用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和企业之间的汇款。

这一“双轨制”旨在逐步推动市场对汇率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限制和管理的问题,与真正的市场汇率仍然有一定差距。

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国际支付与结算中心的建立(1994年-2005年)在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政府逐渐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并积极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中国成立了国际支付与结算中心(PBOC),开始主导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该改革试图通过增加市场参与度、逐步弱化政府对汇率管理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和可自由兑换。

在此阶段,中国政府逐步取消了“双轨制”,最终于1995年废除了官方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11.9.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11.9.
●为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条件,促进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 整。
特点: 1、鲜明的市场导向性。 2 、相较之前的单一盯住美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
3、浮动汇率制: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
条件: 1,本国对外贸易必须是多边的,并且分布比较均匀。 2,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是多元化的。 3 ,必须有能够自由交易的外汇市场。包括外汇现货交易市 场和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特别是远期交易市场。
率制度制度。
特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 率制度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 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
第四阶段(1994~2005)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结束了单一钉住美元,每日美元兑人民币的 交易价仍在0.3%的幅度内浮动。 调整背景:
●为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继续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2008年我 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建国以来人民币 汇率制度研究及 现状分析
第一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背景)
人民币汇率制度总共经过了六个阶段的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后 以“一篮子货币”计
第四阶段
单一浮动汇率 制 1953~1972
算的单一浮动汇率 制 1981~1984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的、单一的、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85~1993
出自编制计划和内部核算的需要,我国在这一时期采用刚性人民币汇
第三阶段 (1973~1978) 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 “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
这一时期,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方针下,以有利于对外贸易的 发展和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一定的幅度之内调整人民币汇率。
调整背景:
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为了保证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

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

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

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采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 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

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 =?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

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

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用的是物价对比法。

物价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

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

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采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

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

在新中国初期,人民币对外货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不过由于外国货币对人民币的需求较低,因此这一制度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逐渐开始实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汇率制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第一个重要变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汇率制度依然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即人民币对美元的兑换汇率保持稳定。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逐渐面临了汇率制度改革的压力。

1994年,中国决定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并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开始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第二次改革。

1994年,中国宣布放开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实行了双边浮动汇率制度。

这也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开始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引入了市场定价机制。

然而,在1994年至2005年的这一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然受到国家的干预。

2005年7月21日,中国再次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宣布人民币汇率将由原来的双边浮动调整为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以美元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其他货币的影响,以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作为人民币对外汇的参考。

这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开始引入了多元化的因素。

自2005年以来,中国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2015年8月,中国央行再次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宣布人民币汇率将更加自由化,更多地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更加flexible,有较大的自由度进行浮动。

此后,中国央行还逐步推出了更多的改革措施,包括开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等。

2016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中,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双边浮动汇率制度,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制度等多个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对于调节国民经济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币汇率体制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高估配给汇率制,到转轨经济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再到单一的浮动汇率制,再从事实上的钉住美元汇率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虽然步履维艰,但每一次演变都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一、197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演变进程(一)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体制(1979-1985年)建国以来,在“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实行单一汇率体制。

国家通过“以收定支、以出定进”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办法保持外汇收支平衡。

此时的汇率呈以下特点:币值高估,有价无市,计划配给。

1979年,我国外贸体制实行重大改革,由过去大一统的国家专营转为由外贸、工贸、大中型企业及三资企业共同经营。

由于当时人民币官方汇率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出口换汇成本与官方汇率之间出现了“倒挂现象”,出口企业面临亏损。

为适应外贸体制改革需要,鼓励出口,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汇率制度,除继续公布人民币汇率官方牌价外,还决定制订贸易内部结算价,用于进出口贸易及从属费用的结算。

自1981年1月1日起,国家按照当时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1美元兑2.53元人民币加上10%的利润计算,将贸易内部结算价定为l美元兑2.80元人民币;同时,国家公布的人民币汇率牌价为l美元兑l.53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和结算。

这样,官方汇率实际存在两种标价尺度,双重汇率体制正式形成(图1)。

图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但贸易内部结算价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受当时价格改革和出口经营权扩大等因素影响,出口换汇成本连年上升,而贸易内部结算价则未及时进行调整。

