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新一中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导学案
文登新一中高一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文登新一中高一语文《鸿门宴》导学案设计者:陈海英审订者:全体教师设计时间: 11月30备课时间:星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完成三、四两段的教学目标2、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情况:二、读讲课文三、四两段:第三段:1. 指名学生讲述第三段的内容,要求明确交代本段的事件。
(简单概括)2、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3、提问: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留沛公与饮”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4、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上,你看出了什么?5、提问:“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6、完成字词句梳理任务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范曾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句式)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句式)籍何以至此(句式)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玦以示之者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 《屈原》举兵伐徐,逐灭之 《韩非子·五蠧》戌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举贤任能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柳毅传》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举世无双第四段:1、指名试讲课文,师生共同订正。
2、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与心态。
3、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4、提问: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5、自由诵读课文(或数人;或几组分角色读三、四两段)。
6、独立完成字词梳理任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客何为者(句式)刑人如恐不胜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词多义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劳苦而功高如此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三、课堂小结四、布置预习1、自读课文五、六、七段,疏通文字。
《鸿门宴》分课时导学案 第四课时
《鸿门宴》导学案(第四课时)授课教师:杨宗春授课时间:月日授课班级学习小目标1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
2、研读课文五六七段,故事的结尾部分。
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3、探究主要人物形象学习重点归纳文言现象。
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
学习难点突破字词句。
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参考书确定最佳翻译。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最后三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刀俎.()靳.强()芷.阳()杯杓.()2、解释下列词语。
道.()芷阳间.()行沛公安.()在再拜..()..( ) 我为鱼肉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②大王来何操?③沛公安在?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二、探究质疑1、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小组合作讨论)[参考]令张良留谢,放弃车辆、人马、随从,脱身独骑,让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持盾护卫,从小路逃走。
担心项羽怪罪,所以令张良留谢。
率护卫独自骑马从小路走是为了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自己的营地。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明确]项羽受璧,足见其轻敌大意,有勇无谋。
范增极怒,拔剑破璧,可见其远见与忠诚。
3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可以看出刘邦什么样的性格?[明确]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4、总结一下刘邦、项羽两个人物形象。
(小组合作探究)[提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认识:(1)看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2)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3)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奸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4)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应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5)“鸿门宴”上的座次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说明了什么?三、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旦日飨士卒(犒劳)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C、沛公起如厕(如同)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2、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B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若入前为寿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四、课下任务:完成下列各题1、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B )A、此天子气也B、吾属今为之虏矣C、亚父者,范增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 )(1)目似瞑,意(神情)暇甚(2)项王受璧,置(放置)之坐上(3)卮酒安足辞(推辞)(4)此亡秦之续(连续)而(5)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6)大礼不辞小让(谦让)(7)沛公起如(往)厕(8)沛公则置(安置)车骑 A、(1)(3)(5)(7) B、(2)(3)(6)(8)C、(2)(4)(6)(7)D、(1)(4)(5)(8)3、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同现代汉语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1)约为婚姻..也..与非常..时(3)备他盗之出入..(2)沛公居山东(4)将军战河北....(5)而听细说A、(2)(4)不同,其余相同B、(3)(5)不同,其余相同C、(1)相同,其余都不同D、全都不相同。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3、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性认识性格决定命运,领导的个人决策与政治集团的利益息息相关。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读文与读史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你知道吗?)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
《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
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是一部组织相当严密,内容极其宏富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文学史纲要》)2、背景介绍(楚汉之争)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文学串烧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二、课前预习1. 初读,读通课文。
【高一】《鸿门宴》导学案
【高一】《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习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范快。
2、掌握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困难]掌握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阅读第三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将军和部长之间?(2)因为对裴公的袭击,我坐了下来()(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裴公用酒庆祝他的生日,这是关于婚姻的(2)所以遣将守关者(3)为其他小偷的出入做好准备(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这是怎么回事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二父范增业5、若属皆且为所虏6.但我不想先进入关隘,打破秦朝(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如果你不想先进入关卡,打破秦朝,你怎么能赢呢?这里见将军。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人会被抓获。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出剑来跳舞,项波也拔出剑来跳舞。
他经常用身体和翅膀把裴公藏起来,庄不能进攻。
(五)段分析思考。
1.在红门宴上,“向王和向伯坐在东边,亚夫坐在南边……北公坐在北边,张良坐在西边”。
