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猫钓鱼音乐教案
![小猫钓鱼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348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e.png)
小猫钓鱼音乐教案小猫钓鱼音乐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猫钓鱼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猫钓鱼音乐教案 1一、活动背景: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们音乐的享受。
《小猫钓鱼》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朗朗上口,歌词部分有唱有说,趣味性强,适合孩子们进行表演。
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老师的情景表演贯穿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通过生动的歌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有趣的“钓鱼”游戏巩固对歌曲的掌握、体验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发展。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尝试跟念其中的念白。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钓鱼竿、小鱼、池塘、老师胸饰(三)活动过程:1.律动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以猫妈妈带猫宝宝出去游玩的情境带领幼儿开展律动。
师:小猫们,今天天气可真好啊,我们一起出去玩玩吧!(评析:以猫妈妈带小猫去玩的游戏情节导入,一开始就将孩子们带入到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为活动的顺利开始奠定基础。
)2.欣赏歌曲前半段,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老师进行歌曲前半段的歌表演。
幼儿观看表演。
师:小猫最喜欢吃鱼了,池塘里有许多的鱼。
她准备拿着鱼竿去钓鱼了!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小猫去干什么了?幼:钓鱼。
师:歌里怎么唱的?幼:小猫去钓鱼。
师:小猫一开始有没有钓到鱼?幼:没有钓到鱼。
师:那后来呢,钓到鱼了吗?幼:掉到许多鱼。
(评析:老师进行第一段歌表演,通过生动地表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边唱边演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歌词内容。
同时在一步步引导和提问下幼儿逐步引出歌词。
)(2)带领幼儿练习演唱歌曲前半段。
小学音乐《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音乐《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457a24eff9aef8941e0691.png)
修改后的《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音乐新课标》中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为指导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小猫钓鱼》是一首叙事歌曲,音乐活泼风趣,通过小猫钓鱼时的两种态度和两种结果,教育孩子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同学经过半年多的音乐学习对音乐课有了一定的兴趣,能够初步分辨乐曲的情绪。
但是力度对音乐的影响孩子们还把握得不太好。
本课欣赏的歌曲大多数孩子可能听过这个故事所以对教学会有一定帮助。
3、教学方式:采用了创设情景、对比体验与表演的教学方法,视听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4、技术准备:Flash歌曲动画,小动物头饰,powerpoint课件三:问题框架:1、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问题:如何理解力度对表达情绪产生的影响。
表演时不怯场。
对策:在完整听完歌曲后分段细听,重点句可以拿出来反复练习体验。
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四: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技能目标:1、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2、通过歌曲情节的变化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
知识目标:体验力度在本首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活泼有趣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体验力度在本首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游戏。
师:小朋友都见过小花猫,谁愿意模仿一下可爱的小猫?(个别模仿)(设计意图:模仿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通过模仿创设情景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呀?(设计意图: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三、初听《小猫钓鱼》:1、师: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情绪:活泼、欢快)四、聆听《小猫钓鱼》第一段:1、聆听歌曲第一段,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小猫钓到鱼了吗?2、大屏幕出示歌词学生看清歌词内容,指名回答问题。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951aa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a.png)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
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教学时,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
我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思考是否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成果。
我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反思教学内容的安排,思考是否选择了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和情感体验活动。
我考虑是否需要提供更多的多样化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
我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思考是否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我反思教学反馈的及时性,思考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和指导。
我考虑是否需要改进教学反馈的方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策略的调整
我反思教学策略的调整情况,思考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我考虑是否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总结
