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教案(精选7篇)1
邓稼先教案〔精选7篇〕【实用】邓稼先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WTT的【实用】邓稼先教案〔精选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邓稼先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搜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老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点研读。
1、老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拟精巧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补充完善。
4、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才能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理论。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四〕拓展练习〔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2〕“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五〕评议、总结。
回忆学习内容,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表达你搜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第一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举例说明:
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可以给出如下例句:“邓稼先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通过这样的例句,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邓稼先精神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交流、表达,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一文中作者对邓稼先的赞美之情,以及邓稼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师应重点讲解文章的关键段落,如对邓稼先一生的概括习生字词,如:卓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3.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对比手法等表现手法来塑造邓稼先的形象。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搜集、了解有关邓稼生平事迹及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2、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3、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二、重点难点1、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2、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脑海中浮现中“原子弹”这个词时,你会联想到什么?想到它爆炸的巨大威力?想到它对国防安全的重要,还是想到它涉及的复杂原理?无论我们想起什么,都不能忽略在它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
正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安稳。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这是张爱萍将军在悼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核奠基者邓稼先时所写的词,高度概括了其生平及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邓稼先》。
(二)人物介绍杨振宁: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这位战斗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邓稼先:(1924.6.25—1986.7.29)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课邓稼先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课邓稼先》
1.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感悟科学家精神,传承优秀文化。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课文结构与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写作特色分析:识别并领会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在表达作者情感和观点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学习邓稼先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举例解释:
-在课文内容理解方面,教师应着重讲解邓稼先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成长的启示。
-在词语学习方面,通过例句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课邓稼先》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课文对邓稼先生平事迹的描述,理解其在我国科技事业中的贡献和意义。
-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弹一星”等,并学会正确运用。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课邓稼先
一、教学内容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课邓稼先》
本节课主要围绕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邓稼先生平简介:了解邓稼先的成背景、学术成就及其在我国科技事业中的贡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课文邓稼先的教案范文
课文《邓稼先》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课文中表达的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邓稼先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文《邓稼先》文本。
2. 邓稼先的生平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引起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和敬仰之情。
2. 学生阅读课文《邓稼先》,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表达的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如勤奋、坚韧、奉献等。
4.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邓稼先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章:分析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邓稼先》的内容,深入领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课文《邓稼先》的内容理解。
2.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的体现。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领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邓稼先》文本。
2. 邓稼先的生平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邓稼先》的内容,梳理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如勤奋、坚韧、奉献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分析成果。
4.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他们的启示,鼓励学生追求科学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章:探讨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2. 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的理解。
2. 学生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1课《邓稼先》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邓稼先的具体事迹。通过这些事迹,了解他在科研过程中的坚持和牺牲,体会其爱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家精神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邓稼先的精神内涵,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再次,关于实践活动的组织。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环节,我发现同学们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实践活动效果,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明确讨论主题,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引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围绕主题展开思考。
此外,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整节课中,我尽量以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通过练习,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人物形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在讲授邓稼先的事迹时,我尽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但可能由于时间有限,未能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课堂讨论的安排,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其次,关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在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时,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但课后我发现,部分同学在理解上仍存在困难。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难点知识。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贡献。
2.学习和掌握与本课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意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电子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2.教学资源:邓稼先的生平资料、课件、多媒体资源。
3.学生用具:笔记本、铅笔、教材。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3.1 导入(5分钟)介绍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对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 你们听说过邓稼先吗? 2. 你们知道他的贡献是什么吗?3.2 学习(30分钟)1.展示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的幻灯片,让学生阅读并了解他的故事。
2.向学生介绍与本课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
3.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邓稼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5.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小组提问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3 梳理和归纳(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梳理邓稼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4 拓展和延伸(20分钟)1.让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邓稼先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
