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山茱萸产业基地发展

合集下载

2023年山茱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山茱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山茱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又称“红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山茱萸具有温肾固精、益肝明目、抗衰老、补血养颜等药用功效,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山茱萸行业目前正在逐渐发展壮大,本文针对其市场分析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山茱萸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药食同源的中药材需求逐渐增加。

山茱萸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其温肾固精、益肝明目的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且,山茱萸还可以作为辅助食品添加剂,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山茱萸行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其次,山茱萸行业受到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高研发能力,推动中药材的产业化进程。

山茱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也受益于这些政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再次,山茱萸行业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

目前,山茱萸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主要表现为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

由于山茱萸的种植比较容易,很多地区都产有山茱萸,导致市场供应量较大。

此外,由于对山茱萸的认可度相对较低,消费者对山茱萸的了解程度不够,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最后,山茱萸行业存在一定的市场机遇。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天然、绿色、健康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

而山茱萸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符合这一市场趋势。

尤其是在近年来健康养生食品市场的兴起,山茱萸作为一种补品被广泛应用于养颜美容产品、药膳食品等领域,为山茱萸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山茱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较为复杂。

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但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机遇的出现,山茱萸行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山茱萸的产地分布

山茱萸的产地分布

山茱萸的产地分布山茱萸又叫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等,成熟果实为中药,产地主有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山茱萸的产地分布吧!山茱萸的产地分布山茱萸的产地主要位于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种栽培,分布较为集中地区是河南的伏牛山、浙江的天目山和陕西汉中地区,目前产量较大能供应市场的主要是河南省的西峡县和内乡县。

山茱萸的产地环境山茱萸为暖温带阳性树种,生长适温为20~30℃,超过35℃则生长不良。

抗寒性强,可耐短暂的-18℃低温,生长良好,山茱萸较耐阴但又喜充足的光照,通常在山坡中下部地段,阴坡、阳坡、谷地以及河两岸等地均生长良好,一般分布在海拔400~1800m的区域,其中600~1300m比较适宜。

山茱萸宜栽于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肥沃的沙壤土中。

黏土要混入适量河沙,增加排水及透气性能。

山茱萸的三大产地1、佛坪山茱萸:佛坪山茱萸产于陕西佛坪县,佛坪又是汉中山茱萸主产区,素有“山茱萸之乡”的称誉,境内多山,林木葱笼,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极宜山茱萸的生长繁育,自古就是全国山茱萸的著名产地。

2、临岐山茱萸:临岐山茱萸产于浙江省淳安县临岐镇。

这里环境、气候、温度、水分、阳光等自然条件,很适合茱萸生长,茱萸肉厚质柔,历来评比质量最好。

临岐也因此成为浙江唯一的“山茱萸之乡”,镇里的同心村有一棵“山茱萸之王”,树龄已有几百年,枝繁叶茂,树冠占地达1亩左右,至今仍能年产鲜果上百公斤。

3、西峡山茱萸:西峡山茱萸产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南麓,尤其以伏牛山主峰老界岭以南的深山地带,1999年、2001年西峡山茱萸被评为世博会优质产品,西峡县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西峡山茱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佛坪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佛坪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佛坪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作者:靳钰姜方敏张冕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供给社会食物的重要平台,保障了食物供给总量和合理结构。

佛坪县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推动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标准化推广、“三品一标”认证、种养业生产环节监管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有机统一,探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新机制,提高了监管水平。

关键词:农产品;基地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作用1.佛坪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状1.1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1.1.1农业生态环境优越佛坪县是中国大熊猫第一县,是“中国山茱萸之乡”,地处秦岭南麓,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温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938毫米。

森林覆盖率高达90.3%,无工业企业和大中型采掘企业。

1.1.2农产品体系完善佛坪县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有农业户0.72万户、农业人口2.7万人,宜耕地4.8万亩,宜林地100万亩,宜牧地10万亩。

物产丰富,种植业产品南北兼有;畜牧业产品以猪、鸡、蜂为主;水产品以冷水鱼养殖为主;食用菌产业以木耳、香菇为主。

1.1.3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平稳县农产品质检中心成立,县政府发文,明确了各镇、办农产品重量安全监管职能,有效落实了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

2013年以来,佛坪县抓牢了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定点屠宰、收贮运等监管环节,抓实了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标准化、质量认证、监测预警、评估应急等监管措施。

开展了产地准出、质量追溯试点工作,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7个,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和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2佛坪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至2016年7月,我县共建设5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养殖基地2个,年养殖面积153亩,生产土鸡2.05万只,禽蛋 105.4吨;种植基地3个,面积478亩,年生产大米78.5吨,生产香菇89.6万袋、1779.5吨。

