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研究之二——浅析青绿山水融入唐卡艺术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拓展了唐卡艺术的题材内容 唐卡艺术一开始产生,就是作为佛教的重要法 器, 通过它藏传佛教僧人和信徒日常可以独立观 修、膜拜,是修行者观想佛像伟人的功德伟力,以形 象为途径,静观默想,进行心灵上的勾通,起到佛我 一体、净化灵魂的效果,以佛为本,从而在思想、心 灵、追求上达到完美的人生之路。 作为普通信徒民 众, 唐卡艺术的观修膜拜功能还是以形象性为先 导,进而默想,达到“像教”的目的。 唐卡的这种修行 膜 拜 功 能 决 定 了 15 世 纪 以 前 的 唐 卡 绘 画 表 现 内 容,主要表现以宗教人物和宗教场景为主,唐卡画 幅中主尊佛造像在画面中央,形体面积巨大以强调 主尊造像视觉张力,主尊周围以体形很小的千佛围 绕。 佛像的造像严格遵循《造像量度经》的要求,成 功地表现出宗教艺术特有的严肃性、崇高性和神圣 感,这种题材内容的画风经历几百年。 15 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民间交流 的频繁, 文化艺术也得到相互广泛的借鉴融合,相 互促进。早期唐卡艺术纯粹的宗教功能已不能满足
二、提升了唐卡画画面的形式感 在青绿山水因素尚未引入唐卡艺术中时,唐卡 绘画处于模仿外来绘画的阶段,兼容并蓄,并吸收 了印度、尼泊尔等地的绘画特点。 吐蕃时期的唐卡 艺术由于时代的久远,遗留下来的唐卡作品极其稀 少,难得一见。 根据吐蕃时期绘画的有关资料分析, 认为此时唐卡艺术的特点为造型构图简练,颜色多 用青、黄、赤、白 4 种,人物造像仅以梵绳、八宝为庄 严,几乎全裸,主尊画得特大,在画面占有绝对空 间,线条多为直线。 佛教进入后宏期时,唐卡绘制尽 管有线条的勾勒,但没有特别突出线条,而是以色 彩来区分形体之间的层次轮廓, 绘制手法朴素、单 一、呆板。 绘制所用的颜色种类较少,画面基调多以 红、黄暖色为主,蓝、绿色配合点缀,金色应用其中, 色彩变化少,开始使用对比关系,具有灰色系的混 合色。 其画面的形式相对简单, 结构整齐划一、单 调。 直到 15 世纪时, 由于内地青绿山水画自身的 优点和特色,青绿山水画一传入藏地,藏族画师们 就对其借鉴吸收, 对唐卡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唐卡画面形式多样而协调、绚烂而和谐、厚重而
唐卡艺术产生于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和周边各种文化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茁 壮成长。 唐卡艺术本身具有深厚的本民族根基,立 足于佛教文化,直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滋润,更是 得到中原文化长远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间 接浸染。 尤其是到了元朝时,聪明的藏族唐卡画师 借鉴和应用中国画青绿山水的技法和表现形式,融 入唐卡画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特色,对唐卡艺术 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பைடு நூலகம்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5 May 2012
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研究(之二)
— ——浅析青绿山水融入唐卡艺术中的意义
当下的社会需求, 世俗大众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 粮,唐卡艺术从庙堂逐渐融入到藏族人民的世俗生 活中,开始走出专为宗教服务的圈子,表现的题材 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拓展。 除了传统的绘画题材 外,还有以藏族英雄史诗创作的《格萨尔王》、藏族 人物传说式的《藏王松赞干布》、《唐东杰布》,以及 表现藏族人民现代生活与民情风俗的唐卡。
三、升华了画面意境 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典型的艺术 形像来构成意境的。 造型艺术具有瞬间性和静态感 的局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画家们会通过富有启 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多样的表现手法显示时 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 在绘画中,意境对情景提 升的关键在于空间境象,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 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对境象的纵向空 间高度的精神体验,才有空、虚、远、深的意境。 绘画 的意境主要通过创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来展现,使 得意境更为深远。 