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合集下载

科技进步奖范文

科技进步奖范文

科技进步奖范文科技进步奖是对那些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的表彰和奖励。

以下是一篇科技进步奖的范文,以展示个人或团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

这篇范文没有明确的小节或小标题,但通过段落的分隔,让文章更具可读性。

尊敬的评委会,我代表我领导的科研团队,非常荣幸地向您展示我们在科技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我们团队对新型能源的研发,以及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此,我们希望能够获得科技进步奖,以进一步推动我们的研究,并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我们团队在新能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环保的太阳能电池技术。

该技术采用了先进的光伏材料和结构设计,显著提高了太阳能转换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我们的电池不仅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出色,还成功应用于实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取得了优异的能量转换效果。

这一创新技术为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作出了突出贡献。

除此之外,我们团队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水污染治理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我们的技术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水污染治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技术已经在实际的水处理厂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一创新技术对改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水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

我们与国内外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交流。

通过不断分享经验和知识,我们的研究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和展览,与同行学者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并从他们的反馈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在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中,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这个奖项将对我们的团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鼓励,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

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3)建立国内唯一的临床内分泌CAP认证实验室:本团队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单独编制的临床内分泌代谢检验实验室,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CAP认证的内分泌代谢临床检测中心。
(4)编辑出版中英文学术期刊,搭建中西方交流的学术平台:1985年创办《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CJEM),是反映我国当代内分泌代谢领域最新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的高端学术刊物。2009年创办《Journal of Diabetes》(JDB),于2010年6月被Medline收录,2013年被SCI收录,影响因子3.039。
3、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1)建立代谢性疾病的标准化诊治流程,牵头成立“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提供“一站式诊疗、全程化管理”的优质医疗服务,建立风险预判模型和糖尿病医学资料库。
(2)组织制定指南和共识:通过建立多学科参与的新型内分泌代谢病学协同研究网络,一方面凭借学科优势积极参与行业学会的疾病预防、诊治规范、指南和共识制定,适时更新;另一方面以疑难和少见病的诊治为主,不断产生和验证新的治疗方案、技术和方法,使其更加完善,同时肩负将成熟的方案、技术和方法加以规范和简便易行,并加以推广的责任。
提名单位:
上海市
提名意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创新团队由邝安堃教授初创于1951年,开创了中国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90年代中期宁光、王卫庆等学成回国加入团队,21世纪初毕宇芳、曹亚南和王计秋等青年骨干加入本团队,传承团队前辈的研究传统,在肾上腺疾病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领域继续开展原创性的中国研究,同时在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等领域获得多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目前该团队以宁光院士为核心,2009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4年和2017年两次入选基金委创新群体,2015年宁光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培养了3名长江(宁光、毕宇芳、王铸钢)、3名杰青(宁光、黄薇、王铸钢)、2名青年长江(曹亚南、王计秋)和5名基金委优青(毕宇芳、曹亚南、王计秋、刘瑞欣、徐瑜),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共同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6000余次,授权专利20余项。该团队分别于1985年、1988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7年7次获得国家科技奖。该团队以“解决临床重大科学问题,祛除患者疾苦,用心呵护健康”为使命,在内分泌代谢病的早期预防、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和生物学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本单位考核,该团队是一支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扎实、极具科研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型队伍,经组织推荐和公示无异议,提名该团队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同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认的科研群体。

创新团队奖励不分等级,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标准评审、授奖。

二、创新团队应就是经有关部门确认的且在行业或学科领域内得到公认的优秀研究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学术水平与研究成果国际领先,拥有经授权并有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已取得多项惠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与基础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三、创新团队应实现人才聚集、资源整合度以及开放度高,队伍结构合理,组织管理先进,机制运行良好,支持单位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团队持续研发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具有能够长期保持国家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的实力与条件。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应为业界公认的国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担任过本创新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或核心技术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与创新性学术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五、创新团队应在本团队研究方向、领域内取得持续突破与长期累积成就;团队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单个获奖项目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团队成员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最高奖获得者获奖时所依托的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应重点说明团队在曾获奖励之后的后续成就。

