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站室内设计时代特征论文

合集下载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直接影响着乘客的
出行体验和城市形象。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地铁站设计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更要考虑到人文关怀和城市美学,让乘客在地铁站内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文化底蕴。

首先,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应该体现出便捷和高效。

地铁站的布局应该合理,
出入口位置要方便乘客的出行,站厅和月台之间的换乘要设计得简洁明了,让乘客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

此外,地铁站内的标识系统也要清晰明了,让乘客能够轻松找到自己的出行线路。

其次,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还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在地铁站内设置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同时,地铁站内的座椅、休息区等舒适设施也要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让他们在等车或换乘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休息和放松。

最后,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还要体现出城市美学。

地铁站的装饰和艺术品的设
置要与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相契合,为乘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地铁站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总的来说,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要以便捷高效、人文关怀和城市美学为核心,
为乘客提供舒适愉悦的出行体验,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一份文化底蕴和美丽风景。

希望未来的北京地铁站设计能够更加贴近人民生活,为城市交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是中国首都的交通骨干,承载着数百万市民的出行需求。

而地铁站作
为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对于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理解,不仅关乎城市形象的展示,更关乎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便利性。

首先,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要充分考虑到乘客的出行需求。

在站点设置上,需
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场所,以便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或到达目的地。

同时,地铁站的出入口设计也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和市民出行的便利性,避免出现出入口过于分散或难以找到的情况。

其次,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还要注重乘客的出行体验。

站台的宽敞和明亮、通
风良好、设施齐全是保障乘客出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此外,站内的标识系统也要清晰明了,方便乘客找到出口和换乘通道,避免迷路或走错方向。

最后,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还要注重安全保障。

站内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设
施要得到充分考虑,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同时,地铁站的设计还要考虑到乘客的人流量和行为习惯,避免出现拥挤和混乱的情况,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总的来说,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理解需要从乘客出行需求、出行体验和安全
保障三个方面来考虑。

只有充分理解并贯彻这些设计理念,才能够打造出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的地铁站,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对于城市的交通运
行和居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应当体现出人性化、便利性、安全性和美观性四个方面。

首先,人性化是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重要方面。

地铁站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乘
客的舒适感和便利性,例如设置无障碍通道、舒适的候车区域、清晰的导向标识等,以确保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出地铁站,并且在站内能够轻松找到目的地。

其次,便利性是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关键。

地铁站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乘客的
出行需求,例如设置便利的换乘通道、合理的站点布局、便捷的票务系统等,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安全性是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重要内容。

地铁站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乘客的安
全需求,例如设置有效的紧急疏散通道、安全的站台屏障、完善的监控系统等,以确保乘客在地铁站内能够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最后,美观性是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重要方面。

地铁站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城
市形象和乘客的舒适感,例如设置美观的装饰元素、合理的灯光设计、清新的空气环境等,以提升地铁站的整体形象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总的来说,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应当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
安全保障,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只有这样,北京地铁站才能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的服务。

地铁车站装修设计论文

地铁车站装修设计论文

基于对地铁车站装修设计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铁日益成为了人们在大城市的交通工具,而地铁车站的装修设计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地铁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地铁车站建筑装修标准与原则、车站空间功能分配和车站装修设计考虑三大要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地铁车站;装修标准;设计原则前言伴随着城市经济和生活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我国的地铁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

地铁车站内部装饰装修和城市综合开发将密切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当然,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其适当的规模。

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地下环境和更具特色的中国地铁车站建筑,将是我国建筑师为之奋斗的任务之一。

1地铁车站建筑装修标准与原则1.1装修标准地铁室内装饰设计是与其他公共建筑是不同的,由于特定的环境,特殊的功能要求和具体的结构形式,使地铁车站的装修慢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地铁站建筑装修标准是根据国家的政策对经济形势、施工期间、该市的具体情况来设定的。

为特定的站,主要是根据车站规模的决定,通常基于站将分为一级站(大站)、二级站(中等站)、三级站(小站)级别不同,装饰类应该是不同的,车站级位于市区人口集中,更多的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城市的中心能代表城市的外观和时代特征,因此,应该布置级站得更高。

