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天健的山水艺术

合集下载

传统皴法的现代意义

传统皴法的现代意义

传统皴法的现代意义作者:陈明哲来源:《美术界》 2018年第1期一在中国画的山水画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的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

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千百年以来皴法已经从基本技法演化成了具有生命精神的艺术语言形式,它不仅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还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

关于“皴”的解释《说文解字》作:“皮细起也,从皮夋声”。

“皴”与绘画的关系早在《梁书·武帝纪》中有:“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又绘法。

”《汤垕书鉴》又有:“曹弗兴善画,作人物衣纹皴绉。

又董元画山石,作麻皮皴。

”《世说新语》记载顾恺之画裴楷像,“颊上益三毛”,而“神明殊胜”,是说在画像的颊上添三笔皱纹,而人物精神立现。

这三笔皱纹就是早期人物画中的表现皮肤质感的皴笔。

而表现山石的质感的皴法,最早出现是在唐末人物画家孙位的传世作品《高逸图》中,图中的湖石皴染周密,为我们提供了唐末山石皴法的实物资料。

到了五代山水画发生了关键性变化,用于表现山石质感与结构的皴法得到全面的发展,五代到两宋是山水画皴法定型和发展的顶峰时期。

从荆浩的“斧劈皴”、董源的“披麻皴”,到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等。

到了元代又出现了王蒙的“解索皴”、倪瓒的“折带皴”等。

之后明、清两代山水画中的皴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创造。

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在传统皴法的基础上也都有新的创造,其中傅抱石在传统的“乱柴皴”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笔法创造出著名的“抱石皴”。

这些已有的皴法也成了中国山水画史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师法自然造化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皴法是山水画技法中最值得研究、也最能代表画家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代山水画家贺天健先生曾说:“强调一些说,皴法可以当作山水画艺术中的一种生命看。

”无论是点皴、线皴还是面(块)皴,它不但有自身线条、力度、肌理等形式美,山水浑厚、空灵、舒展等内在美也都蕴含在皴法形式之中。

皴法是什么的技法

皴法是什么的技法

皴法是什么的技法?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如果说中国画的线法(十八描)是人物画的核心要素,墨(色)法是花鸟画的核心要素的话,那么,山水画的皴法可谓山水画的核心要素,所以历代山水画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山水画的皴擦法是山水画独有的用笔技法和绘画语言,可以说,不懂皴法就不懂山水画。

皴法是指用不同的运笔方法或点或染、或勾或刷、或皱或擦皱擦出山石、树木的纹理皱折。

古今皴法有几十种之多,现在还在创造发展不同的皴法,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点皴、线皴、面皴和染皴。

一.长短披麻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巨然《万壑松风图》局部照片比对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照片比对二、大斧劈皴马远《踏歌图》局部照片比对三、小斧劈皴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明倪端《聘庞图》照片对比四、雨点皴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照片对比《溪山行旅图》图局二照片对比五、刮铁皴照片对比六、钉头皴照片对比七、豆瓣皴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照片对比八、折带皴元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照片对比倪瓒《幽河寒松图》照片对比九、卷云皴北宋郭熙《早春图》局部照片对比《早春图》局部二照片对比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照片对比十、解索皴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明沈周《庐山高图》局部照片对比十一、米点皴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照片对比吴湖帆先生米点照片对比十二、荷叶皴清兰孟《仿松雪山水图》局部照片对比清石涛游华阳山图照片对比十三、乱柴皴近代贺天健《兰江山水》局部照片对比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创作和自然观察中,在儒道潜意识的影响下,创造了有别西方纯客观的(人体感官感受到的光影)。

但有人文理念和自然交融的几种经典画法,下面以图分别说明。

但先强调一点,绘画是对自然景色的升华艺术,高于生活,美化自然,大家看时应从整体感觉,色彩的调子和冷暖去感受。

1.拖泥带水法.任何皴法画到洒脱时,往往会大块落墨,纵笔横扫,墨韵生动,浑厚华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当为此法.宋箫照《秋山红树图》局部照片对比近代写意山水较多此法.明李在《阔渚睛峰图》局部照片对比2.没骨法.此法花鸟中多用,山水较少见.宋人佚名《雪景山水图》照片对比吴湖帆山水扇面局部照片对比3.浅绛法典型中国意识画法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册照片对比清髡残《苍翠凌天图》局部照片对比4.小青绿法.明仇英《归汾图卷》局部照片对比吴湖帆浮峦暖翠图卷局部照片对比5.大青绿法.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照片对比6.泼墨法.刘海粟《七度弄云烟》照片对比7.泼彩法张大千《泼彩山水》照片对比。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优选】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优选】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净之莲(有删选)林清玄①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②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④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⑤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⑥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⑦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⑧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池上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静之莲呢?⑨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

【图文解说】贺天健的艺术世界

【图文解说】贺天健的艺术世界

【图文解说】贺天健的艺术世界×贺天健,字健叟,别号纫香居士,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4岁人塾读书。

幼年喜欢绘画,9岁从邑人孙云泉学肖像画,10岁时有机会临摹明代沈周、文徵明等书画大家的山水画,16岁时就画出巨幅卷轴“石门摩崖”民国3年(1914年),他担任无锡积馀小学国文教员兼美术教员.后寄寓上海,专门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和研究,曾主编《画学月刊》,并与黄宾虹等编印《国画月刊》,将当代的国画名作汇编成《中国现代名画汇刊》出版。

他临摹了中国历代各派名画,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创作出《黄山深处》、《善卷下洞》等作品。

贺天健被聘为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其作品《东风吹到好江山》参加世界美术博览会,获一等奖。

1960年,他被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聘为会员。

1962年在丹麦举行个人画展,丹麦美术界誉之为“水墨画大师”。

在美学的情调语言中,贺天健偏爱高旷辽远、大气磅礴的一类意象。

而他同时也爱王摩诘的“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又是别样柔性的情境和意境了。

这诸多情景合一的体会与融合,笔墨语言与意致化表现的熔铸,使贺天健的画风在中年以后逐渐拓展出了多元的面貌。

栈道图上海中国画院收藏近代海上的中国画发展有两支明显的分流:一是向商品化的进一步发展,以海派滥觞期“三任”、吴昌硕,逮至陆廉夫、吴秋农等诸家为代表。

另一发展方向则是坚持文人画的正规途道,即强调学术认知与实践真知,史学并进。

这亦是文人画历千年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

民国二三十年代以后中国文人画从衰微走向中兴,正脱不开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贺天健等一批学者型画家的功绩。

