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市各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性环节的现状的调研

合集下载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科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对工科类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开始加大工科类专业的培养力度。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

二、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1. 实习基地不足由于职业院校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土地成本过高,通常无法建立足够的实训基地,导致学生进行实习时面临基地不足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还可能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

2. 实习管理不规范一些职业院校存在着实习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实习的内容、安排和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控,导致实习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 实习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一些职业院校的工科类专业实习内容与实际市场需求脱钩,导致学生在实习时无法获得真正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学校可以与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基地,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更加实用的训练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政府、社会力量等渠道争取更多的实训基地资源。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实习的内容、时间、标准等,并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

学校还能够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实习管理模式。

3. 与企业密切合作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实际市场需求,调整实习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接受最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授课或指导学生的实习,以此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

四、结语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是学生成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以忽视的。

职业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和改进实习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实习在工科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工科类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相关专业课程设计也日益得到关注。

通过对目前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与问题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优化提供参考。

一、调查现状1. 目前工科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大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灵活性和参与性。

3. 部分课程设计内容陈旧,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行业需求,缺乏实用性。

4. 课程设计缺乏跨学科融合,学科之间缺乏关联性,难以满足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

5. 在实验室设备方面,部分高校存在设备老化、技术陈旧等问题,无法支撑实际操作需要。

三、对策建议1. 推进课程设计模式转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倡导学生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 加强与行业的对接,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将最新理论和实践技术融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引领教师面向未来,促进教师与行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4. 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设计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广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路径做好准备。

5. 加大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更新和升级实验室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四、结语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优化提供指导和借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科类专业课程的设计也需要随之更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打造更加完善的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体系,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赵林琳;陈宝江;朱焕芝【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工科类专业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文章对课内实验、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式、效果、存在的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归纳与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目前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所需校外现场难以满足要求、毕业实习逐步流于形式、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工作严重冲突、创新设计性实验严重缺乏.这些结论为研究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可替代方案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高等建筑教育》【年(卷),期】2013(022)005【总页数】5页(P120-124)【关键词】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调查分析【作者】赵林琳;陈宝江;朱焕芝【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河北联合大学,唐山06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一、相关研究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现实性和严重性早已引起教育领域,特别是广大教师的关注。

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后,按照“上级指示”能够为大学提供实践教学现场条件的社会资源也正逐步消失,大学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日益陷入困境。

特别是那些非重点大学,情况更加严峻,甚至有人呼吁取消某类实践教学环节,如取消毕业设计。

面对此情此景,中国教育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一些研究[1-5],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这些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体系中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但是,多年来,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重视“知识传授”,轻视“技能培养”,如实践课时与总课时的比重在20%以下,与国外大学的30%以上差距很大[3]。

(二) 关于实践教学内容和目的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究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究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实践机会不足、实践环节与课程内容脱节等。

随后提出了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策略,包括加强与行业合作、完善实践设备及资源等。

另外探讨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原则,强调了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性及个性化等方面。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总结指出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应加强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的结合,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环节、意义、问题、策略、设计原则、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教育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科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加强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高校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环节设计不够贴近实际需求、缺乏跨学科合作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影响了高校工科类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提升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对于推动高校工科类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的部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研究工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在于探究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分析现有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这些环节的策略,探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在工科类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为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工科类专业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课程设计也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对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问题分析,以期为未来的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方法为了解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程文献分析等。

学生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工科类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课程设计的看法和建议;教师访谈则是联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听取他们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和建议;而课程文献分析主要通过查阅相关学术文献和课程资料,梳理课程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三、调查结果1. 学生问卷调查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其中7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工科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比较满意,30%的学生对课程设计不太满意。

在满意的学生中,他们认为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丰富、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等方面较好;而在不满意的学生中,他们认为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匮乏等方面较差。

2. 教师访谈在教师访谈中,我们联系了10位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工科类专业教师,他们对课程设计的评价也各有不同。

有些教师认为课程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另一些教师认为课程设计相对滞后,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

3. 课程文献分析通过课程文献分析,我们发现工科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分析,以及教学资源和技术设备不足等方面。

