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2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1)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其作用不可忽视。
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三级管理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级管理体系包括治理机构、临床管理和服务管理,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治理机构。
治理机构是医疗机构内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规划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任务、协调相关部门合作、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等。
治理机构由医院领导班子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通常包括院长、副院长、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等。
治理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对于医疗机构的稳定发展和医疗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其次是临床管理。
临床管理是医疗机构核心业务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医疗服务达到高效、安全、满意的水平。
临床管理主要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医疗事故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内容。
临床管理需要各个部门合作,密切配合,保证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同时,临床管理也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加强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是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高效服务的管理工作。
服务管理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医疗服务质量评估等内容。
服务管理的目的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服务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工作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综上所述,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三级管理体系包括治理机构、临床管理和服务管理三个方面,通过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一、引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通过规范和优化各项管理活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本文旨在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以确保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三、术语和定义1. 医疗质量:指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患者需求、安全有效、满足专业标准和规范要求的程度。
2. 医疗质量管理:指医疗机构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各项管理活动,以提高医疗质量水平的过程。
3.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指医疗机构建立的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分工、工作流程、资源配置等要素的管理体系,以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目标。
四、医疗质量管理要求1. 组织结构和责任1.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1.2 医疗机构应明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流程。
1.3 医疗机构应明确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资质要求,并进行培训和考核。
2.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2.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目标和指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2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质量管理手册、工作指南、流程图等,以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活动。
2.3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报告医疗质量相关数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 患者安全管理3.1 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药品的合理使用、手术安全管理等。
3.2 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处理患者安全事件,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3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通过制定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4. 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4.1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医疗技术的评估和监测等。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
九原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医疗质量量管三级管理体系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质控办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 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质量管理网络,实施院科两级质量管理。
2.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研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控的工作方法。
3. 加强医院服务质量日常监控、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和评价判定指标完成情况、提出改革措施。
4.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治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各科室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5.组织做好医疗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统计工作。
6.建立健全指导性文件、运行性文件和见证文件,积累文件资料,完善基础工作。
实施质量否决和奖励。
7.做好各项质量目标诊断,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地进行医疗质量分析、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医疗质量。
2、质控办职责(1)、医务科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优质服务基层行-第三章-业务管理(2022年版)
职能部门至少每季度 1 次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 有改进措施和落实。
评价方式方法: 现场查看检查资料及改进措施。
3.2.1.1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A】机构内职能部门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 水平,有证据表明成效显著。
评价方式方法: 现场测试。
【C-2】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时更新知识。
评价方式方法: 是否对相关人员定期培训。人员是否熟悉岗位相关的规范、标准 等。(查看培训、考核记录。 现场抽查考核相关岗位人员)
3.1 .2诊疗规范
【B-1】设立专门职能科室,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和考核。 评价方式方法:
3.2.2.1“三基”培训与考核
【C-1】有各专业、各岗位的“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 建立本机构各专业、各岗位的“三基”培训考核组织及培训考核制度。
评价方式方法: 应建立机构内各专业(临床专业、护理专业、中医专业等)、各岗位(全
