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课堂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课堂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板书:桥)生:石拱桥、铁索桥、吊桥、立交桥……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识一种特殊的桥——木桥(教师随机板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同学们,请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词语:咆哮狂奔而驰狞笑心惊胆战摇摇晃晃势不可当跌跌撞撞放肆乱哄哄轰隆隆吞没指名读;齐读。

3. 再次浏览课文,思考: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在山洪暴发时,村民们惊慌失措,乱哄哄地跑向木桥。

老汉沉着指挥,让村民排成一队,先让党员过桥。

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时,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而自己却淹没在了洪水之中。

师:你能用三个字概括出来吗?生:过桥难。

师:难在哪里?从哪里能体现出“过桥难”?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1.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过桥难”的句子。

2. 交流并朗读体会。

3. 师小结:在山洪咆哮,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只有让党员先过桥;只有老汉才能指挥得当;青年想抢在众人前面过桥,只因为他是一名党员。

4. 再次默读课文3至17小节,想一想你能发现哪些细节体现出“过桥难”?并写下你的体会。

5. 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第6自然段青年人惊慌失措的表现和第16自然段老汉沙哑地喊话以及第17自然段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语言描写。

随机板书:惊慌镇定咆哮沙哑豹子。

6. 老汉的镇定沉着和党员的团结一致是不是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交流并板书:镇定沉着同舟共济。

四、拓展延伸,个性表达1. 播放音乐,情感诵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座惊险的木桥,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座木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况。

(播放音乐,学生深情诵读课文)2. 总结课文,个性表达。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悟吗?请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达出来。

生1:我深刻认识到在危险面前要保持镇定沉着,不能惊慌失措。

课文桥的课堂实录(2)

课文桥的课堂实录(2)

课文桥的课堂实录(2)课文桥的课堂实录第二课时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那此时的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它变成了(生补充)生:夺命桥、通向死亡的桥。

师: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

板书:老汉师:老汉在危急关头有何等壮举呢?又是如何扭转当时危险形势的。

请同学们围绕导学案要求默读课文的7—13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1、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并适当写下你感动的原因,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2、一边读,一边想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再试着解答一下。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们在自学时,在课文旁边写了一段话,有的写了一个词,你们的这种做法就叫做给文章加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读书方法很好,谁愿意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生:从清瘦的脸上我知道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健壮、魁梧,他随时都有可能洪水冲走。

师:从哪个词知道的?生:清瘦的脸上。

师:还知道什么?生:这里说他像一座山!我觉得盯这个词(课件显示变色)最能让人感觉到他像一座山。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师:他盯着人们,那这是怎样的一种目光啊?生:(犀利、严肃、沉着、冷静、镇定的目光)师: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紧紧是镇定地像一座山就让乱哄哄的人群停住了脚步吗?生:因为老汉纹丝不动,师:你站在那里,人们会停住脚步吗?生:因为他是党支部书记,师:村干部很多呀!生:因为全村人都拥戴他,因为他在人们心中威信很高,所以他就像一座山,师:因为全村人都拥戴他。

所以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他就是村民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师:老汉这种镇定自若的态度正好与前面谁的表现成了鲜明的对比?生:群众。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采用这种对比的写法,更加突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

师: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什么?生:危险的形势扭转了,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先人后己的品质。

《桥》课堂实录

《桥》课堂实录

《桥》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桥是一种常见的建筑。

它连接着两岸,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桥有关的文章,看看这座桥有着怎样特别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

(学生自由朗读)师: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了。

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指名学生读词,教师纠正读音)师:大家读得都不错。

那接下来,我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思考)生 1: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老支书在洪水来临时,组织村民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冲走的故事。

师:概括得很准确。

那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精读课文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味其中的细节。

先来看描写洪水的部分,谁能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生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读得很有气势。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 2:我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师:是啊,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来势汹汹。

那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老支书又是怎么做的呢?生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师:“他像一座山”,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呢?生 3:因为老支书很镇定,给人一种很可靠的感觉。