与此同时,随着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官方汇率逐渐贬值,至1984年12月已下调为1美元兑2.79元人民币,基本与内部结算价持平。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 - 1985年的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1986 - 1993年的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1994年后汇率并轨、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制度,顾名思义,它是由官方制定的两种汇率制度组成。

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单一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迅速壮大,以往的单一汇率制度并不能满足当时外贸行业的需求,因此,除了汇率官方牌价外,我国又制定了针对于贸易行业的贸易内部汇率及外汇留成制度。

贸易内部汇率用于对出口贸易及其费用进行结算;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出口企业留存一定比例的外汇,方便其进口所需原料,并允许部分部门间进行汇率调剂。

这样,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就形成了。

此时贸易行业的换汇成本较高于非贸易的官方汇率。

随着美国的经济地位不断加强,美元的持续升值,导致人民币不断地贬值,到了1984年末,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行业内部汇率基本持平,于是在1985年,我国又取消贸易内部汇率,重新回到了单一汇率制度。

1985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自此,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壮大,代替了被取消的贸易内部汇率,80%以上的对外贸易均以调剂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此阶段,被称为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

从1978年开始,中央政府便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限制于当时思想不够开放,地方政府无法理解并实施,1993年中央开始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响应这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自1994年开始起,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制。

同时将结算汇率业务全部移交银行,取消了企业外汇留成并上缴外汇。

2005年之前,人民币始终紧盯美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经济活动及对外贸易体量均飞速增长,经济更为复杂,受影响的因素增多,因此,以前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不适应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课件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课件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PPT课件将为您详细 介绍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人民币国际 化等内容。
引言
什么是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指的是人民币兑换其他货币的比率。
为什么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币汇率如此重要?
人民币汇率直接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外资流入、国际收支和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人民币汇率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内外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中国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引用来源及相关文献。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1
1949年至1978年
人民币固定汇率时期,中国实行封闭经济政策,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一度保持稳定。
2
1978年至1994年
人民币双轨制时期,中国逐步实行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存在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的差别。
3
1994年至2005年
人民币稳定汇率时期,中国采取一篮子货币进行人民币汇率管理,实现较稳定的汇率水平。
政策调控
中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等手段来 调控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1 对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提 高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2 对进口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降 低进口成本。
3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进而 影响外汇储备水平。
4 对外债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国的外债偿还能力和 利息支付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对于调节国民经济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币汇率体制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高估配给汇率制,到转轨经济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再到单一的浮动汇率制,再从事实上的钉住美元汇率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虽然步履维艰,但每一次演变都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一、197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演变进程(一)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体制(1979-1985年)建国以来,在“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实行单一汇率体制。

国家通过“以收定支、以出定进”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办法保持外汇收支平衡。

此时的汇率呈以下特点:币值高估,有价无市,计划配给。

1979年,我国外贸体制实行重大改革,由过去大一统的国家专营转为由外贸、工贸、大中型企业及三资企业共同经营。

由于当时人民币官方汇率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出口换汇成本与官方汇率之间出现了“倒挂现象”,出口企业面临亏损。

为适应外贸体制改革需要,鼓励出口,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汇率制度,除继续公布人民币汇率官方牌价外,还决定制订贸易内部结算价,用于进出口贸易及从属费用的结算。

自1981年1月1日起,国家按照当时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1美元兑2.53元人民币加上10%的利润计算,将贸易内部结算价定为l美元兑2.80元人民币;同时,国家公布的人民币汇率牌价为l美元兑l.53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和结算。

这样,官方汇率实际存在两种标价尺度,双重汇率体制正式形成(图1)。

图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但贸易内部结算价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受当时价格改革和出口经营权扩大等因素影响,出口换汇成本连年上升,而贸易内部结算价则未及时进行调整。