六、创新团队的推荐不受“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曾经推荐但未获奖的项目再次推荐需隔一年以上”、“作为项目完成人获奖后再次作为项目完成人报奖被推荐需隔两年以上”等规定的限制。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制度的最高奖项,以鼓励和表彰在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个人、团队和组织。

这是一个重要的科技评审体系,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进步。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是申报人、团队或组织提交的相关材料,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方法、创新成果等,以便进行评审和公示。

这些材料通常包括如下内容:一、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个人、团队成员等。

二、项目简介:介绍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要突出项目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详细描述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要说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以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和优势。

四、研究成果:列举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成果,包括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科技成果转化等。

要提供证据证明这些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社会经济效益:介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技术水平、节能减排、解决社会问题等。

要提供数据和实例来证明项目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前景。

六、荣誉奖励:列出项目获得的其他科技奖励、荣誉和评审专家的评价。

这些荣誉能够证明项目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项目推广:说明项目的推广计划和方式,以便将项目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社会服务中。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的提交要求非常严格,需要详实、准确、有说服力和可行性。

申报人、团队或组织要全面、系统地展示项目的科研过程和研究成果,说明项目对学术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的审核和公示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个评审专家的评审,以确保评选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只有通过这个评审过程,项目才有机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和奖励。

总之,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是科技项目申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申报人、团队或组织应该认真准备材料,全面展示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方法和成果,并说明项目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效益,以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和奖励。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公示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公示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公示引言概述:地理信息科技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和服务。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地理信息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被设立。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的公示情况。

正文内容:1.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的背景1.1 奖项设立的目的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的设立旨在鼓励和推动地理信息科技的发展,提高地理信息科技的应用水平,促进地理信息科技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

1.2 奖项设置的范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的评选范围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服务等相关领域。

2.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流程2.1 提名阶段在提名阶段,任何个人或团队都可以向评选委员会提名自己或他人的成就。

提名材料应包括相关项目或研究的详细介绍、技术创新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的资料。

2.2 评审阶段评选委员会将对提名材料进行评审,评选出符合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标准的候选人。

评审过程中,将重点考察创新性、实用性、影响力等方面的因素。

2.3 公示阶段评选出的候选人将在公示阶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一周。

公示期间,任何人都可以对候选人的成就提出异议或提供相关证据。

3.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标准3.1 创新性评选委员会将重点考察候选人在地理信息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包括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等方面。

3.2 实用性候选人的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或改善生活质量。

3.3 影响力候选人的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对地理信息科技领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的公示情况4.1 公示方式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的公示方式一般采用官方网站公示、媒体公示等多种方式,以确保公示的广泛性和公正性。

4.2 公示内容公示内容包括候选人的基本信息、成果介绍、评审意见等。

公示期间,任何人都可以对候选人的成果提出异议或提供相关证据,评选委员会将认真核实并作出处理。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公示材料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公示材料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根据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安排,现公示以下获奖材料,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监督和评议:
一、获奖项目名称:《XX领域科技创新项目》
1. 项目负责人:XXX
2. 获奖理由:项目在XX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 获奖证书编号:XXXXX
二、获奖项目名称:《XXX技术研发及应用》
1. 项目负责人:XXX
2. 获奖理由:项目在XXX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 获奖证书编号:XXXXX
三、获奖项目名称:《XX团队在科技创新中的杰出贡献》
1. 项目负责人:XXX
2. 获奖理由:该团队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本地区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 获奖证书编号:XXXXX
以上公示材料均为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的获奖项目,欢迎广大公众对这些项目进行监督和评议。

如有任何疑问或意见,请及时与评审委员会联系。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一、前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激励和表彰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和个人,国家科技进步奖每年都会进行评选和公示。

本文将介绍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公示内容。

二、奖项设置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主要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一等奖设立50个名额,奖金为100万元;二等奖设立100个名额,奖金为50万元;三等奖设立150个名额,奖金为30万元;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设立10个名额,奖金为500万元。

奖金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获奖类别1. 科技研究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各类科技研究成果;2. 科技工程技术类: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能源与环境、生物医药等各类科技工程技术成果;3. 科技推广转化类:包括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落地等方面的成果。