四、问题分析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对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进行了问题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课程设置单一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工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工科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工科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2 0 1 4年 第 2期 ( 总第 1 0 9 2 期)
黑 龙 江教 育 ( 高 教研究 与 评估)
HEI L ONG J I ANG E DUC ATI ON (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A p p r a i s a 1 )
实 习是大 学生 接触 社 会 , 在 实践 中检验 在 学校 所 学 的 知识 , 提 升综 合 素 质 的重 要 途 径 , 也是 其 未 来 职 业生
( 二) 企业 接收 工科 实习生 有限 工科 学生 实 习不仅 对 学生 的专 业 知识 有较 高要 求 ,
涯 的开始 。随着就 业 形势 的不 断 变化 , 实 习这 一过 程也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 , 对生产流程 成 为 企业 选拔 人 才 的重要 参考 因素 。 因此 , 对 学生 实 习 的熟 悉 并且对 相关 的安 全 生产 知识 具有一 定 的 了解 。 因 现状 在前 人研 究 的基 础上 进行 研究 , 并且 在 尚需 改 进 的 此 , 工科实习生与其他专业 的学生相 比, 其进行生产实 方 面 提 出对策 是有 着 现实 意义 的 。 工科 学 习 的专业 性和 习 的难度 更大 , 企 业 的要 求更 高 。企 业在 选拔 工科 实 习
育 由以往 的 “ 精英 教 育” 转变 为 “ 大众 教 育 ” , 虽然 能够 接 以找到真正愿意为其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 。 ( 三 ) 对实习的认识有待提升 受大学教育的人增加了, 但是 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与社会和企业相脱节 , 导致企业不得不对刚参加生产实 大多数工科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和 岗位 时能够有
略其他学科如高等数学 、 大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

最新-南通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

最新-南通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

南通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辉煌的30年历程。

当各类成功经验充分迸发、各种成熟模式竞领潮头之后,一座城市的悄然崛起,却引发从领导层到新闻界乃至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

我们带着一连串的问号走进南通,实地考察的始终备感震撼,不得不为南通的成功实践所折服,更不能不去认真解析、悉心借鉴这一独特的“南通现象”。

一、“南通现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典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南通聚力进取,奋起直追,短短几年实现了从崛起苏中,到融入苏南,进而挺进“长三角”核心圈的全面跨越,呈现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良性态势。

当我们全景式观察“南通现象”时,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特征,给我们印记至深。

(一)经济增长上的“南通速度”。

南通的发展曾多年徘徊于江苏13个省辖市后列,在“长三角”也逐渐被边缘化。

近年来,南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实施“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大力发展集约型、集群型、开放型、内生型、港口型、都市型经济,突出江海联动,强攻开发投入,实现了由“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船舶修造及配套等先进制造业迅速崛起,经济总量快速攀升。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10亿元,6年翻了一番半,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由第35位前移至第28位,在全国280多个地级市中位列第8,在全省的排位由1999年、2000年连续倒数第一晋升为2019年、2019年顺数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390亿元、地方收入160亿元,6年翻了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5亿元,是2019年的49倍,其中工业投资达1146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利用外资连续几年“撑竿跳”,2019年跨入全国大中城市利用外资十强行列,2019年实际进资近30亿美元,是2019年的123倍,在全省排位由第8前移到第3。

民营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突破2500亿元,是2019年的16倍,列全省第二位,并荣登“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榜首;民间投资突破10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39%,比2019年提高286个百分点,利用社会资本建立了全国首家大型民营医院和首个大型开闭式穹顶体育馆。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工科类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习基地不足。

职业院校通常依托企事业单位开展实习活动,但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提供实习岗位,或者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

这导致学校难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很多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习环境差。

一些实习基地条件落后,设备陈旧,无法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

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造成了困扰,也限制了他们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发挥。

一些企业对实习学生缺乏重视,对他们实施过程中缺乏指导和支持,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实习内容虚化。

一些企业为了照顾学生的实习需求,将实习内容简化为重复性、机械化的工作任务,缺乏技术含量和挑战性。

这样的实习内容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职业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程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实习基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

