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辽宁省)复习+考点跟踪突破4 桃花源记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整理大全2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整理大全2推荐文档

《桃花源记》复习整理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

他曾做过小官,因“ 斗米折不为五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 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写作背景】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三、【重点字词】1、字音字形(1)易错读音俨y也然阡陌qi m m o垂髫ti GD间ji on隔此中人语y u云诣y i问津j n(2)易错字形武陵人缘溪行缘溪行豁然开朗平旷俨然阡陌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邑人焉遂与外人间隔及郡下诣太守太守即遣人问津2、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⑵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⑶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⑸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⑹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7)悉如外人:都。

(8)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9)具答之: 详尽,详细地。

(10)问今是何世:朝代。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12)皆叹惋:・・・・・感叹、惋惜。

(13)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

(14)处处志之:做标记。

(15)及郡下, 诣太守:到了/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项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项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作者:陶渊明(365---427)朝代: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交通:古义:互相通达。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表条件的关联词语。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困难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可口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见到的景象)桑竹之属(代词,这)俱答之(代词,问题)复复前行(又)不复出焉(再)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离开)屋舍俨然(名词,房舍)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为具言所闻(介词,给)为外人道(介词,对)重点词:缘.溪行:沿,沿着欲穷.其林穷:穷尽。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定稿)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定稿)

寄托的作用,寄托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共3分。意思对即可)
首页
目录
尾页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第13张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 “……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 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词句难点
一个意动用法:
第14张
异:对……感到诧异
两个借代: 黄发、垂髫 三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语句翻译练习
第17张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渔人)在那里便看 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 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 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 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缘 =扶 要 =延
词语积累要诀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第15张
课文中的成语
第16张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 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 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阡陌交通 怡然自乐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鸡犬相闻: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第22张
2、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 活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中考总复习专用

《桃花源记》中考总复习专用
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7.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妻子儿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率 妻 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讯。
遂与外人间隔。
竟然
更不用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邀请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告诉 不值得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兵连祸结的晋、宋期间(公元421年),其 时作者57岁,已隐退农村达十多年,对广大农 民的苦难深有感受。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 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 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同时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一种否定。
作为,当做 顺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对桃源生活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 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找桃源而不得 埋下伏笔。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如 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 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包括渔人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
全写出来难免啰嗦,简略概述,运用留 白的艺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6.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 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 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 写的目的是什么?
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 陌 交 通, 鸡犬
完全,都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老人小孩
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字词释义1 基本词语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桑竹之属:类悉如外人:都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阡陌:田间小路邑人:同县的人相闻:可以互相听到鸡犬相闻:听到乃不知有汉:竟然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具答之(具言所闻)详细地咸来问讯:都桑竹之属:类叹惋:感叹,惋惜各复延至其家:邀请不足为外人道:值得既出:已经便扶向路:沿着;以前的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寻向所志:以前欣然规往:计划未果:没有实现问津:问路。

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缘溪行:沿着2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总称妻子邑人古: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等)味道很好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配偶今:好像来此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境地古:交错相通阡陌交通无论魏晋古:更不用说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今:表条件1 / 9关系的连词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34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以(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欲穷其林:原意是形容词,尽,完。

这里活用作动词,走完。

6 一字多义(不久)(2)寻病终(对,向)(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捕鱼为业(当做)寻向所志(寻找))寻向所志(标4遂迷,不复得路(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处处志之(做标记)记)翻译句子二花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处处可以听到。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2016中考语文一模重点考点桃花源记考点

2016中考语文一模重点考点桃花源记考点

2016中考语文一模重点考点桃花源记考点本文是关于2016中考语文一模重点考点桃花源记考点,感谢您的阅读!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芳]香花。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样子。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

[语(y)]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①(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房舍。

(屋舍俨然)[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70+辽宁省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

270+辽宁省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

林尽水源,便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 第二部分(第2—3段): 得一山,山有小 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 写桃花源中宁静的 口,仿佛若有光。 口,洞里隐约似有光亮。于是 生活和淳朴的社会 便舍船,从口入。 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 风尚。 初极狭,才通人。 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第2段:写桃花源 复行数十步,豁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 中的生活环境。 然开朗。土地平 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 旷,屋舍俨然, 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 “初极狭”旨在表 有良田美池桑竹 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 明桃花源隐秘难寻。 之属。阡陌交通, 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 而对自然环境和生 鸡犬相闻。其中 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 活情况的描写,则 往来种作,男女 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 表现了人们宁静、 衣着,悉如外人。 的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 幸福的生活,展现 黄发垂髫,并怡 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 了作者心目中的理 想社会图景。 然自乐。 个都安闲快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见渔人,乃大 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 通____ 邀 ,意思为:_______ 邀请 ____
2.古今异义 (1)豁然开朗 ..
宽阔明亮 古义:__________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2)阡陌交通 ..
交错相通 古义: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桃花源记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桃花源记新人教版

