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rix 的桌面CPU发展史
英特尔桌面处理器发展史
英特尔桌面处理器发展史70年代微处理器诞生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就是中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个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心脏,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英特尔公司Logo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的领先制造商,英特尔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8年,具有技术产品创新和领导产业发展的38年。
回首过去,英特尔的产品,影响了整个IT业的发展,成就了不知多少IT界的精英和经典事件。
1971年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块个人微型处理器4004诞生1971年11月15日,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4004,从此这一天被当作具有全球IT界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永远的载入了史册。
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每秒也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运行速度只有108KHz,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集成晶体管2300只,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
这一突破性的发明最先应用于Busicom计算器,为无生命体和个人计算机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
4004微处理器Busicom最初计划是需要12个定制芯片。
而英特尔工程师霍夫提出了通用逻辑设备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更出色、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才使得微处理器得以开发。
起初,Busicom向英特尔支付了60000美元,获得了微处理器所有权。
在认识到“大脑”芯片的无限潜力之后,英特尔提出用60000美元换回微处理器设计的所有权。
Busicom同意了英特尔的请求。
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微处理器,每个售价为200美元。
CPU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
一、 CPU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发展历程1、X86时代的CPU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
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
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
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
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
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
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CPU的发展历程
CPU的发展历程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正在走红的64位微处理器。
一、CPU发展的孕育期(1971~1978)代表CPU:intel 4004、8008(4004)世界上第一款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4位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于1971年推出的包含了2300个晶体管的4004。
由于性能很差,市场反应十分冷淡。
于是Intel公司随后又研制出了8080处理器、8085处理器,加上当时Motorola公司的MC6800微处理器和Zilog公司的Z80微处理器,一起组成了8位微处理器的家族。
二、CPU发展的摇篮期(1978~1979)代表CPU:intel 8086、8088(8086)这期间的代表是英特尔公司1978年推出的这款8086处理器,它是第一块16位微处理器,最高主频为8MHz,内存寻址能力为1MB。
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的指令,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
虽然以后英特尔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
从这点上来说,虽然用今天的眼光看来,8086的性能是那么的不堪,但是它的诞生却奠定了以后CPU发展的基础。
(8088)1979年,英特尔公司再接再厉,又开发出了8088。
8088集成了约29000个晶体管,采用40针的DIP封装,最高频率为8MHz。
也正是从8088开始,PC(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因为1981年IBM公司将8088芯片首先用于其研制的PC机中,标志着PC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中。
三、CPU发展的婴幼期(1979~1985)代表CPU:Intel 80286(286)1982年,英特尔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器,它是一颗真正为PC而存在的CPU,IBM公司将80286微处理器首先用在AT机中,引起了业界了极大的轰动。
CPU发展史——详细介绍CPU发展的历史
CPU发展史——详细介绍CPU发展的历史CPU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又称为“微处理器”。