通过对《小猫钓鱼》的教学反思,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和教学策略的调整都是我需要关注和加强的方面。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情感共鸣。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d4ee0f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7.png)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小猫钓鱼》教学反思1小猫钓鱼,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语言活动,我们大班的孩子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也很喜欢这个活动,更重要的是,小猫钓鱼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内容简单,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可以让孩子们从小猫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并激发幼儿提升自控能力的意识。
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把事先准备好的ppt让孩子观看,颜色鲜艳,生动的小猫形象吸引了孩子的兴趣。
先让幼儿讨论从图片中看到了些什么,再让幼儿用简单连贯的语句来说说。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接下来我完整的讲述故事,让幼儿具体了解故事内容,从自己所听到来回答故事中所讲的内容。
让幼儿从看到听再到讲,更能使幼儿深刻的理解故事内容。
在这次教学中,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很好,能安静的听完故事,并能用较为丰富的语言看图讲故事,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激发了幼儿提升自控能力的意识。
我还特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强调了“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的成语,帮助幼儿在听故事懂道理的同时,也学习了这两个成语。
并鼓励幼儿多将学到的词语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2一. 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往往少得可怜。
现在我们提倡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留给他们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对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多、快、好、省。
多是指精心设计内容,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缩短自己“讲”的时间,给学生多讲多说的机会。
例如学生间的讨论、学生的合作读、表演以及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等等。
快是指老师自己语言要精炼,加快教学速度。
不要用一个接一个的细小而烦琐的问题来提问学生,不要总是很不放心地重复自己的提问,很罗嗦地重复学生的回答。
我们要做的是精心准备几个有意义的关键问题,通过这几个关键问题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思路的功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小猫钓鱼》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小猫钓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829c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7.png)
-节奏掌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分与运用是难点,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突破。
-音准控制:歌曲中部分旋律跳跃较大,学生容易跑调,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音准控制能力。
-合唱协调:在合唱环节,如何使学生们保持音色、音量的和谐统一,是教学难点。
举例:在歌曲《小猫钓鱼》的合唱部分,学生容易出现节奏不一致、音准偏差等问题。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练习、集体纠错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提高合唱协调性。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节奏感和团队协作方面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音乐素养。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节奏模仿游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音乐与动物行为的联系。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动物的动作融入音乐节奏中,展示了丰富的创造力。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音乐如何表现动物”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力的认识。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我也意识到,今后在讨论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他们更充分地交流观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猫钓鱼》这首歌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这首歌以欢快的旋律描绘了小猫钓鱼的情景,其中包含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运用。这些音乐元素是构成歌曲的基础,对我们理解音乐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学唱《小猫钓鱼》,来体会歌曲中的动物形象和节奏特点。这首歌展示了如何用音乐表现动物的行为,让我们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培养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养的音乐人才。
小猫钓鱼教案精选5篇
![小猫钓鱼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ede3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e.png)
小猫钓鱼教案精选5篇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猫钓鱼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小猫钓鱼教案篇1涉及领域:社会健康活动目标:1、能在独木桥上大胆行走,会调节手臂动作保持平衡。
2、知道往河里扔垃圾会污染河水,养成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
3、活动中能开动脑筋会借助物体取物,并懂得相互谦让。
活动准备:1、积木围成的池塘、平衡木、纸棒人手一根、小猫头饰、小鱼、纸球、易拉罐等物。
2、学会歌曲《钓鱼》活动过程:一、幼儿戴上头饰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春天到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池塘里肯定会有好多好多的小鱼,猫宝宝们我们一起去钓鱼吧。
二、学习走独木桥,培养大胆勇敢的精神。
1、师:哎呀,前面有三座独木桥当住了我们的路,要想钓鱼必须走过独木桥,你们干吗?2、师示范走独木桥,提醒幼儿注意要张开双臂保持平衡。