而延至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始的这十余年光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他们中的大多数进而致力于将“造化写生”的精神与渐臻化境的笔墨语言相互融会,形成创造的革新力。

他们的绘画理想,是将文人画传统精神与现实情怀相融合,以“写生山水”或参以西法等多种途径,尝试国画再发展的探索。

师法古人,取灵感于山水之间,民国画家贺天健笔下的锦绣河山

师法古人,取灵感于山水之间,民国画家贺天健笔下的锦绣河山

师法古人,取灵感于山水之间,民国画家贺天健笔下的锦绣河山锦绣河山新派画家中,在创作和画理上均有造诣的是贺天健。

贺天健,名骏,字炳南,号健叟,江苏无锡人。

父亲好画,母亲擅武术,家庭背景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1970年,考进苏州单级教员养习所。

松下高士1909年,开始以书画为业。

民国以后,来到上海,跟随一位名叫孙云泉的画家学画,而后游历泰山以及江、浙、闽等地名胜。

由于贺天健刻苦向上,努力充实个人经验与学识,不久即成为上海知名的画家。

四季三色曾任教于上海美专,担任中华书局编辑,又与友人创办中国画会,主编《画学月刊》《国画月刊》。

1921年,与友人于故乡创办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以及锡山书画会,后来又任教于南京美术专科学校。

平生最有荆关意柳荫深处贺天健的作品虽以山水画为主,但早年也曾画过一些工笔仕女图。

其人物用笔工细,设色明丽,反映了当时上海流行的仕女画风格。

古松图贺天健主要成就在于山水画,虽然早年曾学过清初“四王”的山水,但主要仍是受到石涛和梅清等人的影响,这是民国时期许多画家的共同特点。

松溪幽居图同时,贺天健也像其他画家一样,在心目中终究是以五代、北宋的山水为依归,曾说过“师法五代、两宋的山水画的法度与精神,为今日创作的途径”。

贺天健临南宋马远《踏歌图》除了师法古人法度、精神,贺天健更从真山真水中获得灵感。

壮年时,常游历名山大川,而且并不局限于京南名胜,其足迹北到山东,南到福建,甚至远至西北的陕西。

因此,在其山水画中时常流露出宋画的气息,以及石涛山水画的奇气。

蔡巅夏岚图整体而言,贺天健是一位新派的传统画家,对古画有一定的认知,又能从真山真水中汲取灵感,从而形成个人风格。

贺天健《月夜寻幽图》。

海派的简介

海派的简介

海派的简介“海派”又称“海上画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起,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

海派画家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过,2.作品属于海派的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也有人物或者山水题材的,但海派国画题材的主体是以花鸟为主),3.画家籍贯与出生主要来源于浙江,此外就是江苏或者上海,除这三地以外,海派画家中只有极少数是来源于其他地方,这也是海派画家的血统与地域特色。

此外,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业的频繁已成为中国的活动特区,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兴趣,而有更广泛的视野;就经济的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徵,甚至酬谢礼物,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

因此,自古虽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画授徒,以求“束条”的供养,虽然先有郑板桥等人,有类似职业性的主张外,真正以画为职业的事件,上海地区的繁荣,成为此风气的催发者。

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了政治的涉入,被划入外国道商的港口;本身传统文化的承继,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事实上商卖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画法的赠酬,是极为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这项经济状况的衡量,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所以说上海的画风已接近职业性、专业性的画作,并且颇有现实性的题材,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诸如吉祥意义、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甚至偏向具有“情绪”性的创作,如喜怒哀乐为内涵,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主因。

因为山水画较不易表现出大富大贵的即兴题意,言及此,这又要检视绘画完成的快慢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徵性的意义,配合人物画亦近于人情世故的题材,只要安置妥当,画家在快速度下,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山水画虽有简笔画法,毕竟无法草率,因此海上画派的风格趋向民俗性的画作,亦历历可数。

取法乎上 融化物我——20世纪50年代贺天健的山水画面貌

取法乎上 融化物我——20世纪50年代贺天健的山水画面貌

国家美术典藏法甚至作品命名各方面,都极度贴近历史语境。

这是他欣逢新时代的体现,其中流露出对祖国山河无尽赞美的创作态度。

其中《春到江南 大地锦绣》是贺天健为庆祝上海解放十周年所作,虽然也是采用青绿之法,但作品画面无重色,整体色调纯净典雅,水面大面积留白,笔调放逸,刻画精能,岸边的盎然新绿展现了春季江南粉黛鲜明的柔媚景象。

整幅作品令人心生快慰之感。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随之展开,各种形式的建设主题开始成为画家们积极表现的对象。

水利方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继有佛子岭、梅山、新安江、黄河三门峡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竣工,这些工程在建设时就吸引了很多画家前往体验生活,并诞生了许多新中国美术史上描绘水利建设场景的经典之作。

1956年初夏,贺天健随上海美协参观团深入安徽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等地参观写生,归沪后即创作了《梅山水库》等作品。

梅山水库的建设在当年广受关注,像陆俨少、张文俊等人都有关于此主题的创作。

贺天健的《梅山水库》不同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记录水库建设的施工场面,也没有大规模的劳动场景。

他巧妙地,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对这类场景的描绘。

在这幅作品中宏伟的坝体工程与群山的气势融为一体,表现了社会主义山水的时代变革,意境开阔的宏大构图视角使画面洋溢着清新、明丽的时代气息。

《镇江象山》(1954)表现的是南大地质专业学生在镇江象山进行岩石考察测绘的场面。

这幅作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同样是表现地质勘测的刘子久的《为祖国寻找资源》(1956),不过二者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地貌特色是截然不同的。

《为祖国寻找资源》以北宗山石皴法写就,突出了北方山水雄峻奇伟的特点,而《镇江象山》则是矗立于江边,“绿丛蒙脊,如覆翠被”。

两幅作品中点缀的人物点景虽然微小,但构成了突出作品主题十分关键的存在—新中国地质勘探事业的繁荣以及建设者对自然的利用。

通过题跋,我们可看出贺天健在分析象山地貌情形的基础之上深思熟虑地采用了“螺青点啄”等青绿表现手法,由此可见在这幅作品中体现的基本上还是他对传统技法程式的运用。

贺天健课徒画稿研究!

