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

合集下载

树立科学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树立科学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树立科学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科学素养教师是推动科学课程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中坚力量。

而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丰富的科学教学经验和科学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组织各类科学课程教学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要加强对专业科学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

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增加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服务。

二、优化科学课程设置,丰富科学教育内容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优化科学课程设置方面,首先要重视科学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构建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增强科学课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要加强跨学科与综合性的科学课程设置,突破学科边界,促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交叉融合,增加科学课程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要注重科学课程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及时更新科学教育内容,使科学课程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加强教学管理,创新科学教学模式科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

加强教学管理,创新科学教学模式是提高科学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

在加强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科学课程管理机制,明确科学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加强科学教学过程和成果的跟踪评估。

在创新科学教学模式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交流。

要加强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推动科学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创造更为开放、包容和多样化的科学教学环境,提高科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十意识内容

课堂教学十意识内容

课堂教学十意识内容
课堂教学十意识主要包括:
1. 目标意识:明确教学目标,以目标指导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质量意识:注重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效率意识:注重教学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5. 创新意识: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 合作意识: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7. 情感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情感教育和情感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8. 语言意识: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用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

9. 规范意识:遵守教学规范和纪律,注重教学细节和教学流程的规范性。

10. 反馈意识:注重教学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

这十种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意识,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

当前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

当前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
中小学教师被认为是影响和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关键群体,他们负责传授课程知识,
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学习重点、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课程意识对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性言之成理。

首先,中小学教师要形成课程意识,承认自己是学习的带头者。

他们要积极学习,不
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吸收和应用最新的教育理论,以提高教学
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其次,中小学教师要把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理念贯穿于
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注重以“师生深度探索”为基本思想,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转化,发掘学习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学习有效果的目的。

另外,要激发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坚持把课程作为学校发
展的统一思想,促进结构一致、整体统一、专业特色、学习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教
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建立课程体系的
考核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
学质量。

总之,要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既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又要注
重学校的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指导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醒中小
学教师的课程意识,真正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趋势下教师课程意识的培育思路

课堂教学改革趋势下教师课程意识的培育思路

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课程意识对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不仅会导致教学改革的动力弱化、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低效化,还会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基于此,本文先简单阐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具备的课程意识,并针对其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强化教学课程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且细致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环节就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如果具备相应的课程意识,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实现改革的目标。

一、教师应该具备的课程意识(一)系统审视课程的宏观意识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眼前的发展,也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给予全面的关注,还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与转变。

(二)课程整合意识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大部分情况下的学生是很难将课程知识联系起来并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的。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课程整合意识,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学习与发展的知识系统。

(三)知识发现意识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让他们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此,教师要有知识发现意识,并可以在知识发现意识的指导下,去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将课程知识内容的呈现变得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从而有效理解与掌握知识[1]。

二、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一)使教学改革的动力弱化在当前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清晰认识到学生是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的主体,也正是由于教师缺乏这种主体意识,导致很多教师对待教学不负责、不认真,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

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

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

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对于包括一些主抓教学的领导干部在内的许多教师来说,虽然身处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却说不清什么是课程。

既然说不清什么是课程,又怎么能搞好课程改革呢?”日前,特级教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侯令与一线教师就“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行了交流。

此次是第41次“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对话沙龙”,该活动由现代教育报联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教科所和海淀教科所联合主办。

侯令以“课程改革和课程意识的培养”为主题,列举了大量现实案例,并从理论的高度为一线教师进行了详细讲解。

据介绍,过去对课程的定义主要有两种:其一,规定教师教什么,以及怎样组织来教;其二,规定教师教什么,以及组织方式和评价。

而随着课程门类的逐渐增多,“如今的课程已从单纯的学科课程增加到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变成了一个‘大家族’。

”课程的定义也由原来的从教师角度出发,变成了以学生为本。

侯令将“课程”定义为“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侯令强调,根据这一定义,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目标就是学习的目标,课程的组织就是学习方式。

“这样的定义真正实现了教育部对课程改革的要求:把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

”而针对许多对课程理论处在陌生阶段的一线教师,侯令借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教授理论著作中的一段文字来解释何为“课程意识”,即“人们在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这样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该如何培养呢?侯令认为,教师自身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课程理论,同时,学校也应当定期给教师开办课程的讲座、买一些有关课程的书籍。

