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导学案

合集下载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手指》,学生能够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手指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认识。

导学内容:

1. 手指的结构:手指由指骨、指关节、肌肉和皮肤组成。手指的关节灵活,可以进行各种动作。

2. 手指的功能:手指在平时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握物、拿东西、写字、打字等。

3. 珍爱手指: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珍爱手指,避免受伤。比如在做家务时要注意应用工具,避免手指被割伤。

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2. 进修《手指》:让学生阅读课文《手指》,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手指的作用,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活动:设计一些手指动作游戏,让学生通过动作来感受手指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珍爱手指,避免受伤。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珍爱手指的经验。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让学生认识到手指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认识。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手指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

2. 组织学生进行手指珍爱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珍爱手指,预防手指受伤。

3. 鼓励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自己的手指和身体健康。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珍爱手指的重要性,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认识。希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注意珍爱手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年级下册手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手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理解“窈窕”“附庸”等词语的意思。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仿造课文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大拇指、食指的特点,了解作者所用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看漫画,谈感受。幽默风趣是丰子恺独特的风格。他的

漫画如此,散文也是如此。

2.我们有学过他的文章,看见这只《白鹅》,他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将白鹅的“傲慢样子”描绘得栩栩如生。今天,让我再来学习他的散文——手指。(板书课题:手指)学生起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2.丰子恺成长小故事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手指》一课的课文内容、主旨以及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手指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自己身体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相关词汇。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回忆起自己平时使用手指的场景。

2.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手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看到了多少根手指?”“人的手指有什么作用?”等,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阅读课文(10分钟)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并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分段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对一些关键词汇进行解释。

4. 练习活动(15分钟)

a. 找出关键词汇:教师出示课文的某一段落,让学生在一分钟内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汇,并向全班汇报。

b. 填空练习:教师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句子,并把其中的关键词汇删除,让学生填入正确的词汇。

c. 对话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模拟课文中的对话情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拓展活动(10分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绘制手指的结构图,用手指造形参加角色扮演等,以增加学生对手指的兴趣和理解。

6. 总结归纳(5分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共2课时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共2课时导学案
3wenku.baidu.com限时 5 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1、看拼音写词语。
mǔ zhǐ sāo yǎng huì wù tàng shāng yà shāng
( ) ( ) ( ) ( ) (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 ) 舒服---( )
3.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
二、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短处和长处。找出相关语句填写在下表中。
手指名称短处长处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下列句子描写的是哪个手指,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第22课《手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会写重点词语;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了解五个手指各有什么不同。
〖学习过程〗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重点,写上提示语、标注。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薄弱---( ) 渺小---( )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小学语文第二册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一篇讲述手指的功能的儿童诗歌。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帮助学生认识手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手指的爱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2)能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3.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手指,提高手指的爱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利用教学媒体展示一个手掌,引导学生观察手指,并让学生感受手指的作用。

(2)请学生描述手指的形状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手指的重要性。

2. 听课文,跟读课文(15分钟)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倾听课文。

(2)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3. 分析课文,讨论课文(20分钟)

(1)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喜欢诗歌的原因。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整个故事的发展。

4. 课文分析(15分钟)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义。

(2)课文中的句子可以出示,让学生分析句子,直到他们能够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与讨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进取,勇于尝试和探索的学习环境,因此我应大胆尝试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综合以上优点,对我来说,还需要更加排练、准确了解我所教授的内容,创造好的教学氛围,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使用,及时排查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第5课《手指》导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读准“搔痒、窈窕、爱憎、冒险、薄弱、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并能理解窈窕、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的词义。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合作学习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资料补充】: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详见《词语手册》)师语: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身边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们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的《手指》,读过之后,相信你能受到深刻的启示。

***我们先把这篇课文大声朗读五遍。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不能重复。

()算盘()螺丝()药末()脂粉()钢琴

()皮鞋()鼠标()纽扣()汽车()铅笔

二、我会近、反义词。

近义词:消受--()机敏--()扶衬--()

反义词:渺小--()机敏--()薄弱--()强硬--()三、我能把下列加点的字标上拼音,把词语工整地抄写一遍,并能解释这些词语。

消受.()堂皇.()养尊处.优()

附庸.()窈.窕.()

消受:

堂皇:

养尊处优:

附庸:

窈窕:

2、课文内容再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导学案第【1】篇〗

手指

教学目的:

1.认识“弦、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

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一、在黑板上写课题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那么请想一想你们的手指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呢? {无标准答案。}

2、看来你们的手指对你们的帮助可真大啊。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他们,我国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他们,并且把他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谁来介绍一下丰子恺。

4、丰子恺是一个作家、漫画家,请看一下的文中插图。

5、看到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6、(有趣) 这幅漫画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看见忍不住就想笑。

7、其实,不仅插图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板书课题

二、预习热身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不准的字借助字典,把字音读准。读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自主学习。

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可以在课本上批划重点语句,也可以用简洁的词句概括进行,写在学案的表格中。并把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四、合作探究。

向你小组里的其他成员介绍一下你喜欢哪个手指,并说出理由。如果让你只留喜欢的这个手指,其他不要行吗?为什么?

