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陽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缥:青白色。
千丈见底:—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急湍:急流的水。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相向和鸣。
戾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筹画、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陽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朱元思先生,您好!我写此信以表达我对您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往昔之追忆,令我心潮澎湃,充满着感慨和敬意。
当我读到您的文章《与朱元思书》时,我深感您的文字充满智慧和深思。
您的诗作不仅展现了对人生的思索,更使我从中获得许多启发和帮助。
以下是《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和我个人的译文,希望能与您分享和交流。
原文:梅花十四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In endless search and yearning, cold and desolate, sorrowful and mournful.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In the transition from warmth to chill, it is the most difficult to find peace.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Three cups and two bowls of light wine, unable to resist the sudden rush of the evening breeze.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Geese fly by, causing heartache, but they are old acquaintances.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Yellow flowers cover the ground. They are withered and damaged. Who is there to pick them now?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By the window, how can one bear the darkness alone?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赏析《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的啼叫不绝。
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皆:全,都。
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原文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原文导读:《与朱元思书》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吴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

吴均《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赏析【《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
《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
八上《与朱元思书》课文

八上《与朱元思书》课文
一、了解作者及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
杨慎在明朝嘉靖年间因议礼受牵连被贬官,后感念友人朱元思,遂撰写此书。
杨慎擅长诗词歌赋,尤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此文即为其中佳作。
二、欣赏课文中的山水描绘
杨慎在文中生动地描绘了朱元思故乡四川的山水美景。
如:“蜀江水碧,两岸猿啼”,“碧水如练,秋山如妆”等,形象地展现了四川独特的自然风光。
三、分析课文中的写景手法
杨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将山水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如将江水比作碧玉,将秋山比作美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
四、体会课文中的人生哲理
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杨慎也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面对美景,他写道:“仆独何为者哉?生于此时,遭遇此事,而不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
五、总结文章特色及价值
《与朱元思书》以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描绘、丰富的人生哲理成为明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杨慎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都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全部是奇异山水,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淡青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也能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成千成百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清越的)声响。
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的鸣叫,猿猴也不停地叫个不断。
(像鹰飞翔鸣叫在天空的人)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忙于筹划治理俗世事务的人)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划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主备人:郭丽娜审核人:杜文辉年级班
学生姓名:第小组执教时间:2014年3月5日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可曾知道,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题目解说】书是一种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如:《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
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走进作者】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亩受荣村)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1
【背景链接】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
心中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2.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净缥.()碧急tuān()甚箭
经lún()世务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谷忘fǎn()嘤嘤.()成韵鸢.()飞戾.()天
在zhòu()犹昏互相轩.()邈.()
横kē()上bì()
三.合作探究(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解释第一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一段大意。
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俱净
东西
..:
..:许.:独绝
本段大意:
2.解释第二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二段大意。
缥碧
..:
..:碍.:急湍
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本段大意:
3.第一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4.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2
5、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
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四.总结及反思
五.堂清检测
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
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积累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感悟作者的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第三段)
1.解释第三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三段大意。
竞上.:轩邈:
...不穷.:无绝.:
横柯上
..蔽:戾.天:息.心:
经纶世务:
.....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本段大意:
2、翻译重点句子
3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合作探究
1.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写视觉
和听觉的句子,加以品析。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第三段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
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
勃勃生机。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
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
反思: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五.堂清训练(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
《与朱元思书》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3: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体文。
4、独绝: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大意:总写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5、大意:写''异水'',以水''清''和流''急''的特点突出其''异''。
二、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清流急
3、略
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闲适随意,悠然,心情舒畅。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
一、1、大意:写''奇山'',以群峰对峙,争高直指和水声鸟声蝉声猿声突出其''奇''。
2、略2.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厌倦官场政务,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人生态度
3、负、竞、轩邈、争、直,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4、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5、.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
感情
巩固检测1、略 2、①尽,完,停止走完②停止消失③至叫 3、吴均南朝叔痒“吴均体” 4、C 5、B 6、①形作动消失②名作状,在上面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1)略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9、
略10、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