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合集下载

一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一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一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为了加强一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一类切口手术(即清洁切口手术)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感染风险。

2. 安全有效: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

3. 规范使用: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和规定,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4. 监测与评估: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1.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的手术;2.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的手术,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人工关节置换等;4. 高龄(大于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的手术。

四、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1. 首选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2. 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选择克林霉素、甲硝唑等;3.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细菌耐药情况,可选择其他合适的抗菌药物。

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和持续时间1. 用药时机:一般在手术前0.5-2小时内开始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2. 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手术时间较长(≥2小时)的手术,或出血量较大(>1500ml)的手术,可术中追加一次;3. 一般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六、管理与监督1. 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本办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2. 各临床科室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监督员,负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指导;3.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4. 定期对一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手术切口分类 (2)

手术切口分类 (2)

手术切口分类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 1-1 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手术切口分级

手术切口分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系列培训2013.01.21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

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手术切口分级标准与抗菌药物的使用课件

手术切口分级标准与抗菌药物的使用课件

? 目前分类
? Ⅰ类:清洁切口 ?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 Ⅲ类:污染切口 ?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 Ⅰ类手术切口:清洁切口;
?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 生殖道;
? 闭合性创伤手术等;
? 举例:颅脑、甲状腺切除、乳腺切除、疝气 修补等;
? Ⅱ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切口;
?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 ? 无明显污染;
? 标本送检时间:
? 抗菌药物使用前!!
谢谢!
术结束后4小时; ? 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小时。 ?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
即可。
? 清洁-污染手术 :
? 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 48 小时
?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 总的时间应 <72小时。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内容提要
?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 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 ? 抗菌药物使用中标本送检的问题
手术的基本概念 ? 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
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 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中国病案管理》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 既往分类
? Ⅰ类:清洁切口; ? 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 Ⅲ类:污染切口;
内容提要
?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 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 ? 抗菌药物使用中标本送检的问题
易将Ⅱ类混淆为Ⅰ类切口
? 剖宫产 ? 宫颈锥切 ? 子宫次全切 ? 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 ? 骨科开放骨折 ? 断肢再植术 ? 肺切除术 ? 阑尾切除术 ? 胃癌根治术 ? 总胆管切开取石 ? 胆囊切除术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感染诊断标准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感染诊断标准
❖浅部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 后30天内 诊断标准:
1.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深部切口感染:术后30天内(有人工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
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诊断标准: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但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术前准备阶段:术前住院时间过长、术前备皮过早、有指证未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超过3小时)、组织创伤大、术野污 染、止血不彻底导致局部组织积液积血、未缝合死腔或切除失活 组织
大家好
21
手术切口感染暴发事件回放—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10,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二甲)眼科的医生和来自上
海九院的眼科主任医师徐庆(硕导)以及上海舜扬春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的
工作人员等为10名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造成10名患者眼球医源性感
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
❖雷区:
1.该院自制眼用灌注液中检出绿脓杆菌,灌注瓶消毒过期
2.医院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基本要求
3.手术器械未清洗干净,手术包灭菌时间、温度、压力不够,有湿包
4.人工晶体等耗材包装袋有破口而上台前未发现
5.进口的人工晶体未经注册使用
❖处罚:
1.取消二甲医院资格
2.市卫生局局长杨立瑾行政记大过处分
3.撤消院长郝朝春党内外一切职务
4.上海徐庆医师被上海市卫生局吊销执业医师资格
5.没收非法所得318601.70元,罚款3万元大家好
22
手术切口感染治疗原则(重在规范和预防,防患于未然)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手术切口分类:之马矢奏春创作(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年夜、继续时间超越该类手术的特按时间或一般手术继续时间超越 2 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年夜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资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2)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 如经口咽部年夜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 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年夜量人体寄殖菌群, 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 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III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年夜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 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 不属预防应用范畴.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 减少细菌耐药, 降低医药费用, 增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 , 剖宫产手术属于I类(清洁一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 易发生感染, 故需预防用药.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 , 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第五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平安、有效、经济的原则.第六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取代严格的无菌把持.第七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罕见病原菌, 孕妇病理生理状况,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平安及价格相对昂贵的抗菌药物.