此外,抓教学的领导要用课程理论指导学校的教师,在备课、听课、评课的工作中贯穿课程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操作上,侯令强调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整合,注重儿童经验、社会生活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提倡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先学后教,努力实现少教多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倡合作学习,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小组,强化同伴的积极交往,鼓励学生通过互助、互动进行学习;提倡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公平,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尊重学科的性质和认知特点,体现学科特有的精神和价值;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网络),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

教师课程意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课程意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课程意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课程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
课程目标意识:教师需要清晰地了解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这种意识使教师能够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教学内容意识: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并给予他们相关背景的信息。

教学方法意识:教师需要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需求意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学习风格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了解。

他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评估意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具备有效的评估技巧。

他们应该能够设计和使用形式多样的评估工具,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达成程度。

评估结果可以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调整和个体化教学。

这些构成要素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了教师课程意识的基础。

简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

简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

简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教师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它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一个方面是课程目标意识。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一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以及这些目标与整个课程的目标有什么关系。

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二个方面是课程内容意识。

教师应该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三个方面是教学方法意识。

教师应该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四个方面是评价意识。

教师应该了解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评价效果。

五、课程设计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五个方面是课程设计意识。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程设计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程管理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六个方面是课程管理意识。

教师应该了解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课程管理的技能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管理课程。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程管理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课程意识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内容意识、教学方法意识、评价意识、课程设计意识和课程管理意识等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课程意识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课程意识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学质 量提 升 与教 学改 革成 功 的前 提与保 证 。
( 二) 课程 意 识 的基本 要 素

做 好培 训 。 理解 课 程意 识
培育教师课程意识 , 需要学校开展研修培训 , 让
教 师认 识 与 理 解 课 程 意 识 , 认同“ 教 学 改 革 需 要 强 化课 程意 识 ” , 课程 意 识 培养 才 能取 得呈 现 。
目标 意识 教 师对 教学 目标 的制 定及 其 功能 正确解读课程 目标并制定合 理的教学 目标 ; 注重发挥 教学 目标 的指导 、 价值 的认 识 监控 、 评价作用 ; 能根据 教学 情况合理调整 与修 订教学 目标 资源意识 教师对教学资源 种类 、 功能及其 开 理解 教材是重 要但 非唯一的资源 ; 理解教 材的多重 价值与功 能; 认 同师 发的认识 生经 验均为教学资源 ; 教学应关注并利用课 堂生成性资源 过程意识 教师对教 学 过程 本 质 的理解 及 教 理解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 系统要 素间的互 动 ; 教 师是 系统 要素互 动组织 、 学行为 的认 识 引导与监控者 ; 教学行 为与策略应指 向学生的有效学 习 评价意识 教师对评 价功能与 目标 、 方法与手 明确评价在于促发 展而非甄 别 ; 评 价 的功 能必 须借 鉴多样 化评 价方 式 段 的认识 来达成 ; 教师应 自觉 、 及时地对教学过 程与结果进行反思性评价
当然 , 这些要素并非各 自独立 , 而是统一于教师
的教 学行 动理 念并 融人 教 学行 动 之 中 。
二、 深入反 思 。 激 活课 程 意识
学校培训是课程 意识 培育 的外部条件 , 其价值 须通 过教 学实 践 与 反 思 得 以实 现 。 为何 强 调 反 思 ? 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折射 出个体课程意识 , 教师站

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提高教师“动态化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提高教师“动态化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提高教师“动态化的课程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综合实践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课程如何提高教师“动态化的课程意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师动态化课程意识的内涵。

动态化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政策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需要跳出传统的学科教学框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这种课程模式有助于教师形成动态化的课程意识。

其次,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动态化课程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这有助于教师动态化课程意识的形成。

再者,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综合实践课程在提高教师动态化课程意识中的应用。

例如,某中学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时,教师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课程更具吸引力。

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受益,还让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不断成长,提高了他们的动态化课程意识。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即首先需要考虑的还不是如何有效的教学,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等。

而这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怎样的?教育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和使命?如此一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就远远不只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而更应该关注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为什么要开设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为什么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因为,教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

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首先有赖于教师在课程创生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教师是课程的建构者,这样的课程强调和突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以及在课程中的体验。

它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

课程不是外在于学习者,也不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学习者本人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就不存在课程。

从心理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比认知过程广泛,强调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即除了认知过程之外,学习者的其他心理成分同样是实施课程必须考虑的。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作为性情中人,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教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重要原因,因而教师的成长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的教师。

因为,不同的学科教学,尽管都有自己一些具体的目标,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完整的人,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民主社会的建设者。