师:说得好。

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老支书的镇定自若就像一座山一样,给了人们信心和力量。

那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生 4:“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从老支书的喊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 4:我体会到了老支书的果断和无私,他让党员排在后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

师:非常好。

那当群众有序过桥时,又出现了意外,谁来说说?生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桥》公开课--优秀教学实录

《桥》公开课--优秀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 10 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二、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背景音乐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六、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第16 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李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大家能顺利通关吗?请两咆哮狞笑放肆拥戴清瘦沙哑师:很好,我很喜欢这位同学的声音,响亮、清脆、特别有精神。

请你带着大家再读一遍。

(真不错)师:请睁大你们的双眼,再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文中的洪水和老汉。

《桥》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桥》语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一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桥》全国大赛特等奖教学实录

《桥》全国大赛特等奖教学实录

《桥》全国大赛特等奖教学实录一、课程背景在本次全国大赛中,《桥》这一课凭借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出色的教学效果,荣获特等奖。

这节课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姓名老师执教,吸引了众多教育界同仁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姓名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组洪水肆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随后,老师提问:“当这样的洪水袭来时,人们该如何逃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完后,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了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接着,老师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3、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通过朗读和分析,让学生体会洪水的来势汹汹。

比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等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2)在感受洪水的凶猛之后,老师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支书的句子,通过对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感受他的崇高精神。

比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等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老支书在危难面前的镇定自若和无私无畏。

(3)在分析老支书的形象时,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们在讨论中思维碰撞,对老支书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总结升华,体会文章表达方法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课堂教学实录.docx

《桥》课堂教学实录.docx

《桥》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 课。

教学目标: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题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2.教师准备、整合好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与评析:一、看图点题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窄窄的不结实的木桥 )它还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逃命桥、救命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正遭遇一场可怕的洪水。

二、品读感悟师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如其来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

生汇报: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生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句子)。

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句子用心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生:汇报,谈感受。

生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洪水像魔鬼一样非常可怕。

师:你用魔鬼这个词来形容洪水非常恰当。

你体会的不错。

谁还想说?生 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雨下的很大。

师: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倾盆大雨)生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六年级桥课堂实录

六年级桥课堂实录

六年级桥课堂实录一、导入。

生1:我想到了那种古老的石拱桥,像赵州桥一样。

生2:我想到了城市里横跨江河的大桥,很雄伟。

师: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桥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2. 检查字词。

师:好,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谁来读一下?生3:(逐个读字词)师:读得很准确。

那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些字比较难写或者容易写错呢?生4:“祭”字下面部分容易写错,要注意笔画顺序。

师: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把这个字写一写。

(师范写,学生书空)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读通了字词,那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生5:这篇课文讲了在洪水来袭的时候,一位党支部书记指挥村民们过桥逃生,最后自己和儿子被洪水吞没的故事。

师:概括得很简洁准确。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 感受洪水的凶猛。

师:那故事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境下发生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生6:“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这里短短几个字就写出了雨下得很大。

师:对,这是一种很简洁又很有冲击力的写法。

那还有吗?生7:“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里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写出了山洪的凶猛。

师:非常好的分析。

那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况怎样?生8:非常危急,洪水来势汹汹,村民们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2. 分析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师: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党支部书记出现了。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描写党支部书记的语句,从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去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生9: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这里的“揪”字,可以看出他铁面无私,在这么危险的时候,即使是自己的儿子违反纪律也不允许。

《桥》课堂实录

《桥》课堂实录

《桥》课堂实录一、歌曲导入,铺垫情感1、播放歌曲《为了谁》。

相信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知道歌名是什么吗?2、是的,这首歌歌颂了许许多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桥》中也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课文只是称他为“老汉”。

(郑重板书:老汉)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是通过读课文,我们就能知道他为了谁?做了哪些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了解梗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山洪暴发时,老汉沉着指挥,组织村民有秩序地撤离,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相机继续板书:村民)三、精读品析,读悟生情(一)感受洪水的肆虐1、过渡:事情就发生在那个山洪暴发的黎明,让我们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吧!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请同学们拿起笔,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雨和山洪的句子,然后认真读一读。