贺天健课徒画稿研究!

贺天健课徒画稿研究!贺天健先生是著名的海派画家,建国前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等校国画教授,建国后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后担任副院长。

贺天健一生中创作了丰富的山水画作品,并在辞世前嘱将三百件作品捐献给上海中国画院。

此外,他还发表过多篇关于绘画理论的文章著作,如《山水学画过程自述》、《中国山水画的皴法美》、《练眼练手练心的经验谈》以及《关于意境》等。

更为令人敬佩的是,作为一位著名画家,贺天健还无私地将自己的绘画感悟与创作中总结出的绘画技法用“课徒画稿”的形式记录下来传授给学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美术资料。

一、关于课徒画稿所谓课徒画稿,是指画家以教学为目的,在授徒过程中创作的绘画范本。

课徒画稿与普通的画谱不同,它们汇集的不仅仅是画家的画作,同时还展现了画家诸多教育理念以及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体验和感悟甚至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古往今来有不少画家、名士都绘制过课徒画稿,或称授徒画稿,然而当下对课徒画稿的研究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今天,无论是刚刚起步学习绘画的学生,还是进行多年创作或理论研究的画家、学者,都可以翻阅课徒画稿,临摹并领悟其中的深意。

课徒画稿带有画谱的性质。

画谱,原指绘画的著录书,后演化成附有图画的图录,成为供习画者临摹古画使用的范本。

早在南齐时,谢赫就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其中的“传移摹写”就含有倡导画者对临摹加以重视之意。

此后,北宋年间出现了《宣和画谱》,著录宫廷所藏名画,然而相传只有文字记载而无图录。

南宋宋伯仁编绘《梅花喜神谱》出版,收梅花图样一百种,为图画的谱录。

至元、明、清,画谱逐渐增多,附图的也不断增加。

录入图画的画谱无疑为研究历史上的绘画风格以及画家本人的画风特点都提供了可靠而形象的研究资料,而课徒画稿更加突出了画谱的传播与传承特性,形成特定的画稿汇编。

二、贺氏课徒画稿在《贺天健课徒画稿》序言中,贺先生的学生邱陶峰和苗重安回忆,“课徒画稿是贺先生在教授山水画过程中,当场默背着绘制的”。

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

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

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如果说中国画的线法(十八描)是人物画的核心要素,墨(色)法是花鸟画的核心要素的话,那么,山水画的皴法可谓山水画的核心要素,所以历代山水画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山水画的皴擦法是山水画独有的用笔技法和绘画语言,可以说,不懂皴法就不懂山水画。

皴法是指用不同的运笔方法或点或染、或勾或刷、或皱或擦皱擦出山石、树木的纹理皱折。

古今皴法有几十种之多,现在还在创造发展不同的皴法,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点皴、线皴、面皴和染皴。

一.长短披麻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巨然《万壑松风图》局部照片比对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照片比对二、大斧劈皴马远《踏歌图》局部照片比对三、小斧劈皴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明倪端《聘庞图》照片对比四、雨点皴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照片对比《溪山行旅图》图局二照片对比照片对比六、钉头皴照片对比七、豆瓣皴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照片对比八、折带皴元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照片对比倪瓒《幽河寒松图》照片对比九、卷云皴北宋郭熙《早春图》局部照片对比《早春图》局部二照片对比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照片对比十、解索皴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明沈周《庐山高图》局部照片对比\十一、米点皴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照片对比吴湖帆先生米点照片对比清兰孟《仿松雪山水图》局部照片对比清石涛游华阳山图照片对比十三、乱柴皴近代贺天健《兰江山水》局部照片对比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创作和自然观察中,在儒道潜意识的影响下,创造了有别西方纯客观的(人体感官感受到的光影)。

但有人文理念和自然交融的几种经典画法,下面以图分别说明。

但先强调一点,绘画是对自然景色的升华艺术,高于生活,美化自然,大家看时应从整体感觉,色彩的调子和冷暖去感受。

1.拖泥带水法.任何皴法画到洒脱时,往往会大块落墨,纵笔横扫,墨韵生动,浑厚华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当为此法.宋箫照《秋山红树图》局部照片对比近代写意山水较多此法.明李在《阔渚睛峰图》局部照片对比2.没骨法.此法花鸟中多用,山水较少见.宋人佚名《雪景山水图》照片对比吴湖帆山水扇面局部照片对比3.浅绛法典型中国意识画法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册。

文脉光华_山水青绿——巨幅新湘绣作品《天下洞庭》原画创意简析

文脉光华_山水青绿——巨幅新湘绣作品《天下洞庭》原画创意简析

画家萧振中◆李少华 肖家墨( 长沙 )文脉光华 山水青绿——巨幅新湘绣作品《天下洞庭》原画创意简析萧振中,1958年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副会长)、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副院长。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追随黄永玉先生习画多年。

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湖南省画院美术馆、扬州八怪纪念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论文及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中国美术馆》《文艺报》等国家级报刊。

创作活动及代表作被收录于《中国画艺术年鉴2005》《中国画艺术年鉴2012-2013》《湖南美术五十年》《新中国湖湘艺术成就》《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绘画卷》等。

2023年,由肖振中创作画稿的巨幅(高2.4米,长5.5米)湘绣作品《天下洞庭》正式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

巨幅新湘绣作品《天下洞庭》原画是著名画家萧振中、李家池2022年最重要的艺术创作成果。

历经180多个日夜的原画创作者的倾情描绘和湘绣工艺师的精心绣制,高2.4米、长5.5米的新湘绣作品《天下洞庭》如今已经完美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与另一巨幅水墨山水画《张家界》相得益彰,展示了湖湘文化在新时代的全新面貌和三湘儿女的蓬勃朝气,体现了湖南文艺界挑战难度、创新高度、展现气度的情怀,彰显了湖南艺术家有担当、有情怀、有才气的品格。