2.设计小组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家或发明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文章。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选择和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的能力。
2.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笔记和展示内容,评价他们对邓稼先的理解和展示能力。
3.评价学生在拓展任务中的研究成果和科普文章的质量和创新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拓展任务,撰写一篇关于自己选择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科普文章。
2.阅读相关的科普材料,了解更多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研究成果。
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邓稼先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学习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邓稼先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含义;3.科学的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邓稼先先生的兴趣,如:“你了解过邓稼先先生吗?他做了哪些贡献?”学生可以发表个人意见或分享自己已经了解到的知识。
步骤二:讲解邓稼先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邓稼先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包括他在核武器研发和卫星通信技术方面的成就等。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具来更生动地展示。
步骤三:讨论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面对问题时所展现出的特点和态度。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解释,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步骤四:讲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2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等环节。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展示科学方法的应用,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一些小的科学实验。
步骤五:小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邓稼先先生的贡献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同时展望学生在未来能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
四、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和掌握邓稼先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含义;3.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过程。
五、教学资源1.邓稼先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图片等;2.与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相关的案例和实例;3.小型科学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2.实验成果:学生能独立设计并完成小型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学生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笔记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程度。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出自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之手。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结构:《邓稼先》以小标题连缀的结构,变化的句式,描绘了邓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人极大的震撼与启示。
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平实、简洁,富有感染力。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邓稼先的伟大形象。
内容要点: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他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大贡献。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邓稼先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在《邓稼先》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梳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2.感受邓稼先的人物品格;3.学习邓稼先的脊梁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包括出生地、成长经历、求学经历、科研经历等。
同时,重点介绍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贡献。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人生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邓稼先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理解程度。
(完整版)《邓稼先》教案
第1课《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识记、理解本课“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4、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特点。
5、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6、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过程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
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生物世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邓小平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谈美国同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
保卫祖国并非只有军人作出贡献,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国防奉献了他们的一切。
我们在享受安宁的同时,不能忘了为之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人。
今天,我们走近“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出示图片,介绍杨振宁、邓稼先、“两弹一星"。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热泪盈眶kuàng 可歌可泣qì鞠躬尽瘁jū cuì 彷徨páng huáng殷红yān 殷切yīn 鲜红xiān 鲜为人知xiǎn宰割zǎi 元勋xūn 诞生dàn开拓tuò署名shǔ 挚友zhì奠基diàn 难堪kān妇孺皆知rú孕育yùn 签字qiān 马革裹尸guǒ颤抖chàn 谣言yáo 截然不同jié筹划chóu邓稼先jià 铤而走险tǐng宰割-—宰杀,分割。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变换视角、引用、比较等
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体
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爱国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2.难点:品味本文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历史名人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质。
2.课文朗读:通过集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5.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邓稼先的贡献和品质。
布置作业,要求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
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小组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成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鼓励
学生继续努力。
《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邓稼先》的主要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掌握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和评价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邓稼先为国家利益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邓稼先》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2.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邓稼先为实现国家利益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邓稼先》的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邓稼先》的主要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提问:邓稼先给你们留下了哪些印象?2. 研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3. 品悟情感(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邓稼先的敬佩之情。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科学家的事迹,与邓稼先进行对比。
(2)讨论: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邓稼先的奉献精神?(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如何践行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6. 布置作业(2)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邓稼先的资料,进行阅读理解。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1)通过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邓稼先》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2)评估学生对邓稼先精神品质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评价:(1)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效果,包括学习态度和策略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1)评估学生对邓稼先无私奉献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2)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爱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1邓稼先主课件配套教案
1邓稼先主课件配套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敬仰。
【教学重点】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
【教学难点】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
【教学准备】1. 课件:邓稼先生平照片、相关事件图片等。
2. 教学资料:邓稼先的传记、相关科研成就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邓稼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精神。
3. 学生分享对邓稼先和科学家精神的认识,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第二章:生平事迹【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感受科学家精神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敬仰。
【教学重点】1. 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
【教学难点】1. 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
