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过剩的成因初探
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与去产能使用注意事项
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与去产能使用注意事项过剩产能是指一定时期、某一行业或者特定产品的产能严重超过市场需求的现象。
在经济发展中,产能过剩常常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因此有效处理产能过剩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产能过剩的成因、影响以及去产能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产能过剩的成因1.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是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例如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转型需求、国际市场波动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市场需求造成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2.投资决策失误:部分产能过剩问题是由于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判断失误所导致的。
投资决策过于乐观、盲目扩张和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等问题,容易导致产能过剩的发生。
3.技术进步引发的需求替代: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能的增长不仅仅取决于市场需求,还受到技术进步所引发的需求替代作用的影响。
当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导致原有产品的需求减少,就可能使得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
二、产能过剩的影响1.资源浪费:过剩产能意味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
这种资源浪费不仅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能过剩将导致市场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从而对整体经济形势产生压力。
特别是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容易加深经济下行压力。
3.企业盈利困难:过剩产能引发的供需失衡将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竞争加剧,从而使得企业利润空间收窄,甚至出现盈利困难的状况。
三、去产能使用注意事项1.精准调控:针对产能过剩问题,政府应当通过精准的产能调控措施,对过剩的行业、企业进行研究分析,科学制定产能去化方案。
2.市场化去产能: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去产能工作,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适度配置。
政府可以采用经济刺激措施,引导投资者积极参与产能转换和结构优化。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一直在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也对整个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产能过剩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
宏观经济政策是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大量的产能过剩。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鼓励企业以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出口为主要目标,这导致了生产能力的过剩。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
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低息贷款实现过度扩张,而不必担心市场需求是否足够。
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重工业向轻工业和服务业转型。
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政策引导,一些重工业产能过剩转向了轻工业和服务业,这导致了新的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而高新技术产业则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了新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技术水平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进行技术进步和创新,这导致了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而市场需求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生产能力的增长。
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
由于技术进步的不平衡性,一些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这也导致了这些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产能过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水平提升。
企业也需要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自身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对策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1%,这也是自2012年4月以来连续43个月出现下滑,其中采掘业同比下降19.7%,原材料同比下降9.4%,加工业同比下降4.1%;规模以上主要产品产量依然处于疲软状态,其中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6%,平板玻璃同比下降8.3%,生铁同比下降3.3%;价格下跌与需求不振也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下滑,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032.4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利润跌幅更是高达40%以上;工业数据持续表现不佳说明我国工业领域中的部分行业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现阶段产能过剩行业往往具有更大的价格下降幅度,产能过剩行业价格的下降会对PPI造成较大的下降压力,而PPI对CPI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因此产能过剩会加大社会整体的通缩风险;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我国对外出口下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下行阶段,地方债务危机限制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内外需求相对不足,这就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的利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利润的减少将导致投资回报的减少并进一步减少国内投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增长;而且随着利润的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会出现恶化,杠杆率也会随之攀升,从而导致相关企业的债务风险加大;当产能持续过剩时,企业的债务风险会向银行系统传导,表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特别是在现阶段的大环境下,银行风险的不断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演化成系统风险;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不仅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进而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而且还有利于降低经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一、产能过剩的定义及评价标准一产能过剩的定义产能过剩是指实际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超过了正常期望水平的状态,其中又可以划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和非周期性产能过剩;周期性产能过剩是指随着经济的衰退,部分行业由于需求萎缩而表现出产能的相对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由于需求量逐渐增加而造成产能的相对减少;非周期性产能过剩是指受经济周期以外其他因素影响的产能过剩,其中又可分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时造成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和受体制及政策影响扭曲市场供求关系时的体制性产能过剩;二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