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基因突变命名法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突变位点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突变位点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简称MFS)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以眼、骨、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病变为特点。
该病由法国小儿科医生Antoine Bernard-Jean Marfan于1896年首次描述并命名,是结缔组织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马凡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FBN1基因的突变造成纤维连接蛋白1(Fibrillin-1)功能异常而引起的。
FBN1基因是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的一个大型基因,编码了Fibrillin-1蛋白。
该蛋白是微纤维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其他组织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外基质的组织与细胞信号传导。
马凡氏综合征的家系调查和基因分析研究表明,大约75%的MFS患者在FBN1基因中发生了突变。
这些突变包括缺失、插入、错义、无义、剪切和错配突变等多种类型,导致Fibrillin-1蛋白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
Fibrillin-1蛋白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如血管壁、皮肤、眼球、骨骼、肺和心脏等组织。
因此,这些突变会导致结缔组织功能障碍,引发MFS 患者的多系统病变。
FBN1基因突变位点是指FBN1基因序列上发生突变的具体位置。
目前已发现的FBN1基因突变位点超过2000个,其中一些位点与MFS患者的临床表型有关。
例如,位于该基因第24号外显子的p.Arg528Cys位点突变与MFS患者的心脏瓣膜脱垂有关;位于该基因第31号外显子的c.3595-2A>G位点突变与MFS患者的主动脉瘤有关。
这些位点突变导致Fibrillin-1蛋白结构的改变或功能的丧失,从而影响结缔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MFS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患者只需从一个患病父母那里继承FBN1基因突变即可受到影响。
注定在每对配子中,有50%的机会传递突变位点给下一代。
但同时也有大约25%的马凡氏患者由于新发生的FBN1基因突变导致,此类患者的遗传来源通常也是在父母中单独的基因突变。
【小工具】ACMG评级指南
【⼩⼯具】ACMG评级指南简介2015年,美国权威机构——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编写和发布了《ACMG 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
该指南将变异位点的致病、良性证据列为具体的28条评判标准。
⾸先将证据按类型分类(如⼈群数据、计算预测数据、功能数据等),并将证据的⽀持度分为⼏类(⽀持,中等,强,⾮常强以及独⽴);然后使⽤“标准组合”的形式来评估致病性。
不同组合将产⽣五个类别的致病性分类:致病,可能致病,临床意义不明,可能良性,良性。
该指南是多学科专家基于⼤量临床案例和丰富经验建⽴的,主要⽤处在于⼤体思路指导,具体案例还需具体分析,新的证据出现时,其评级可上下调整。
变异的命名HGVS命名为标准命名,临床报告应该包含参考序列以确保该变异在DNA⽔平上的明确命名,并提供编码和蛋⽩质命名法来协助功能注释(如“g”为基因组序列,“c”为编码DNA序列,“p”为蛋⽩质,“m”为线粒体)。
编码命名应该使⽤翻译起始密码⼦ATG中的“A”作为位置编号1来描述。
基因组坐标应根据标准基因组版本(如hg19)或覆盖整个基因(包括5'和3'⾮翻译区以及启动⼦)的基因组参考序列来界定。
当描述编码变异时,应该在报告中使⽤和提供每个基因的⼀个参考转录本。
该转录本应该是最长的已知转录本或者是最具临床相关性的转录本。
展开剩余95%ACMG⽀持HGVS命名规则之外的三种特殊例外:►除了当今HGVS推荐的“*”和“Ter”,“X”仍然被认为⽤于报告⽆义变异;►建议根据指定变异选择的参考转录本对外显⼦进⾏编号;►通常因为临床解释直接评估致病性,所以推荐使⽤术语“致病性”⽽不是“影响功能”。
数据库的使⽤基因组数据库收录不断被发现的变异,当我们需要对某⼀变异分类并报告,可在已有的数据库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群数据库适⽤于获取某变异在⼤规模⼈群中发⽣频率的相关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群数据库中的信息不仅来源于健康个体,也包含致病性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发生变动,使两个基因 重新组合形成新基因时用“Φ”表示
3、细菌突变体的突变表示法
野生型(wild type)和突变型(mutant)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 大多数的情况下野生型表现为具备某种能力的性状(用“+”表示 ),而相对的突变体表现为缺失这种能力的性状(用“-”表示)
➢ 细菌合成精氨酸(Arg)的基因arg
➢ 经人工处理而发生的突变是诱发突变(induced mutaion)。
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统称为诱变 剂(mutagen)。
19
2.4 从突变所引起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 同义突变 ➢ 无义突变 ➢ 错义突变 ➢ 终止密码突变
20
(1)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症状的产生的呢?