四、评选标准获奖成果需符合以下评选标准:1. 科技水平:成果在相关领域达到较高的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2. 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社会效益;3. 社会效益:成果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公示程序1. 推荐阶段:各级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2. 评审阶段: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将根据推荐情况成立评审专家组,对推荐的成果进行评审,并确定获奖名单;3. 公示阶段:确定的获奖名单将在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4. 颁奖仪式:最终确定的获奖成果将在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奖仪式上进行颁奖。

六、成果展示获奖成果将会进行线上线下的展示推介,包括科技成果展览、科技成果宣传册、科技成果专题研讨等形式,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获奖成果。

七、结语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公示内容是对今年度科技领域突出成果的一次盛大宣布。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2017年度)基本情况序号: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团队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著名电力专家高景德先生组织卢强、韩英铎、倪维斗、张伯明等人组建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紧紧围绕我国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逐步形成了清华大学电力传输及调控创新研究团队。

经过近30年的锤炼,团队成长为一支敢于攻坚、勇于开拓的优秀科研队伍,培养了中科院院士1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IEEE Fellow 6人,IET Fellow 8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学者4人,中组部万人计划2人,杰青6人,优青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8人。

团队两次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06、2010),2013年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016年获滚动支持。

该团队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为宗旨,坚持协同创新与集体攻关,坚持“顶天”与“立地”并重,在我国电力系统从弱小到强大,从落后到领先的历史性跨越历程中发挥了重大支撑作用。

过去30年,我国电力系统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绝无仅有,而期间我国电力系统从未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故,从而打破了复杂电网大停电事故不可避免的神话,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

团队对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十年来,团队承担了多项973、863、国家支撑计划、重大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基金委在电气工程领域支持的3个重大项目中的 2 项、科技部在电气工程领域支持的9项973计划中的3 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72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篇,MIT评选35岁以下杰出青年科学家1名,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

2018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2018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创新团队)公示内容一、团队名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南海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创新团队二、提名意见该团队在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实践一直处于前沿地位,是国内外公认的领先团队。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该团队紧密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围绕海洋油气地质理论创新和安全高效开发,坚持协同创新和集体攻关,引领了该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团队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

经过20年的发展,该团队坚持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精神,已经成长为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组织管理高效、人员分工明确、上中下游有机结合、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队伍。

团队从南海勘探技术瓶颈和海上油气开发特点出发,在海洋油气地质理论和复杂构造安全高效开发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授权专利83件,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531篇,其中SCI/EI收录174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3篇,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宣讲50余次。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共计13项。

该团队指导发现了10个大中型气田,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57亿方,天然气地质储量5220亿方,支撑了南海油田连续九年油气产量1000万方(当量)及持续稳产,实现产值数千亿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做出重大贡献。

该团队技术创新突出,应用效益显著,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奖条件,提名该团队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三、团队简介该团队成立于1998年,现有成员1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

重庆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重庆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提名单位意见该项目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跨尺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聚焦食品中违禁添加物、农药残留、能源环境特征物质等特征物质的现场、快速、实时、准确的筛查需求,针对传统分析手段监测费用昂贵、操作过程复杂、分析处理时间长、分析数据更新缓慢、不适于现场在线监测,不能满足动态数据分析要求等问题,系统研究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能源环境监测领域的理论创新及技术创新工作,历时5年,获得了一系列理论与技术成果,建立了新的光谱处理方法,设计了新型的芯片,建立了食品安全、能源环境安全领域的监测方法,形成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6篇。

我单位严格按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推荐书内容及全部附件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查,确认该项目符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申报条件。

经审查核实,申报的各项内容及材料符合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的提名条件。

综上所述,同意提名该项目为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食品安全问题、能源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难题。

其特征物质的快速、现场监测需求增长迅速。

目前食品以及环境监测领域主要采用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手段。

这些方法的监测设备费用昂贵、操作过程复杂、分析处理时间长、分析数据更新缓慢,不适于现场监测,不能满足动态数据分析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课题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能源安全领域的算法理论、芯片技术以及现场检测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主要发明和创新内容如下:1.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拉曼光谱与处理方法,通过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阈值去噪算法实现拉曼光谱原始信息的高频噪声滤波,采用基于非对称最小二乘的基线校正算法,去除荧光背景对光谱分析的干扰,进行标准归一化处理以及基于三次平滑样条拉曼光谱数据拟合,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拉曼光谱的噪声,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公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公

