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前瞻记忆实验范式)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作者:张静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7期摘要:前瞻记忆是指记住在将来某个恰当的时间执行先前意向的行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梳理了前瞻记忆的研究历史、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以期对我国当下前瞻记忆研究尽一份绵薄。
关键词:前瞻记忆;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071-02一、前瞻记忆的研究历史概览“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与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相对。
它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
”[1]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我们记得去做一些事情,例如记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给朋友打个电话等。
前瞻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记忆现象,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失败大多都是有关前瞻记忆的,所以它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
而回溯记忆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例如回忆童年的生活等。
Levin曾指出:一个好的记忆能够再现知识和行动,但它不需要伴随着一直保持执行这种计划的记忆。
一般认为是Levin的学生Birenbaum于1930年开创了前瞻记忆实验研究的先河。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一种记忆任务,没有把它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个与回溯记忆互补的记忆研究领域。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对自Ebbinghaus以来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近百年来传统的记忆研究并没有走入人生活、指导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了诸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记忆课题。
“前瞻记忆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并在近几年成为记忆心理学的热点问题。
”[2]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发展出一种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终于将前瞻记忆引入到实验室情景中,使前瞻记忆研究有了严格控制的经典实验室研究范式。
此后,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科学记忆研究的三个阶段.ppt
2020-6-7
谢谢阅读
12
控制变量
记忆实验通常都是被控制得很好的。在各种 条件下均有一些重要变量需要保持恒定
呈现材料的数量(the amount of material presented)
记忆的信息加工存在两种关系和作用:
监测(monitoring) 控制(control)
2020-6-7
谢谢阅读
Forced-choice tests are preferred to yes/no tests because correcting for guessing is less of a problem.
2020-6-7
谢谢阅读
8
因变量测量指标:
回忆率/再认率:the number or proportion of
涉及到实验结果的普遍性!
2020-6-7
谢谢阅读
14
定向任务/情景 指导语 策略 期望 前后关系 自变量操纵方式
︰
研究举例:加工水平效应是 否普遍存在?
2020-6-7
被试 大学生 精神分裂症患者 棋手 儿童
︰
材料 单词 图片 段落 材料的组织
︰ 谢谢阅读
测验(关键的任务) 自由回忆 线索回忆 再认 迁移
︰
15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学习的早期研究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研究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
记忆的早期研究
艾宾浩斯和节省法研究:避免已有知识经验 巴特莱特和再现实验:关注已有读
16
2020-6-7
前瞻记忆的理论模型综述
20 年第 1 卷第 1 01 9 06 2 期, - 4 90
C iee ra o hns Ju l on f
Ape Pyhl y g pld co i s o
20 . . N . 9 - 4 0 6 M r1. 10 1 9 a 2 o , 0
2 5 多项加 工树 模 型 . 基 于前 瞻记忆 的预 备 注 意 加 工 和记 忆
3 简 评 与展 望