科岗位、护理岗位等)的培训,及其考核制度。
3.2.2.1“三基”培训与考核
3.2.2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C-3】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各科室建立了适合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年初有年度医疗质量与 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有活动的记录。
评价方式方法: 查看有无工作记录和工作计划。
3.2.1.1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B-1】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括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要求明确,重点突出。 3.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如季度考核)。
3.2.2.1“三基”培训与考核
医院院、部、科_三级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院、部、科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我院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尤其是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实施,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院、部、科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一、院级管理:由医院各专业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院感管理委员会)履行院级医疗质量管理职责。
定期召开各专业管理委员会会议,听取医教部工作汇报,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修订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研究预防措施,提出对发生突出问题的科室、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二、部级管理:由医务部及各职能部门(质控部、病案管理科、院感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健康教育科等)协同其他职能部门(护理部等)履行日常监督、指导、协调、服务、信息反馈等职责,保证全院日常医疗工作安全、高效、协调、运转。
及时总结医疗质量管理过程发现的突出问题,向上级各专业管理委员会汇报,向下级各病区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反馈,并指导科室整改。
三、科级管理:由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科主任、科副主任、护士长、住院总医师等)组成病区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履行科级医疗质量管理职责,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
定期接受上级医教部的指导、监督和考核,每天指导、监督本科室各医疗小组和每位医务人员,执行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事故的屡屡发生,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医疗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形成并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进行介绍。
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基于科学的管理原理和方法,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程序,全面管理和提升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它包括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管理,涵盖了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维护,到医疗服务的提供和监督,力求保证医疗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1. 客户导向原则: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过程管理原则: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程序,有效管理和控制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
3.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追求卓越,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4. 系统化管理原则:将医疗质量管理视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系统层面进行全面管理。
5. 团队协作原则:强调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团队。
三、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1. 制定质量政策和目标: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适合的质量管理政策和目标。
2. 制定流程和程序: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服务的稳定和可靠性。
3. 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日常管理。
4. 建立检测和监控机制:建立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医疗质量的安全性。
5. 收集反馈和评估数据:建立反馈和评估机制,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反馈,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1.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程序,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2. 提高医疗安全性: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和纠正措施,能够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 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通过培训和管理,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质量意识,增强他们对医疗质量的重视。
2023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正规范本(通用版)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保证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管理流程。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要求,旨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效率。
二、管理目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管理目标包括:1.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通过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三、管理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管理体系:医院应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职责和责任、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流程和规范、质量管理数据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1.1 质量管理职责和责任医院应明确质量管理的职责和责任,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指定质量管理负责人。
3.1.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应包括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科(部门)等,并明确各职责和协作关系。
3.1.3 质量管理流程和规范医院应建立质量管理流程和规范,包括医疗服务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评价指标等,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3.1.4 质量管理数据和信息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利用医疗质量数据和信息,为决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应建立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职责和责任、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管理规范和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3.2.1 安全管理职责和责任医院应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责任,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指定安全管理负责人。