目前对产能过剩的评判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国际上对产能过剩的刻画主要基于产能利用率,衡量的是实际产出与可能获得的最大产出的比值;理论上,产能利用率若低于100%则存在产能过剩,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从投资到运营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受企业对市场预期的影响而采取的行为也会导致产能的波动,因此产能利用率通常会低于100%;按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美国仅在战时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才会高于90%,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对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时又可分为两类方法,一类为调查统计方法,另一类为宏观计量方法;1调查统计方法调查统计方法是在细分行业内选定样本企业,定时调查其生产能力,然后以样本企业在行业内所占的比重来推算出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此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客观,能够真实衡量产能利用情况,但需要对大量的企业进行定期调查,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较高,一般多为政府部门所使用,如美联储公布的产能利用率测算基础大约70%来自美国普查局的工厂生产能力调查数据SPC,25%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和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等部门,5%左右的数据是通过生产峰值的动态测算得出;但有学者认为普查局的调查数据存在周期性偏差且在预测未来产能扩展和工业价格指数变化方面表现欠佳;2宏观计量方法峰值法;沃顿商学院在利用“沃顿指数Wharton Index”测算产能利用率时所采用的方法为峰值法;Klein等学者认为产能规模是一段时间内产出水平的峰值,因此可将此峰值作为潜在产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产能利用率;然而在实际中存在弱高峰问题,即产量达到峰值时的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因此会出现高估产能利用率的现象;成本函数法;成本函数法将生产能力界定为使成本函数到达最小时的产量,将此产量当作潜在产出并与实际产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产能利用率;其中又可分为长期规模报酬是否可变来确定最优产量,当长期规模报酬不变时,则短期成本函数的最低点为对应的最优产量;当长期规模报酬可变时,则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的切点为对应的最优产量;利润函数法;相较于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的企业而言,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不仅仅是基于成本最小化来调整其产量,而更多的是根据市场变化对产量进行调整,即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进行生产,从而确定其最优产量;然而随着对偶理论的兴起和实证方面的便捷,利润函数法逐渐被成本函数法所取代;生产前沿面法;生产前沿面法利用相关的要素投入数据来估计生产前沿面,此生产前沿面即为潜在的最大产出水平,进而可以利用实际产出值与此潜在产出水平求得产能利用率;其中又可分为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DEA方法假设条件相对较少,并不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但是其没有考虑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SFA方法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需要的限制条件相对较多,但是其考虑了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这两种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在实证研究中均有较多的应用;相较于成本函数法和利润函数法,生产前沿面法对潜在产出的测算更为直接且并没有考虑中间投入变量,因此所得结果偏差较小,此方法也被IMF、欧盟经济和金融事务机构等采用;二、产能过剩的原因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的产能过剩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倚仗需求侧,即通过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来带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确实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所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有效的减缓了当时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主的增长方式是以调节经济总量为主,其往往忽视了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投资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未来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但我国消费率并没有相应快速的增长,此时国外需求的萎靡不振也不能很好的消化这部分产能,因此长期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导致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并出现结构失衡的现象;二价格机制扭曲导致的产能过剩价格机制扭曲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不当干预行为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错配;为了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往往会给予相关行业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在企业进行融资时也会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同时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地方政府还会进一步提供低廉的资源价格并默许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环境的破坏;随着政府的不当干预及刺激政策的出台,企业的生产成本被人为的降低并出现过度进入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进而引发产能过剩;三政绩考核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产能过剩为激发地方政府全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引入干部晋升的竞争机制,许多地方政府将GDP及其增长率当作政绩考核体系的核心,这就导致地方政府进行盲目投资,大力推动项目建设,特别是偏好引进重化工业项目,从而带来GDP和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以显示地方政府的政绩;然而这种政绩考核体系一方面会使地方政府仅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引致政府进行不当的干预,从而为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伏笔;四市场退出机制障碍导致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行业会使利润逐渐下降并出现亏损,而当出现亏损时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市场上的供需最终会达到新的均衡,因此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助于对产能过剩的化解;但是在我国市场退出机制并不健全,一方面产能过剩企业的破产倒闭会造成地区产值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同时还会增加地方的失业人数并有可能导致地方动荡,从而影响该地区的政绩,因此地方政府并没有动力来促使相关企业破产倒闭,有时甚至会阻止企业的退出,这就致使产能过剩的企业变成僵尸企业;另一方面,银行为了避免出现巨额的不良贷款,债权银行会继续向僵尸企业授信,从而进一步妨碍了产能过剩企业的退出;三、产能过剩的化解对策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需求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果已逐渐减弱,同时造成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同时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供给,从而导致供需错位情况的出现,因此需要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及投入力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产品结构向高、新、尖方面提升;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推动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逐渐放开政府对资源性要素的价格管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清