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外自然和社会资源开发计划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朱步小学赵克勇一,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
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本学期的短线活动内容是心灵驿站、亲近自然、健康快车、社会频道、制作天地。
长线活动是普通话.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等“五自”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探究活动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措施1、学习理论,明确目标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丛书《综合行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和《新课程标准解读》。
继续保持每周的学习讨论活动,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学习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校本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2012.No10 3在“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指导下,全面实施教学内容改革。
由专业教师和川渝等地测绘企业专家共同开发《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6门核心课程标准和其他支撑课程标准,将测绘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国家、行业的测绘标准和测绘岗位要求融入课程标准中,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标准的修订充分考虑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活页。
与测绘相关行业企业建立长期有效联系,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听取市场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实时调整授课内容,建立授课内容动态性修订机制,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同步性,克服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生产需要的“致命伤”。
4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企业积极接受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探索工学结合、校企业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
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紧贴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真实环境或仿真环境,将工程测量理论知识学习和测绘仪器操作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网络教学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企业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技能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测、绘、算”综合测量技能。
通过三年的改革和实践证明,实施以“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为内涵的“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项目生产环境和过程全面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川渝等地的测绘及相关行业中获得了良好口碑,实现了与企业的“零对接”。
参考文献[1] 周济,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4(6)[2]《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2007[3]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有充分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处理好课程管理者、中小学教师、课程资源与课程实施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完成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2024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计划
2024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计划1.介绍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校外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并提供一个安全、有益的环境,我们计划在2024年建立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2.目标(1)提供多元化的校外活动,满足青少年不同兴趣和爱好的需求。
(2)促进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培养其领导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
(4)创造一个开放、包容、互助的环境,培养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3.活动内容(1)体育运动:提供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游泳等,鼓励青少年参与健康锻炼和竞技活动。
(2)艺术表演:组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表演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才华。
(3)科技创新:开设电子科技、编程、机器人等课程,引导青少年关注科技发展和创新思维。
(4)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劳动、环境保护等,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设施建设(1)运动设施:建设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2)艺术设施:建设音乐厅、舞蹈教室、戏剧工作室等艺术设施,为艺术表演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备。
(3)科技设施:购置计算机、编程设备、机器人等科技设备,支持科技创新教育。
(4)社区服务设施:设置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场所和资源。
5.人员配备(1)教育专家:聘请教育专家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和指导,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2)专业教师: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各类活动的组织和教学。
(3)辅导员:配备辅导员,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6.活动管理(1)制定活动规划:根据青少年的需求和兴趣,制定详细的年度和季度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连续性。
(2)注册和报名:建立活动中心的注册和报名系统,方便青少年参与活动,并保证活动的安全和管理。
校园自然活动策划方案
校园自然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在城市中,大多数学生很少接触到自然环境,缺乏对大自然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为了增加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关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促进学生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可以在校园中举办一系列自然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增加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关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2. 促进学生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环境问题,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和能力;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三、活动内容和方式1. 自然探索活动a. 组织学生到校园周边的自然区域进行野外探索,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的植物和动物;b.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示范,教导学生如何采集标本,并进行科学研究和分类;c.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休闲农耕活动a. 在学校附近的农家乐或农场租赁土地,组织学生参与种植蔬菜和水果,并亲手照料和收获;b. 设置种植小组,让学生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决策能力;c. 组织学生进行农耕体验活动,如砍柴、割草、捆稻草等,增强学生对农业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3. 自然保护社区服务a.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野生动植物园,引导学生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b.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行动,如义务植树、清理垃圾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c.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演讲或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保知识和技术。
4. 自然艺术创作a.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艺术创作,如素描、水彩画或雕塑等,鼓励学生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b.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自然艺术展览或比赛,展示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c. 邀请专业艺术家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能。
四、活动实施计划1. 活动宣传:制作海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介,向全校师生宣传活动内容、目标和意义;2. 活动组织:设立活动策划小组,负责统筹活动的具体安排和实施;3. 活动时间:根据学年和季节安排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的顺利进行;4. 资金预算: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规模,进行资金预算和筹措;5. 师资与设备: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并依据活动的需要租赁或购买相关设备。
校外活动计划书
校外活动计划书1. 活动背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拓宽视野,我校计划组织一次校外活动。
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领导才能。
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3. 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活动计划于2022年5月1日至5月5日举行•地点:活动地点为xxx市区周边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名胜区4. 活动内容4.1 学习交流•组织参观各类博物馆和艺术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审美能力•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工作坊,分享各自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组织学生参与专题研究,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4.2 动手实践•活动期间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科学实验和技术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3 运动健身•安排早晨和傍晚的晨练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户外运动,如徒步、登山、足球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5. 活动计划第一天:活动开幕式•时间:上午9:00•内容:–活动介绍和宣传–领导致辞–团队分组和签到第二天: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时间:上午9:00-下午5:00•内容:–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审美能力–听取专家讲座,增加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第三天:社区服务和户外拓展•时间:上午9:00-下午5:00•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四天:科学实验和技术工作坊•时间:上午9:00-下午5:00•内容:–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技术工作坊,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第五天:体育运动和闭幕式•时间:上午9:00-下午5:00•内容:–进行晨练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组织各类体育运动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闭幕式,总结活动成果,颁发奖项和证书6. 活动预算•活动经费预算为xxx元,包括交通费、食宿费、活动费等7. 活动评估与总结•活动结束后,将进行学生和老师的评估,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8. 活动推广•通过校内宣传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学生报名参加•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印发给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以上为校外活动计划书的详细内容,活动将通过学校组织和指导,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1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通用5篇)
