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水利设施的产权安排与投融资机制研究——基于SSP范式的分析视角

合集下载

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结构的思考与分析——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

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结构的思考与分析——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

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结构的思考与分析——基于制度变迁理
论的视角
祁应军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
【年(卷),期】2012(053)003
【摘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3个阶段和发展情况。

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标志着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开始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总页数】3页(P64-65,79)
【作者】祁应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
【相关文献】
1.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壁垒研究——基于博弈的视角 [J], 高红梅;叶雯;刘慧宏
2.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思考——基于制度变迁理论 [J], 周科
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模式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 [J], 谢扬

4.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视角 [J], 贾立;胡晶晶;汤敏
5.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探求与建议——基于新型农村金融四类机构创设视角[J], 杨淑慧;郦勇;周陈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社会学的主要议题、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第三届中国农业社会学论坛观点综述

农业社会学的主要议题、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第三届中国农业社会学论坛观点综述

第37卷第1期2020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Edition 农业社会学的主要议题、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第三届中国农业社会学论坛观点综述熊春文 李阳阳 柯雪龙[摘 要] 以往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和农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社会学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析提供独特视角㊂201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农业社会学论坛 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主题,分别就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脱贫攻坚” 农村土地制度土地保护与土地流转” 农业转型与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生态㊁农耕文明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㊂[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主要议题;前景展望[收稿日期] 20190912[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农业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与核心议题研究”(17BSH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17ZDA113)㊂[作者简介] 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李阳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柯雪龙,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 巩固㊁增强㊁提升㊁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㊂因而,步入新时代,如何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㊁生产体系㊁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成为我国农业领域所要解决的主要议题㊂以往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和农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有望为农业议题的解析提供新的视角㊂一㊁论坛概况与主题为促进学界有关农业社会学研究的讨论与交流,探究当前中国农业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趋势,2019年7月,中国社会学会年会农业社会学论坛在云南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 农业社会学: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㊂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㊁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㊁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㊁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科五家单位共同设立,论坛负责人为熊春文㊁王春光㊁姚兆余㊁钟涨宝㊁付少平㊁鲁可荣六位教授㊂论坛已在中国社会学会连续举办三次,因此,又称第三届中国农业社会学论坛㊂来自中国农业大学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㊁南京农业大学㊁浙江农林大学㊁中国社会科学院㊁北京大学㊁中国人民大学㊁云南大学㊁上海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㊂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学的主要议题㊁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趋势,并重点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脱贫攻坚㊁农业技术㊁农业雇工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㊁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㊁农业生态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展开讨论交流㊂㊃6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二㊁主要议题与研究现状(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脱贫攻坚1.技术、资本与农业转型一直以来,技术与资本成为改造传统农业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㊂在舒尔茨看来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引入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现代资本要素㊂那么,如何才能引进现代农业科技?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关键在于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入激励机制,让农民意识到某种新型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是有利可图的㊂ 用刺激的办法去指导和奖励农民是一个关键部分㊂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刺激,农民将会点石成金[1]”㊂但是作为 陌生人”的资本与技术在遭遇乡土的熟人社会时并非我们想象的一帆风顺㊂在差异性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下,技术与资本随之发生变化㊂农业中的确存在不同技术与资本之间的相互关联,但是这些技术与资本的相互关系是镶嵌在社会关系之中的㊂因而技术与资本想要服务农业转型,需要处理好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处理好不同行动主体,诸如国家㊁地方㊁农户之间的关系㊂更准确地说,技术与资本必须嵌入到农业与农民中,既与农业融合又与农民融合㊂特色农业是一个植根于乡土社会的经济生态系统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付伟从特色农业扎根乡土的角度引导大家重新认识特色农业的社会基础[2]㊂围绕农产品种养殖所形成的特色产业,他认为其劳动力配置方式和生产组织过程紧密嵌入到经营者的家庭生活㊁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行动伦理,乃至乡村社会的多元产业体系中㊂由此,要充分认识特色农业,必须引入自下而上的社会学视角㊂从政策和实践角度来看,特色农业的兴起尤其需要解决 