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而正确反映资本形成成本;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依靠市场力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优化政绩考核体系;我国已经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反映传统工业化发展理念的以偏重经济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此需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这就需要在现有指标体系中淡化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的作用,重视文化教育、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健康状况等与民生方面有关的考核,加大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污染、城市绿化率等与生态环境指标有关的权重,同时应加强技术进步、研发投入、科技成果等与科技创新指标有关的评价;四建立产能过剩预警机制降低企业信息不完全的程度可以引导企业对市场的预期,合理的做出投资和生产决策,从而减少投资不合理以及盲目扩张等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政府提高产能利用率的数据收集和发布工作,强化信息的获取和披露,建立健全产能过剩指标体系,完善我国产能利用率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我国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一、投资过度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大量投资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导致了产能的快速扩张,而市场需求并没有跟上。
在房地产领域,大量的楼盘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政府干预
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产能扩张进行了干预,通过财政刺激、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进行投资扩张。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过度扩张,追求规模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技术进步
中国的技术进步也是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技的进步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导致了企业不断增加产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种产能过剩就会形成。
四、金融体系问题
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银行信贷过于宽松,导致了企业获得融资的成本较低,进一步鼓励了投资扩张。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不惜提供大量贷款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投资,这也是产能过剩的一个因素。
五、市场竞争不充分
中国的市场竞争环境相对不够充分,一些行业存在垄断或垄断倾向。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过度扩张,而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需求。
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保护性的做法,通过限制外来企业的进入,进一步扩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投资过度、政府干预、技术进步、金融体系问题以及市场竞争不充分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市场化改革,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扩张和浪费资源。
政府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消化过剩产能。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原因引言:资本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体制,而生产过剩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常见的问题。
生产过剩指的是在市场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商品的生产量超过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本文将探讨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当技术进步过快时,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产能增长往往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
生产者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断提升生产力,导致商品过剩。
二、市场竞争和低成本生产资本主义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企业常常采取规模扩大和技术创新等手段。
然而,当多家企业采取相同策略时,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供应量会大幅增加,导致生产过剩。
三、消费需求不足资本主义经济中,消费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当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无法跟上生产能力的增长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四、金融泡沫和投资过度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市场的繁荣往往推动了生产过剩的形成。
当金融市场存在过多的投资资金时,投资者往往会将资金投入到各个行业,导致某些行业产能过剩,最终引发生产过剩。
五、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生产过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生产者往往难以准确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无法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导致商品过剩。
同时,消费者也难以全面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导致市场需求无法准确反映在生产中。
六、国际贸易失衡国际贸易的不平衡也是导致生产过剩的原因之一。
某些国家出口过剩,而其他国家进口不足,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过剩。
这种贸易失衡不仅会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还会加剧生产过剩的问题。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生产过剩对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生产过剩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可能引发企业倒闭和失业问题。
其次,生产过剩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进而引发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此外,生产过剩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的情况。
近年来,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产生了负面影响。
产能过剩的成因十分复杂,主要涉及经济、政策、产业和市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之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衡。
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过于注重投资和扩张性,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而过度投资于一些传统产业,使得这些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衡也表现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过度宽松,促使了资金的过度聚集和投资过度冗余,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成因还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水平滞后有关。
我国传统制造业过剩严重,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产能严重超出了市场需求,造成了恶性竞争和利润下滑。
这些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品结构陈旧,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还与市场机制不完善和资源配置扭曲有关。
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当地产业的发展,通过扶持补贴等手段来维持行业的发展,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加剧了产能过剩。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使得市场的资源配置发生了扭曲,产生了产能过剩问题。