综上所述 前瞻记忆任务 的加工过程是 , 复杂 的, 各模型虽能解释研究结果 中的大部 分实验现象和数据 , 有助于理解前 瞻记忆 的 认知加工和提取机制 , 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 上却 有各 自的局 限, 只能解 释某些部分 , 而 缺乏一定程度的整合。比如 , 多重加工说模 型没有 明确指 出完成进 行 中任务 和前 瞻记 忆任务 的过程 中两者所 涉及 的对 注 意 需 求 加工 的区别 , 无法进一步深人地对前 瞻记忆 提取机制进行解释 , 而且它只是 区分 了这两 种加工类型 , 但却没有提出类似 内隐记忆 的 加工分离法可 以对两种 加工 分别 进行 定量 的测量 。三加工 自动激 活 模 型 中没 有 清 晰 的表 明前瞻记忆任务 的加工流程 , 而且它创 造性地提 出了准意识 , 却没有进一步明确准 意识与 特殊 的阂下激 活状 态 的关 系。M T P 模型很好地 区分并考察 了前 瞻记忆提取过 程 中两种类别的加工 , 但是还缺乏更多的验 证, 以适用 于其他 的前 瞻记忆任 务。因而 , 今后对前 瞻记忆认 知和提取 机制 的研 究应 该更加注重各模型的整合 , 弥补模型中的不 足和局限, 全面揭示其加工提取过程 中各种 因素的影响作用。 其次 , 的研 究 更 多 地 是 从 行 为 数 目前 据上获得 对 模 型 的支 持 , 而较 缺 乏 直 接 客
前瞻记忆过程中认知资源分配情况的实验研究
5 2 9
9 5 2 9
l 2 3 1
0 7 9 9
0 4 2 9
被 试在只执行进当前任务的实验 中完成得更好 。本研究在不
同难度背景条件下,考察当前任 务是 否会受前瞻记忆任 务的 影响, 试探讨前瞻记忆过程是否要 占用认知资源 。 l 研究过程 i . 1 研 究对 象
2实 验 结 果
对被试在不同背景难度下 当前任务完成 的反应 时、正确 检验, 结果见表 l 。 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 是一种不需要 占用注意资源 的自动化过 率 进 行 t 程。 多重加 工理论认为前瞻记忆提 取既能采取控制加工机制, 表1 : 不同背景难度下当前任务完成反应时、 正确率差异检验 也能采取相对 自动化的加 工机制,在什 么情况下采取何种加 工机制取决于前瞻记忆任务对个体的重要性、 靶线索性质 、 当 前 任务性质和主体差异等 多种 因素 。 本研究认为 , 在执行前瞻记忆 任务时 , 加入一个分心任务
1 . 3实验步骤 记忆 任 务 能准 确 地 完 成 。 实验以个别施测 的形式进行 , 刺激 以运行 E p r i m e 程 序的 形式呈现。被试 阅读掩盖任务指导语并复述确定理解实验操 作之后, 按空格键开始练 习, 进行 1 0次掩盖 任务练 习后, 开始 参考文献
应l I f
4 6 2 3
8 9 7 6
l 9 7 8
l 2 7
0 2 l 2
l 4 6 9 2
8 3 0 2 9
l 7 3 7 4
0 3 7 9
0 7 0 7
低难度 』 9 6 2 4 确次数 低难度 反 7 l l 3 7
9 6 7 8
9 2 4 8 7
事件性前瞻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采用 2(当前任务负载:低负载、高负载)×2 (当前任务与自我的关联:有关联、无关联)的混 合设计,其中当前任务负载为被试间变量。因变量 为当前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2.4 实验程序
正式实验前,被试先进行实验材料的分类, 即从 340 个词语中通过按键挑选出一半(170 个) 更适合描述自己特点的词语。具体方法为:在第 一轮挑选中,被试只需依次快速判断每个词是否 适合描述自己并按键反应,判断结束后,屏幕会 呈现所挑选的更适合描述自己的词语数量以及与 一半数量(170 个)的差距,在随后第二轮挑选 中,被试再根据差距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更适合 和更不适合描述自己的词各半的数量要求。分类 结束后,被试休息 30 分钟,主试将被试挑选出的 更适合描述自己的词作为自我关联的材料,另一 半作为无自我关联材料(实际使用有关联词 156 个, 无关联词 164 个),通过批处理程序自动将两类词 匹配在随后的实验中。
51长时记忆:内隐记忆和前瞻性记忆
如果被试能有意识地回忆其属于第一个词表,就
会作出“新”的反应; 如果被试不能回忆但感到熟悉,就会将这个项目
判断为第二个词表项目,而作出“旧”的反应
排除测验中判断第一个词表中的项目为“新”的概率若
小于 包含测验中被试判断为“旧”的概率,就说明存在
一种能让人产生熟悉感但却不能回忆的内隐记忆!
实验条件分为两种: 完全注意:要求被试记住所列单词以备测验 分散注意:被试阅读单词时完成复杂的听力任务, 而且不被告知随后将有记忆测验
实验假设: 完全注意条件下,外显记忆起作用 分散记忆条件下,内隐记忆起作用
如果只有外显记忆起作用,那么“包含测验”
中补全后的词汇均来自词表(100%),“排 除测验”补全后的词汇均不来自词表(0%)。 如果只有内隐记忆起作用,那么“包含测验” 中的补全后的词汇包含在词表中的概率与 “排除测验”一致(比随机填写偏高一点)。
内隐记忆常用的研究方法:间接测验 在测验指导语中并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过去学习 的信息,而是通过他们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间 接推断被试是否对某些信息拥有记忆。
间接测验的主要方法
补笔测验:词干补笔(偏旁补笔)、残词(残图)补全 知觉再认:单词、无意义音节、图画、乐曲、模糊字
内隐记忆是否存在的证明上存在循环论证之嫌。首先研究 者假设,直接测量对应于外显记忆,间接测验对应于内隐 记忆。然后再使用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证明内隐记忆存在。
内隐记忆缺乏更多的证明手段,在内隐记忆还没有
被证明之前就武断的认为间接测验测量的是内隐记
忆(这个前提不一定正确),然后又用间接测验的 结果去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问题是如果前提一定 正确,还需要用实验结果去证明吗?