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
Intelx86架构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而x86架构的CPU对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影响颇为深远。
许多对电脑知识略知一二的朋友大多会知道CPU里面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晶体管了,提高CPU的速度,最重要的一点说白了就是如何在相同的CPU面积里面放进去更加多的晶体管,由于CPU实在太小,太精密,里面组成了数目相当多的晶体管,所以人手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只能够通过光刻工艺来进行加工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块CPU里面为什么可以数量如此之多的晶体管。
晶体管其实就是一个双位的开关:即开和关。
如果您回忆起基本计算的时代,那就是一台计算机需要进行工作的全部。
两种选择,开和关,对于机器来说即0和1。
那么您将如何制作一个CPU呢?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的为您讲述中央处理器从一堆沙子到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全过程。
制造CPU的基本原料如果问及CPU的原料是什么,大家都会轻而易举的给出答案—是硅。
这是不假,但硅又来自哪里呢?其实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沙子。
难以想象吧,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充满着神秘感的CPU 竟然来自那根本一文不值的沙子。
当然这中间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制造过程才行。
不过不是随便抓一把沙子就可以做原料的,一定要精挑细选,从中提取出最最纯净的硅原料才行。
试想一下,如果用那最最廉价而又储量充足的原料做成CPU,那么成品的质量会怎样,你还能用上像现在这样高性能的处理器吗?除去硅之外,制造CPU还需要一种重要的材料就是金属。
目前为止,铝已经成为制作处理器内部配件的主要金属材料,而铜则逐渐被淘汰,这是有一些原因的,在目前的CPU工作电压下,铝的电迁移特性要明显好于铜。
所谓电迁移问题,就是指当大量电子流过一段导体时,导体物质原子受电子撞击而离开原有位置,留下空位,空位过多则会导致导体连线断开,而离开原位的原子停留在其它位置,会造成其它地方的短路从而影响芯片的逻辑功能,进而导致芯片无法使用。
鉴古知今:桌面CPU的发展史――铭刻历史的记忆
鉴古知今:桌面CPU的发展史――铭刻历史的记忆CPU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英文简称,也就是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CPU就像是计算机的心脏。
按照CPU处理信息的字长大小,CPU一般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当今流行的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
天缘把桌面CPU的发展采用精简概要的方式,让大家轻松了解Intel这个伟大企业的伟大历程。
1971年,世界上第一块商用微型处理器4004诞生制作工艺:10微米,集成晶体管2300个封装类型:DIP-16工作电压:15V数据宽度:4位运行速度:740KHz芯片介绍:4004的发明人为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实际上在4004之前还有C3001和C3002,C3001是世界上第一颗固态记忆体,C3002是第一颗具有微处理器雏形,C4004才真正算得上是商用微处理器。
C4004只有45条指令,每秒可执行5万条指令,市场售价大约200-1500美元,推出后市场反应平淡,可以说是探求市场的第一个实验品。
1972年,推出8008微处理器制作工艺:10微米工艺,集成晶体管3500个封装类型:DIP-18数据宽度:8位工作电压:5V工作频率:0.5 Mhz - 0.8 Mhz芯片简介:C8008是第一款8位处理器,性能是4004的两倍,拥有3500个晶体管,此时的台式机雏形已基本上形成。
8008芯片原本是为Computer T erminal Corporation(CTC)公司设计的,后来由于交货推迟惨遭退货,根据协议,知识产权归INTEL所有。
D8008是后期的量产版。
1974年,推出8080微处理器制作流程:10微米工艺,集成晶体管6000个封装类型:DIP-40数据宽度:8位工作电压:5V工作频率:2MHz芯片简介:8080处理是8008的加强版,这个时候,微处理器的优势已经被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公司接入并进入这一领域,竞争日益激烈。
CPU发展史1970-2019详细
1970年代初微处理器的出现微处理器早先,在计算机的处理单元的中央(的CPU)包括多个集成电路中(IC)中实现,集成电路的通用逻辑和IC定制设计用作必要的。
在1970年代,一种称为LSI的大规模IC 使4位处理器可以安装在单个LSI上,并且出现了微处理器。
背景是1960年代后期在日本举行的名为“ 计算器战争” 的开发竞赛以及爆炸性市场的需求。
4004年诞生于计算器大战。
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大型机(例如System / 360)已经是32位,而小型计算机(例如PDP-11)已经是16位,并且那时LSI中使用的MOS技术的运行速度较慢。
因此,后来微处理器的出现开始影响计算机的主流。
●1970年,Garrett CADC开发了Garrett AiResearch 。
它是专为F-14战斗机开发的,没有投放市场。
●1971年由Marcian E. Hoff为Intel开发的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被发布。
它包含等效的2300个晶体管,是一个4位处理器。
它每秒可进行约60,000次交互(0.06 MIP),时钟频率为108KHz。
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1971年,德州仪器(TI)TMS1050发布。
第一(或第一个)LSI 是面向所谓的多合一类型的微控制器(单芯片微计算机)。