3、请幼儿走独木桥,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三、知道乱扔垃圾的害处,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
1、师:我们终于走过了独木桥,我们一起来钓鱼吧!咦?池塘里怎么没有鱼呢?池塘里都是什么?2、鱼到哪儿去了呢?3、这些垃圾都是从哪儿来的?4、这些人做得对吗?为什么?5、垃圾应该扔在哪儿?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垃圾捡掉放在垃圾桶里好吗?(鼓励幼儿动脑筋,够不到的垃圾可以借助钓鱼竿取)四、带领幼儿钓鱼,体会美好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猫宝宝们你们真能干,池塘里的垃圾一下全没了,我们一起看看小鱼回来了没有?2、幼儿再次走过独木桥去钓鱼,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3、猫宝宝真棒,钓了那么多鱼,我们一起把小鱼拿回家。
五、幼儿表演歌曲《钓鱼》,体会劳动后的喜悦。
六、师:今天我们游戏时把池塘里的垃圾都捡干净了,但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看到河里有垃圾可千万不能拣,我们还小会掉到河里去的,太危险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往河里扔垃圾。
小猫钓鱼教案篇2活动设计背景有一天,班上的浩浩小朋友从家里带了一块磁铁到幼儿园来,休息时,他用磁铁在活动室里这儿吸吸,那儿碰碰,发现有的东西能被吸起来,有的不能,他的这一行为,引来了很多小朋友的围观,小家伙们七嘴八舌的在讨论:快看,老师的小磁钉被吸起来了为什么皮球不能吸起来呢?看着孩子们对磁铁如此感兴趣,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
小猫钓鱼教案(18篇)
![小猫钓鱼教案(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e7ef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5.png)
小猫钓鱼教案(18篇)小猫钓鱼教案(1)教学目标:1、利用主题式情景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活同学的学习爱好。
2、利用技能学习,掌控单、双脚跳的动作要领,提升弹跳水平。
3、培育同学的合作力量、创新力量、奔跑力量、应变力量和想象力量。
教学设想:一)故事导入:课一开头,老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说明]:导入新课是一堂体育课的主要环节,用讲故事进行导入恰好符合一、二班级同学的心理,这样不仅能引起同学的留意,强化学习动机,还能激活体育爱好。
二)课的预备:⑴同学边听音乐边绕场地做跑跳步练习1分钟。
⑴跟着音乐,师生同做仿照操。
[设计说明]:老师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细心设计了一套运动项目的仿照操,既让同学认识了体育项目,又激活了同学的学习爱好,熬炼了身体,再配以恰当的音乐,从课的开头就把同学的乐观性调动起来,激活他们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学问,在欢快中熬炼身体,掌控技能。
同时师生同做,接近了距离,让同学感受到开心、亲切。
三)学习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1、老师设置小猫过河的情景,让同学自由创新练习。
2、请一同学表演,老师讲评揭示课题。
3、老师示范正确动作,让同学认真观看整个动作的结构环节,并让同学想一想,试一试,在分组争论的基础上让同学自己归纳出动作结构及要领,老师巡回指导。
4、同学练习3分钟5、把同学回答的想法进行整理,归纳出单、双脚跳的动作要领。
6、老师再设置情景,让同学自己布置场地自由结合练习,进一步提升练习难度。
[设计说明]:借助小猫过河,让同学充分想象并表现,在想象与表现的过程中使同学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相像关系和动作,为揭示新课打下潜伏。
提出问题让同学在思与动中进入角色。
利用同学表演,让同学先相互之间进行评价,然后老师再总评。
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和对同学进行团结友爱、相互帮忙的教育。
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激活同学对体育活动的爱好。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才能掌控的过程。
儿歌小猫钓鱼动作教案反思
![儿歌小猫钓鱼动作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7f66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7.png)
儿歌小猫钓鱼动作教案反思儿歌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语言和音乐,还可以通过歌词中的故事情节传递一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其中,儿歌《小猫钓鱼》是一首非常受欢迎的儿歌,它不仅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记,而且还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传递了勤劳、耐心和坚持不懈的价值观念。
然而,在教孩子们唱这首儿歌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结合动作教学,让孩子们通过动作来更好地理解歌词中的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
因此,本文将以儿歌《小猫钓鱼》的动作教案为例,对儿歌动作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儿歌中的价值观念。
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通过动作理解儿歌《小猫钓鱼》中的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儿歌《小猫钓鱼》的歌词和故事情节;2. 与歌词相配的动作教学。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
通过播放儿歌《小猫钓鱼》的音频或视频,让孩子们先听一遍这首儿歌,让他们对歌词和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歌词教学。
首先,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唱儿歌,让他们熟悉歌词和旋律。
然后,老师可以逐句解释歌词的意思,让孩子们理解歌词中的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
3. 动作教学。
接下来,老师可以根据歌词中的故事情节,设计相应的动作,让孩子们通过动作来理解歌词中的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
比如,当歌词中唱到“小猫钓鱼,顺风呀,顺风呀”,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做钓鱼的动作,模仿小猫在河边钓鱼的情景;当歌词中唱到“钓到一条大鱼,高兴呀,高兴呀”,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做高兴的动作,模仿小猫钓到大鱼后的喜悦表情和动作。
4. 合作练习。
最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合作练习,让他们根据歌词中的故事情节和动作教学,自己设计动作并进行表演。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儿歌中的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反思。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2篇)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97077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3.png)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小猫钓鱼》是长江艺术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是一首叙述性的童话歌曲,曲调诙谐幽默,情绪活泼欢快,童趣盎然。