金融体系的不合理和金融风险的加剧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成因之一。
在中国,由于金融体系过度侧重于信贷的流动性和数量,而忽略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
很多企业往往通过贷款来扩大产能,而不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
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动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之一。
面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和市场环境的不稳定,一些中国企业过分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忽视了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力的提升,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产能过剩的原因和对策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对GDP增长的过度偏执导致的盲目投资及重复建设GDP和税收“政绩”在作怪。
在中国,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既是工业化超速推进的附属产物,同时也是人们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必然结果。
尤其是从地方利益来看作为促进GDP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上大项目不仅是资本追逐的重点与热点,更是地方政府难以抑制的冲动与喜好,特别是在危机时期,由于政府启动了大规模投资,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大规模的贷款,使得地方政府放弃了市场规律,过度追求投资,以达到实现GDP增长的目的。
在大项目上马的同时,传统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却因为涉及到财税减少、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多种问题而踯躅难行。
“两高一资”行业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A省能做,B省和C省也能行。
只要投钱,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门槛,更不需要什么“环保”成本,这样的项目只要投产,便可以达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它不但可以猛然做大“地方政绩”(GDP),同时还可以显著增加“地方金库”(税收)。
因此,一旦发现来钱快、易进入的项目,全国各地便纷纷上马,大搞重复建设,他们只要任期内的GDP和税收“政绩”能短期见效,而不管现在和将来的环境污染与产能过剩。
这正是纯粹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2、国际金融危机后为拉动中国经济缺乏监管而导致的盲目投资及重复建设自金融海啸以来,我国政府连续推出“四加一”的政策药方来解救中国经济:即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方案》,汽车、家电、建材下乡,银行信贷6成做基础建设,以及2010年7月21日推出的在未来十年,动用5万亿开发新能源。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同时也带来的严重的产能过剩。
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在这里大绝大部分是在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来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
以船舶行业为例。
从2000年到2010年底,我国造船工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劳动力优势与产能优势令我国造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使我国成为造船大国。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降低的现象。
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成因相当复杂,它既涉及到宏观经济结构问题,也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政策执行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并探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
一、宏观经济结构问题产能过剩是宏观经济结构问题的一种表现。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以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为主,制造业的产能快速增长,但同时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
这导致了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
而且,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政府鼓励投资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不断扩大产能规模,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拥有更多的生产能力,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相对不足。
这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一些地区的产能过剩。
二、企业生产经营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跟风,盲目扩张产能规模,甚至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顾风险,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一些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足的情况下,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行业产能过剩,资源浪费。
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组织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产能规模超过市场需求,产生浪费。
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和市场预测等问题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
三、政府政策执行问题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策执行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吸引外资,采取了大规模的投资政策,鼓励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规模,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
这导致了产能的过剩。
政府在宏观调控中也存在政策失误,一些行业过度受到政府扶持,导致市场产能过剩。
政府在监管和审批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产业产能过剩。
政府政策执行不力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中国经济中的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所导致的现象。
它的成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过度投资是中国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大规模地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扩张,投资规模庞大。
这导致了工厂和设备过度建设,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凸显。
尤其是在一些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和水泥等,由于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需求增长放缓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驱动,而内需增长相对较弱。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放缓,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增长逐渐趋缓。
国内消费需求也出现下降趋势,导致市场需求容量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加剧。
行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中国过去主要发展了一些传统重工业,如钢铁、煤炭等,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缓慢,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扩大,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