关于佛坪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佛坪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佛坪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尤健健指导教师:胡钢时间:2009年 8月 1日地点:陕西省佛坪县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名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的家乡陕西省佛坪县也可见一斑。

这次暑假,我利用空闲时间对家乡佛坪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做了一次比较深入的社会调查。

佛坪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古有傥骆、子午道,今有108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

全县辖7乡2镇,5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3.5万,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

佛坪是“大熊猫的故乡”和“中国山茱萸之乡”。

境内自然生态原始古朴,天然独特。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惊叹古傥骆道的诗中写道:“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

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

原始古朴的自然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7%,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解放初期直到七八十年代,佛坪还是个非常平穷落后的小县城,占到了总人口数的绝大多数。

由于佛坪地处山区,农民缺田少地,庄家总是劳多产微,再加上自然灾害连年发生,老百姓生活的异常艰苦。

有些偏远山村还是一幅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局面。

有老人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的洋芋果,烤的转转火。

”形象地说明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近年来,该县坚持把保护和开发自然生态作为立县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围绕绿色中药、生态旅游两大特色产业和大熊猫、山茱萸两大品牌,大力实施“打基础、调结构、兴产业”和“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体系,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山茱萸为龙头的绿色中药材产业逐步壮大,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佛坪是全国山茱萸主产区,以果大、肉厚、色泽鲜艳、药用有效成份高而著称,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被命名为“中国山茱萸之乡”。

山茱萸批发哪里的好

山茱萸批发哪里的好

对于想要采购山茱萸的树苗需要对于树苗厂家有个基本的了解,不仅需要看树苗的定价,同时还要关注苗木厂家的售后服务和栽培技术指导等等方面,本地就有不少的苗木批发基地,多选择几家进行实地了解后再决定。

山茱萸的产地主要位于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分布,分布较为集中地区是河南的伏牛山、浙江的天目山和陕西汉中地区,目前产量较大能供应市场的主要是河南省的南召县和内乡县。

当前我国的园林绿化对苗木的要求,是有些基本偏好的,比如观赏性、功能性、乡土性等。

其中山茱萸具备这些价值:
一、乡土
山茱萸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乡土树种,分布地有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

除了南阳西峡县,陕西佛坪县(秦岭南坡腹地、汉中地区东北部)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疏松肥沃,也是山茱萸的最佳生长区之一。

二、观赏
山茱萸春可观花,秋可观果,若是果实不采摘,来年春天还可见风干的红果
挂在枝头,形成花果同期的红黄满树,另外,山茱萸的枝条挺直向上,整体树型也很不错。

三、功能
山茱萸是传统中药材植物,其果子皮可以入药,滋阴补肾。

秦岭山区的一些县区借助重阳节的文化含义,使得茱萸酒重新面世,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文化
在我国,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等,在重阳节这天,有佩戴茱萸囊或头插茱萸来辟邪消灾的习俗,重阳节有关的诗文中,也多有茱萸的身影。

在选择树苗的时候要看树苗的品质,尽量选择一些产量较大的种植基地。

2024年山茱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山茱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山茱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山茱萸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它在传统中药和保健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山茱萸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供求情况、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山茱萸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山茱萸市场年销售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市场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中草药市场中,山茱萸以其独特的药效备受青睐,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产品之一。

供求情况目前山茱萸市场的供求情况相对平衡,供应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山茱萸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使得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同时,采购和加工技术的改善也使得市场上山茱萸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因此,市场上山茱萸的供应比较稳定,销售量也相对较高。

市场竞争态势虽然山茱萸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竞争态势也日益激烈。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山茱萸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许多品牌纷纷推出山茱萸产品,因此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种类繁多,品牌竞争激烈。

同时,山茱萸市场还面临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由于山茱萸的高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一些不法商家通过掺假、添加劣质材料等手段来降低成本,从而牟取暴利。

这不仅对消费者的利益构成威胁,也对整个山茱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山茱萸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山茱萸作为一种天然药材,将继续受到市场的追捧。

市场中对高品质、高纯度山茱萸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对安全、规范种植、加工的要求也将提高。

此外,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研究,可能会有更多关于山茱萸的新发现,从而拓宽山茱萸产品的应用范围和市场空间。

未来山茱萸市场还可能涌现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新兴企业,从而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山茱萸市场在供求情况相对平衡的基础上,正在快速发展。

然而,市场竞争与山茱萸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佛坪山茱萸种质资源及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佛坪山茱萸种质资源及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佛坪山茱萸种质资源及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山茱萸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为山茱萸科(Comaceae)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主产于我国浙江、河南、陕西等省。