与此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做好学生培养的定位。

改善实习环境,提升实习设备。

职业院校应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

加强实习基地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机会,进行实际操作。

完善实习内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目标,设置合理的实习内容和任务。

实习任务应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的现状考察——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例

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的现状考察——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例
1 . 9 3 jis . 6 1—6 6 2 0 0 . 3 0 3 6 / .sn 1 7 0 X. 0 9. 3 01
20 09年 6月 第 2 8卷
V0 . 8 No 3 12 .
第 3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J u n l f ih r d c t ni S k c &T c n l y o r a o g e u a o c n e H E i n eh oo g
不 足。
依 据调 查 中大 学生 的 反馈意 见 , 职业 指 导人员需
组织 与 协调 能 力 、 言表 达 能 力 、 业 生 涯 设 计 与 规 语 职
等, 他们 在 开展职 业 指导所 必 须 的知识 准备 方 面 尚且 要在 职 业信 息 的采 集 与 处 理 、 际 沟 通 与 公关 能力 、 人
导 教师 和 I3 0名 学 生 的访 谈 、 卷 调 查 结 果 , 高 了一 定 积极 作用 。但 在所 培 训 的内容 , 0 问 对 目前 还 主要 局 教 校职 业指 导 队伍 专业 化现状 进 行总 体概 括 , 并就 其 成 限 于职业 指 导法 律 和 政 策基 础 、 育 学及 相关 知 识 、 因进 行初 步 分析 , 旨在 为进 一步 推进 高 校职业 指 导 队 职业 指 导理 论 和技 术 以及 创业 知 识 等领域 , 于职业 关 伍专 业 化建设 、 升高 校 职业指 导 工作 的针 对性 与 实 发展 、 涯设 计 、 提 生 职业 测试 、 业 咨询 等涉 及职业 指 导 职
少 在职 职业 指导 人 员 仍 是 非 专业 出 身 。金 蕾莅 等 在 要 具备 以下方 面 的基本 能 力 , : 业发 展理 论 、 人 即 职 个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二) 关于 实践教 学 内容 和 目的 研 究者 认为 , 实践 教学环 节包括 认 识 实 习 、 专业实习、 实 验课 、 课 程设 计 、 生
产实 习 、 毕业 实 习和毕业 设计 。但过 去 的这 些 实践 教 学环 节 的重 心 集 中在 帮 助
与加 深学生 对有 关理论课 程 的验证 理解 和掌握 , 而不 在于理 论 的应 用 、 工 程实 践
足要 求 、 毕业 实 习逐 步流 于形式 、 毕业设 计 与学 生就业 工作 严重 冲 突 、 创 新设 计 性 实验严 重 缺 乏。 这 些结论
为研 究高校 工科 类专 业 实践教 学模式 的可替代 方案 奠 定 了基础 。
关键 词 : 高等 学校 ; 工科专 业 ; 实践教 学 ; 有效性 ; 调 查分析
( A D A 0 9 0 4 3 )
作者简介 : 赵林琳( 1 9 8 2一) , 女, 北京建筑工程学 院教务处讲师 , 硕士, 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工业工程教学
研究 , ( E—ma i l ) z h a o l i n l i n @b u c e a . e d u . c n 。
中图分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2 9 0 9 ( 2 0 1 3 ) 0 5 - 0 1 2 0 - 0 5


相 关 研 究
高校工 科类 专业 实践教 学存在 问 题 的现 实性 和严 重 性 早 已引起 教 育 领域 , 特别 是广 大教师 的关 注 。国家经 济体 制 由计划 经 济 逐步 转 变 为市 场经 济 后 , 按 照“ 上级指示 ” 能 够为大 学提供 实践 教学 现场 条件 的社会 资源 也 正逐 步消 失 , 大 学 工科类专 业实 践教 学 1 3 益 陷入 困境 。特别是 那些 非重 点大学 , 情况更 加严 峻 ,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对策。

实习岗位匹配度不高。

职业院校工科类专业涉及的行业和岗位种类繁多,但由于实习资源与专业需求之间不匹配,很多学生无法在实习中得到理想的实践机会。

这导致实习经验与学生专业发展脱节,影响其职业发展。

实习指导不到位。

一些职业院校缺乏具备实践经验和相关岗位背景的指导教师,导致实习指导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无法学到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实习成效较低。