金融体系对产能过剩的促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金融体系过度宽松,银行对于投资项目的审查不严格,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一些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大肆扩张生产能力,但实际需求并不足够,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
政府干预和管理不当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中国政府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大规模的投资和扩张政策。
虽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缺陷。
政府部门对于项目的审批过于宽松,监管不力,导致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过度投资、需求增长放缓、行业结构不合理、金融体系问题和政府管理不当等。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进行供需结构调整、加强监管和管理,以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原因一、供需失衡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供求关系是决定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
当供大于求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
这种供需失衡往往源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过度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产品供应过剩。
二、技术进步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企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
然而,技术进步也带来了生产能力的过剩,因为相同数量的劳动力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导致供应超过需求。
三、市场饱和市场饱和是指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已经达到或接近其最大限度,无法再继续增长。
当市场饱和时,企业为了寻求增长,会通过降低价格、加大宣传等手段来刺激消费,导致供应过剩的局面。
此外,市场饱和还会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加大了生产过剩的风险。
四、金融泡沫金融泡沫是指市场上资产价格出现过度上涨,并伴随着投机行为和过度杠杆化的现象。
当金融泡沫破裂时,资产价格会急剧下跌,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导致生产过剩。
这是因为在泡沫破裂后,企业往往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压力,无法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导致供应过剩。
五、消费能力不足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者的购买力对产品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产品供应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消费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产品供应过剩。
这种情况往往与收入分配不均有关,富人的消费需求有限,无法填补整个市场的需求缺口。
六、外部冲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受到外部冲击时,也容易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
例如,国际贸易摩擦、自然灾害等都会对经济造成冲击,导致产品需求减少,从而引发生产过剩。
总结起来,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原因有供需失衡、技术进步、市场饱和、金融泡沫、消费能力不足和外部冲击等。
这些原因相互作用,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生产过剩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调控市场、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加强资金监管等手段来促进供需平衡,避免生产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摘要】中国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行业的失衡发展、外部环境变化以及管理不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导致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一些优势产业的过剩产能问题。
产能过剩行业的失衡发展是产能过剩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外部环境变化也对中国产能过剩造成了一定影响。
管理不善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存在。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继续优化宏观经济政策、深化结构性改革、调整产能结构、加强市场监管,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实现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本解决。
【关键词】中国产能过剩、宏观经济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行业、外部环境变化、管理不善、成因分析1. 引言1.1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供给的生产能力高于市场需求的情况。
产能过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还会加剧行业竞争,最终可能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和产业结构偏差。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寻求有效解决之道。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导致的中国产能过剩是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往往采取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投资政策,导致了许多行业产能的过剩状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推动了产能升级和优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
产能过剩行业的失衡发展是中国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些行业过度扩张,生产能力过剩,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外部环境变化也对中国产能过剩造成了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因素都加剧了我国产能过剩问题。
管理不善导致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存在,过度依赖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等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有效解决之道,推动产能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成因、风险及调控措施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成因、风险及调控措施分析连续多年流动性过剩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资金短缺的时代。
在GDP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日渐紧密的今天,各种宏观经济措施和政策思路都可能面临着全新的转变与挑战。
如何在“钱”多了的情况下,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危机之覆辙,如何能够利用好当前充裕的流动性,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升级的关口,正在成为宏观经济部门考虑的重点。
标签:流动性过剩结构失衡风险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是指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必需。
衡量流动性过剩的重要指标是银行的存贷差。
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末,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除此之外的所有储蓄)、M1(现金与活期存款)、M0(流通中的现金)分别为42.3万亿元、15.1万亿元、3.04万亿元,存贷差超过14.07万亿元,这说明大量现金正在被企业和居民所持有。
从M2/GDP指标的增速来看,2004-2006年分别是14.7%、17.6%、16.9%,2007年上半年则是17%,说明货币流动性在加强,广义货币M2的增长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