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 虚 实 处 理 ﹑意 象 造 型 等 ﹐就 是 为 了 最 大 限 度 地 展 现 时空境象而采取的表现手法。 唐卡之初,画面的人物造像纯粹是一个偶像的 世界,在二维的平面上体现的是佛的家族中各种形 象。 当青绿山水画因素融入唐卡中后,画面多采用 移步换景的手法,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把二维的 画面建设成为一个三维或多维空间。 可以将不同时 代、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内容具有 连续性情节性,远处的山峦云朵,近处的花草祥兽, 中景的亭榭楼台,把佛像置于自然美景之中,是一 个美丽的人间景象,使原本庄严的佛像带有一层恬 静幽远而又和悦近人的意味,能令人和佛陀发生灵 魂上的接触与交流,在灵魂上得到慰藉。 如《释迦牟 尼本生图》,此唐卡以释迦牟尼的像为画面中心,周 围巧妙穿插安排了释迦牟尼本生中的主要活动场 景,各个情节活动之间用彩云、绿树、建筑相隔。 由 此可见,青绿山水画形式的融入,使唐卡艺术达到 “情与景汇,意与象通”,升华了画面的意境。 四、丰富了唐卡画描绘技法 青绿山水画传入藏地,使许多藏族画师借鉴中 原绘画技法,应用于唐卡中,画面收到了很好的效 果。 如典型的画师噶孜画派的南喀扎西,主张面对 自然,师法造化,用明代中原工笔画的晕染技法来 绘制唐卡,用淡彩渲染,过渡自然,很少用平涂手
蒋高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系,甘肃 合作 747000)
摘 要:中原青绿山水画传入藏区,被唐卡画师主动接受,进行借鉴、吸收、改造,融入唐卡画中,不仅 拓展了唐卡的题材内容,美化了画面,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升华了画面意境,还丰富了唐卡画绘画技法, 也赋予了唐卡艺术更为深厚的哲理内涵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唐卡;青绿山水;藏族;画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06-02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编号:1112- 11)。 - 206-
强烈。 青绿山水在唐卡中出现是对传统唐卡旧程式 的巨大的冲击,打破了画面构成中对称的几何形分 割,画面中的各个形象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错落有致 的安排。 即使有些作品中主尊仍旧处于画面中心地 位,但所占面积大大缩小,把人物形象依据情节需 要安排在优美秀丽的山水风景中。 画中的色彩关系 以青绿色调为主, 颠覆唐卡绘画中传统的红黄色 系。 并且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在中原青绿山水的 基础上,通过唐卡画师加工,用唐卡画的技法,改造 成为适合与唐卡需要的形式。 青绿山水唐卡绘画注 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起到美化画面的装饰作用,还 提升了画面的形式感。
二、提升了唐卡画画面的形式感 在青绿山水因素尚未引入唐卡艺术中时,唐卡 绘画处于模仿外来绘画的阶段,兼容并蓄,并吸收 了印度、尼泊尔等地的绘画特点。 吐蕃时期的唐卡 艺术由于时代的久远,遗留下来的唐卡作品极其稀 少,难得一见。 根据吐蕃时期绘画的有关资料分析, 认为此时唐卡艺术的特点为造型构图简练,颜色多 用青、黄、赤、白 4 种,人物造像仅以梵绳、八宝为庄 严,几乎全裸,主尊画得特大,在画面占有绝对空 间,线条多为直线。 佛教进入后宏期时,唐卡绘制尽 管有线条的勾勒,但没有特别突出线条,而是以色 彩来区分形体之间的层次轮廓, 绘制手法朴素、单 一、呆板。 绘制所用的颜色种类较少,画面基调多以 红、黄暖色为主,蓝、绿色配合点缀,金色应用其中, 色彩变化少,开始使用对比关系,具有灰色系的混 合色。 其画面的形式相对简单, 结构整齐划一、单 调。 直到 15 世纪时, 由于内地青绿山水画自身的 优点和特色,青绿山水画一传入藏地,藏族画师们 就对其借鉴吸收, 对唐卡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唐卡画面形式多样而协调、绚烂而和谐、厚重而
唐卡艺术产生于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和周边各种文化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茁 壮成长。 唐卡艺术本身具有深厚的本民族根基,立 足于佛教文化,直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滋润,更是 得到中原文化长远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间 接浸染。 尤其是到了元朝时,聪明的藏族唐卡画师 借鉴和应用中国画青绿山水的技法和表现形式,融 入唐卡画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特色,对唐卡艺术 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பைடு நூலகம்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5 May 2012