正常型红细胞
镰刀型红细胞
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凹 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成弯曲的 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引起溶血性贫血,甚至造 成死亡。
分析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1
2
3
4
56
78
缬氨酸—组氨酸 —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
指突变的碱基未引起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突变
密码子的简并性
21
(2)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指碱基替换使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
码UAA、UAG或UGA。
22
(3)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指碱基突变使密码子改变,从而引起产物氨基酸
序列的改变。
直接原因
谷氨酸→缬氨酸
➢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定点突变小鼠命名方法
定点突变小鼠命名方法展开全文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小鼠的构建变得日益简单,它成为了研究人类基因功能的最好的模式动物之一。
虽然基因工程小鼠类别不多,但是其命名冗长复杂,对于这方面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还是需要学习一下。
我们继续参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tandardized Genetic Nomenclature for mice中对大小鼠基因的描述部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基因的写法要求1. 一般在文章书写小鼠基因符号是斜体(Rbp1),首字母大写;当是人源的基因时,字母全部大写,斜体;如果是蛋白质则是全部大写,不用斜体。
2. 一般基因用2-4个字母缩写表示,并尽可能地表达其功能和特点;3. 字体为新罗马字体和阿拉伯数字组合。
上一期小编带着大家学习了常见的小鼠分类及命名,基因工程小鼠即:野生型小鼠品系和基因符号的组合。
基因工程的小鼠主要分为定点突变(T argetedMutations)和转基因(Transgenes)小鼠。
C57BL/6,129,FVB是最常使用的基因工程小鼠。
本次小编先带大家了解定点突变(TargetedMutations)小鼠的规则要求。
定点突变(Targeted Mutation)主要分为ES细胞打靶、核酸内切酶介导的突变、基因捕获突变及增强子捕获等。
1ES细胞打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ES细胞特定位点的基因进行改造,通过显微注射或者胚胎融合的方法将遗传修饰的ES细胞引入受体胚胎内,是一种建立在ES细胞与DNA同源重组等技术基础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包括Knock-out,Knock-in及条件敲除等。
基因符号由四部分组成:①突变的目的基因;②tm标志代表targeted mutation;③起源于实验室的序列号;④实验室注册代号。
前面可以直接加上小鼠品系,具体参考上期常见小鼠品系命名。
1.1 常见举例:129X1-Cftrtm1Unc :Unc实验室在129X1品系小鼠上靶向Cftr 基因的进行的首次突变。
HaplogroupR1b(Y-DNA)
Haplogroup R1b (Y-DNA)在人类遗传学,单倍群r1b是最经常发生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在西欧,部分中央欧亚大陆(例如巴什基尔[ 3 ]),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例如在乍得和喀麦隆)。
r1b也是目前在较低频率的整个东欧,西亚,中亚,和部分南亚和北非。
由于欧洲移民也达到高频率在美洲和澳大利亚。
而西欧主要是由r1b1a2(r-m269)分支的r1b,chadic-speaking非洲地区为主的分公司称为r1b1c(r-v88)。
这些代表了非常成功的“树枝”在一个更大的“家庭树”。
“r1b”,“r1b1”,等等都是“进化”或家庭树的名字解释分支的家谱r1b。
例如r1b1a 和r1b1b将分支r1b1降,从一个共同祖先。
这意味着,这些名称可以改变的新发现。
替代道路命名单倍群是指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用于定义和确定,例如“r-m343”相当于“r1b单倍群。
”r1b是换句话说,现在确定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突变m343,这是发现在2004。
[ 4]从2002至2005,r1b的定义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命名系统。
标准化命名如上所述,使用系统发育或突变系统,首次提出在2002染色体的财团。
2002之前,今天的单倍群r1b有一些名字在不同的命名系统,如hg1和eu18。
[ 5]2002后,一个重大更新的系统发育命名你的概念车是在2008的karafet等人。
