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5G(NR)网络中调制和码率

5G(NR)网络中调制和码率

移动通信技术中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定义了一个符号可以携带的有用位数,其中:MCS被定义为每个资源单元(RE)可以传输多少个可用比特(Bits)。

一、编码方案(MCS)取决于无线链路中信号质量:质量越好MCS 越高,RE中可传输bits越多;信号质量差则导致MCS越低,RE中可传输的有用比特越少。

通常MCS取决于数据的误块率(BLER)——以10%作为阈值。

为了在变化的无线条件下保持BLER不超过此值,gNB通过链路自适应算法分配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并使用DCI(如DCI 1_0, DCI 1_1)经PDCCH信道把分配的MCS通知给终端(UE),二、编码方案内容包括调制和码率,其中:2.1调制:单个RE可以承载多少位比特(无论是有用位还是奇偶校验)。

5G(NR)支持QPSK、16QAM、64QAM和256QAM调制。

对于QPSK 每个RE可传输2位;对于16QAM每个RE可传输4位;对于64QAM 每个RE可传输6位;对于256QAM每个RE可传输8位;这些16、64和256被称为QAM调制阶数和编号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2.2 码率:有用比特与总传输比特(有用+冗余比特)之间的比率;而添加冗余位是为了前向纠错(FEC)。

也就是物理层顶部的信息比特数与映射到物理层底部PDSCH比特数之间的比率;它是物理层添加的冗余的度量,低编码率对应于增加的冗余。

其具体可以下图表显示:三、5G(NR)调制和编码方案特性5G(NR)网络中MCS由gNB 基于链路适配算法调度,通过DCI告诉终端(UE);具体呈现为以下三点: •5G(NR)无线网络中PDSCH支持QPSK,16QAM,64QAM和256QAM调制;•MCS Index(0-31)中,保留MCS Index29,30和31用于重传•3GPPTS38.214为PDSCH MCS给出了三个表:64QAM表、256QAM表和低频谱效率64 QAM表,它们分别如下:o表5.1.3.1-1中只有非常好条件下使用;o表5.1.3.1-3为低频谱效率(Low SE)其中64QAM表适用于需要可靠数据传输应用,如URLLC类的应用程序。

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摘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可靠性和传输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以其高速率和可靠性而备受瞩目。

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成为关键领域,本文将重点讨论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系统正不断向更大容量、更高速率和更低延迟的方向发展。

MIMO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利用多个天线在空域上并行传输数据,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二、MIMO系统基本原理MIMO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多径传播效应,通过空域上并行传输数据,从而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在MIMO系统中,发射端使用预编码技术将数据进行编码,接收端则使用解码技术将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数据。

三、预编码技术分类预编码技术主要分为基于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大类。

1. 基于线性预编码技术基于线性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零迹预编码(ZPC),迹优化预编码(TOCP),全局发射矩阵(GEM)等。

零迹预编码是最简单的线性预编码技术,通过将数据与预定的预编码矩阵相乘,将数据编码为多天线的发送信号。

迹优化预编码则是在零迹预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送信号的功率。

全局发射矩阵是一种采用全局信息的预编码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状态信息来优化预编码矩阵。

2. 基于非线性预编码技术基于非线性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零力预编码(ZLC),最大化信噪比预编码(MRT),最大化合理比率合并(MRRC)等。

零力预编码技术是一种无需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

最大化信噪比预编码技术则是通过最大化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来优化预编码矩阵。

5g编码方案

5g编码方案

5G编码方案引言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速、低延迟、高可靠性的通信需求不断增加。

编码方案作为5G通信中的重要环节,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5G编码方案,包括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Polar码、Turbo码等,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分析。

1. 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是一种线性纠错码,最早由Robert G. Gallager教授在1962年提出。

它的编码和解码算法相对简单,并且具有很好的性能。

在5G通信中,LDPC码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层和信道编码。

LDPC码的编码过程是利用稀疏矩阵的特性,通过调整校验节点与信息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达到高效的纠错性能。