实习内容单一。

一些职业院校只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习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实操环节,无法满足学生的深度学习需求,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应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对策。

建立行业与学校合作的实习资源库。

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或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合的实习机会,提高实习岗位的匹配度。

加强实习指导力量建设。

学校应聘请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或企业导师作为指导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实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实习指导质量。

优化实习课程设置。

学校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设计完善的实习课程。

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工程实践等环节,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加强实习过程的辅导和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确保他们能够真正从实习中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其职业发展。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实习岗位匹配度,加强实习指导力量,优化实习课程设置。

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职业需求的人才。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工科类是其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然而,近年来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单位匮乏、实习内容单一、实习质量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

一、实习单位匮乏。

目前,职业院校工科类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实习单位数量却严重不足。

这导致许多学生难以找到适合的实习单位,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首先,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积极联系潜在的实习单位,开拓新的实习资源。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采购设备、搭建实训中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减少对实习单位的依赖。

二、实习内容单一。

现在许多实习单位只提供基础性、重复性的实习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不能配合职业市场的多元化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优化实习课程设置,强化实习的多元化、个性化。

可以邀请技术人才、职业导师组织实习课程,提供实习生产“指导性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并设计自己的实习课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质量不高。

由于实习单位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实习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实习单位缺少专业性,难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其实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学校应对实习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通过与企业、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的实习机制、评估机制。

同时,学校应设置实习导师,启动实习质量检查和反馈机制,指导学生正确定位实习目标、规划实习进程,确保实习质量的提高。

课程改革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对课程进行改革。

首先,可以设置针对实习课程的专业化老师岗位,引入专业人才,从专业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实习指导和辅导;其次,应将实习教学纳入课程教学评估体系,评估实习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影响程度,与实习单位联合进行评估,设立奖励制度;最后,应高度重视实习教育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习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确立更加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工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工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工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一、引言工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工科教育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为了更好的了解工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提高工科教育质量,我们进行了一次工科社会实践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以对工科教育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实地考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旨在深入了解工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更好地促进工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助推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

二、实地调研情况1. 对工程技术类院校进行实地考察我们首先对一些知名的工程技术类院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通过参观实验室、听取教师的讲解,我们得以了解到这些院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可以看出,这些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同时,这些院校还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2. 对一些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我们也对一些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比如中国工程院、中科院等,以及一些知名的企业,如华为、腾讯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工科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

比如,他们与一些院校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共同培养工科人才;同时,还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工科人才培养存在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一些院校在工科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一些院校还存在着实验设备的老化、实习基地匮乏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所不足。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投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些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滞后的情况,比如一些新兴的技术领域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分析(3篇)

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解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深入分析。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 实地调查:选取我国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一手数据。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三、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1. 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得到加强。

2. 实践教学内容多样化:实践教学内容涵盖了实验、实习、实训、项目设计、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逐渐增强:高校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4. 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五、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趋势1. 实践教学体系将更加完善:高校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2. 实践教学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对策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一些职业院校中,工科类教学实习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职业院校在工科类教学实习中存在实习岗位匮乏的问题。

由于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实习岗位数量不足,这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一些职业院校的工科类教学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估机制。

在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缺乏指导,实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不匹配,无法获得系统性的培养。

一些职业院校对实习成果的评估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准确的评价指标,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些职业院校在工科类教学实习中存在工作流程单一、实习内容重复的问题。

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重复执行某个实验或操作,缺乏对整个工作流程和实际问题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课程改革对策。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实习岗位数量。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联合设岗实习,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建立完善的指导和评估机制。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和实习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习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拓宽实习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习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

职业院校工科类教学实习的现状存在实习岗位匮乏、缺乏指导和评估机制以及工作流程单一等问题。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指导和评估机制、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以及加强师资培养等课程改革对策,可以改善现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性教学调查报告(3篇)

实践性教学调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实践性教学在高校的实施情况,本调查针对某高校部分专业进行了实践性教学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三个群体,旨在了解他们对实践性教学的认知、态度、需求和建议。