它考虑了新发现的分支,可以明确界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其中包括一些变化的理解,r1b的家谱。
[ 1]2008以来已成为越来越需要参考的经常更新的网站列出了isogg。
[ 2]也在2002之前,主要的基因签名的基础上标记比其他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公认的。
在西欧,单倍型被称为大西洋模态单倍型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威尔逊等人。
[ 6]甚至更早的研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确定不同的单体型在现在所称的r1b1b2。
在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南部(例如巴尔干地区,格鲁吉亚和土耳其)“单倍型35”或“ht35”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形式,r1b1b2,而在西欧的“单倍型15”或“ht15”为主的频率。
egfr 共突变基因类型
egfr 共突变基因类型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个重要的基因,它在许多肿瘤中突变,并影响细胞增殖和生长。
EGFR突变是一种常见的肺癌和其他肿瘤的驱动突变。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EGFR突变。
最常见的EGFR突变类型是L858R和exon 19缺失突变。
L858R 突变是指EGFR基因中的第858位氨基酸由亮氨酸(L)变为精氨酸(R),而exon 19缺失突变则是指EGFR基因中第18个外显子的部分或全部删除。
除了L858R和exon 19缺失突变外,还有一些其他较为罕见的EGFR突变类型,例如T790M突变、G719X突变和L861Q突变等。
这些突变类型在特定的肿瘤类型中可能出现,并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了解肿瘤中EGFR突变的具体类型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EGFR突变,可以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方法,如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来抑制EGFR突变引起的异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实验室可能使用不同的命名方式来描述EGFR突变类型。
基因上某一位点突变的表达方法
基因上某一位点突变的表达方法展开全文首先是一个常问的问题:翻译SNP的时候是否是野生型和突变。
经常得到的答案是不能用翻译为突变,许多人的建议是改变或者是变异一般的共识是:序列变异(sequence variation)包括突变和多态(mutation+polymorphism)突变muation: 常常用来指导致疾病的改变(disease-causing change)多态polymorphism:经常用来指代变异频率大于1%,且常常被认为是非致病的改变(non-disease-causing change)命名:1:不同序列类型不同的前缀:命名分为基因组,cDNA,线粒体,RNA,蛋白序列上的变异,为避免混淆,添加前缀来区别:“g.” for a genomic sequence (e.g., g.76A>T)“c.” for a cDNA sequence (e.g., c.76A>T)“m.” for a mitochondrial se quence (e.g., m.76A>T)“r.” for an RNA sequence (e.g., r.76a>u)“p.” for a protein sequence (e.g., p.K76A)2:SNP的命名(因为SNP常用的是DNA水平的,所以这里写的是DNA上序列单点变异的命名法,其他的请在需要时参考文献)1)位置第一位:以ATG(翻译起始密码子)的A为+1,外显子上依次类推+2,+3...(而上游5'端第一个为-1,余类推,没有0)外显子的非编码区(UTR):5’UTR为从ATG(起始密码子)的A往5'端走分别是-1,-2,-3...3' UTR从翻译终止密码子开始3'端往下走分别是*1,*2,*3…内含子区如果在一个内含子的上游(靠近上一个外显子):以上一个外显子最后一个(3端)核酸为参照点(如为77位)则内含子上第一个核酸为77+1,第二个为77+2,余类推。
基因突变命名规则
基因突变命名规则
基因突变命名规则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基因命名:采用大写字母表示基因名,如BRCA1。
2.突变类型:将突变类型作为前缀,如点突变用c.表示,缺失用del 表示,插入用ins表示等。
3.位置表示:位置表示采用cDNA序列为参照基准,如c.123C>T表示第123位碱基从C变为T。
4.突变描述:突变描述以“→”表示,如c.123C>T→p.Leu41Phe表示c.123C>T所引起的氨基酸突变为Leu41Phe。
5.多个突变:多个突变使用“,”分隔,如c.123C>T,c.456C>T表示两个点突变。
6.复杂突变:复杂突变可采用定量描写方法,如c.[123C>T;456A>G]表示两个点突变同时出现。
例如,对于BRCA1基因的突变c.68_69delAG,可以解释为:基因名称为BRCA1,突变类型为缺失(del),位置在cDNA序列的第68-69位上发生,缺失的碱基对为AG。
费城染色体的命名
费城染色体的命名1.引言1.1 概述费城染色体是一种异常染色体,最早于1960年被费城儿童医院的艾贝尔斯和米特尔曼两位科学家发现。
这种染色体异常与一种名为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血液疾病密切相关。