学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应该自觉地朝向最高的目标,并使其作为一个步骤而存在。

教师教学意识培养方案

教师教学意识培养方案

教师教学意识培养方案教师的教学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意识可以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培养教师的教学意识并非易事。

本文将从十二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师教学意识培养方案。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培养教学意识的基石。

通过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研讨会和培训班,提供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二、加强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工作坊,培养其编写教案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课程。

三、注重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座谈会或研讨会,让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和体会,引导其理解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和学生的需求。

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意识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和提高。

学校可以提供实验教学场所和设备,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其教学技能和教学意识。

五、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教学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分享。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和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

六、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学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创新,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创新教育培训,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七、关注教师的情绪管理教师的情绪管理对于教学意识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培训,提高教师的情绪驾驭能力,使其能够稳定情绪,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

八、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教师的学术热情对于教学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相应的学术支持和机会。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及其培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具备较强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的教师,通常会更加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在教学中更倾向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较弱的教师,可能更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较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社会问题,导致学生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缺乏足够的培养。

课程思政建设培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和激励,提高他们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培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和引导,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培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具备较高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建设培育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具备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和学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

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

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1、要全面理解课程我们以往对课程的理解狭义的,认为课程就是教材,就是教学计划,或者教学大纲。

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订购教材或者是编写教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与学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除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是按到教科书、参考书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理解是广义的。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得人类知识与经验的总结。

这是一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包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计划、科目等;也包括隐形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

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生活环境。

活动内容取材巧妙,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

课内问题取材于课本中的习题,出现形式注重数学与生活联系(用一定长度的护栏围草坪),注重让学生主重参与学习活动。

课外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出乎意料之外的,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

课内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一个知识点,课外在实践活动中升华拓展,课外问题利用课内问题的结论,但又超出结论的范围,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如:“井建成圆形横截面积最大,用料则最省”;“井建成圆形的井壁不易倒塌”等等,学生将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不同的途径体验数学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形式多样,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二.关注课程目标教师以往关注的是课程的内容而忽视的课程目标。

而课程目标是最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目标。

没有培养目标,课程就是无灵魂,无方向的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观及课程意识的培养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观及课程意识的培养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观及课程意识的培养论高校教师的课程观及课程意识的培养[摘要] 论述了树立科学课程意识的意义,提出了高校教师树立科学课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课程观课程意识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使课程发挥效能的能动因素,教师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

一、高校教师的课程观1.一般而言,课程是:(1)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基础。

离开了一定的课程,人才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

(2)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课程是教师教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质量高低和学校教育的成败。

(3)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吸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和来源。

(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占有核心地位。

因此,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5)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和标准。

课程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离开这个尺度就无法评定教学质量的优劣。

2.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

它涵盖三个要素:(1)教育信念与热情——教师的课程意识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精神。

(2)教育知识与经验——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3)教育眼光与智慧——长远的眼光和聪明的智慧是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核。

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意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实施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创新意识和课程评价意识。

但当前,多数高校教师仅有教学意识,没有课程意识。

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培养

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培养

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培养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奠基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的开发。

因此,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课程开发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班、学习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深化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能力。

只有掌握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改革。

二、注重实践探索,提升教学效果理论学习是培养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的基础,但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设计课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等方法,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课程设计。

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三、关注学生需求,提升课程适应性教师要培养课程开发意识,必须紧紧围绕学生需求来进行课程设计。

教师应该通过调查研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

只有真正关注并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需要个体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

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和评价机制,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和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改革。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综上所述,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探索和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和发展机会。

浅析基于教学意识塑造课程意识

浅析基于教学意识塑造课程意识

浅析基于教学意识塑造课程意识教学意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观念和价值取向,是教师行为的深层次动因。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是教师教学中对所教课程的整体把握和认识。

两者紧密相关,相互关联,教学意识的不同也会导致课程意识的差异。

因此,塑造良好的教学意识对于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意识对课程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形成课程观念。

教师的教学意识对课程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懂得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能够systematicly地看待、理解和分析各种课程现象,对于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改善课程设计。

教师必须在教学意识的基础上贯彻落实有关的课程思想,使用有效的课程设计方法,制定并实施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宽泛的发展。

教师只有通过透彻的课程设计,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三、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

教学意识的高低不仅部分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质量,同时还与教师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满足感有关。

如果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学术表率,那么他所带来的教育价值将会非常高,而且也会获得相应的社会声誉和荣誉。