它的解码过程通常采用迭代译码算法,例如和min-sum算法。

通过多次迭代,LDPC码可以达到接近信道容量的性能。

2. Polar码Polar码是由Erdal Arıkan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一种编码方案,它是一种基于概率分析的编码方案。

Polar码以简单的结构和优秀的性能而闻名。

Polar码的特点是通过编码矩阵的特殊结构,将原有的信息序列转化为具有不同可靠性的编码序列和冻结序列,从而实现纠错编码。

它的编码和解码算法相对复杂,通常采用递归解码算法,例如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算法。

Polar码在5G通信中被广泛应用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编码,具有较低的解码复杂度和较好的纠错性能。

3. Turbo码Turbo码是一种串联系统的纠错码,由Claude Berrou等人于1993年提出。

Turbo码通过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引入交织器和迭代译码算法,提供了优秀的纠错性能。

Turbo码的编码过程是通过串行连接两个卷积码器来实现的,其中每个卷积码器采用不同的生成多项式。

解码过程则采用迭代译码算法,例如迭代软输出(SOVA)算法。

Turbo码在5G通信中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信道的编码,具有较好的纠错性能和较低的误比特率。

LTE及LTE-A系统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LTE及LTE-A系统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LTE及LTE-A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Xx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预编码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研究意义。

重点介绍了预编码技术在LTE及LTE-A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预编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及综合评论。

关键词:预编码;LTE;CoMPThe Research of LTE and LTE-APrecoding Technologyxx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utlines the precoding technology of development history, basic principl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focusedly introducing the application of precoding techniques in LTE and LTE-A system., and finally forecas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recoding technique and reviewing comprehensively.Key words: precoding; LTE; CoMP1 前言近十多年来,随着对基于多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无线通信取得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

在现有的商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数的增加和业务对速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界和工业界都积极地研究和推进MIMO 技术。

MIMO 研究的最初期,主要是侧重利用多接收天线的接收检测算法,实现对数据流的正确解调。

但由于MIMO 系统中常常是多路数据同时传输,信道比较复杂,仅仅依靠接收端的接收信号处理,难以达到工程需求的性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MIMO 研究的侧重点转向了把更多的信号处理推向发射端,这就引出了MIMO预编码的研究。

预编码技术就是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s Information,CSI)的情况下,发送端利用CSI对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和系统的吞吐量[1]。

5G通信技术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5G通信技术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自适应编码调制(AMC)是5G通信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它可以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编码和调制等级,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5G通信系统中,AMC技术通过对信道质量的实时监测,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自动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方式,以实现最佳的数据传输。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信道质量的不同,灵活地调整编码调制等级,从而获得最佳的传输性能。

具体而言,当信道质量较好时,系统可以选择更高阶的编码和调制等级,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当信道质量较差时,系统可以选择较低阶的编码和调制等级,以降低误码率,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根据信道条件的变化,实时调整编码调制等级,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无线信道的资源。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成本。

此外,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实现更精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对信道质量的实时监测,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等级;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调度算法,实现更精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还可以通过联合编码调制策略,将编码和调制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然而,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它需要更精细的信道质量监测和调度算法,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此外,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性能受无线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总之,自适应编码调制是5G通信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根据信道质量的不同,灵活地调整编码调制等级,以实现最佳的数据传输。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成本,同时通过智能化的调度算法,实现更精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无线环境、设备成本、系统复杂度等,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策略。

5g预编码 波束赋形

5g预编码 波束赋形

5g预编码波束赋形5G技术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一种移动通信技术,将带来超高速网速和更好的网络性能。

预编码和波束赋形是5G技术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优化该技术的性能,并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技术。

一、预编码技术预编码技术是5G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通过将数据信号在发送端提前进行编码处理,以减小信号传输时的干扰和噪声影响,从而实现更稳定和更高效的信号传输。

预编码技术可分为数字预编码技术和模拟预编码技术两类。

数字预编码技术是将数字信号送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通过算法和公式进行处理,生成预编码信号,可减少数据及干扰信号之间的交叉干扰,从而提升信号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模拟预编码技术则是在信号传输前,通过模拟器来模拟实际的传输环境,从而预测出预编码后的信号在实际传输环境下的表现,并进行优化。

二、波束赋形技术波束赋形技术是5G技术中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其目的是通过优化天线的辐射特性,将信号在空间上进行聚焦,实现设备之间更快的数据传输和更广阔的网络覆盖范围。