普通站二站,它们的装饰是一个普通的3级标准站位于城市郊区,在一个小规模的更多的交通站,装修标准低。

1.2设计原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装饰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当考虑到潜在的问题,并做好设计方案。

所以你如何装饰一个地铁站的设计?主要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方便乘客使用安全;适应火灾的要求。

装修材料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如不可燃、防潮、防腐、坚固耐用的装饰材料,易于清洁,环保的材料,应便于施工和维护;便于操作和维修,降低经营成本;经济、耐用、就近取材。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装修设计应着眼于细节,因为细节的装饰装修设计直接决定了该站的成功或失败,应该从统一规划的细节,分期整体构件的设计。

北京地铁站点设计空间传达效果研究

北京地铁站点设计空间传达效果研究

北京地铁站点设计空间传达效果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出行方式的变化,广大都市居民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地铁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而对于地铁的站点设计来说,除了运输功能,空间传达效果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站点建筑的外观设计应该包括有吸引力的外立面、标志性地标和长久耐用的结构等特点,从而使其在视觉上产生瞬间反应。

通过充分地利用自然光线和照明设计可以实现更好的传达效果。

幽暗和狭小的空间经常会使人会产生恐惧心理,反之更宽阔和明亮的空间则会给人以积极的感受。

因此,在地铁站点的空间设计方面需要注意站点建筑的统一性可读性和美观性,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美好的使用体验。

其次,站点内部应该是结构清晰,容易辨识,方便出行。

空间布局应该合理,可以满足车站出入的高峰期及非高峰期的需求,为广大乘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站点还应该有良好的人流移动流线,以及顺畅的换乘通道。

车站内部的设计应该易于维护和保修,并且材料选用应该经济实用,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要求高。

第三,地铁站点的设计应该根据当地文化和地域特点来设计,将地方精神和文化特色融入其中。

例如,北京环球度假区地铁站的墙面运用了典型的北京元素,如胡同,四合院和紫禁城等,合理地展现了北京文化的各种元素。

同理,在平遥古城地铁站的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木头元素和夯土墙,这些元素与平遥古城的宁静特色相符合,使乘客在出行之余也能文化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乘客在车站安全感和归属感。

除此之外,站点设计中还可以结合地铁线路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群体的需求,选择合理的视觉语言和装饰元素,从而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例如,学术水平较高的大学城地铁站建筑内,可以发挥校园特色,采用大学文化文化元素,以及科技元素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出行环境。

总之,地铁站点的设计空间传达效果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外形、内部空间、人流量控制、文化特色等方面。

站点的空间传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在使用中的感受,并对地铁的形象和整个城市的美誉度产生影响。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空间设计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空间设计
地铁车站室内设计的发展经过了3个阶段: (1)初期阶段——以基本运输功能为主,不追求空 间感受的地铁空间。
(2)发展阶段——以功能为主并且对空间进行基本 装饰的地铁空间。
(3)成熟完善阶段——不仅能满足基本的运输功 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同时注重高科技信 息化,而且还十分强调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力求通过运 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多种艺术处理的方法,为乘客 创造出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的地下交通环境。
1.地铁空间特点 地铁空间作为室内公共空间的一种典型形式,除了 具有一般公共空间所拥有的功能性、科技性、艺术性、相 关性等共性外,还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性。 自从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诞生在英国伦敦 以来,地下铁路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车站设计也 越来越丰富完善。 地铁车站一般布置成上下两层,通常由站厅层、站 台层、站台下管廊、轨行区、设备及管理用房、地面出 入口通道、地面风亭及通风道等组成。其中站厅层和站 台层是车站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核心区域,也是我们要重
18
19
新北京交通建筑 /NEW BEIJING TRAFFIC BUILDING
18 北土城站站台柱子 19 森林公园站站台屏蔽门 20 北土城站站厅艺术墙
20 89
21
22
90
世界建筑 2008/08
23
24
25
21 奥林匹克公园站地面拼花 22 森林公园站站厅楼梯口
23 森林公园站出入口标识 24.25 奥体中心站站台实景