它给日本计算器战争带来了价格损失。
●1972年4月宣布8008。
8位。
它是为高性能终端Datapoint 2200设计的,但由于性能不足而未被采用。
后继者8080 成为x86的历史。
●1973年美国国家半导体IMP-16。
第一个16位处理器。
●1970年代中期PC外观。
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广泛用于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中的CPU不断出现。
8位个人计算机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出现,从1970年代末开始在日本出现●1974年四月英特尔8080发布。
专为计算机使用而设计的8位CPU。
常规的CPU意识到嵌入式应用程序(例如控制设备)的重要性。
CPU发展史
CPU发展史CPU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中文名称为中央处理器,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它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相当于计算机的“心脏”。
差不多所有的CPU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back).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
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引用自百度百科“中央处理器”)CPU的发展历史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和功能,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1阶段第1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1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低(4000个晶体管/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20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μs,用于简单的控制场合。
Intel在1969年为日本计算机制造商Busicom的一项专案,着手开发第一款微处理器,为一系列可程式化计算机研发多款晶片。
最终,英特尔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场推出4004微处理器,当年Intel 4004处理器每颗售价为200美元。
4004 是英特尔第一款微处理器,为日后开发系统智能功能以及个人电脑奠定发展基础,其晶体管数目约为2300颗. 翌年,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其运算威力是4004的两倍。
Radio Electronics于1974年刊载一篇文章介绍一部采用8008的Mark-8装置,被公认是第一部家用电脑,在当时的标准来看,这部电脑在制造、维护、与运作方面都相当困难。
Intel 8008晶体管数目约为3500颗。
英特尔--x86架构微处理器光辉编年史
英特尔--x86架构微处理器光辉编年史 2003-08-01 17:34相关链接“AMD CPU 编年史(多图)”“CPU来这里集合(图)”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又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
今年是intel x86架构25周年,而x86架构的CPU对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影响颇为深远,太平洋科技新闻组将详细介绍x86 CPU的发展史,希望能让各位读者在了解CPU的历史进程的同时,能更好的理解信息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的买好电脑、用好电脑。
在开始intel x86神奇时光之旅前面,我们需要弄清楚历史上几件很重要的事件,计算机的始祖到底是谁?是ENIAC吗?第一部电子计算机ENIAC教科书里面的答案是ENIAC。
这个答案不算正确,但也没完全错。
ENIAC是美国宾州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准确一点说: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型计算机。
ENIAC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于1946年2月15日诞生;当时的资助者是美国军方,目的是计算弹道的各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
众所周知,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因此研究一种快捷准确计算的办法很有必要。
四十年代的编程是这样的美国军方花费了48万美元经费在ENIAC项目上,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要不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谁能舍得出这么大的钱?事实上ENIAC也是美国陆军军械部和宾州大学莫尔学院联合发布的,而非书本上所提的只有宾州大学。
从技术上而言,ENIAC是没有太明晰的CPU概念的。
因为它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
用了足足18800个电子管,而每个电子管大约有一个普通家用25瓦灯泡那么大。
cpu发展历史一览表
k6-iii推出,集成2300万个晶体管
amd推出athlon,支持200mhz总线频率
2000年
p4
采用全新的netburst架构
4200万
总线速度达到了400mhz
amd推出低端的duron
年代
芯片
芯片简介
集成晶体管数目
1971年
4004
4位,世界上第一块cpu
2250197ຫໍສະໝຸດ 年80088位2500
1974年
8080
8位
5000
1976年
zilog z80
8位
—
1978年
8086
16位
29000
1979年
8088芯片
内部16位,外部8位
29000
1982年
80286
时钟频率6Mhz~12.5Mhz
12万
1985年
80386(dx)
32位,cpu寻址空间
27.5万