波束赋形技术可分为单用户和多用户两类。

单用户波束赋形技术是指将设备之间的通信信号通过一组定向天线进行发送和接收,以增大信号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的同时,还能增加信号传输的带宽,提高网络数据通信速度。

多用户波束赋形技术则是指将一组定向天线分别赋形给不同的用户,使得每个用户之间的通信信号能够实现更好的隔离,达到更高的隐私保护。

综上所述,预编码技术和波束赋形技术是5G技术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优化该技术的性能,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强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数据通信。

未来,5G技术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通信的主要方式,预计将在能源、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提高系统的容量、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预编码技术是在MIMO系统中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预编码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其应用,为MIMO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尽管预编码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深入研究,解决当前预编码技术存在的问题,优化预编码算法,提高MIMO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以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矩阵分解、信息论、优化算法和仿真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2. 预编码技术在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提高系统容量、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误码率等方面;3. 针对当前预编码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发展新的预编码算法,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预编码算法;4. 仿真实验测试,比较不同预编码算法的性能表现,评估预编码算法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等方法,对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提高预编码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效果。

四、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本文已经初步搜集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预编码技术在MIMO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明确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预编码技术的优化算法、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着重提升预编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表现,力争取得比较理想的研究成果。

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与挑战

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与挑战

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与挑战一、5G信道编码技术概述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数的特性对信道编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道编码技术在5G通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是实现5G网络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1.1 信道编码技术的重要性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在发送端添加冗余信息,以提高接收端对传输错误的检测和纠正能力。

在5G网络中,由于其高数据速率和低时延的特性,信道编码技术必须具备更高的纠错能力和更低的编码复杂度。

1.2 5G信道编码技术的关键特性5G信道编码技术的关键特性包括高纠错能力、低时延、高传输效率和良好的兼容性。

这些特性使得5G信道编码技术能够适应5G网络的多样化需求,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低时延高可靠性(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等场景。

二、5G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5G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是与5G通信技术同步进行的。

随着5G网络的逐步商用,信道编码技术也在不断地演进和优化,以满足5G网络的高标准要求。

2.1 5G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5G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编码方法的创新和编码效率的提升。

例如,极化码(Polar Codes)作为5G信道编码的核心技术之一,因其在控制信道上的优异性能而被3GPP采纳。

此外,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码和Turbo码等也在5G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2.2 5G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场景5G信道编码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优化方向。

例如,在eMBB场景中,信道编码技术需要支持高数据速率和高带宽的传输;在uRLLC场景中,信道编码技术需要具备极低的时延和高可靠性;而在mMTC场景中,信道编码技术则需要支持大量的设备连接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三、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挑战与展望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4论述2017年11月5G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发展研究丁怡宁(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710048)【摘要】在5G移动通信研究的核心技术——大规模MIMO中,预编码技术是一个研究热点,之前有很多相关方面的研究。

目前,本课题对5G 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多种线性预编码的方法,我们对最大比发射(MRT)预编码算法,迫零(ZF)预编码算法,最小均方误差(MMSE)预编码算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归纳。

同时,我们也对非线性预编码方法进行研究,如脏纸编码,THP预编码算法等。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 为5G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发展作参考。

【关键词】5G;大规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线性预编码算法;非线性预编码算法【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 2017 )21-0324-021引言r=Hy+n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移动通信技术获得飞速发展,给人式中,n的含义是^侧接受天线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

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深刻的变革。

近年3系统频谱效率来,移动通信用户数取得了爆发性增长。

一方面,移动通信技在点对点MIMO系统中,在发送端设置M个天线,在接术对人类当前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新的需求也收端设置N个天线。

发送一个信号向量时,接受侧接收到的信不断推动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号向量r为:在线性预编码算法中,最大比发射(MRT)预编码算法非常简单,是受限系统中接近最优的算法,能够使单个用户的信噪比达到最大值,但不同用户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仍然突出。

迫零(ZF)预编码算法能完全去除小区内部其他用户的干扰,但同时会损失一些信号增益,未考虑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优于 Z F预编码技术,最小均方误差(MMSE)预编码算法在信噪比较小时,能最大化接收端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本文针对5G系统中预编码技术进行研究,收集国内外该方面的研究文献,了解理论知识和研究背景,深入研究每个预编码算法。