内隐记忆和前瞻性记忆
前瞻记忆
A.低强度的愉快情绪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没 有影响; B.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能显著提高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 前瞻记忆成绩,并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 C.高强度的愉快情绪会降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 忆成绩,对前者的阻碍作用小于后者。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综述包括的三个部分:
第三:愉快情绪
(1)愉快情绪:指当情境被评价为安全的和熟悉的,或者事件被理解为个 人目标取得进步和实现时而产生的情绪感受。是正性情绪中的一种, 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情绪之一 (2)愉快情绪研究的三种类型: A.把愉快情绪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他们的 关系进行讨论和思辩; B.把愉快情绪作为正性情绪的代表与恐惧、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 进行对比,考察他们对因变量的影响; C.把愉快情绪做为一个单独的变量来考虑.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A.被试选择:随机选取100名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男女性别参半,无色 盲色弱,听力正常.熟悉计算机操作. B.分组和情绪诱发:
控制组(25)人 实验组1(25)人 实验组2(25)人 实验组3(25)人
呈现几何图片且没有背景音乐, 判断图形面积大小
呈现低情绪诱发图片且播放低情绪诱发音乐, 判断图片颜色种类
理论方面: A.国内关于前瞻记忆的研究并不多,前瞻记忆研究可以使人们对记忆有一个更加完 整的认识。 B.对愉快情绪与前瞻记忆关系的研究是对前瞻记忆理论特别是情绪与前瞻记忆关系 理论的重要补充,可拓究证据。 C.人们以前主要关注负性情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忽视积极情绪的作用。目前研 究者们越来越关注正性情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愉快情绪对前瞻记忆成绩 的影响顺应了情绪研究的新潮流。 实践方面: A.情绪与前瞻记忆影响的研究可以指导人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前瞻 记忆效果,改善老年人前瞻记忆困扰问题。 B.该研究将为教育、特殊行业(如飞行员)人才选拔、突发事件处理(如应急预案及时 有效提取以致实施)等提供心理学依据。 C.在临床上,该研究的结果可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情绪控制方面进行干预,以达到 更好的治疗效果。
前瞻记忆的研究综述
双重任 务范 式是 基于 事件前 瞻记 忆 的经典 研 究范 式 , E N T I 和 MC A I L提 出. 由 I S EN D NE 其基 本 过 程是 : 先 告诉 被试 进行 中的任务 , 即将 要完 成 的一个任 务 , 而要进 行 的前瞻 记忆任 务安 插在 进行任 务 中.
第 2期
骆 翠 玉 等 : 瞻记 忆 的研 究 综 述 前
4 1
前瞻 记忆 任务 , 通过 对 比控制 条件 和实 验条 件下 非前 瞻 目标 的行为 数据 , 考察 持有 前 瞻意 向是否 会对背 景任
务有 干扰 . 3 前瞻记 忆 的相关 研 究
3 1 前 瞻记忆 的认 知神 经机 制 的研 究 .
非常关 键 的. 可 以说前 瞻记忆 依赖 于两个 关键 的加工 过 程 , : 也 即 回溯 记忆 和加 工计 划 ’ . 学 者提 出前 有 瞻记忆 的加工 过程 为 : 形成计 划 到保持 计划 , 从 然后 在适 当 的时候执 行计 划 , 后评 价执行 结果 . 最 从 时 间维 度来 看可 以把前 瞻记 忆分 为两种 , 一种 是 长 时前 瞻记 忆 , 如记 得 每年 给 某人 过 生 日. 一个 重 要 的 回溯记 忆被 包含 在长 时前 瞻记忆 中 , 如生 日是 哪一天 . 另一 种是 短时前 瞻记 忆 , 记得 厨房 里在烧 水 , 如 记得 水烧 开之 后把 火关 掉 .
4 前 瞻记忆 加 工机 制的理 论解 释模 型 前 瞻记 忆加 工机 制 的研 究 是前 瞻记忆 领域 中 比较 活跃 的领域 , 同 的学者 提 出了不 同 的看 法 , 不 而且 针对
在 习惯性 的活动 中 , 早上六 点起 床 , 规律 的前 瞻记 忆任 务 是在 日常生 活 中偶 尔发 生 的 事件 , 记 得 去 图 如 不 如
51长时记忆:内隐记忆和前瞻性记忆
词干补笔:首先要求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然后主试 向被试呈现每个单词的前三个字母,并要求被试用想
到的单词填写出来。主试提供的词干可填写成多个有
意义的单词,结果被试多用学习阶段呈现的单词补笔。 被试用呈现单词补笔的概率减去用未呈现单词补笔的
概率,就是所学单词的启动量[内隐记忆的指标]。
知觉辨认:在学习阶段,向被试依次呈现一系列项目。然 后将这些呈现过的项目与未呈现过的项目混淆在一起,在
内隐记忆是否存在的证明上存在循环论证之嫌。首先研究 者假设,直接测量对应于外显记忆,间接测验对应于内隐 记忆。然后再使用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证明内隐记忆存在。
内隐记忆缺乏更多的证明手段,在内隐记忆还没有
被证明之前就武断的认为间接测验测量的是内隐记
忆(这个前提不一定正确),然后又用间接测验的 结果去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问题是如果前提一定 正确,还需要用实验结果去证明吗?