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研究(之二)
— ——浅析青绿山水融入唐卡艺术中的意义
当下的社会需求, 世俗大众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 粮,唐卡艺术从庙堂逐渐融入到藏族人民的世俗生 活中,开始走出专为宗教服务的圈子,表现的题材 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拓展。 除了传统的绘画题材 外,还有以藏族英雄史诗创作的《格萨尔王》、藏族 人物传说式的《藏王松赞干布》、《唐东杰布》,以及 表现藏族人民现代生活与民情风俗的唐卡。
三、升华了画面意境 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典型的艺术 形像来构成意境的。 造型艺术具有瞬间性和静态感 的局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画家们会通过富有启 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多样的表现手法显示时 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 在绘画中,意境对情景提 升的关键在于空间境象,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 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对境象的纵向空 间高度的精神体验,才有空、虚、远、深的意境。 绘画 的意境主要通过创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来展现,使 得意境更为深远。 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 虚 实 处 理 ﹑意 象 造 型 等 ﹐就 是 为 了 最 大 限 度 地 展 现 时空境象而采取的表现手法。 唐卡之初,画面的人物造像纯粹是一个偶像的 世界,在二维的平面上体现的是佛的家族中各种形 象。 当青绿山水画因素融入唐卡中后,画面多采用 移步换景的手法,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把二维的 画面建设成为一个三维或多维空间。 可以将不同时 代、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内容具有 连续性情节性,远处的山峦云朵,近处的花草祥兽, 中景的亭榭楼台,把佛像置于自然美景之中,是一 个美丽的人间景象,使原本庄严的佛像带有一层恬 静幽远而又和悦近人的意味,能令人和佛陀发生灵 魂上的接触与交流,在灵魂上得到慰藉。 如《释迦牟 尼本生图》,此唐卡以释迦牟尼的像为画面中心,周 围巧妙穿插安排了释迦牟尼本生中的主要活动场 景,各个情节活动之间用彩云、绿树、建筑相隔。 由 此可见,青绿山水画形式的融入,使唐卡艺术达到 “情与景汇,意与象通”,升华了画面的意境。 四、丰富了唐卡画描绘技法 青绿山水画传入藏地,使许多藏族画师借鉴中 原绘画技法,应用于唐卡中,画面收到了很好的效 果。 如典型的画师噶孜画派的南喀扎西,主张面对 自然,师法造化,用明代中原工笔画的晕染技法来 绘制唐卡,用淡彩渲染,过渡自然,很少用平涂手
蒋高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系,甘肃 合作 747000)
摘 要:中原青绿山水画传入藏区,被唐卡画师主动接受,进行借鉴、吸收、改造,融入唐卡画中,不仅 拓展了唐卡的题材内容,美化了画面,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升华了画面意境,还丰富了唐卡画绘画技法, 也赋予了唐卡艺术更为深厚的哲理内涵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唐卡;青绿山水;藏族;画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06-02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编号:1112- 11)。 - 206-
强烈。 青绿山水在唐卡中出现是对传统唐卡旧程式 的巨大的冲击,打破了画面构成中对称的几何形分 割,画面中的各个形象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错落有致 的安排。 即使有些作品中主尊仍旧处于画面中心地 位,但所占面积大大缩小,把人物形象依据情节需 要安排在优美秀丽的山水风景中。 画中的色彩关系 以青绿色调为主, 颠覆唐卡绘画中传统的红黄色 系。 并且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在中原青绿山水的 基础上,通过唐卡画师加工,用唐卡画的技法,改造 成为适合与唐卡需要的形式。 青绿山水唐卡绘画注 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起到美化画面的装饰作用,还 提升了画面的形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