费城染色体的命名是为了描述其在细胞遗传学中的特征,即在第22对染色体的长臂(q臂)与第9对染色体的短臂(p臂)间的一种互换。
这种互换导致第9号染色体的一部分与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染色体结构。
因此,这种异常被称为费城染色体。
费城染色体命名的规则基于其被发现的地点,即费城。
这是由于艾贝尔斯和米特尔曼两位科学家在费城进行了对这种异常染色体的详细研究,并且第一次将这一现象与慢性髓性白血病联系起来。
费城染色体的命名规则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标准,用于确定和描述这种特殊异常染色体的存在。
通过命名规则,科学界能够在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准确地使用和参考费城染色体这一术语。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费城染色体的命名以及其重要性和影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费城染色体的发现历程以及命名规则的具体细节,同时也将讨论费城染色体命名在遗传学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费城染色体的命名相关内容。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即费城染色体的命名。
首先,介绍了费城染色体的概念和背景信息,解释了它在遗传学和肿瘤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说明了本文关注的问题,即费城染色体的命名。
最后,概述了文章的结构,简要提及了正文部分将讨论的主要内容。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费城染色体的发现和费城染色体的命名规则。
在“费城染色体的发现”部分,将详细介绍费城染色体的历史背景、相关科学家的贡献以及相关实验和研究的发现过程。
在“费城染色体的命名规则”部分,将探讨费城染色体的命名标准和规则,包括命名的依据和命名的具体方法。
这部分将解释为什么费城染色体被命名为“费城染色体”,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命名候选。
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其他一些地中海移民族群中。
该疾病由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缺陷引起,导致红细胞变形、寿命缩短和溶血等临床表现。
基因检测是地中海贫血诊断和鉴定携带者的重要方法,因此对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审查指导原则:1.科学性: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的注册应基于科学依据,包括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基因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及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2.准确性: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应具备高度准确性,以确保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关技术在样本采集、DNA提取、扩增和检测等环节都应严格控制质量,并进行质量控制验证。
3.检测范围: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应能够覆盖常见的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突变,如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等。
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族群或地区的突变进行检测。
4.灵敏度和特异度: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应达到一定的标准,以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灵敏度应能够检测低浓度的突变片段,特异度应能够准确区分突变片段和正常片段。
5.实用性: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应具备实用性,包括样本采集、保存、运输和分析等环节的便捷性和可行性。
同时,还应考虑检测时间和成本等因素,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经济性。
6.标准化和规范化: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的注册应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方法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包括采用国际通用的基因突变命名法、建立统一的报告格式等,方便临床诊断和数据比对。
二、技术审查指导要点:1.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的研发单位应提供相应的技术数据和研究成果,包括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基因突变筛查方法的开发和优化、样本的处理和存储等。