产业如何扎根”的问题,并且这相比于政府投入和扶持企业来说往往是更为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决定产业成败的关键㊂这需要各地结合特定产业的特征,嵌入到各地具体的社会实践基础上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㊂因而一地甚至一国的社会基础不同,农业转型也呈现出迥异的样态㊂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桑坤通过梳理华北平原简村四十余载农业技术落地乡土的实践过程,分析技 宿”乡土的内在机理[3]㊂他认为农业技术嵌入的方式由国家㊁村庄㊁农民三种力量共同形塑,技术担纲者的亲和力是技术扎根乡土的精神特质,乡村精英的内聚力是技术嵌入乡土的社会基础㊂集体化㊁个体化㊁市场化时期的农民需求是嬗变的,因此农民与技术的互动也相应地呈现出 嵌入” 脱嵌” 回嵌”的三种形式㊂技术发明者到使用者的社会距离正是因技术担纲者的亲和力而获得消解㊂农业技术应该把握不同时期的农民需求,找寻新的技术亲和力群体作为切入口,以实现技术 深嵌”乡土㊂在农业转型中,除了需要资本与技术扎根乡土以外,地方政府也是推动规模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赵晓峰认为地方政府是县域社会里的理性行动者[4]㊂当前,地方政府发展规模农业符合 展示政治”的政绩逻辑,是环境中理性行动者的自主选择㊂但在农业转型中,地方政府患上了规模依赖症,养成了推动规模农业发展的惯性和惰性,缺乏紧跟国家形势执行新政策的动力㊂这种 去小农化”的发展模式,既使扶持小农户发展㊁保护小农户权益成为空话,也违背了 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国家政策要求㊂因此,需要重塑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变 干预”为 服务”,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发展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㊂很显然,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如果不重视当地的文化惯习同样会带来政策失灵的结果㊂宁波大学的黄增付认为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土地 三权分置”扮演着乡村振兴的主抓手角色[5]㊂土地流转政策在乡村社会多大程度上具备社区文化适宜性,以及克服 水土不服”问题是评估土地制度改革绩效与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因素㊂在市场经济整体尚不发达,且区域差异极大的中国,农村产权实践形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短期内照搬西方产权变革的思维对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做出改革,难免引发市场失灵结果㊂开启资本下乡大门的土地制度改革单向度地落实在集体产权变革上,忽略了对社区产权的包容,以至出现了同一时空场域内集体产权和社区产权不同的开放或闭合朝向,产生了大量经济社会秩序失范后果,既不利于当地农业现代化的有序发展,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㊂农业技术引发的农业转型也要重视由此引发的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㊂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李阳阳通过梳理美国社会学家弗里德兰的‘制造绿金“一书,发现美国由于劳动力短缺引发生菜行业的劳动力性别㊁种族和劳动过程的重组,同时将家庭小生产排除在生菜生产市场之外,但中国由农业技术升级引发的劳动力重组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农业生产之路[6]㊂一方面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家庭保有基本粮食的种植,为家庭接力式进城道路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在经济作物的种植中,家庭生产会因为劳动力短缺和不断被卷入市场而将劳动密集型的经济作物种植让渡给更大规模的种植户,国家的种植规划政策也导向集约化与地域集中,农户保有粮食作物为兼业生计和作为农业雇工参与农业种植提供保障㊂因此中国的农业生产始终是围绕家庭经营而进行的种植布局与结构调整㊂2.乡村产业与农业雇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发展农业产业成为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㊂产业发展关键在人,雇工是其中重要成分㊂雇工问题曾经是中国社会性质讨论的重要议题,也是今天农业转型的关键议题㊂严海蓉㊁陈义媛认为,在农业部统计的家庭农场的数据中,雇佣劳动力占到这些家庭农场总劳动力的比率为28%[7]㊂黄宗智等认为我国的农业雇工只有3%~5%[8]㊂二者的差异主要源于计算方法的不同,黄宗智等将农民的雇佣率看作农民受雇佣天数占农民总农业劳动时间的比例,而严海蓉等认为农业雇工多存在于家庭农场中㊂可见,对于农业资本化发生场域的定义不同,农业雇工计算结果悬殊㊂现实中,哪些人在出卖劳动力,哪些人在购买劳动力?农业雇工包含了哪些类型,具有怎样的从业特征?相较于西方的农业雇佣关系,中国当前的农业雇佣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农业转型过程中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陈航英认为,今天的农业转型中,农业雇工大量出现在半工半耕的小农户家庭内,可以从是否出卖劳动力㊁是否拥有生产资料两个维度对农业中的雇工劳动进行区分[9]㊂他认为农业雇工包括不占有土地㊁农具等生产资料,靠出卖自己劳动力维生的劳动者,以及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同时又出卖一部分劳动力的小农两大类㊂农业雇工大体上可以分为长工㊁短工和长作短算等类型,且雇佣关系和雇工行为均存在差异㊂中国的农业雇佣关系与西方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况:由于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出卖劳动力的多为 兼业”小农,所以相对独立的农业雇工阶层并不存在,不会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无地的㊁完全意义上的农业雇工㊂由于中国乡土社会传统的影响,围绕雇佣与被雇佣呈现出的是一个多重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考虑到自身利益,外来资本化农业生产者也正试图将自己 内化”到乡土社会的关系网络之中㊂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要挖掘乡村的多种功能和价值,通过重塑村落共同体,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㊂浙江农林大学的鲁可荣认为,贫困村通过乡村文化的传承与重塑以及乡村价值再造,不仅可以逐步促使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也可以有效地推动村落共同体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10]㊂就农业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脱贫村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要立足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结合内外扶贫资源优势,充分整合政府㊁社会等多元主体协作,动员和激发村民重新发现和合理重塑乡村文化价值,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和内生动力,再造互助合作的村落共同体,精准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助推产业兴旺,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㊂产业振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㊂在项目制式的国家治理思维下,如何让自上而下的产业扶贫项目输入与当地农民的传统生计系统有机地契合起来,成为乡土文化重建的重要内生动力,是农业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思路㊂在这一点上,找到乡村产业与乡土文化的融合机制,将成㊃7㊃第1期 熊春文等:农业社会学的主要议题㊁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㊃8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为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㊂2015年国家颁布‘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驻村第一书记正式成为扶贫攻坚的主力群体之一㊂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杨晓婷通过田野调研,发现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外来帮扶力量,既加强了国家治理在基层治理中的嵌入,又构建了 政府-社会-市场”联动的社会扶贫网络,将制度扶贫与社会网络扶贫相融合,增进贫困地区的制度与社会资本,有助于实现内生性扶贫[11]㊂同时,第一书记在驻村扶贫过程中利用社会资本的非正式行为对正式制度既有融合又有冲击㊂一方面,第一书记在年龄㊁学历㊁行政经验等方面的人力资本优势,弥补了原有村庄领导力不足问题,优化了扶贫资源分配,更能利用资本优势发掘村庄潜力㊁盘活村庄资源;另一方面,第一书记所具有的背景就包含了政府㊁市场㊁社会资源,当遇到正式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第一书记可以寻求非正式渠道获取资源实现帮扶,诸如通过原单位以及原单位职位拥有的私人关系聚拢扶贫资金㊁推动产业入驻乡村,促进扶贫工作的进程㊂就整体而言,这种默许的非正式行为对扶贫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规避非正式行为对正式制度的侵蚀㊂农业社会学特别关注作为担纲者群体的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㊂在卡理斯玛权威与法理性权威共存的国家治理框架下[12],驻村第一书记在运用自身人力与社会资本的行动过程中,既彰显出村庄治理中的卡理斯玛型特质,也融合了国家科层管理体制下的法理性特征㊂考察这一群体如何处理国家理性㊁社会资本㊁乡村内在结构㊁正式与非正式行为等问题,可以成为理解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实践的重要视角㊂(二)农村土地制度㊁土地保护与土地流转1.