第八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概况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 , 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年夜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第九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 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 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屡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 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 .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 4:《罕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第十条对B-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 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第十一条预防用药时机, 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第十二条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 溶媒体积不超越100毫升, 一般应 30 分钟滴完以到达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三条对有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的孕妇 , 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 4 小时,若手术时间继续时间超越3小时, 或失血量超越1500毫升, 应弥补一个剂量.第十五条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 手术结束后不用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超越48小时仍需继续使用的,必需要有明确的病程分析记录;术后超越5天仍需使用的, 必需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第十六条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到达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第十七条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 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第十八条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 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第十九条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第二十条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 细致把持、完全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刷盆腔或伤口.第二十一条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 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 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第二十二条连台手术时需按手术室消毒要求实施.第二十三条术前孕妇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依照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手术切口分类问答汇编——摘自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1、脑外科闭合伤属一类切口吗?个人认为如果血肿局限在硬膜外,头皮完好,应算I类切口.如果血肿在硬膜下,存在脑脊液漏,考虑为II类切口.2、请问颅骨骨折引起耳鼻漏属于几类切开?颅骨骨折术后并发耳鼻漏再次手术如果没有感染,是II类切口.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属于几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应该属于I类切口.除非泪道有炎症等类似因素才不算I类切口.4、面部皮肤基秘闻胞癌根治术加植皮术”这类手术切口算几类?如果涉及了鼻腔,应该算II类切口,如果没有,应该算I类切口手术.5、慢鼻窦炎手术切口应为几类切口几级愈合?一般II类,如果感染存在,是III类.6、唇腭裂修补术属于几类切口呢?唇腭裂手术应属于II类切口手术.7、心外科心脏换瓣手术后,因并发症行第二次手术,切口感染, 该报几类切口?心脏换瓣手术属于I类手术切口,但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要看手术前是否存在感染,如有感染就不能算I类手术切口.8、急性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这几类患者做胆囊切除, 手术切口分别算是几类切口啊?算是清洁-污染手术, 污染手术还是感染手术呢?化脓性胆囊炎属污染切口,急性胆囊炎如胆汁培养阳性也属污染切口.其他属清洁—污染切口.9、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炎或者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 在手术切口判定上有区别吗?应该都属II类切口,因为II类手术是手术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有被污染的可能, 凡是与外界相通器官的手术如消化道、肺、妇产科子宫手术、泌尿科膀胱手术等都属II类切口.10、腹腔镜胆囊切除属于那一类手术?因胆囊结石手术, 属清洁-污染手术;因胆囊炎手术, 属感染手术 .11、脾切除术属于几类手术?脾切除手术属于I类手术,因为和睦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相通.12、对纯真性阑尾炎列为II类手术切口,化脓性阑尾炎并发穿孔为III类手术切口,那么,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属于几类切口呢?纯真性阑尾炎应属于清洁-污染切口而化脓性阑尾炎属于污秽-感染切口.如果依照过去的三类切口分类法,个人认为阑尾炎应属于三类切口.1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切口属于哪一类?依据卫生部新公布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阑尾炎没有化脓穿孔,引起腹膜炎应属于III类“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属于IV类.14、有植入了疝修补片的手术算I类切口吗?术前皮肤完整,没有污染更无感染,是清洁切口,属I类切口. 15、疝嵌顿手术中发现肠道局部淤青, 淡血性渗出但无切除给予回纳守旧治疗属几类切口?纯真的嵌顿疝手术属于I类手术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应属于I类手术切口.16、腹股沟斜疝嵌顿属II类切口吗?腹股沟斜疝嵌顿应属I类切口,但如果嵌顿有坏死应属II类切口. 嵌顿坏死疝内容物若是肠管则应属III类切口,嵌顿坏死疝内容物若是肠管而且破裂穿孔当属IV类切口.17、肾部份切除算几类切口?肾部份切除固然不是一类切口, 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应该属于二类切口!凡是有腔道与外界相通的脏器手术都不是一类切口.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开口于体表;而肾上腺的手术属于一类切口.18、膀胱手术属I类手术切口?还是II类手术切口?上、下呼吸道, 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系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 均属于II类手术切口. 一般是II类切口(清洁污染),如果有感染,比如说有脓,则也可列为III类(污染)切口.19、泌尿科包皮手术归几类切口?应属于II类切口.20、肾结石手术是II类手术吗?一般认为是II类手术,结石的存在是II类手术的因素之一,如果感染就是III类手术了,有的认为是IV类.21、剖宫产手术切口属几类切口?一般情况下,剖宫产和会阴侧切都应该归入II类手术.22、子宫肌瘤挖出术属于几类切口, 有人说清洁切口,有人说是清洁-污染切口, 究竟是哪一类?应该根据术式而定.与宫腔相通的,为II类切口,不与宫腔相通者为I类切口.23、我们知道剖宫产手术,子宫全切术属于n类切口,卵巢手术属于哪类切口呢?应该分两种情况来统计:一种是手术方式如一些腔镜手术通过了输卵管、子宫的应为n类切口;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是纯真的卵巢囊肿剔除的应为i类切口手术.24、切开取骨折固定物属于几类切口?术前皮肤完整,没有污染更无感染,是清洁切口,属i类切口. 25、病人不是开放性骨折病人, 可是手术切口5厘米处有一皮肤破损(污染).这种切口算几类切口?应该属于n类(清洁-污染)切口.26、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口,局部有软组织损伤,肿胀,但无坏死, 切口是i还是ii类?闭合性骨折手术应该属于i类切口.27、椎间盘介入融核术,只有穿刺针孔,能算i类手术切口吗?1)可以根据手术涉及的器官组织的污染情况进行分类, 也就是说如果进行的手术没有涉及呼吸道、消化道喜泌尿生殖道的,算i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类切口,经过上述腔道而没有感染情况的,算II类切口.2)现在很多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完成, 利用内镜进行手术,其实不是完全没有切口, 而是开很小的切口, 然后将内镜伸入到体内进行手术, 因此,根据手术涉及的部位, 污染的情况纷歧,参照传统的年夜切口的分类方法应该是可以接受的.3)吴安华教授课件:外科手术切口的界说指病人进入手术室, 外科医生必需在病人的皮肤或黏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切口在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 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把持.椎间盘介入融核术, 只有穿刺针孔,没有切口,更谈不上被缝上,所以不属切口, 也就无切口感染之说.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才算I类手术切口.我个人认为椎间盘介入融核术,不能算I类手术切口.不算手术切口, 只能算侵入性把持!25、腰椎脓肿是几类切口?腰椎脓肿为感染部位手术,按三级手术分类为III类切口,按四级手术分类为污染切口,即IV类切口.26、左下肢化脓性感染, 需截肢手术, 该手术切口属于几类?左下肢化脓性感染已经确诊,应属于污染手术,III类.27、闭合性创伤手术切口都属于清洁切口吗?1)闭合性创伤手术区无感染炎症属清洁切口;2)如闭合性创伤招致空腔脏器穿孔或破裂不属于清洁切口;3)如果闭合性损伤有失活组织, 不属于清洁切口.28、开放性创伤手术属于哪一类手术?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清洁-污染切口, 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污染手术. 29、胸腔闭式引流术、骨牵引应该属一例手术还是属把持?该属那类切口?应该属于把持, 不应归入手术, 因为在医师三级训练中这部份归入到技能把持里的.30、引流口算一个手术切口吗?不算!引流口不应是手术切口, 手术切口应该是划破皮肤并缝合的.。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