任务分离又称为实验性分离,逻辑是利用不同测验结果的 不一致性证明二者依赖于不同的记忆系统(外显内隐)。 质疑之声:即使当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不是相互分离
的两个系统时,我们用不同的任务分别去测量它们, 结果也可能出现不一致的趋势。因为测验任务本身就 存在测验线索、记忆任务、反应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果被试能有意识地回忆其属于第一个词表,就
会作出“新”的反应; 如果被试不能回忆但感到熟悉,就会将这个项目
判断为第二个词表项目,而作出“旧”的反应
排除测验中判断第一个词表中的项目为“新”的概率若
小于 包含测验中被试判断为“旧”的概率,就说明存在
一种能让人产生熟悉感但却不能回忆的内隐记忆!
测量被试对“冷”字等的学习:一组被试采用再认的方法, 另一组被试采用知觉辨认的方法。研究发现分离现象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前瞻记忆是指记住在将来某个恰当的时间执行先前意向的行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梳理了前瞻记忆的研究历史、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以期对我国当下前瞻记忆研究尽一份绵薄。
标签:前瞻记忆;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一、前瞻记忆的研究历史概览“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与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相对。
它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
”[1]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我们记得去做一些事情,例如记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给朋友打个电话等。
前瞻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记忆现象,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失败大多都是有关前瞻记忆的,所以它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
而回溯记忆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例如回忆童年的生活等。
Levin曾指出:一个好的记忆能够再现知识和行动,但它不需要伴随着一直保持执行这种计划的记忆。
一般认为是Levin的学生Birenbaum于1930年开创了前瞻记忆实验研究的先河。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一种记忆任务,没有把它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个与回溯记忆互补的记忆研究领域。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对自Ebbinghaus以来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近百年来传统的记忆研究并没有走入人生活、指导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了诸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记忆课题。
“前瞻记忆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并在近几年成为记忆心理学的热点问题。
”[2]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发展出一种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终于将前瞻记忆引入到实验室情景中,使前瞻记忆研究有了严格控制的经典实验室研究范式。
此后,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1996年,Brandimonte、Einstein和McDaniel对前瞻记忆20多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主编出版了该领域的第一部著作《Prospective Memory:Theoryand Applications》。
前瞻记忆实验范式
前瞻记忆实验范式(一)前瞻记忆实验范式分类前瞻记忆是指对于将来要完成的动作或事件的记忆,是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中,研究者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范式来研究前瞻记忆:1. 提醒任务范式(Reminder Task Paradigm):在这种范式中,参与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记住一些特定的信息,然后在稍后的时间内回忆这些信息。
在回忆之前,会给出一些提示,如声音、光线等,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回忆起之前的信息。
这个范式可以用来研究个体的前瞻记忆能力以及对前瞻记忆的编码和提取的影响。
2. 延迟匹配任务范式(Delayed Matching Task Paradigm):在这种范式中,参与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观察一些不同的刺激物,然后在稍后的时间段内将它们与之前观察到的刺激物相匹配。
如果参与者能够正确地将它们匹配起来,说明他们具有良好的前瞻记忆能力。
这个范式可以用来研究个体的前瞻记忆能力和对时间信息的加工方式的关系。
3. 目标导向任务范式(Goal-directed Task Paradigm):在这种范式中,参与者需要根据一定的目标来完成一些任务,如走迷宫、寻找隐藏的物品等。
如果参与者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说明他们具有较好的前瞻性思维和计划能力。
这个范式可以用来研究个体的前瞻记忆能力和决策制定之间的关系。
(二)前瞻记忆实验范式的区别前瞻记忆实验范式主要有几种,包括提醒任务范式、延迟匹配任务范式和目标导向任务范式。
然而,更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基于时间、基于事件和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的区别。
例如,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需要人们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或在一段时间过后去执行一个行动。
而实验室的双任务范式是研究前瞻记忆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基本特点是同时进行两种任务:正在进行的任务为背景任务,而被试需要执行的前瞻记忆任务通常需要打断正在进行的背景任务。
