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的感想
道德经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0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0篇〕道德经读书心得1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假设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用如今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
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擅长选择地方,心胸擅长保持沉静,待人擅长真诚相爱,说话擅长遵守信誉,为政擅长精简处理,处事擅长发挥所长,行动擅长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
它以“上善假设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但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
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
因此古人又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
所以老子讲,假如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擅长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擅长包容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乱的趋势而动乱,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根本的原那么,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心得体会•相关推荐罗大伦《道德经》心得体会当我们备受启迪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大伦《道德经》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两天在听罗大伦老师对《道德经》的解说,谈谈自己的感想:《道德经》是老子总结先辈从大自然中观察万物的运行规律悟出来的许许多多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用于教化君主,并让其有符合自然法则规律的治国之道(同用于当今的管理之道),同时也指引着个人的品行修养的方向。
真正的修行不是道家中的山中打坐吐纳练得金身,也不是佛家中的禅定圆满,这些方式修炼的是身,也只是将心沉静下来,更容易有灵感而发,更容易悟道。
“佛”是什么?不是寺庙里面的塑像,而是觉悟,将觉悟出来的思想融入改变自己原本的思想,从而逐渐影响纠偏自己的言行,这是渡己是小乘,再将觉悟出来的思想广为传播,普渡众生,便是大乘。
佛祖的觉悟是怎么来的呢,便是观察万物众生而来。
老子思想是怎么来的'?也是通过观察大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觉悟出的道理,并让人的言行按这个道理进行实践,老子认为顺应天地间的运行法则做人行事更为合理,即为“顺应天道”。
因此,观事物而觉悟才能更容易的真正悟道,“道”便是万物的在某种自然力量支配下的运行法则规律,但“非恒道”不是一成不变,这种自然力量无关于神鬼,又或许只是包含了鬼神这种暗物质的力量。
所以我们拜神求佛的实质应是——拜天道求心正。
因此追本溯源,佛道核心是思想,思想影响言行,思想的力量也涵盖在自然力量之中,自然力量可以推动事物有规则的运行,思想的力量也能够推动改变人生轨迹!人体本就是一个能量场,而更符合大自然规则的思想之力就是决定自己能量场强与弱,红与黑的核心。
思想之力、精神之力,为“精神”意识藏于肾精,这个意识一部分来自于先天,一部分为后天形成。
当人死亡后这个力量或许依然存在,又或许存在一段时间后再逐渐消散回归自然。
道德经读后感10篇
道德经读后感10篇道德经读后感10篇 读完某⼀作品后,相信⼤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是⼩编精⼼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道德经读后感1 这是⼀篇迟交的作业,师⽗在暑假就让我写了,可是⼀直俗务缠⾝,往往有所得时也没有什么时间写下来,今天正好有空,赶紧抽空码⽂。
《道德经》,⼀部著作,在短短五千⾔⾜以让世⼈细细品读⼀⽣。
第⼀次看时我只是当成课外的读物⼀样看,⼀⽬三⾏,粗粗扫过,只觉得这篇韵⽂哲理诗在努⼒向我们阐述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但具体是什么,根本不得⽽知。
第⼆次,结合很多资料去看,发现很多⼈⽤庄⼦的《天下篇》来概括其旨:“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澹然独居神明居。
……建之以常⽆有,主之以太⼀,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 其说⼤体从天⼈合⼀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发明修⾝治政等⼈道。
所谓“⼈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然。
道之理则,分⽆、有⼆⾯。
道常⽆,⽆名⽆形,先于天地⿁神,⽽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天地万物,具⽆穷之⽤。
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
⽽有之⽤,常以⽆为本,“有⽣于⽆”。
圣⼈体道之⽆,法道之⾃然⽆为,以之修⾝,当⽆欲⽽静,⽆⼼⽽虚,不⾃见⾃是,⾃伐⾃矜,为⽽不持,功成⽽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为之事,⾏不⾔之教”,还⼑兵,离争⽃,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实腹,⽆知⽆欲,则⽆为⽽治。
“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
它以⼤部分内容劝告⼈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私、淡泊名利、知⾜常乐;教导⼈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度、以德报怨、先⼈后⼰、舍⼰为⼈;⿎励⼈们⽆为守静、顺其⾃然、清⼼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预⾃然;引导⼈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对⼈⽣…… 以上很多都是别⼈的思想,对《道德经》作出的简单概括。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篇1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
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优秀的心得一定是加入自己的真实经历的,要是没有合理的想法输出,就无法将心得写得更出色、更全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经的感想与心得(精品10篇)
道德经的感想与心得(精品10篇)道德经的感想与心得篇1在这微信、QQ连接你我的时代,每个人的朋友圈可能都会出现网名叫做“上善若水”的好友,亦或是个性签名写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的同事,这样的盛况足以说明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之大。
两千多年前诸子百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安民方针,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仍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核心点是利终生、福万民而又淡名利、轻权势。
老子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违反规律,就是“无为”。
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胆大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