它解释了什么问题?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二、学习第四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一)一词多义意思是:(1)然而,我不认为我能进入关卡,先打破秦朝(2)其意常在沛公也原因:(1)最好是出于善意来处理它(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为我撞到了裴公,我坐了下来(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谢谢你,起来,马上喝(2)拔剑切而啖之(3)努力工作,取得巨大成就(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1)请进来和他一起点菜(2)则与斗卮酒(3)让他准备好偷来偷去(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如果他们都是俘虏(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列句子中一些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高考语文 《鸿门宴》导学案(一)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学案一、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历史之父。
2.《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体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时代到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记帝王)、三十(记诸侯)、七十(记重要人物、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等)。
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 ”。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二十四史”均以编撰。
3.文化常识关中:关以西,文中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山东: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座次: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为尊。
皇帝座位。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称臣叫作“北面”。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季父:。
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为、、、。
河北:河以北。
河南:河以南。
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的人。
再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二、文章内容概括按照“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概括《鸿门宴》中的小事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可用两字或四字总结)。
宴前: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伯项王宴中:刘邦项王范增项庄项伯樊哙宴后:沛公张良项王范增刘邦三、解释文中重要实词1.旦日飨士卒2.贪于财货,好美姬3.急击勿失4.素善留侯张良5.鲰生说我曰6.距关7.毋内诸侯8.秦地可尽王也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且为之奈何11.君安与项伯有故12.秦时与臣游13.故幸来告良14.吾得兄事之15.张良出,要项伯16.沛公奉卮酒为寿17.约为婚姻18.秋毫不敢有所近19.籍吏民,封府库20.妇女无所幸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4.不如因善遇之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2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8.令将军与臣有郤29.项王、项伯东向坐30.亚父南向坐31.范增数目项王3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3.若属皆且为所虏34.臣请入,与之同命35.卫士仆地36.哙遂入,披帷西向立,37.瞋目视项王38.目眦尽裂39.项王按剑而跽曰4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1.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积累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3.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知识链接】1、作者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
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史记》最初称《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
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50余万字。
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
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分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2、背景材料公元前208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而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刘邦“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攻破函谷关,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
6.《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积累文中活用、省略等文学现象。
第一课时导入(2分钟)一、楚汉相争背景二、本课学习内容:文常、第一二段。
自学(15分钟)一、司马迁《史记》约前145年至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阳夏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迁十岁能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得罪了皇帝,被判死刑,无钱赎身,只好接受宫刑出狱,忍受耻辱,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史记》体例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谱列。
书;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叙述诸侯国的兴衰、杰出人物的业绩。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学习文课文第一、二段1.翻译原文,不懂的看《学习辞典》,同时完成《阅·思·练》上第一、二段的挖洞练习。
2.一个组的同学笔译一句下面的句子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②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③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第一、二段中的事件,并思考一二段的作用。
事件:①(故事的开端)②(矛盾激化)③(矛盾出现转机)④作用:4、思考古人心目中的“义”(亡去不义,有功击之不义)的含义。
举文中的例说明。
互学(5分钟)对上面4道题存在问题的小组讨论解决。
生讲师讲(8分钟)评析(3分种)第二课时导入学习内容:第三段、第四段自学(20分钟)1.翻译原文,不懂的看《学习辞典》,同时完成《阅·思·练》上第三、四段的挖洞练习。
鸿门宴 高中语文导学案
课题:鸿门宴2【学习目标】1、熟读文章三、四段,深入了解三、四段内容2、翻译文本三、四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教学重、难点】三、四段重点文言知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自主学习】1、尝试完成《名师一号》第38页词语辨识部分内容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学法指导:结合注释独立完成,书写规范并在课文中批注重点)从.百余骑戮力然不自意范增数目项王河南、河北若入前为寿常以身翼蔽沛公而听细说窃为大王不可取也刑人如恐不胜【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在恢复语序的基础上翻译,抓得分点)1、判断下列句式并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句式:翻译:(2)籍何以至此?句式:翻译:(3)亚父者,范增也。
句式:翻译:(4)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翻译:(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句式:翻译:2、第三、四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这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主要写了那几件事?沛公谢罪→→→→→→3、席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的反应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句回答)答:4、樊哙是在什么情况下闯帐的?怎样闯帐的?项羽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可以用文中原句回答)(1)(2)(3)【当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学法指导:直译为主,抓得分点)1、常以身翼蔽沛公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课堂小结】(整理文言知识点)《鸿门宴》学案(二)答案自主学习1、使……跟从;合力;料想;使眼色;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上前;像鸟翅膀一样;小人的谗言;私自;尽、全2、项王留饮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项王赐酒樊哙陈词合作探究1、(1)句式: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翻译: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2)句式:宾语前置翻译:我凭什么这样呢?(3)句式:判断句翻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4)句式:被动句翻译:你们全都将要被俘虏呀!(5)句式:判断句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2、默然不应3、(1)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2)樊哙侧其盾以撞(3)项王按剑而跽——壮士,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坐【课堂检测】1、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
《鸿门宴》复习导学案
《鸿门宴》复习学案阳信二中何忠复习目标:1、掌握本文中所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2、挖掘文中素材,读写结合。
学习内容:一、课前自主复习内容(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将军5、令将军与臣有卻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1、旦日飨土卒飨:2、亡去不义亡:3、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当:4、他盗之出入出入:5、若入前为寿若:6、杀人如不能举举:7、窃为大王不取也窃:8、置车骑置:9、数目项王数:10、沛公起如厕如:(三)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今义:副词,很。