四、协调班级教学。

教师的教学意识要保证教学如预期进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能逐步地适应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最优培养环境,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意识的塑造对于课程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健全和完善教学意识,那么教师对课程的认知、理解和态度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同时也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更加显著且全面的影响,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班级的整体教育质量。

树立科学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树立科学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树立科学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

作为教育界的一线工作者,教师们在教学中如何树立科学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自身培养、教学方法改进和课程资源丰富等方面谈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在树立科学课程意识上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承担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课程意识的树立至关重要。

在教师的自身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通过参加教学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通过深入了解时事动态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师实现科学课程意识的关键。

在教学方法改进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可以运用实验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运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运用评价反馈和个性化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引导。

教师在课程资源的丰富上需要不断拓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资源的丰富和运用是科学课程意识的重要保障。

在课程资源丰富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分享,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可以积极开发各类教学资源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可以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研究项目,提高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团队合作,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只有不断拓展课程资源,教师才能更好地支持科学课程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树立课程意识 提高课堂效率

树立课程意识  提高课堂效率

树立课程意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从本质上得到提升,不能就教学看教学,应该扩大视野,自觉地站在课程的立场上审视教学,使自己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成为课程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缺乏课程意识的教学,看不到教材和教学方法之外的东西,使教学辛辛苦苦却常常游离于教学的真正意义之外。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改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改变,最后体现的就是对教师的课程意识的转变。

1.备课改变:备课备新课标、教材、学生、教法、收集资料、备课件。

课本只是实施课标的载体,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教学资源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再处理。

但面对大量素材,需要的是淘宝的慧眼和慧心。

备课需要的时间加长了,个人在备课中信息的接触量多了,对信息和材料的提取技巧提高了,课件制作水平有长进了──点点滴滴的行为改变,无一不影响到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成长和对整个初中政治教学的改变。

2.教案改变:教改后──教案除了具备上述的各项之外,常常还有:教材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分析、情境设置、讨论话题、探究主题、图像运用分析、教学反思等。

教案没有了大一统的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教师们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教学目标中多了由三维目标细化了的教学目的,凸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彰显了新理念下的课堂观。

教案中多了对图像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的文字说明。

同时由于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教案中还多了对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设置。

3.课堂改变:备课改变、教案改变,最终为的是落实课堂革命性的改变。

因此,把课堂交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法和做法,在教改中很是受到大家的认可:课前五分钟你问我答,可以是学生问、同学和老师答,也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让学生学会提问和回答、让学生学会知识面前师生平等。

课堂上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大脑真正运转起来,让气氛活跃起来,学习不再是苦事,乐在其中。

但我们需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新课程的课堂观,既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该承认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两个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 教科 所 和海 淀教 科 所 联 合 主 办 。 京 大
令 以“ 课程改革和课 程意识 的培养 ” 为主题 , 列举 了大量 实案例, 并从理论的高度为一线教 师进行了详细讲解。
据介 绍 , 去 对 课 程 的定 义 主 要 有 两 种 : 过
在 具体 操作 上 , 侯令强 调学科 、 童 、 活 、 儿 生 社会 的整 合。 注重儿童经验 、 社会生活在 学科 教学 中的作 用 ; 倡 自 提
的发 展 ; 极 引导 学 生 从 事 实 验 活 动 和 实 践 活 动 , 养 学 生 积 培 乐于 动 手 、 勤于 实 践 的意 识 和 习惯 , 实提 高 学 生 的动 手 能 切
E。 课 程 的定 义 也 由 原来 的从 教 师 角 度 出 发 , ’” 变成 了 以学 学 生, 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公平 , 促进每个学 生在原有基础上
为本 。 侯 令 将 “ 程 ” 义 为 “ 实现 一 定 的 教 育 目的 而 设 计 课 定 为
少教多学 。 提高教学 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 ; 提倡合作学 习, 建 立各种形式 的学 习小组 , 强化 同伴 的积极交往 , 鼓励 学生通 过互助 、 互动进 行学 习; 提倡探 究学习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 ; 坚持 以人 为本 , 关注每个
【 点】 l 焦 教研动 态I
●郑 欣 一
“ 于包 括 一 些 主抓 教 学 的领 导 干 部 在 内 的许 多教 师 对
而 针对许多对课程理论 处在陌生阶段 的一线教 师 , 侯 作 中的一段文字来解 释何 为“ 课程意识” 即“ , 人们在思考教 这样的敏感性和 自觉性程度该如何培养呢? 侯令认为 ,
被调 查 的大 学 生 中 ,有 7 %的 人 认 为 自 己息 有 失 眠 症 , 8 表 运 推 广 、 团活 动 、 闻采 访 等 一 大 堆事 让他 忙 得 没 时 间 睡 社 新 现 为入 睡 困难 , 梦 , 眠浅 易醒 。 多 睡 醒后 无 法 入 睡 。 觉 :每 天深 夜 2点 睡 觉 , 上 7点起 床是 我 的 常 态 。 ” 过 “ 早 不 “ 睡不着 , 醒得早 , 白天犯 困没精神 , 睡眠不好 , 活方 他说 :现在失眠是为 以后不露宿街头能睡好觉, 生 “ 值得。”
方面面都 受影响。” 就读于厦门大学 医学院 的陈晓华感慨 : 生 活 压 力好 大 , 失眠 正 成 为 一大 公 害 。
失眠 当然 不 是 一 件好 事 。 访 者 中 ,7 受 7 %的人 认 为失 眠
是一种病 ,8 8 %的人认为失眠对 日常生活造成 了困扰 , 中 其
j 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 侯令强 调 , 据这一定 , 根