3、汇报交流,相机品读重点词句。

师: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这场山洪暴雨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凶、急、猛……)出示第一句话: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师:是啊,雨可下得不小啊!(出示句子,引读)这里有两个句子,跟我们以前看到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一句话中有几个字?我们暂且叫它短句。

像泼?谁在泼?(老天爷)照着人们劈头盖脸地泼下来。

倒,谁在往下倒?(老天爷)浇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这两句话让你想到哪个词?(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如注、滂沱大雨……)这雨下得让人感到——可怕。

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这句话。

老师读前一句,同学们读后面两句。

出示第二句话: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就是这样一场暴雨,导致了山洪暴发。

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洪水震耳欲聋的声音,越来越近;看到了山洪犹如一匹匹脱缰的野马,气势汹汹向村庄扑来。

小学语文_语文五下《桥》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语文五下《桥》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桥》教学设计一、听写词语,回顾主要内容。

评论(一)听写词语一学生黑板上听写(黑板上固定好书写位置,呈弧线形)1.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咆哮)2.因害怕而慌张。

(惊慌)3.按照次序。

(依次)4.老汉把儿子拉出队伍的动词。

(揪)5.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祭奠)听写——评价——修改(二)浏览课文,用黑板上的词语串联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这条起伏的线条,也叫“情节曲线”,不仅帮我们抓住了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更能贴切表现故事情节的起伏,一举两得![意图:听写导入是为了检查第一课时后生字词掌握情况,基于导入时间不能过长的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五个,并用此概括全文,既有系统性,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精读课文的状态。

]二、上勾下连,探究变化评论1.课件出示:由文中插图和两处“……”组成的图形版情节曲线。

2.课文用两幅插图定格了“洪水来袭”(起因)和“老汉揪小伙”(高潮)的场景。

请触摸文字,让画面在你头脑中动起来。

3.再次默读全文,找找“不断变化”的是什么?(洪水和人群)先说水的变化。

圈点关键词,串联想一想,批注下心得,出声读一读。

(1)学生提到“水或桥”的变化,相机指导朗读,归纳并板书“天灾”;(2)学生提到“人们”的变化,相机指导朗读,归纳并板书“人祸”;(3)学生既提到“水”的变化又提到“人”的变化,相机指导朗读,归纳并板书“天灾人祸”。

小结:这是一场天灾人祸的危难!4.学法指导:上下联系着读文,帮我们把思绪带回到那个危急的黎明,上下联系着读文,你还将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意图:水和人的变化穿插于文章中,通过“找变化”,一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入情入境地朗读;二是通过环境描写和侧面衬托,为下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人物评价部分做铺垫;三是为最后学习总结表达特点做准备。

]三、评价人物,感悟形象评论(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1. 自学提示:(1)读:默读全文。

《桥》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桥》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桥》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桥】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要点。

2. 熟悉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和常用表达。

3. 培养学生对于家庭的重视和爱的态度。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2.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隐含含义。

3. 按照教师的指引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4. 阅读和理解课文。

三、教学准备1. 播放器和音频文件。

2. 《桥》这篇课文的复印件。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通过音乐引导学生思考有关“桥”的联想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Step 2: 预习课文(10分钟)教师将课文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先读一遍,并找出生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之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他们的理解与疑问。

Step 3: 集体朗读(1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的录音,全班一起朗读该课文。

控制语速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然后,教师进行课文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4: 讲解重点词汇(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课文中的词汇,并解释其意思和用法。

学生则做笔记,用例句帮助记忆和理解。

Step 5: 小组合作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

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尽量详尽地回答。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

问答问题可以涉及课文中的细节和隐含的含义。

Step 6: 总结和复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和刚才的讨论进行总结,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然后,教师请学生回忆和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分享与家人的美好时光或重要经历,鼓励他们进行口语表达。