其他成员做补充。

(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五、归纳概括。

通过自读,我们明白了每根手指的特点,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你不喜欢哪个手指,为什么?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课文内容

本课文是一首诗歌,主要通过对手指的描述,来展现手指的作用和美好之处,让学生通过诗歌感受到手指的重要性和美好之处。

2.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欣赏诗歌,了解手指的作用和美好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情感,启发学生对手指的思考,表达对手指的感受和情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步骤

Step 1 唤起情感,导入主题(5分钟)

老师可以用一些启发学生对手指进行感受和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比如:你每天都会用到手指吗?你觉得手指有哪些作用?你觉得手指是不是很重要?

Step 2 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5分钟)

1. 让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请学生听老师解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 培养情感,启发思考(15分钟)

1.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对手指进行思考和感受,比如:如果没有手指,我们会怎样?你有没有想过手指是如何帮助你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

2. 让学生表达对手指的感受和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手指的重要性和美好之处。

Step 4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情感(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让学生通过背诵诗歌来感受和表达对手指的情感。

2. 让学生以手指为主题,进行小短文创作,表达对手指的感受和情感。

Step 5 总结课文,展示成果(5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背诵和小短文创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五年级下册语文《 手指》全套备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 手指》全套备课教案

22《手指》导学案

22 手指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语文要素】

4.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5.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15个字,会写9个词语。

2.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重点)

一、走进文本,学习生字词

1.导入新课:我们的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每一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先考考大家,你认识他们么?直观看,这五根手指有什么不同?(大拇指又粗又短,中指最长,小拇指又细又短)

2.其实他们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手指》,好好认识一下我们这些老朋友。文章中有很多生字,请同学们把生字和生词都画出来。

按弦揿电铃搔痒窈窕秽物轧伤拧螺丝解纽扣周仓薄弱附庸爱憎(1)读准字音,尤其要关注“弦”“窈窕”“轧”“憎”的读音,关注“庸”的写法。理解“附庸”的意思。

(2)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的结构是同一类的?(按弦揿电铃拧螺丝解纽扣)(3)这组词语都是写什么的?(人的行为动作)

二、阅读课文,发现语言特色

(一)语言特色一:体会拟人的写作方法

1.这一组词语写的是谁的动作呢?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

第八单元(导学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八单元(导学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导引

1.单元编排意图及教学重点

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手指》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描述“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悄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侃调令人忍俊不禁。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解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围绕语文要素,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有侧重:《杨氏之子》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手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交流感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选编了华君武的两幅画:一幅是一人正给小树苗浇水,另一人坐在小树苗下等着乘凉,讽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不良思想和不顾事物发展规律的荒唐行为;另一幅识刺了社会上无視规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教案名称:《手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手指的基本知识,包括手指的名称、功能和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身体的自尊和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手指的名称、功能和结构。

难点:介绍手指的结构时,要求学生掌握相对复杂的生理结构,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示意图或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手指》的教学PPT、手指模型或示意图、小石子或其他小物品。

2. 教学环境:保持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以便于学生专心听讲和观察。

3. 教师准备:对手指的基本知识有充分了解,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并熟悉PPT的内容和顺序。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 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抚摸自己的脸、眼睛和头发,引导他们观察自己的感觉。

第二步:呈现

1. 用PPT或手指模型向学生介绍手指的名称、数量和功能。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外观和运动。

2. 展示手指的结构示意图或实物,并详细解释手指的骨骼、关节、肌肉和指甲等组成部分。

3. 让学生尝试灵活运动手指,比如捏握小石子或其他小物品,让他们感受手指的灵活度和力量。

第三步: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手指的重要性,比如摸索和抓握的功能,以及在乐器演奏和手工制作中的作用。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手指受伤或发挥特长的经历,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手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第四步:总结

1. 整理手指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做简单的概括和总结。

2.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手指的外观和形态特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教学设计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

预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1.学法指导。

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2.品读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指名学生

导。(根据学生交流,老师随机点击,补充课件上表格的内容)