中国
有机废水处理用活 性 炭 原 位 再 生 工 艺 中国 及装置制备
一种给水污泥复合 填 料 的 制 造 方 法 及 中国 其填料床
一种碱改性凹凸棒 土 吸 附 剂 及 其 制 备 中国 方法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 有序排列的聚氯乙 烯超滤膜及其制备 方法与应用
一种利用脉冲电场 强化内压膜过滤的 装置和方法
3、华南理工大学:作为“985”高校,学校极为重视基础研究,为项目申请、实施提供 了学术条件;为本项目材料制备、表征提供了科研条件和物力、人力支持。同时,学校特别 关注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经由学校产学研合作并依托广东省经济优势为项目技术的工程实 践提供了平台。
4、东华理工大学:支持本学校教师与中国矿业大学相关课题组进行了科研合作,参与了 多项纵向科研项目研究,并合作发表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合作申请、授权发明专利 5 项。
近年来,除用于高盐有机废水达标治理工程以外,本项目成果应用范围已拓展至金属废 物电化学资源化、煤的浆化除硫除铁、燃煤烟气同步脱硫脱硝以及 CO2 资源化利用等领域, 并显现了极强的竞争力;由此看出,研究成果不仅可为有机工业废水达标治理提供新方法、 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也可有效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化等环境保护相关学 科领域的技术进步。
南通科技 职业学院
辽宁省生 态环境保 护科技中

安徽乐农 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徐州世润 德环保科 技有限公

中国矿业 大学
中国矿业 大学
中国矿业 大学
东华理工 大学
南通科技 职业学院
辽宁省生 态环境保 护科技中

安徽乐农 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徐州世润 德环保科 技有限公
司Hale Waihona Puke 协助开展处理流程优化理论研究,有效拓展了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精心整理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同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团队的学术热爱祖成就。

评审”、“曾经推荐但未获奖的项目再次推荐需隔一年以上”、“作为项目完成人获奖后再次作为项目完成人报奖被推荐需隔两年以上”等规定的限制。

七、创新团队推荐材料需登录我办网上平台报送,全部推荐材料均不得涉密。

如有团队工作内容涉密的,推荐材料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并提供主要支持单位保密委员会进行保密审查后出具的不涉密证明。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年度)一、基本情况序号: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二、提名意见(一)提名者情况(二)团队简介(限2页)(三)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及发展情况(限6页)(一)团队建设情况(二)创新能力与水平(三)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四)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三、团队情况附表附表三:发表论文专着情况补充说明:附表四:学术交流情况附表六:团队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附表七:团队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或国际奖励情况附表八: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变化趋势(一)发表论文专着情况(二)学术交流情况(三)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四)团队承担项目及科研经费情况(五)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六)其他附表九:团队合作情况汇总表附表十:团队主要成员情况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附表十一:支持单位情况附表十二:附件列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填写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书中关于被提名团队的情况简介、创新能力、影响与贡献的评价等提名理由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等必须由提名者审慎作出、如实填写;有关团队构成、标志性成果、科研工作情况及团队成员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佐证材料可以由被提名团队及其支持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公示模板

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公示模板

XX单位提名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2023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辽科奖办发〔2024〕1号)的规定,现将XX单位申报2023年度辽宁省科技奖励评审项目予以公示。

自即日起7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XX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

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单位:XXXXXXX
通讯地址: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
附件:XX单位提名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
X单位(盖章) 2024年x月x日
附件:
X单位拟申报的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
(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参考格式。

不同奖种,应根据提名书要求自行调整公示内容)。

(完整版)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完整版)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浙江省提名意见:功率型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我国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

该项目开展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发明了锰锌和镍锌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突破了锰锌和镍锌块体铁氧体烧结等生产关键技术和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

系统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分别建立了我国首条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功耗显著降低,温度特性明显改善。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

项目参加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重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改变了我国功率铁氧体的落后面貌,推动我国功率型软磁铁氧体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功率铁氧体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