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讲述了一个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们在音乐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歌曲为大调式,混合拍子,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节奏轻快,采用倚音,以及六度的大跳,描绘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猫形象。
第二乐段将节奏拉开,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
结束音的下滑音更为歌曲画龙点睛,唱后身临其境、耐人寻味。
在设计时,我抓住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作为教学的突破点,由主人公“小猫猫”和“猫妈妈”、朋友、小朋友的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想象、模仿音乐情绪,从而创造音乐形象。
因此,我这样来设计了本课:首先,创设情景,播放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用简短的话语引出本课课题,再由“想知道用音乐演、唱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快速地引入音乐的聆听和感受;再由“歌曲中有几种情绪的变化?在什么地方?(或在哪个乐句)”一问,带学生一步步学习歌曲、理解歌曲,为表现歌曲(音乐情绪和形象)打好基础;在表演时,同样利用角色,来想象、表演,展现音乐形象和情绪。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设计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班级,以及根据教学的先后,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和新的尝试。
在最初的(8)班,我从开始就急着引导学生聆听学习歌曲,有些忽视了主人公“小猫猫”的情绪、表演,在初次合作表演时,主人公“小猫猫”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或是动作单一,或者是结合歌词内容做得简单、机械,缺乏想象。
在第二次课上,我将成功的地方保留下来,在初步熟悉歌曲时,引导学生从观看主人公“小猫猫”的不同角度想象和表现、甚至创新,再结合音乐形象来挖掘语言、运用语言和创设情景“小河边”。
等再到合作表演时,学生的反应有了明显的好转,甚至有的同学的表现得很突出,引起了大家的赞扬。
最后,提高表演技能上,我在激励学生评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并给以准确简短的指导。
这样,在之后的几个班的这一课教学上,同学们表现得越来越好。
小学音乐_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78e014da38376baf1faef5.png)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用轻松幽默的情绪、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猫钓鱼》。
2、指导学生以小组编创的形式恰当的表现歌曲《小猫钓鱼》。
3、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八分休止符和变拍子的学习2、启发学生如何根据歌词内容来处理并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Flash 歌曲动画,小动物头饰,powerpoint 课件教学过程:一、节奏游戏导入新课师:小朋友都见过小花猫,谁愿意模仿一下可爱的小猫?(个别模仿)(设计意图:模仿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通过模仿创设情景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今天,小猫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游戏,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玩吧?出示教具进行节奏练习1、出示练习1:(设计意图:突破难点42、43变拍练习)4243● ○|● ○|● ○|● ○|●○○|●○○|●○○|●○○|● ○|● ○|● ○|● ○|| 可以加词:喵 喵|喵 喵|喵 喵|喵 喵|喵喵叫|喵喵叫|喵喵叫|喵喵叫|喵 喵|喵 喵|喵 喵|喵 喵||2、节奏练习2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前八分休止符和后八分休止符的节奏练习,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X X X X| X O X | X O O X | X O O X | X – ||加词:我是 小蜻|蜓 O 跳|舞O O 跳| 舞O O 跳|舞 – ||可让学生自已加词 (设计意图: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节奏,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唱新歌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为了能吃到鱼有一只小猫就决定去河边钓鱼!它究竟钓没钓到鱼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在这个美丽小河边上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吧!课件出示《小猫钓鱼》动画歌曲师:边听边想你觉得这一首歌曲的情绪、节奏、速度是怎样的?生:(情绪:活泼、欢快,节奏:跳跃、停顿,速度:中速。
)今天,我们就按小猫钓鱼的经过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吧。
歌曲《小猫钓鱼》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歌曲《小猫钓鱼》教学设计(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8b336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e.png)
歌曲《小猫钓鱼》教学设计(通用13篇)歌曲《小猫钓鱼》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2)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感知音乐要素。
【教材分析】歌曲《小猫钓鱼》是一首诙谐的叙事性歌曲,通过对小猫钓鱼的前后两种态度的描绘,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认认真真、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必将一事无成。
深刻的道理、善意的嘲讽,都溶入活泼风趣的艺术形象之中,达到了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目的。
歌曲为大调式,采用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
前三个乐句各4小节,第四乐句由弱拍进入,扩充为6小节。
这一个段落中以短时值的音符和频繁的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刻画了小猫活泼、好动的神态和性格,旋律的上行大跳(如5 3 0 3 │, 5 4 3 2 │)以及断续的进行,造成了的夸张的语气,表达了对小猫做事三心二意的善意讽刺和改正缺点后的连声夸奖。
歌曲这部分以叙事为主,具有戏剧性效果。
第二乐段的前一乐句转为拍子,旋律从高音区开始,音调连贯,节奏舒展,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乐句仍转回拍,运用了第一乐段中的旋律素材,使歌曲前后呼应。
这一段落着重于感情的表达,为小猫的失败而惋惜,为小猎的成功而欢欣。
