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邓稼先》教案设计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搜集、了解有关邓稼生平事迹及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2、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3、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二、重点难点
1、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2、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我们脑海中浮现中“原子弹”这个词时,你会联想到什么?想到它爆炸的巨大威力?想到它对国防安全的重要,还是想到它涉及的复杂原理?无论我们想起什么,都不能忽略在它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正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安稳。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这是张爱萍将军在悼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核奠基者邓稼先时所写的词,高度概括了其生平及贡献。“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邓稼先》。
(二)人物介绍
杨振宁: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这位战斗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课时:一课时
课题:《邓稼先》
日期:2023年2月22日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德育的渗透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学习他的无私爱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语言素材,渗透“写”的能力的培养。
教材来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这些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梳理邓稼先生平经历,理清标题思路,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品析细节描写,感受邓稼先忠厚平和、纯粹无私、舍己为国等崇高品格。
3.跳读课文,勾画文中对邓稼先评价性的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杨振宁对邓稼先的深情和赞美。
【学习任务】
扫清人物大事记;人物纪录片;人物赞美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布置核心任务)
邓稼先纪念馆展厅设计征集令:邓稼先纪念馆开馆在即,现面向全社会征集展厅布置方案。要求以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作为参考材料,能够让参观者感受到人物的非凡气质,彰显人物的伟大品格,唤起参观者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星路历程厅,人物大事记
星路历程厅将设计“人物大事记”,记录邓稼先的“星”路历程,记录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
活动1:快速浏览全文,筛选主要信息,完成下面“人物档案卡”,并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邓稼先。
尽可能用到下列四字词语: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1)自学,完成“人物档案卡”。
(2)展学: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邓稼先。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准备评价。
预设:邓稼先本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因为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使其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他的一生可谓可歌可泣,他鞠躬尽瘁,至死不懈,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活动2:本文采用较为特殊的结构,分为六个部分,运用了主题式的小标题进行有机组合。每个小标题对应人物的一个大事件,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思考这六个部分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第1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重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运用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重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4.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敬爱、钦佩、怀念的情感。(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写的回忆性文章《邓稼先》。
新课教学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
2.背景链接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掌握生字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n)殷红(yān)无垠(yín)萦带(yíng)日曛(xūn)
兽铤亡群(tǐng)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贡献。
2.学习和掌握与本课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意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电子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2.教学资源:邓稼先的生平资料、课件、多媒体资源。
3.学生用具:笔记本、铅笔、教材。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3.1 导入(5分钟)
介绍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对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 你们听说过邓稼先吗? 2. 你们知道他的贡献是什么吗?
3.2 学习(30分钟)
1.展示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的幻灯片,让学生阅读并
了解他的故事。
2.向学生介绍与本课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
们理解文章内容。
3.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给予解
答和指导。
4.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邓稼
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5.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小组提问和互
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3 梳理和归纳(1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梳理邓稼先对中国科技发展
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4 拓展和延伸(20分钟)
1.让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邓稼先
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
2.设计小组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
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家或发明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
一篇简短的科普文章。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展示,
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选择和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方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
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1.邓稼先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热情讴歌了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表现了他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教材。从写作上讲,点面结合的记叙,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腻描写,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等等,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手法。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物生平,了解传记的特点,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 掌握本文写法,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内涵。(重点)
3.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观看视频:
1964年,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过渡】这些辉煌的时刻,都离不开国防科技专家们的无私奉献。在我国经济极端困难的岁月里,他们在茫茫戈壁荒原,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认识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1.认识人物:邓稼先、杨振宁
2.了解体裁:传记
3.正音正字
【过渡】杨振宁在文中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么一起来读一读《中国男儿》。(学生齐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注意读出气势激情)
《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邓稼先》
教材解读:
《邓稼先》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关于人物精神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理解邓稼先的人物精神上。然后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习课文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人物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好知识强我中华的学习目标。
从人物精神的角度来说,理解邓稼先的“视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样的精神品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从文章的小标题的形式以及文章抓细节突出人物特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然后是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结合来揭示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还比如说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评这几个写作的方法。
教学构想: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读课文的能力,学习作者精心选材,安排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2018,这些人不会回来》和《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这样的资料链接,让孩子们通过课外收集的两弹一星功勋获奖人物的事迹。进一步的理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明确这些国之脊梁的精神风貌。摒弃那些追星,八卦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课文中写了关于邓稼先的几件事,思考作者如何进行选材和安排课文结构的。