2.提供的技术数据应包括临床试验结果、灵敏度和特异度验证结果、与已有商业产品的比对结果等。
微生物遗传育种课件,基因突变
1、突变(Mutation):指遗传物质发生了稳定 的可遗传的变化,所有的突变都是DNA结构中碱 基所发生的改变。
2、突变体(Mutant):携带突变的生物个体或 群体或株系,称为突变体。
3、突变基因(Mutant Gene)和野生型基因 (Wild Gene):发生了突变的基因称为突变基 因,没有发生突变的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
λ galK2 mtl-1 xyl-5 ara-14 rpsL31 tsx-33 - supE44
三、突变的分类
1、按照突变生成的过程(或原因)来看: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2、从DNA碱基序列改变多少来分可分为单点突变和多点突变。
点突变
碱基替代 碱基插入 碱基缺失
颠换 转换
3、从阅读框架的影响来看有所谓的移框突变。
2、产生同样表型的不同基因座位,在上述斜体小写的英文3个字母后加上一个 斜体的大写字母以示区别,如trp A。
3、一个基因的不同突变位点是在这个突变基因座位符号后,按分离先后次序 用数字来表示,如果不知道这些突变属于哪一个基因座位,则用“—”来代替。
如trp A 23,trp —54
4、表型特性同样用3个字母来表示,但第一个字母大写,以便于基因符号清楚 的区别。
第三节 诱变的机制
1. 概念:
原核或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可以从一个 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遗传因子叫做转 座因子。
第三节 诱变的机制
从不同体系中分离到的转座因子往往给 予不同的符号表示,如细菌的转座因子:IS (insertion sequence),Tn(transposon); 酵母的转座因子:Ty(transposon yeast); 果蝇的转座因子:Copia或FB(fold back)等等。 细菌中可能转座的遗传因子大致可分三类: 插入顺序(IS)、转座子(Tn)和某些温和 噬菌体(如Mu-1φ108)。
tcga命名规则
tcga命名规则TCGA命名规则1. 引言•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是一个国际性的癌症基因组计划,旨在通过研究大量的癌症样本和相关临床数据,以加深对癌症形成和发展的理解。
TCGA项目提供了大量的癌症基因组数据,并采用特定的命名规则来标识这些数据。
2. 命名规则概述•TCGA的命名规则旨在提供一种标准的命名方式,便于对数据进行识别和管理。
命名规则基于一系列的缩写和代码组成,用于表示样本的身份和测序数据的类型。
3. 样本身份命名规则•TCGA采用4个字母的缩写来表示肿瘤的来源和类型。
例如,“BRCA”表示乳腺癌(Breast Cancer),“LUAD”表示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在命名中,样本来源和类型将被放在一个单独的字符串中。
4. 测序数据类型命名规则•TCGA使用一系列的缩写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测序数据。
例如,“RNA”表示RNA测序数据,“WGS”表示全基因组测序数据。
这些缩写通常与样本身份缩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标识符。
5. 数据编号命名规则•TCGA对每个样本和测序数据分配一个唯一的数据编号。
数据编号由多个部分组成,用连字符分隔。
第一个部分是一个样本身份的缩写,第二个部分是一个标识测序数据类型的缩写,后面的部分表示数据的特定编号。
6. 示例•以下是一个示例的TCGA命名标识符:“TCGA-XX-XXXX-XX-XXX-XXXX”。
其中,第一个部分”TCGA”代表TCGA项目,第二个部分”XX”代表样本身份缩写,第三个部分”XXXX”代表测序数据类型缩写,剩余的部分为数据的特定编号。
7. 总结•TCGA命名规则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方式来命名和区分癌症基因组数据。
通过遵循这些规则,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可以轻松地识别和管理大量的癌症样本和测序数据,推动癌症研究的进展。
以上是关于TCGA命名规则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通过遵守这些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TCGA项目提供的丰富数据资源,推动癌症研究的发展。
ANNOVAR注释基因突变位点
基因突变注释相关数据库简介
1.dbSNP注释 dbSNP数据库(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收录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例
如单个碱基的替换、缺失或插入信息。共收录有将近1800万条人类SNP信息和 3300万条其它各物种的SNP信息。
基因突变注释相关数据库简介
4. COSMIC(Catalogue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cancer): COSMIC 是收集人类癌症 somatic 突变信息及相关信息的数据库,显示在
COSMIC中的ID,观察到的次数,以及观察到的癌组织。我们现在的版本是 COSMIC74。 /cosmic
THANKS!