2. 分组让学生编写故事,主题为“桥”,并进行短暂的讲解和分享。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将讨论过程和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小结,题目为《桥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桥教学实录《桥》优质课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同学们,我们在学语文的时候应该学会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而这种思考,在你见到题目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齐读课题生:(齐读)《桥》师:这个课题只有一个字——“桥”,读了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思考呢?生:我想知道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生:这里的“桥”是什么意思?生:这个“桥”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生:我想知道,文章为什么以“桥”做题目?师:好,同学们的确很会思考!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学习《桥》这篇课文应该要了解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你的思考,进入到课文的阅读中,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可以做一些标记【点评】语文老师都深知“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一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常常走入“老师问,学生思”,“老师不问,学生不思”的怪圈久而久之,学生失去的不仅是独立思考的机会,更失去了一边阅读,一边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等与文本对话(包括提问)的本能,学生的思考退化成回答问题而吴老师在上课伊始就提出此阅读习惯,并通过读题,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给予机会、给予时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既是对学生作为读者地位的充分尊重,又使此习惯的培养真正落实,而不仅仅是一句飘在课堂上的漂亮口号(生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从这里,我看出洪水的规模十分大,而且也很凶猛师:水很凶猛这是这件事情的起因生:我有补充,我从第1自然段的“像泼像倒”看出雨很大,还能形容当时情况非常危险师:你不仅读懂了意思,还读懂了表达上的特点,很好!生:后面说,插队的小伙是老汉的儿子,我读到了老汉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师:你关注到了这个故事中的人,而且注意到了这件事的结局,我们来看一下,请你读一读: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多媒体呈现)(生读)师:她祭奠的人是——?生:她祭奠的人是村支书,也就是她的老伴还有插队的小伙子,也就是她的儿子师:是啊,读一件事的文章,不仅要注意它的起因,也要关注它的结果我们来看,这句话中有两个字笔画特别多,很难写,分别是“祭”和“奠”“祭”有意思,左上角有个“月”代表肉,右边的“又”代表叉,你们看,用手叉着肉,祭祀祖先,这就是这个字的由来再请同学们观察“奠”这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奠”像一个酒具一样的东西,放在火上烧,又像两只手举着酒献给祖先师:你很会想象与发现,这就是观察学习汉字是多么有意思,请同学们拿起笔,把这两个字端端正正地写一遍(生仿写)【点评】识字写字教学不应只是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受到关注,高年级学生恰恰会遇到一些难识记、难理解的字词吴老师利用“祭”和“奠”象形字的特点,把字形与字义通过想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渗透了识字的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本课下面环节中关于“咆哮”一词的教学设计,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师:注意写字的姿势好,同学们,我们关注了事情的起因,又了解了事情的结果,那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呢?刚才那位同学也说了,老汉不徇私情,把儿子揪出来,为的是什么?生:为了让村民能够成功地逃生师:对,这就是事情的经过现在有没有同学能简单地说一说,《桥》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注意起因、经过、结果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发洪水了,人们都向一座桥逃去,桥很窄,只能按顺序逃过去,老汉——村支书为了让人们排好队,顺利地过去,最后老汉和他的儿子英勇地牺牲了师:比较完整,如果能简略一些就更好了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发洪水的时候,没有其他出路,只有一座窄窄的桥,老汉为了让其他村民逃生,把儿子揪到后面去,结果没有顺利地逃生,最后英勇地牺牲了师:山洪爆发的时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逃生,最终牺牲了同学们,这就是读书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洪水来了,洪水可能摧毁这座唯一让村民们逃生的桥,老汉为了让人们安全地渡过这座桥,舍生忘死,维护了这座桥整篇文章都围绕桥来展开写,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点评】把书读薄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对小学生来讲把书读薄,也是概括能力的训练以上教学环节看似师生分享初读感受,教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方面提炼主要内容,整体感知了文本,为本课教学铺垫了扎实充分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很好的思维能力培养师:让我们回到事情的起因,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大雨和山洪的句子,再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读课文)师:对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巡视)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带着思考去读我发现不少孩子在书本上画了不少标记,同学们,你们画的这些句子让你们感受到山洪爆发时的什么特点,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生:猛生:狂生:凶师:对!