1. 术前预防用药:在进行清洁切口手术之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特点选择适当的
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用药。

常用的预防用药方案包括:
- 消毒洗手:术前要求医护人员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洗手,以减少手部的病原微生物。

- 术前皮肤消毒:在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以减少手术切口周围的细菌数量。

- 预防用药:根据手术特点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用药,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2. 术中预防用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抗菌药物使用。

常见的情
况包括:
- 长时间手术:手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可以考虑在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术中感染。

- 技术复杂手术:手术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器官或组织操作,容易造成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可以考虑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3. 术后预防用药:术后预防用药是为了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常见的做法包括:
- 术后伤口处理:术后要对切口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清洁、消毒等。

- 切口覆盖:术后可以采用无菌敷料进行切口覆盖,减少细菌的侵袭。

- 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评估,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术后预防用药。

总之,清洁类(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是根据手术特点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旨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1500字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1500字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1500字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是指手术切口周围无感染且无器械腔道开放的手术。

在这类手术中,术前和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制定并遵循一套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术前抗菌药物预防1.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应考虑切口预期菌种及其药物敏感性;首选药物应为广谱青霉素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临床情况允许的话,应优先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2.给药时间和途径: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切口前30-60分钟进行,以保证药物浓度在手术开始时达到有效水平。

一般情况下,应静脉给药,以保证药物更好地达到组织和创面。

3.给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定给药剂量,且不得超出推荐的最大剂量。

4.给药时间:一般情况下,单次给药是够的,但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个小时,可以考虑术中给药,同时严格控制给药总量。

二、术后抗菌药物预防1.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应在手术切口关闭后、拔除引流管后进行。

2.给药时间和途径: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切口关闭后4-6小时内开始;通常情况下,可考虑静脉给药,以保证药物达到切口组织和创面。

3.给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定给药剂量,且不得超出推荐的最大剂量。

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为24-48小时,不宜过长。

4.用药种类:术后抗菌药物静脉使用时,首选药物为广谱青霉素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果有特殊感染风险因素存在,可以联合使用抗生素。