另外,一些研究还对比了不同类型前瞻记忆的表现。
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中,被试的表现显著优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
儿童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实验研究
儿童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的实验研究摘要:本实验采用einstein & mcdaniel(1990)前瞻记忆实验室研究范式,重点考察了儿童不同类型的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
结果发现:儿童前瞻记忆任务同成人一样存在重要性效应,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要好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年龄对儿童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效应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儿童;任务重要性;前瞻记忆1.引言在前瞻记忆这个认知领域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们在某种情境下能相当好地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而在另外一种情境下却不能执行以前的预定行为。
kliegel认为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预定行为意向的重要性不同。
虽然任务重要性的影响在前瞻记忆理论模型中也有所提出,但实证研究却很少。
儿童年龄越小,越易受任务特性的影响。
任务重要性是否是促使儿童前瞻记忆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呢?或者说是否只有当儿童意识到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从而采用更多的策略加工才能促使前瞻记忆任务的实现呢?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如果年龄不受任务重要性影响的话,那么小学儿童在重要的前瞻记忆任务中的表现无明显的年龄差异。
假设2:如果任务重要性效应在基于事件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中都存在的话,那么儿童在不同任务类型的前瞻记忆任务中也有重要性效应。
2.实验研究2.1实验设计实验采用3(年龄: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2(任务重要性程度:比较重要和不重要)×2(任务类型:基于事件与基于时间)设计。
因变量为前瞻记忆成绩,即正确按键的比率(%);进行中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2.2被试选取广州市两所重点小学学生,二年级(年龄:m=7.35,sd=0.47)、四年级(年龄:m=9.03,sd=0.39)、六年级(年龄:m=12.5,sd=0.57)。
每年级各40名,一共120人。
2.3实验材料及仪器结合小学生《反义词词典》及各年级语文课本上反义词对选出练习用词6个,小学二年级实验用词30个,四年级35个,六年级40个。
认知心理学--前瞻记忆
•
影响因素
• 提示物、靶事件和情境对 前瞻记忆的影响 • 年龄因素在前瞻记忆中的 作用 • 其他因素对前瞻记忆的影 响
脑机制
• 1998年,Jiro Okuda运用PET技术通过让被试在较短时间内的前 瞻记忆任务的完成,对前瞻记忆的脑机制进行了研究。 • 2001年,Jiro Okuda运用fMRI技术对前瞻记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 同年,Paul Burgess等也用PET技术对前瞻记忆的脑机制进行了 研究。
前瞻记忆组成部分的脑机制研究
与前瞻记忆组成有关: 前侧颞叶
与前瞻记忆的监控有关: 前额叶皮质(PFC)为中心的多个脑区的互动
与前瞻记忆编码加工、储存提取有关: 额叶和内侧颞叶
前瞻记忆的年龄因素的脑机制研究
Robert Westdeng等运用 ERP技术对前瞻记忆的年龄因素 的机制进行了研究。 发现与年轻人相比,在进 行前瞻记忆任务的过程中,年 龄因素影响到了前侧颞叶对于 前瞻记忆线索的监控,导致监 控出现了下降,也就是说老年 人与乃年轻人前瞻记忆的差别 主要出现在线索识别这一阶段。
Ⅳ. Remembering to do things at a future
time
Craik,1993
研究背景
70年代开始,人们对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70 认为传统的记忆研究没有走入生活、指导指导生活。 Neisser关注研究的生态效度(Eeologieal Validity) Neisser 的观念影响。 前瞻记忆更加重视自然情境和研究发现的实用性
to carry out a particular action at some point in the future.
Kvavilashvili,1987,1996
实验心理学下第八章第五节前瞻记忆
成功的前瞻记忆有两点要求:记住发生了什么 事情(包括过去的行为和特定的目标事件);记
住必须要在将来特定的时间执行某个行为或是对
特定的目标事件作出反应。前者包含了回溯成分,
而后者不是,也就是说,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
溯记忆。
Peter Graf(2001)将前瞻记忆类比为采矿,前瞻 成分如同勘探专家,其作用是在环境中根据矿物 储存的迹象,确定是否有矿可以开采;当确定有 矿后,具体的开采任务则留待矿工去进是被动地 反映其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任务,而且可以对 完成任务产生主动的影响。其中一种影响是通过 采用记忆策略。麦克丹尼尔-米兹扎克(1999)认 为,在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过程中,前瞻记忆
比回溯记忆起更大的作用。
麦克丹尼尔-米兹扎克在实验中设计了两种前瞻 记忆任务和回溯记忆任务。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 任务是,提醒主试20分钟后打一个重要的电话向 导师询问是否获得了奖学金,并在桌子上放有时 钟作为提示。被试的记忆成绩用4点记分,0为完 全忘记,1为准确度超过10分钟,2为准确度在210分钟之间,3为2分钟之内。
分类依据 记忆类型 特点
提取的意 外显记忆 有意识的 识性 提取 内隐记忆 无意识的 自动提取 对记忆的 客体记忆 对信息的 控制 编码、储 存和提取 元记忆 对客体记 忆的认识 评价和监 控
典型实验方法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加工分离程序
FOK研究中的 RJR、gameshow范式等
分类依 据 是否真 实反映 事实
记忆类型 特点 真实记忆 准确真实 反映事实
典型实验方法
错误记忆 错误虚假 联想研究范式误 反映事实 导信息干扰范式
信息指 向