1989年
80486dx
第一台便携式电脑问世
1985年
80386(dx)
32位,cpu寻址空间
275,000
cd-rom驱动器问世
microsoft windows3.0发布
1989年
80486dx
集成8k的一级缓存
118万
sound blaster card(声卡)发布
1993年
pentium
内置16k一级缓存
310万
amd推出amd486;cyrix推出5x86,
Pentium 4
采用全新的netburst架构
4200万
2005年
Pentium D 8XX
核心大革新 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
核心大革新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作者:来源:《电脑爱好者》2021年第08期也许很多主要关注台式机或DIY市场的用户并没有意识到,第十一代酷睿核心的新型微架构Cypress Cove(图1)实际早就出现在大家面前,甚至比第十代的酷睿i3-10100F更早。
没错,在2020年9月、10月上市的第十一代酷睿移动版(Tiger Lake核心)采用的Willow Cove微架构,与Cypress Cove有着非常相近的亲缘关系。
甚至可以说Cypress Cove就是Willow Cove的修改版,主要的修改项目也不是核心运算结构,而是适应14nm工艺和高频率、高功耗的台式机工作环境。
这里先要说明,新一代酷睿的i3产品线核心为Refreshed 10th Gen(更新版10代),且名字还是i3-10xxx、使用传统的HD 630核显(图2)。
没错,它并不是Rocket Lake-S核心,当然更不是Cypress Cove微架构,而是进行了一定优化的,频率提升的十代酷睿i3。
因此以后说到的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处理器,一般是不包含i3型号的。
作为新的“Cove”架构成员,Cypress Cove与之前的“Lake”系列架构相比,拥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因此新一代产品的频率设置基本不变,核心数量也无需提升,某些型号甚至还有所下降。
其实如果细看参数,会发现第十一代酷睿的基础频率有不小的下降,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功率和发热量,一方面应该也是对处理器的效率很有信心,更低的频率就足够应付日常应用了。
另一个重要的改进是与第十一代酷睿移动版一样的加强AI模块(图3),它赋予了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面向未来的新能力,当然这一点还需要软件的优化。
好在第十一代酷睿移动版已经先行一步,引领厂商启动了相关工作,音频去噪、视频优化等软件赋予了新一代笔记本更好的体验,这些应用无疑也会出现在基于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的台式机上。
在外部连接能力上,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与第十代酷睿桌面版相比,PCIe通道的版本从3.0升级到4.0,可用带宽增加了一倍,同时外部通道数量也从16条提升至20条,可同时满足一个高速显卡插槽(PCIe 4.0×16)和一个高速M.2固态硬盘接口(PCIe 4.0×4)的需求(图4)。
微处理器发展历史
MIPS
586
1993年出现了Pentium(586): P1,有3个大代:P1,P1 mmx,P1 pro。最多见的是P1 mmx,有了mmx指令 集,让P1有了解压VCD的能力。 P2,主频从266起跳,最高到466;P2时期出了Celeron,抢占低端市场 。
P3,出了3代:
P4,出了4代:第。 PD,为了应对AMD的双核处理器,采用了和P4e一样的高流水线级别,两个内 核之间缺乏联系,和同等级的AMD处理器比较有明显的下风。Pd时期最大的进 步是,intel进入了双核心时代,取消了超线程技术。 PE,PD的高端产品,实际上就是加入了超线程技术的PD,能看到4个核心,实 际上是2个真实核心和两个虚拟核心,性能非常好,除了功率大以外,都没有缺 点。
NS 32032
MIPS
1981年,由斯坦福大学和部分研究者研制出
MIPS。处理器利用了深度流水线技术。它通 过简化指令的操作周期,解决了流水线的瓶 颈-联锁问题,促成RISC思想的重要转变。 1982年,由美国伯克利大学研制的RISC-I, 只有32条指令,并且具有流水线操作和使用 寄存器窗口,性能比同时代单芯片设计都优 越
HP PA-RISC
这是八十年代后,RISC架构被工业界认可后发展起的一种, HP的HP PA-RISC
Moto 6800
1975年,摩托罗拉推出 6800 ,该款处 理器拥有78条指令集。摩托罗拉很多款单片 装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设计思想都来源于 6800 ,即使曾经很流行功能强大的6809 也 是继承了6800 血统。
CISC/RISC
上面这些,以及我们在使用的X86系列都是
基于CISC结构 1975年,IBM公司生产了几款基于RISC 设计 的处理器。其中801就是RISC之父John Cocke的杰作。最终15年后设计出Power 架 构系列产品,若干年后更出出现一个影响深远 的RISC结构的芯片系列ARM
CPU发展史
CPU发展史1.速度挂帅,万变不离其宗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英文单词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其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几个部分。
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以分为: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本文后面会提到许多比较艰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我会努力把他们讲得生动浅显,但我确实没有办法让它象《还珠格格》那样有趣,不过你一定要把握住所有这些技术都是围绕突破速度极限而设立的,这是个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顺着这条路思索下去,你一定马上会问提高速度到底都有哪些方法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科学家想到的地方,我们要留心也一定能发现得了。