从理论的角度对线性预编码及非线性预编码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提出改进方案,为5G 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r=姨籽Hy+n(2)式中,H表示系统下行信道矩阵,n表示噪声及干扰信号,标量系数p表示传输功率。

假设发射信号为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高斯信号,在接收端完美估计信道信息情况下,系统容量可表示为:C^detO+l™”^(3)当接收端天线趋于正无穷大时,发射端天线为常数,即 N>>M,N寅肄,M为常数时,系统频谱效率可以近似表示为:^謝叩2(崎)皆⑷3.1上行链路2大规模M I M O系统大规模MIMO系统中,发送端侧设置M个发射天线,接 收端侧设置N个接受天线,H表示整个天线空间局右M xN条 数据通信链路,则接收端接受信号为:根据理论分析可以得到,基站处的天线数目N不断增大,乃至正无穷时,可以做出如下假设:小尺寸衰落(不同终端)是 独立的,进而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不同终端得到的列信道向量是渐进正交的,即:服务查询与访问。

3.2作业平台计算机实践的作业平台,是计算机实践教学系统的基本平台,主要完成作业的指导与管理工作。

教师可以在线对学生的office尧Photoshop、CAD等作业进行批阅,并利用运算测试软件进行结果的统计录入,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实践结果进行查看。

这属于实践教学课程练习环节,具体的实验内容、实验 流程、实验文档、实验报告,都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与交流。

3.3教学评估与监督平台计算机云平台的教学评估,是对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报告的综合评估。

教师需要登录学生的学习系统,通过对权限管理的P K I录入,进入用户管理系统进行检查。

首先要根据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流程进行评估,以保 证实践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教学评估还要关注实验流程的正确与否,根据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而在实践教学的监督方面,则需要利用远程监控程序、用户认证系统,对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录入与确认,着能够防止陌生用户对数据的更改。

这其中面向服务的组织系统架构SOA,能够在系统监督中发挥较大作用。

4结语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在实践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以人性化的人机交互作为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

云平台计算机实践教学系统的搭建,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要求,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 李春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2] 袁芬.基于云计算的虚拟计算机实验室构建与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03).[3] 陆洪毅,肖侬.计算机硬件综合“实验云”[J].计算机教育,2014(05).[4]何永忠,黎琳.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安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计算机 教育,2014(01).收稿日期:2017-8-25作者简介:王斌(1975-),男,陕西商州人,工程师,本科,工学学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2017年11月论述;325H 1/2 H 1/2 ~ 2"H H=D G GD 抑ND ID =ND (5)在基站侧进行简单的MF (MatchFilter ,匹配滤波)检测处理可以得到:HH r=HH (姨籽Hy+n )抑M 姨籽Dy+HH n(6)当基站天线趋于无穷,信道向量为渐进正交,此时终端间 干扰可以消除,但M F 检测无法滤除噪音。

当各个终端信号之 间渐进无干扰,单终端的频谱效率接近于给出的频谱效率极 限,在此场景下,基站侧简单的M F 检测处理可达到最优检测 效果。

3.2下行链路下行链路终端侧y 表示所有N 个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向 量。

在TDD 模式下大规模MIMO 系统下行信道可以利用上行 信道的转置H T 表示。

终端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r =姨籽HT y+n (7)通过MRT 预编码处理后接收端接收信号表示为:r =姨籽h' H*D "1/2P "1/2y+n 抑姨^MD 2 P 2 y+n (8)通过适当的功率分配选择,上式可以达到最优系统频谱 效率,这也意味着在基站端天线趋于无穷时使用简单的MRT 预编码的处理就可以获得接近信道容量的速率。

4线性预编码算法分析在大规模MIMO 系统中,预编码技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 两种,每种预编码技术都有不同的适应条件。

线性预编码分为 单天线预编码和多天线预编码算法。

在预编码技术实现过程 中,能获得较好性能,同时复杂度也较低,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4.1最大比发射(M R T )预编码算法在下行链路中,最大比发射(MRT )预编码算法[2]性能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信道传输环境。