是否涉 及情绪 事件
回溯记忆 记忆过去 的行为或 事件 前瞻记忆 记忆某个 意向 情绪记忆
前瞻记忆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是指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Brandimonte,Einstein & McDaniel,1996)。
比如,记得上完课后去取包裹,或计划过几天给老同学打电话。
前瞻记忆可以分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
前者指记住看到目标事件或靶线索时要去做某事。
后者是指意向行为在将来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执行完成。
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其认知加工过程包括三个部分:(1)形成意向;(2)在监控时间的同时维持意向;(3)在合适的时间中断进行中任务,启动并执行预定的行为意向(Mackinlay,et. al,2009)。
Kvavilashvili,Messer 和Ebdon (2001) 调查显示, 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失败有50%~70%均属于前瞻记忆失败, 前瞻记忆对于维持我们正常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tbPM 的研究中, tbPM 的影响因素以及tbPM 的机制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
研究者主要采用了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以及情景模拟法对tbPM 的影响因素以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自然实验法就是让被试在自然的情境中执行某一时间任务。
如要求被试记得在某个预定的时间给研究者打电话, 或者在规定的时间里交回问卷等。
在自然情境中研究人们的tbPM 表现, 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Kvavilashvili 和Fisher (2007)以大学生以及老年人为对象在自然情境中研究了tbPM 任务中意向的提取过程。
时间任务是要求被试在七天后的某一预定时间给主试打电话,同时也要求他们在这七天的时间间隔中记录当行为意向进入头脑中时的情况。
虽然自然实验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但由于对影响被试任务完成情况的各种环境因素不加控制或很少控制, 所得到的结果可信程度较低。
【精编范文】前瞻记忆实验报告-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前瞻记忆实验报告篇一: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摘要:本实验抽取了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大一二本科生共60名被试,被试分为三组,分别对他们进行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的诱导,以词语归类作为干扰任务,主要考察三种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最差;不同情绪状态对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数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情绪状态前瞻记忆基于时间文献综述1.前瞻记忆:1.1含义: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意向活动的记忆,即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
生活举例:一定得记得下课后把活动的海报贴出去;记得十分钟后把电磁炉关了等。
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而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
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事件或行为的记忆。
生活举例: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早饭吃的什么等。
1.2 分类: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把前瞻记忆区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 PM)的和基于事件(Event-based PM)的两种前瞻记忆类型。
虽然Kvavilashvili (1992)提出了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但目前研究中多采用前两种前瞻记忆类型。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
生活举例:10分钟后要记得吃药。
在这个活动中,时间是目标线索,吃药这一行为成为了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
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
举例:看见鞋摊了,所以要买双鞋。
这时,鞋摊成了目标线索,激发买鞋行为的执行,从而完成了前瞻任务。
实验报告
学号专业姓名穆楠实验日期教师签字成绩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提示线索的方式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记忆内容逐渐成为记忆研究中的热点,例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
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也是其中的一个。
前瞻性记忆是相对于回溯性记忆( ret rospectivememory) 提出的。
回溯性记忆指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行为的记忆,而前瞻性记忆要记住的是将来在适当时机完成某项活动,例如要记着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一些生活用品,或者记着一小时以后给朋友打电话等。
相对于回溯性记忆的大量研究,有关前瞻性记忆的研究还很少,并且一般和年老化联系起来。
前瞻性记忆对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活动功能的维持(比如要在固定时间服药) 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研究前瞻性记忆和年老化的关系也可以为前瞻性记忆/ 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在很多的回溯性记忆研究中,例如自由回忆、再认和线索回忆中都发现了和年龄有关的成绩下降。