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优化指令集、提高处理器每个工作单元的效率、配置更多的工作单元或新的运行方式来增加并行处理能力、缩短运行的时钟周期以及增加字长等等。
2.论资排辈,字长最好说话八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为Intel公司的8080处理器、8086处理器、Motorola公司MC6800微处理器和Zilog公司Z80微处理器。
十六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和80286微处理器。
如果说8080处理器还不为各位所熟知的话,那么80286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个人电脑――PC机的第一代CPU便是从它开始的。
三十二位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是Intel公司1985年推出的80386,这是一种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芯片。
1989年Intel公司又推出准三十二位处理器芯片80386SX。
它的内部数据总线为三十二位,与80386相同,外部数据总线为十六位。
也就是说,80386SX的内部处理速度与80386接近,也支持真正的多任务操作,而它又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80386SX的性能优于80286,而价格只是80386的三分之一。
386处理器没有内置协处理器,因此不能执行浮点运算指令,如果您需要进行浮点运算时,必须额外购买昂贵的80387协处理器芯片。
x86处理器31年发展史
他们曾是兄弟?x86处理器31年发展史2009-05-02 01:29:09来源: pcpop(北京)跟贴21 条手机看新闻不管你相不相信,如今Intel性能最强劲的Core i7处理器内部的“基因”,三十多年来基本没有改变过。
如今AMD最强大的Phenom II X4处理器,其内部同样也蕴含着这个相同的“基因”。
那么是什么“基因”能够让AMD和Intel有了相同之处?那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x86处理器架构,它统治了当前几乎所有的桌面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市场。
从其诞生至今,甚至是遥远的未来,x86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1978年Intel推出了x86架构至今已经经历了31年。
基于x86架构的处理器不仅速度越来越快,在每次推出新款处理器的同时,指令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扩充。
也许的年龄还没有x86架构的年龄大,因此对于其发展历史还不是很了解。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会和大家一起对x86的发展历史进行一次总结,你将会看到一系列经典的x86处理器。
下面让我们穿过时空走廊,开始x86处理器31年的回顾之旅……● Intel 8086·推出年份:1978年·核心频频:4.77MHz - 10MHz虽然不是Intel创造了处理器,但是Intel推出了x86架构处理器,直到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x86与诞生那天起相比基本没有改变。
在1978年,Intel推出了8086处理器。
当时这款处理器的频率只有4.77MHz,在后来推出的产品中将频率提升到了10MHz。
8086只拥有29,000个晶体管,不过这个数量与197 6年推出的8085相比多出了近4倍。
8085是Intel公司推出的首款16-bit处理器产品。
8086能够向下兼容之8008, 8080和8085处理器所支持的软件,并且拥有1M的内存寻址功能。
● 小知识:8086推出的时候正处于苏、美两个冷战期间。
前苏联通过工业间谍复制生产了8086处理器,在8086的基础上推出了不同针脚定义的K1810BM86处理器。
Cyrix的桌面CPU发展史
Cyrix原来是世界上较大的一家CPU生产厂商。
Cyrix(发音做SYE-rihks,赛瑞克斯)是一线为个人电脑和信息应用供应的廉价处理器,它与AMD和Intel争夺低端市场。
一家位于中国台湾省的处理器芯片供应商,VIA Techno logie s(威盛公司),收购了Cyr ix公司,Cyrix变成了VIA CyrixMII处理器,VIA同样拥有自己的V IA C3处理器。
Cyrix486DLC这是Cyri x公司生产的486CPU,说它是486 CPU,是指它的效率上逼近486 CPU,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486 CPU,这是由486 CPU的特点而定的。
486DLC CPU只是将386DX CPU与1K Cache组合在一块芯片里,没有内含浮点协微处理器,执行一条指令需要两个振荡周期。
但是由于486DLCCPU设计精巧,486DLC-33 CPU的效率逼近英特尔公司的486 SX-25,而486DL C-40 CPU则超过了486SX-25,并且486D LC-40 CPU的价格比486SX-25便宜。
486DLC CPU是为了升级386DM 而设计的,如果原来有一台386电脑,想升级到486,但是又不想更换主板,就可以拔下原来的386 CPU,插上一块486DLCCPU 就可以了。
Cyrix5x86自从英特尔另辟蹊径,开发了Pen tium之后,Cyrix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产品5x86。
它仍然延用原来486系列的CPU 插座,而将主频从100MHz提高到120MHz。
5x86比起486来说性能是有所增加,可是比起Pe ntium来说,不但浮点性能远远不足,就连Cyri x一向自豪的整数运算性能也不那么高超,给人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
CPU发展史
2005年第2季度,Intel公司推出第一款双内核PC机处理器 Pentium D,取代Pentium4,处理器命名为Smithfield。 Pentium D 8系列采用90nm制程,LGA775封装,800MHz FSB,两个核心各配 备有1M的L2,支持EM64T,Vanderpool,XD Bit和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省电技术)。
Pentium D处理器