按照全球经验数据,如果M2/GDP指标的增速超过了10%,就表明经济运行中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目前我国大量储蓄资金闲置,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是否能够控制好流动性过剩,将是今年中国经济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1.国内因素(1)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存差越来越大;二是银行存贷比越来越低;三是超额准备金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也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问题。
一边是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紧张;一边是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另一边则是医疗、教育等部门严重的投资不足。
浅议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
我 国 产 能 过 剩 的 现 状
宏观 经 济 政 策 调 控 、 培 育创 新 氛 围完 善 金
融 服 务 等 方 面 去 应 对 关键词 : 产 能过 剩 ; 地方保护 主义 ; 宏
◆ l I l◆ I ◆ I I I ◆ I ◆ ◆ ◆ … ◆ ◆ d l l  ̄ I [ 1 l ◆ ‘◆ - ● q l , ◆ ●
伴 随 着 全 球 经 济 增 速 放 缓 以 及 我 国 煤 炭 产 能 利 用 率 只 有 7 8 . 8 %。
经 济 进 入新 常 态 . 我 国 多 个 行 业 产 能 过 剩
国 家 发 改 委 与 中 国 汽 车 工 业协 会 、 中
的 问题 日益 突 出 。 传统行业中钢铁 、 煤炭 、 国 汽 车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共 同发 布 的 中 国 汽
推 动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 致力于 “ 去库存 、 年) 认为 。 截至 2 0 1 5 年年底 . 全国煤炭总规
身缺 陷 、 经济周期波动、 地方保护 主义 、 宏 去产能 、 去杠杆 、 调结 构 、 补短板 ” 。 化解产 模 5 7亿 吨 , 其 中. 正 常 生 产 及 改 造 的 煤 矿
阶段 . 我 国 经济处于新 常 态. 正 在 进 行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调 整 和 换 档 升 级 在 这 此 背景 都 出现 了产 能 过 剩 的现 象 . 电力 行 业 也 呈
过 剩 的 形 成 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 包括 市场 自
下. 我 国部 分行 业 出现 了产 能 过 剩 产 能 现 了产 能 过 剩 的 苗 头 。 我 国政 府 当 前 正 在 调 查分 析 及 市 场 前景 预 测 报 告 ( 2 0 1 6  ̄ 2 0 2 0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过剩于市场需求的状况。
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逐渐形成了各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对企业和行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产生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忽视了内需的发展。
这导致了一些行业过度扩张,产能过剩严重。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由于投资过度,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
政府对传统行业过度补贴与支持,也使得产能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与减缩。
中国需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对消费和服务业的支持,降低对制造业的投资,减少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的产能过剩与企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有关。
许多企业在市场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扩大规模。
这是由于许多企业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增加产能,扩大规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追求规模扩张的做法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
这就需要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产能过剩与技术进步不匹配也有关。
中国的一些行业在技术水平上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国内市场产生了过剩的情况。
中国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的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提升行业竞争力,减少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的产能过剩还与市场监管不力有关。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了价格战、恶性竞争等手段,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加剧。
政府部门在市场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需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
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是产生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一些行业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
特别是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产能过剩成为一个日益严重而普遍的问题。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1.1 产能扩张过度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许多企业不断扩大产能。
然而,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过度投资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1.2 技术进步推动产能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了产能。
然而,技术进步的速度往往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因此产能过剩问题难以避免。
1.3 不合理的产业政策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扶持制造业,采取了过度的产业政策,例如提供补贴、减税等措施。
这样一来,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减小,进一步刺激了产能的扩张,从而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
二、解决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方案2.1 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应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过剩产能的产生。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环保的领域发展,促使制造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2.2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向高端制造业升级,从而提高更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比重。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创新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3 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减少市场垄断现象,促进公平竞争。
制定相关标准和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成果,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4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扩大出口市场,减缓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压力。
可以进行贸易合作、技术交流、生产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产能过剩深层原因探讨分析
我国产能过剩深层原因探讨分析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叠加,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
工业产能过剩情况到底有多严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没有化解办法?一、产能过剩有多严重?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在大部分工业行业普遍存在。
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仍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尤为突出。