那么对于前瞻性记忆来说,是否也存在和回溯性记忆一样的年老化现象呢? 研究者们针对前瞻性记忆和年龄老化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关于前瞻性记忆的实验研究人们进行了很多尝试,但是并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范式。
1990 年Einstein 和McDaniel[2 ] 发展了前瞻性记忆的实验室研究,其实验方法逐渐成为前瞻性记忆研究的实验范式。
他们模仿现实中的前瞻性记忆,采用一种类似于双任务的作业,使诱发前瞻性记忆出现的目标事件出现在其他正在进行任务上。
在实验中,呈现给被试一系列单词,被试看到“回忆”字样时,则按顺序回忆呈现的词。
在实验开始之前,告诉被试无论什么时候看见某个单词,都要按某个反应键(单一前瞻性记忆目标事件) 。
结果在前瞻性记忆成绩上没有发现年龄的效应。
随后人们针对前瞻性记忆和年龄的关系,利用这一研究范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结果却是矛盾的。
前瞻记忆
二、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
• 自然法 • 实验法 • 情境模拟法
(一)自然法
➢优点:力图研究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前 瞻记忆表现,因而具有较高的生态效 度。
➢缺点:不能严格控制和评估被试所使 用的不同记忆策略,也不能控制被试 由于各种原因虽然记得要执行任务但 没有履行的情况。
(二)实验法
1、实验法的具体程序:
小王晚上睡觉前提醒自己,要记得明天早晨上班的时候 把书桌上的那份重要文件带走。首先,在这个案例中, 间隔时间是从晚上睡觉的时间到明天上班的时间。带走 文件的任务不是在有了意向任务之后立刻发生的,而 是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间隔才发生。其次,明天早晨醒 来的时候。任务中并没有明显提醒自己去带走文件,完 全依靠自己的意识。最后,早晨醒来的时候突然想到要 带走文件的时候,必定要打断当时正常进行的任务。比 如:可能是穿衣服的时候想起来的,于是,暂停穿衣服 的动作,而去把文件拿到手上;又或者是在吃早饭的时 候想到要带走文件,于是放下筷子,去拿文件。不管如 何,去拿文件的任务都打断了原本正在进行的任务。
前瞻记忆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多的困难,因为它涉及到 较多需要自我启动(self-initiated)的提取过程。但 Einstein和McDaniel的经典实验表明,年龄对回溯记 忆任务有较大影响,却并不降低前瞻记忆测验的表现,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采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有 外部线索可以引导提取先前形成的意向,如果采用基 于时间的任务,则前瞻记忆能力将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儿童对自己的前瞻记忆能力往往估计过高,主要是因 为他们的元记忆水平较低,即使认识到提示物会帮助 他们记住前瞻记忆任务,也常常找不到有效的提示物。
(一)前瞻记忆的发展历史
• 上世纪70年代以前 • 1971年罗夫特斯的 认知心理学实验 • 1984年哈里斯关于前瞻记忆的综述 • 1996年布兰德蒙特主编出版的第一
前瞻记忆有关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任务难度对不同认知方式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一、问题提出1.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Memory)前瞻记忆,这是记住在未来要执行的动作,在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是记忆的基本功能。
前瞻记忆按照三种维度分类,长时前瞻记忆与短时前瞻记忆;新异前瞻记忆与习惯化前瞻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
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提出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Event-based PM)的概念(1990)。
之后,前瞻记忆被进一步区分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Time-based PM)两种类型(Einstein&McDaniel,1996)。
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必须在一个时间量(例如,在20分钟后从烤箱里取出蛋糕),或是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完成(例如,于下午三点半会见你的朋友)。
例如,当你在屏幕上看到一个动物时,记得按F1键;再如“当被试看见商店,停下来买糖果”,在此,“商店”成为目标线索,激发被试执行“买糖果”的行为,完成了前瞻记忆任务。
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
例如,记得10分钟之后按F1键(见,Einstein,McDaniel,Richardson et a1.,1995;Kliegel,Martin,McDaniel &Einstein,2001);再如“记得在上午10点,要给某个人打电话”,在此,时间成为目标线索,而打电话的行为是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
2.假设依据目前有关儿童前瞻记忆的研究很少,(Bed,1988;Guajard,Best,2000;Kems,2000;KurtZ一Costes等,1995;Kvavilashvili等,2001;Passolunghi,Brandimonte,Cornoldi,1995;Somerville,Wellman,198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前瞻记忆是有关人们如果产生、保持并在一定的延时后执行意图行为(延迟意图)的领域,这种功能不是被单独的一个结构所支持,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情境涉及到前瞻记忆。
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是指对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将来的某种意向和计划的记忆。
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人们记得要去做某事,例如,记住15分钟后给朋友打电话、记住回家途中经过超市买牙膏、记住离开家之前关好门窗等等。
空间(视觉)工作记忆负荷对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思想源于双重任务范式,双重任务范式最初由Einstein和McDaniel(1990年)设计的一种较为完善的前瞻记忆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对无关变量提供了更多的控制。