山茱萸在生产中存在着种质混乱、病虫害严重、栽培管理粗放、采收与初加工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因此,加快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简称中药材GAP),对于控制山茱萸药材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配合陕西佛坪国家级山茱萸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在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本文对佛坪山茱萸种质资源现状及规范化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佛坪山茱萸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在佛坪山茱萸产区的实地调查发现山茱萸的种内变异现象普遍,收集到种质资源45份,并对它们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根据果实形状、果色、果实大小、成熟期以及叶的形状等生物学特征,初步将佛坪地区栽培的山茱萸划分为石磙枣、圆铃枣、珍珠红、八月红、马牙枣、大红枣、小米枣、青头榔、笨米枣等9种栽培类型。

同时对这9种栽培类型的山茱萸分别测定了百果重、出药率等经济性状及有效成分熊果酸、马钱素的含量,使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磙枣和大红枣综合评价值较高,初步认定为较好的栽培类型。

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山茱萸优良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研究、进行产地环境监测,从“区域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对在陕西佛坪建立山茱萸规范化生产基地进行了适宜性研究与评价。

研究认为陕西佛坪地区山茱萸种植历史悠久,是山茱萸药材的传统道地产区,生态环境适宜山茱萸生长;经过环境监测与评价,当地大气、土壤、灌溉水等环境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农民种植山茱萸积极性高,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佛坪县山茱萸标准化生产栽培周年管理技术

佛坪县山茱萸标准化生产栽培周年管理技术

佛坪县山茱萸标准化生产栽培周年管理技术摘要佛坪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山茱萸之乡”,山茱萸栽培历史悠久,有较丰富的栽培经验,就佛坪县山茱萸周年标准化生产栽培按月份(节令)、物候期提出管理技术,以供实际栽培管理中参考。

关键词山茱萸;标准化栽培;周年;管理技术;陕西佛坪山茱萸果实别名枣皮、萸肉、药枣;蜀枣、山萸、山萸肉,以果肉供药用,具有补肝益肾、涩精敛汗的功能,药用和滋补价值高[1]。

山茱萸是佛坪县的特产。

陕西佛坪县是山茱萸的最佳适生区,种植山茱萸已有2 000年以上历史,其果实具有个大、皮厚、色鲜、药用成分含量高等特点,品质居全国三大山茱萸产地之首,被誉为“中国山茱萸之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

2004年10月25日,佛坪山茱萸通过了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检验局GAP认证,同年取得了国家质检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根据生产栽培经验、佛坪县山茱萸的物候期和调查情况,现就佛坪县山茱萸规范化栽培周年管理技术措施要点按月简介如下。

1 1月(越冬休眠期)节令为小寒、大寒节,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山茱萸物候属于越冬休眠期。

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是制定年计划、防寒抗冻和开展病虫防治等。

在防寒防冻上,在雪天人工摇雪,减少树冠积雪;利用野草或秸秆覆盖树盘,增温保墒。

在病虫防治上刮除老树皮,清除树皮中的越冬病虫;树冠喷5 °Bé的石硫合剂,防治山茱萸炭疽病、角斑病等多种病虫害;于根颈及土壤喷6%柴油乳剂或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杀死土壤中的越冬虫;剔除树干皮缝中的刺蛾茧、舞毒蛾卵块;清除石块下及土缝中越冬的虫茧、卵块。

2 2月(萌芽前期)节令为立春、雨水节,气候由寒冷逐渐转暖,春季开始。

山茱萸树液开始流动,花芽萌动膨大,物候属于萌芽前期。

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育苗移栽和品种改良、栽植、大树灌水、病虫害防治等。

苗床整地和播种。

播后地膜覆盖,保温保湿,移植苗的移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坪县山茱萸产业基地发展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佛坪县为例,着重介绍该县山茱萸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佛坪县的山茱萸产业提出一系列改良措施和建议,希望可以为当地山茱萸产业的发展提供微薄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佛坪山茱萸产业发展
佛坪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中山地带。

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湿润季风气候。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特殊的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有“生物基因库”之美誉,尤其以山茱萸畅销国内外,享有盛誉,潜在开发价值大。

山茱萸,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等。

落叶小乔木,须定植4年后才可开花结果。

以除去种子的果肉入药,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23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

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

佛坪县山茱萸发展历史
佛坪县种植山茱萸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名医别录》记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九十月采实”。

2006年5月3日科研人员在佛坪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首次发现大面积野生山茱萸,共有4处集中连片公布,数量约500株,估计树龄在1000年以上。

1983年佛坪县山茱萸发展到5103亩,约30万株,总产干品8395公斤。

1984年,药材市场山茱萸价格上涨,干货每公斤最高达380元,仅此一项,使佛坪县部分农户当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这使佛坪县山茱萸种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佛坪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

2佛坪县山茱萸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产业基地的发展上,佛坪县实行“谁栽植谁受益”的政策,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山茱萸产业。

目前,山茱萸面积已达8万亩,300万株,年产干果量达600吨左右,产量居全国第二,山茱萸俏销国内1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仅此一项,可为当地群众年人均增收470元左右。