201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1.9%、73.7%、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同时,上述行业还有大量的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矛盾呈日益加剧之势。
二、产能过剩的危害已经显现了吧?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效益下滑。
2012年,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企业亏损面分别为28.2%、34.9%、27.8%、35.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04%、-0.29%、6.63%、0.14%,同比分别降低1.37、3.64、4.68、3.8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
其中,1至2月份平均下降1.6%,3、4、5三个月分别下降1.9%、2.6%和2.9%,降幅逐月扩大。
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0.6%。
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竞争范围。
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三、产能过剩原因何在?造成目前产能过剩的并非完全是市场因素,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深层次原因。
一是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扭曲了投资行为。
由于一些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能有效发挥。
同时,一些地方通过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供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等方式招商引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投资决策。
产能过剩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产能过剩的成因和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渐面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而产能过剩不仅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因此,如何深入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是当前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一、产能过剩的成因1、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主要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有关。
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个人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些行业销售难、库存高的情况。
2、生产技术落后一些产业生产技术落后,导致了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在同行业内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因此,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大规模的产能来抢占市场份额,这就导致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3、盲目扩张一些企业因为看中了短暂的利润,就盲目进行扩张,过度扩大产能规模,形成竞争态势,结果导致了产能过剩。
同时,这些企业在盲目扩张的同时,忽略了产品质量、管理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投入,导致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二、对策研究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主动调整过剩行业的产能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和产能布局的升级,可以实现转型和升级,推进工业文明的发展。
这需要政府在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资本向优选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高附加值等方向投入。
2、升级生产技术升级生产技术是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实现效益提升。
此外,在生产中引入绿色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需要价格竞争,更需要质量、信誉、服务等方面的竞争。
因此,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是防止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包括建立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对产品质量进行认证等措施,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处于资本短缺阶段,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资本开始积聚,资本的积聚极大地激发了产能发展。
当前,产能过剩己走过结构性阶段,开始在第一、二产业表现出全面性过剩的趋势,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一起来看看。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一)国际原因。
1,逆经济周期的货币超量刺激。
世界经济客观存在周期性波动,在世界经济处于波谷阶段时,货币刺激成为世界各国普便采用的干预手段。
在这一大背景下,当前世界产业经济,被超量货币刺激而进入全局性生产过剩时期,中国经济无可避勉地被世界经济过剩格局深度影响,这是中国产能过剩国际原因。
2,经济板块深度博弈。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竞争进入新阶段,世界贸格局深度变化,美欧开始以贸易避磊与中国展开竞争,美国推进TPP,把贸易避磊推升到新的高度,这种动向深度影响了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体系,使国内经济步入整体产能过剩的新时期。
3,国际产业比较优势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因劳动力成本低,中国吸纳了超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埋下了劳动密集型产能过剩隐患,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能的过剩逐步显现,随着国际分工的格局的调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中国产业升级的内在需要的迫切性增强,进一步凸显了旧产业分工格局下的落后产能过剩。
(二) 国内因素。
1,资本过剩极大激发生产力。
当一种大宗产品的技术门槛被突破后,这类产品就很快形成产能过剩,通用工业生产技术的成熟,资本的过剩,大规模投资成为常态,二者力量叠加,极大的推进了产能发展,导致绝对产能过剩。
2,存在收入抑制与消费不足。
产业与人才不配称,对就业率和收入的抑制。
中国的经济生态中,高、中、低端产业三个圈会长期共生,中国的劳动力资源生态中,高、中、低端人才三个圈也会长期共生;经济生态与劳动力生态二者存在不配称性,产业的升级需求超越了人力资源的升级速率,产生高层级对低层人力资源的就业踩踏,导致了低端人力资源就业的不充分性,影响了低层人士的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 相 对 的 过 剩 , 低 收 人 水 平 下 的 过 剩 , 多 年 来 重 复 投 是 是
改革开放前 的水 平。19 9 7年达到新的谷底 。 乡居 民收人比 城
为 24 :, 于 改 革 开 放 前 的水 平 。 19 .71 小 9 7年 后 城 乡 居 民 收 人 差 距 开 始 加 速 扩 大 , 0 5年 扩 大 到 33 1这 是 改 革 开 放 历 20 _: ,
一
差 距 经 历 了 由 迅 速 缩 小 到 逐 渐 扩 大。 由逐 渐 扩 大到 逐 渐 缩小 . 再 由 逐渐 缩小 到 加 速 扩 大 的发 展 过 程 。9 8年 城 乡居 民收 人 17 比 为 2 71( . : 以农 村 居 民 收 人 为 1,9 5年 达 到 历 史 最 低 点 5 )18 为 1 :,9 4年 达 到 顶 峰 , 乡 居 民 收 人 比为 28 :, 过 了 . 1 19 8 城 . 1超 6
情 况 更 加 明 显 。 按 不 变 价 格 计 算 。9 0 2 0 19 ~ 0 3年 我 国 人 均 G P年 均 增 长 82 D .%。而 同 期 城 镇 居 民 消 费 年 均 增 长 6 % . . 6
多地将今后 的生活保障 和改善子女教育 寄托于储蓄的增加 , 由此便导致 即期 储蓄倾 向的提高 和消 费倾 向的降低 , 得总 使 供 给 的相 当 一 部 分 相 对 于居 民 的 即期 消 费 需 求 发 生 过 剩 . 加 重 了 总需 求 小 于 总供 给 的 矛盾 。9 6年 以来 人 民银 行 先 后 数 19 次 降息 , 旨在刺激 消费 , 但实 际情况却是 居 民储 蓄存款 不减 反增 。20 0 4年 末 ,我国城乡居 民储蓄存款余额 已近 1 2万亿
业 缺乏政策支 持 , 流通体 系的发展 相对滞 后 , 制约 了消费的 进 一步扩大。这主要表现在 : 一方面是 现代流通 占流通产 业
城 乡 居 民收 人 分 别 高 1 . 6和 5个 百 分 点 。20 0 3年. D 比上 GP 年 增 长 93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人 和农 村 居 民 人 均 纯 - % 收人分别增长 9 %和 4 % , 别 比 G P增 长 率 低 03和 5个 3 分 D .