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土地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问题㊂农业区家庭承包制是农民自发性组织的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㊂国家将建基于农业区农地的制度设计移植到牧区,在牧区实施草原牲畜双承包制度㊂由于自然条件与应用技术选择的不同,游牧社会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㊁土地制度实践有着很大差异,农耕社会的地方实践不易为游牧社会所吸收㊂与农耕地区不同的是,少数民族牧区的统治者很少干预牧民的社会组织体系,流动的牧民也并没有产生土地私有的观念,而是形成了一种在 各自份地内游走”的边界意识㊂牧民族群围绕边界而生,被框定在各种边界之中,并以 结群”方式来分配㊁争夺与保护资源,最终形成一种以边界为界限的社会秩序结构与社会生活样态㊂伊犁师范大学的刘鑫渝以新疆哈萨克牧区为例,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牧区社会经历的四次土地改革,并总结了历次土地改革的功能与效果[13]㊂她认为,前30年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度,为中国的工业化积累,以及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时期,土地制度红利进一步得到释放: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度,大幅度降低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同时,城市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向农业和农村回馈了资源和资金,城市与乡村保持着一种平衡㊂由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㊁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基本上是相匹配的,中国的土地制度在保证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大体上还能维持公平㊂但是到了今天,中国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趋势和问题,需要探索新的平衡㊂2.土地流转的社会影响农村土地集体流转后如何开发利用,是当代农村社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㊂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集体规模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得土地稀缺资源成为权益之争的重要渊薮,同时违章用地㊁租地不明㊁资金分配不公现象丛生,演变为一个重要的治理问题㊂浙江农林大学的彭定萍认为农村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关系到整个村落的兴衰[14]㊂她引进农村生产空间的概念,认为农村生产空间是基于村集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空间场所,进而发展出来的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㊂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㊁产权问题与产权意识的分化㊁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的互动与实践,农村社区产生了一种复杂的㊁多元的空间关系㊂其中土地是经过资源盘活整理后,留给村集体开发使用的村集体财产㊂村民㊁村干部㊁开发商和新型经营主体等围绕农村社区生产空间的建构而发生的土地权益之争,是观察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视角㊂农民身份的转化也是当下土地流转带来的一个潜在影响㊂云南财经大学的史艳兰认为农业资本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身份农民逐渐转化为职业农民[15]㊂在此过程中,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发生变化㊂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地元阳梯田逐渐出现替代耕种或抛荒现象㊂为维系梯田景观,旅游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以农村合作社的形式对农民土地进行流转,再雇佣地方农业工人耕种梯田㊂农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除了生产技术,还包括根据不同土地发展出的经验知识㊂人地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脱离了基于地方社会㊁土地情结的职业耕作不是保护梯田的最佳选择,农民在自耕农与农业工人之间的转换带来了农业耕作方式和农业景观的变化,因旅游推动的土地流转和新的雇工方式使得当地人并不是简单地从身份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而是多种身份的组合或叠加㊂同时,梯田农业耕作表明,在全球化进程中,身份农民不一定必然转变为职业农民,但由此带来的改变还在继续,如农民的土地产权观念㊁农民与公共资源的关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未来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地关系研究中亟需解决的新问题㊂3.土地保护的社会基础土地作为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16]㊂农地质量是其经济生产能力㊁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基础,农地质量保护是我国粮食安全㊁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㊂然而我国正面临耕地质量整体偏低和耕地退化明显的现实问题㊂农户作为农地的直接利用主体,是农地质量保护的关键主体,在农地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7-19]㊂因此,农地质量保持的根本是如何激励农户对农地质量进行保护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霍学喜认为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对农地有着绝对的依赖性,因此有深厚的土地情结[20]㊂农地具有人格化财产的特征[21],可以说是农民整体人格的一部分[22]㊂传统农民十分爱惜土地,即使在边际产出为零的情况下,也会付出最大的努力保护农地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土地意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淡薄的变迁过程,并呈现出 理性实用主义”的特点㊂市场诱导和政策规制是规范经济行为的两股主要力量㊂不同类型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市场有效性存在差异㊂因此政府政策规制应该在不同类型的保护行为上体现出差异,对于市场失灵的农地质量保护行为,应以政策规制的方式加以弥补,对于市场有效的保护行为则不需要进行政策干预,避免资源浪费㊂新时期,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出现了双重变奏:一方面是农业在农民生计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对于土地的感情逐渐淡漠;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更加注重将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非生命空间㊂农业社会学应当重视各农业主体在土地行为动机上的差异和变化,为土地保护寻找更为坚实的社会基础㊂(三)农业转型与农业经营主体1.农业合作化与农民合作社马克思曾提出农业生产中的合作化理论,通过农业合作,资本㊁技术㊁土地㊁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组合在一起,最终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取代私有制生产㊂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先后强力推行集体农庄改造,试图通过把农民生产资料和土地直接收归国有直接从小农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㊂中国的 人民公社化”运动,直接受到斯大林 农业集体化”思想的影响㊂1950 1980年代初,中国采取了农业合作化的政策,这一政策实践给中国的农村发展打上了深刻印记,并 影响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农民世代沿袭的生存㊁生活方式”[23]㊂浙江农林大学的李琳琳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个农业合作化典型案例,从村庄层面进行史料分析和实地研究,关注农业合作化初期的历史印记对村庄发展的影响[24]㊂她认为虽然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尤其是后期被加入了不切实际的政治元素,但这段历史不应该被悬置㊂可以通过历时性研究还原历史,客观分析那些符合当时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的制度,挖掘那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验和制度,并在其兴衰更替中研判当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制度的生命力㊂毋庸置疑,农业合作社在今天的农业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㊂过去的经验教㊃9㊃第1期 熊春文等:农业社会学的主要议题㊁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机理与路径