《天下洞庭》是新时代一件具有重要的思想艺术和观赏价值的美术精品。

《天下洞庭》气势开阔,色彩清新。

画家在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巧妙构思,把岳阳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洞庭湖壮阔的万千气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幅画面一派春和景明的祥和气象,呈现出独特的湖湘气质和艺术表现手法的中国气派。

文脉光华:湖湘文化聚洞庭楚荆之地,人杰地灵,湖湘历史,源远流长。

从唐代以来确定的“湖湘”一词,已经成为湖南人文地理的重要概念。

朱熹在《文集》《语类》中就大量使用“湖湘之学”等语。

画苑(6)海派山水画家

画苑(6)海派山水画家

画苑(6)海派山水画家
贺天健(1891年—1977年),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画家、书法家。

幼年喜欢绘画,早年通过实地写生,领悟画理,善用水墨,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尤长于青绿山水,并演变而自成一格,风格豪放跌宕,富有时代气息。

其书法作品《东风吹到好江山》曾获世界美术博览会一等奖。

出版有《贺天健画集》、《贺天健山水册》等,著《学山水画过程自述》。

贺天健是一位自学型的画家。

他自幼喜古诗和绘画,又特别爱亲近山水。

少年时期,他常游历家乡附近的惠山、舜柯山、太湖等地观察自然、描摹写生,因此练就了一副善于观察捕捉客观事物形体的敏锐眼力。

他从邻人旧藏的一些吴门画派的山水画中,开始爱上“画中山”,又在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逐渐明白独立创稿的重要性。

15岁那年,贺天健创作了他个人生涯中最早的一幅独立创稿的山水画,即取材于家乡惠山上的一处名胜——石门。

这幅画作对贺天健的意义不凡,因是令其领悟到“真山实水才是'画中山’的蓝本,对于学画,应当探寻画中山的本源”。

从此,“学画山水”和“学山水画”成为了贺天健二位一体的辩证为学法,而他“兼爱并学”的学习态度,也使其走上了一条“师造化”与“师古人”相参并进的艺术之路。

上海复兴中路,是一条上海东西向的主干道转型为适宜漫步的马路,以陕西南路为界,以东属黄浦区,以西属徐汇区。

满眼望去,清幽安逸,充满生活美好、岁月静好的气息。

在复兴中路1283号(黄浦),著名画家就是贺天健故居。

《古董》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古董》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古董阿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

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读书的,搜寻故旧。

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

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

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挺好看的。

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

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

我们是放学后去琉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

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

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

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

熟人进店,店员立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

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

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

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玉,瓷器,字画儿,印章。

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什么讲古董的杂志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

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

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砖,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

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

中国画技法讲解——山石画法

中国画技法讲解——山石画法

二、皴法
皴法的种类繁多,但按照笔法的表现不同,可以分 为三大类: 1、以线为主的皴法(线皴) 例如:披麻、解索、荷叶、折带、牛毛、云 头皴等 2、以面为主的皴法(面皴) 例如:斧劈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等 3、以点为主的皴法(点皴) 例如:雨点皴、豆瓣皴、钉头皴、米点皴等
二、皴法
线皴法——披麻皴 表现江南土质山 丘,五代的董源、巨 然首先使用,是南宋 的代表性皴法。披麻 皴又可细分为长批麻 皴、短披麻皴、散披 麻皴。画披麻皴以使 用中锋为主,线条较 柔,以接近平行的线 条组合。
二、皴法
皴法的特点——力度美
其特点是力度感强,在纸上形成有冲击力的笔痕,其 力度、速度感给人具有艺术的威慑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 的“面皴”与柔美的“披麻皴”等形成了鲜明对比。“斧 劈皴”、“乱柴皴”、“带水斧劈皴”等用线肯定、灵变, 更着重力度、速度的构成因素。如李唐运用“大斧劈皴”, 用大笔饱蘸水墨,沿着山石结构顺势挥扫,头重尾轻,不 足处稍加渲染,山石水墨淋漓,酣畅劲健,有一气呵成之 感。马远“斧劈皴”下笔更加猛利、迅速,如暴风骤雨, 更加刚劲、简洁。他们的皴法中透出一种硬朗、坚凝的力 度美。山水画的皴法不仅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 有相对稳定样式而又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一种语言形式, 而且也是画家表达“因心造境”而产生的审美意象的途径 和载体。
二、皴法
皴法的特点——审美意象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真正的美不在于自然之物象本身,而 在于人与物理世界之外建构的“意象”世界。中国艺术一贯 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在与外在、精神与物 质的沟通。通过超越有形的物质世界,使人于外在世界中感 悟到自我内心的审美追求,即从物质世界中透视出精神世界。 山水画的意象化与意象表现正是在这种观念下应运而生的。 山水画皴法的存在价值正是表达意象的前提,意象的准确传 达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样式而又符合 形式美的规律,是反映作品内涵和加强艺术表现力的一种艺 术语言,也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因此,程 式化的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艺术家实现其作品“传神”、 “写意”的途径,艺术家所运用的皴法,意不在本身,而是 作为表达画家审美意象的一个载体(物化)。

书画名家:梅清【清代】

书画名家:梅清【清代】

书画名家:梅清【清代】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

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

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

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梅清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

现代画家贺天健在《黄山派和黄山》中评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弘仁)得黄山之质。

”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自谓“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

”他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

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

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

他长期深入黄山。

多写生黄山真景。

虽经常自称学元代,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

他风格清俊高逸,表现山峦的云烟变幻,松多奇苍。

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感觉。

他的《宣城二十四景图册》,堪称平生呕心之作。

人称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

他间亦画梅,其梅画烟云历落,枝干奇古。

72岁时所作的《高山流水图》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苍劲的运笔、酣畅的墨色、及皴法、用点均更多石涛意韵。