该方法为:先告诉被试将要完成一个任务,使被试认为这个任务是实验的基本任务(实际为进行中任务,ongoing task)。
前瞻记忆任务安插在这个持续的进行中任务之中,这符合现实世界的前瞻记忆任务,即一般人们必须在某个时刻中断一个正在进行的话动而去执行前瞻记忆话动。
在进行中任务的指导语后,给被试前瞻记忆任务的指导语,一般是要求被试在进行中任务中如果看见某些特别的目标事件(Target Event),就完成某个任务(如按某键),前瞻记忆指导语后,呈现一个或多个干扰任务,以便使被试对前瞻记忆产生足够的遗忘,最后呈现进行中任务,被试在完成进行中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被试对目标词做出反应(即执行前瞻记忆任务)的正确率为测量的因变量。
其后的实验研究大都采用这种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前瞻记忆任务,干扰任务,靶事件及所嵌入的回溯记忆任务的形式和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West等人(2001, 2006)为了探索工作记忆与前瞻记忆关系问题,以N-back的工作记忆任务作为进行中任务,将前瞻记忆任务嵌入其中,从而对进行中任务的不同认知需求水平是否影响前瞻记忆进行研究。
综上,本研究采用前瞻记忆的双重任务范式,选取可以反映不同认知负荷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作为进行中任务,考察不同视觉或者空间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情况。
方法与程序
实验逻辑
样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相比于0-back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时,被试在完成2-back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进行中任务时,需要耗费更多的心理资源,从而影响到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导致前瞻记忆任务的正确率下降,或者反应时增加,从而探究个体的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实验设计
样例实验采用2(工作记忆类型:视觉,空间)×2(工作记忆负荷:0-back,2-back)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共有四种条件,嵌有前瞻记忆任务的0-back视觉工作记忆、2-back视觉工作记忆、0-back空间工作记忆、2-back空间工作记忆。
N-back任务是指要求被试判断当前出现的项目是否与连续出现的测验的项目系列中倒数n 个项目匹配,n一般被认为反映记忆容量,如果n=0(常用作对照),即要求被试判断当前刺激与前一个刺激是否相同做出反应。
该任务更强调工作记忆的储存和复述功能的作用,当然也需要如知觉编码和反应等一般性的操作过程。
实验材料
视觉工作记忆N-back实验材料包括五角星、四角星、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四类图形,每一类图形有红色和蓝色两种,共8张图片;前瞻记忆任务实验材料有红色圆形和蓝色圆形2张图片;每一张图片都居中呈现。
空间工作记忆N-back实验材料包括五角星、四角星、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四类图形,每类图形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每张图片分别在上、下、左、右四个位置呈现,所以共有32张图片;前瞻记忆任务实验材料为在上、下、左、右四个位置的红色圆形和蓝色圆形,共有8张。
实验步骤
0-back条件下实验程序:告诉被试进行中任务(即不含有前瞻记忆任务的0-back空间或者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指导语,被试理解后开始练习,5个trial的练习结束后开始48个trial 的正式实验,该部分为基线条件。
实验条件是将前瞻记忆任务嵌入到进行中任务当中,先告诉被试指导语,让其在完成进行中任务的同时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被试理解后是2分钟的心算任务作为干扰任务,以避免前瞻记忆任务保持在工作记忆当中,2分钟结束后,被试开始执行2个block的正式实验,即含有前瞻记忆任务的进行中任务,每个block包含80个trial,前瞻记忆靶线索占20%。
2-back条件下实验程序:告诉被试进行中任务(即不含有前瞻记忆任务的2-back空间或者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指导语,被试理解后开始练习,5个trial的练习结束后开始48个trial 的正式实验,该部分为基线条件。
实验条件是将前瞻记忆任务嵌入到进行中任务当中,先告诉被试指导语,让其在完成进行中任务的同时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被试理解后是2分钟的心算任务作为干扰任务,以避免前瞻记忆任务保持在工作记忆当中,2分钟结束后,被试开始执行2个block的正式实验,即含有前瞻记忆任务的进行中任务,每个block包含80个trial,前瞻记
忆靶线索占20%。
结果与讨论
在低负荷工作记忆条件下,被试在前瞻记忆任务上的正确率高或者反应时更短;而在高负荷工作记忆条件下,被试在前瞻记忆任务上的正确率低或者反应时更长。
将所有被试的反应时或正确率输入SPSS中,即可对不同负荷的视觉工作记忆或者空间工作记忆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成绩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检验。
交叉参考
参考文献
1.Einstein G O, McDaniel M A. Normal aging and prospective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0,16(4):717-726.
2.West R, Herndon RW, Crewdson SJ. Neur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a delayed intention.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2001,12: 1–9.
3.West R, Bowry R, Krompinger J. The effects of working memory demands on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prospective memory. Neuropsychologia, 2006, 44(2): 197-207.
4.陈幼贞, 任国防, 袁宏, 黄希庭, 陈有国, 岳彩镇. 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来自ERP的证据. 心理学报,2007,39( 6):994-100.。