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机理与路径

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机理与路径
杜威漩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22()5
【摘要】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客观上要求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必
须引入数字化思维模式,现代数字技术与投资-建造-管护及农田灌溉服务提供等农
田水利供给体系中的各运行环节深度融合,是数字化时代治水模式变迁的大势所趋。

研究表明,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机理在于通过强化各供给主体的
合作治水行为促进农田水利供给体系高质量运行,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农田水利工程
建造的浙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例证了这一点。

基于此,为推动现代数字技术向农田
水利供给体系赋能的实现,提出确定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以农
民为中心”理念、构建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农田水利供给体系、为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提供全方位有效保障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10页(P12-21)
【作者】杜威漩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3
【相关文献】
1.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
2.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
3.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与路径探索
4.数字化赋能新时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逻辑、特征与路径
5.数字技术赋能健身服务业:内在机理、应用实例与推进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产权视角的政府投资农村水利设施可持续供给研究

基于产权视角的政府投资农村水利设施可持续供给研究

基于产权视角的政府投资农村水利设施可持续供给研究
杨高升;方玥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年(卷),期】2024()2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农村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探究如何提高设施的可持续供给水平、实现政府投资农村水利设施持续性高质量供给,基于案例分析,梳理总结出产权明晰度、运行秩序合理性和农民管护积极性是政府投资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等理论,构建了产权明晰度、运行秩序合理性、农民管护积极性对政府投资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可持续性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

基于对华东地区多个省份农民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和Amos 24.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产权明晰度、运行秩序合理性、农民管护积极性分别与政府投资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可持续性正相关;(2)运行秩序合理性、农民管护积极性在产权明晰度与政府投资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可持续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农民管护积极性在运行秩序合理性与供给可持续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总页数】10页(P64-73)
【作者】杨高升;方玥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93;F323.2;S274
【相关文献】
1.政府支持与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研究——基于农户需求的视角
2.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可持续供给制度困境及其出路
3.新中国前30年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基于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变迁的分析
4.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杨捷
【期刊名称】《河北农机》
【年(卷),期】2022()14
【摘要】在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也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命脉,农村水利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各方面发展的所必须要坚持的理念,也是发展的目标与原则之一,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文章对我国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帮助实现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页数】3页(P99-101)
【作者】杨捷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问题及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3.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问题及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评《水利工程建设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5.农村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与江苏农村水利实践的几个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SP分析范式的耕地流转经营制度研究