3.2.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医院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应包括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管理科(部门)等,并明确各职责和协作关系。
3.2.3 安全管理规范和流程医院应建立安全管理规范和流程,包括风险评估和管理、事故调查和处理、安全事件报告和追踪等,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35页】
五、医疗安全管理
1、丽水市人民医院重大医患纠纷处置预案 2、丽水市人民医院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持续改进措施
3、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疗事件风险警示及经济行政责任规定
4、丽水市人民医院安全风险金考核管理办法 5、丽水市人民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 6、丽水市人民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告知程序 7、丽水市人民医院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安全管理制度 8、丽水市人民医院建筑、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5
诊疗规范 1、首先采用: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
技术规范丛书(最新版本为准) 2、其次采用:国家各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有
关诊疗规范(最新版本为准) 3、最后采用:各专业第七版本科教材及专
业书籍(最新版本为准)
16
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
急诊管理制度与诊疗常规 医院感染管理与技术规范 常见恶性肿瘤治疗与技术规范 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 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 浙江省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 浙江省麻醉管理与技术规范 浙江省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范 浙江省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浙江省放射管理与技术规范 浙江省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
9、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
22
六、院感管理
1、丽水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要求与诊断标准 2、丽水市人民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基本知识 3、丽水市人民医院医院环境、物品常用消毒法 4、丽水市人民医院医院消毒剂一览表 5、丽水市人民医院隔离与个人防护 6、丽水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7、丽水市人民医院部份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8、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点部门医院院感管理要求 9、丽水市人民医院一次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 10、丽水市人民医院医院废物管理办法 11、丽水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12、丽水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13、丽水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表
三级医院制度汇编目录
三级医院制度汇编目录目录一、总则 (3)二、医疗服务与管理 (3)2.1 医疗质量管理 (5)2.1.1 医疗质量控制规范 (6)2.1.2 医疗质量监督与改进措施 (8)2.2 医疗安全管理 (10)2.2.1 医疗风险防控指南 (11)2.2.2 医疗事故处理流程 (13)2.3 患者服务政策 (14)2.3.1 患者权益保障措施 (15)2.3.2 患者投诉处理流程 (16)三、人力资源管理 (18)3.1 员工招聘与管理 (20)3.1.1 招聘流程与标准 (20)3.1.2 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 (22)3.2 绩效考核制度 (23)3.2.1 考核标准与方法 (24)3.2.2 绩效奖励与惩罚机制 (25)3.3 员工福利政策 (26)四、财务管理 (27)4.1 财务规划与预算管理 (28)4.1.1 财务政策与预算编制方法 (30)4.1.2 预算调整流程 (30)4.2 成本控制与分析 (32)4.2.1 成本核算标准 (33)4.2.2 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的方法 (36)4.3 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 (37)4.3.1 采购流程与供应商管理 (38)4.3.2 库存管理与调拨程序 (39)五、后勤保障 (40)5.1 安全保卫工作 (41)5.1.1 安保措施与应急预案 (42)5.1.2 日常安全巡查制度 (44)5.2 信息科技管理 (45)5.2.1 信息技术架构与运维政策 (47)5.2.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 (48)5.3 房地产与公用设施管理 (50)5.3.1 房地产资源规划 (51)5.3.2 公用设施的保养与维护程序 (52)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2)6.1 自然灾害应对计划 (53)6.2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54)6.3 医疗安全事故应急流程 (55)一、总则本汇编旨在系统整理和编纂三级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从组织、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优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学发展与患者需求的匹配。
一、概述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是指医疗机构为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标准,采取逐级建立、逐层审核、逐级监控的方式,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和系统完备,构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它包括三级,即管理体系文件层、管理体系运作层、管理体系监控层,具体包括以下三级:1.管理体系文件层: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现有的方针、政策、制度、标准等管理体系文件符合国家标准,且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2.管理体系运作层:依据医疗机构的服务、制度、流程和技术特点,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具体实践与运作,包括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目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评价等。
3.管理体系监控层:通过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等方法,对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连续有效运行。
二、功能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义医疗质量目标和标准:医疗机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是要制定和定义医疗质量目标和标准,制订质量管理方针和制度,以此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2.确定质量管理职责: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医疗机构需要统筹规划,将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以便实现质量目标。