5.4 GERP++ 基于这种假设:功能性的区域比较保守,预测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越保 守的位点发生变异,对于蛋白的影响越大。分值越高,位点越保守。大于2 表 示比较保守,小于2则为不保守。 /SidowLab/downloads/gerp/index.html
检测突变位点是否在1000 Genomes Projects(2015 release)数据库中检 测到,如果检测到,显示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默认是使用所有 人种的数据库,如果有特定要求,可以按照要求展示不同人种(比如AMR, AFR, ASN,EUR,中国人,日本人)等位基因频率。 /
显示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突变注释相关数据库简介
3. 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HGMD: 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收集公开发表的引起人类遗传疾病的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 实验动物资源共性描述规范 (讨论稿-4稿)2005年9月12日实验动物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讨论稿)编制说明一、按照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编写的总体要求,根据实验动物各课题研究组提出的不同种实验动物的描述规范,在经过多种方式和多次研讨会的讨论,提出实验动物资源共性描述规范的讨论稿。
二、实验动物是实验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此讨论稿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与实验材料共性描述规范的衔接。
三、此讨论稿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考虑到各种实验动物的特殊性。
四、此讨论稿共包括五类数据,即:基本数据、生理数据、生化数据、遗传数据、解剖数据。
每类数据中又包含有几个至十几个描述项。
补充修订说明一、此稿经讨论通过后,将成为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文件。
因此,希望全体研究人员认真阅读。
二、根据原来各自提出的描述规范,认真核对此讨论稿中的描述项,是否有漏项?是否有书写表达方面的错误?还有哪些描述项需要添加进去?有哪些描述项不合适,需要删除?三、表内有些空项(主要是某些描述项后面的说明),请有关人员填写。
四、用词是否统一、规范,请全体研究人员核对。
五、修改请用双删除线,并用红色表示出来;新添加的内容,请用蓝色字体表示出来,并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和说明。
六、特别请曲连东研究员、陈洪岩研究员、关云峰研究员、高翔教授注意,修改补充SPF鸡和遗传工程小鼠的数据。
七、请于2004年7月3日之前,将各自修改的“实验动物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回传给贺争鸣,以便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提出第2稿。
八、第2稿传给大家来征求意见的时间待定。
补充修订说明1.2稿是在1稿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中心、广东省市实验动物监测所、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补充而成文。
2.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采纳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3.数据表示方式可分为两种:正常值范围;平均值±标准差。
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系
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系摘要:1.介绍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系的背景和重要性2.详述ISCN2009 命名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分析ISCN2009 命名体系在我国的应用和影响4.总结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系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正文: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系是为了统一人类基因组学、遗传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命名规范而制定的一项国际标准。
这一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生物学、医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系(ISCN2009)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和影响。
一、背景和重要性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基因和遗传变异被发现。
为了统一世界各地的命名规范,减少学术交流和临床实践中的误解,国际人类基因组学委员会(HUGO)于2009 年发布了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系(ISCN2009)。
这一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人类基因组学、遗传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ISCN2009 命名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ISCN2009 命名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命名:基因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命名规则,包括基因符号、基因别名、基因缩写等。
2.染色体命名:染色体的命名采用标准的染色体核型命名法,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带纹等特征。
3.遗传变异命名:遗传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等,它们的命名采用统一的符号和术语。
4.表型命名:表型命名包括遗传病、症状、表型等,采用国际通用的术语和名称。
ISCN2009 命名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统一性:这一体系为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命名规范,有助于学术交流和合作。
2.简洁性:ISCN2009 命名体系采用简洁明了的符号和术语,便于使用和理解。
3.灵活性:这一体系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人类基因组学、遗传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三、ISCN2009 在我国的应用和影响ISCN2009 命名体系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前言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
本指南从诊断项目的科学性、医学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入、样本采集至检测报告发出的检测流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论述,使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所开展检测项目的临床目的、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对治疗的作用;医学实验室为患者或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并为其提供与报告相关的咨询服务。
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实验室准入及质量保证对临床和医学实验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指南是参考现行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肿瘤个体化治疗靶点基因的不断发现,本技术规范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调整。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经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专家修订。