基于SSP分析范式的耕地流转经营制度研究

基于SSP分析范式的耕地流转经营制度研究作者:程声燕来源:《商情》2016年第33期【摘要】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耕地经营流转制度在经历了由禁止到逐步放开的过程,耕地流转经营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

本文以2003年为节点,基于SSP分析范式分析2003年前耕地流转经营制度的影响,以及2003年后以放开耕地流转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制度变迁。

【关键词】耕地流转经营制度 SSP 制度影响制度变迁耕地流转经营经历了禁止-限制-逐步放开的三个阶段,耕地流转经营的放开,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等等,但这种制度还不太完善,在耕地流转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如耕地用途非粮化趋势等问题。

本文试图采用SSP范式来分析耕地流转经营的制度绩效和制度变迁的影响,为更好地促进耕地的有效流转提供可能的依据和方向。

一、文献综述现阶段,关于中国耕地制度的研究很多,多数研究集中在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模式、存在的问题、收益的分配上。

卞琦娟、周曙东和葛继红(2010)认为家庭的人口特征、现有耕地面积及租金等都对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虽然近几年我国耕地流转的比例较大,但流转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贾贵浩,2014)。

薛凤蕊、乔光华和苏日娜(2011)通过对比土地流转前后的数据,得出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收益显著增加。

从前面的文献综述看,现有的研究对耕地流转经营的制度绩效及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较少,所以本文试图从制度影响及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采用SSP这一经典的分析方法,对耕地流转经营的制度影响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发生的制度变迁进行分析。

二、1982年—2003年耕地流转经营的制度影响分析(一)状态分析(S)耕地流转经营逐步放开之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公社体制,以集体劳动为特征,耕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归集体,每个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收益没有处置权。

在这种体制下,土地对一个村集体而言是不具有排他性的,农民对土地不具有任何产权,劳动收益缺乏制度保障,很容易被其他不努力生产的人“搭便车”,这样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国家粮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西部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应用RCP融资模式的探析

西部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应用RCP融资模式的探析

西部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应用RCP融资模式的探析
郭峰;舒灵智;廖博
【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卷),期】2009(026)021
【摘要】为了解决西部地区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引入RCP(资源-补偿-项目)融资模式,分析了我国现行水利项目融资基本模式和存在问题,对RCP融资模式进行了概述,并运用SWOT分析法论证了西部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中应用RCP融资模式的可行性.这种融资模式能够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水利项目的建设.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解决水利建设中的融资难题提供了途径和可能.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郭峰;舒灵智;廖博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9
【相关文献】
1.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基于ERM框架的研究 [J], 黄江涛;丁枢
2.水利部召开加快西部水利建设座谈会,提出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加快西部水利建设[J], 韦凤年
3.把握西部水利建设特点做好西部大开发水利建设管理 [J], 俞衍升
4.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应用PPP融资模式的探讨 [J], 陈智光
5.浅淡PPP融资模式在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应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J], 温锦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一览表

上海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一览表

刘晓雪、杨玄宇、 李小熳 戴若凌、奚 馨 徐露竹、王 昊、 刘 源 甘已珺、孙夕峰、 赵月平 仇洁羽、胡 乐、 李舒蓓、邓开坊 李 喆、汪玲玲、 董丽君、江静文 李宇玲、王燕明、 李 欣、周 涛 杨进兴、黄炳璋 陈 兰、王思思、 向 丽 田苗苗、殷 涛、 郭雅萍 朱一丹、杨珊珊、 邵 帅 肖祎枫、龚书逸、 金 云、戴 源 石 海、杨 超 罗 声、辛 宇、 金 颖 徐嘉臻、齐 萍 马艺林、章元骏 杨依霏、扈信婷 张秋珏、郝懿敏、 姜俐黎 王 盼、李佳淑、 白 璐 狄 锐、曹香花、 胡晓楠、李珊珊 朱红子、汪 睿、 谷 问 郭陶然、李书尧 巫毅聪 林 健 夏国军 赵 昱
CXXJ-11-062 新型天然染发剂的研制 CXXJ-11-063 自动涡流洗衣盒 CXXJ-11-064 从二氧化碳/三聚氰胺到石墨烯 CXXJ-11-065 重金属超累积植物衍生催化型生物碳的制备 CXXJ-11-066 高效吸油材料的研制 CXXJ-11-067 蓝色中性墨水的制备 CXXJ-11-068 花卉植物对油类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研究 CXXJ-11-069 拟南芥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atms1的蛋白异源表达 及活性分析
09级 10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09级
俞维维 马逸清 李 洁
姚舜奕 姚嘉璐 于佳骏 彭亚兴 罗远杰 熊川樘 杨裕炳 潘闻超 王 俊
张婷吉 姚雪羚 孟维璐 曹晓薇 邹 睿
睿、张坷路
苏方婕 刘经纬 黄凡洋 顾 鑫
施灵翔、高越月、 丁楚萌、郑 玮 李玉静、许 日、 陈安琪、严贤斌 尹伟童、陈道泉 魏彦军、王 帅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