3.优化管理流程:针对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优化的管理流程,包括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纠正预防、跟踪控制、问题整改等,以此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4.建立质量考评体系:通过建立质量考评体系,从质量管理的效果、效率、投入、操作、成果等方面,对质量工作进行系统评估和考核。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台杰2016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2016.2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目录第一节相关概念 (5)1.医疗质量的概念 (5)2.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概念 (5)第二节目前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现状、难点及相关对策 (5)第三节质量管理理念及原则 (8)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 (8)第五节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9)(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9)1.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9)2.委员会组织架构(二)各级部门及人员职责 (9)1.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0)2.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1)3.各分支委员会职责 (11)4.质量管理科职责 (11)5.相关质量管理部门职责 (11)6.科室QC小组职责 (12)7.科室质控员职责 (12)(三)委员会管理章程:见附件 (12)第六节医院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 (12)(一)各种工作流程标准化 (12)(二)文件管理标准化 (13)第七节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13)(一)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数据库 (13)(二)质量考核重点部门与重点环节指标 (16)1.重点科室 (16)2.重点环节 (16)3.重点工作 (16)4.薄弱环节 (17)第八节评价考核体系 (17)(一)建立临床、医技、护理、行政、后勤考核标准 (17)(二)建立考评组织 (17)1、各级质控组织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对科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价考核 (17)1.1院级 (17)1.1.2委员会管理 (18)1.1.2.1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8)1.1.3业务院长 (18)1.2职能部门考核 (19)1.2.1质量管理职能部门 (19)1.3科室质控 (19)1.3.2质管员质控 (20)1.3.3科主任质控 (20)(三)质量评价考核方式与渠道 (20)1. 网上实时监控 (20)2.现场考核 (20)3.质量指标考核 (20)4.不良事件管理 (21)5.医疗投诉与医疗纠纷 (21)6.全院死亡病例讨论 (21)7.院长查房 (21)8.第三方评价 (21)第九节改进与保障体系 (22)(一)建立信息公示制度 (22)(二)建立质量改进机制 (22)(三)绩效考核 (23)(四)质量管理人员的津贴补助 (23)第十节信息系统的支持 (23)1.信息优化流程 (23)2.线上监管(信息化实时质量监控) (24)3.建立质量管理平台 (24)4.建立医院职工内部反馈平台 (24)第十一节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文化的建立 (24)1.定期进行员工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提高安全与质量意识 (24)2.质量管理人员培训 (24)3.定期组织QC小组举办各种活动 (25)4.定期组织质量与安全管理展评 (25)5.职能部门参加科室质控小组会议 (25)附件一:医院委员会管理章程 (25)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第一节相关概念1、医疗质量的概念: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条件、能力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3-1-1
宁南县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
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
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医务科)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如下:(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则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罚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订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高院长办公会审议。
(二)、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于绩效挂钩。
(6)定期把不良医疗文件在院内通报。
(三)、病案管理委员会职责:(1)全面负责医院门诊、住院病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是指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科学、规范和系统的管理体系。
三级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下面我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指针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良事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消除错误和不良事件,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质量控制的要素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标准的制定,监测和评估以及纠正措施的执行。
在设定质量目标时,医疗机构必须根据业务的特点和需求,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明确质量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规范,以便员工按照标准进行工作。
监测和评估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医疗活动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医疗机构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证医疗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质量保证的要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质量监督和查证、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及质量保证标志的使用。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
其次,医疗机构还需要进行质量监督和查证,通过对重要工作环节的监督和查证,确保医疗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的可靠性。
最后,医疗机构还可以使用质量保证标志,表明医疗机构已经通过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具备一定的医疗质量保证能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指医疗机构不断优化和改进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质量改进的要素包括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广泛参与和创新意识。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图 三级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图三级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图三级管理1:引言1.1:目的1.2: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疗养院等。