与此同时,随着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官方汇率逐渐贬值,至1984年12月已下调为1美元兑2.79元人民币,基本与内部结算价持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背景:
从1949年到1950年3月,我国实行“奖出限入、照顾侨汇”的政策方
针,人民币汇率频繁下调。
从1950年3月到1952年底,我国实行“鼓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
汇”的政策方针,人民币汇率逐步调高。 总体说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汇率具有弹性,能够适应 经济和外贸事业发展的要求。当时我国外贸领域私有经济成分比重 很大,侨汇是我国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若人民币汇率严重背离其 实际价值,外贸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外汇短缺现象也会十分突 出。
利:人民币汇率不断上调,有利于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 弊:人民币汇率偏高,一方面增加了出口亏损,另一方面刺激了国内争外 汇的倾向。
1.2 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一阶段(1979~1984)双重汇率制度制 调整背景:
从1979年起,我国全面进行了经济改革。为了适应外贸体制
改革和发展出口的需要,我国从1981年起采用贸易内部结算 价,形成了贸易汇率和非贸易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 1985年之后,我国外汇调剂业务发展较快,事实上形成了官 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并存的新的双重汇率制。
率制度制度。
特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 率制度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 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
第四阶段(1994~2005)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结束了单一钉住美元,每日美元兑人民币的 交易价仍在0.3%的幅度内浮动。 调整背景:
●为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继续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2008年我 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阶段 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主要与个别西方国家货币挂钩,只在某 种外币公开贬值或升值时做相应调整,强调汇率稳定,高估人民币币 值并实行高等汇率管制。 调整背景:
我国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物价全面稳定,国有经济
成分已在外贸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人民币汇率不再起调节进出口的作 用,对外贸易由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垄断性经营。 率制度。
出自编制计划和内部核算的需要,我国在这一时期采用刚性人民币汇
第三阶段 (1973~1978) 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 “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
这一时期,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方针下,以有利于对外贸易的 发展和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一定的幅度之内调整人民币汇率。
调整背景:
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为了保证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人民币 汇率制度研究及 现状分析
第一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背景)
人民币汇率制度总共经过了六个阶段的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后 以“一篮子货币”计
第四阶段
单一浮动汇率 制 1953~1972
算的单一浮动汇率 制 1981~1984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的、单一的、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85~1993
●为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条件,促进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 整。
特点: 1、鲜明的市场导向性。 2 、相较之前的单一盯住美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
3、浮动汇率制: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
条件: 1,本国对外贸易必须是多边的,并且分布比较均匀。 2,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是多元化的。 3 ,必须有能够自由交易的外汇市场。包括外汇现货交易市 场和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特别是远期交易市场。
2005~至今
1949~1952
1973~1980
1994~2005
官方汇率与贸易 和两个汇率双轨 外汇内部结算价 制时期 并存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 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
单一固定汇率 制
1.1 改革前的汇率制度
第一阶段 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
这一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安排主要是钉住美元,以国内外 物价对比法为基础。
据人民币外汇汇率走势图分析结论
2015年人民币汇率将双向波动或小幅下跌
两会后央行的干预打击了贬值预期,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
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引发人民币在2014年末至2015年初出现贬值
总结: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乃至 人民币加入SDR是今年重要的政策目标。
@No.5 Group
判断的依据
(1)主要受制于一系列经济因素: 国际收支(BP)(失衡,倾销与反倾销), 相对的物价水平(P), 相对的利率水平(i), 经济增长率, 国内的财政状况,
外汇的储备水平(R)
(2)其它若干非经济因素: 政局、军事、外交与政治交锋,信息,心理预期,市场投机,政府干预 等。
人民币汇率分时图以及其他货币汇率对比图
浮动汇率制的对策建议
(1)外贸企业要重视汇率变
化问题,加强汇率制度研究。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 快产业升级。 (3)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4)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5)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 (6).通过提高出口报价、 压低采购价格,向客户和供 货商转嫁或共同分担汇兑损 失风险。
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单一汇率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
造成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缺乏弹性
段(1991~1993)多重汇率制度制度
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 币官方汇率制度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 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制度进行 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 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 率制度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制 度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制度与市场汇率 制度(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
不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经营机制的转变
第二阶段(1985~1990)单一汇率制度
这一阶段,我国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人 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合理浮动,保持人民币汇 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调整背景:
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400.6
现行汇率制度的优势
1、富有弹性 2、与国际接轨
3、对市场反应灵敏
4、有利于以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现行汇率制度的不足
1、仍然难以缓和国内宏观经济中的诸多矛盾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3、人民币升值预期高烧不退
对外贸易的影响
(1)从宏观层面上看带来产业结 构的升级,也导致市场竞争环境 的变化。 (2)增加了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成 本。 (3)直接产生汇兑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