当该种算法在基站到不同用户 的终端信号尽可能独立的理想情况下,存在较大优势。

小区中 第k 个用户的MRT 预编码的表达式为:W=HH(9)MRT 预编码能够最大化每个用户的信噪比,在用户间干 扰与噪音相比可以忽略的情况下,MRT 是信号受限系统中接 近最优的算法,并且十分简单。

但未考虑用户之间的干扰,因 此不适用于如用户之间干扰较大的复杂信道传输环境内。

4.2迫零(Z F )预编码算法相比较于M RT 预编码技术,迫零(ZF )预编码算法可以去除用户间的干扰。

Z F 预编码算法具体的实验流程为:(1) 在用户端利用导频信号对各用户间信道进行估计,得出信道矩阵估计值。

(2) 将所估计信道矩阵反馈给基站端,计算出预编码矩阵。

(3) 在发射端计算出预编码矩阵,Z F 预编码即可表示为用户信道矩阵的伪逆矩阵:W =H h (HH h)-1 (10)由此可得出,Z F 预编码技术使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受到本小 区其他用户干扰的影响较小。

但Z F 预编码技术只能将天线数 据集中整体处理,无法将天线分开逐一处理,存在一定局限性。

5非线性预编码算法分析同时在加性高斯噪声信道中传送,且干扰信号并不会对目标信号有影响,脏纸编码因此被认作是最优算法。

但由于脏纸编 码计算量庞大,实际要知干扰及噪声并通过矩阵完全去除,实 现有难度,因此较为理想化。

5.2 T H P 预编码相较脏纸编码,T H P 预编码作为一种实现方法,远非最 优,而是次优方案。

从结构看,T H P 系统可以划分为:①前馈滤 波器;②反馈滤波器;③求模运算器。

T H P 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①在已知C S I 的条件下应用有限反馈滤波器;②结合求模加 法器;③实现抵消IS I 的目标。

由此,后面用户包含的前面用户 的干扰可被抵消。

根据实际用户数量不同,T H P 编码可分为两 类,包括应用于单用户的T H P 预编码系统和应用于多用户的 TH P 预编码系统。

(1) 适合单用户的预编码系统设计单用户MIMO 系统中,在发射端设置反馈滤波器B ,以消 除天线间的干扰;在终端设置前馈滤波器F ,以保证所有天线 联合处理。

(2) 适合多用户的系统设计考虑多用户MIMO ,前馈滤波器无法保证将所有用户联 合处理,因此将在单用户MIMO 系统中处于接收端的前馈滤 波器移至发送端,避免接收端天线的联合处理,极大程度上简 化了接收端的设备。

6总结本文对于线性及非线性预编码进行研究讨论,关注复杂 程度较低且能获得较优性能的线性预编码的同时,也对能够 最大程度上接近理想信道容量的非线性预编码技术加以分 析。

线性预编码算法计算量低,但是精度受一定限制。

MMSE 相对于Z F 和MRT 算法准确性较高,但是也更为复杂。

相对于 线性预编码算法,以脏纸算法、T H P 算法为代表的非线性预编 码算法精度高,同时其复杂程度也较高,在大规模MIMO 系统 中如何降低计算量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不 同算法的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在各种情况下对于预编码的最优选择。

为大规模MIMO 在5G 系统中得到应用提供研究 和分析基础。

参考文献[1] 王春燕,王军选,孙有铭.大规模MIMO 下最优预编码选择策略研究 [J ].电视技术,2016,40 (5): 40~47.[2] 王明辉,金红军,王文勇.大规模MIMO 预编码算法研究与分析[J ]. 通信技术,2016,49(9):1134~1138.[3] 武宇花.基于最大化信噪比的大规模MIMO 预编码算法[J ].电信科学,2015,31(10):103~106.[4] 陆晨,王闻今,高西奇■大规模MIMO 下行预编码技术[J ].中兴通讯技术,2016,22(3): 17~21.[5] 秦舒雅,杨龙祥■面向5G 的大规模MIMO 预编码算法比较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7): 150~154.收稿日期:2017-8-29作者简介:丁怡宁,女,汉族,高中在读,研究方向为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