梅清笔下松弛中见功力,零乱中求整秩,经纬明快,恬适流畅。

他善诗和书法,并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画有《黄山纪游》册。

传世作品有《山村清景图》、《黄山图》、《黄山十九景图》、《黄山炼丹台图》等。

西海门看落照立轴设色纸本1694年作(101.2万元,2012年6月北京九歌)款识:西海门看落照。

瞿山梅清时年七十有一。

印鉴:梅清石涛弟子、渊公明末清初,随着黄山旅游的开发和出外经商的徽州商人对家乡风物的眷恋,“黄山图”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出现了中国画史上第一个以山命名的画派--“黄山画派”,梅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梅清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

中国美术馆典藏100幅作品

中国美术馆典藏100幅作品

中国美术馆典藏100幅作品2021-07-06 21:22:48 来源: 书画艺术收藏 中国美术馆以表现社会发展、反映时代变⾰和艺术创新的藏品构建了古代、近现代、当代美术、民间美术、西⽅美术为⼀体的收藏系统。

中国美术馆⼗多万件藏品之中,不乏经典。

它们凝聚了艺术家艰⾟的探索,是当时当代的创新创造,也是美术史发展历程的坐标。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在思想、艺术、制作诸⽅⾯臻精深、精妙、精湛之境。

在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检验中,愈发显⽰其价值并成为传统⽽为后世之标范。

归船作者:安正中创作年代:1985规格:85×73cm 烟⾬漓江作者:⽩雪⽯创作年代:1983规格:95×176cm 东⽅红——杨家岭1945作者:毕建勋创作年代:2009规格:215×635cm 芦雁图 作者:边景昭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43×72.5cm 蟹菊酒⾹图作者:边寿民创作年代:1740规格:89×170.5cm 拟⽶元晖云⼭烟树图作者:查⼠标创作年代:不详规格:23.2×236.5cm 秋⽔⽆声作者:常进创作年代:1984规格:182×260cm ⼋树(花椒树)作者:常沙娜创作年代:1975规格:30×21.5cm 梦回故⾥之九作者:晁海创作年代:1995规格:146×185cm 江上泛⾈作者:陈半丁创作年代:不详规格:71×31.5cm 紫藤鸡作者:陈半丁/王云创作年代:1921规格:113×30.5cm 夏⼭过⾬图作者:陈淳创作年代:不详规格:63.5×33cm 百步梯作者:陈⼤⽻创作年代:1956规格:57×48cm 听琴图作者:陈洪绶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00.5×52.7cm 荷花作者:陈家泠创作年代:1999规格:138×68.5cm 阵风作者:陈龙、周若兰创作年代:1984年规格:58x128cm 梦底家⼭作者:陈平创作年代:1998规格:203×123cm 云龙图作者:陈容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12.5×48.5cm 红树青⼭作者:陈少梅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16.3×57.5cm ⽵菊图作者:陈师曾创作年代:1923规格:132.1×47.7cm ⿍湖飞瀑作者:陈树⼈创作年代:1936规格:175.6×94.5cm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作者:陈⽟铭创作年代:2009规格:305×597cm 鸣喜图作者:陈之佛创作年代:1959规格:167×93.6cm 评好社员作者:陈忠志创作年代:1964规格:128.3×158.5cm 春花⽆数作者:陈⼦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77.5×169.5㎝ ⽩描⽔仙作者:陈⼦奋创作年代:不详规格:58.5×38.2cm ⽯⿎⼭北岭作者:陈⼦庄创作年代:1974规格:25×37.5cm 法⽩阳⼭⼈笔意图作者:程嘉燧创作年代:1643规格:58×43.2cm 丽⼈⾏作者:程⼗髮创作年代:1978规格:137×68.5cm 荷花燕⼦作者:程璋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31.7×38.6cm 叠翠作者:仇德树创作年代:2004规格:360×180cm 采芝图作者:仇英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19×66.2cm 紫阳之⼆作者:崔振宽创作年代:2000规格:192×140cm 鱼鹰⽵⼦作者:崔⼦范创作年代:1982规格:96×178cm 松⽵图作者:戴熙创作年代:1856规格:86×40.5cm 洗象图作者:丁云鹏创作年代:1588规格:132×34.2cm 秋江渔艇图作者:董其昌创作年代:1613规格:131×60cm ⾬后黄⼭作者:董寿平创作年代:1956规格:188×67.5cm 家园·益阳作者:杜⼤恺创作年代:2011规格:243×119cm 祭⽉图作者:杜堇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25.5×60cm 犁——⽂化变化的时代作者:段秀苍创作年代:1994规格:198×180cm ⼭径骑驴图作者:樊圻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69×48.5cm ⽀前作者:范扬创作年代:1984规格:120×173cm 黄河龙门⼝作者:⽅济众创作年代:1960规格:85.4×55.7cm 初⽣的⼩⽜作者:⽅⼈定创作年代:1956规格:154.9×95.5cm 洋务运动·留美幼童作者:⽅瑞创作年代:2009规格:217×376cm 秋⼭牧⽜图作者:⽅⼠庶创作年代:1745规格:100.5×29cm 千峰隐寺图作者:⽅以智创作年代:不详规格:215.5×84cm 昆仑⽉⾊作者:⽅增先创作年代:2007年规格:136x68cm 红烛题诗图作者:费丹旭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24×31.5cm ⼤宁河上⼭如剑作者:冯建吴创作年代:1980规格:161.5×95cm 屈赋辞意图作者:冯远创作年代:1994规格:195×181.5cm 武昌起义作者:冯远;杜滋龄;房俊焘;鲍凤林创作年代:2009规格:306×451cm 待细把江⼭图画作者:傅抱⽯创作年代:1961规格:100×111.5cm 庐陵诗意图作者:改琦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47.5×40cm 鸡冠花图作者:⾼凤翰创作年代:1748规格:96.5×29.5cm 牡丹图作者:⾼凤翰创作年代:1728规格:139×87cm 红柿⼩鸟作者:⾼剑⽗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39×45.5cm 云⼭图作者:⾼克恭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01.5×59cm 鸡冠菊花图作者:⾼其佩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18×69cm ⼭壑桥亭图作者:龚贤创作年代:不详规格:92.5×47.5cm 曲江道中作者:顾坤伯创作年代:1956规格:45×74cm 花柳图作者:顾眉创作年代:1632规格:111×47.5cm 春临东海作者:顾⽣岳创作年代:1964规格:75×202cm 深⼭幽居图作者:关九思创作年代:1622规格:151×53cm ⽩蛇传作者:关良创作年代:1956规格:67.5×70cm 新开发的公路作者:关⼭⽉创作年代:1954规格:117×94cm ⼭情作者:郭明堂创作年代:1989规格:135×173cm 千⾔万语作者:郭全忠创作年代:1973规格:244×122.5cm 晨光作者:郭味蕖创作年代:1962规格:133×94.5cm 与海共舞作者:郭怡孮创作年代:1996规格:150×191cm 秋收作者:海⽇汗创作年代:1993规格:90×97cm 惊雷·鲁迅先⽣⼩像作者:韩国榛创作年代:1997规格:177.5×192cm ⾛西⼝作者:韩敬伟创作年代:1992规格:68×68cm ⾼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作者:韩书⼒创作年代:2009规格:396×264cm 南昌起义作者:韩硕创作年代:2009规格:294×640cm 春在⽥间作者:何海霞创作年代:1959规格:81×46cm 善卷下洞作者:贺天健创作年代:1934规格:68.1×33.9cm 云漫⼭⾊作者:⿊伯龙创作年代:1981规格:41×72cm ⽔墨⼭⽔作者:弘仁创作年代:不详规格:76×28.55cm 永远作者:胡明哲创作年代:2008规格:140×200cm 寒林归樵作者:胡佩衡创作年代:1953规格:102×54cm 陈独秀与《新青年》作者:胡伟创作年代:2009规格:246×617cm 柳下调丝图作者:华喦创作年代:1751规格:122×47.2cm 回声作者:华其敏创作年代:1996规格:179×96cm ⼤地彩弦作者:黄安仁创作年代:1983规格:97.5×98 5cm 紫阳⼭麓作者:黄宾虹创作年代:1954年规格:75.1×31cm 松⽯图作者:黄道周创作年代:1642规格:112.5×48.5cm ⼭⽔作者:黄公望创作年代:不详规格:45×28.3cm 云⼭浩荡作者:黄君壁创作年代:1962规格:30×101cm 井冈⼭图作者:黄秋园创作年代:1977规格:141.5×91cm ⼋⽉梅花图作者:黄慎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43.5×74cm 三峡⾏云流⽔图作者:黄孝逵创作年代:1996规格:175×38cm 我的祖国·我的⼈民作者:黄永⽟创作年代:2003规格:180×90cm 新兵作者:黄援朝创作年代:1998规格:179×129cm 打马球作者:黄胄创作年代:1953规格:137×162cm 岁寒坚贞图作者:黄宗羲创作年代:1684规格:136.5×65cm 雄聚草原作者:贾浩义创作年代:1986年规格:178x573cm 太⾏丰碑作者:贾⼜福创作年代:1984规格:200×171cm 棕树⼩鸟作者:江寒汀创作年代:不详规格:69.5×46cm 中外绘画艺术 安莫希艺术。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辑录1 太平天国曾设立绘制壁画、刺绣的锦绣衙、镌刻木石的镌刻衙以及管理工匠集体生产的诸匠营和百工衙等专门机构。