10
86
世界建筑 2008/08
1275.0mm
11 1100.0mm
830.0mm
575.0mm
575.0mm
灯具或穿孔板 枝条
树冠 12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是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是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是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

北京地铁作为中国首都的交通骨干,其地铁站的设计理念一直备受关注。

北京
地铁站的设计理念以“安全、便利、舒适、美观”为核心,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城市交通设施的特点和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首先,北京地铁站的设计注重安全性。

地铁站的出入口设置合理,紧急疏散通
道畅通无阻,消防设备齐全,保障了乘客在地铁站内的安全。

同时,地铁站的设计还考虑到了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其次,北京地铁站的设计追求便利性。

地铁站内设置了便民设施,如无障碍通道、电梯、扶梯等,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和行李较多的乘客出行。

此外,地铁站的导向标识清晰明了,乘客可以轻松找到出入口、候车区和换乘通道,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效率。

同时,北京地铁站的设计追求舒适性。

地铁站内的通风、采光、温度等环境因
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调节,确保乘客在地铁站内的舒适感。

此外,地铁站内的座椅、候车区等设施也经过人性化设计,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

最后,北京地铁站的设计追求美观性。

地铁站的装饰风格、色彩搭配、艺术装
饰等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地铁站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同时,地铁站内还设置了文化墙、展览馆等,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为乘客提供了文化艺术的享受。

总的来说,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了乘客的安全、便利、
舒适和美观需求,为城市的现代化交通设施树立了典范,也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利的出行体验。

希望未来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能够不断创新,为城市交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地铁车站内部装修设计浅谈

关于地铁车站内部装修设计浅谈

关于地铁车站内部装修设计浅谈发表时间:2020-12-01T08:40:15.731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18期作者:顾彩玉[导读] 伴随着城市经济生活的发展和思想的更新,地铁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地铁车站内部装饰将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并要根据需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条件来确定其规模,以营造良好的地下环境和更好的车站建筑,让车站建筑更具生命力。

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9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车站装修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论述了地铁车站内部空间装修和装饰设计的装修标准,接着分析了车站内部空间分布设计,最后对地铁车站内部空间装饰设计及改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铁车站;装饰;设计引言:伴随着城市经济生活的发展和思想的更新,地铁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地铁车站内部装饰将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并要根据需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条件来确定其规模,以营造良好的地下环境和更好的车站建筑,让车站建筑更具生命力。

1车站装修设计原则(1)车站装修设计的总原则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方便、快捷。

(2)根据线路的环境特点、历史背景和车站形式,车站装饰设计应采用统一的设计表现手法,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饰材料,消除地下空间的压抑和沉闷。

每个车站既要统一,也要有个性体现。

(3)导引指向系统和广告系统。

根据站内外功能和运行的需要,全线应设置足够的导向和标志(包括站区500米范围内的区域),引导乘客在站内外有序流动。

引线、标志尺寸、内容、符号、字体和颜色应明亮、易懂、优雅和现代。

广告系统应在概念设计中结合线路的特点,进行统一设计。

(4)车站内部空间的立体设计。

根据客流趋势,自动扶梯区的三维空间也是乘客视觉享受的重要区域。

靠近乘客的墙壁圆柱体是视觉感知的焦点,可以在墙壁上装饰图案或文字信息,而天花板、地板等敏感度较低的区域可以使用功能性设备,可以安装更多的设备。

2地铁车站内部空间装修和装饰设计的装修标准随着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网络也在扩大,范围也在扩大,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出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铁站室内设计的时代特征摘要:地铁因为其建设持久性成为一种能体现不同时代特征的建筑。

而“时过境迁”又是一种不变的社会现象,因此,地铁站的室内设计也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希望通过地铁空间设计的发展变化来追寻“时代”的变迁,并从这种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中去找寻一些东西,关于设计也关于态度。