考点跟踪突破4 桃花源记一、(2016·福州)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2)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3)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A. ?属予作文以记之??.如外人男女衣着,悉??.B.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寡、孤、独??.C.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行也大道之??.D. ?长跪而谢之??.3.解释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作品背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同时,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 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 81 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抒情、议论、说明。

它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3、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2)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3)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4)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三、重点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016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11篇复习要点

2016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11篇复习要点

(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word完整版)《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整理大全,推荐文档.docx

(word完整版)《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整理大全,推荐文档.docx

《桃花源记》复习整理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 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写作背景】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三、【重点字词】1、字音字形(1)易错读音俨.y ǎn 然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间.jiàn隔此中人语.yù云诣.yì问津.jīn(2)易错字形武陵人.缘.溪行缘溪行.豁然.开朗.平旷.俨.然阡陌..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邑人.焉遂与外人间隔及郡下诣太守太守即遣人问津.......2、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4)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5)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 交错相通。

(7) 悉如外人:都。

(8)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9) 具答之:.......详尽,详细地。

(10) 问今是何世:朝代。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推荐学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4 桃花源记

[推荐学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4 桃花源记

考点跟踪突破4 桃花源记(见学生用书第198页)一、(2015·辽宁锦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1.解释加点的字词。

(1)豁然..开朗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迁徙(4)虽有甲.兵铠甲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参考译文】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

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

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

使百姓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快乐。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桃花源记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桃花源记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桃花源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第四篇 桃花源记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第四篇 桃花源记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桃花源中宁静 的生活和淳朴的社 会风尚。 第2段:写桃花源 中的生活环境。 “初极狭”旨在表 明桃花源隐秘难寻 。而对自然环境和 生活情况的描写, 则表现了人们宁静 、幸福的生活,展 现了作者心目中的 理想社会图景。
见渔人,乃大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竟感到非常 惊,问所从来。 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 具答之。便要还 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 家,设酒杀鸡作 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 食。村中闻有此 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 人,咸来问讯。 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 自云先世避秦时 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 乱,率妻子邑人 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 来此绝境,不复 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 出焉,遂与外人 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 间隔。问今是何 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 世,乃不知有汉 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无论魏晋。此 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这 人一一为具言所 个人为他们一一详细地说出了自 闻,皆叹惋。余 己所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 人各复延至其家 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 ,皆出酒食。停 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 数日,辞去。此 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 中人语云:“不 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 足为外人道也。 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 面的人说啊!” ”
(21)后遂无问津 者 . 6.虚词意义及用法
①武陵人捕鱼为 业 . (1)为 外人道也 ②不足为 .
津:_________ 渡口 ______________ 动词,作为 ________________ 介词,对,向
①忘路之 结构助词,的 远近 ________________ . (2)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答之 代词,代指桃花源人所问之事 .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三、语音:豁然(huò)开朗俨然(yǎn)阡陌(qiānmò)此中人语(yù)云诣(yì)太守邑人(yì)黄发重髫(tiáo)间隔(jiàn)问津(jīn)便要还家(yāo)。

四、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五、古今异义词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六、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2、属: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名词、类)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3、寻: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5、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6、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渔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何陋之有(倒装的标志,不翻译)7、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七、重点词语解释1、缘溪行:沿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4桃花源记(见学生用书第198页)
一、(2015·辽宁锦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豁然
..开朗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
(2)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迁徙
(4)虽有甲.兵铠甲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参考译文】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

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

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

使百姓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快乐。

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二、(2015·辽阳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片段,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①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②。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③。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④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⑤,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注释】①西:指陕西。

②里正:又称里君、思宰等,是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明代改名里长。

③售:指考中秀才。

④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⑤户口:指老百姓。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停数日,辞去.离开
(2)会.征促织正好,恰巧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啊。


(2)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

6.乙文中的成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迂讷、忠厚。

7.甲、乙两文在主题上有何相似之处?
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参考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

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