力、 实践能 力 ; 尊重学科 的性质 和认知特点 , 体现 学科特有 的精神和价值 ;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 程资源( 包括 网
课程 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 学习”课程 的 目标就是学 习 ,
j 目标 , 程 的 组织 就 是 学 习方 式 。 “ 样 的 定 义 真 正 实 现 络 )注 重 信息 技 术 与 学 科 教 学 的 整合 等 。 课 这 , 教 育 部 对课 程 改 革 的要 求 : 立 足 点从 教 师 的教 , 变 到 把 转
生的 学 上 。 ”
( 来源 :现代教育报 》 《 )
●佚

日前 , 门大学 医学院预 防医学系“ 厦 青春任我行 ” 大运 呀。 ” 郑莉说 : 现在 也不 知道 该怎 么办 , “ 天天 逛招聘 会 。 实践队在厦 门大学展开 了以“ 走进生活 , 关注健康 , 推广大 夜夜祈祷 自己能被某 企业 选上 。想到寒 窗苦读 十几 年毕 运” 为主题 的失眠大调查。在受访大学生中 , 近七成 的人表 业 后却 不能 自立 ,那种 难 言之苦 像 石头 一样 压在 心 中 . 示压 力大 熬 夜是 失 眠 主 因。 怎 么睡得 着。 ” 16 8人参 与 了此 次 调查 , 中大 学生 有 11 6人 。 在 4 其 5 同 样难 以入 眠 的还 有 预 防 医 学 系 大 三 的 小 卢 同学 。 大
动 由现 代 教 育 报 联 合 中央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所 、 中国 关 心 下 定 期 给 教 师 开 办课 程 的讲 座 , 买一 些 有 关课 程 的 书籍 。 }

代 工 作委 员会 儿 童 发展 研 究 中心 、 国 家庭 文 化 研 究 会 、 中
外 , 教 学 的 领 导 要 用课 程 理 论 指 导 学 校 的 教 师 , 备 诛 、 抓 在 听 课 、 课 的工 作 中 贯 穿课 程 意 识 的培 养 。 评
说。 虽然身处课程改革 的大潮 中 , 却说不 清什么是课程 。 令借用华东 师范大学课程 与教 学研 究所 吴刚平教授理论著 E 然说不清什 么是课程 , 又怎么能搞好课程改革呢?” 日前,
如何 培 养 教 师 的课 程 意 识 ” 行 了交 流 。 进
。 等 级教师、教育部艺术教 育委 员会委员侯令与一线教 师就 育教学 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 自觉性程度 ” 同时 , 学校也应 当 此 次是 第 4 次 “ 论 工 作 者 与 一线 教 师对 话 沙 龙 ” 该 教 师自身要有意识地学 习一些课程理论 , 1 理 ,
主 学 习 , 重 培 养 学 生 学 会 学 习 , 导 先 学 后 教 , 力 实 现 注 倡 努
其一, 规定教 师教什么 , 以及怎样组织来教。 其二。 规定教 师教什么 , 以及组织方式和评价 。而随着 R 程门类的逐渐增多 。如今的课程已从 单纯 的学科课程增 “ 口4 至 综合课 程 、 活动课程 、 实践课程 等 , 变成 了一个 ‘ 家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