在生产管理上,规范建园、剪枝整形、垦抚管理技术及采收和机械脱核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使其丰产栽培、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产量和生产技术。

3存在问题
3.1市场价格波动变化大,影响了山茱萸发展
受山茱萸结实大小年现象影响,佛坪县山茱萸产量很不稳定,山茱萸肉市场价格的上涨,山茱萸面积迅速扩大。

这种盲从跟进加大了山茱萸产量波动,最终导致市场收购价大起大落。

3.2品种品质良莠不齐,影响了产品质量
全县虽然在科技支撑单位的支持下,选育和推广一些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但是其规模并不是很大,大多数基地的山茱萸是经实生繁育或野生植株改造而成,性能退化严重。

3.3分散栽植、集约化管理差,影响了单位面积产量。

受土地资源紧缺、气候条件等影响以及山区群众对山茱萸认可度的不同,栽植山茱萸的地块比较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

很多农户有重栽轻管现象,只是盲目发展数量和栽植面,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仍坚守传统思想,靠天吃饭,投入较少,管理松散,集约化经营差。

3.4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跟不上。

山区群众是山茱萸栽培经营的主体,他们接受新技术、新成果能力较差,乡村土生土长的人才较少,基层和管理人员又不能面面俱到,难以形成技术优势,服务跟不上。

4措施及建议
4.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

聘请专家教授,组成专家顾问组,对全县山茱萸产业发展规划、科研攻关、产品开发、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融资渠道选择、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策划,提供决策依据。

4.2建立繁育基地,选择优良品种。

搞好山茱萸良种的选育推广,建立山茱萸品种选育及繁育基地,选育推广适宜本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山茱萸品种。

这样可以结实早、高产、稳产,果实大小均匀,品质好,色、形、味俱佳,耐贮运、病虫害少,抗逆性强。

4.3要坚持规范种植。

1、山茱萸生物学特性的最佳适生区应为海拔800m-1000m、年降水量700-1100mm、地势平缓,背风向阳,肥水充足、土层深厚的微酸性矿质壤的地方,注意避开冷风和冰雹多发带栽植建园。

2、整地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

平坦地利用割灌复垦整地,深度大于30cm,山地应根据情况进行水平线鱼鳞坑整地,栽植坑规格至少70×50×50cm以上。

3、结合佛坪县实际,山茱萸的合理栽植密度为每亩47株,株行4×3.5m 的标准,海拔越低,密度越小。

4、苗木需要精心栽植,树要栽端,土要踏实,根要舒展,改造园嫁接用蜡封接穗,以春季嫁接为主。

4.4要坚持科学管理。

1、用整形修剪来确定树形,从幼苗的上部剪截,留1m左右的主杆,使其萌发生长较粗壮的枝条。

以后每年于落叶后萌芽前剪除萌孽枝、小细枝、枯枝、过密植枝,从基部剪掉徒长枝.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结果和早期丰产。

2、施肥(1)基肥,应于采果,落叶后尽早进行,以腐熟圈肥或大杂肥为主,辅以腐熟饼肥和磷肥;(2)追肥,宜以速效肥为主,在“少量多次”原则上,可追肥3次,为生长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提高土壤肥力。

3、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的方针,采取林业技术、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林业技术和生物措施为主,其它防治措施为辅。

4、林粮间作,以耕代抚,间作豆科矮杆农作物或药材,通达耕种,起到抚育的作用。

5、中耕、除草,在新栽幼林中,及时除草,防止草荒,一年最少两次,可割除树干周围灌木杂草就地埋入地下,既可作肥料,又可保水。

6、疏株移栽。

对于密度过大的成片园,有计划地疏株移植并于休眠期进行。

4.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药业龙头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开放式开发,吸引境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投资佛坪县药材、药品、保健食品及功能饮品的加工、销售,综合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变优势资源为优势商品,实行生产在内,研发在外;种植在内、销售市场在外;种植、加工、研发内外结合,相互支撑区域分工生产经营方式,形成山茱萸名、特、
优系列品牌,构建成一个开发式,跨区域的现代化山茱萸种植、科研、加工与销售一条龙的支柱产业。

4.6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优化发展环境。

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和教育,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群众了解到山茱萸在佛坪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在省内外,国内外广泛宣传佛坪县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中药材优势,地道的山茱萸优良品质,扩大知名度,增加销路从而加快中药材发展步伐,把山茱萸产业培养成佛坪县的支柱产业,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建奇、余建萍.《陕西林业》,2009第4期
[2] 王学录.《中国果蔬》,2004第6期
[3]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评估中心.《佛坪县山茱萸发展项目建设可研报告》,2010.7
作者简介
郝芷仪(1981- ),女,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助理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