四、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回顾、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 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地下水灌溉系统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趋势;其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我国小型水利工程和地下水灌溉系统的现状和问 题;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五、结果
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与灌溉组织制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次演示通过对 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与灌溉组织制度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权主体 不明确、流转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相 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完善我国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与灌溉组织制度提供了理论 支持和实践借鉴。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地下水灌溉系统作为农业水资源的重要利用方式,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于调节水资源分配、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次演 示旨在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中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探索 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模式。
二、文献综述
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与灌溉组织制度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国内外学者从 不同角度对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与灌溉组织制度进行了研究。在产权制度方面,学 者们主要研究了产权的界定、分配和流转等问题。在灌溉组织制度方面,学者们 主要研究了灌溉组织的类型、职能和演变等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 出发,对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与灌溉组织制度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 究不够深入。
调查结果显示,该县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一 些小型水库存在着严重的渗漏和淤积问题,影响了水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其次,一些机井和灌溉渠道存在着老化损坏问题,影响了灌溉效果和使用寿命; 最后,一些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较高,超出了使用者的负担能力,影响了 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投融资改革措施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农村投融资改革措施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农村投融资改革措施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黄宇焓【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农村领域投融资体制以及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投向上做出了很多改革和尝试,今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政府与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农村领域投融资上的关系,试图解决政府应该如何对农村金融机构实施激励的问题,并结合部分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激励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的措施,认为我国应该在增加农业农村领域的投融资期望效用、分散和降低农业农村投融资风险、增加资金进入其他领域的成本等方向上实施激励.【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投融资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委托代理理论;激励措施【作者】黄宇焓【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在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呈现二元格局,即较为落后的农村农业部门与现代化的城市工业部门共存的情况下,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决议。

普惠金融的理念是要为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对象构建一种可以提供其所需的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

要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消除我国的二元经济格局,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设立的主要意义在于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努力发挥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中所具有的资源集聚和资源扩散的两大功能,才能更好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1]。

但是中国银监会在肯定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和成绩的同时,也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引导问题有高度的重视,于是2015年6月5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银监会第3号令),以条文规定的形式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行为作出明确和规范指导。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确存在着不少挑战与问题:如来自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增加了负债成本,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以及系统性风险防范较为不足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片面求大和盲目跨区域扩张,成为农村资金“抽水机”以及监管与金融机构经营和风险状况不匹配等问题。

农地产权载体创新研究:基于委托—代理视角

农地产权载体创新研究:基于委托—代理视角

t c e o e r rl s se rf r a h ft u a y tm eom. Ho v r t h n e fc o dt n o o r lt n r fr s o c n w v o w r h we e ,a e u p re tc n i o fc reai eo t i o m ,h w a e mo e f r ad
优 的激励 契约。从 而提 出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关键 环节上取得 突破 , 就是要 在 坚持农村 土地公有制 的框架 下,
探 索更有效 的公有产权载体创新—— 有 中国特 色“ 国有永佃制” 。
关键词 : 农村 土地 ; 产权载体 ; 创新研 究; 委托一代理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0 1 2—95 ( 00 0 O6 0 0 7 3 2 1 )4一 19— 8
社会 主义新农村 建设 、 构建和谐社会等 归根揭底都与农村 土地制度 问题 休戚相 关。从 目前的状况 来看 , 在理 论 界 与政 策制 定者 中还没有形成一种最优改革路 径的共识 。因此 , 构建 了“ 国有永典制 ” 的委 托一 代理模型 。比 较 分析 了“ 家庭联 产承 包责任制 ” 永典权制” 和“ 。得 出了: 永典权 制”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 比是一种较 “ 和“ 相
DONG h aபைடு நூலகம்— h n S u n— c e g
( colfE oo i t a nv sy K in 7 0 1C i ) Sh o o cnm c o e nU ir t, a eg4 50 ,hn sft n ei f a
Ab ta t T e t i ln r e s n o e 1 t P e t lC mmi e o n so t a e mu tb e k t r u h te k y s r c : h r P e a y S s i ft 7 h C C C nr o h d o h a t e p i t u tw s r a h o g e t h t h

SSPs-RCPs耦合情景下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SSPs-RCPs耦合情景下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第37卷 第12期2023年12月Vol.37 No.12Dec.,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新一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

永久基本农田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主体空间,将优质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并施以特殊保护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举措[1-3]。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及其划定范围、依据的形成与演变具有时代性,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依据由早期仅关注耕地数量、质量到追求“集中优质”,逐渐延伸向兼顾设施完善、环境健康等要素,呈现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要求并重的新形势[4-5]。

然而,近年来永久基本农田“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上山、下海、进村庄”等现象仍屡见不鲜,空间布局“远、边、散”等形势未完全改变[3,6],间接导致“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出 现[7]。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

据此,兼顾管控数量和明确位置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为中央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提升基本农田划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