【教学准备】1. 课件:邓稼先生平照片、相关事件图片等。
2. 教学资料:邓稼先的传记、相关科研成就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邓稼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精神的伟大。
3. 学生分享对邓稼先和科学家精神的认识,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第三章:科研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在科研领域的成就,感受科学家精神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敬仰。
【教学重点】1. 邓稼先在科研领域的成就。
【教学难点】1. 邓稼先在科研领域的成就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
【教学准备】1. 课件:邓稼先科研成就相关图片等。
2. 教学资料:邓稼先的传记、相关科研成就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邓稼先的科研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
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第1课《邓稼先》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精读的方法,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段落,通过品读、赏析,品味其含义和表达妙处。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精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选取典型事例(细节)、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等手法写出人物精神。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大家先来看两幅对联,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这是我们课本预习部分里的两幅对联。
大家来说一说它们的意思,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有什么关系呢?(个别同学解释或猜想一下)授新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一看文中的邓稼先是否和对联里所写的一致,或者你是否还会有新的认识,开始朗读。
通过读课文,大家一定对邓稼先有了一些了解了。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一、谈一谈邓稼先(学生们自由畅谈)看来大家对邓稼先有了初步的认识了,我们谈到了他的身份、工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
很好,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二、品一品邓稼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邓稼先,了解他的性格,他的品质,他的精神。
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来品析一下:第一个词:鲜为人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又是如何理解邓稼先的鲜为人知呢?从课本里不难发现,邓稼先的鲜为人知,首先,取决于他的工作性质,他是搞核试验的,是保密的工作,28年的时间,几乎没人知道他干什么工作(第四部分,邓稼先说自己在外地工作)。
其次,取决于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极不爱张扬的人,干什么都默默无闻(第三部分,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板书:默默无闻)下一个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大家如何理解?“瘁”是过度劳累,“已”是停止的意思。
可见,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大家注意这么几个时间,1958,1986,这中间的28年时间里,他都工作在第一线。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篇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中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
2. 难点: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通过展示邓稼先的照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进而引出本篇文章。
2. 文学常识(5 分钟)
介绍作者杨振宁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查字典,读准字音。
教师领学生跟读整篇文章,注意字音和断句节奏。
4. 精读文章,理解文意(15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章,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课堂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6.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2 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认识。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5篇
【导语】《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篇记⼈传记型⽂章,以中华⼏千年来的⽂化为背景,以近⼀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饱含感情的语⾔介绍了⼀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七年级下册语⽂邓稼先教案 【教学⽬标】 1.了解邓稼先的⽣平事迹,领悟其崇⾼的品质。
2.学习⼈物传记及⼩标题式写作的基本⽅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引⼊课⽂ ⼆、速读课⽂,把握内容 ⼩标题是本⽂结构的特⾊。
请结合⽂章内容,以第六个⼩标题为形式,给课⽂重拟⼀组⼩标题。
1.提出要求: ⼩标题拟题原则 ①要提⽰内容,体现⽂章脉络 ②要围绕中⼼,体现独特个性 ③要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 2.学⽣⼩组合作交流展⽰邓稼先 (⼀)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崛起的中国 (⼆)“两弹”元勋英雄的⼀⽣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纯朴的为⼈ (四)民族感情?友情?民族的⾃豪 (五)“我不能⾛”⽆我的奉献 (六)永恒的骄傲永恒的骄傲 三、精读⽂段,领悟崇⾼ 1.快速找出并朗读对邓稼先评价性语⾔,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例:我朗读的是第⼀个⼩标题中的语句“这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对这⼀转变做出了巨⼤的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从中读到⼀个有巨⼤贡献却鲜为⼈知的邓稼先。
(设计缘由:⼈物传记⼀⼤特⾊就是评价性语⾔,通过对评价性语⾔的寻找与朗读,进⼀步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朗读的设计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
) 2.⼈物传记——通过对典型⼈物的⽣平、⽣活、精神等领域进⾏系统描述、介绍的⼀种⽂学作品形式。
⼈物传记:多件事迹(真实典型) 多处评价(真挚⾃然) 为何本⽂并未过多提及邓稼先的⼯作与⽣活场景(事迹) 四、聚焦细节,⾛进内⼼ 镜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情呢?谈谈理由。
(第⼀组) 镜头⼆:“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案上签字的时候,⼿有没有颤抖?”你觉得邓稼先的⼿会不会颤抖?为什么?(第⼆组) 镜头三:“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次井下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家⼗分焦虑,⼈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句话:‘我不能⾛。
课文邓稼先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邓稼先的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邓稼先》的主要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 培养学生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邓稼先》的主要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 培养学生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邓稼先的科技成果,引导学生了解其在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邓稼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技热情。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4.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 分析课文中描述邓稼先科技成果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其在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课文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科普文章。
2. 结合自己的兴趣,调查一位我国科技领域的杰出人物,了解其生平和贡献,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科普文章,评价其对邓稼先生平和贡献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了解其对邓稼先精神的认同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人物传记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挚(友)zhì燕(然勒功)yān (地)壳qiào校(补)jiào 硕(果)shuò宰割zǎi gē筹(划)chóu 彷徨páng huáng 仰慕yǎng mù鲜(为人知)xiǎn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当之无)愧kuì(妇)孺(皆知)rú铤tǐng(马革)裹(尸)guǒ夐xiòng 曛xūn鞠躬(尽)瘁jū gōng cuì(元)勋xūn殷(红)yān 诞(生)dàn 纠(纷)jiū(选)聘pìn (难)堪kān2、释词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试用简短的话语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惘,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以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
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
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四、作业:1、熟读全文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合作探究,赏析全文1、学习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说说邓稼先的生平。
(2)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85年8月……而逝世”3、学习第三部分。
(1)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与邓稼先亲如兄弟的50年友谊与奥本海默17年的同事经历?——为了说明他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更显得真实可信和富有说服力。
(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
——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作者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学习第四部分(1)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5、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3)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
(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
“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5)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文中)(6)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把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情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变联系起来,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结: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