2:体系图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图按照三级管理分为以下几个层级:2.1:第一级:政策和战略层2.1.1:决策者层- 确定医疗机构的质量政策和目标- 分配资源和制定预算以支持质量管理活动- 提供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和支持2.1.2:管理层- 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质量管理策略-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分配职责和授权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2.2:第二级:质量控制层2.2.1:质量控制部门- 负责质量控制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执行- 制定和维护质量管理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和工作指南- 进行质量监督和内审,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措施2.2.2:相关部门和人员- 负责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如临床质量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 执行质量控制部门制定的标准和程序- 提供质量控制工作的数据和信息2.3:第三级:操作层2.3.1:医务人员- 遵守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程序- 提供准确、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提供改进建议和意见2.3.2:相关支持部门和人员- 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源支持医疗活动- 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协助医务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工作3: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以辅助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手册- 程序和工作指南- 质量监督和内审报告- 改进措施和追踪记录4:法律名词及注释4.1: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医疗机构建立和运行的一个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程序、资源和活动等要素的系统,旨在提供满足患者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医疗服务。
4.2:质量手册医疗机构编写的文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政策和程序等,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工作的指导和参考。
4.3:程序和工作指南为质量管理和实施所制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操作的准则。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1.引言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建立一个科学的组织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文档旨在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组织结构2.1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2.1.1 职责和权限2.1.2 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2.1.3 会议制度和决策程序2.2 质量管理部门2.2.1 组织设置和职责2.2.2 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2.2.3 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2.3 监测评估组织2.3.1 质量监测和评估目标2.3.2 监测评估指标和方法2.3.3 监测评估结果分析和报告3.制度体系3.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3.1.1 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3.1.2 主要管理制度3.2 质量标准与规范3.2.1 临床实践指南3.2.2 医疗程序和操作规范3.2.3 设备设施标准和规范3.3 风险管理体系3.3.1 风险识别和评估3.3.2 风险控制和监测3.3.3 风险应急预案4.质量管理方法4.1 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4.1.1 计划阶段4.1.2 执行阶段4.1.3 检查和评估阶段4.1.4 改进阶段4.2 绩效管理方法4.2.1 绩效指标的设定和评估 4.2.2 绩效监测和报告4.2.3 绩效改进措施5.持续改进5.1 持续改进理论和方法5.1.1 Kzen理念5.1.2 DMC方法5.1.3 整体质量管理理念5.2 质量问题分析和解决5.2.1 问题识别和分类5.2.2 问题根本原因分析5.2.3 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附件列表:1.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2. 医院质量管理制度3. 质量标准和规范文件4. 监测评估报告样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院法》:指医疗机构管理法规,规定了医院的设立、组织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卫生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健康法,涉及到卫生与健康的管理、监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ISO13485-2022文件控制程序
01 发放范围首发行/ / / 文件控制程序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文件编号QA-OP-001版本01 修改次数0 生效日期2022 年02 月01 日页码第1页,共9页受控状态受控页码第2页,共9页为了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处于受控状态,使各工作场所均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性使用,对各类文件进行控制,并确保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能满足YY/T0287-2022 idt ISO13485:202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的要求。
本程序合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也包括外来文件。
3.1 质管部3.1.1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下简称体系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3.1.2 按要求对所有体系文件的归档、发放、回收、作废和保管,确保在所有文件合用的地点获得相关有效文件,并从所有使用地点及时回收已经作废的文件,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3.1.3 组织维护文件编码规则,并对质量手册,程叙文件、作业指引性文件和表单的文件编号予以控制发放。
3.1.4 负责整理及保存产品的医疗器械文档。
3.2 各部门负责人3.2.1 根据文件的合用性,组织本部门的相关程叙文件和三级文件的制定、修订或者补充,以及组织对相关程叙文件和三级文件进行审核。
3.2.2 负责安排对本部门合用文件的接收、保管和贯彻实施,并在文件作废时按质管部的要求及时回收作废版本。
3.3 生产图纸等技术文件由质管部归口控制,由质管部负责统一发放。
4.1 文件的分类4.1.1 质量手册;4.1.2 程叙文件;4.1.3 医疗器械文档(包含技术文件和作业文件及部份外来文件);页码第3页,共9页4.1.3.1 医疗器械文档应包括以下内容:a. 医疗器械的概述、预期用途 /预期目的和标记,包括所有的使用说明;b. 医疗器械文档规范;c. 创造、包装、贮存、处理和经销的规范或者程序;d. 测量和监视程序;4.1.3.1.1 医疗器械文档规范,可包括:a) 合用的国家、行业标准(可列出合用标准清单);b) 合用的法律、法规(可列出合用法律、法规清单);c) 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图(三级管理)
超 声 科 质 控 小 组
核 医 学 科 质 控 小 组
功 能 检 查 科 质 控 小 组
输 血 科 质 控 小 组
病 理 科 质 控 小 组
供 应 室 质 控 小 组
检 验 科 质 控 小 组
三级管理
门
住
主
主
诊
院
治
任
医
医
医
医
师
师
师
师
妇 产 科 质 控 小 组
中 西 医 结 合 科 质 控 小 组
血 液 透 析 室 质 控 小 组
I C U 质 控 小 组
C C U 质 控 小 组
麻 醉 科 质 控 小 组
肿 瘤 科 质 控 小 组
五 官 科 质 控 小 组
儿 科 质 控 小 组
急 诊 医 学 科 质 控 小 组
影 像 科 质 控 小 组
医疗质量三级管理体系流程图
院 长 业务院长
一级管理
医疗质量 管理委员
会
护理质量 管理委员
会
药事管理 与药物治 疗学委员
会
医院感染 管理委员
会
病历质量 管理委员
会
临床用血 管理委员
会
医院设备 管理委员
会
放射诊疗 质量管理
委员会
信息管理 委员会
医院消防 与安全管 理委员会
临床实验 室生物安 全管理委
员会
医务部
护理部
总务部
科教科
院感科
质控科
信息科
药剂科
输血科
二级管理
内 一 科 质 控 小 组
内 二 科 质 控 小 组
特 需 科 质 控 小 组
神 经 系 科 质 控 小 组
2024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范例(2篇)
2024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范例1. 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日益成为医疗机构的重点工作。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利益,我们制定了2024年的工作计划。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满意度。
2.2 原则:科学规划、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数据驱动。
3. 工作重点3.1 建立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3.1.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
3.1.2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