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实事求是地寻求切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老子还强调,把握了规律则可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仅停留于空谈。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打开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举例来说,马钢通过不懈努力攻克了汽车板个性化需求多、汽车板更新周期短、汽车板表面要求极高,生产难度大、汽车生产的流水线自动化,对钢板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汽车生产流程长,技术难点多,读书笔记集成度高等五大核心难点,现作为国内主流汽车板供应商,已逐步打开市场,拥有更多的用户群,赢得更好的口碑。
而在在公司产线、冷轧产品升级过程中,我们建立较为完备的设备体系,以推进设备精益管理为重点,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和强化专业培训,实现设备由修向控、由修向管的转化,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精益运行,为硅钢、家电板、汽车外板等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昼无为、寝难寐!工作中如若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空虚而痛苦的。
我们遵循规律、实事求是、攻坚克难、创新创效。
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
“无为”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方法,“无不为”是鞭策我们努力实现目标。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老子》强调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道的表现。
这种思想让我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征服自然。
另外,《老子》还提倡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它认为,统治者应该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干预,让百姓自由发展。
这种理念让我反思,过度的干涉和控制往往会导致负面的结果,而适当的放手和信任则可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老子》还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它认为,柔弱的事物往往更具有生命力和适应性,而刚强的事物则容易受到挫折和破坏。
这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克刚,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总之,阅读《老子》让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它提醒我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柔克刚,以及在生活中保持简单和纯朴。
这些思想对我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
用。
道德经的心得感想(精选10篇)
道德经的心得感想(精选10篇)道德经的心得感想篇1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的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研究出最完美的的社会人文构造了,只是没多少人去钻研罢了。
——题记老子在《道德经》留下了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或许有些人认为老子有愚民主义的方向,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而是老子毕生摸索出了完美的社会模型。
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老子首先提出上善若水的思想,老子善用一些生活中常见,而又不会引起争议的事物来引喻一种态度或表达一种道理,如同天、地、人、万物。
老子谈水,不谈水对人或万物的帮助,而独辟新径地谈论起了水的“不争”,水是世界上最柔和的事物,就算有东西挡住了它,它会从它的周边流去,而不会与事物本身相争持;它不论最后通往何处,哪里有路它就会往哪里去,或许通往地狱,亦或许一去不返,但它依然义无反顾。
文末有一句话:“夫唯不争,故无忧。
”因为你什么也不去争,自然什么也不会失去,这里的不争绝非不思进了,而是善于谦让,在同等机会下让利于他人,或自知不如而退让。
其实到最后,你依然会得利,因为不争,所以多了许多朋友,就有了更多得利的机会,正是“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试问,若所有人都能做到“不争”,那社会又如何能不和谐,天下又怎会不安定呢?人们不去争利,互相谦让尊重,又如何建立起隔阂。
社会学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构造,一种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另一种是个性感性导致集体理性。
似乎比起理性而言,感性是个贬义词,但试想,所有人都想着自己手头的那点利益时,都想着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在中国社会中这种现象叫做“坑”式欺诈,而这样一个个体理理性的社会,它的最终集体显现出的形态便是集体混乱。
但若如同老子所言,每个人都去谦让,或许有人称之为迂腐,有人称之为愚笨,但最后所呈现的却一定是一个和谐的集体。
打个比方,若是每个人都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都想着去碰撞对方以得到更大的地盘,那么到了最后,我们只能剩下一盘乱石散沙,杂乱地分布在各个角落;若是每个人都像是一股细流,或许在碰到石头时会被一分为二,甚至散落各处,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但是无人可挡的奔腾巨流。
老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老子读后感老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老子》,我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无我的自然空灵的世界,“道”的世界,是自然的世界,恬淡平静里蕴含无限玄机。
或许,没有读《老子》之前,我对老子及其思想一直停留在历史课本上——“无为而治,消极避世”。
在花费了颇长时间研读之后,掩卷之余,不免为自己先前那狭隘片面的肤浅理解羞愧不已!老子其人格,是伟大的、高尚的;其精神看似波澜不惊,但体察其深处,却让人感受到一种隐幽的忧郁和痛苦之情。
读罢此书,我能深深地、切实地感受老子也是热爱人世,关心人世的。
与孔子采取的积极入仕以推行仁义不同,老子另辟蹊径,探究人与自然,人与道法,人与天地的内在关联,极力使人道符合于天道自然无为的客观规律来求得自己的理想社会。
唉!可惜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和孔子一样,在有生之年,老子的思想也未能被圣人所重视。
那怎么办呢?孔子选择了著书立说,论诗书,授弟子;而飘逸的老子,没有了俗世的羁绊,选择了更富历史传奇性的方式——夕阳古道,羸弱青牛,函谷关口,飘然而逝。
老子是智慧的。
第四十三章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坚强的东西中自由穿行),好比人的舌头和人的牙齿——当你老了的时候,坚硬的牙齿都掉光了,而柔软的舌头却依然存在。
“柔能克刚”,这个现实的规律被老子三言两语揭示出来。
又及五十八章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灾祸啊,幸福紧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正在里面躲藏),这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提到的唯物辩证法的具体阐释,看似矛盾的“幸福”和“灾祸”,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环境,却能相互地转换,或者说和谐地共处。
行文至此,让我想到了“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焉知其非福耶?焉知其非祸耶?老子是浪漫的。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1“老子其犹龙乎?”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叹。