歌曲的两段歌词分别描绘小猫对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了歌唱者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在演唱时,应根据具体的内容,在力度、音色和表情上相应的不同处理。
歌曲的引子与间奏生动活跃,富有情趣,对塑造歌曲的诙谐、活泼的艺术形象起到了加强补充的作用。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如何根据歌词内容来处理并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投影、电脑cai课件、录音机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基本练习部分](1)跟我唱:1=f←→bb(2) 5 1 1 1 7 6 5 0 5 3 3 3 3 2 1 0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提出要求:身体坐平稳,嘴巴自然张开,跳跃地跟老师唱。
《小猫钓鱼》教案(15篇)
![《小猫钓鱼》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ca1cb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0.png)
《小猫钓鱼》教案《小猫钓鱼》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猫钓鱼》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猫钓鱼》教案1设计思路《小猫钓鱼》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个故事,作品的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有趣,角色特点鲜明,非常适合让幼儿听赏。
我们用《小猫钓鱼》这一内容,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在不同年龄班实施教学,并着力研究适合各年龄班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如小班的重点是听赏、感受、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形象;中班的重点是学习故事与表演;大班的重点是根据故事情节与线索创编故事,能将故事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对同一内容的研究,主要引领教师注重运用学习策略,通过对幼儿学习机制的探索,创新幼儿的学习方式。
本次听赏活动,我按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故事内容创设了一个音乐情境,巧妙地为故事中的角色设计了音乐形象,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故事、理解故事,乐于模仿与表现。
活动目标:在音乐情境中感受角色形象,乐意模仿并表现。
活动准备:小水桶12个,小鱼竿12个,故事视频、PPT,玩具蜻蜒、蝴蝶各一只。
活动过程一、猜猜画画——小鱼1.提问:看,这是什么呀?像什么呢?(引导幼儿观看PPT画面上先后出现的线条、正方形图案、三角形图案等,并猜猜讲讲。
最后在画面上出现一条单线、尾巴会动的小鱼。
)2.幼儿跟画小鱼。
(引导幼儿伸出自己的食指,看着PPT画面上的线条,随着教师的提示语跟画小鱼。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主要目标是引发小班幼儿对活动主题的关注,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兴趣。
同时,在跟画的过程中熟悉小鱼的主要外形特征。
】二、看看听听——小猫钓鱼1.听第一段故事(播放视频,并打开录音机配上舒缓的音乐)。
在树林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有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
一天早晨,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
他们刚坐下……【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时先出现画面,再缓缓响起音乐,让幼儿用视觉与听觉同时感受故事的美丽意境,体会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
独唱儿歌小猫钓鱼教案
![独唱儿歌小猫钓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ffd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0.png)
独唱儿歌小猫钓鱼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小猫钓鱼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小猫和钓鱼的兴趣。
2. 让幼儿能够跟随老师一起唱儿歌,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3. 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1. 小猫钓鱼的故事内容。
2. 儿歌《小猫钓鱼》的歌词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
1. 故事书《小猫钓鱼》。
2. 儿歌《小猫钓鱼》的音乐录音。
3. 图片或玩具小猫、鱼等道具。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故事。
老师拿出故事书《小猫钓鱼》,向幼儿们展示故事书的封面,引导幼儿们猜测故事内容。
然后,老师简单地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们了解小猫钓鱼的故事。
2. 学唱儿歌。
老师播放儿歌《小猫钓鱼》的音乐录音,引导幼儿们一起听。
然后,老师带领幼儿们一句一句地学唱儿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可以通过分段学唱的方式,让幼儿们逐渐掌握整首歌曲。
3. 情感表达。
老师和幼儿们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们表达对小猫钓鱼故事的感受。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们说出自己对小猫、钓鱼等角色和情节的感想。
4. 制作道具。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制作小猫、鱼等道具,用于后续的角色扮演或故事再现活动。
这样可以增加幼儿们对故事的参与感和亲身体验。
5. 角色扮演。
老师可以邀请幼儿们扮演小猫、鱼等角色,进行故事再现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同时培养幼儿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6. 拓展活动。
老师可以邀请幼儿们一起编创小猫钓鱼的延伸故事,或者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猫钓鱼场景。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对小猫钓鱼的故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唱儿歌《小猫钓鱼》,并且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活动,培养了幼儿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其他儿歌或故事,进一步拓展幼儿们的音乐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猫钓鱼教案(优秀9篇)
![小猫钓鱼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b6f8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e.png)
小猫钓鱼教案(优秀9篇)小班教案《小猫钓鱼》篇一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猫花花不用去学校,所以太阳升的老高了,她还躺在床上睡懒觉呢!猫妈妈来叫花花起床,"今天是星期天,让我多睡一会儿嘛……"花花嘟囔着。
"今天天气好,吃晚完饭跟妈妈去钓鱼吧!"猫妈妈说。