访谈则针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以深入了解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某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四个专业。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访谈对象为10名教师和10名学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实践性教学认知(1)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79%的学生表示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70%的学生认为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

(2)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95%的教师认为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中,80%的教师表示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75%的教师认为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践性教学实施情况(1)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调查结果显示,75%的专业课程设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占比最高,达到90%;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占比最低,为60%。

(2)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调查结果显示,80%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最强,达到85%;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最弱,为60%。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对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与问题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现状调查显示,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实际应用环节。

一些专业课程设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际应用环节的培养。

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知道如何运用。

这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缺乏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部分课程设计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工业实际需求不符合。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没有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技术要求,导致他们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缺少团队合作机会。

一些课程设计是单人完成,学生难以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多人的协作和合作,而单人完成的课程设计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第四,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些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这些问题和困难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宝贵的经验。

如果只关注结果,就会忽略学生在过程中所获得的实际锻炼。

以上问题分析显示,工科类专业课程设计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下是一些建议。

课程设计应增加实际应用环节。

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教师可以选择工程实例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让学生跟随实例进行设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应与行业需求对接。

学校和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将实际工作需求纳入到课程设计中。

教师可以邀请企业代表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的制定,确保课程设计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相符。

增加团队合作机会。

课程设计可以设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南通市各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性环节的现状的调研引言高校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备受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培养符合时代所要求和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出路所在。

包括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内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出了一种以“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新模式,这种模式指出和强调了我们的高等教育要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符合习近平副主席提出的青年大学生要“知行合一”的重要指示,革新了高等教育理念,拓展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视野,对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实践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现状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是体现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然而,由于思想认识、师资条件、技术更新、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南通市高职工科绝大数部分人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基本上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实施,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训和毕业(岗位)实训三个方面。

课程实验大多是配合理论课程开设的基本训练,其实验内容以理论验证为主、实验设备以教学设备为多、实验时间以两小时为限,实验方式以教师先讲、学生按步骤操作为主;课程实训是结合某一门课程而进行的专项训练,由于受到时间、场地和设备等限制,多数情况下只能走马观花或模拟演练一些独立实训项目;毕业(岗位)实训是学完所有专业课程之后的综合实训,一般在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将学生安排到实训基地,与毕业设计(论文)同步进行,但由于实训基地需要生产,学生往往只能机械地顶岗作业,难于完成专业训练。

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参与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实质上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且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路检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鼍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学校评价体系与标准。

这是根据学校实际以及教育规律所构建的,如考试评价、考察评价,建立在校内外各种竞赛、比赛、课外活动基础上的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印象评价等。

二是社会评价标准,即以现实社会需求为核心所建立的评价标准。

主要表现在毕业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或者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所练技能、所养品质能否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从理论上说,只有实现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的“无缝”结合,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因为学校教育的产品——学生 最终是要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②。

从这个意义上,学校教育必须充分把握社会实际,客观了解岗位需求。

从不够开放的办学模式大胆地转变为主动参与社会的全方位开放模式,创新人才是相对于常规人才而言的。

必须承认,高等学校培养的一切人才都要符合社会需求,都应该接受社会需求的检验。

但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在我国独特传统文化影响下,在曲折教育发展历程激励下 在对教育体制的强烈关注下,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虽说常规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都应该符合社会需求,但是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社会需求导向的含义是不同的,常规人才或应用型人才侧重的是对工作内容的了解以及对岗位技能的学习,而创新型人才注重的是深刻把握实际工作岗位对创新素质的需求。

笔者认为 当前研究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论述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么宏观的谈体制、谈文化。

要么微观的谈思维、谈意识。

殊不知,无论是宏观的体制、文化 还是个体的思维、意识,都必须建立在对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矛盾的充分了解上,避开对岗位实际需求与面临问题的了解谈创新人才素质培养,必然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学生、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信息交流与共享达到“三赢”的目的。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深入社会实际,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岗位对员工创新素质的要求 用人单位要主动与学校沟通 积极进行员工岗位素质需求研究 并将研究结果向社会公布。

在此基础上 学校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适合教育教学的知识。

通过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掌握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同时注重塑造创新型人才所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创新素质 才能够适应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逐渐实现工作岗位上的创新。