凶、狂、猛,就是这场山洪的特点、暴雨的特点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生动地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找出有关的语句(自由读)生:第3自然段的“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我觉得不是像跳舞那么的优雅,而是人们面对死亡那种恐怖的感觉师:洪水跳的是什么舞啊?生:死亡之舞师:这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师:发现得好!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吗?生:从第2自然段“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我感受到这山洪非常凶猛,带给村民的危险很大师:还有没有同学也注意到这句话?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这山洪很猛,挡也挡不住了师:抓住哪个词感受到的?生:势不可当师:势不可当因为这个时候的山洪已经成了什么?同学们说——生:(齐读)受惊的野马师:用的是比喻谁能把这个山洪的气势读出来?(生读句子)师:读得很有气势,谁再来?(生再读句子)师:的确,我发现这两位同学在读的时候,不仅强调了它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还强调了一个词——咆哮注意到这两个字了吗?发现有什么特点?生:他们都是口字旁师:这两个大口说明——生:在叫生:在怒吼师:怒吼,像一群野兽一般地吼带着这种感受,读这句话(生齐读这句)师:是啊,这个时候的山洪,像野马,带着危险,朝你逼近,你感觉到什么?生:紧张生:害怕生:危险生:感到死亡师:死亡的逼近来,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生再读)师:这么一读,就把山洪那汹汹气势读出来了还有哪些句子,你关注到了?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师:这就是我们刚才有一位同学提到的,用了什么手法?生:拟人师: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特别深?生:舔师:跟人多么——生:像生:亲切师:此时此刻,你感受到的是洪水的亲切吗?生:不!是可怕师:对啊!课文中像这样用拟人手法的句子还有不少我们一起再来找一找是这些句子吗?(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拟人句)看,这些红字的句子,这里的每一个字都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生:洪水来势十分迅猛生:死亡即将来临师:来,带着这些感受,读读这些句子(生自由读)生:(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师:记着,它凶猛朝你逼近,要表达洪水的威力,建议你在“逼近”之前做个停顿(生再读)师:好,谁也来读这句话(生读)师:全班一起来(生齐读)师:还有吗?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师:这个“舔”字读得好你喜欢读哪句,就读那句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师:是啊,死亡之舞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师:谁也来读这句?(生读)师:这个“爬”,缓慢,但它却把洪水的可怕体现出来了你怎么读?(生再读)师:对,你要强调一个意思,不一定要用很重的音,有时轻声也是一种强调来,我们一起读读——(生齐读)师:是啊,作者正是用这样形象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洪水的威力、洪水的迅猛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死亡的威胁还有吗?我发现有一句话,有一个自然段,很有特点,同学们没有发现【点评】以上教学板块从研究暴雨与山洪的特点入手,随后“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生动地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呢?”一个自然得体的追问,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写法的研究巧妙融合,而学生的阅读体悟、感情朗读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其中,呈现出在阅读中学习写法,通过研究写法进一步升华学生对阅读内容理解的特点生:我认为是第1自然段(生读)师:请谈谈你的想法生:它用了“像泼像倒”这两个比喻的手法,我想到了一些成语,倾盆大雨,大雨滂沱师:很好,把掌声送给他读书就是这样,联系课内外,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第1自然段)师:我听你读,“像泼像倒”你读得特别有力,再来(生再读)师:你发现了什么特点了吗?生:每两个字就有一个句号,一句话很简短师:对,一句话几个字?生:两个字师:以前见过吗?生:没有师:这么简短,这么有力,到底是表达什么意思呢?你们也读读看,自己读(生自由读)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生读)师:泼,倒,语句如此之短,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这个雨怎么样?生:这雨非常凶猛生:雨非常大,以至于引起洪水师:正是因为有这么大的雨,才有了后面的洪灾,对吗?你发现了课文中的前后联系还有吗?生:我发现“倒”像从天上用盆子把水倒下来,很形象师:所以,刚才有位同学说什么成语啦?