"是真的吗?"花花听完,一下子来了精神。
花花匆匆吃完早饭,就和妈妈扛着钓鱼竿,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小溪边。
花花学着妈妈的样子,在鱼钩上装上鱼饵,然后把鱼钩甩进水里,坐在岸边等鱼儿来吃食。
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了。
"蜻蜓可真有意思!"花花赶紧放下钓竿,去追蜻蜓玩。
蜻蜓正忙着捉小虫子,突然发现一只小花猫朝自己扑来,吓得赶忙向远处飞去。
花花没能追上蜻蜓,只得失望地回到妈妈的身边。
嗬,妈妈已经钓了一条大鱼!这下可把花花羡慕坏了。
"我也要钓一条大鱼。
"花花心里暗暗说。
于是,他又坐下来钓起鱼来。
但很快花花又没耐心了。
她见野花丛中飞舞着一只美丽的蝴蝶,不禁放下钓竿有跑去捉蝴蝶。
蝴蝶见花花来了,挥动着美丽的翅膀躲开了。
花花东抓西扑,怎么也抓不到蝴蝶。
猫妈妈对花花说:"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
你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到鱼呢?"听了妈妈的话,花花开始一心一意地钓起鱼来。
不一会儿,又有蝴蝶飞来了,花花没有去追。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蜻蜓飞了过来,还落在了花花的钓竿上。
但花花就像没看见一样,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
没过多久,它终于也钓到了一条大鱼。
活动设计背景: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一心一意的习惯,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小猫钓鱼的课件,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故事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2、能简单复述故事。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汇集15篇)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汇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60a31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c.png)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汇集15篇)小猫钓鱼教学反思(1)设计思考:在设计本活动时,由于班级幼儿发展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器械提供、场景设计上出了不同高度,体现不同的层次性,让幼儿能结合自己的能力,通过不同高度的设计,让他们在活动中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乐意参加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1、尝试学习钻过70cm左右的高度,发展钻的能力。
2、体验不同高度障碍物。
活动重难点:进行钻的动作的练习指导要点:指导幼儿正面钻过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让幼儿掌握正面钻的方法。
(低头、弯腰、膝盖弯曲、钻过去)活动准备:大形拱门2个、绳子2根(上面挂铃铛)、支架2个、小鱼若干猫妈妈头饰一个、录音机、篮子若干活动过程:一、准备部分小猫和猫妈妈到草地上去玩,做“小动物模仿操”(早操)指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小猫和猫妈妈一起做早操吧。
二、教学与练习部分(一)指导语:小猫们做的早操可真好,今天妈妈带你们去钓鱼吧,可是小河边围了“铁丝网“,小猫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过“铁丝网”,哪只小猫试一试?(1)请个别小猫自己尝试过“铁丝网”的方法,(组织幼儿讨论),小猫是怎样才能过“铁丝网”。
指导语:教师讲解要点:低头、弯腰、膝盖弯曲、头不能碰到铃铛。
(2)请个别小猫示范,引导其他小猫观察。
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猫妈妈讲解动作要领:低头、弯腰、膝盖弯曲、钻过网去。
(二)请小猫按正确的方法练习钻过“铁丝网”(三)幼儿游戏:小猫钓鱼指导语:刚才小猫们动脑筋想出了过“铁丝网”的好方法,现在妈妈带你们到更大的鱼塘里去钓鱼。
(1)猫妈妈向小猫介绍场地:在鱼塘的周围围起了一圈铁丝网,上面还有许多报警器,铁丝网有的低,有的高,小猫们从铁丝网下面钻过去钓鱼,钓到了一条鱼后,还要从你钻进去的地方钻出来,把小鱼放进篮子里,千万别碰到报警器,否则小鱼听到铃声会跑掉的。
(2)小猫练习从不同高度的网下钻出来,钻进去,钓到鱼的小猫回到猫妈妈的身边。
三、结束部分指导语:今天小猫们抓了许多鱼哦,我们庆祝一下吧活动反思:我设计的活动是小班的户外活动,通过障碍物来学习钻,在活动中,孩子们参加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但是活动的障碍物比较单一、简单,我觉得应该把障碍物在多设计一到两个,小班孩子这个年龄段还是比较适合这个活动设计的。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6篇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7dcc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2.png)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小猫钓鱼》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猫钓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思路:《小猫钓鱼》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这个童话故事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里听过,情节比较熟悉。
课文通过小猫开始三心二意地钓不到鱼,后来在猫妈妈的教育下,改正了缺点,一心一意地钓鱼,最后钓到鱼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根据上述课文特点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给这篇课文的的第一教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和新偏旁,读谁多音字和一的变调。
2、知道小猫开始钓不着鱼的原因。
理解三心二意。
3、能有感情地朗读小猫和猫妈妈的话。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依据学生特点,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一、听,说,读,写,扎实字词。
有了上学期的拼音基础,学生字,读准音对于学生来说不难完成,我就让学生通过自己拼读,读准生字的字音,而对于课文中多次出现的一字,要读准它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一在这里不是多音字,而是变调,对学生来说,他们只要学会怎么读就可以了,不必深究其中的汉语言知识。
我通过范读,使学生明白该怎么读,再通过他们自己读,达到会读这一目的。
一年级小朋友刚学写字,对于字的笔画,结构的书写掌握还不够,我通过板演,范写让他们明白这个字该怎么写,在田字格中怎么放,从而使他们能写好这三个字。
整个字词教学在教师在示范与学生的练习中完成。
二、抓住疑问,追根求源。
整个阅读教学围绕三心二意展开。
为什么小猫开始钓不着鱼,后来又钓着了鱼呢?小猫又是怎样三心二意地钓鱼的?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比较课文,明白小猫是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三心二意才钓不到鱼的。
当学生明白三心二意是小猫钓不到鱼的根源时自然也理解了三心二意一词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9466066bd97f192279e9be.png)
《小猫钓鱼》课堂实录:(修改稿)一、情境导入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百花园,孩子们咱们先热热身,跟老师做律动。