2021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通用5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
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
本方案试行一年(20__年9月——20__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学校的优势和条件见课题研究方案)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
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篇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5篇学优文库您的写作助手> > > 正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5篇已有.人查看过本文标签:方案,小学发布时间:2015-04-10100%好评一:开山“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
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
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学校的优势和条件见课题研究方案)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
我们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一、形势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确定单位活动的主题和模式,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总体目标的实现:1、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使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搜索、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实验验证的方法;3、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的个性,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实施措施:(包括教学措施、评价措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1、强调开放性,尽量增加容量,让学生举一反三。
2、注重知识与兴趣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绩和表现,对他们的优势、学习态度和进步进行多样化和多样化的评价。
4、积极探索各种体现学科特色的实施模式。
沟通与引导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大胆走向社会,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5、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打破学校的界限,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
更多的和少先队的活动,班主任的活动,学校的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发挥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
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
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活动目标通过自制果蔬饮料,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体验动手操作及与人合作的快乐。
小学搭建计划书
小学搭建计划书1. 项目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学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本计划书旨在搭建一所现代化、环保、安全、多功能的小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2. 目标和意义2.1 目标•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场所,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配备先进的教育设备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借助搭建的小学,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
2.2 意义•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社区提供一个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整个社区的教育水平。
3. 搭建方案和规划3.1 教学楼搭建•设计和建造现代化的教学楼,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音乐室等;•教室采用开放式布局,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工具;•实验室配备现代化的实验设备,提供科学实践和探索的场所;•图书馆建设丰富的书籍、音像资料,提供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场所;•音乐室设置乐器和录音设备,为学生培养音乐兴趣和才能。
3.2 活动场所规划•设立多功能活动室,用于学生举办会议、演讲和文艺活动;•建造室内和室外篮球场、足球场,提供学生体育锻炼的场所;•设立游泳池,开展游泳课程和水上运动活动。
3.3 学生宿舍建设•设计和建造安全、舒适的学生宿舍楼;•配备现代化的宿舍设施,包括床铺、柜子、学习桌椅等;•设置监控设备和门禁系统,确保学生生活安全;•提供温馨的公共休闲区,为学生提供交流和休息的场所。
4. 资金来源和预算本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和学生家长的资助等。
根据初步估计,本项目的建设预算为X万元。
具体的资金筹措工作将由专门的筹资小组负责。
5. 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5.1 实施计划•第一阶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施工方案,完成资金筹措工作;•第二阶段:启动建设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开始施工;•第三阶段:开展设备采购和安装工作;•第四阶段:进行内外部装修和美化;•第五阶段:完成竣工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小学校外特色活动策划方案
小学校外特色活动策划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的课堂教学,校外特色活动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提出一份小学校外特色活动策划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多样化的校外活动,激发学生对各种兴趣爱好的热情,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
2.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植物园等,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对知识的了解。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义务植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3.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工艺展览、剧场演出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 健康运动:组织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篮球比赛等,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创意手工:组织学生参与手工制作、绘画、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实施1. 活动策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每个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适宜性。
2. 活动组织:成立活动策划小组,由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协调。
3. 资金筹措:通过学校经费、家长捐赠和社区赞助等方式筹措活动所需的经费。
4. 安全保障:在活动前做好风险评估,确保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安全,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学生的安全。
四、活动评估1. 学生评价: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填写活动反馈表,了解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成长情况,对活动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3. 家长评价:组织家长填写活动反馈表,了解家长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增加家校合作,提升活。
小学生校外培训计划
小学生校外培训计划第一节:培养兴趣,开拓视野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校外培训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视野。
本次培训计划主要分为文化体验、科技探索、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四个部分,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文化体验:我们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等文化场所,让他们了解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开阔视野,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参与感悟古代文化的魅力。
科技探索:科技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将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实验室等科技场所,让他们近距离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科技成果,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艺术表演: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将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舞蹈表演、话剧演出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表演,让他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强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并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展现自己的才艺。
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与家庭、个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工活动、亲子互动等社会实践项目,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习,感受社会的温暖和责任。
第二节:专业辅导,提高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还将安排专业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文化体验方面,我们将邀请历史老师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科技探索方面,我们将邀请科学老师进行科技实验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提高科学探索能力。
在艺术表演方面,我们将邀请音乐、舞蹈、戏剧等专业老师进行艺术表演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们将邀请社会学老师进行社会实践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交流互动,丰富体验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交流互动,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建设—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建设一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各类校内外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新教材中给予教师充分的设计空间,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本地特点设计充实内容、研究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程资源建设;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过去,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一方面是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
由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性,资源拥有者缺乏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学生需求和教育规律,造成各种校外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专家认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剌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