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效和节能化,对功率铁氧体工作频率和功率损耗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功率铁氧体技术水平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受到专利和技术封锁,长期存在工作频率低、功率损耗高、温度特性差等严重问题。

该项目针对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进行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难题,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功率铁氧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创新如下:(1)发明高频宽温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揭示了离子替代对铁氧体磁性能、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规定,以下是公示的材料:
1. 申报单位名称及负责人信息:包括申报单位的全称、所在地、联系方式等,并注明申报负责人的姓名、职称、联系方式等。

2. 科技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所属领域、项目负责人姓名、申报人数、项目运行时间等。

3. 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详细描述科技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及与现有科技研究的联系和创新之处。

4. 科技项目的创新性:说明科技项目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即该项目在相关领域中是否具有突破性和前瞻性。

5. 科技项目的技术难点:说明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并阐述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和策略。

6. 科技项目的成果及应用价值:描述科技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应用价值,包括技术上的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7. 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详细阐述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包括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8. 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和合作情况:介绍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包括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并说明与其他科研机构或
企业的合作情况。

9. 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情况:说明科技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情况,包括国家科技计划、企业投资、科技基金等。

以上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的一般内容,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年度和领域的科技进步奖进行相应调整。

申报单位需要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要求,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并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给科技进步奖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 公示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 公示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公示
一、奖项名称和级别
本次奖项名称为“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属于国家级科技奖励,旨在表彰在地理信息科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二、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应为中国注册的法人单位,或由境内注册法人单位单独组织的团队;
申报个人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申报项目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同一项目不得在不同年度重复申报;
申报项目不得侵犯任何知识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三、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书:按照规定格式填写申报书,包括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创新点、推广应用情况等内容;
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与项目相关的论文、专利、著作权等证明材料,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

四、申报时间安排
申报截止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评审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公示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五、评审程序
初步审查: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项目进入下一轮评审;
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进入下一轮评审的项目进行专业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综合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综合评定获奖项目。

六、奖励方式
对获奖项目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对获奖项目进行宣传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七、监督与异议处理
设立监督委员会,对评审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设立异议处理小组,负责对获奖项目的异议进行处理;
如有异议,须在公示期内向异议处理小组提出书面异议,并注明异议内容和联系方式。

异议处理小组将及时对异议进行处理,并给出答复。

2019河北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2019河北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溶栓介入联合治疗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二、推荐单位:保定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三、项目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此导致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在逐年上升,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高于城市,但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尚不能满足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需求,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临床研究是目前心血管病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溶栓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两种治疗方法,溶栓治疗的便捷使其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而冠脉介入治疗较溶栓治疗效果更好,但往往只能在三级医院开展,不能惠及更广大的农村地区患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的策略,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治疗手段,将溶栓治疗的便捷和冠脉介入治疗的高效联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治疗效果,但不幸的是随着2006年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发表ASSENT-4研究报告,显示溶栓后易化PCI策略增加患者出血发生率以及增加死亡率,因此也就不被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所推荐,本研究从2008年开始,探索溶栓治疗与冠脉介入治疗的一种新的结合模式,力图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

创新:1. 研究团队在仔细阅读了ASSENT-4研究报告后,发现ASSENT-4研究入选的患者大部分采用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而国内90%以上采用的是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桡动脉与股动脉最大的区别在于术后由于桡动脉止血方便,因此桡动脉入径出血并发症更低,尤其是对于已经应用溶栓药物的患者,桡动脉入径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因此静脉溶栓后早期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有可能是安全可行的,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瑞替普酶溶栓后6小时内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以及介入治疗,较1周后择期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并没有增加出血并发症,而患者心功能恢复的更快,住院时间更短。