(是生随音乐做律动)师:你们的做的真好,老师奖励你们大家一部好看的动画片。
想不想看?生:想看。
师:(欣赏完毕)这部动画片好看,有音乐、有故事、请同学们看完后回答我的问题。
(切入ppt动画小猫钓鱼)二、学唱新歌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为了能吃到鱼有一只小猫就决定去河边钓鱼!它究竟钓没钓到鱼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吧!{多媒体放故事片}《小猫钓鱼》动画片(一)学唱第一乐段1.初听全曲师:听,在美丽的小河边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课件播放《小猫钓鱼》第一段音乐)听完后提问:谁来说说故事内容?师小结:在美丽的小河边,小猫一家正在钓鱼呢。
可是,飞来了一只小蜻蜓,小花猫扔下钓竿抓蜻蜓去了。
这个故事大家熟悉吗?今天听到的《小猫钓鱼》和我们平时听到的一样吗?这种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的童话故事叫做音乐童话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吧。
(揭题《小猫钓鱼》)2.再听全曲师:让我们再来认识认识这只小花猫吧。
(课件出示第一乐段曲谱)刚才,我发现已经有同学小声的在唱了,想随着琴声一起学学吗?3.教唱歌曲第一乐段师:你觉得这个小花猫乖不乖呀?是个什么样的小花猫呢?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课件“调皮的小花猫”)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只调皮的小猫呢?生:活泼、有弹性的声音。
模仿我们刚才过小河边的石头,掂起脚尖,把字唱得有弹性些。
4.再唱第一乐段唱后小结:同学们的演唱好极了,我好像真的看见了调皮的小猫呢!5.难点突破师:你们觉得哪句最难唱?(1)难点一(课件出示曲谱)1=F 2/4︳︳︳︳︳1 —︳1 0师:小花猫这时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连着三个他丢呀。
生:犹豫,拿不定主意……师:那我们的声音该怎么变化,表现这种犹豫的心情呢?师引导:我们一起来模仿小猫的动作,小猫在想:我到底是丢,还是不丢呢?引导学生说出渐强。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55b1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1.png)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精选15篇)《小猫钓鱼》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和认读课文的生字2、给出偏旁部首:“钅”、“犭”、“心”,能列举出已学过的字(包括本课文中的)3、能有感情地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稍有提示或无提示状况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牢固课文关键词语“三心二意”、“一心一意”,并举例说明5、通过小猫的前后变化,学习小猫知错能改,虚心乐学的品质,体会“一心一意”在做事中的重要性(1)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猫变化的缘由,从它身上发现了什么(2)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3)能英勇地承认自己所做过的三心二意的事,并表达自己学了课文后将怎样去做的决心(采纳马杰的“行为目标”,用行为样例描述教学目标,涉及同学情感方面的变化,采纳格伦兰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想结合”的方法陈述目标。
)学习任务分析1、同学的起点力量:(1)在原有学问方面,同学已把握偏旁:“心”、“犭”,在对“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词的把握上有日常阅历。
(2)在技能方面,已拥有依据课文注音正确朗读课文和学习课文后复述课文的力量,能初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习新课文以巩固同学阅读方面的技能,练习说话的力量。
3、课时:三课时。
新授、复习、练习并重教学过程一、学问新授阶段1、激发爱好导入课文呈现一幅小猫钓鱼的故事图片,吸引同学留意力,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让同学回答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告知同学今日要学的就是图片中的故事。
2、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课题“小猫钓鱼”(板书课题)老师朗读课题,同学跟读。
(2)学习课题中的两个生字“猫”、“钓”(卡片显示,并以异色表示偏旁)(3)看了这个题目,小伴侣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提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让同学学会简洁的分析)(4)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留意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
要求同学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边听边思索,了解课文也许内容。
3、分段讲授理清课文脉络1~3小节(1)提问:课文中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板书)小猫为什么开头钓不着鱼?(依据同学回答,板书)(2)让一个小伴侣朗读其次、三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改后的《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音乐新课标》中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为指导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是一首叙事歌曲,音乐活泼风趣,通过小猫钓鱼时的两种态度和两种结果,教育孩子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同学经过半年多的音乐学习对音乐课有了一定的兴趣,能够初步分辨乐曲的情绪。
但是力度对音乐的影响孩子们还把握得不太好。
本课欣赏的歌曲大多数孩子可能听过这个故事所以对教学会有一定帮助。
3、教学方式:
采用了创设情景、对比体验与表演的教学方法,视听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4、技术准备:
Flash歌曲动画,小动物头饰,powerpoint课件
三:问题框架:
1、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问题:
如何理解力度对表达情绪产生的影响。
表演时不怯场。
对策:
在完整听完歌曲后分段细听,重点句可以拿出来反复练习体验。
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四: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技能目标:1、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2、通过歌曲情节的变化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
知识目标:体验力度在本首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活泼有趣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体验力度在本首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游戏。
师:小朋友都见过小花猫,谁愿意模仿一下可爱的小猫?(个别模仿)
(设计意图:模仿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通过模仿创设情景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大家想不想
听呀?