Intel的双核心构架像一个双CPU平 台,Pentium D处理器沿用Prescott架 构及90nm生产工艺。Pentium D内核由 两个独立的Prescott核心组成,每个核 心拥有独立的1MB L2缓存及执行单元, 两个核心共拥有2MB缓存。由于两个核 心都拥有各自独立的缓存,必须保正每 个二级缓存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则就 会出现运算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Intel将两个核心之间的协调工作交给 外部的北桥芯片。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3:05:5213:05:5213:05Tuesday, April 20, 2021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4.2021.4.2013:05:5213:05:52Apr il 20, 2021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4月20日 下午1时5分21.4.2021.4.20
超微(AMD)CPU
AMD Athlon (速龙)
超微(AMD)CPU
AMD Duron(毒龙)
AMD Duron采用Socket 370架构插槽,拥有先进 的K75核心,包含“3DNow!”核心指令集,核心内 建128KB一级高速缓存及64KB全速二级缓存,号称 “Celeron”杀手。
CPU发展简史-完整版
40年历史!125张大图诠释CPU发展简史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又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
intel x86架构已经经历了28个年头,而x86架构的CPU对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影响颇为深远。
在开始intel x86神奇时光之旅前面,我们需要弄清楚历史上几件很重要的事件,计算机的始祖到底是谁?是ENIAC吗?这张图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教科书里面的答案是ENIAC。
这个答案不算正确,但也没完全错。
ENIAC是美国宾州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准确一点说: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型计算机。
ENIAC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于1946年2月15日诞生;当时的资助者是美国军方,目的是计算弹道的各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
众所周知,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因此研究一种快捷准确计算的办法很有必要。
那个时候的“程序设计”,需要插拔N多的插头美国军方花费了48万美元经费在ENIAC项目上,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要不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谁能舍得出这么大的钱?事实上ENIAC也是美国陆军军械部和宾州大学莫尔学院联合发布的,而非书本上所提的只有宾州大学。
从技术上而言,ENIAC是没有太明晰的CPU概念的。
因为它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
用了足足18800个电子管,而每个电子管大约有一个普通家用25瓦灯泡那么大。
这样整部电脑就有了8英尺高、3英尺宽、100英尺长的身躯,体积有研立方米,重达30吨,耗电高达140千瓦。
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而人最快的运算速度每秒仅5次加法运算),还能进行平方和立方运算,计算正弦和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值及其它一些更复杂的运算。
cpu发展史
凡是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历史的东西,都能被载入史册,而这恰巧就是收藏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在我们周围生活着的人们,也许有不同的奇奇怪怪的收藏癖好,比如笔者就酷爱收藏声卡。
前些日子笔者有幸结识了一位朋友,网上的ID叫做:小修,他的收藏癖好在中国很独特,但在世界拥有了一大批收藏爱好者,那就是cpu,一个见证我们电脑发展的小东西。
在笔者看来,在国内收藏CPU绝对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没有天时地利,需要顶着重重困难慢慢壮收藏品数量,有时候甚至需要与国外的网友交换,跑遍神州大地去寻找,体验那心灵为之一振的兴奋感觉。
笔者经过与这位朋友的相处,在前些日子去其家走了一遭,用相机记录下了直到2005年3月20日,他的所有收藏品,不敢独享,还是“众乐乐”吧。
,同时需要说明一下,有些东西笔者根本闻所未闻,正所谓各行如隔山,不明白的地方我也就不多作说明,免得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INTEL笔者的这位朋友最早期的CPU,是从下面的8050开始的。
INTEL 8050这是一颗8bit的控制器,1977年生产,距今也有些年份了,韩国制造。
INTEL 8085AH终于到了距离我们比较近,并且耳熟能详的型号了,8085的主频,我们现在看来非常的可怜,甚至还不如一个mp3的DSP。
它最低主频3 MHz,最高主频也不过6MHz。
当年使用此CPU的厂商非常多,包括了AMD,TOSHIBA,FUJI,SIEMENS 等等。
我的这位朋友收了一大批的8085,当然不少是连号的,INTEL这批CPU,仍然是韩国制造的。
INTEL 8085 AH-2这是8085的一个分枝,区别在于其主频的工作频率,如同现在的赛扬D 325,330一样。
此CPU是8085系列中拥有最高主频的一颗。
INTEL 8086毫无疑问,8086是在我们曾经的计算机课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型号。
它的产品线也分了3个部分,分别是8086,8086-8,8086-10。
后缀分别代表了CPU的主频。
CPU简史
CPU简史cpu简史:34款经典cpu诠释如何练就x86如果您是corei7用户的话,您那快如闪电的爱妻体内的dna其实可以向前追溯30年;当然了,如果您是phenomiix4玩家的话,情况也一样。
没错,我们所说的dna其实就是x86微处理器架构。