本指南起草人:詹启敏、曾益新、王珏、姬云、钱海利、李晓燕、孙石磊目录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 (1)(试行)前言 (1)1. 本指南使用范围 (3)2. 简介 (3)3. 标准术语和基因突变命名 (3)标准术语 (3)基因突变命名 (4)参考序列 (4)各类变异 (5)4. 分析前质量保证 (7)样本类型及获取 (7)采样质量的评价 (8)样本采集中的防污染 (9)样本运送和保存 (9)5.分析中质量保证 (9)实验室设计要求 (9)检测方法 (10)DNA提取方法与质量控制 (16)RNA提取方法与质量控制 (17)试剂的选择、储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18)核酸扩增质量控制 (18)人员培训 (19)方法的性能验证 (19)6. 分析后质量保证 (21)检测结果的记录 (21)失控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21)报告及解释 (21)记录保留 (22)检测后基因咨询 (22)样本(及核酸)保留与处理 (22)检测与临床数据收集与分析 (22)7.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的质量保证 (23)标准操作程序 (23)质控品 (23)室内质量控制 (24)室间质量评价 (25)PCR污染控制 (25)附录A:常见的检测项目 (26)基因突变检测项目 (26)A.1.1 EGFR基因突变检测 (26)A.1.2 KRAS基因突变检测 (27)A.1.3 BRAF基因突变检测 (29)A.1.4 C-KIT基因突变检测 (31)A.1.5 PDGFRA基因 (34)基因表达检测项目 (35)融合基因检测项目 (38)A.3.1 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项目 (38)基因甲基化检测项目 (40)A.4.1 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 (40)1. 本指南使用范围本指南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制定,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指南的重要内容,旨在为临床分子检测实验室进行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的检测提供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 Antonarakis (✉) Division de Génétique Médicale, Centre Médical Universitaire, Rue Michel-Servet 1, nos.antonarakis@medecine.unige.ch, Fax: +41-22-702-5706
122
ț To avoid confusion in the description of a sequence change, preceed the description with a letter indicating the type of reference sequence used: ș “g.” for a genomic sequence (e.g., g.76A>T) ș “c.” for a cDNA sequence (e.g., c.76A>T) ș “m.” for a mitochondrial sequence (e.g., m.76A>T) ș “r.” for an RNA sequence (e.g., r.76a>u) ș “p.” for a protein sequence (e.g., p.K76A)
ț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different levels (DNA, RNA, or protein), descriptions are unique: ș at DNA-level, in capitals, starting with a number refering to the first nucleotide affected (e.g., c.76A>T) ș at RNA-level, in lower-case, starting with a number refering to the first nucleotide affected (e.g., r.76a>u) ș at protein level, in capitals, starting with a letter referring to the first amino acid (one-letter code) affected (e.g., p.T26P)
ț A range of affected residues is indicated by a “_”character (underscore) separating the first and last residue affected (e.g., 76_78delACT)
NOTE: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use the “–”-character (i.e., 76–78delACT)
Discussions regard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uggestions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designation of sequence changes. The consensus of the discussions will be posted on a WWWpage (http://www.dmd.nl/mutnomen.html), and we invite
Abstract A nomenclature system has recently been suggested for the description of changes (mutations and polymorphisms) in DNA and protein sequences. These nomenclature recommendations have now been largely accepted. However, current rules do not yet cover all types of mutations, nor do they cover more complex mutations. This document lists the existing recommendations and summarizes suggestion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additional, more complex changes. Anoth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has been published in Hum Mut 15:7–12, 2000.
Suggestions extending the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are in italtics.
The term “sequence variation” is used to prevent confusion with the terms “mutation” and “polymorphism”, mutation meaning “change” in some disciplines and “disease-causing change” in others and polymorphism meaning “non-disease-causing change” or “change found at a frequency of 1% or higher in the population”.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Introduction
Recently, a nomenclature system has been suggested for the description of changes (mutations and polymorphisms) in DNA and protein sequences (Antonarakis and the Nomenclature Working Group 1998, http://www.dmd. nl/mutnomen.html). These nomenclature recommendations have now been largely accepted and stimulated the uniform and unequivocal description of sequence changes. However, current rules do not yet cover all types of mutations, nor do they cover more complex mutations. This document lists the existing recommendations and summarizes suggestion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additional and more complex changes (shown in italics) based on den Dunnen and Antonarakis (2000).
ț Sequence variations are described in relation to a reference sequence for which the accession number from a primary sequence database (Genbank, EMBL, DDJB, SWISS-PROT) should be mentioned in the publication/database submission (e.g., M18533)
investigators to communicate with us regarding these suggestions. Furthermore, we invite investigators to send us complicated cases not covered yet, with a suggestion of how to describe these (mail to ddunnen@lumc.nl and Stylianos.Antonarakis@medecine.unige.ch). We hope the WWW-pages will be used as a guide to describe any sequence change, ultimately evolving into a uniformly accepted standard.
The basic recommendation is to use systematic names to describe each sequence variation. For this, variations are described at the most basic level, i.e., the DNA level, using either a genomic or a cDNA reference sequence. A genomic reference sequence is preferred because it overcomes difficult cases, including multiple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sites (promoters), alternative splicing, the use of different poly-A addition signals, multipl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sites (ATG-codons), and the occurrence of length variations. When, like in most cases, the entire genomic sequence is not known, a cDNA reference sequence should be used inst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