生:大雨滂沱,倾盆大雨师:对我们也来读读看,读读它的短促有力“泼”和“倒”再有力一些(生读)师:大雨滂沱呀!(生读)师:这就是大雨,这就是短句同学们,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非常鲜明,用了大量的短句子因为短,所以有力,向我们强烈地传达出这山洪是如此迅猛,当时的情形是如此危急,全班同学再读(生读)师:对,字字千金(出示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关注一下,老师把所有的句子都列出来了,你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排列在一起,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自由读屏幕上的句子)【点评】阅读的要义是读者在与文本的触摸与对话中,感悟意义,获得体验;经由对文本的探究,看到或找到自己不曾看到的问题、事实或规律,正所谓“阅读即发现”而“你有什么发现”是本课教学中出现在老师教学语言中频率比较高的一句话,细细品来,在平实的话语背后,是教者把语文阅读的课堂,真正置于“尊重、发现、引领”儿童生命成长的至臻境界生:这些句子都能形容雨的大生:这些都用了强烈的修辞手法生: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顺序,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是它的起因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说明水正在慢慢涨高师:你注意到了不同句子之间的联系它和事情发展的——生:顺序有关师:真会读书生:我看到这些句子,想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来势汹汹师:同样,你的感受是来势汹汹,作者用了不同方法、不同语句向我们传递出这个信息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生:我可以想象到洪水暴发,人们逃命的情景师:你还考虑到了我们下节课上课的内容我们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生齐读这些句子)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这节课重点感受了洪水的迅猛那么,你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呢?不急,这个时候同学们心中有疑问是正常的,因为疑问与学习求知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伴随着我们学习的全过程希望大家在下节课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节课的状态,多思考,多学习(本课教学实录由徐杰根据录像整理)【总评】《桥》是一篇叙事写人的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本课教学实录是第一课时,初读时首先感觉到是它与众不同的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教者没有从写人课文惯用的人物形象切入教学,而整节课师生着重体悟了写山洪与暴雨语句,从“写什么”到“怎么写”,品词析句,含英咀华,层层深入学生在感受到山洪与暴雨来势凶猛,人们几乎命悬一线的危难之时,更是对课文富有张力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了形象直观的领悟,为第二课时深入体会人物思想境界打下了坚实的背景基础当再次细细研读本课实录,更是感觉到这是一堂着眼儿童语言发展,重视语文方法学习,为学生学语文而精心设计教的好课一、学读,学生是真正的读者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应是真正的读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读者,必须进入真正的阅读活动即学生(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情感和理智的交融与同构本课教学中,教师能从关注并满足学生各自不同的阅读需要入手,力求把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宝贵的阅读机会还给学生,允许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自主选择语言信息,自主参与阅读过程,让学生们在最能照亮他心灵的精神烛光引领下,循着各自不同的路径,贴近作者,走进作品而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在一旁或者提示学生阅读习惯要“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或者提醒学生朗读方法“你要强调一个意思,不一定要用很重的音,有时轻声也是一种强调”等等二、学思,语文也是思维训练的阵地“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语言是表达思维结果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核心内容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们用这套符号系统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同时也用它来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较多地把语文课当作交际工具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忽略了重视学生思维训练恰恰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一是概括能力,教师既引导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的概括故事主要内容,也引导学生用最精炼的字词概括描写暴雨与洪水语句的特点二是比较能力,当学生已经分别深入感悟了描写暴雨与洪水语句的特点后,老师把所有的句子都列出来了,启发学生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排列在一起,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三、学写,文本无非是个例子现在的小学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一到写作文时就痛苦不已,篇二:《桥》课堂实录16、桥【教材简析】《桥》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