年 价格 计算 ,9 0 2 0 19 — 0 3年 GD P年均增长 l . 53 %,而居 民消
费 总量 年均 增 长 1 %. 民 消 费 增 长 比 G P增 长 慢 1 3 居 D . 5个
革 、 房 制 度 改 革 、 疗 保 障制 度 改革 、 育 体 制 改 革 以及 政 住 医 教 府 机 构 改 革 的实 施 , 们 的 谨慎 动 机 逐 步 强化 。面对 未 来 “ 人 改
维普资讯
经 济 纵 横
— ■ 詈 刘 丽 茹 王 长 江
一 9 7年 , 过 一 番 成 功 的宏 观 调 控 之 后 , 国 经 济 . 9 经 我
城 乡 居 民 收 人 水 平 差 距 继 续 扩 大 。2 0多 年 来 。 乡 居 民 收 人 城
一
史上城 乡居 民收人之 比名义上 的最 高值 , 这反 映出居民内部
收 人 分 配 差 异 , 别 是 贫 富 差 距 的 基 尼 系数 , 能 在 持 续 扩 特 可
大。
、
19 9 0年 以 来, 民消 费 增 速 长 期 慢 于 G P增 速 。按 照 当 居 D
3 众 对 未来 “ 革 支 出” . 公 改 预期 的 增 强 。 随 着 国 有 企业 改
4缺 乏 系统 的 流 通 产 业扶 持 政 策 。 流 通 体 系 发 展 相 对 . 且 滞 后 。 期 以来 , 于 受 “ 产 决 定 论 ” 想 的影 响 , 国在 制 长 由 生 思 我 定 经 济 政 策 过 程 中 存 在 着 重 生 产 、 流 通 的倾 向 , 流 通 产 轻 对
资, 结构失衡 的结果 。 在这种低产业结构下 。 加之改革形成 的
预 期 导 致 了 目前 的有 效 需 求 不 足 , 而使 得 货 币 政 策 的 作 用 从
效率低下 。综合考虑各种 因素 , 阶段我 国出现过剩的原因 现
主要 体 现 在 以下 几 方 面 : 消费 需 求 增 长 速 度 偏 低
l 顺利实现“ 软着陆”出现了“ , 高增长、 低通胀” 的经
上 济 运 行 情 况 , 此 , 国经 济 告 别 了 “ 缺 经 济 ” 从 中 短 的 时代 。 之 而来 , 们 的经 济 生 活 却 面 临 这 样 一 个 难 题 : 求 随 我 需 严 重 不 足 , 济相 对 过 剩 。从 目前 情 况 看 国 的经 济 过 剩 是 经 我
革 支 出 ” 心 理 预 测 . 收 人 增 长 趋 缓 的情 况 下 。 们 越 来 越 的 在 人
百分 点 。特 别 是 2 0 0 0年 以后 ,居 民 消 费 连续 4年 慢 于 G P D
的增长 , 年平均增速差距 多达 2 3个百分 点。不仅居民消费 ~ 总量 增 速 缓 慢 , 均 居 民消 费 水 平 提 高 速 度 慢 于 经 济增 长 的 人
兀 。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年 均 增 长 56 .%.城 乡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年均 增 长 比 G P增 长 分 别 低 1 D . 和2 6个 . 百 分 点 。 那 么 , 什 么 会 6个 为 出 现 消 费需 求 速 度 偏 低 的 问题 呢 ? 笔 者 认 为 , 主要 原 因 是 : 1 城 乡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人增 长 趋缓 。统 计 资料 显 示 . . 19 ~ 0 3年, D 9020 G P年 均 增 长 93 ,而 城 镇 居 民 可 支 配 收 人 . % 仅 增 长 77 , 民人 均 现 金 收人 增 长 43 . 济 增 长 速 度 比 . 农 % . 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