老子何许人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时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当时的中国呈现出极为灿烂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纷纷产生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就生活在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正因为有了老子才更加伟大。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
在那里他潜心于书籍之中所以习得鉴往知来的历史所以对人世有了得深的体认。
老子运用他深邃的思维创造出了灿烂亘古的道家思想。
其间同时代的另一位伟人孔子来拜访。
他向老子请教了很多问题对老子的博学和科研成果很佩服。
孔子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阳。
回到鲁国后常常对人赞美老子。
孔子曾用瑰丽的语言赞美老子:鸟会飞我知道;鱼会游水我知道;曾很走我知道;但是龙它在去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它究竟是怎样的呢?应该说老子本意是用于政治的但它的主要用处却是在为人处世方面。
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
“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决窍。
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人要表现坚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鲁。
而老子的观点则反其道而行之:人要表现柔弱不要表现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表现聪明;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选的权变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
自己示弱可以侠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
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到刚无刚!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
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大树比小草刚强的多但时当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够怀山襄陵。
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10篇
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10篇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对于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你会写吗?来看看吧。
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你知道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希望大家喜欢!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篇1】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真谛启示,可以使我们解放思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放弃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许多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做事不给自己和社会遗留后患。
从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站在一体同观的全视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乐,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人生不同时期的各种痛苦和困惑问题。
此版本译文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层译述,将老子真实的意愿全面解决表达出来,从而将老子先生请下了“神坛”,让人民大众真正能与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拥抱,人生的道路就不会偏颇,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
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现在读过大道至简这个版本的各界人士,强烈推荐《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这本书,它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对家长、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拜读、学习后深受启发、颇为受益,建议更多的家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
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篇2】在我读过的书中,《道德经》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并非一部介绍老子生平的作品,而是讲道论德的著作。
《道德经》全书分为上下篇五千多言,上篇第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所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界的规律。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通用7篇)
学习道德经⼼得体会(通⽤7篇)学习道德经⼼得体会(通⽤7篇) 当我们有⼀些感想时,写⼀篇⼼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但是⼼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学习道德经⼼得体会(通⽤7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道德经⼼得体会1 ⾃从我局开展⽂化讲堂学习了⽼⼦的《道德经》,⾃⼰受益匪浅。
对《道德经》⼀书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是认真学习,能让我受益的地⽅多之⼜多,会影响到各个⽅⾯,要不断地揣摩,慢慢地体会。
加减乘除上有苍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今时好许是明⽇⾮。
知识是加法悟道是减法凝结沉淀升华。
⼈⼼所向便是⽅向,百姓的根本利益就是国家的根本利益。
追根溯源培其根⽽枝繁落叶归根。
以⾝观天下⼀⾝⼀宇宙观点⽽知⾯。
⼈世间独善吾⾝灵魂⾥循道⽽富⾜。
只有知错才有机会改正错误所以⾸先要认识到⾃⼰的错误切记不要不懂装懂不知知病也⾃知者明。
倘若百姓过的幸福富⾜那么谁还愿意去冒险犯罪? 解决民⽣问题、社会就会⾃然和谐,有些东西不是靠宣传就可以的,从根本出发才是关键。
和⽓⽣财以和为贵、弱者博怜、刚者遭嫌。
得理让三分、善恶⾃有报、因果也。
该书不仅是道教的宝典,也是我国传统⽂化宝库中的经世之作。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式的认识。
揭⽰了事物的产⽣、发展、变化的规律。
⽼⼦指出⼈们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不管是主观努⼒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致。
这样就必须做到⼼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的道德修养。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
”不管别⼈是善是恶,都能⼀视同仁这是⼀种美好的品德。
⽽要做到“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需要何等的勇⽓!⽼⼦的眼光不仅在于教善⼈和圣⼈如何不与不善⼈同流合污,⽽是要教善⼈和圣⼈如何教化不善之⼈使⼈改恶从善,最后达到⼈⼈向善修道,天下太平。