长久以来,这种x86架构一直主导着台式以及移动处理器,很久就开始了,甚至可能在你我他还没有出生之前就这样了。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x86微处理器架构将长盛不衰。
自从1978年intel首次正式宣布导入x86架构至今,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优化的进程就从来没暂停过。
时至今日,充斥着每一款崭新x86处理器的问世,x86处理器不仅显得越来越快,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指令集的重新加入,x86处理器也显得越来越有效率自如。
可以说道,过去30年,就是x86快速行进的30年。
那么今天,不管您是不是和x86处理器一起跑过来的,亦或是不久前才存有了自己的x86处理器,我们都真挚的应邀您重新加入我们,通过难以忘怀经典x86处理器,回去记录x86的光辉历史。
intel8086故事从intel8086处理器谈起至,8086就是intel的首款16-bit微处理器。
每当提及8086,intel的总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不敢回去追捧intel,但是谁也无法驳斥30年前,就是intel增添了x86处理器――1978年,intel面世了首款x86处理器――8086――主频为4.77mhz。
之后,intel又面世了新版8086,主频达至了10mhz。
8086处理器内建29,000晶体管,是1976年诞生的8085处理器的四倍之多,而且是intel首款16-bit微处理器,正式开启了16-bit新纪元(促销产品主营产品)(编者按,8086并非首款16-bit芯片),可向后兼容8008,8080以及8085微处理器,内存寻址能力为1mb。
公布日期:1978年主频:4.77mhz-10mhz你晓得吗?苏联曾今通过不正当戒牒行为剽窃了8086处理器技术,并将其“改造”成了针脚与之相互兼容的微处理器――k1810bm86。
31年的伟大历程!探寻X86处理器发展史
不管你是否愿意相信,Intel性能强劲的Core i7处理器的内部“基因”三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你选择的是AMD最强大的Phenom II X4处理器的话,情况也是一样。
那么这个“基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x86处理器架构,它统治了当前几乎所有的桌面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市场,从其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现在,甚至是遥远的未来,x86的地位都会保持不变。
由Intel于1978年推出的x86架构至今已有31个年头了,基于该架构的处理器除了在速度上越来越快以来,也在通过每次新款处理器的推出,不断扩展新的指令集。
也许你现在的年龄甚至还要小于x86架构,因此对于其发展历史还不是很了解。
在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会和大家一起对x86的发展历史进行一次总结,你将会看到一系列经典的X86处理器。
当然,如果你没有看到曾经最为心仪的处理器也不要难过,请一定要留言告诉我们。
Intel 8086虽然我们不能说Intel创造了处理器,但是确实是Intel推出了x86处理器。
即使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x86与其出生的时候相比基本架构还是保持不变的。
在1978年,Intel创造出了8086,这款处理器的频率只有4.77MHz,不过后来推出的产品将频率提升至了10MHz。
8086只拥有29,000个晶体管,不过这个数量与1976年推出的8085相比仍然多出了近4倍,8085是Intel公司推出的首款16-bit处理器产品。
8086能够向下兼容为之前推出的8008, 8080和8085处理器所编写的软件,并且拥有1M的内存寻址功能。
推出日期: 1978核心频率: 4.77MHz - 10MHz你知道吗?你知道前苏联曾经通过工业间谍复制生产了8086处理器,在其基础上推出了不同针脚定义的K1810BM86处理器吗?Intel 2868086和之后推出的8088处理器在70年代未和80年代初可以说是光彩照人,不过之后Intel在1982年推出了让全世界激动不已的80286,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86,这款基于1.5微米工艺的处理器拥有将近134,000个晶体管,以及16MB内存寻址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CPU的历史与发展
1、X86时代的CPU1、1 初发展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到1971年。
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
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
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
也正是从8088开始,PC 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1、2 Intel 8086处理器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棗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
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1、3 Intel 80286处理器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
1、4 Intel 80386处理器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
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
2、奔腾时代的CPU2、1 Intel 奔腾处理器与此同时,AMD公司也不甘示弱推出了K5系列的CP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yrix原来是世界上较大的一家CPU生产厂商。
Cyrix(发音做SYE-rihks,赛瑞克斯)是一线为个人电脑和信息应用供应的廉价处理器,它与AMD和Intel争夺低端市场。