一是划定数量方面,通过考虑内外部因素并平衡区域供需关系,进而估算所需永久基本农田数量[8-9]。

二是确定质量方面,对照区域资源特征构建耕地质量评定体系,确保将最优质、最适宜、最稳定的耕地纳入保护区[1,10-11]。

三是空间布局方面,在数量划定和质量评定的基础上,确定保护任务目标的省级空间分配[12]、地区耕地斑块[13],实现基本农田划定与区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的多元耦合。

四是划定尺度方面,按行政区划级别可划分为国家级、省市级[1,12]、区县级[3,14-15]等。

省市尺度强调战略性、协调性和约束性,侧重分区、分级、分序的规划思路,实现对区县划定工作作出指导[16-17];区县尺度进一步落实划定评价的特殊性、高精度性、多维度性、多要素性[18],实现对斑块的精准划定与管控。

基于小农经济视角的中国农业水权制度诉求

基于小农经济视角的中国农业水权制度诉求

基于小农经济视角的中国农业水权制度诉求吴秋菊【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用水模式经历了三次主要变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中型水利设施供水与农户个体需水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分析小农经济格局下农业用水的三种属性,即供给对水工程的高度依赖性、使用的强外部性、人权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农业水权的制度诉求应当建立在农业用水的属性之上,致力于回应当前面临的农业用水问题,树立安全供水和节约用水的制度目标,从而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水利困局;农业水权;小农经济;制度诉求【作者】吴秋菊【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430074,武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S2721世纪人类面临严峻的水危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及水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促使人们开始思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很显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依托系统化的多种措施才能够实现,其中通过水资源管理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是基础性举措。

在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讨论中,1992年都柏林国际水资源会议使得全球水政策发生了一次重要转折,该会议通过的《都柏林宣言》首次表明,在水资源管理上市场化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其中“水权和水市场”体系的建立构成了水资源市场化管理基本内容。

水权和水市场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表明“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必不可少的前提”,指出明晰的产权界定和足够低的交易成本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该理论还表明如果产权被清晰地界定,而且所有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管谁拥有产权,通过无成本的权利再分配,资源运用将达到同样效率。

进而可以知道水权和水市场理论表达的是通过对水资源的权属配置和权能配置并通过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来达到市场引导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效果的构想。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程广帅;朱劲松
【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本文利用西方产权经济学的理论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我国水权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角度阐述了解决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弊端的可行性及对策.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程广帅;朱劲松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1
【相关文献】
1.基于巴泽尔产权经济理论的集体林产权界定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J], 冷清波;杜天真
2.论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一个产权经济学分析视角 [J], 刘新华;戚瑞双
3.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特征、产权主体与创新效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J], 王朝云
4.基于巴泽尔产权经济理论的集体林产权界定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J], 冷清波;杜
天真
5.产权改革战略对法治发展的影响——产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卡拉.霍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王燕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1 年10 月23~25 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共同主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博物馆、日本北海道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50 多家研究机构的近200 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10 月23 日上午,举行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沈镇昭同志主持。

中央纪委中组部副部级巡视专员滕久明、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宋树友同志、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同志、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盛邦跃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姜春云同志在会议召开前夕,专门听取了会议准备和学会的换届工作汇报,并为本次会议写来贺信。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教授致欢迎辞,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对南京农业大学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成就、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工作成果进行了介绍,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同志代表中国科协学会向大会致辞。

10 月23 日下午,举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第四届理事会宋树友理事长作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曹幸穗副理事长作关于学会章程修改报告及第四届理事会财务报告,樊志民副理事长作关于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建议名单的说明。

大会审议通过了理事会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和财务报告,并进行了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选举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员、常务理事和学会领导。

会议选举姜春云同志担任学会名誉理事长,滕久明同志任新一届学会理事长,沈镇昭同志任常务副理事长。

最后由滕久明理事长代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作大会报告。

中国农村灌溉系统治理与制度创新研究

中国农村灌溉系统治理与制度创新研究

中国农村灌溉系统治理与制度创新研究
柴盈;何自力;王树春
【期刊名称】《贵州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根据嵌套性规则体系将现有的灌溉系统治理模式分为自治型、机构型和联合治理型三类,其中以尼泊尔与日本为代表的自治型规则体系和台湾为代表的特殊机构型治理的灌溉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而一般的机构型治理模式下的灌溉系统则面临治理危机.中国的灌溉系统一方面面临机构型治理的低效模式,另一方面不具备农民自行治理的条件,因此改革的道路是机构与农民组织联合治理的模式.【总页数】11页(P30-40)
【作者】柴盈;何自力;王树春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2.2
【相关文献】
1.小型水库灌溉系统治理模式的制度创新
2.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的新进展——评《"三农"难题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
4.制度能力对农田灌溉系统治理绩效的影响——基于黄河灌区六省调研数据的研究
5.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基于土地收储的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中国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中国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的历史回顾与前瞻作者:王广深来源:《社会科学》2012年第01期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演变,对不同时期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特点、作用、优点与不足进行详细分析,力图总结出各时期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的历史使命、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局限性,对不同时期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的绩效和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并提出“十二五”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演变的历史回顾(一)国民经济恢复和合作化初期(1949-1957)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年,农业部召开农村水利工作会议,确定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方针是:“广泛发动群众,大力组织群众资金和吸收私人资本并有计划地利用国家投资和贷款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以促进农村水利的发展①。