2 已知太平天国著名画迹有位于南京堂子街表现太平军江防实力的防江望楼图。

3 目前所知太平天国壁画绘制者中富有代表性的两位是虞蟾和陈崇光。

4 属于“海派”形成期的名家“三熊”、“二任”是指张熊、朱熊、任熊、任薰。

5任伯年的人物肖像画代表作《寒酸尉》的主人公是吴昌硕。

6 被视为“海派”巨擎的画家是任伯年和吴昌硕。

7 康有为倡言变法中国画的著名论断出自其著作《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

8 没骨花鸟画中撞水、撞粉法的自觉及成熟最早体现在居廉和居巢的作品中。

9 岭南三杰是指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10 创办《真相画报》、春睡画院的著名画家是高剑父。

11 岭南三杰留日学习所受影响主要源于以竹内栖凤为代表的关西京都系画家。

12 发起组织“寒之友社”的岭南巾帼英豪是何香凝。

13 属于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画家有黄少强、方人定、杨善深、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

14 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会长金城去世后分裂为由金开藩主持的湖社和周肇祥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两会分别出版的刊物是《湖社月刊》和《艺林月刊》。

15 由金城等人发起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基本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16 1914年,在金城的具体倡议和落实下,成立了展示、研究古代名人书画的古物陈列所。

17 以工笔写实的手法描绘翎毛走兽而驰名天津画坛的著名画家是刘奎龄。

18 促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陈师曾,在其著名文章《文人画的价值》中归结构成文人画的四要素为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19 齐白石在五出五归后创作的山水画代表作是《借山图卷》和《石门二十四景》。

20 “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这是齐白石对自己晚年变法的记叙。

21 建国以来,由国家政府直接授予“人民艺术家”和“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的著名画家是齐白石、黄宾虹。

贺天健:中国画意境

贺天健:中国画意境

贺天健:中国画意境贺天健:中国画意境整理编辑丨宫超相关文案及作品丨网络开篇作品丨贺天健《红日新安江》贺天健丨桐庐江上早虹图95cm × 82.5cm设色纸本镜心钤印丨让乡里人、健叟六十以后作、天健(一)桐庐江上早虹图。

一九五五年秋见其景象。

迟四月余成此图。

贺天健,时年六十有六。

(二)一九五五年秋间,从桐庐买舟游严濑。

天气乍晴,正黎明时也。

空中彩虹南起江间,北入群山中,为生平所未见之景。

时有欧画者声言此景惟油画可以表现之,国画万不能得其真而传之。

余疑其说,归而试之为此。

贺天健识。

(三)唐弢先生方家政之。

一九五六年,岁次丙申冬月。

贺天健。

从时代的正面来看,意境与时代精神有关。

解放后的中国画,它仍然保留着传统的面目,而它的内在因素,已经在日日不停地由“效实”的机能向前发展着了。

我觉得意境的形成与思想感情实在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意境内包含有实境、情境这样两个因素。