3. 而听细说。
古义:今义:详细说来。
4.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今义:山东省。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四)一词多义1、故故听之故:故遣将守关者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2、辞卮酒安足辞辞:未辞也辞:大礼不辞小让辞:3、举戌卒叫,函谷举举:杀人如不能举举:举孝廉不行举4、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乃令张良留谢谢:(五)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1. 沛公军霸上。
军: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3. 素善留侯张良。
善: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夜:5.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6. 吾得兄事之。
兄:7.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8. 范增数目项王。
目:9.若入前为寿。
前: 10.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11.头发上指。
上:12.刑人如恐不胜。
刑:1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14.籍吏民,封府库。
籍:15.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六)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若属皆且为所虏乃: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以:1、具告以事2、请以剑舞3、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4、皆以美于徐公5、孙膑以此名显天下6、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二、课堂讲练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为击破沛公军牛刀小试贾谊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高中语文《鸿门宴》复习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复习目标:】(一)重点掌握实词、虚词,复习巩固文言知识点。
(二)积累课内写作素材。
【学习过程:】一、成语与名句积累1.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2.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侵犯。
3.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4.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二、文学常识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得览皇家珍藏图书文献;后因替兵败而降匈奴的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发愤著述,于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其中较有影响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有:《陈涉世家》、《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后人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刘向)2.关于《鸿门宴》上的座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为最上位,范增南向坐为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为侍坐。
从座位排列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和项羽的自高自大及刘邦的委曲求全。
三、课前练习(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4、不可不蚤来(蚤通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同骖)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词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4、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2、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理解“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表 10 篇,共 52 万余字。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文本解读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范增说项羽曰()好为大者()鲰生说我曰()沛公奉卮酒为寿()数目项王()戮力而攻秦()(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2、文言句式(1)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此天子气也。
()②沛公军霸上。
()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④籍何以至此?()⑤大王来何操?()⑥沛公安在?()(2)翻译下列句子。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复习《鸿门宴》学案doc
《鸿门宴》复习提纲明确目标,直指考纲复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把握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识记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3、理解并翻译句子,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一、文本内容复习【学生活动,自行阅读课文,完成填写,教师用幻灯片明确】【对应考点:筛选、提取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课文结构梳理:宴会前:无伤()——范增()——项伯()——张良()宴会中:沛公()——项王()——范增()——项庄()——樊哙()——项王()——樊哙()——沛公()宴会后:张良()——项王()——范增()——沛公()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刘邦处事机警,善于应变的性格特点的一组是()①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①③④B.①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④3、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
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
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二、文化常识整理1、关于《史记》《史记》是中国著作。
它记述了中国上自,下至太初年间,大约的历史,开创了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为中国民族文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者:赵德国李云霞包萍审订者:全体教师
备课时间:星期:
教师寄语:一只牛虻有意志力就能征服一头优柔寡断的牛。
——希腊作家卡赞扎基森
学习目标:
1.常见文言文现象。
2、翻译句子
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1
学习过程:
一为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飨鲰生戮力玉玦哙嗔眦跽卮彘啖
5沛公安在
以上为()句
6亚父者,范增也
以上为()句
7若属皆且为所虏
8吾属今为之虏矣
九、翻译句子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我的地盘:
以上皆为()用法
1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4吾得兄事之
15常以身翼蔽沛公16头发上指
17持剑盾步走
以上为()用法
六、找出古今异义词,并指明在文中意义
1约为婚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七、一词多义
1为:为击破沛公军
皆为龙虎
为之奈何
若属皆且为所虏
窃为大王不取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何辞为
2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刑人如恐不胜18故遣将守关者
19而听细说20窃为大王不取也
21沛公起如厕22相去四十里
23道芷阳间行24度我至军中
2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6不如因善遇之
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欲止不内
俎靳郦杓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旦日飨士卒2素善留侯张良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具告以事
5亡去不义6君安与项伯有故
7秦时与臣游8所以遣将守关者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0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11今者有பைடு நூலகம்人之言12范增数目项王
1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4若入前为寿
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臣死且不避
17杀人如不能举
四、一般性了解词语
1鲰生说我曰2奉卮酒为寿
3君王为人不忍4再拜献大王足下
五、指出下列词语的用法及意义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
3秦地尽可王也4籍吏民
5范增数目项王6刑人如恐不胜
7道芷阳间行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以上皆为()用法
9项伯杀人,臣活之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2拔剑撞而破之
其意常在沛公
3谢: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
4而: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立而饮之
5以:具告以事
不然,籍何以至此
6置:沛公置车骑
置之坐上
7属:吾属今且为之虏矣
名属教坊第一部
衡少善属文
举酒属客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之属
八、特殊句式(指明句式)
1具告以事
以上为()句
2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