以前,我与别⼈交往时,总是以⾃⼰的原则判断别⼈,然后决定是否与之交往。
道德经心得体会(合集四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合集四篇)第一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在假期中,我读了《老子》一书,谈不上什么理解,只能说是一些感想、体悟。
《老子》虽然并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章,但是里面仍然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思想。
它意蕴深远,让人思考,常读常新。
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教育中来,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过过分强调主观意愿。
教师的权威应该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尊重自然之道。
这些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应该进行批判性继承。
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当然可以直接批评:“某某,注意听讲!”老实胆小的可能吓一跳,赶快坐好,但过一阵可能又故态复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会脸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噜咕噜地嘟囔,虽然老师是好意,但传递到学生心里却成了恶念,课堂的气氛就有了火药味。
有时课堂上学生竟然和老师顶嘴,僵持起来大家都下不了台。
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老师“曲则全”,表扬旁边的同学来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请走神者回答一个问题,旁敲侧击地暗示一下,同样是批评提醒,转一个弯,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更好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
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
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
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
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
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教育,是要遵循规律的,就像道德经里所讲:“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万事万物,都各有其根本,安静平和地遵循它,等待它,顺应它。
《道德经》读后感10篇
《道德经》读后感10篇《道德经》读后感(精选篇1)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
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
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必须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
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
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
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的许多资料在这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好处的。
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
在物欲横流的这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认识,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认识。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应对私欲,务必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能够算是得道。
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
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到达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道德经读后感范文(9篇)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学生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_有关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感想
学生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_有关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感想老子的《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下面是带来的有关读道德经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的学生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请点击下方↓↓↓★个人诵读道德经心得体会★★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600字★★道德经的读书心得体会★★道德经读后心得体会★读道德经心得体会1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
”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
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样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我灭亡。
而老子便是这样貌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
可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可是“道”亦为虚幻。
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
这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
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
人们能够用必须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2 吴桐雯
老子的主要思想
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组成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守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居后不争,寡欲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无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对现代的思想价值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
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 久。”
不妨承认自己的平庸,降低成功的标准,做一个快乐
的普通人,而不是一个痛苦的精英。人生也有自己的 轨道,为什么一定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老子给了我们一副清凉剂,败败欲望的火,使我们还
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老子眼中的幸福
我们对于生活的奢求,对于名利的贪婪,把幸福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