(设计意图: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
三、初听《小猫钓鱼》:
1、师: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情绪:活泼、欢快)
四、聆听《小猫钓鱼》第一段:
1、聆听歌曲第一段,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小猫钓到鱼了吗?
2、大屏幕出示歌词学生看清歌词内容,指名回答问题。
3、师小结:这只小猫只顾着去捉蜻蜓,不专心钓鱼,看!一条鱼都没钓着,真是让小朋友们为它感到遗憾。
4、再次聆听歌曲第一段。
师提问:那一句话让你听到小猫没钓到鱼?
5、抽出““哎呀呀,哎呀呀,三心二意的花猫,一条小鱼也没钓着,哎,也没钓着。
”一句让学生感受力度变化。
(解决难点)用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对比聆听、模唱,感受不同强弱对情绪的影响。
6、编创动作:表现三心二意的小猫。
生随歌词内容即兴创编,请学生表演小猫三心二意的样子。
(设计意图:在学习“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文章中提到,教师可借助音乐童话故事为学生兴趣切入点,在帮助学生理解之后;再欣赏,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诱发美感,直接模仿,做到听、动
结合,帮助学生去体验音乐。
加入表演让孩子们在课的中间休息一会,符合一年级小同学心理特点。
)
五、聆听《小猫钓鱼》第二段:
1、师:大家想办法帮助小猫,怎样才能钓到大鱼?(生发言)
我们看看猫妈妈是怎么说的看大屏幕
师总结:对!你们说的都很好,小猫已经接受了小朋友给它提的意见,终于钓到了大鱼。
我们都为小猫感到高兴!
2、听第二段
体会“”嘿呀呀,嘿呀呀,一心一意的小花猫一条大鱼上钓了,嘿!上呀上钩了!一句力度的变化。
(再次解决难点)
学生自己体会用弱、强、不同力度的效果,对比感受第二段歌曲情绪的变化。
(可以加入这一句与第一段的情绪进行对比)(设计意图:在聆听第一段音乐,教师指导感受了力度变化的基础上,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己运用力度的变化试着演唱这句歌词,从而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又再次解决教学难点。
)
3、编创动作:表现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小猫。
六、创编几个简单动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1、师生共同总结:
这是一只知错就改的小猫,专心的做一件事情,终于钓到了许多鱼。
谁能表演一下小猫钓到鱼的高兴的样子。
七、找几名同学带上头饰表演
(设计意图:请同学表演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八、小结、拓展:
进行思想教育:回家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把《小猫钓鱼》的故事画出来;
口头创编两、三句《小猫钓鱼》的故事续集……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让孩子们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叙述性的童话歌曲,曲调诙谐幽默,情绪活泼欢快,童趣盎然。
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讲述了一个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们在音乐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歌曲为大调式,混合拍子,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节奏轻快,采用倚音,以及六度的大跳,描绘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猫形象。
第二乐段将节奏拉开,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
结束音的下滑音更为歌曲画龙点睛,唱后身临其境、耐人寻味。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积极参与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表演和创作,体验和表现音乐形象的不同情绪的变化。
在设计时,我抓住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作为教学的突破点,由主人公“小猫猫”和“猫妈妈”、朋友、小朋友的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想象、模仿音乐情绪,从而创造音乐形象,在最初的学习,为之后的表现和创造做好铺垫。
因此,我这样来设计了本课:首先,创设情景,播放学生熟悉的律动,在轻松的律动中表现、想象自己喜欢的小
动物,为表现音乐形象做好铺垫;然后,由《小猫钓鱼》的故事用简短的话语引出本课课题,再由“想知道用音乐演、唱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快速地引入音乐的聆听和感受;再由“歌曲中有几种情绪的变化?在什么地方?(或在哪个乐句)”一问,带学生一步步学习歌曲、理解歌曲,为表现歌曲(音乐情绪和形象)打好基础;在表演时,同样利用角色,来想象、表演,展现音乐形象和情绪。
在这课学完后,我回头来想,觉得在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有几点比较重要: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设计有效可行的教学环节和方法;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三、要及时到位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培养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