三、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根据预期菌种及其药物敏感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且应优先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的疗程: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48小时,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手术情况以及感染指征等因素来决定疗程的长短。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四条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普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五条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第七条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八条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洁净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感染是最常有的手术后并发症。

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切口的分类SSI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相关。

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 类洁净切口、 II 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III 类污染切口。

在实践中发现这类分类方法不够完美。

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状况,当前广泛将切口分为4类(此中 II+III 类相当于本来的 II 类),见表 1:表 1 手术切口分类列别标准 I 类(洁净)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切合上述条件者。

II类(洁净-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显然污染,比如无感染且顺利达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III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地区;胃肠道内容物有显然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显然缺点(如紧迫开胸心脏按压)者。

IV 类(严重污染-污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腐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一样切口的感染率有明显不一样:据统计,洁净切口味染发生率为 1%,洁净~污染切口为 7%,污染切口为20%,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 40%。

切实分类一般在手术后作出,但外科医生在术前应进行展望,作为决定能否须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照。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最常有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结酶阴性葡萄球菌 ),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 (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

SSI的病原菌能够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部分是内源性的。

即来自病人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半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SSI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假如柔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制度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制度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制度为了加强Ⅰ类切口清洁手术(以下简称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Ⅰ类手术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二、Ⅰ类手术定义Ⅰ类手术是指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三、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原则1. 一般情况下,Ⅰ类手术无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 确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3.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

4.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尽量选择单一药物,避免联合用药。

四、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适应症1.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4. 高龄(大于70岁)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五、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1. 首选头孢菌素类药物,尤其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2. 过敏患者可选择克林霉素、甲硝唑等药物;3. 特殊情况下,可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其他抗菌药物。

六、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1. 手术前0.5-2小时开始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2.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可追加一次剂量;3. 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不超过48小时。

七、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估1. 临床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感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2. 药学部应定期对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和个人进行指导和干预;3.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Ⅰ类手术感染防控的指导和管理,降低手术感染风险。

手术切口分类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手术切口分类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外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1. 手术切口分类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Ⅰ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Ⅱ类切口,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3)Ⅲ类切口,此类手术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2.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菌种类别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3.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大(失血量>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 剂。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 1-1 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

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切口的分类
SSI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

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类清洁切口、II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III类污染切口。

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

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其中II+III类相当于原来的II类),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分类
列别标准
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
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
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
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
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
口咽部手术。

III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
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
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
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
按压)者。

IV类(严重污染-污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
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40%。

确切分类一般在手术后作出,但外科医生在术前应进行预测,作为决定是否须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SSI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

即来自病人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SSI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抗生素对SSI的预防作用无可置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

一般的I类即清洁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

预防应用抗生素主要适用于II类即清洁-染切口及部分污染较轻的III类切口手术。

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III类切口及IV类切口手术(如陈旧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以及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例如化脓性腹膜炎、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应根据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具体适应证是:(1)II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III类(污染)切口手术,主要是进入胃肠道(从口咽部开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2)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腹壁切口疝大块人工材料修补术;(3)清洁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或涉及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眼内手术等;(4)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70岁)、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

此外,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SSI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追究原因外应针对性预防用药。

四、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
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
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

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

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覆盖厌氧菌。

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

表2所列药物可供选药时参考,但不同地区和医院SSI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存在差异,选择预防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各自的特点。

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

但因其价廉易得,在我国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证,例如已证明有MRSA所致的SSI流行时。

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

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

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覆盖厌氧菌。

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

表2所列药物可供选药时参考,但不同地区和医院SSI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存在差异,选择预防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各自的特点。

下消化道手术除术中预防用药外。

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不被吸收或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

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

五、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1、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
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

不应在病房应召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2、应静脉给药,30min内滴完,不宜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
3、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

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h的头孢曲松,则无须追加剂量。

4、一般应短程使用,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

若病人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到24h,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48h。

连续用药多日甚至用到拆线是没有必要的,并不能进一步降低SSI发生率。

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六、预防SSI的其他措施
尚有较多因素能影响SSI发生率,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1、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2、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3、传统的术前一日剃毛已证明是外科领域中的一个误区。

剃毛后细菌会在表皮创面上定植,成倍地增加SSI的机会。

在毛发稀疏部
位无须剃毛。

在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或用电动剃刀去毛。

必须用剃刀剃毛时(如开颅手术),应在手术开始前在手术室即时剃毛。

4、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

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

5、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引流,不起作用的引流物尽早拔除。

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证。

6、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但抗生素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并无确切预防效果,不予提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