关键词:北京地铁站室内设计时代价值观abstract: the subway station has become one kind of architecture which reflec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ges because of its enduring construction. circumstances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time. so the interior design of subway station has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different ages. in this thesis, i try to expose something, which is about design or the attitude, by tracking the path of subway station interior design change.keyword: beijing subway station, interior design, times, value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地铁站室内设计的时代性现代社会,地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会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地铁站室内空间环境同样也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不同年代建设的地铁线路,会自然的反应该年代的审美意识、建筑风格、装饰风格、技术水平、新型材料和设备。

这不仅构成了一条线路车站的时代特征,更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鲜活记录。

2.地铁站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地铁建筑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地铁车站的室内环境设计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和完善。

同时,地铁站的室内空间环境作为重要的城市窗口,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的气质和形象。

因此,营建一个安全、便捷、舒适、文化的地铁室内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作为一种特定的建筑类型和城市空间,我国地铁的发展历史还较为短暂,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地铁空间环境设计仍不完善。

随着国内城市地铁的兴建,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高品质的地铁室内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

3.北京地铁站室内空间的特征分析3.1 以1、2号线为代表的早期线路室内设计北京建设最早的地铁1号线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直到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才正式对外运营。

2号线于1987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

因为受到当时经济、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地铁1、2号线的室内装修技术相对落后,设计师通过照明、铺装、贴面色彩的变化来丰富地铁站空间,以打破沉闷单调的地下空间环境来增加人们在其中的定位感。

以照明为例,当时的灯具选择性较小,几乎全部为传统荧光灯,设计人员精心布置,通过照明变化来改善地下空间单调的环境氛围,同时根据车站的重要性不同、客流量的大小等实际情况而表现出照明亮度的变化。

细致到灯具和色彩设计上,设计人员通过单一灯具不同的组合形式和几种朴质沉稳的色彩之间的对比来表现。

同样在室内墙面装饰上,2号线的墙面艺术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生动写照。

当时,人们的商业意识还没有那么无孔不入。

车站中的诸多展示的不是消费而是人文关怀和有关艺术和品位的指导。

1、2号线地铁空间设计各要素的处理方式最为直接的表现了当时的审美取向和技术条件。

即便是处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经济受到很大限制,建设也并没有因此粗建滥造。

通过照明,铺装,色彩,尽可能地提高公众所处的空间质量,标示空间的区别,通过变化来增加乐趣、解除单调。

在那个时代,人们表达的方式不是刺激而是感染。

3.2 以复八线、13号线为代表的中期线路室内设计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1号全线贯通。

复八线中表现突出的是地铁室内空间要素的深度表达。

以室内结构柱装饰为例,结构柱材料均为钢筋混凝土,装饰材料及形式却丰富多变。

王府井地铁站选用了八边形的平面形式,表面粘附石材。

这种方式很好地适应了施工要求,对立柱表面的处理只要经过简单切割,粘结剂粘附就能完成。

西单地铁站的立柱装饰则相对造价偏高,因为立柱的面数增多,顶部也选用了不锈钢构造。

而在天安门东站,立柱已经发展为圆形平面,表面是圆润的石材贴面,顶部也采用了较为复杂的构造形式。

同时立柱底部和地面的交接形式也充分说明了随着时代变化,室内空间的不同层次表达。

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初步发展,技术条件相应提高,地铁站室内设计有了显著提升。

设计师更倾向于室内空间的深度表达,既考虑如何表现差异性而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3 以5、10、8号线为代表的近期线路室内设计2007年10月7日,北京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这是一条北京市南北轨道交通大动脉,是北京的地铁交通发展的浓重一笔,具有划时代意义。

5号线建设于经济发展新时期,其站内空间设计同时表现了新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装修技术、装修工艺和装修色彩上。

2008年7月19日,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地铁10号线一期正式通车。

10号线与以往地铁空间环境最大的不同就是室内空间简洁、大方、规整统一。

地铁10号线中室内空间仅选用了黑、白、灰三种色调,在照明上,营造了不同的照明形式和昏黄的灯光环境。

使得10号线的地铁站室内空间环境有了干净整齐而又温馨的感觉。

但是,缺失了对重点部位的照明和环境色彩的设计,室内整体空间略显单调。

2008年7月19日,奥运支线(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正式通车。

作为代表政府形象的奥运专线,8号线表现出了丰富的室内设计效果。

但是在追求华丽的室内效果的同时一些功能性很强的设施却被弱化甚至是被忽略。

以致,地铁8号线在运行2年后便开始显露其华丽掩饰下的粗糙。

中国近期地铁建设,技术瓶颈越来越少,经济方面的制约也越来越少,但是,地铁站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趋向程式化以及强调设计的自我表现,缺乏人性及特色空间的营造。