群众性的农田水利主要依靠合作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鼓励社员积极投资,国家只能作必要的补助②。

这明确强调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合作化初期,我国的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是以农民投入为主,财政补贴和政府贷款扶持为辅。

(二)“大跃进”时期(1958-1961)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对农村水利工作作出指示,表明“大跃进”时期广大农民在人定胜天的信念支撑下和伟大共产主义精神激励下,怀着一颗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赤诚之心,无私地把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农村水利建设中去,形成了“大跃进”时期以农民无私奉献为主的特有的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

(三)调整巩固时期(1962-1965)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群众性运动的左倾错误影响,农村水利建设进入整顿、巩固、续建和配套阶段。

1962年,在全国农业会议上提出:“1962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应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群众自办为主。

必须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②③④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新中国农田水利史略(1949-1998)》,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5、16、23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An An a l y s i s f r o m t h 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S P Pa r a d i g m
CHEN Ci
(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Yu n Na n Pr o v i n c i a l CP C Co mmi t t e e,Ku n mi n g Yu n n a n 6 5 0 1 1 1,Ch i n a )
通过建立两工义务工积累工度为农业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投入保障使得这一阶段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步人快速发展期新建并更新改造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统筹费两工制度等被相继取消一些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小型农业水利设施政府不再投入或投入得很少此时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体制逐渐兴为了探讨新型的农业水利建设方式提高小型农国内公共资金国内私人投资国际私人资金国际援助17边际社会成本msc边际个人成本mpc边际外部成本mecpcmr边际收益qc业水利设施的管理效率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市场化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出现市场化方式就是对现有的农业小型水利设施一味实施承包租赁转让等私有化形式的经营管理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P r o p e r t y Ar r a n g e me n t s o f Ch i n a S A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W a t e r Co n s e r v a n c y Fa c i l i t i e s a n d o n I n v e s t me n t a n d F i n a n c i n g Me c h a n i s m
中国农业水利设施 的产权安排与投融资机制研究
中国农业水利设施 的产权 安排与投融资机制研 究
基于 S S P范式 的分 析视 角
陈 辞
( 中共 云南省委党校 ,云南 昆明 6 5 0 1 1 1 )

要 :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 业稳 则天下稳 ,农业兴则 国家兴。水利是 国民经济重要 的基础设施 和基础 产业 ,
是农 业的命脉 。从 长远来看 ,若不 能解决缺水 背后 的制度 因素 ,不能在 全 国尤其是 缺水地 区建立一套 有效的资 源配置 方 式 ,进 而形成 一个节水型的经济发展模 式的话 ,很难 解决我 国当前 的水资源短缺 问题 , 因旱 而灾将继 续恶化和扩大 。本 文基 于阿兰 ・ 斯密德教授 所提 出的 “ 状,  ̄( S i t u a t i 0 n 卜 结 ( S t r u c t u r e 卜 绩 ̄( P e r f o r ma n c e ) ”即S S P范式 ,试 图探 寻影y i s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n a t i o n l a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b a s i c i n d u s t r y ,a n d i t i s t h e l i f e b l o o d f o r a g i r c u l t u r e . F r o m a p r a c t i c a l a n d l o n g — t e r m p e r s p e c t i v e, i f t h e s y s t e m o f t h e u n d e r l y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l a c k o f wa t e r c a n n o t b e s o l v e d a l l o v e r t h e c o u n t y ,a r n d i f t h e e f e c t i v e r e s o u r c e a l l o c a t i o n c a n n o t 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i n d y r r e g i o n s i n o r d e r t o f o r m a wa t e r — s a v i n g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i t i s h a r d t o s o l v e t h e c u r r e n t w a t e r s h o  ̄ a g e s . T h e d r o u g h t a n d d i s a s t e r wi l l b e c o n t i n u e d wo se r n i n g a n d e x p a n d i n g . T h e r e f o r e ,b a s e d o n P r o f e s s o r Al a n S mi t h " s” S i t u a t i o n, S t uc r t u r e, P e f r o r ma n c e ” ,t h e S S P p a r a d i g m, t h e i mp a c t or f a c u l t u r a l a n d i r r i g a t i o n a l
水利设施绩效 差异的本源性 因素 ,并援 用相 关经 济学理 论加 以分析论证 ,以揭 示农 业水利设施绩效差 异之根 源就在 于其 自身特性不 同,从 而导致绩效不 同,以期 为我 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 供一个可操作的理论 分析框 架和制度创新安排。
关键词 :水利设施 ;产权安排 ;投 融资机 制;S S P范式;农业水利 中图分类号 :F 4 2 6 . 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9 2 X ( 2 0 1 4 ) 0 2 — 0 0 9 3 — 0 6
Ab s t r a c t :A g ic r u l t u r e i s t h e ou f n d a t i o n o f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y,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s c o n d u c i v e t o t h e wo r l d s t e a d i n e s s . Wa t e r C 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