3.感受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邓稼先,初步感受邓稼先深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二十世纪中
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出自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之手。这篇文章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结构:《邓稼先》以小标题连缀的结构,变化的句式,描绘了邓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人极大的震撼与启示。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平实、简洁,富有感染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邓稼先的伟大形象。内容要点: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他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邓稼先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邓稼先》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梳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感受邓稼先的人物品格;
3.学习邓稼先的脊梁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包括出生地、成长经历、求学经历、科研经历等。同时,重点介绍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贡献。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人生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邓稼先 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学习邓稼先在科学领域的成就;
3.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邓稼先简介;
2.邓稼先的科学成就;
3.邓稼先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
1. 概述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10分钟)
教师活动:
•介绍邓稼先的基本背景和生平经历;
•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贡献。
学生活动:
•听教师介绍并做记录;
•思考邓稼先的贡献。
2. 学习邓稼先的科学成就(30分钟)
教师活动:
•分析邓稼先在科学领域的成就;
•介绍邓稼先在核武器和导弹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学生活动:
•听教师介绍并做记录;
•提出问题和讨论。
3. 学习邓稼先的贡献(30分钟)
教师活动:
•介绍邓稼先在军事科研和国防建设中的贡献;
•分析邓稼先的科研方法和创新理念。
学生活动:
•听教师介绍并做记录;
•提出问题和讨论。
4. 开展科学实践活动(40分钟)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科学实践计划;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并制定科学实践计划;
•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和实践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不高,因此需要教师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贡献,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部编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传
记文章。文章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长背景、求学生涯、科研工作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展现了邓稼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杰出的科学成就。文章语言平实,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传记文学的特点,如真实、生动、感人等。
但对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大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成长历程,感受其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掌握传记文学的特
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稼先的崇高道德品质和坚定信念,激发学
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传记文学的特点。
2.难点:理解邓稼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五.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邓稼先的成长历程和成功原因。
3.情感教育:通过讲述邓稼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
情。
4.案例分析:以邓稼先的科研工作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核物理学的相关
知识。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
教案是老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详细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WTT为大家搜集的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与。
邓稼先教案篇1
一、教材位置及单元环境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出色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奉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奉献。《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
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进步学生的阅读才能,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的分析^p
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才能,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才能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的。因此确定的目的是:
1、知识目的: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1课《邓稼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邓稼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邓稼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基本要素。学生学会写人物传记。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传记的基本要素。教学难点掌握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
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传记,他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讴歌了邓稼先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今天,我们跟着杨振宁先生一起学写人物传记——追寻人生足迹,点亮精神之光。交代时代背景交代人物的时代背景——将人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突出人物的贡献。邓稼先的时代背景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杨振宁介绍了邓稼先出生的时代背景,他运用对比式的烘托,聚焦式的出场,为传主邓稼先出场提供宏大的历史舞台,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学生习作示例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的父亲出生在四川南充
《邓稼先》教学教案(优秀11篇)
《邓稼先》教学教案(优秀11篇)
《邓稼先》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
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3篇
【导语】《邓稼先》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和开拓者,是我国
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诚真坦⽩,他从不骄⼈,没有⼩⼼眼,⼀⽣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始终在执着地追求,⽆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他鞠躬尽瘁,死⽽后已。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第⼀课邓稼先教案篇⼀
教学⽬标:
(1)知识⽬标:引导学⽣整体把握课⽂,感知、了解本⽂运⽤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物形象的特点。
(2)能⼒⽬标:引导学⽣体会,⽂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的语⾔动作进⾏细致⽣动的描写,从⽽表现⼈物的内⼼世界,并向课⽂学习⼈物语⾔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体会邓稼先献⾝祖国的崇⾼精神,培养学⽣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读懂故事中表现的⼈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的语⾔动作进⾏细致⽣动的描写,从⽽表现⼈物的内⼼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
观看⼀段我国第⼀颗*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家展⽰的是我国在1964年⾄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成就。其中最令⼈瞩⽬,也最令⼈奋的是*与氢弹的爆炸成功。*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任⼈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人物传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挚(友)zhì燕(然勒功)yān (地)壳qiào
校(补)jiào 硕(果)shuò宰割zǎi gē
筹(划)chóu 彷徨páng huáng 仰慕yǎng mù
鲜(为人知)xiǎn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当之无)愧kuì(妇)孺(皆知)rú铤tǐng
(马革)裹(尸)guǒ夐xiòng 曛xūn
鞠躬(尽)瘁jū gōng cuì(元)勋xūn
殷(红)yān 诞(生)dàn 纠(纷)jiū
(选)聘pìn (难)堪kān
2、释词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试用简短的话语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惘,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以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
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合作探究,赏析全文
1、学习第一部分
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