实境这个名辞,是指实在境地而言的;情境这个名辞,是指有人的感情的境地而言的。

意境当然不能离开这两个因素而构成。

党领导我们向群众学习,到现场和实地去体验,这就是对我们思想感情的培养。

质言之,就是创造能与时代相吻合的艺术意境的根源。

如果舍此而不干,那就要画出脱离群众的自我陶醉的意境了。

这种意境就不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了。

贺天健丨毛主席诗意106cm × 56cm设色纸本立轴钤印丨贺天健玺、天健手制(二次)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主席登庐山诗,贺天健谨录。

公历一千九百六十四年二月,贺天健制图于上海。

从古以来在山水画理论里,把意境说得最精辟的,要推五代时候邺都青莲寺僧大愚向荆浩索画的诗了。

他的诗是:六幅故牢建,知君笔意踪不求干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磐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借墨烟浓这诗首句意思,不甚明白,以下可以说完全是写那幅画的意境及一些墨韵的陈设。

真实陆小曼:才情足以传后世

真实陆小曼:才情足以传后世

真实陆小曼:才情足以传后世作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6年第29期提及陆小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与徐志摩之间的婚恋故事。

关于陆小曼的言论,似满城风絮,飘飘乎何其纷乱。

然而,细观陆小曼的生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误解。

她亦是系出名门的大家闺秀,多才多艺。

陆小曼自幼受父母熏陶,诗文书画无不精通,又酷爱戏曲舞蹈,擅长英法外文,17岁开始应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邀请,帮助外交部接待外宾,担任口译,自此而闻名北平社交界,成为北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可以从《陆小曼诗·文·画》中的文字和画作中,看到一个宜笑宜嗔、痴情细腻的陆小曼。

陆小曼的很多文字作品散见于民国时代的杂志上,给考据收集带来了不少难度,所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是她的日记和书信等。

《小曼日记》记录陆小曼自1925 年3 月至7月间的心情和生活。

其中内容都直抒胸臆,鲜活生动,仿佛一个少女在倾诉内心的秘密。

“我近日常梦见你,摩,梦见你给我许多梅花,又香,又红,又甜,醒来后一切都没有了,可是那时我还闭着眼不敢动(怕吓走了甜蜜的梦境)……”,也有直白的撒娇:“我听人言,夫妻太好不会白头的,你信么?不然你就有时候假装不爱我,好不好?”陆小曼的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山水、人物、花鸟均有之。

虽然不是直观的写照,但其画风和一些题词的信息,也能看出其性格和当时的心态。

她早期的画作秀润可爱,有着少女的灵动;中后期作品渐显苍茫大气,可见其渐渐走出自我后的开阔心胸;而她也会在冰心发表了讽刺林徽因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后送上一幅《红粉骷髅》,着实耐人寻味。

她的画作清丽中见真功夫。

从这些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独立的陆小曼,她不仅仅是徐志摩的妻子,她不必是谁的依附,她因其才情亦可于文艺史中立足,为世人铭记。

陆小曼在北京教会学校圣心学堂读书期间追求者如云,并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为翻译,在当时北京交际界很有影响。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由此可见陆小曼的魅力深入人心、影响至广,但却选择了志趣不符、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西点军校毕业生王赓结婚,三年后离婚,次年与徐志摩结婚。

近代山水画大家海上画坛代表人物贺天健作品附作品收录画集

近代山水画大家海上画坛代表人物贺天健作品附作品收录画集

近代山水画大家海上画坛代表人物贺天健作品附作品收录画集贺天健(1891~1977.4.2),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江苏无锡人;曾任中国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丹麦康纳画会会员;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别署健父、阿难等;幼年喜欢绘画,在业师指导下,养成对客观景物凝神谤视的习惯;早年通过实地写生,领悟画理,视野日见开阔,画技日益提高,善用水墨,层层尽染,沉厚匈满,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尤长于青绿山水,并演变而自成一格,风格豪放跌宕,富有时代气息;其书法成就很大,笔势劲力方峻。

在近代山水大家中,能以画者态度画画的除了张大千,大约就是贺天健了。

所谓的“画者”指的是对于画理孜孜不倦的求索或者曰:用脑画画也。

而同样身为“画者”,张大千凭藉的是纵横的才气,而贺氏则是自发的对于画理的思辩。

贺天健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尤以山水著称。

他的山水崇尚五代两宋山水画的法度与精神,主张山水画研历代名迹。

他善於运用各种笔法、墨法、皴法及金碧青绿等用色的手法,或工或写,或水墨淡彩,或青绿重彩,变化丰富。

贺天健十分重视师法自然,遍历名山大川。

贺天健精研山水画,功力深厚,法度谨严,出入传统诸法而自创新境。

其画以“师法五代两宋山水画法度与精神,为今日创作的路径”,所谓“宋人格律,元人笔意”。

他的山水画变化多端,丘壑深具,各家皴法,无不头头是道,更以草书法运宋元之技,颇为放纵。

更精于设色,认为自然瞬息万机,本无固定色,宜用复色作多层次表现。

傅抱石曾说:“贺老的笔墨沈雄劲茂,而又秀逸多姿,贺氏的山水画不论寻丈大幅,或是尺幅小品,青绿重彩,或是水墨淡彩,给人感受生活气息浓厚,气势雄壮,境界开阔,有强烈时代和艺术感染力。

” 有人评价贺天健的画是豪迈、英爽、秀劲、逸宕、精奇、伟丽,在近代书画史上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艺专
随 着阅历 的 日渐开 阔
水 固 然 有 陈 陈相 因