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是出于两点认识,一、是因为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创新的重要性。

二、是因为在现实教育活动中。

确实存在很多学校因为急功近利或者其他目的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基础知识 希望通过几个“工程性”的项目就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的目标。

2008年9月30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爱伯茨专访时提到 必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学科基础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 应该大力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忽视基础知识学习。

笔者非常同意这一观点 因此认为 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 特别是关系学生长远发展的公共基础知识和关系学生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知识。

事实上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笔者提出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不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说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恰恰是社会工作岗位对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需求 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才能够实现“以不变 应万变” 进而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创新性业绩。

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依然是最有效的知识传授方式③这里的课堂教学主要指第一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绝不应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当然应该针对现阶段课堂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滞后”与“保守”的缺陷课程不能紧跟时代的要求这固然与“知识传授本身就落后于知识创新”的特点有关 但是决不能将其称作合理借口而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工作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并将其转化在课程中。

也就是说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岗位实际积极“去伪存真破旧立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适合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实现课程与岗位的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打造了解社会需求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根本性的主导作用。

通俗地讲 学生能否具备创新素质关键是老师“怎么培养”与“培养什么”老师是否了解什么是创新素质 是否了解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创新。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积极深入社会通过各种方式与岗位实务工作者交流、沟通情况然后总结、分析、转化转变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能一味沉浸在“象牙塔”式的教学、研究中。

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第二课堂锻炼平台上文提到创新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方法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果说课堂教学重在传授知识、技能、方法的话那么。

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培养则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来实现也就是学校要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认知态度、价值取向以及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往往不能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更多的是从理论或者经验出发导致学生在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后并不能得到真正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创新素质。

因此承担相关职能的学校部门应积极开展调查充分了解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邀请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创新成绩的优秀员工介绍经验进而构建起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素质锻炼平台 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过程中 必须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不仅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是否有用的重要手段 反过来也引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 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就是在充分了解工作岗位实际的基础上建设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甚至可以表述为“让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实现本质上的统一”。

从而保证经过实践教学学习的学生能够在学校就基本拥有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各种素质特别是了解实际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矛盾并结合大学学习的优势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为学生在工作岗位实现创新奠定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实践教学不能简单局限于学校内部而应大胆延伸到社会实际工作岗位。

高等学校应将校内仿真实践与校外实习实训充分结合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引入外部评价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素质培养必须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不仅要让学校走入社会 客观真实地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主要问题 而且要将社会力量引入学校 在保证学校办学独立性、避免社会干扰的前提下 积极采纳社会对学校办学 特别是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益建议 接受社会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师授课内容、课外活动、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评价与建议 实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一社会的良性互动 从而保证赋予学生的创新素质真正符合社会需求。

当前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 主要采用校内评价的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在保证教学质量中有其现实价值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为 任何评价都是建立在相应的假设基础上的。

而创新人才培养无疑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 这些条件往往导致假设很难成立。

因此 构建多元教学质鼍评价主体 成为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有效性的要求④。

在现代评价中 外部主体是多元评价主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特别在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中 更应该受到重视 高等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外部社会关于创新素质的观点和认识。

正如上文所说 创新型人才最终是要进入社会接受社会检验的。

那么 要保证创新型人才的合格 就必须要接受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监督和评价。

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特别是校友和通过长期努力建立的用人单位资源。

通过他们来了解在工作岗位实现创新业绩需要学校培养学生哪些素质 这是当前高等学校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资源。

三、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长效机制1、政府层面(1)健全制度设计,提供有力保障。

为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南通市委、市政府需要出台一些政策。

这些政策为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当前,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运行机制,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范畴,制定考核、督查、奖惩等制度,从组织、人事、财务等各个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2)开展专题学习,增强思想认知。

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市委市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增强与工农大众的感情,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的一项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关党群和政府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通过集中学习、报告会等形式,不断提高了解和认识,增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强协调领导,进行宏观统筹。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涉及党委宣传部、教委、工商联、林业局、国资委、绿委办、人力社保局、团委等诸多部门,需要统一组织,各司其职,协调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