5.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

根据填好的表格,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说)

6.教师小结: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作用,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一、前言

手指作为人体最为灵活的部位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了解手指的结构与功能,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手指,并对手指的保护与防护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指的解剖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常见的手指损伤。

二、手指的解剖结构

人类的手指包括五个指头,分别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每个指头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功能。手指由骨骼、肌肉、神经、血管和皮肤等多个组织构成,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1. 骨骼

手指的骨骼主要由掌骨和指骨组成,每个手指都有三节指骨,而大拇指则只有两节。每节指骨之间由关节相连,便于手指的弯曲和伸展。指骨表面还有一层骨膜覆盖,可以促进骨骼和关节的运动。

2. 肌肉

手指的肌肉主要分为伸肌和屈肌两类,伸肌主要负责手指的伸展,而屈肌则负责手指的弯曲。这些肌肉起源于手掌和手腕,沿着手指延伸至指尖。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则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

3. 神经

手指的神经主要来自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这两种神经支配了整个手臂和手掌。在手指末梢则会分出许多小分支,以便于对手指运动进行调节。

4. 血管

手指的血管主要由动脉和静脉组成,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便于手指的正常运作。同时,血管也能承担排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任务。

5. 皮肤

手指的皮肤非常薄而敏感,含有大量神经末梢和小型血管。这些神经末梢可以感知痛觉、触觉和温度,并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处理。而血管则能调节手指的温度和湿度,维持手指的健康状态。

三、手指的功能特点

手指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灵活多变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导学案:手指

目标:

1. 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常见手指的英文名称;

3. 探究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张带有标注的手指结构图,并让学生观察;

2. 带领学生讨论手指的作用。

主体(15分钟):

1. 解释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a. 手指是人体上的一部分,一般有五根,有的人也可能有额外的指头(例如多指畸形);

b. 手指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指骨、指节、指甲等;

c. 手指的功能包括抓握、捏取、触摸等。

2. 学习手指的英文名称:

a. 展示一个带有手指英文名称的图片,并读出名称;

b. 让学生重复每个英文名称,加深记忆。

3. 探究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b.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例如手指在书写、打字、吃饭等方面的作用。

小结(5分钟):

1. 回顾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2. 复习手指的英文名称;

3. 总结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拓展活动:

1. 观察一些特殊的手指现象,例如多指畸形、手指长度不对称等,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2. 挑战学生用手指做一些特定动作,例如解开扣子、敲击键盘等,并比赛谁能做得更快更准确。补充内容:

手指是人体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扮演着各种重要的角色,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日常活动。手指的结构和功能使我们能够拿起物品、操作工具,甚至书写和进行精细的手工技能。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它们,并且更加重视保护它们的健康。

手指由指骨、指节和指甲组成。在人体的骨架系统中,手指骨骼相对较小,但它们的数量和排列非常有规律。一只手有五个基本的手指,分别是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每个手指都由三个关节连接,这些关节允许手指灵活地弯曲和伸直。指骨之间的弯曲活动是由肌腱驱动的,肌腱连接到手指骨骼上的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肌肉,我们可以控制手指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手指》导学案

建议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搔痒、窈窕、爱憎、冒险、薄弱、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并能理解窈窕、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的词义。

2.通过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通过观察、诵读,体会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写法。

4.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资料准备:

拇指(Thumb):又称擘指、大指、巨指、大拇指, 最粗大的一只,所以叫大拇指。

食指(Index Finger ):又称示指、人指、盐指、头指,没有筷子的时候都是用这只手指头挖东西吃或是先尝尝看食物的味道,所以称之为食指。

中指(Middle Finger ):又称长指、将指,因为位于手掌中央,所以叫中指。

无名指(Third Finger &Ring Finger ):医学上称为药指,环指,是一只用来戴戒指的手指,结婚后就会将人由无名份而变成有名份,所以就叫无名指。

小指(Little finger ):又称季指、手小指、尾指、小拇指,位于尾端最细小的一只手指头,所以叫尾指。

【预习案】

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找出生字词,理解意思。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二、查找相关资料。

三、完成探究案。

【探究案】

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

快速浏览课文,读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理解词语意思:

搔痒、窈窕、秽物、纽扣、渺小、鼻涕、爱憎

解词:①养尊处优:

②附庸:

③堂皇:

④窈窕:

⑤秽物:

2、作者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3、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4、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启示。

6、课文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手指(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7、阅读诗歌《手》

这首小诗表面上是写()的形状,实际上是告诉我们

()的道理。

【检测案】

仿照本文,写一篇有趣的状物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