迫切性
最终投 注 到
他 不 断调 整
着 自己 学 习 的 方 向 与
渐趋僵化 之 弊
但如 只

味地 强
少年 时代 即 心 往 神 会 的 宋代 大 师
7 月 号
书 画 艺 术 /9
的业 迹 中
19 3 1




贺天 健 与 叶恭绰

得 到 了其 时海上 画 坛 的

有 着职
家对 市 场 的 敏 感和 对

南京

上 海三 地

盟 主 吴 昌硕 的 鼓 励

但是


当这
传 统 的 深 情与 眷 恋

有着



23
岁时在上 海 出润 格

开始
他还
派 恣情纵 意 的


野逸
画格 以
新 派 知 识 分 子 对社 会 变 革的 感受
力与参与感

供 滋 生的温床
天健

为 了 贺 天 健 毕 生 艺 术探 求 最初 的

峰 打 草稿

以 这


的 创 作 观 至 为服 膺
有着
业 画

个新 旧 交 替 时代 的

路放 笔直下 的大写意
艺 术 家所 特 有 的 复 杂 气质
他 既
青年 时 的 贺 天 健



往 来于无
他 于 19 13

画 风 而

究 笔 墨 而 忽略 造 型 倾 向 的 反 思
上 溯五 代

山水画坛 兴起 了


宋元 画 风

重 归 写 实 造 境 之 路 的 画 学思 潮


它 突破 了 南 北 分 宗数 百 年 来 的 森 严 壁 垒
改 变 了 画 家对 中 国 画
极 大程 度地
学的 狭 隘 理 解


为 山 水 画 的 多样
宋的 机 杼 上 变化 出 来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 谓 宋人 的
实 山 川 的 探 索与 表 现 之 中

并以
此 融入

对现
成就 了法 度谨 严 而

洋溢


着对 生 活 真切 感 受 的 山 水 新 境 界 贺天 健 于
祖 母 抚 养成 人
189 1

年 出生在 江 苏无 锡

父 母 早逝

虽 然 家境
贫寒

也 欠 缺 家 学传 承
他 于八 九

贺 天 健 传 统 绘 画 的 起 步却 不 晚
化 选 择 和 时代 性 变 异 奠 定 了 基 础
画 坛

30
年代 崛 起 于 海上

并 于 建 国后 历 任 上 海 美协 副 主 席

上 海
中国 画
院 副 院 长 的 贺天 健

无 疑是这

思 潮 的 重要 力 行 者之


在这

过程 中

他 以 坚韧 不拔 的毅 力

执 着于对
高古 丰厚 的 艺 术 传 统 的 整 理 与 融 会

了职 业 画 家的 生 涯
此后


四 王

因袭摹古 的 否 定 而
这使 他 必 然对 日渐

曾担 任 上 海 中 华 书 局 编 辑 部 编 辑


在 海上 画
的另

有渐然成风 之 势时

高涨 的


美 术 革命
呼 声和 对 中
民国第

图 书 局 筹备 处 编 辑
他 却也 敏 感到 由此 而 可 能
黄宾虹


陆丹林

刊 亥 f1

钱 瘦 铁 等 共 同 发 起 成 立 了 上 海 中 国 画 会 并担 任 《 国
画 月刊
主 和 画 》 《 学月刊 》 编

就 在此 时 他 以 五 代


百篁
应 璃 笪
两 宋丘 壑 内营的 山 水 传 统 为 当代 国 画 起 衰振 弊 的 画
降 磬
学理 想
该提倡

将 画 本 中 的 山 水 与 现 实 中的 自然 相 对 应
为 了探 究 画

中山 的 来历

他 开 始 了对 画 史的 追 溯

由 清初
四 王
” 、
8/书 画 艺 求
7 月 号
吴 门画派而 上 溯五 代

宋元


座标

其 艺 术观 念也 伴 随 着对 画
化 野逸 山 水的生动之 趣

却也 可 简逸
历 代 画 史 画 论 的 字 里 行 间 悉心 揣
史及 画 坛 现 状 的 思 考 而 逐 渐 具 备
了 明显 的批 评 意识

能把

追 求博 大 深 厚 为 目 的 的 全
画 传 统 引向小 品 化

摩古代 大 师的 画 迹
悟到


并 多处 寻 找

景山水


与 诗 画 相 仿 佛 的 山 水 实境
霾蹙勃

m 水t J
一 量 t
证曩


¨

趣椭h

r 拄.
蕃 、

- =玉
1 托 齄蚺 矗 持
: :
n 孽 靠嚏



旺^


术^
在 ,I 山^ 埔“ 墨 薏 誓 , 礓 耵 繁 叶 m 善 一. 痒 佣 一



哺中 南 时 0 剐 鼻

口 张毅清
20 世 纪 上
半叶

伴 随 着对 有 清


代文人 山水画唯
逐 渐
初 到上 海时


贺 天 健 曾致 力
扬 州八 怪

化 的方 向
甚 而 导致 技 法 的 荒 率
成 长 于此 时的贺
宋元 人 的 画 所




是从

于 探 索石 涛 梅 清 和 的笔情墨趣


与懈 怠

为伪 文 人 画 与伪 逸 品 提

真 山 真 水 里 去 学来的
支点
体悟

他 对石

搜尽 奇
邑 画 师 孙 云 泉 学 习 肖像
文征 明的 山 水册 页


岁时 即 随 同


十 岁 左 右 有 机 会 临 摹到 沈 周
由此 而 激 发 了对 山 水 画 的 浓 厚 兴




清初

四 王

和 乾 隆 时 期 无 锡 籍 的 内廷 供 奉


擅 长 白 描 写 照 而 兼善 山 水 的 华 冠 等

带来
系的

国 画 远 离现 实 的 质 疑 有 所 思 考 与


部 图画 教 员
美专


并先后 执 教 于 无 锡

种弊端



并 由此 洞 察到 重 整 理 法
从 而 把 目光

南京 美 专

上 海 美 专和 昌

在他 看 来
正 统 文人 山


四 王

归 山 水 画 史 中现 实 主 义 传 统 的
日渐明晰

他说


在这 时我就


里 打

算应
紊 囊 磐 事
丝 何
学习五 代 两 宋 山 水 画 的精神与 法 度
因为五
代 两 宋 几 个 山 水 画 的 大 家是
就的
… …
写 真 山 真 水 而 有 了成
, ,
再 说 元 代 的 画 家和 明 代 的 画 家 凡 有 成 就
茼 }
×翟
-
都从

五 代两


派 的正 统 山 水画

又 以
严 谨 的 结 构 和 高度 凝 炼 的 笔 墨 程 式

给 了他
最初 的 笔 墨 锤 炼
但 由于缺 乏 业 师指 导


贺天 健 的 山
便 是无 法
水 画 自习 进 行 得 十 分 艰 苦
他 对 画 理 自发 的 思 考

这也从 另

个方 面 激起 了

那 时 他 最 感 困扰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