2.2016年以来随着研究团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的不断提高,研究团队人员深刻的认识到,恢复有效的冠脉血流才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开创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中国研究:宋怀东等在国际上完成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关于GD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2011年发表于Nature Genetics。王卫庆、宁光和刘建民等收集建立包括临床资料、组织、DNA和血清的内分泌代谢病家系库,综合利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及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并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建立完善的内分泌代谢病诊断平台,并开展基因型指导临床治疗的工作。成功诊治国内外罕见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开展了骨质疏松的遗传学研究,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联和骨定量超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切点研究。以上成果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1)建立代谢性疾病的标准化诊治流程,牵头成立“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提供“一站式诊疗、全程化管理”的优质医疗服务,建立风险预判模型和糖尿病医学资料库。
(2)组织制定指南和共识:通过建立多学科参与的新型内分泌代谢病学协同研究网络,一方面凭借学科优势积极参与行业学会的疾病预防、诊治规范、指南和共识制定,适时更新;另一方面以疑难和少见病的诊治为主,不断产生和验证新的治疗方案、技术和方法,使其更加完善,同时肩负将成熟的方案、技术和方法加以规范和简便易行,并加以推广的责任。
(2)开创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的中国研究:于80年代开始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医阴阳学说和虚症理论的尝试,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早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创造性地建立可的松阳虚动物模型、阴虚和阳虚高血压动物模型等,首次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证实了中医的阴阳拮抗理论,至今仍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经典理论,邝安堃也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创者。
(3)建立国内唯一的临床内分泌CAP认证实验室:本团队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单独编制的临床内分泌代谢检验实验室,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CAP认证的内分泌代谢临床检测中心。
(4)编辑出版中英文学术期刊,搭建中西方交流的学术平台:1985年创办《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CJEM),是反映我国当代内分泌代谢领域最新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的高端学术刊物。2009年创办《Journal of Diabetes》(JDB),于2010年6月被Medline收录,2013年被SCI收录,影响因子3.039。
(5)开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的中国研究:宁光、王卫庆和毕宇芳自2004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开始组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队伍,致力于我国肥胖、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社区预防及临床诊治工作中。截至目前,我们的样本库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代谢性疾病样本库,创建了代谢性疾病研究的三大队列。成果2011年发表于Ann Intern Med、2013年发表于JAMA、2015年发表于JACC、2016年发表于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等期刊。
团队简介:
1、团队建设情况:
该团队初创于1951年,以团队创始人邝安堃、陈家伦和许曼音等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论文为标志,其后该团队开创了中国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于改革开放之初先后获得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次省部级奖。9、曹亚南和王计秋等加入本团队,传承团队前辈的研究传统,开拓创新,在肾上腺疾病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领域继续开展原创性的中国研究,同时在遗传学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获得多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
2、创新能力与水平
(1)开创垂体肾上腺疾病的中国研究:50年代利用一台简单的直视显微镜做嗜酸细胞直接计数,用以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成为文献可查的中国肾上腺皮质功能最早的研究,为瑞金内分泌的起源。1997年宋怀东等从基因表达谱水平研究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研究,被科技部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获得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王卫庆加入本团队、2008年曹亚南加入本团队,于2014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PRKACA基因L205R热点突变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发生密切相关,发表于《Science》杂志,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团队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创新团队
提名单位:
上海市
提名意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创新团队由邝安堃教授初创于1951年,开创了中国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90年代中期宁光、王卫庆等学成回国加入团队,21世纪初毕宇芳、曹亚南和王计秋等青年骨干加入本团队,传承团队前辈的研究传统,在肾上腺疾病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领域继续开展原创性的中国研究,同时在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等领域获得多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目前该团队以宁光院士为核心,2009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4年和2017年两次入选基金委创新群体,2015年宁光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培养了3名长江(宁光、毕宇芳、王铸钢)、3名杰青(宁光、黄薇、王铸钢)、2名青年长江(曹亚南、王计秋)和5名基金委优青(毕宇芳、曹亚南、王计秋、刘瑞欣、徐瑜),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共同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6000余次,授权专利20余项。该团队分别于1985年、1988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7年7次获得国家科技奖。该团队以“解决临床重大科学问题,祛除患者疾苦,用心呵护健康”为使命,在内分泌代谢病的早期预防、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和生物学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本单位考核,该团队是一支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扎实、极具科研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型队伍,经组织推荐和公示无异议,提名该团队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4)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发病新机制的中国研究:王卫庆、宁光等深入研究了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分子发生机制,发现新的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了临床筛查和治疗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阐明发病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2013年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2017年9月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等期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