3.1.3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3.2 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3.2.1 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3.2.2 加强新员工的培训和引导,确保其快速融入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3.2.3 组织定期学习交流,分享经验和探索最佳实践。
3.3 推进临床路径和医疗指南的落地实施3.3.1 制定和优化多个临床路径和医疗指南,指导医疗行为和决策。
3.3.2 建立临床路径和医疗指南的评价机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3.3.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推动落地实施工作。
3.4 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与评估3.4.1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与评估体系,从服务流程、人员行为到患者反馈进行综合评估。
3.4.2 制定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
3.4.3 开展定期的内部和外部评审,以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3.5 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管理3.5.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
3.5.2 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溯源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改进措施。
3.5.3 推行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工作计划4.1 第一季度4.1.1 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医疗质量量管三级管理体系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质控办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 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质量管理网络,实施院科两级质量管理。
2.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研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控的工作方法。
3. 加强医院服务质量日常监控、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和评价判定指标完成情况、提出改革措施。
4.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治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各科室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5.组织做好医疗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统计工作。
6.建立健全指导性文件、运行性文件和见证文件,积累文件资料,完善基础工作。
实施质量否决和奖励。
7.做好各项质量目标诊断,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地进行医疗质量分析、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医疗质量。
2、质控办职责(1)、医务科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
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管理体系图科主任(或负责人)责任主治医(或质控员)护士长科室临床医生办公室护士(或质控员)科室护士(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
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
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
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
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三、考核内容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院外部分医疗活动等多个组成部分。
其考核内容按过程分为:(一)门诊医疗1、挂号、分诊咨询处、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分诊护士:①对一般病人应测量血压,发热患者应测量体温。
②加强巡视,视病情轻重,决定病人是否需要提前就诊。
③根据病人主诉指导分诊,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隔离,并指导就诊。
④复查再分诊,保证患者专科专治。
2、首诊医师:(l)、首诊医师负责制:a、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
b.建议专科门诊就诊。
c.收住院。
(2)、第二次就诊:①原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收住院。
②新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门诊治疗。
(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 b. 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
(4)、当患者需入院诊治时,应由开具入院通知单的医师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二)、病房医疗:l、24小时内(1)、病人入院30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
(2)、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
(3)、必要时由主治医师提出并请示上级医师组织科内讨论、科间或院内会诊。
(4)、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于6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2、入院三天内(1)、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
(2)、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
(特殊专业按诊疗常规执行)。
4、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制定专科用药规范并严格执行;b.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
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
(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②.按手术常规操作;③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
(3)、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5、转归:(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
(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
(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4)、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l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三)出院1、治愈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即可出院。
2、好转者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书写“出院小结”。
注:1、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2、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
3、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医务处;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医务处;对死亡及入院两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医务处。
四、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1、门诊医疗质量由各门诊部负责考核、统计;基础质量由医务处、护理部、科教处等职能处室负责考评。
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办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活病历”随机抽查,按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2次;终未质量主要由病案室质控组负责考评。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合格(√)、轻度缺陷(1)、中度缺陷(2)、重度缺陷(×)分为四个级别进行定性标化,并在质控考核表扣除相应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