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行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使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依据和目标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依据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教体艺[2002]12号)和省教育厅《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 [2007]20号)等有关文件。
评价目标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省中小学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三、评价原则(一)导向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要将导向作用放在重要位臵,引导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控制学科知识巩固型作业,加强学生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严格遵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有关学生作息时间的一系列规定,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是我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教育督导评估密切结合,要以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作为主要内容,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功能上要侧重课程设臵、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安排等方面。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标准
8
4
2
5.3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5分)
5.3.1评价方案
有与所开设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5
4
2
1
5.3.2评价实施
为每个学生建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档案;评价结果用描述性评语或等级形式表达
10
8
4
2
学校
特色
(30分)
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色内容
学校在课程开发、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突出特色
5
4
2
1
4.4课业情况(50分)
4.4.1在校学习时间▲▲
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
10
4.4.2睡眠时间▲▲
每天保证9小时睡眠时间
5
4.4.3节假日安排▲▲
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
5
4.4.4作业内容
既布置知识巩固性作业,又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5
4
2
1
4.4.5作业量▲▲
15
12
6
3
4.2教学活动(60分)
4.2.1教学设计
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准确
7
5
3
1
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恰当
7
5
3
1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练习设计针对性强
6
4
3
1
4.2.2教学过程
结构合理,思路清晰,时间分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5
4
2
1
教学方法灵活、有效,教师引导恰当,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1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
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励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努力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通过评估,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行为,促使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力提高我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评估依据评估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2007〕20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鲁教基字〔2007〕21号)(以下简称《评价方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鲁教基字〔2009〕18号)等有关文件。
二、评估目的学校通过自查自评,诊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课程实施中的经验与特色,促使课程实施逐渐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通过定期评估,全面了解我省中小学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中小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提升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的政策措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三、评估原则(一)导向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估重在引导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促使学校全面落实国家的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引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教学,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是我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教育督导评估密切结合,并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
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是对我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的系统评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校外教育活动规划
学生校外教育活动规划一、前言在当今社会,学生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校外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校外教育活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确目标在学生校外教育活动规划中,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种类校外教育活动涵盖广泛的种类。
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和科技馆,这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另外,户外拓展活动和社会义工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安排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校外教育活动,我们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频率。
最好是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小型活动,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
五、活动预算在制定学生校外教育活动规划时,我们要考虑到活动的经费问题。
合理的活动预算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们可以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争取赞助和支持,从而解决经费问题。
六、活动选拔面对众多学生,如何进行活动的选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愿报名和面试等方式进行选拔,以确保每次活动的参与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七、活动指导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提供专业的指导。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老师担任活动指导老师,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活动整合学生的校外教育活动不应该仅仅是零散的活动,而应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合。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的校外教育活动,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活动评估每一次的校外教育活动都需要进行评估,以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量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反馈,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活动进行优化和改进。
小学学校外出培训计划
小学学校外出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小学学校外出培训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外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训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受社会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训内容1. 文化教育: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历史文化村等,了解国家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自信。
2. 科学教育:参观科技馆、天文馆,参与科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生态教育:到郊外农场、植物园等进行生态体验活动,学习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
4. 社会实践:到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开展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1. 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期间,以不影响正常课程为原则。
每次培训活动不超过三天。
2. 培训地点:外出参观学习的地点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可选择离校较近,安全可靠的地点。
四、师生配备1. 师资支持:每次活动至少需要配备一名主管教师和一名辅导教师,负责学生安全和教学秩序,协助学生学习和生活。
2. 学生配备:学生参加培训须向学校提前报名,学校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年级进行分组,安排教师带队。
五、活动安排1. 行前准备:学校在活动前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培训内容、安排和注意事项,征求家长意见,征得家长同意后,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安全保障:学校要与参观地点方面进行联系,了解活动地点情况,确保学生安全。
学校还需要购买人身意外险,保障学生在培训活动中的安全。
3. 活动安排:活动期间,学校安排相应的课程和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活动要求学生严守纪律,尊重老师、保护环境。
4. 教育反馈:活动结束后,学校要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活动情况,评估活动效果,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总结活动成果,形成学生活动心得报告,进行教育、分享经验。
六、活动成果1. 培训成果:学生在外出培训活动中,不仅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对当地校外自然和社会资源开发计划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特别定计划如下:
1、积极组织学生深入乡村、田野、了解自然对当地校外资源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其开发利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每门课程都具有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功能,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汇集了有关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知识,具体指导学生的社会技能训练。
2、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丰富校外资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社会生活的体验和经验,并初步运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和继续深入探究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学生成长为一个主动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文明公民奠定基础。
3、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并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使学生在丰富的课外生活、
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丰富自己,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
《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
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
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
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
-----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