3.4 以4号线为代表的中港合资线路室内设计北京地铁4号线于2009年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是北京南北交通的主动脉之一。

与其他线路不同的是4号线是由港铁与大陆公司合资的,这是大陆首条以“特许经营模式”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

北京地铁4号线在全线设计风格基本统一的前提下各站拥有自己的特色,主要通过主题墙的壁画、天花以及柱面图案的变化表达各站的设计理念,并适当的融入站点特色。

室内设计在材料、形状、色彩和图形符号方面都注重不同地铁站的辨识性。

与此同时,地铁站中新增加许多生动的装饰及温情的提示。

与其他线路相比,地铁4号线配备了较为完备的科技产品,在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基础上的同时,在公共设施方面也较多考虑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更是为特殊人群提供了便利的无障碍设施。

总体说来,地铁4号线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

4.地铁站室内设计的差异及分析4.1 地铁站室内空间设计发展变化4.1.1地面指示系统的发展变化地铁建设近五十年间,地面系统有了较大的发展。

1号线在材料或是铺装上都明显落后于现在。

当时的指示系统多是单独设计,孤立于铺装设计之外。

而在新线路的地面铺装设计中,指示箭头和上下车等候区域指示完全融入地面铺装设计,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室内设计的日益人性化。

4.1.2 车站轨道空间墙面装修的发展变化对车站轨道墙面处理从最早的白色涂料到2号线的壁画、后来的铝板装饰直至最后的黑色涂料,显示出不同时期民众对空间界面的感知需求。

4.1.3 地铁步行空间的发展变化早期的地铁步行空间装修简单,仅满足人们的简单出行,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地铁步行空间设计也变得更加丰富和人性化,更加突显了人文关怀。

4.1.4 柱式的发展变化地铁站的立柱平面形式在经历了四边形、八边形、多边形、圆形的演变,而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摒弃平面四边形的立柱。

新建线路中的柱子形式又出现了四边形式。

也许这种柱子形式的回归正是事物发展螺旋上升的一种体现。

同时验证室内空间设计正是在这样探索、否定、发展、肯定的步骤中探索人性需求。

4.1.5 墙面艺术的发展变化从地铁2号线的墙面壁画到4号线的墙面壁画,地铁站的墙面艺术是除立柱平面之外的又一种“回归”。

也同样是公众审美历经不同时代发展阶段的理性体现。

4.2地铁站室内空间设计的问题分析4.2.1客观原因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条件下对地铁的投入也大部分集中在地铁的建设、运营及维护上。

对于地铁文化及地铁车站室内设计关注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地铁站室内设计文化性、艺术性的缺失。

由于地下空间的特殊性,设计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地下空间与地上环境反差大,这也使得地下空间的室内设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2.2 主观原因某些地铁车站室内设计由于设计者思路、建设与监管部门的评价标准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追求标新立异,强调自我展现,忽视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忽略使用者的心理感受,造成完成的设计“设计有余,人性不足”。

5.小结地铁站室内设计应以“人性化”为设计出发点,同时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关注特殊人群的无障碍设计,融入不同的文化主题,提升室内空间的品质。

同时,不同时代地铁站室内设计情况应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设计者应把握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向公众传达这种时代特征,并通过设计阐述对社会的理解、对公众的尊重,在提供方便,快捷出行的同时正确引发对当代社会正确的价值观的思考,引导正确的审美导向,为民众更好的提高生活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1.姜玥北京地铁标准站室内空间环境系统化设计研究2.余娜北京地铁空间环境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研究3.孔健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作者简介:姓名:赵习习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执业资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