一家位于中国台湾省的处理器芯片供应商,VIA Technologies(威盛公司),收购了Cyrix公司,Cyrix变成了VIA Cyrix MII处理器,VIA同样拥有自己的VIA C3处理器。
Cyrix 486DLC
这是Cyrix公司生产的486 CPU,说它是486 CPU,是指它的效率上逼近486 CPU,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486 CPU,这是由486 CPU的特点而定的。
486DLC CPU只是将386DX CPU与1K Cache组合在一块芯片里,没有内含浮点协微处理器,执行一条指令需要两个振荡周期。
但是由于486DLC CPU设计精巧,486DLC-33 CPU的效率逼近英特尔公司的486 SX-25,而486DLC-40 CPU则超过了486 SX-25,并且486DLC-40 CPU的价格比486 SX-25便宜。
486DLC CPU是为了升级386DM 而设计的,如果原来有一台386电脑,想升级到486,但是又不想更换主板,就可以拔下原来的386 CPU,插上一块486DLC CPU 就可以了。
Cyrix 5x86
自从英特尔另辟蹊径,开发了Pentium之后,Cyrix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产品5x86。
它仍然延用原来486系列的CPU 插座,而将主频从100MHz提高到120MHz。
5x86比起486来说性能是有所增加,可是比起Pentium来说,不但浮点性能远远不足,就连Cyrix一向自豪的整数运算性能也不那么高超,给人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
由于5x86可以使用486的主板,因此一般将它看成是过渡产品。
Cyrix的6x86是市场上出现的第一种Pentium级兼容芯片。
在经历了技术和生产的滞后以后,最初6x86并未被市场接受,原因是其价格过高,Cyrix错误的认为:只要它的芯片性能与Intel的相同,就可以卖的和Intel的芯片一样贵。
在Cyrix 调整了它的看法,并接受了作为低成本Intel兼容芯片的生产商的市场定位后,销售情况才有了起色。
Cyrix推出了他们的MX CPU,这一档次的CPU全是采用双电压设计,频率从166-233MHZ,到266-300时用MII来命名。
Cyrix 的MX CPU的整数性能是无与伦比的,但其MMX和FP性能和AMD一样,都比同档次的Pentium要差,MX的MMX和FP 性能比K6还差,这些好像是Cyrix CPU的一贯特色。
其MX的CPU发售的有60、66、75MHZ的几种,60MHZ的是测试版,66和75MHZ都是正式发行版,为什么有两种版本呢?因为当时Cyrix还没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合并,其生产工艺还不过关,它就把上不了75MHZ的CPU标成同档次的66MHZ外频的来卖。
1997年,国家半导体并购了Cyrix,之后发布了一款Media GX处理器,集成了PCI控制器、图形和声音处理芯片。
Cyrix对它的拳头产品6X86MX作了进一步的改进,采用了新的名称MⅡ,并在1998年4月问世。
MⅡ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因此具有更快的内核速度和总线速度。
Cyrix Jalapeno的内部与6X86、6X86MX、MII等第六代芯片不相同,完全是一种新的架构。
Cyrix发现了对机器性能有影响的内存反应周期瓶颈,于是使用芯片自带缓存/内存控制器与高速I/O接口,以及缩小芯片体积的方法,减少内存反应时间和增加数据传输带宽(3.2GB/秒),从而加快了CPU的运算。
Cyrix III采用的是基于Socket 370架构的PPGA封装,可以在任何支持Socket 370赛扬处理器的主板上使用。
不过,为了充分发挥Cyrix III的优势,需要对系统BIOS进行升级以便提供对Cyrix III一些独特功能,例如时钟倍频(Cyrix III不支持Intel倍频)等的支持。
与Celeron不同,Cyrix III支持增强Dnow!(Mendocino之后的Celeron转而支持SSE),而且前端总线速度达到133MHz,相对于Celeron 的66 MHz FSB有了明显的改进。
C3算是VIA首款自己的处理器,在数据指标上并没有现出特别的弱势,主频也达到了1.4GHz,但是在和赛扬、Duron的较量中C3仍然难以占据上风。
而VIA也适时的将这种处理器产品推向印度等欠发达地区等市场。
C3还是首款内置保密引擎的处理器,采用威盛PadLock 能够提供了军事级别的安全性能。
Eden
Eden系列处理器,主要针对嵌入式领域,功耗低,发热量低,可以无风扇运行。
最初的使用了Samuel2核心,EBGA 封装,后来经过0.13微米制程的Nehemiah,最终过渡到到90纳米的Esther,主频达到了1.5GHz,而封装工艺也转化为NanoBGA2,核心面积进一步缩小。
加密算法和安全防护也得到了升级。
收购S3获得显示芯片后,加上自身成熟的芯片组技术,VIA还推出了整合CPU和GPU的一体化芯片CoreFusion,包括了Mark和Luke两款,使用的都是Nehemiah核心的Eden处理器。
前者是SDRAM时代的,后者则支持了DDR和SATA
.C7-M
C7整合了VIA的StepAhead技术系统,包括带宽可达800MHz的V4 总线,16 级流水线,先进的分支预测以及128KB全速二级缓存。
TwinTurbo技术使得它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从超低功耗状态转换到全速运转状态。
支持新的指令集,而安全防护也得以升级。
随后推出的C7-D处理器则是首款无碳处理器,在IBM 90纳米制造工艺下,最大功耗仅为 20W。
而C7-M则是针对移动平台,和PentiumM竞争的产品。
尽管性能并不突出,但是节能、环保、安全加密的技术创新依旧可圈可点。
威盛C7?-D
2006年9月13日,全球IC设计与个人计算机平台解决方案领导厂商威盛电子在台北宣布推出威盛C7?-D处理器,有助于台式PC新一代解决方案的推出。
Nano
2008年5月29日,VIA发布了Nano处理器,以对抗Intel的ATOM。
Nano使用了富士通65纳米生产工艺,核心面积只有63.3平方毫米。
具备533 / 800MHz V4总线,目前最高频率1.8GHz,二级缓存达到了1MB,浮点单元也得到了不小的改进。
同一频率下,与Atom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兼容C7系列针脚,加上VIA的MiniITX平台,整体功耗远低于老旧的Intel945芯片组。
当然,VIA一直主推的硬件加密性能,也在Nano上得到了成倍的提高。
尽管设计优秀,但能不能逆转在于Intel多年竞争中的劣势,还需要靠市场反应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